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要登陸太空

英國為什麼要登陸太空

發布時間:2022-07-10 01:29:52

『壹』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英]克里斯·英庇(Chris Impey))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c440q6A5gLdboSFfdGOnzg

提取碼: 318q

書名: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作者:[英]克里斯·英庇(Chris Impey)

譯者:庾君偉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人民

出版年份:2019-11-1

頁數:320

內容簡介:

 英國著名天文學家、世界級太空旅行專家克里斯·英庇顛覆式新作。本書講述了人類從走出非洲到飛出地球的史詩般歷程,揭示了冒險基因如何驅動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將來如何在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

 在《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本書中,作者結合了專業的天文學知識和前衛的技術,帶我們回顧了太空探索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最早的天文學家到今天的前沿研究人員,從人類早期的飛天之夢到今天的火箭技術,從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到未來的星際旅行,甚至移民太空,成為銀河系公民及其所需的技術,每一部分都是一個精彩的科幻故事,內容翔實而有趣。如果你對人類的命運和群星燦爛的未來感興趣,《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是不二之選。

作者簡介:

克里斯•英庇

 英國天文學家。1956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現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系副主任,世界級太空旅行專家。

 英庇的研究曾得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助,所獲資金將近2000萬美元。他還是亞利桑那大學傑出教授,曾獲得11個教學獎項,並在線講授兩門課程,注冊學生人數超過13萬。

 美國天文學會前副主席,TED演講人。

『貳』 為什麼英國沒有定位衛星,就是那種一直在英國上空的宇宙里跟著走的那種。

英國不在赤道上 因而不能夠有同步衛星

『叄』 英國有宇航員上過太空嗎

曾進入太空的英國人

翻開歐洲宇航歷史,首位進入太空的英國籍宇航員是謝菲爾德出生的化學專家海倫·夏爾曼(Helen Sharman),她在1991年靠私人贊助,搭乘俄國的航天器登上了和平號空間站。

在她之後另外還有三名英國出生,後來加入美國籍的宇航員曾進入太空。

歐洲航天局說,新挑選的宇航員的評判標准完全是他們的工作能力,而與他們所屬國家政府的航天政策無關。

『肆』 太空旅行只需要8000英鎊,想去嗎

一、太空旅行反正我是不想去,先不說他需要多少錢,就那它的安全問題也是很讓人擔憂的,太空上的失重情況,可能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傷害,何況太空是未知的有危險的,建議沒有冒險精神的人還是不要去的好。



四、其實除了有錢,還得要你的身體非常的強壯才可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不一樣的,人到了上邊身體會失重,你必須去能夠去適應太空的環境,因為太空中的重力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多項器官受損,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也是會有很多問題發生的。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趟旅行而讓自己受到傷害,自己能夠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伍』 英國億萬富翁布蘭森進入太空畫面曝光,這是個什麼樣的畫面

進入太空,不僅是無數航天人的夢想,更是無數普通人的夢想,畢竟進入太空是前所未有的體驗。近日,英國億萬富翁布蘭森成功進入太空,從相關媒體公布的畫面來看,布蘭森在太空中體驗了幾分鍾失重狀態,同時還拍攝很多宇宙的場景,讓人很是驚嘆。具體情況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一、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情發生在當地時間7月11日,布蘭森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 搭載太空梭進入太空。因為當時天氣惡劣,飛行時間還推遲了一個小時才開始。之後布蘭森從美國航天港升空,飛到距離地面86公里高度上,這個高度被稱為卡門線,屬於大氣層和太空的臨界線。之後飛船停留數分鍾,在這數分鍾內,布蘭森體驗了太空失重的感受,也看到了窗外宇宙的景色。之後就返回地面。此次飛行歷時90分鍾,可以說是很美好的一次體驗了。

看了這么多,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不妨留言討論一下吧。

『陸』 載人航天登陸火星是否有必要

自從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成功地實現人類登月夢想之後,火星之謎又引起了人類極大的興趣。人類登陸火星又成為科學家魂牽夢縈的目標。

誰都承認,洞察生命的機理極其重要,可是,局限於地球,探索就會受到極大限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本質上屬於同一種類型,它們全都是由同一些類型的分子,經歷同一些類型的化學反應而形成。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有共同的遠祖。假如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而且那裡的生命形式與地球上的截然不同,就可以將兩種不同的生命基本模式進行比較,大大開拓視野和思路。如果組成火星生命的化合物與構成地球生命的化合物並無差別,說明生命的基本模式只有惟一的一種,這同樣是了不起的收獲。還有一種可能,即在火星上找不到任何形式的生命,但也有可能找到某些在走向生命之路上夭折的分子。發現這些分子,對於弄清地球上形成生命以前的「化學演化」是什麼情況,將有極大的幫助,即便火星上不存在任何與生命相關的東西,這對於思考和更深刻地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也將大有幫助,因為地球與火星的相似之處是如此之多,走到生命發生之處為什麼會分道揚鑣?還有一種可能,火星上曾有過生命甚至高度文明,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滅絕了。這種情況,就更使人類有了做不完的文章,吸取不盡的教訓。

如此看來,探索火星雖要付出大量金錢,但給人類帶來的利益,將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早在1994年,美國專門從事火星研究的一位科學家卓布林就指出,當時美國已經具備了登陸火星的基本科技條件,所缺乏的只是實現這一理想的政治意願。他形象地說:「想當初美國將阿波羅送上月球依靠的並非液態氧,而是冷戰這個強大動力。」此言確非虛議高論。

冷戰時期,美蘇兩霸在太空的爭奪,達到電光石火的白熱化程度。1961年4月,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人。這一消息傳到美國,使美國上下大為震驚,促使美國人把在太空技術上趕上前蘇聯列為首要任務,從而使阿姆斯特朗登月壯舉得以實現。

如今,冷戰已成為歷史,政治家們對太空計劃的熱情也隨之冷卻,人類再也無法憑冷戰動力登上火星。當然,要登上火星,還可以靠其他動力。

如果登陸火星成為人類共同分享和分擔的世界性工程,那麼除美國之外,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中國以及其他國家,都可以在這一工程中,找到各自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航天、太空、動力、生物、天文、地理、醫學、電子、新材料等數十門尖端科技都將大顯神通。登陸火星工程之宏大,將使登月計劃相形見絀。

人類的天性決定了人類絕不會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人類一定能找到一條有效途徑,將載人飛船送上火星並平安返回。

當人類乘坐飛船克服地球的引力,遨遊太空180天,到達距離地球5600萬公里外的火星,並在那裡看個究竟,然後再擺脫火星的引力返回地球時,就將最終解開一個多世紀以來使人魂牽夢縈的火星之謎,弄清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和是否有過生命。

『柒』 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第一,探索宇宙所帶來的技術、材料、理論等方面的創新相當之多,這些尖端科技很多轉為了民用對於農業、工業生產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對於國防工業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探索宇宙的技術很大一部分被用在了軍事領域,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長期生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對於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人類認知水平越高,越有助於對於未來事件尤其是危險事件的預知和規避,對於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相當重要。
第四,對於人類自身的再認識。人類知道的越多,越有利於對自身的定位和反思,有利於迷信的消失和道德、思想文化的提升,形成人類文明的進步。

可能我說的有點抽象,那麼舉幾個例子吧。

500年前,西歐對於海洋的探索就類似於現在對宇宙的探索,那時候西歐的經濟總量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到,直到19世紀中期,英國和清朝的貿易逆差仍然相當大。豬越肥,死的越快,僅僅50年的時間,西歐完成對中國的逆轉,中國的財富大量流入列強,中國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現在的導彈、軍艦、戰機乃至單兵手持的終端,哪個不依賴衛星的導航?高科技武器那個不依賴航天事業帶來的技術、材料、加工精度的提升?為了中華民族的更好地生存發展,我們需要探索宇宙。

有些人認為,現在還有那沒多人吃不飽飯,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探索宇宙呢?我反而要問,請問農業生產所依賴的天氣預報依靠什麼?衛星!精細農業所採用的GIS依靠什麼?還是衛星!良種的開發除了基因技術之外依靠什麼?太空育種!既然航天事業給農業增產帶來那麼大的促進作用,難道不是解決了更多人的吃飯問題嗎?

地球上一共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兩次是因為太空災難,三次是因為地質活動。就以6500萬年前的恐龍為例,如果恐龍在自己統治地球的1.6億年裡潛心探索宇宙,它們完全可以通過提前預警,然後去採用深空撞擊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避免這場危機,再不濟也可以給自己採取防護、躲避措施爭取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傷亡。誰能保證現在作為宇宙統治者的人類不會碰上這種危機呢?如果我們不探索宇宙,那麼和恐龍有什麼區別呢?

因為有日心說,才有了對人性、對宗教的思考;因為有了宇宙網,我們才從自然的支配者的位子上走下去反思自身;因為難以找到宜居的星球,我們才倍加珍惜我們的地球。人類只有知道得越多,才會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人類的文明才會進步,要不然我們還處於中世紀的黑暗無知時代。

最後,給樓主一個鏈接,這個是美國NASA回信給一名因還有很多孤兒和餓肚子的人反對探索宇宙的修女的原文翻譯,題目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http://news.sina.com.cn/w/2013-11-06/235928640305.shtml
希望能幫到你。

『捌』 為什麼要登月

「月球是人類未來能源的倉庫」——幾乎所有發布了登月計劃的國家都這么對公眾宣傳——通過這么多年的「科普」 ,大家都知道,哦,月球上有大名鼎鼎的氦-3,是一種新型核聚變燃料,存量夠人類用上近萬年,看起來這是個不錯的理由,聯合國月球條約里都說了,誰有能力誰先佔有嘛。且慢,這等好事,30年來為啥美國不肯再上月球把這又便宜又清潔的氦 -3帶回來幾百噸用上幾十年,卻大費周章地跑去伊拉克打仗爭石油?很簡單,兩個原因:一是用不起。人類登上月球的六艘 「阿波羅」共帶回岩石樣品不到半噸,里頭能不能提煉得出來1克氦-3,誰也不知道,為此卻花了300億美元。第二個是不會用。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將氦-3蘊含的聚變能量轉化為能源的技術。
那這么折騰跑到那個38萬公里遠的月球到底有什麼用?讓我們看看「阿波羅計劃」:
當年「阿波羅」的多重目標里,最重要的當然是奔月,順便達到軍事目的。有句中國老話:站得高,看得遠。月球高於任何太空站,加上它從不以背面示人,如果有誰能在月球背面建立導彈基地,裝備各種武器,就可以居高臨下控制地球。再說了,38萬公里外這個沒有大氣層的巨大衛星,可是檢驗航天技術的最好「靶場」呢。
就在不久前,美國宣布有權打擊被「疑為」從太空發射武器的衛星,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要求發展用來打擊或保衛軌道衛星的技術——這可是現代軍事的「眼睛」,一個人瞎了,還能跟人打架嗎?看看剛剛挨打的伊拉克,因為失去了衛星導航和電子信號,軍隊成了無頭蒼蠅,而對手美國則調用了100顆衛星「參戰」,織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羅地網」。
再看看「阿波羅」還做了什麼?發展「阿波羅」促成了4000項專利的實現,成果擴展到當時美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今天我們人類能看到、用到以及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50年來最重要的科技發展,幾乎都經由「阿波羅」工程得以引發: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計算機……後來,這些技術向民用轉移,有人作過統計,每花在「阿波羅」上面的1美元,就能「賺」回來5美元!紀念登月35周年時,耐克公司專門發表文章,說現在暢銷世界的氣墊運動鞋得益於公司當年為美國宇航局研製登月靴積累的技術。其實像耐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科技在人類生活的應用常常得益於像登月這樣看似和普通人沒什麼關系的項目。
研究中國空間問題的美國專家瓊。約翰遜。弗里茲也巧妙地將中國的「嫦娥計劃」比喻成中國未來20年內發展的「 技術引擎」:「無法估算這筆投資會帶來多少回報,高科技航天方面的工作會使大批中國人獲得就業機會,而促進就業對當前中國來說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加把勁中國就能登月?
既然這么重要,既然「神五」「神六」都走了一趟回來了,「再加把勁兒不就到月球了嗎?」很多人都這么想。得加多大勁?咱們不妨比較一下看看登月之前,我們還有多少「艱難的台階」要去登——四個台階,還有「發射場」的問題。
第一個艱難台階就是火箭運載能力。咱們的火箭送幾噸重的東西到太空沒問題,長征系列火箭現在最大能送20噸( 同期美國宇航局製造中的阿瑞斯一號火箭計劃運載力125噸),目前能到達的距地球最遠距離為7萬公里,而月球距地球3 8萬公里。讓登月飛船能往返將近80萬公里,必須有更多燃料、更大推動力,光抵達月球軌道就需要好幾級火箭,如果要登月,還必須考慮返回……以「長征3號」甲目前的能力,恐怕是不可能之任務。正在研製的「長征5號」目標是70噸「貨物 」,那個時候,也許才能說我們距離月球更近了一些。

『玖』 英國為什麼不載人航天

因為政府不支持載人航天。

早在1947年,英國新聞紀錄片就展示了該協會成員所勾勒出的月球之旅計劃,該計劃與美國航空航天局22年後將實現的計劃驚人的相似。

二戰後,英國星際協會開啟了帶領英國走向前沿先鋒的宏圖偉業。這個被稱為「梅加羅克」的項目將會重新把V-2火箭送入太空亞軌道。可以大致等同於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水星計劃」——美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

但在可怕的二戰之後,英國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對該計劃毫無興趣。除了學術界以外,英國的太空計劃一度停滯不前以至於歸於沉寂。

盡管,各個航天局和航天機構都在爭相加大力度投入太空研究,把這視為一項國際風險投資,但英國政府並不支持載人航天,且沒對國際空間站得建設做出什麼貢獻。

但是這種對於「偉大飛躍」(指太空計劃)的自由放任的態度現在已經成為過去式了。第二次太空競賽,這一次是由私人機構或組織資助的,現在初具規模。 「梅加羅克」計劃過去大約80年的今天,英國已經能夠超越英國星際協會當時最瘋狂的夢想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要登陸太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漁船撞越南之後怎麼處理 瀏覽:42
英國怎麼有核彈 瀏覽:39
去越南做奶茶怎麼樣 瀏覽:729
數字化怎麼講中國歷史 瀏覽:698
中國疫情冠狀肺炎多少例 瀏覽:394
為什麼義大利是鼠疫傳播途徑有哪些 瀏覽:872
印尼首都到巴厘島多少公里 瀏覽:685
委內瑞拉為什麼要援助義大利 瀏覽:539
伊朗為什麼向美國投導彈 瀏覽:384
印度小金剛菩提子如何盤玩 瀏覽:996
印尼緊急避孕葯怎麼吃 瀏覽:842
百度8月1日印尼新增多少例 瀏覽:187
中國電信20m寬頻多少錢 瀏覽:549
中國部隊有多少萬軍人 瀏覽:469
越南四駕馬車權力分別是什麼 瀏覽:401
南寧到越南怎麼搜索火車票 瀏覽:189
與英國算賬怎麼算 瀏覽:42
印度的中文叫什麼 瀏覽:724
美國名字和英國名字怎麼區分 瀏覽:24
義大利語和俄語哪個好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