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英國、日本風俗習慣
美國人請客吃飯的禮儀
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風俗禮儀存在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約會聯系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盡短的時間內見面。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來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美國社會有付小費的習慣,凡是服務性項目均需付小費,旅館門衛、客房服務等需付不低於l美元的小費,飯店吃飯在結帳時收15%小費。
美國人請客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系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家宴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的家宴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冷盤、一盤炒飯、一盤麵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菜飯,吃完後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
美國人將請客人吃頓飯、喝杯酒或到鄉間別墅共度周末作為一種交友方式,並不一定要求對方做出報答,如有機會請對方到自家吃飯就可以了。吃完飯後,客人應向主人特別是女主人表示特別感謝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
美國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點雞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亞州,人們大都喝葡萄酒。
同時,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盤色拉。炸蘑菇和炸洋蔥圈可作為開胃食品,牛排、豬排和雞(腿)為主食,龍蝦、貝殼類動物以及各種魚類,甚至包括淡水魚被統稱為海鮮。炸土豆條則是深受人們喜愛且幾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
另外,應特別注意的一點,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帶回家,以免浪費。
美國人在吃飯的時候是刀叉並用,而且他們的用餐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因此,在應邀與美國朋友一起吃飯時,應特別注意他們的用餐習慣。一般情況下,餐桌上擺放有一幅餐刀和兩幅餐叉,外邊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邊的餐叉用於吃主食和其它點心食品,餐刀用來切肉食。如果你兩手並用,應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時間不能太長。
美國人的早餐有:炒或煮雞蛋、香腸、油炸土豆片、薄煎餅、果子凍、烤麵包、松餅、桔子汁以及咖啡等。
如果你是初到美國餐館用餐,那麼應該注意如下事項:
1、選擇合適的餐館(如:家庭式餐館、特色餐館以及自助式餐館等);
2、餐館營業時間(上午11:30開門營業,直到夜晚);
3、一般都應事先預訂餐位:
4、到達餐館後,不能徑直地到餐桌旁入桌,除非餐廳有「隨意就坐」的告示;
5、付款時,別忘了留給服務員一定比例的小費(一般為實際總額的10%~15%)。
隨著美國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食品便應運而生。其快餐連鎖店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麥當勞快餐連鎖店。供應的快餐食品有:漢堡包、烤牛肉、牛排、火腿、三明治、肯德雞、油炸土豆片、烘餡餅、冰淇淋以及各種碳酸飲料等。
------------------------------
西方人赴宴的禮儀
無論您是出國旅遊還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請您參加正式宴會,那麼您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社交場所的基本禮儀。
到達:你最好按時到達,遲到四五分鍾也行,但千萬不能遲到一刻鍾以上,否則到時為難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去的是富裕而講究的人家,你進大門時遇到的第一個人可能是個男當差,負責幫你掛衣服或者是給你帶路的,所以你先別急著跟他握手,觀察一下再決定。
准備:進了客廳,你不要著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這種場合一般都要各處周旋,待主人為自己介紹其它客人。你可以從侍者送來的酒和其它飲料裡面選一杯合適的邊喝邊和其它人聊天。等到飯廳的門打開了,男主人和女主賓會帶著大家走進飯廳,女主人和男主賓應該走在最後,但如果男主賓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許會走在最前面。
入席:西餐入席的規矩十分講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這時,和你同來的先生或女士絕不會被安排坐在你身邊。歐美人認為熟人聊天的機會多得很,要趁此機會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邊是男主賓,男主人的右邊是女主賓。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間。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幫右邊的女士拉開椅子,待女士坐穩後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後,主人拿餐巾,你就跟著拿餐巾。記住:不管這時出現什麼情況(如主人有飯前禱告的習慣),主人沒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用餐:一般的菜譜是三至五道菜,前三道菜應該是冷盤、湯、魚,後兩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鮮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後是咖啡及小點心。吃飯的時候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胃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談。甜品用完之後,如果咖啡沒有出現,那可能是等會兒請你去客廳喝。總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來後,你就可以放下餐巾離開座位。這時,懂禮貌的男士又要站起幫女士拉開椅子,受照顧的女士不必對這一前一後的殷勤有特別的想法,這是他應該的。
告別:如果你不想太引人注目,你最好不要第一個告辭,也不要最後一個離開,在這其間你什麼時候告辭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辭就應該爽快地離開。
--------------------
進入外國人的辦公室或住所的禮節
到外國人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並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主人應允後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後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事急或事先並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後立即先致歉意,說「對不起,打攪了」,並說明打攪的原因。
經主人允許或應主人邀請,可進入室內。盡管有時洽談的事情所需時間很短,也應進入室內,不要站在門口進行談話。有時,主人未邀請進入室內,則可退到門外,在室外進行談話。
進入室內,如說話所需時間較短,則可不必坐下,事畢也不要逗留;如所需時間較長,則要在主人邀請之下方可入座。在預先並沒有約定的情況下,談話的時間盡量不要過長。
應邀到外國人家裡拜訪、作客,應按主人提議或同意的時間抵達,早到或遲到都是不禮貌的。如發生遲到的情況,應致歉意。進行拜訪,一般安排在上午十時或下午四時左右。西方習慣備有小吃和飲料招待,客人不要拒絕,應品嘗一下,接受的飲料應喝掉(但實在不習慣時,也不必勉強)。
不經主人的邀請或沒有獲得主人的同意,不得要求參觀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帶領下可參觀住宅,但即使是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觸動除書籍、花草以外的個人物品和室內的陳設。
對主人家中的人都應問候,尤其應問候夫人(丈夫)和子女。有小孩在場,應主動與孩子握手、親抱表示喜歡。家中養有貓狗的,不應表示出害怕、討厭,不要去踢它轟它。
離開時,應有禮貌地向主人告別,感謝主人的接待。
---------------
日本-禮儀
��日本人辦事顯得慢條斯理。對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飾,不易流露,不喜歡傷感的對抗性的和針對性的言行、急躁的風格。所以,在與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沒有耐性的人,常常會鬧得不歡而散。
��「愛面子」是日本人的共性,它是一個人榮譽的記錄,又是自信的源泉,情面會強烈地影響日本人的一切,一句有傷面子的言語,一個有礙榮譽的動作,都會使事情陷入僵局,「面子」是日本人最重視的東西。因此,與日本人相處,應時時記住給對方面子。日本人講道義,重恩情,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永遠報答不了萬分之一的恩情」。知恩圖報,對他們而言是普通而又相當重要的事情。
��送禮,在日本更是習以為常,同事的榮升、結婚、生孩子、生日、過節等都會贈送禮物,這種禮儀既是歷史的遺風,又被賦予了時代新意。送禮之習,在商務交往往中同樣風行。給日本客人送一件禮物,即使是小小的紀念品,他都會銘記心中,因為它不但表明你的誠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間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務的界限,說明你對他的友情,重視了他的面子,他就沒法忘記你的「恩情」。日本人不喜歡在禮品包裝上系蝴蝶結,用紅色的綵帶包紮禮品象徵身體健康。不要給日本人送有動物形象的禮品。
��接受日本人的邀請,也有一定的講究。例如應邀參加正式的宴會,則應鄭重其事,梳汝打扮,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裝打紛,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裝打扮,或者是適合的裝束,力求自然,就更能顯示出你的熱情大方,瀟灑自如。
------------
日本國家禮儀
服飾禮儀
日本人無論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著。在正式場合,男子和大多數中青年婦女都著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領帶。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其特點是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現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職業者外,在公共場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婦女喜歡描眉,她們普遍愛畫略有彎度的細眉,認為這種最具現代女性的氣質。
儀態禮儀
日本人常常是滿臉笑容,然而不僅高興時微笑,在處於窘迫發怒時,也會發笑,以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婦女在地板上就座時,總是坐在捲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勢有不同的含義: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其餘三個指頭向上伸開,表示錢;伸出小指頭,表示女人等。
相見禮儀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家族的名字,後兩個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喜歡作自我介紹。作為介紹人,通常要說出被介紹人與自己的關系,以及他的稱謂和所在單位名稱等。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里每幾秒鍾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
「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國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么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里,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局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乾的局外人。
餐飲禮儀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大米為主食,他們愛吃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鴨子。不論在家中或餐館內,坐位都有等級,一般聽從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種富有參禪味道,用於陶冶情趣的民族習俗--茶道,雖然不少現代日本青年對此已不感興趣,但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仍受到社會的重視。
日本的麵食
蕎麥面(Osoba),是自古以來由中國大陸傳到日本,並延續至今,成為日本人所喜愛的大眾麵食之一。
蕎麥面的原料以蕎麥為主,日本蕎麥的主要產地在長野縣的信州一帶,但產量供不應求,其餘大部分靠從中國的山西和內蒙古等地進口。日本的三大著名蕎麥面為信州戶隱(長野縣)蕎麥面、出雲(島根縣)蕎麥面、碗子(Wanko,岩手縣)蕎麥面。
蕎麥面在製作上較難也較為費時間,首先面要和好,水分要適當,和好後的面還要醒較長時間,真正的好蕎麥不能用機器製作,只能用手工橄制。
蕎麥面通常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熱面,一種是涼面。日本的熱湯蕎麥面一般在面上搭配天麩羅的炸蝦或炸豆腐等面碼,就熱湯吃。涼蕎麥面一般將煮好出鍋的蕎麥面過涼水冰涼,然後放在竹屜上,並撒上一些紫菜,之後沾撒有蔥花的特製醬油調料吃,清爽開胃。好吃的蕎麥面首先具有光澤,不宜斷,口感筋道,俗說有嚼頭。
據說蕎麥面營養豐富,常食對輔助治療高血壓病等有好處,因此蕎麥面還是健康食品,頗受日本人青睞,也是日本人經常食用的麵食之一。
點菜
蕎麥麵店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一般與日本的「烏東面」一起經營的店較多。
蕎麥麵店一般也都在店門口設有樣品陳列,客人可看樣點訂,一般以漢字打出的菜普較多,用手指著菜普也可點訂。蕎麥面一般價格在600日圓左右,貴一些的在800日圓左右,便宜的400日圓左右,與拉麵相差不多,根據湯料和面碼不同價格也不同。
東京有些著名的蕎麥麵店價格不菲,一份涼蕎麥麵店要2000日圓,一個人要吃飽大致要兩份,這樣最少需要4000日圓,但只要吃過一次,恐怕便難以忘記它的味道,即使價格再貴,也有美食家經常光顧。
用餐
蕎麥面分熱吃和涼吃,不言而俞,熱面要趁熱吃,涼面要趁涼吃。
吃熱面一般店裡准備有辣椒面,日本稱做「七味」,由辣椒粉等七種調味料調和而成,可撒上一些更加開胃。
而涼蕎麥面一般放在竹屜上,並配有紫菜和一小盤蔥花以及一碗特製的醬油調料,食用時將蔥花放進調料中,然後夾面沾調料吃既可,最後還有一壺熱蕎麥面湯,既「原湯化原食」,從中可見中國傳統在日本影響之一斑。
喜喪禮儀
在日本,人們仍為重視新生命的誕生。日本傳統的婚禮儀式是:婚禮前三天,新娘家裡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結婚那天,女理發師要替新娘打扮。現在,日本的婚禮形式多樣,有在神社舉辦的,有在基督教堂舉辦的。
商務禮儀
到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選擇在2-6月,9-11月,其它時間當地人多休假或忙於過節。日本人在商務活動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們認為名片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因此總是隨身攜帶。日本商人比較重視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注意維護對方的面子,同時希望對方也這樣做。贈送禮品時,當地人非常注重階層或等級,因此不要給他們贈送太昂貴的禮品,以免他們為此而誤認為你的身份比他們高。
旅遊禮儀
在日本,很多街道沒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於警察,市區的公共汽車四通八達。 坐計程車費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費,如果拿不準,就不要給小費。付小費應把錢放在信封里或用紙巾包裹著,日本人認為收現鈔是一件很難堪的事。
乘車
乘坐電車時,乘客應在乘車口處(地上塗有標記)按秩序排隊,待車停後乘客在車門兩側分成兩行,等下車乘客下完後再上車。每逢電車到站,電車上的乘客要注意不要站在車門口處,以免妨礙其它乘客上下車。如處於高峰擁擠時,站在門口處的乘客應暫時先下車,待下車乘客完畢後再上車。為防止性騷擾,日本有的電車公司還特別安排了晚11時後的女性專用車輛,男士們一定要注意看好再上車,不然有可能會被人當作「痴漢(進行性騷擾的男人)」較給警方。
搭乘巴士時,要事先准備好買票的零錢,上車後投入自動售票機內。如是在非忙時間段,下車前需按一下車內兩側設有的下車按扭,否則汽車有不停的可能。日本的巴士多是前門上後門下。
乘座出租汽車(迪士)的方法與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相同。只是計程車門由司機控制,上下車乘客無須自己關開車門。
乘電梯和扶梯
自動扶梯在日本極為普遍,日本人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習慣站在左側(關東的東京地區,而關西大阪地區習慣右側站立,左側急行),將右側讓出留給急於前行的人。如兩個人同時並排站在自動扶梯當中,將會阻塞信道,妨礙其它人行動。搭乘自動扶梯時,一般應和前面的人(特別是男性前面有女性時)相隔一個台階,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不必要的誤會。
垃圾分類
日本公共場所的垃圾一般均分類處理,垃圾箱上一般都有明顯標記。基本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兩大類。如果是在車站,垃圾的分類更為詳細,有雜志報刊類、飲料玻璃瓶易拉罐類、可燃類、不可燃類。不隨便扔垃圾是每一個日本人所遵守的公共道德之一,當然外國旅遊者也不能例外。
手機的使用
日本是一個手提電話(攜帶電話)很普及的國家,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電話的地方卻很多,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比如在電車上。一般情況下,日本人不在車上打電話,如果是接電話,也要把聲音壓到最低限度,三言兩語,簡明扼要地應答,待下車後再重新給對方回電話,否則會給周圍人帶來不快。日本的高級餐廳、醫院、劇院等公共設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電話。
溫泉入浴需知
日本的溫泉入浴方法很多,其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入浴前不要酗酒,因大量飲酒後入浴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進入浴室後不要大聲喧嘩,要保持安靜。
○請在浴室門口(浴室門口通常都有台階)將鞋脫掉,赤腳入室。
○入浴時一定要在浴池外邊先洗淋浴,然後進入浴池浸泡。
○不要將毛巾帶入浴池,更不要在浴池內使用肥皂浴液之類。
主要禁忌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
節慶活動
1、日本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全然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女孩節(3月3日):祝願女孩子將來幸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模仿昔日宮廷的風俗,把漂亮的木偶和桃花擺在一起,喝糯米釀成的甜酒。
端午節(5月5日,也叫男孩節):祝願男孩子健壯成長的節日。這一天,人們裝飾起武士木偶,還在屋檐上插菖莆、豎起鯉魚旗、吃柏餅。
七夕(7月7日):這一天慶祝在銀河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的五彩詩箋裝飾在細竹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
這一天在城裡工作的人都要回到家鄉,在祖先靈前供上許多食品,祈禱祖先亡靈冥福。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 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11月15日): 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
3歲和7歲的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以此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日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數字,故從中選了這三個年齡。
2、日本法定節日
日本有12天法定的國民節日,在這些日子裡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慶祝新年伊始。
成人節(1月15日):
各地在這一天把成為成年人的青年集中起來,舉行慶祝活動,勉勵他們要依靠自己勇往直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追思建國之日,紀念公元前660年第一代天皇即位的日子。
春分(日歷上的春分日):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天皇、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日本國憲法的實施(1947年5月3日施行)。
兒童節(5月5日):尊重孩子人格,謀求孩子幸福,同時也感謝母親。
敬老節(9月15日):各地把老年人召集在一起,舉行演藝會,饋贈紀念品,向他們祝賀長壽。
秋會(日歷上的秋分日):敬祖先、思亡靈。
體育節(10月10日):熱
Ⅱ 在美國和英國有哪些禁忌
對數字13是晉級
Ⅲ 美國,英國,法國,各個國家的禮數禮節都有哪些,在這些國家應該注意什麼
美國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國情是地廣人稀。特殊的環境對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響。一般而言,在交際應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點是既講究禮貌,又無拘無束。加拿大國民的主體是由英法兩國移民的後裔所構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講英語。性格上相對保守內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則大都信奉天主教,講法語,性格上顯得較為開朗奔放。與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對方情況,然後再有所區別的加以對待。
法國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德國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你」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波蘭
在人際交往中,波蘭人的舉止優雅,語言文明,彬彬有禮,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時,波蘭人對稱呼極其重視。他們的習慣,是要盡可能地採用鄭重其事一些的稱呼。對於男士,波蘭人言必稱「潘」。對於婦女,他們則非要稱之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場合問候他人時,波蘭人肯定會對對方以 「您」相稱。他們假如與對方以「你」相稱,則多半意味著雙方關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蘭人的習慣,自己在交際場合被介紹給他人之後,必須要主動同對方握手為禮,同時還要報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為失禮。在波蘭,最常用的見面禮節有握手禮和擁抱禮。在波蘭民間,吻手禮則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禮的行禮對象應為已婚婦女,行禮的最佳地點應為室內。在行禮時,男士宜雙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徵性輕吻一下,假如吻出聲響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規范的。
俄羅斯
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在稱呼方面,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見面時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是擁抱禮與親吻禮。在上流社會中,男士們往往還會溫文而雅地向女士們行吻手禮。通常,他們最慣於使用的稱呼是在交往對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類的尊稱。前去赴約時,墨西哥人一般都不習慣於准時到達約會地點。在通常情況下他們的露面總要比雙方事先約定的時間晚上一刻鍾到半個小時左右。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待人的禮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採用的禮儀與歐美其他國家大體上是一致的,並以受西班牙影響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禮儀也經常見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際中,普遍採取握手禮。在與交往對象相見時,阿根廷人認為與對方握手的次數是多多易善。在交際場合,對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 「小姐」或「夫人」 相稱。
巴西
從民族性格來講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歡直來直去,有什麼就說什麼。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際交往中大都活潑好動,幽默風趣,愛開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場合通常都以擁抱或者親吻作為見面禮節。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動中,他們才相互握手為禮。除此之外,巴西人還有一些獨特的見面禮。其一,握拳禮。其二,貼面禮。其三,沐浴禮。
埃及
握手禮——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擁抱禮——力度適中
親吻禮——根據交往對象不同分為:
吻面禮,一般用於親友之間,尤其是女性之間。
吻手禮,向尊長表示謝意或是向恩人致謝時使用。
飛吻禮,多見於情侶之間。
南亞搖頭禮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人們相互交往時,往往彬彬有禮地搖頭。他們的表敬禮俗是:向左搖頭則表示贊同、尊重或認可;點頭則表示不同意。這恰恰與中國的"搖頭不算點頭算"相反.
南非
南非社交禮儀可以概括為「黑白分明」,「英式為主」。所謂「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種族、宗教、習俗的制約,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從的社交禮儀不同;英式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白人掌握南非政權,白人的社交禮儀特別是英國式社交利益廣泛的流行於南非社會。
以目前而論,在社交場合,南非人所採用的普遍見面禮節是握手禮,他們對交往對象的稱呼則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廣大農村,南非黑人往往會表現出與社會主流不同的風格。比如,他們習慣以鴕鳥毛或孔雀毛贈予貴賓,客人此刻得體的做法是將這些珍貴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頭發上。
英國
儀態禮儀: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果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禮儀:在英國,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命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商務禮儀: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在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宜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或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視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禮儀: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的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在主人家做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Ⅳ 美國人忌諱什麼
1.與美國人初次見面不宜問"What`s your name?",也不宜問"What are you doing?"或"Where are you going?"等.否則會被誤認為是刺探他人的私事.
2.美國人忌諱13這個數字.因為他們認為13與」災難(disaster)」和」不幸(miefortune)"連在一起.
3.美國人忌諱穿著睡衣去開門迎接客人,否則會被客人誤解(misunderstand)為主人要休息了,來得不是時候.
4.美國人忌諱隨便問別人的年齡,婚姻狀況,體重,宗教信仰等.
5.美國黑人忌諱被稱為」Negro(黑種人)」.
6.美國人離開聚會(party)時,一般不握手(shake hands)告別.
7.美國人不在用餐時使用牙簽(toothpick).
8.美國人在進餐是忌諱打嗝(hiccup).
Ⅳ 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中國、對數字圖案色彩動物和花卉植物的喜好或忌諱
日本:忌諱數字4和9,禮物包裝忌諱狐狸,菊花是皇室專用、荷花為喪禮專用因此不可相送。櫻花、
烏龜、仙鶴、松、竹梅較喜愛。綠色認為不詳,紫色認為悲傷。
韓國:忌諱4,喜歡用單數敬酒、斟茶或布菜。
俄羅斯:忌諱13和星期五,喜歡7。忌諱黑色,酷愛紅色。忌諱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色的
花。喜愛馬,討厭兔子和黑貓。
德國:忌諱茶色、紅色、深藍色、紅黑相間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忌諱13和星期五。菊花、薔薇
視為不吉。忌諱蝙蝠,忌諱核桃。
英國:忌諱13和星期五,也忌諱3.討厭墨綠色(納粹軍服)、黑色(喪服)、紅色。忌諱山羊、大
象、孔雀、黑豬。忌諱菊花、百合花、蝙蝠。
法國:忌諱13和星期五,忌諱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厭惡用英語交談。
Ⅵ 美國人,英國人,巴西人,泰國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別有那些習俗,那些禁忌
只是略微從網上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美國:
quote from (more on) http://..com/question/33305983.html
(一)禮儀
在美國社會必須「入境隨俗」,必須了解並遵守美國社會中慣行的禮儀規則。
在穿衣方面,雖然美國人以隨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會的場合, 仍是很正規,穿衣的規矩極多,但以適合時宜為主,例如參加婚禮、參加喪事,則應著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辦公室應著裙裝,避免穿牛仔長褲.
乘車方面,車內座位的大小順序,要看主人開車或司機開車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車,應該以後座右方的座位為最大座,
後座的左位為次之,再其次為中間, 而司機旁的座位 為最卑位.如開車的是友人,則他旁邊的座位為最尊位,其次才是後座右、左及中間位.因此
在中國常見男女友搭乘計程車時, 男士總是打開車門讓女士先進入,挪到左邊位,男士再坐 到右邊位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禮儀的,
正確方式應是讓女士入座後,繞到左邊車門 自行上車入座.上下樓梯也有一定規矩,上樓時應讓女士、長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長 者的安全.
在飲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應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開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壓緊,切成小塊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湯時不可出聲,喝咖啡的小湯勺是用來攪拌奶品及糖的,切記不可用湯勺來喝咖啡,並避免在餐廳中喧嘩,如接到請貼赴宴,要注意下面幾點: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訴主人參加與否,有時也可用電話通知,如請貼上註明「regrets only」,則只有無法參加時才需通知,「rsvp」就應不論參加與否均寄上回帖或電話通知.
注意參加的宴會有無服裝的規定.
准時,在參加酒會的時候,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五時至七時)前往, 當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賓客,則主人應注意:
1.陪客:應邀請與主客關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應先了解客人有無忌嘴的食物,如是否為素食者,是否為不食豬肉及鱗魚類的猶 太人.
3.座位:主人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主客則在其對面,另外要注意階級、尊卑,並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為原則.
進餐時飲酒種類應視當日主食而定, 如吃魚則飲用白酒,吃肉則喝紅酒,紅酒應與室溫
相同,且不可強邀賓客「乾杯」,至於威士忌及白蘭地等烈性酒,則多於飯後或飯前飲用.
國際社交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以上所舉僅是其中數端,要在美國社會中行止合乎禮儀,還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並虛心學習才可.
(二)禮節
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
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
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 、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
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三)節日
1)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 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2)聖誕節
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
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 物帶來,放進襪子里。
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來臨之際,喜歡把雄鷹,貓頭鷹等飛禽的羽毛用來裝飾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歐美各國嚴禁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違者要罰款。違者必罰,沒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別是點煙的時候,不論你用火柴還是打火機給他們點煙,點到第三個人時,他們往往會面呈難色,有的人甚至會有禮貌的拒絕。
小費
搬運員:每件行李付費五十美分。 旅館門衛:如為您喚叫出租汽車並照顧您上車時應給五十美分。 旅館寢室打掃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給小費。如住得久一點,每三天給二元 左右(高級旅館應再多給一點)。放在床前櫃上就可。 旅館餐廳應該給15%左右的小費,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據餐廳服務情況,由顧客自己在賬 單上填寫給小費的百分數,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館不給小費。
電源規格: 美國的電力為110/120伏特;交流電,60赫茲.
辦公時間: 各機構辦公時間並無一致,通常: 政府:周一-周五,09:00-17:00 政府:周一-周五,09:00-15:00 公司:周一-周五,09:00-17:00 商店:周一-周六,09:30-18:00 美國部分地區銀行開業時間較早,打烊時間較晚.每周各百貨公司有一晚照常營業.
參考資料:http://www.tpbjc.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49
英國風俗
quote from: http://..com/question/14287528.html?si=1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參考資料:出國旅遊網
日本人
quote from (more on): http://..com/question/23304305.html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綜合:
quote from: http://..com/question/55875281.html?fr=qrl&fr2=query&adt=0_207
介紹一些國家特殊習俗和忌諱
到歐洲人家裡或接待歐洲客人,如果想送一支花,不要給德國人、瑞士人送玫瑰花,因為他們認為它意味著浪漫;不要給英國人送百合花,他們認為它意味著死亡;不要給義大利人送菊花,這種花他們只在葬禮上才用。
和美國人打交道時,要注意盯住美國人的眼睛說話讓他放心,談話中不必謙虛,否則他真認為你不行。在歐美上年紀的人上樓、爬山時,千萬不要扶他們,否則他們認為你小看了他,他們不願給人留下「老」的印象。英國人忌諱用大象裝璜,瑞士人忌諱貓頭鷹圖案,他們認為那是死的象徵。
蘇聯人視奇數為吉祥的象徵。給南斯拉夫人送13以內的單數花回受歡迎。給捷克人送禮包裝紙上不要出現紅三角,以為在捷克,這是有毒的標志。羅馬尼亞人忌諱過堂風。保加利亞人點頭「不是」搖頭「是」,與他們接觸時別忘了這特殊的肯定與否定形式。
日本禮俗頗多,在此介紹幾種他們的忌諱。
與日本人合影不要3人,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是死亡的預示,很不吉利。
日本人數字上忌諱「4」和「9」,日語發音中「4」與「死」相似,「9」與「苦」發音相似。故請客送禮中特別忌諱這兩個數字。日本醫院一般沒有4樓、4號房間,電影院也沒有4排4號。
日本人不喜歡荷花做圖案,認為它意味著祭奠,是不祥之物。他們對飾物有狐狸和獾的物品也十分反感,認為這兩種動物是狡詐、貪婪的象徵。
巴西人
quote from: http://www.pkuschool.com/ask/q.asp?qid=216654
(1)社交禮儀
從民族性格來講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歡直來直去,有什麼就說什麼。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際交往中大都活潑好動,幽默風趣,愛開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場合通常都以擁抱或者親吻作為見面禮節。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動中,他們才相互握手為禮。除此之外,巴西人還有一些獨特的見面禮。其一,握拳禮。其二,貼面禮。其三,沐浴禮。
(2)服飾禮儀
在正式場合,巴西人的穿著十分考究。他們不僅講究穿戴整齊,而且主張在不同的場合里,人們的著裝應當有所區別。在重要的政務、商務活動中,巴西人主張一定要穿西裝或套群。在一般的共公場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襯衫、長西褲,女士則最好穿高領帶袖的長裙。
(3)餐飲禮儀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歐式西餐。因為畜牧業發達,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類所佔的比重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產黑豆佔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歡飲咖啡、紅茶和葡萄酒。
(4)習俗禁忌
國花:卡特蘭
吉祥象徵:蝴蝶
適於談論的話題:足球、笑話、趣文等等。
與巴西人打交道時,不宜向其贈送手帕或刀子。
英美人所採用的表示「OK」的手勢,在巴西看來是非常下流的。
泰國人
quote from : http://..com/question/10261179.html
1.泰國人習慣"合十禮"(即合掌躬首互向對方致禮),合十時常互致問候"沙瓦迪卡"(泰語"您好"的意思)。別人向你合十問候時,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合十後,便不必再握手問候或告別,但僧侶對俗家則不必回禮。見面或告別時的握手禮,尚未普及流行於泰國社會。
2.泰國通常稱呼人名時,在名字前加一個"坤"字,無論男女均可用,表示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國人忌諱用腳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著時,也不允許將腳尖對著別人,此舉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撫摸對方頭顱或揮手越過別人頭頂,被視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動作。
4.泰國人認為右手高貴,而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給別人遞東西時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宜托男士轉交。如果親手送贈,那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因為僧侶是不允許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廟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因此凡入寺廟的人,衣著必須端莊整潔,不可穿短褲、迷你裙、袒胸露背裝或其他不適宜的衣服。在寺廟內,可以穿鞋,但進入佛殿時,必須脫下鞋子,並注意不可腳踏門檻。每尊佛像,無論大小或是否損毀,都是神聖的,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對佛像做出失敬的動作。
6.尊重王室。在泰國處處可以見到國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幣、紙幣、日歷牌、掛圖等,由此可見對皇室的敬重。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例如在公共場合有皇室人員出席時,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7.不要在公共場所做有傷風化的舉動,例如在公共場合應避免和泰國人接吻、擁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觸犯法律,但是違背了泰國人的佛教理念。
埃及人:
quote: http://www.lvyou168.cn/_nation_amenity/2006_09_01_09/20069192437778.htm
埃及地跨非、亞兩洲。埃及伊斯蘭教是國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寬容、好客。他們往往以幽默的心情來應付嚴酷的現實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約會是失禮的。埃及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發酵的平圓形埃及麵包)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餚。
他們習慣用自製的甜點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謝絕一點也不吃,會讓主人失望也失敬於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喝酒,喜歡喝紅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男士不要主動和婦女攀談;不要誇人身材苗條;不要稱道埃及人家裡的東西,否則會認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談論宗教糾紛,中東政局及男女關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點之後,人們大都忌諱針。商人決不賣針,人們也不買針,即使有人願出10倍的價錢買針,店主也會婉言謝絕,絕不出售。
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脫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忌藍色和黃色,認為藍色是惡魔,黃色是不幸的象徵,遇喪事都穿黃衣服。也忌熊貓,因它的形體近似肥豬。喜歡金字塔型蓮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禁忌豬、狗、貓、熊。3、5、7、9是人們喜愛的數字,忌諱13,認為它是消極的。吃飯時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論送給別人禮物,或是接受別人禮物時,要用雙手或者右手,千萬別用左手。
不要打哈欠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怒我和大家"。
Ⅶ 在英國有哪些禁忌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 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毫無疑問,每個女士的發型、化妝和衣著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年輕,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讓人感到太刻意,那麼別人就會帶著非難的口吻說她「顯得俗氣」。
不能砍價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英語國家忌數字13。 據《聖經》記載,在最後的晚餐上,出賣耶穌的猶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因此13是個主凶的數字。由此,飯店裡沒有13號房間,請客忌諱13人,重要活動避開每月的13日。又如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黑貓被視為禁忌動物。如果人們遇到黑貓穿過馬路迎面走來,那將預示著災禍臨頭。禁忌幾乎無處不在,這里只把那些跨文化交際中至關重要的禁忌加以介紹。
1. 社交禁忌
在英語國家,拜訪某人需事先預約,忌突然造訪。否則,受訪者會感到不快,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拜訪打亂了工作安排,給他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約好的拜訪一般要准時,但習慣上,尤其是宴請或聚會,美國人習慣晚3—5分鍾到達,晚10分鍾也是沒有問題的,這是為了給女主人一點換衣化妝的時間。
當然,英語國家的人們還有一個最大的禁忌,那就是個人的隱私。在英語中有句諺語: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意思是:一個人的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未經許可,不得入內。個人的事也是這樣,不必讓別人知道,更不願別人干預。詢問關於個人的年齡﹑財產﹑工資收入﹑婚姻﹑戀愛﹑宗教信仰﹑政治傾向等私事,即是用另一種方式侵犯了別人的「城堡」。因此諸如「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income?」, 「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Are you Catholic?」這類問題是必須避免問的。如果實在想知道別人這方面的情況,可以先談談自己的情況,然後再引對方主動談出他的情況。
另外,英語國家有用鮮花送禮的習慣,其中也有一些禁忌。首先,送花忌送雙數,因為雙數的花會招來厄運。也忌諱送白色的花,如白色百合花,被看作是厄運的預兆或死亡的象徵。除此之外,給醫院的病人送花忌送白色或紅白相間的花。
2. 節日禁忌
聖誕節是西方的大節日,這個節日的禁忌主要和聖誕布丁聯系著。不少西方人認為,攪動布丁能使自己在未來的一年中萬事如意。因此,在做聖誕布丁時,家庭的每個成員都至少要攪動一下布丁,並許下一個心願,他們相信這個心願極有可能實現。但要注意,攪動布丁只能按順時針方向,不能逆時針方向;許下的心願不能告訴任何人。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大多數人都信奉耶穌被叛徒出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受難的故事。為了紀念他設立了「耶穌受難節」,時間是每年復活節前最臨近的那個星期五。西方人一般認為這是一個不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絕對不能從事與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有象徵性聯系的事情。如理發﹑給馬釘馬蹄鐵,以及一切要釘釘子的木工活。
3. 迷信與禁忌
英美社會中有一些常見的迷信說法和禁忌,如下:
1) To ge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 means you will have a bad day. 下床方向錯了,一天都不會順利。
2) It is unlucky to have a black cat cross the road in front of you. 看見黑貓在你面前橫穿馬路是不吉利的。
3) The bride should not see the husband on the morning before the wedding. 在婚禮舉行前的早上,新娘不應見自己的丈夫。
4) Cattle lying down indicate rain. 牛躺下預示有雨。
5) A cricket in the house is good luck. 屋裡有蟋蟀會帶來好運。
6) To pass under a ladder brings bad luck. 從梯子下面走過會帶來厄運。
7) Lighting three cigarettes from one match brings bad luck to the third person.一根火柴點燃三支香煙會給第三個人帶來厄運。
8) To break a mirror brings seven years' bad luck. 打碎鏡子會帶來7年厄運。
9) Carrying a rabbit's foot brings good luck. 提起兔腳可交好運。
10) Opening an umbrella in the house is bad luck. 在屋中撐傘會倒霉。
這其中有些迷信有其流傳的說法,但不少無從考證。如:在英美等國人們都喜歡貓,但對黑貓卻有種種的禁忌。在英國,人們常把黑貓與巫婆聯系在一起。巫婆在英國文化中是一個令人憎惡的形象:老太婆,頭戴尖帽,騎一把掃帚,到處「興風作浪」。而傳說中,巫婆身邊常有一隻黑貓陪伴。所以直到今天,不少人仍認為黑貓主凶。
4. 種族歧視語
在英語中,種族歧視語是語言禁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象在美國英語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美國黑人在歷史上倍受歧視,過去那些用來咒罵黑人的種族歧視語變得敏感起來,變成了禁忌語。比如,nigger是侮辱性色彩強烈的完全禁忌語,Negro有蔑視意味,也屬禁忌語。現在人們稱美國黑人為blacks 或African American。英語中還有一些含有「black」的詞語也是禁忌語。英語中「white」表示「清白」「純潔」「干凈」「慈善」等——這些都是有積極含義的褒義詞;而「black」則與「邪惡」「罪孽」「骯臟」等有關。如:blackguard(惡棍),blacklist(黑名單),black mark(污點)等。全家引以為恥的「敗家子」叫black sheep,不叫white sheep。無惡意的謊言叫white lie,不像ordinary lie(一般的謊言)或black lie(用心險惡的謊言)那麼壞
Ⅷ 各個國家送禮物的禁忌
中國人送禮禁忌:1、不能給戀人送傘哈!傘和散音同。2、不送綠色帽子給男人,表示妻子不忠。3、不能給老人送鍾在中國,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貧窮之色。同樣,黑色也被視為不吉利、是凶災之色,哀喪之色。4、如不能為健康人送葯品,不能為異性朋友送貼身的用品等。
英國人送禮禁忌: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切記不要送百合花,因為這意味著死亡。
您可能也喜歡:女兒節的別稱叫什麼?世界環境日是哪天?詳解:什麼是風俗文化?盂蘭盆節的來歷與習俗
美國人送禮禁忌:送禮物要送單數,且講究包裝,認為蝸牛和馬蹄鐵是吉祥物。
法國人送禮禁忌:1、不要送菊花,杜鵑花以及黃色的花。2、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認為仙鶴是愚蠢的標志。3、不要送核桃,核桃是不吉利的。4、不給女士送香水,被認為過分親熱。5、法國人喜歡那些融知識性、藝術性為一體的禮物。比方說可以是印有美景良物的風光雜志、畫冊、一幅裝潢精美的芭蕾舞劇照或者是蘊意深刻的小工藝品。
您可能也喜歡:解析:回族為什麼不吃豬肉?解析:中元節出生的人命運好嗎?哈尼族風俗習慣及有關故事盤點侗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德國人送禮禁忌:1、德國人是很會挑剔的,包裝要力求盡善盡美。2、德國人不習慣玫瑰送人,他們認為玫瑰是情人間的專利,萬勿送給主顧。3、德國不喜歡別人送厚禮,送禮超過一定金額必須納稅。4、送花不能送十支,他們反感「成打出售」的物品。5、帶有「黑貓」和「喜鵲」圖案的物品不能作新年禮物。德國人認為,看見黑貓會帶來不幸,因為黑貓是邪惡女巫的化身。喜鵲有「小偷」的惡名。
澳大利亞送禮禁忌:1、在數目方面,受基督教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對於「13」與「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極。2、在人際交往中,若澳大利亞人應邀出遊,請不予以拒絕,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3、澳大利亞人崇尚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在社會生活中,他們樂於保護弱者。除了保護老人、婦女、孩子、弱小種族之外,他們還講究保護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將保護動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職。4、金合歡花與桉樹,是澳大利亞人最喜歡的植物,並且被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徵。因此,它們分別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花與國樹。5、澳大利亞人最喜愛的動物是袋鼠與琴鳥。前者被澳大利亞人視作澳洲大陸上最早的主人,後者則是澳大利亞的國鳥。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您可能也喜歡:重陽節為什麼又稱為「老人節」詳解:回族的三大傳統節日開齋節的由來及習俗解惑:回族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阿拉伯送禮禁忌:1、阿拉伯世界禁酒,烈性酒和印有動物圖案的禮品他們是忌諱的,他們認為這些禮物包上有動物圖案的禮品紙其蘊意會帶來不幸。2、初次見面不送禮,被認為你想行賄。3、您千萬不能給他們的妻子送禮物。這樣做是對他們妻子的侵犯,他們同時也會認為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俄羅斯送禮禁忌:1、俄羅斯人送鮮花要送單數。2、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3、最忌諱送錢給別人,因為這意味著施捨和侮辱。
您可能也喜歡:回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壯族有哪些風俗習慣?關於苗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香港人送禮禁忌:不能送鍾,毯子,白色與紅色的花,這意味著不吉利,禮物數目不能有4,而以8、6、9為最好。
日本人送禮禁忌:訪親問友、參加宴請都會帶禮物。接、送禮物時要用雙手,也不能當面打開禮物。再次見到送禮的人時要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忌送梳子,也不要送有狐狸、獾圖案的禮物,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另外,菊花一般是王室專用花卉,所以一般人也不能送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