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綉花工廠在哪裡

英國綉花工廠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1 00:53:53

Ⅰ 英國工廠手工業時期政治經濟文化

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初期的英國

16世紀英國手工工場的發展16世紀前,英國工業並不發達。以毛紡織業而論,英國人自己只能製造少量
粗呢,每年以大量羊毛原料輸往佛蘭德爾。但到了16世紀,毛織品輸出激增,羊老輸出則大減。1354年,英國
輸出羊毛三萬二千袋,呢絨五千匹;到1547年,羊毛輸出就只有五千袋,呢絨則增加為十二萬二千匹。毛織品
的生產在英國的東部和西南部最為發達,很多地方成了制呢業的中心,如諾福克郡的諾里季,林肯郡的波士頓
和西南部的埃克塞特等。英國的呢絨逐漸在歐洲市場上占居首要地位,毛紡織業成了英國的「民族工業」。
毛紡織業興起之初,其生產組織在城市是行會作坊,在農村是家庭手工業。農村中沒有行會的控制,手工
業者的分化比較迅速。商業資本家挾其金融優勢,插手其中。他們突破封建行會的限制,以各種方式控制分散
的生產者,開始建立資本主義式的手工工場。初起的毛紡織業手工工場一般採取分散的方式,但是大規模的、
集中的手工工場也已出現。倫敦西部紐伯里有一個名叫約翰·溫徹康布的紡織業商,在16世紀初就擁有一個一
千人的手工工場,其中有男女織工、紡工和助手六百人,梳毛、理毛工人二百五十人,修整工五十人,染工四
十人,研工二十人。個體的小生產者經受不住手工工場的競爭,逐漸淘汰,變為僱工。他們在1539年的一份請
願書中寫道:「富有的呢絨商在他們的家裡擁有織機,同時有織工和揉搓工按日工作。正由於此,我們這些在
自己家中做工的請願者,包括婦女和兒童,時常失去收入。……但是,我們這些貧苦的臣民為了避免失業和得
到收入,只有被迫接受呢絨商所規定的工作。」
采礦業發展也很快。銅、鐵、鉛、錫等礦石的冶煉,需要大量燃料。這時森林已經砍伐殆盡,煤的使用越
來越得到推廣。於是採煤業的規模擴大了,中心是諾森伯蘭的紐卡斯爾。造船業也因海外活動的刺激而迅速發
展。重要港口往往是造船的中心。其餘如造紙、釀酒、玻璃、肥皂、火葯等業也都有發展。有些部門是新興的
製造業,生產過程比較復雜,一開始就採取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經營方式。
海外貿易在手工亞發展中,出現以專門生產某種商品而著稱的中心,如諾丁昂生產襪子和花邊,伯明翰
和設菲爾德生產鎖、刀和其它鐵製品,倫敦生產肥皂和玻璃,如是等等。各生產中心輸出頻繁,國內市場大為
發展,倫敦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對外貿易過去為外商所控制,威尼斯和漢薩同盟的商人分別操縱英國對東方
國家和北歐諸國的貿易。到了16世紀,全部對外貿易都已由本國商人經營。商人從國王獲得特許,組織貿易公
司,專營海外某一地區的商業。1554年,莫斯科公司成立,專營范圍由俄國擴展到中亞和波斯。繼之而起的,
有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蘭公司,經營波羅的海沿岸的貿易;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經營地中海東岸的貿易
;1588年成立的幾內亞公司,專門由非洲輸出黃金和向美洲販運黑奴。最重要和最富有的是1600年成立的東印
度公司。它獨占從好望角直到東方一切國家的貿易,後來還享有對殖民地軍事和政治的全權。貿易公司是英國
向海外擴張殖民勢力的工具。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商業是和海盜、走私、掠奪、奴隸販賣聯系在一起的。英國利用貿易活動,在海
外建立最初的殖民地。1584年,伊麗莎白女王的寵臣賴雷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亞殖民地,奪取西印度的巴貝道斯
島。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海岸佔領重要據點蘇拉特城。商人從海外的經營和掠奪中積累大量的財富。他們把
這些血污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投入各種手工工場企業。
圈地運動另一個原始積累的手段是圈地運動。由於羊毛紡織業迅速發展,對羊毛的需求大為增加,羊毛
的價格不斷上漲。養羊所需要的勞動力遠較耕種土地為少,牧羊人的工資又最低,因此養羊業獲利特豐,十英
畝的牧場收益超過二十英畝的耕地。許多逐利的地主貴族,利用暴力、退佃等方法,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侵
占公用地,然後用柵欄或籬笆把大片土地圈圍起來做牧場。這便是英國歷史上所稱的圈地運動。
圈地運動首先從與市場聯系最密的東南部農村開始。地主最初圈佔森林、荒地、牧場、池沼等公地,後來
擴及小農的租地以及公簿持有農的定期的、終身的乃至世襲的租地。地主把強占來的土地改為牧場,僱傭少數
牧羊人看管數以千計的羊群。有時則出租給租地農業家,利用工資低廉的僱工耕種。法蘭西斯·培根在所著《
亨利七世傳》中說:「在當時(1489年),圈地更加習見了。前此非有多數人及其家族即不能施肥的耕地,都
轉化為容易由少數牧人來照管的牧場了;前此為大部分小農生活所賴的有期租地、終身租地及年換租地,都轉
化為領主的所有地了。」
16世紀中,因打擊教廷勢力而進行的宗教改革與隨之而來的對寺院土地的沒收,也加速了剝奪農民土地的
過程。「教會的地產,則大部分贈給那些貪得無厭的國王寵臣,或照開玩笑的價格,賣給那些投機的租地農業
家和市民」。「這班人,驅逐了世襲的舊租戶,合並了他們耕作的土地。」[1]
圈地運動的重要後果是地主和農業租地家增加了土地和貨幣收入,大批農民則流離失所,成為一無所有的
「自由」人,因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來出賣。這樣,就為資本主義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正如
馬克思所說:「創造資本關系的過程,不外就是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把社
會的生活資料及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他方就把直接生產者轉化為工資勞動者。」[2]
被剝奪生產資料的不幸農民,並不能立即變為工業部門或農村中的僱傭勞動者。他們到處流浪,掙扎在飢
餓線上。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寫道:「他們受盡折磨,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家業……顛沛流離,和
他們居住的鄉園分手……等到他們在流浪生活中把賣來的錢花得一干二凈,他們就只有盜竊、受絞刑的處分,
否則就是挨家沿戶討飯了。」莫爾憤慨斥責圈地牟利的現象,說「綿羊本來是那末馴服,……現在變成很貪婪
、很兇蠻,甚至要把人吃掉。」這種原始積累的過程帶有強烈的暴力性質,是對於農民財產所有權和人身權極
狂暴的侵奪。
迫害失地流浪者的血腥立法大批農民的破產和流浪,使統治階級面臨新的問題。他們擔心失去稅源和兵
源,害怕統治秩序受到影響。都鐸王朝曾經對圈地採取稍加限制的辦法。亨利七世於1489年頒布法令,禁止將
面積在二十英畝以上的農庄圈為牧場。1515年,亨利八世(1509-1547年)限令把改為牧場的耕地在一年內復原
;1533年,又下令限制一個牧主的羊群不得超過二千頭。但所有這些法令都等於具文,政府對違背法令的資產
階級和新貴族從來沒有繩之以法。而在另一方面,從16世紀30年代起,都鐸王朝卻制定一系列令到法隨的法令
,迫害破產農民,用暴力禁止農民流浪。1530年,法令規定除年老和缺乏勞動能力者給予乞食特許狀外,凡身
體強健的流浪乞食者,一律逮捕,系於馬車後部,鞭打至於流血為止,然後迫令立志願勞動誓言,遣送回籍。
1536年,亨利八世重申前令,並規定凡第二次違令被捕者,鞭打之外,把耳朵割去一半;三度犯法者,判處死
刑。1547年,愛德華六世即位,迫害流浪農民的法令更加嚴峻。凡拒絕勞動的人,一經告發,就判處為告發者
的奴隸,主人有權用鞭子或鎖鏈強迫他從事各種勞動。凡奴隸逃亡逾十四天者就判為終身奴隸,並在額上或背
上打「S」字母的烙印[3],主人可以隨意把他出賣、贈送或轉讓。三次逃亡的奴隸以叛逆論罪處死。馬克思
指出,這些法令是「懲治浪人的血腥的法律」。[4]
羅伯特·凱特起義圈地運動陷英國農民於極端悲慘的境地。被驅逐的農民完全破產,仍然留在土地上的
也受著更為沉重的剝削。與統治者加強榨取和血腥迫害的同時,英國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涌。1536-1537年,林肯
郡和約克郡爆發了農民起義。此後農民反抗連續不斷,其中以爆發於諾福克郡的起義影響最大。1549年6月,諾
福克郡一個小鎮的農民拆毀地主圈地的柵欄,起義從此開始,迅即波及全郡。農民構成起義的主要隊伍,以小
貴族羅伯特·凱特兄弟二人為領導,直搗諾福克郡的首府諾里季。7月初,他們駐扎城外一個名叫摩斯荷爾德的
叢林中,城內的貧民又和他們聯合,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兩萬人。他們擬訂一個包括二十九條的綱領,准備向
國王提出。綱領要求停止圈地和恢復農民使用公有地的權利,減低地租,廢除庄園法庭和消滅農奴制殘余。這
個溫和的綱領,顯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和城市貧民的要求。起義的貧苦階層在另一個文件里大聲疾呼說:「我
們要拆毀柵欄,填平溝渠,讓每個人都有使用公共牧場的機會。……我們希望自由、平等和同樣使用一切物品
。」英王愛德華六世派人帶來大赦令,但他們拒絕接受。他們說:「我們是無辜的人,正直的人,用不著任何
人來赦罪。」7月22日,起義者攻下了諾里季城。
政府派瓦維克伯爵率領一萬五千名僱傭軍鎮壓起義。起義軍由於內部分裂,又不善於和正規軍作戰,經過
兩天的激戰後,於8月27日在杜辛德爾戰役中被擊敗。農民力戰至死者達三千五百人。凱特兄弟被俘後犧牲,起
義者被處死刑的在三百人以上。
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仍具有重要意義。農民以革命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土地權利,給封建統治階級以
沉重的打擊,使諾福克一帶保存了許多自耕農,成為後來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國會軍的主力。

第二節都鐸王朝的專制政治和對外政策
16世紀前期專制政治的加強都鐸王朝統治時期(1485-1603年),英國王權空前強化。舊的封建貴族在紅
白玫瑰戰爭中已經大大削弱了,亨利七世又繼續打擊他們的殘余勢力。他解散封建貴族的家臣,平毀他們的堡
壘,並且設立「星宮法庭」,懲治不馴順的貴族。
都鐸王朝實行國王的專制統治。亨利七世親攬政權,排斥貴族參與重要政務,有所諮詢則問之左右親信。
1540年,樞密院正式成立,由大臣組成,聽命於國王。國王遇事裁斷,不一定徵求或採納樞密院的意見。在地
方政府方面,治安法官有司法、行政、征稅和管理商業的廣泛權力,受樞密院的嚴密指導和監督。
都鐸王朝的專制統治首先依靠新貴族。其中一部分是忠於國王的高官顯吏,從國王手中獲得舊封建貴族被
沒收的土地;一部分是稱為鄉紳的中小貴族,在經濟利益上已經多半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聯系,國王從他們
中間選任各地的治安法官。都鐸王朝的另一支柱是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包括手工工場主、大商人和銀行高利
貸者。都鐸王朝一貫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獎勵工商業和航海業,藉以增強國力。亨利七世對百噸以上船
只的建造,每噸給予五先令的津貼。
國王與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具體表現在國王與國會的關繫上。都鐸王朝的君主專制制度和法國、西
班牙不同,不僅沒有停止國會的活動,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它的作用。在都鐸王朝統治的大部分時期,國
會和國王沆瀣一氣。國王有事需要國會時就召集國會,國會也馴順地遵循國王的意旨,通過一切對國王和新貴
族及資產階級兩利的法案。國王對於國會既不存戒俱,也就不必加以限制,因而國會的活動反而有所擴大。在
當時,國會是國王的御用工具,國會活動的擴大猶如為王權增添羽翼。到了17世紀國會與王權對抗的時期,過
去通過各種法案的活動才被國會援為先例,作為資產階級擴充政治權利的法理依據。
英國的宗教改革英國的宗教改革是由國王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的表面起因是教皇遲不批准亨利八世離
棄其後西班牙公主的離婚請求。實際上則是因為王權對教廷特權已不能容忍;新貴族和資產階級要求奪取教會
財富;日益增長的民族意識又不容一個遠在羅馬的權力決定英國國內的宗教。1533年,亨利八世和羅馬教廷決
裂,下令禁止英國教會向教廷繳

Ⅱ 有誰知道英國PRIMARK旗下的ATMOSPHERE衣服的中國工廠呢

atmosphere好多不是中國生產的,primark里中國生產最多的是純棉製品和家居以及配件系列。再者,這都屬於商業機密。

Ⅲ 英國第一個工廠始建於那一年

英國第一個工廠是一個捻絲廠,英國人約翰.隆貝於1717年就在德比附近的德溫特河中的一個島上建立了英國的第一個工廠。在英格蘭中部的德比郡鄉村,河流被用來為第一個棉紡廠提供動力,誕生了英國第一個工廠

Ⅳ 刺綉起源於什麼地方,有什麼作用,地位

刺綉起源於蘇州。中國的刺綉源遠流長,在世界服飾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 織品的國家之一,被世人譽為「衣冠王朝」。

中華文明創造 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人們常常利用刺綉來裝飾衣、裙、 衾、枕等生活用品,美化生活,創造美的世界。刺綉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行業中頗具影響力,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華藝術百花園中瑰麗多姿、越 開越艷麗的奇葩。

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是中國文化藝術的 代表之一。在中國的刺綉行業中,蘇綉、湘綉、蜀綉、粵 綉等四大名綉,享譽海內外,使中國古老的刺綉業繁花似錦、大放異彩。

(4)英國綉花工廠在哪裡擴展閱讀:

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綉作書畫,飾件等。

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隴綉、湘綉、蜀綉,號稱「五大名綉」。此外還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

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綉按照材料又可分為絲綉、羽毛綉和發綉。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明代刺綉中最著名的是顧綉。

刺綉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綉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綉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綉品已進入外貿市場。

百鳥裙,唐中宗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都是曠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綉不但能綉出山水花鳥,還能綉出各種日用品抱枕、羽毛綉地毯、羽毛綉服裝 。

水族馬尾綉:最古老的刺綉藝術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綉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綉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馬尾綉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Ⅳ 英國棉紡織工廠的特點

格拉斯哥、曼徹斯特等生產廠商建立起本土化的棉紡織品加工業,以亞麻為經線、棉紗為緯線,生產出比呢絨更具優勢的粗斜紋布。蒸汽動力的使用讓棉紡織工廠開啟了更大規模的生產,廠房發展為新式多層樓房建築。設立於城鎮附近或大城市之中的棉紡織工廠,實現了企業的聚集性,從而「克服了分散生產的成本劣勢」。其工廠廠區內部設施完善,包括居民住宅樓、專門的辦公地點和生產車間。
英國紡織工業被稱為"英國工業的起點"。英國憑借軍事強權跨越國家與地域邊界,將棉花種植地區與棉織品銷售市場捆綁於全球體系一端,用「戰爭資本主義」編織起以棉紡織工業為主導的全球體系,構建起中心與外圍、經濟持續增長與經濟停滯徘徊的不平等國際分工。由此重塑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了新的世界版圖,對全球體系的演進產生了重要影響。

Ⅵ 我想開個電腦綉花小型加工廠,不知道中間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成本和利潤是怎麼計算的謝謝

利潤好像是1000針6分保底,價錢一般是1000針0.12以上吧,機器成本如果是兩台的話,最好是剪線的那種還省人工也得7萬左右。

型加工廠即個人獨資企業或者是合夥企業 ,辦廠不需要出具注冊資金而可以直接設立 。

辦理項目:合夥企業設立登記

辦理時限: 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在30個工作日內作出核准登記或不予登記的決定。

申辦資格: 農村村民、城鎮待業人員(包括辭職、退職、待業青年、閑散人員)、離退休人員、企業下崗人員,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其他人員可以依法申請合夥企業營業執照。

(6)英國綉花工廠在哪裡擴展閱讀:

申辦小型加工廠的手續:

1、書面申請

2、全體合夥人共同簽署的設立登記申請書

3、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4、全體合夥人的身份證明

5、全體合夥人的職業狀況承諾書

6、外省市人員須提供暫住證

7、從業人員名單

8、出資權屬證明

9、合夥協議書

10、擔任執行合夥事務合夥人的證明

Ⅶ 中世紀紡織工場與十九世紀英國的紡織工廠的關系

中世紀紡織工廠是十九世紀英國紡織廠的衍生物。十九世紀世紀時期的紡織廠工人大部分是由英國紡織工廠的技術學習的。

Ⅷ 什麼部門在蒸汽機發明之前英國人的棉紡織工廠建在河流旁邊

依據所學,瓦特改良蒸汽機發明前,為英國棉紡織機械提供動力的是水力,因此在萬能蒸汽機發明以前,英國人要開辦棉紡織廠,廠址最好選在臨近河流的地方.
故選C.

閱讀全文

與英國綉花工廠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當地租房大概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806
印度放血怎麼治療 瀏覽:799
旅行社用印尼話怎麼說 瀏覽:937
英國第二高溫是多少度 瀏覽:19
英國短毛貓活了多少歲 瀏覽:598
去越南做護工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637
為什麼美國人比英國人多 瀏覽:355
中國哪個城市被列車拉來了 瀏覽:562
我想去伊朗旅遊怎麼樣 瀏覽:799
中國人壽財險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980
蝗蟲是怎麼被印度人消滅的 瀏覽:924
槍火義大利2手機版在哪裡下 瀏覽:707
中國四個選擇是指什麼 瀏覽:779
中國國產動畫有多少 瀏覽:226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72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92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93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12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