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歷史上有幾個王朝各個王室分別姓什麼
英國王朝歷史大致分十個階段:
1、羅馬人佔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葉斯·凱撒(Julius Caesar)首次率軍入侵不列顛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厄斯(Claudius)率軍征服不列顛
2、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97年:聖·奧古斯丁到達不列顛,使當地人昄依基督教
公元832~860:肯尼斯·麥克阿爾平統一皮克特人和蘇格蘭人
3、諾曼底王朝:1066~1154
公元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
公元1086年:發布《末日審判書》
4、金雀花王朝:1154~1399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繼承王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公元1215年:英王約翰被迫簽署由封建貴族提出的《大憲章》
13世紀初: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創立
公元1277~1288:英格蘭征服威爾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戰爭"
公元1387~1394:喬叟寫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5、 蘭卡斯特王朝:1399~1461
公元1413年:蘇格蘭第一所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約克家族與蘭卡斯特家族之間的"紅白玫瑰戰爭"
6、約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頓出版印刷第一本書
7、都鐸王朝:1485~1603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
公元155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統治英國達45年之久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亞誕生
公元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
8、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公元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為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統一了英格蘭和蘇格蘭
公元1620年:對新教徒的鎮壓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國內戰爆發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決,克倫威爾宣布共和政體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設立
公元1685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1689年:光榮革命
公元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
公元1698年:倫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合並,形成"大不列顛王國"
9、漢諾威王朝:1714~1917
公元1721~1742年:羅伯特·華爾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
公元1760~1830年:工業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801年:合並愛爾蘭,"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
公元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公元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公元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逝世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10、溫莎王朝1917~
公元1921年:愛爾蘭獨立
公元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公元1952年: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Ⅱ 英國的王室為什麼可以傳承千年
自古以來,朝代更替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更替了二十多個王朝。即便是再精彩的朝代,也免不了被覆滅的下場。
但是反觀英國,英國皇室卻延續了上千年,從來沒有中斷過。同樣是皇族,為何中國就比不過英國呢?
最後一個原因,英國王室的權力是會受到制約的。權力是把雙刃劍,能傷人也能害己,若不加制衡,必然會成為凶器。
光榮革命後,英國王室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真正做主的議會和國家法律,王室多是以國家象徵而存在的。
沒什麼實際權力的王室,並不會對其他階層的國民帶來什麼危害,大家自然也不會沒事找事非要推翻人家的地位了。
Ⅲ 英國王室作為最古老的王室之一,為什麼能長盛不衰呢
對於英國,想必大家第一印象,肯定就是英國王室了吧。英國王室在英國是沒有實際權力的,採用君主立憲制,也是一個世襲的家族。但是,既然英國王室既然沒有權利,為什麼英國人們願意花費那麼多的錢,用來供養英國王室呢?要知道,英國王室每年的生活活動花費就可以達到幾億英鎊之多。
看看威廉王子,他的的婚禮這件事情引起了個各行各業注意,不光是英國的人民,這件事情也為其他國家所重點關注,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幫助英國經濟大大提升。所以英國王室對於英國不可或缺,所以,英國用那麼多英鎊來供養王室,也是理所當然了。
Ⅳ 現在英國皇室有多少年的歷史對世界有那些影響
英國歷史上迄今為止一共有十個王朝
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諾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溫莎王朝
另外一種說法就只有八種
分別是: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
現在的英國皇室,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
• 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
• 愛德華八世 King Edward VIII
• 喬治六世 King George VI
•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在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布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通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英聯邦,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但仍奉英王為國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Ⅳ 沒有實權,每年花費數十億的英國皇室,為什麼能保留至今
英國皇室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英國皇室沒有實權,他不參與國家的治理,但是這個吃穿用度上卻一直很奢侈,每年花費數10億。即使是這樣,英國皇室也保留至今,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而且我們所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的現象而已,我們看到覺得英國皇室對政治上沒有任何影響力,但是大家覺得真的就沒有任何影響了嗎?這是不是有點天真了呀?不會那樣的啊,肯定還是有的,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是從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幾百年前能一直流傳至今的英國皇室呢,他們不是一點本事都沒有的,不然早就消失了。
Ⅵ 英國的王室歷史有多久了
英國的第一代國王是公元829年即位的是威塞克斯王朝的艾格波特,目前的王室屬於溫莎王朝,從1917年至今
Ⅶ 英國王室歷史的總體介紹
英國王室歷史
▪ 西薩克森王朝(829-1016年)
▪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
▪ 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
▪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 斯圖亞特王朝(1603年-1714年)
▪ 漢諾威王朝(1714年-1901年)
▪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年)
▪ 溫莎王朝(1917-至今)
歷代君主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丹麥王朝(1013-1042年)
▪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溫莎王朝(1917-至今)
英國王室(英文常簡稱Er)是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英國國王只形式上的統治者,英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是首相,通過民選產生。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但最終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
Ⅷ 英國皇室歷史
現在的英國皇室是溫莎皇室.
英國歷代王室如下:
諾曼底王朝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蘭開斯特王朝
約克王朝
都鐸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
1649- 共和政體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漢諾威王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後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系被披露後,於1936年12月退位,法國定居)
3喬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喬治五世次子。約克公爵。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Ⅸ 英國的王室存在至含今有多久了首相又有多久有歷史了謝謝
1、諾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絕嗣斷統」,也就是說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歸西天後,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3、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約克公爵的後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號,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標志。兩家爭奪王位的戰爭就叫作「玫瑰之戰」。
4、約克王朝(1461—1485年)
這個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
5、都鐸王朝(1485—1603年)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都鐸是蘭開斯特家族一支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6、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
7、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圖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8、溫莎王朝(1910年至今)
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其子愛德華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國的封地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為王室名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朝野反對德國,情緒激昂,迫使英王喬治五世宣布以行宮所在地溫莎作為國王家族新名。溫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及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最後,喬治X世,愛德華X世不是改王室姓氏,是名不是姓
關於英國王室的姓氏,一般說來,英國的王朝名就是該朝王室的姓氏,但是有時也不完全是這樣,舉例來說,當今英國王朝是溫莎朝。溫莎朝的前身是薩克森——科堡——哥達朝,該朝王室的姓氏就是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姓氏來源於維多利亞女王的德國丈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姓薩克森——科堡——哥達的英王喬治五世,為了表示和德國劃清界線,於是將王朝名和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這就是今天的英國溫莎朝的來源。但是,今天的英國王室又改姓了,這是因為,當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當初與希臘王子蒙巴頓結婚後,蒙巴頓要求他和伊麗莎白的孩子繼承英國王位後,英國應該由溫莎朝改為蒙巴頓朝,他的這一意見被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瑪麗王太後所否決,英國決定溫莎朝的名稱和姓氏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1960年,瑪麗王太後去世後,伊麗莎白二世決定王朝名繼續為溫莎,但是孩子們的姓氏改為蒙巴頓——溫莎
所以有記載的英國皇室是從1066年存在至今的。
而首相則是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的,
高中歷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一中記載,18世紀初出現內閣,1721年,當時的財政大臣沃爾波爾由於經常主持內閣會議,成為實際上的英國的第一位首相
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一第38頁
Ⅹ 英國人一直花錢供養著英國王室,為什麼不把他廢除
據統計,英國王室每年大概要花費三億英鎊,這個數字乍一看有點驚人,大概相當於二十六億人民幣。
英國王室的財產來源是多方面的,英國政府每年要為英國王室付出四千萬英鎊的費用(約等於三點五億人民幣),而這筆錢,叫做主權津貼,主要來自於財政部和納稅人,而這筆錢只能用於王室的家庭旅行、白金漢宮的維修。因此,英國王室也被稱為最富有的、被英國民眾供養的王室。
第四、在財政方面,王室的存在也是一筆巨大的收益。別看英國王室會花納稅人的錢,但他們也能為納稅人掙錢,每年到了英國女王生日時,英國舉行盛大的儀式,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到英國參觀,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活動,總會引起英國或者其它國家的關注,這就成為了普通民眾的談資,以及記者們的爆料對象。英國王室成員擁有產業,由於處於較高的榮譽地位,相對於英國普通民眾,有更好的做生意便利條件。經濟發展方面英國王室大顯神通,他們的服飾受很多人追捧,他們的生活被眾人關注,他們的生活作息乃至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也因此,英國的經濟水平有著極大的提升,從服飾業,飲食業和旅遊業到汽車業等眾多行業,都在英國王室的帶動下,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