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大部分英聯邦國家都比較富裕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英聯邦國家中富裕的是以信奉天主教分支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國家。這些國家有: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而其他地區則差很多,比如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國家,至今十分貧窮。
縱觀歷史,我們在感嘆英聯邦一些國家的富裕時,也要看到他們富裕的本質是盎格魯-撒克遜這個民族的工業化能力,這才是他們能富裕的根源!
而他們的工業化能力,卻又是源自這個民族的世俗化。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很早便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在發展過程中最先進入工業化進程,也成為了最早進入工業化社會的地區。
當英國率先完成工業化後,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在它的帶動下,英聯邦各地都發展迅猛,比如印度。當盎格魯-撒克遜手握工業化的利器後,對其他地區形成了降維打擊,貿易的剪刀差效應使得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英國及其控制地區,只要他們的領導人正常發展國家,整體的富裕程度就遠超世界其他地區。
⑵ 英國的殖民地為什麼大多都那麼富裕
任何地區都有自己資源稟賦,窮國和富國在自然資源上有時差得並不是那麼多。財富更重要的來源是知識,自然資源再多,不會利用,等於沒有。英國前殖民地,一早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不管生產什麼,其技術都是世界最先進的。小平同志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英國人這方面確實厲害。
但是並不是說給英國當殖民地是件好事,殖民地當地人民都是反對殖民的,因為如果獨立自主的開展對外貿易和技術交流對當地人民更有利。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地位照宗主國總還是差一點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嘛。
⑶ 既然英國過去征服了許多地方每位英國公民是否生活富裕
讓我們檢查一下前提。
強大的埃及曾經征服過許多地方。這些資源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每個埃及人都過著富裕的生活嗎顯然不是。
是的,我們征服了許多地方在過去,我們的博物館不完全充滿了我們本地的文化財富,但也不是大多數博物館在大多數其他國家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去滿足世界或風險世界——或者說是一個小但無情的一部分——繞到我們的房子和我們前門踢下來。
我們曾經擁有大量的金銀,為了每一個現在活著的英國公民的生存利益而出口,這就發生在人們的記憶中。
如果你想看看,購買我們國家生存的難以想像的財富,這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其中大部分被轉移到諾克斯堡的聯邦儲備儲存庫,這是美國在肯塔基州的一個軍事基地,路易斯維爾南部和伊麗莎白鎮北部。
⑷ 英國為什麼這么富
有歷史原因,比如說英國是在非常早的時間之內完成了工業化,不得不說英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家,好像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就是英國人,可以說沒有牛頓的著作就沒有英國的快速工業化,當然英國還有很多工程師輩出,好像蒸汽火車可以拉動貨物的最早就是出現在英國,英國至今還是站在學術的巔峰,比方說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當然英國其他領域還有許多一流出色的人才這里就不一一細數。
還有不得不說英國早期通過殖民地,一度成為「日不落帝國」,國土面積比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頂峰時期還要大的大英帝國,積累了不少財富,當中不得不說還有進行過骯臟的如鴉片交易,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等等,賺了不少錢,毒品交易是來錢最快的,好像日本二戰時期就在我國台灣、東南亞等國家種植鴉片賺錢。
二戰後期,其實應該富有離不開穩定的政治局勢與公平健全的法律體制是分不開,其實也是香港成功因素之一,因為只有公平健全的法律體制,才能有公平的貿易,出了事不會搬龍門,比方說一些至今比較落後的國家,經常動不動就政權更替啊,或者法律隨意被演繹,個人財產得不到保障,動不動就驅趕商人,充公財產,又或貪污腐敗嚴重,沒有正常可以經商的環境,那麼資本就不會進入這些國家,相反英國恰恰是因為有公平的法治環境,很多海外合作、跨國合作都選擇在英國簽署合同,當然也跟英國是案例法制度是分不開的,很多事情都有例可循,不會類似的案情會有巨大差距的判決。。。
當然還有英國比較寬松自由的營商環境有關,好像香港就是沿用英國的一些制度,比方說只需要給幾百塊錢就能在有關部門開設公司,從而開設以公司名義的銀行賬號收錢,好像允許做空甚至不需要特別手續,好像投資工具非常多等等。。。
⑸ 英國最富有海外領土,人均GDP曾冠絕全球,卻堅持不肯獨立建國,這是為何
建立國家不僅僅是只需要GDP的,需要從各個方面去考慮的。英國的那片海外領土是叫百慕大群島,當時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這個百慕大群島就是他們的一個殖民地,也是他們第一批殖民地。百慕大群島由於地處偏僻,所以他們的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常常會遭受到台風的襲擊。所以當時的人們對於這塊土地並不是很看好,風災帶來的災難比較嚴重。並且在當時對於風災的解決辦法也並不先進。所以百慕大群島當時算是個中轉站。
百慕大群島現在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但是他們從不奢侈,特別的低調。而且裡面的風景極其的美麗,那裡人民待客也都十分的和善。
⑹ 為什麼人家英國人統治的過的國家都很富裕了。
英國殖民地也有很多落後的地方。
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966年獨立。
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
英屬喀麥隆,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965年獲得獨立。
黃金海岸即今迦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957年獨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肯亞 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亞,1963年獨立。
模里西斯 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奈及利亞,1886年交由英國皇家尼日公司管理,1960年獨立。
尚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64年獨立。
馬拉維。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64年獨立。
獅子山 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
辛巴威。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索馬里蘭 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 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 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 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請問樓主,對於以上貧困落後的英國殖民地國家,你有什麼說法?
⑺ 英國地理、經濟及文化是怎樣的
一.英國概況
(一). 國土情況
英國是近代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正式名稱「聯合王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全國面積共24.24萬平方公里,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它們各有不同的特徵和個性。
英格蘭,擁有四千三百萬人口,是英國最大的地區,英倫聞名於世的歷史和傳統大多源自這里:莎士比亞的Stratford-upon-Avon,The Cotswold Hills, 白金漢宮的王室以及溫莎城堡……首都倫敦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保險和商業中心,也是年輕人聚集的大都市。而越來越多像利物浦和曼切斯特等的城市,正因為其富有特色的英式俱樂部和音樂盛會而越來越出名。
蘇格蘭比英格蘭小不了多少,但人口比英格蘭少得多。只有五百萬人口生活在這個遍布山脈、湖泊和峽谷的地區。它是歐洲最後幾個未被破壞的自然風景區之一。蘇格蘭的經濟由漁業和林業組成,擁有先進的科學和工業技術。其文化傳統悠久豐富,每年八月份舉辦的愛丁堡藝術節是世界上戲劇和表演藝術最盛大的節日。
威爾士有三百萬人口,以其美麗的田園風光、熱情好客聞名於世。近些年來,威爾士南部的城市加的夫(Cardiff)和斯旺西(Swansea)經歷了建築和經濟上的復興,在這里投資的日本公司比在歐洲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北愛爾蘭的人民以熱情好客聞名,深受留學生的喜愛。北愛爾蘭與英國大陸和歐洲的交通都十分方便,景色怡人,是學習的好地方。
在英國,留學生可盡情體驗豐富的多元文化。 校園座落於城市,或高地、湖區、海濱,又或鄉村、老工業區等等。由於英國是個相對較小的島國,學生們很方便地就可以到各地游覽,體味英國多資的文化和優美的自然環境而毋須太多花費。
(二). 人口情況
到20世紀末英國的總人口為5,940萬,在世界上列第17位。近20年來增加的人口就超過300萬。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口的老齡化也在增加。在其國土的四個組成部分中,英格蘭的人口密度最大,蘇格蘭最小。據最近的一次人口調查表明,94.5%的人均視自己為「白人」,佔5.5%的人認為自己屬於別的人種。
幾個世紀以來,不論是出於政治避難還是宗教迫害,或者為尋找商機,外來移民紛紛在英國落戶。長久以來,愛爾蘭人占據了外來人口中的大部分。後來猶太人和歐洲難民也來到英國,尤其是從19世紀末期到1945年後的時期。
本世紀的50年代和60年代,是加勒比海和南亞次大陸的移民大量湧入的時期。而到了近年,則由非洲各國涌來了大批移民。目前,英國約有6萬華人,佔英國總人口的0.3%。
(三). 氣候
英國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受灣流的影響,氣候總體來說濕潤而溫和。
一般冬溫夏涼,總的來說,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通常夏季(6-9月)較熱(25-30oC),有時也會突然降溫;秋冬季(10月-3月)較冷,氣溫常在0oC以下,而且多霜。12月後常下雪。盡管東部比之西部和北部要乾燥些,全年的降水分布仍是十分均勻的。總體來看,全年雨水較多,較為潮濕。
(四). 經濟
英國在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就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其社會財富正是植根於鋼鐵製造業、機械重工業、棉紡織業、煤炭採掘業、造船業及貿易之上的。但是,過去幾年中,英國的經濟和工業模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服務業現在已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到66%的比例,並佔到就業人口的75%。英國在金融和商業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旅遊則是另一個主要的增長領域。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城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海外銀行,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市場之一。
製造業仍然在英國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諸如醫葯、生物工程、化工以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也獲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就。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則對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英國是世界上第4大貿易國,它的商品和服務業約佔世界貿易量的5.7%。作為歐盟的成員國,英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組織的一部分,與其他成員國一起實現了40%的世界貿易出口。
(五).社會文化
基督教是英國的傳統宗教,但世界上的大多數宗教,在此也可以覓到
蹤影。穆斯林是英國的第二大宗教,此外還有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的團體。英國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許多從事藝術和媒體工作的英國人享有國際聲譽。英語是英國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據最近的調查統計,威爾士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說威爾士語,蘇格蘭則約有7萬人說蓋爾語。
⑻ 為什麼每個英國公民都過著富裕的生活呢
歐盟一直給人的印象是懶人高社會福利,而亞洲人勤勞但不富裕。當我們引入996工作周時,德國工會和企業同意,從2018年4月起,德國工人的工作時間將從每周35小時減少到28小時,工資將提高4.3%。
有人可能會說,德國是歐盟的領導人,這個國家比較富裕,當然,人也可以偷懶。奇怪的是,像冰島這樣的國家宣布破產,西班牙和義大利瀕臨破產,但這些國家的人民仍然吃、喝、玩、懶。
對於破產國家的懶人來說,是銀行家們膽敢建議這些國家的人民降低他們的生活水平,減少消費。
首先,歐洲國家有能力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事實上,歐盟公民可以偷懶。
現代科學起源於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始於英國。由於早期工業革命,歐洲各國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技術。美國獲得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是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三分之二的諾貝爾獎頒給了西歐人。
事實上,歐洲國家富有並非沒有原因。不是因為他們的人民勤奮,而是因為歐洲國家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積累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能夠生產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因此他們的公民不必從早到晚辛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