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的政治體製成立於多久

英國的政治體製成立於多久

發布時間:2022-07-09 14:33:28

❶ 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其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揚「君權神授」,厲行君主專制和宗教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迫害非國教徒,特別是迫害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清教徒」,引起資產階級對斯圖亞特王朝的強烈不滿,導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因此,從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到1649年英國宣布為共和國時止,英國的政治體制屬於封建君主專制.\x0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通過內戰,議會軍打敗了王黨軍隊,英國議會於1649年以叛國罪處死查理一世並宣布為共和國.在此期間,掌權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採取了一系列的對內對外政策,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盡管年英國出現了克倫威爾的軍事獨裁的「護國主」政府,並多次解散議會,但其政治體制至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前仍然屬於資產階級統治的共和制.\x0d由於克倫威爾死後,高級軍官們爭權奪利,造成英國政局混亂,嚴重影響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鞏固統治秩序,不得不考慮尋找新的途徑.這時,逃亡在外的查理一世的兒子洞悉了英國國內的政局變化,乘機在法國發表宣言,表示如果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意他回國恢復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將不追究革命期間處死其父親的責任,不改變革命期間造成的土地和其他財產的變動,並盡力維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意流亡在海外的查理一世之子返回倫敦,登上王位,稱查理二世.雖然,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意查理二世回國,是以不改變革命成果為條件的,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專政的國體也未改變,但查理二世登上王位表明從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開始,英國的政治體制已經由前面的共和制轉變為君主制了.\x0d後來,由於查理二世的背信棄義,實行反攻倒算政策,激起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失望和不滿,特別是查理二世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力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這不僅激怒了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也使英國舊貴族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一部分舊貴族於1688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詹姆士二世在英國的統治,邀請其女兒和女婿(荷蘭執政)來英國擔任國王.為了避免國王專權損害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保證英國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他們吸取了查理二世復辟以來的教訓,對王權進行限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規定國王「四不準」,後來又通過了《王位繼承法》等一系列的法案,進一步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英國國王最終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到19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在君主立憲制的框架內確立起來.因此,從1689年開始,英國的政治體制應屬於君主立憲制.根據我們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的政治體制的變化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從1640年至1689年,英國的政治體制的變化應該是封建專制→共和制→君主制→君主立憲制,

❷ 英國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是怎樣逐步建立起來的

(一)形成背景

首先,英國有著悠久的憲政發展史,其發展過程相對平穩,在政治上表現出延續性的鮮明特點。英國議會的前身,是起源於13世紀的「大會議」,它是按1215年的《大憲章》建立的。《大憲章》的主導精神是保障貴族特權,保護騎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權置於封建習慣法的約束之下,由此產生了法的地位高於主權的概念。14世紀以後,議會逐漸分成由僧俗大貴族參加的上院和由下級貴族與市民參加的下院。此後,下院的權力不斷擴大,15世紀末,下院已經有提出財政議案和法律議案的權力。雖然這一時期的議會仍然是封建性質的等級代議機構,但是種種事實表明,英國早就形成了一種限制王權和注重議會政治的民主傳統,並且從貴族民主向資產階級民主演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後,議會成為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代表封建勢力的斯圖亞特王朝斗爭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斗爭的必然結果。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大西洋航運中心線的有利位置,資本主義工商業出現並迅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形成。15世紀末在英國開始的大規模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村出現了很多資本主義農場和牧場,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形成。由於資產階級和從事資本主義經營的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壯大,他們不再甘心忍受專制君主制對他們的橫征暴斂和種種限制。他們對君主專制統治日益不滿,要求限制王權,擴大自己的政治權利。
再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榮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專政。革命後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即瑪麗和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但是,他們是根據議會的條件登上王位的,並許諾要服從議會的法律。新的國王是由議會締造的,沒有議會,新國王不會登上王位。這樣,議會和國王的關系就完全反轉了,不再是議會屈從於國王,而是國王從屬於議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
(二)形成過程
「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他們所控制的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來限制王權,而把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議會手中,逐步形成了議會權力超過王權,國王「統而不治」的君主立憲制。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初步確立。《權利法案》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利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它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
1689年英國還制訂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徵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為了防止國王排斥議會而獨斷專行,保證議會能定期召開,議會在1694年制訂了一個<<三年法案>>,規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次議會,每屆議會的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英國議會在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對王位繼承作出了嚴格的限制性安排。並規定英國國王的王位不能傳給天主教徒,英國國王必須加入英國國教會;同時,還對國王的其它一些權利作出了明確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都對王權進行限制,同時把王位繼承權等重大問題掌握在議會手裡,從而確立了限制王權和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❸ 英國在1640-1689年的政治體制先後為

從君主專制到民 主共 和再到君主專制最終確立君主立憲的曲折過程。

❹ 英國確立怎麼的政治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的英國國王的地位如何

通過1640年開始的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現有政治制度的框架。
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

民起義
2.資產階級革命戰爭階段 ①背景 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變成擁有廣大殖民地的海上強國。市場擴大了,財富也隨之增加了,同時國內工場手
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當時英國的封建經濟基礎瓦解了,但是保護它的上層建築卻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台,這成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阻礙。也是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斯圖亞特繼承了英國王位,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權神授'的說法,聲稱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最高權威,有無限的權力。他根本不把議會放在眼裡,曾三次解散議會;他不關心英國的海上貿易,不重視建設海軍;這些政策大大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強烈不滿。查理一世繼位後,大肆搜刮錢財,仍然獨斷專行,由於議會不同意他隨意收稅,他竟多次解散議會,結果形成多年無議會統治的局面。此時的英國,一方面王室生活極度腐化,揮霍無度,國家處在無序之中;另一方面國王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壓榨勞動人民,大量工人失業,反對封建壓迫的農民要求取消地租,獲得土地,革命運動隨之逐漸蓬勃興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為生活所迫時常暴動,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②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查理一世為了籌劃軍費,鎮壓起義,被迫於1640年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起來,利用議會同國王進行斗爭,起草了《大抗議書》,抨擊查理一世暴政,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取消國王的專賣權,監督國王和大臣的活動。查理一世拒絕接受《大抗議書》,最終和議會決裂。 ③1642-1649年內戰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內戰,組織王軍,向議會軍發起進攻。1643年,克倫威爾前往英格蘭東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農和城市平民組成的騎兵,在馬斯頓
戰役(1644.7),納西比戰役(1645)等戰役中屢次擊潰王黨軍。內戰結束後,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處死。英吉利共和國時代開始。 ④1649-1660年克倫威爾獨裁時期 年4月30日,克倫威爾發動政變,解散議會。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1649年占)的「護國主」,英吉利共和國時代結束,以克倫威爾的個人軍事獨裁為特色的護國政體時期開始。 1658年,克倫威爾病逝。英國重新進入混亂時期。
3.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他們推行反動政策,實行血腥報復,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4.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三世和
)回國執政,發動
,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這次政變沒有流血而獲得成功,因此史稱「
」。
5.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❺ 關於英國的政治體制

英國實行的是議會民主制,君主是憲法意義上的國家首腦。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首腦。英國的民主體制具有悠久的歷史,自由選舉、言論自由、法律公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確保英國的民主體制綿延至今。
英國民主體制的原則是最長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由人民選舉產生設於倫敦的下議院議員(MP)。下議院的每一名議員都代表了英國659個選區中的一個選區,即所謂的「席位」。 通常議員也是主要政黨的成員。贏得大多數席位的政黨得以組成政府,制定政策。自從1999年以來,蘇格蘭議會和威爾士及北愛爾蘭的議會也逐漸獲得了更多的權力。其他的議會成員分屬於反對黨或其他的政黨,也可以是獨立的議員,其結果就是議會代表了各種不同的政治見解,每個成員都有權就重要的政府問題和政策通過辯論發表意見。下議院是英國最高的立法機構,比英國的另一個議會機構--上議院的權力更大。英國的上議院是依據完全不同的原則而形成的,上議會也參與立法的進程。

❻ 十七世紀晚期,英國確立了什麼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制

17世紀中後期,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閱讀全文

與英國的政治體製成立於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3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3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39
印度有一塊大洋叫什麼 瀏覽:473
中國有多少頸椎病患者 瀏覽:284
十條印尼盾是多少錢 瀏覽:514
英國有什麼免費看球網站 瀏覽:725
為什麼英國能成為世界大國 瀏覽:804
越南與太原有什麼區別 瀏覽:741
印尼巴士怎麼改小車 瀏覽:441
中國與英國的時間差多少 瀏覽:914
英國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983
義大利電視台怎麼看 瀏覽:253
印度錢幣和哪個國家一樣 瀏覽:252
印尼買什麼奢侈品便宜 瀏覽:871
英國秦始皇活了多少歲 瀏覽:94
伊朗人為什麼會說英文 瀏覽:62
印尼額溫槍執行什麼標准 瀏覽:324
漁船撞越南之後怎麼處理 瀏覽:44
英國怎麼有核彈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