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和中國在阿富汗有多少駐軍
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在2013年的時候達到高峰11萬人左右,到現在任然還有9800人,到2017年一月份奧巴馬卸任的時候仍將保留5500人。中國在阿富汗沒有駐軍。
奧巴馬曾在去年承諾到2016年底,撤回所有在阿駐軍,只在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保留1000人的應急部隊。他在當時表示,美國應該把2001年阿富汗戰爭的「那一頁翻過去」。
根據新調整的計劃,從現在到2016年的大部分時間,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仍將保持在目前的9800人。
到2017年1月奧巴馬卸任時,美軍將減少到5500人,主要負責執行訓練阿富汗軍隊和反恐的任務。
《紐約時報》認為,將駐阿部隊降至5500人的具體時間也極大可能需要奧巴馬的繼任者決定。
中國實行不幹涉內政的外交策略,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駐軍。相互平等,互不幹涉。5500名駐阿部隊每年將花費大約146億美元,而維持駐扎大使館的1000名應急兵力每年也需要花費100億美元。
⑵ 美軍在阿富汗有多少兵力
目前有三萬多的美軍在阿,按奧巴嗎的計劃將在不遠的將來增兵兩萬到阿富汗,到時將有五萬
⑶ 英國阿富汗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英國—阿富汗戰爭指英國侵略阿富汗的歷次殖民戰爭。第一次英阿戰爭,是由於英軍3萬餘人越過保蘭山口入侵阿富汗西南部,企圖佔領坎大哈和加茲尼及進抵喀布爾而爆發的。
為了吸引阿富汗部分兵力離開白沙瓦,英軍在開伯爾山口實施了輔助突擊。阿富汗軍隊約1.5萬人,在數量和裝備上遠不及敵軍。1839年,英軍佔領坎大哈、加茲尼和喀布爾。
為回擊殖民者,阿富汗國內開展了人民游擊戰爭。1841年11月,喀布爾爆發起義,英國傀儡沙阿·舒德扎被殺,佔領軍隨之潰散,其殘部撤離喀布爾。1842年,英國派出部隊到阿富汗進行征討,但未奏效。1842年末,英國不得不承認失敗,放棄了阿富汗領土。
第二次英阿戰爭的起因,是英軍3.6萬人分兵3路穿越開伯爾、庫拉姆和保蘭山口入侵阿富汗。阿富汗軍隊因在數量和裝備上處於劣勢而被迫撤退。1879年1月,英軍佔領坎大哈。同年5月26日,雅庫卜汗同英國簽訂了甘達馬克條約,阿富汗成為英國的附屬國。
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激起了國內的一片義憤。1879年9月8日爆發了人民起義,殺死了英國駐喀布爾的總督。1880年7月27日,在坎大哈附近的馬伊旺德戰斗中,阿軍擊潰了英軍一個旅。喀布爾的英軍遭到近10萬起義軍的包圍。阿富汗人的英勇抗擊迫使英國當局放棄侵佔阿富汗的打算,同阿卜杜勒赫曼艾米爾簽訂妥協性協定。1880年協定規定阿富汗的內政自主,但對外政策受英國控制。1881年,英軍撤出阿富汗。
第三次英阿戰爭是英國因1919年2月上台的阿曼努拉汗於2月28日宣布阿富汗獨立而發動的。5月6日,英國對阿富汗宣戰。阿富汗正規軍有4萬人,分3路在開伯爾、瓦齊利斯坦和坎大哈方向作戰。英軍擁有近34萬人,在兵力兵器上仍然占上風。
在開伯爾方向的交戰中英軍獲勝,而在瓦齊利斯坦方向,阿富汗人卻打敗英軍,於5月27日包圍了塔爾要塞。邊境普什圖部族抗英起義的興起和印度解放運動的高漲,使殖民者的處境困難起來。
這些情況迫使英國放棄了繼續作戰的計劃。1919年8月8日,在拉瓦爾品第簽訂了初步和約。1921年10月,英國與阿富汗簽訂條約。
根據這項條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第一個承認阿富汗獨立的蘇俄在道義上和政治上的支持和英國干涉者在裏海以東地區的潰敗是阿富汗取得第三次英阿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
⑷ 在阿富汗現在還有多少外國軍隊
目前各國在當地的駐扎人數:
美國:14000
德國:1300
義大利:895
喬治亞:872
羅馬尼亞:679
土耳其:588
英國:500
澳大利亞:300
波蘭:247
捷克:230
保加利亞:158
丹麥:155
亞美尼亞:121
亞塞拜然:120
蒙古:120
克羅埃西亞:106
荷蘭:100
匈牙利:93
阿爾巴尼亞:83
比利時:78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60
挪威:54
立陶宛:50
前馬其頓:39
拉脫維亞:36
斯洛伐克:34
瑞典:29
芬蘭:29
黑山:20
奧地利:18
紐西蘭:13
烏克蘭:11
葡萄牙:10
斯洛維尼亞:8
西班牙:8
希臘:6
愛沙尼亞:5
冰島:2
盧森堡:1
⑸ 16000人撤退,僅剩1人生還,英國阿富汗遠征為何如此慘烈
當時英國對阿富汗發動戰爭,但是沒想到最後卻慘敗收場,而原先有一萬六千人撤退,僅僅就有一個人生還,這是非常殘酷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英軍在阿富汗獨特地形上面吃了虧。阿富汗境內有多處峽谷,非常適合偷襲敵軍。
而英軍頭領埃爾芬斯頓迫於無奈想要跟阿克巴汗進行談判,他想要保住最後的英軍,但是無奈在英軍走到賈格達拉克峽谷的時候再次遭到了伏擊,所剩不多的彈葯讓他們無法抵抗,最終只能全體陣亡,最後一個生還者並不是英國的將士而是英國的助理醫師威廉布萊頓。所以在英軍撤退途中其實是吃了地形的虧,曾三次遭受阿富汗人大規模的偷襲,無疑讓他們損失慘重。
⑹ 美國邀請了十多個國家共征阿富汗,都什麼國家
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或稱駐阿聯軍是根據聯合國安理會1386號決議由2001年12月20日德國波恩舉行的關於阿富汗問題的國際會議上組建的。
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組成(數字為出兵人數):
美國 50,590
英國* 9,500
德國* 4,335
法國* 3,750
義大利* 3,160
加拿大 2,830
波蘭* 2,140
土耳其 1,835
澳大利亞 1,550
西班牙* 1,075
羅馬尼亞* 970
丹麥* 750
比利時* 560
保加利亞* 525
挪威 470
捷克* 455
瑞典* 410
匈牙利* 310
克羅埃西亞 270
阿爾巴尼亞 250
斯洛伐克* 230
立陶宛* 220
紐西蘭 220
喬治亞 175
拉脫維亞* 170
馬其頓共和國 165
愛沙尼亞* 145
葡萄牙* 110
芬蘭* 95
亞塞拜然 90
斯洛維尼亞* 70
亞美尼亞 40
新加坡 40
阿聯酋 25
希臘* 15
波黑 10
盧森堡* 9
烏克蘭 8
愛爾蘭 7
冰島 4
黑山 4
奧地利* 3
不參與作戰,僅提供支援:
日本
⑺ 2005年駐阿富汗有美國和英國的哪些部隊
160th SOAR空降特種團
各國特種部隊編成的第3特戰群
第10山地師第2旅第31步兵團2
第10山地師第1旅第87步兵團1
101空降師3旅187步兵團2
⑻ 在阿富汗駐扎著哪些國家的軍隊
還有土耳其、澳大利亞、日,義大利、本自(慰)隊、法國可能扯軍了具體我忘了去了三萬多人,烏克蘭也扯了去不多!
⑼ 駐扎在阿富汗有多少個國家的軍隊,我聽到的幾個國家怎麼都是歐盟,還有什麼國家駐軍在阿富汗啊
因為911事件是針對美國的,故美國的其他北約盟國按照同盟的原則需要提供支援。
所以現在駐扎在阿富汗的西方軍隊是由北約組織和指揮的,主要有美,英,德,法等北約盟國的軍隊組成
⑽ 請問英法在哪些國家有駐軍
英法比並不像美國那樣軍事基地滿世界,他們只在自己的海外領土、殖民地或前殖民地有少量駐軍
英國:德國28100人、塞普勒斯3700人、直布羅陀440人、尼泊爾500人,在馬爾維那斯群島、汶萊、印度洋地區等有少量駐軍。在30個國家派有445名軍事顧問。還有部分軍事人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法國: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上台後,即將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進行重新部署,盡管承諾的從伊拉克逐步減少直至全部撤出美國武裝力量駐留,奧巴馬同時也准備加強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負責指揮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動的指揮官皮特雷烏斯(Petraeus)將軍計劃中的「驚跳行動SURGE」可能得不到法國國防部的響應。承諾了要和奧巴馬「手牽手改變世界」的法國總統,這次可能要對美國這個傳統盟友說「不!」。
法國國防部長莫蘭(Herve Morin)一月廿一日在歐洲電視一台談話節目中表示,「絕不可能」再向喀布爾派出一兵一卒,來參加這個由美國主導的行動,而這個行動的初衷是通過增加多國部隊的力量,來增加與阿富汗的反叛武裝力量談判的砝碼。目前在阿富汗的多國部隊中,法國軍隊所佔的人數比例是5%(英國是16%)。
加上2008年法國向阿富汗東部省份Kapissa省派出的兩個旅的增援力量在內,法國目前在阿富汗派駐有有3000名官兵,這個省份是阿富汗境內治安形勢最糟糕的地區之一,塔利班等反叛武裝經常出沒,2008年8月18日,一隊法軍士兵在此一地區遭遇到塔利班武裝襲擊,塔利班武裝分子還穿著被伏擊身亡的法軍士兵裝備在國際媒體炫耀,此一心理戰手段迅速在法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讓法軍撤出阿富汗的呼聲,得到了眾多的民意擁蹙,也使法國國防部對阿富汗的行動成本進行再估量,越來越多的法國人,認為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西方色彩過於濃厚缺少阿富汗民眾支持,而追加派兵只能徒增當地人的敵意(費加羅報)」。
在莫蘭部長的電視講話中還透露出,作為軍事改革的重要步驟,法軍將對海外軍事基地進行重新部署,在西非國家,法國密集地設置了三個軍事基地,在象牙海岸、塞內加爾,和加彭,各有一個。而西非國家象牙海岸(象牙海岸)的法國軍事基地,由於該國國內政治領袖,對法國的軍事存在並不滿意,並直接導致過武裝沖突,該基地可能首先面臨裁撤,法國國防部計劃只保留三個基地中的一個。在前法國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法國和西非法語國家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而這種關系越來越被法國人詬病為「太過意識形態色彩和理想主義」,《費加羅報》更有文章直言:「是時候讓非洲人自己去搞好自己的事情了,我們的新總統應該讓我們在非洲的存在,更出於實用主義的考量,或者說,應該兌現我們在西非的政治遺產為經濟利益。」
同樣是在非洲大陸,在大陸另一則的東非吉布地共和國,法國也有一個軍事基地,這個扼守「非洲之角」的咽喉之處的軍事存在,並不在未來的海外基地裁撤計劃之中,在法國未來捍衛海外利益地緣政治布局中,這個支點將不會被動搖,在近期法國軍隊在亞丁灣打擊海盜行動中的表現,可以作為證明。
而一系列的裁撤動作,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法國海外力量的收縮,或者其他單純的經濟因素的考量,為適應新的國際形勢而做出的重新洗牌,可能是更明確和准確的定義。與撤並同時進行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宣布的海外新基地計劃,法國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扎比,建立一座新的海外軍事基地,以加強法國在中近東地區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