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王室是英格蘭還是蘇格蘭的
是英格蘭的。英國王室(英文常簡稱Er)是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
『貳』 誰能給我說說英格蘭與英國的關系
英格蘭是英國的一個地區
英格蘭和英國之間的關系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是一個島國。海岸線總長1.1萬公里。東面的大不列顛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英國最主要的國土。
它由北部的蘇格蘭,南部及中部的英格蘭和西南部的威爾士三個地區組成。根據考古發現,大不列顛島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爾曼人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成為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而當時的克爾特人一部分逃進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部分逃往愛爾蘭,他們就是今天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祖先。
公元6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大不列顛。在十五世紀中葉,英國貴族為爭奪王位打了一場30年的「玫瑰」內戰。結果,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取勝。「都鐸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德成了交戰國。由於英國人民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於1919年下令,將具有德國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改名為「溫莎王朝」。
十八世紀中葉,由於政治、經濟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英國興起了一場產業革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各種機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發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大量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制的地域遍及歐、亞、美、非、澳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英國逐漸失去優勢。後來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創傷,大英帝國國力日漸衰落。原屬本土的愛爾蘭島,其南部的26個郡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戰後紛紛宣告獨立。大英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英聯邦。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England 英格蘭,Scotland蘇格蘭,Welsh威爾士,也就是通常說的英倫三島,和North Ireland北愛爾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歷史上王室的血緣都有聯系England只是英國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最強大,取得了全部統治權的一個
英國並不叫英格蘭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四個部分組成。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組成不列顛島,北愛爾蘭是由位於愛爾蘭島北部的26郡組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英國。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英格蘭的面積、人口、影響力是其中最大的。所以我們就把它稱作英國。
英國國旗是米字旗http://image..com/i?z=0&cl=2&ct=201326592&sn=&lm=-1&cm=1&sc=0&bu=&rn=16&tn=image&word=%D3%A2%B9%FA%B9%FA%C6%EC&pn=80
白底 有紅十字的旗幟代表英格蘭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D3%A2%B8%F1%C0%BC%C6%EC&z=0
那不是國旗 因為英國被特許有四個足協 所以英格蘭足球隊可以獨立參賽
你看到的藍底 有星星的旗幟是英聯邦國家的國旗 比如澳大利亞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B0%C4%B4%F3%C0%FB%D1%C7%B9%FA%C6%EC&z=0
紐西蘭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D0%C2%CE%F7%C0%BC%B9%FA%C6%EC&z=0
等等
那些雖然是獨立國家 但表示了它們同英國的特殊關系
『叄』 英國皇家屬地屬於誰皇室嗎另外英國皇室與英國政府有什麼關系
英國皇家屬地屬於英國皇室,根西島、澤西島以及馬恩島,這三個島不管是領土還是主權都不屬於英國,是英國皇室的私人屬地,稱為英國皇家屬地。島上的居民雖然擁有英國國籍,但英國的法律在這里不生效,島上的日常管理都是由各自的議會決定。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雖在法律下還具有較大的權力包括(解散議會任命首相等)但王室並不實際去運用權力。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3)英國王室跟英格蘭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英國王室是現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
英國的國家元首和理論上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是英國君主。女王只擁有象徵性的地位,其權力的形式受到慣例與民意的約束。在英國,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人是內閣首相,他必須得到下議院的支持。「君臨國會」代表了英國的國家主權。
『肆』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士等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英格蘭(England),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領土的一部分,英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西南方,蘇格蘭以南,威爾士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歷史上跟蘇格蘭以哈德良長城為界。
大不列顛島(Great Britain)是一個位於歐洲西方外海的島嶼,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三部分,以及周圍一些小島,目前為英國控制。
1707年的《聯合法案》將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並成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1800年的《聯合法案》再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並在一起,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脫離了聯合王國,剩下北愛爾蘭還在聯合王國的支配底下。於是1927年聯合王國的名稱就改成了今天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聯合王國的核心實際上是由英格蘭王國所創建的政府體系,在各個不同的階段合並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
1066年來自法國諾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之後,英格蘭在幾百年的時間里一直被捲入歐洲大陸的事務。由於諾曼王朝和安茹王朝的君主都來自法國,因此國王們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在其法國領土上。到14世紀末,從對歐洲的羊毛貿易發展出來的對外貿易已經成為英格蘭最重要的國家政策。
這段時間是英格蘭對外征服的開始,包括了1282年對威爾士的擴張,以及1169年對愛爾蘭的征服。1296年英格蘭對蘇格蘭的短暫控制在1314年中斷,兩個地區的真正統一要等到1603年通過王位繼承的方法來和平實現。雖然1204年英格蘭君主喪失了諾曼底的領土,通過聯姻與繼承英格蘭的統治者還是擁有法國大片的土地,直到1453年最終喪失。從此之後一直到1563年英格蘭君主只擁有法國北部的戰略要港加來,但是自那之後就連加來港也丟失了。
聯合王國目前的疆域包含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過去有大約超過一百年的時間還包含了整個愛爾蘭島。1707年的《聯合法案》將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並成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1800年的《聯合法案》再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並在一起,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脫離了聯合王國,剩下北愛爾蘭還在聯合王國的支配底下。於是1927年聯合王國的名稱就改成了今天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聯合王國的核心實際上是由英格蘭王國所創建的政府體系,在各個不同的階段合並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
英格蘭征服威爾斯
威爾斯在中世紀的時候幾乎沒有統一過,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由許多地方公國統治各地。當諾曼人入侵英格蘭的時候,他們也前進到英格蘭和威爾斯之間的邊界地區,並在那裡以及威爾斯東部建立起了一些貴族統治。當時還控有威爾斯北部和西部的威爾斯人,開始在Llywelyn the Great等人的領導下逐漸統一起來。
愛德華一世最後終於在1282年成功征服了威爾斯北部和西部的最後一個當地的威爾斯公國(大約是今天的盎格魯西郡、卡那封郡、麥里昂斯郡、塞勒狄瓊郡和凱爾馬瑟夏爾郡這塊地區),並且在兩年之後透過《羅德蘭法令》(Statute of Rhuddlan)確立了愛德華一世對此地的統治。為了平息威爾斯人,愛德華一世出生於威爾斯的兒子(後來的愛德華二世)在1301年2月7日這天被封為威爾斯親王。這塊直接在王室統治下的地區,便稱作威爾斯公國(1284年—1536年)。將威爾斯親王這個頭銜封給英國君主的長子便成為了傳統,到現今都還持續實行中。
從1284年到1536年之間,英國君主只有對威爾斯公國有直接的控制權,而其他邊界地區的領主則獨立於王權之外(他們統治有威爾斯東部和南部地區)。1535年頒布的《聯合法案》才進一步完成了英格蘭和威爾斯在政治和行政上的統一。這個聯合法案將威爾斯劃分為13個郡,分別是:安格魯西郡、布萊根郡、凱爾納馮郡、卡爾狄更郡、凱爾馬瑟郡、丹比夫郡、佛林特郡、葛萊摩根郡、麥里昂斯郡、蒙茅斯郡、蒙哥馬利郡、彭布魯克郡和拉德諾郡。它並且還規定英格蘭法律適用於威爾斯地區,以及規定英文為處理政府業務時的官方語言。這使得大部分的當地威爾斯人都無法擔任政府公職。不過威爾斯在英國國會中也可以派代表參與。
英格蘭征服愛爾蘭
對愛爾蘭的征服是從1169年英王亨利二世開始的。嚴格來說,在一開始這並不算是英格蘭征服,因為這個征服是由一小群諾曼人所發動的,而他們既非英格蘭人,也不是聽從英格蘭君主的命令行事。有一個被驅逐的威爾斯諾曼男爵「強弓手」理查·費茲吉伯特·德克雷(Richard fitzGilbert de Clare,『Strongbow』)和一位被驅逐的愛爾蘭國王迪阿爾木德·麥克姆洛(Diarmuid MacMorrough)合作,幫助國王回復他的蘭斯特王國(Kingdom of Leinster)。這使得諾曼人在愛爾蘭獲得了一個根據地,在1170年也佔領都柏林。「強弓手」的成功讓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感到警惕,他擔心強弓手的勢力會變得太強大。亨利二世於是在1171年親自攻打愛爾蘭,都柏林與其附近地區都臣服於他。「愛爾蘭領地」(Lordship of Ireland,1171年—1541年)由亨利二世的兒子約翰所統治。約翰在1199年於其兄長理查一世死後繼承王位,這表示愛爾蘭領地變成直接由國王所統治。他也在都柏林建立起了一個議會。然而事實上這個議會只對「佩爾」(Pale)這塊地區有律法權,而英格蘭也只是掌控了相對而言較小的一塊愛爾蘭地區。
1541年愛爾蘭議會決議將愛爾蘭的地位轉變為一個王國,於是建立了愛爾蘭王國(1541年—1800年),而亨利八世為其統治者。由於亨利八世認為他如何定位自己超越了議會的管轄范圍,因此拒絕了這個頭銜;然而隔年他就開始稱呼自己為愛爾蘭國王。這件事情使得兩邊的王位得以結合,類似於1603年以後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位結合。16世紀另外一個特色則是英國殖民地的出現,試圖將英格蘭的影響力更深入愛爾蘭。
英格蘭與蘇格蘭王室的結合
蘇格蘭原本是個獨立王國而不受英國統治。由於氣候的關系,蘇格蘭顯然的比她的南方鄰居-英格蘭- 還要貧窮。然而,蘇格蘭與法國有"老同盟"(Auld Alliance),這也使得歷任英格蘭政府相當緊張,也意識到應該將蘇格蘭從天主教的法國分離。
蘇格蘭的宗教改革派也看到了新舊教派所產生的沖突,信仰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被迫退位並且逃亡到英格蘭,她的兒子,詹姆士六世成為新的蘇格蘭國王,並且由新教的大臣攝政。
由於蘇格蘭女王認為英國天主教對與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的正當性感到遲疑,所以她認為她比她信仰新教的表姐伊莉莎白一世女王更有資格繼承英格蘭王位,因此開始她的陰謀計劃。但是她陰謀計劃終告失敗,伊莉莎白將她的表妹軟禁起來並且開始審訊,最後,所有的陰謀計劃都與蘇格蘭女王有關。因此,蘇格蘭女王以叛國罪處死。
詹姆士六世在1603年繼承伊莉莎白一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整個大不列顛島,雖然兩個王國仍然保持各自的議會。往後的100年當中,在宗教與政治的強烈差異下,這兩個地方仍然持續的對立的情勢,雖然有共通的王室,但也無法預防互相競爭的沖突。
1649年的共和時期
查理一世在1625年成為不列顛國王,但也開始了國王與議會的緊張氣氛。由於查理一世堅持君權神授說的理論,也燃起了國王與議會對於國王的至尊地位的戰爭。這場從1642年到1649年的英國內戰結果是,國王被處死而整個國家進入了英格蘭聯邦時期(1649年-年),而克倫威爾為護國公。新的政權仍然沒有獲得廣大的支持,在克倫威爾過世後,其子理查·克倫威爾在軍官和人民的逼迫下重新召開父親解散的議會。1659年議會宣布君主制復辟,1660年查理二世登基。
《1707年聯合法案》
安妮女王在1702年繼位以來,希望能夠將英格蘭與蘇格蘭更緊密的整合,在1706年公布了聯合法案草案,英格蘭與蘇格蘭雙方開始認真協商合並之事。不過蘇格蘭對於該草案有些爭議:反對者認為在沒有任何利益的協議下,接受該法案最終的結果將會失敗。在此期間,雙方也有激烈的辯論,而且在某些地區,聯合法案相當不受到歡迎。協商的結果,接近破產邊緣的蘇格蘭議會最後還是接受這個草案。
安妮女王御准了《1707年聯合法案》,廢止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以及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取而代之的是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以及大不列顛議會。安妮女王成為第一個大不列顛君王。蘇格蘭派45名議員到西敏寺與英格蘭共組大不列顛議會。這兩個王國的合並也意味著蘇格蘭與英格蘭可以進行自由貿易,但是雙方的制度習俗並沒有合並:蘇格蘭法律與英格蘭法律仍然分開、而且兩地也發行各自的貨幣、蘇格蘭教會與英格蘭教會也仍然各自保留。根據聯合法案的條款,蘇格蘭與英格蘭改名為"北不列顛"與"南不列顛",由於無人使用,這個更名計劃很快地宣告失敗。
聯合王國
英國國旗是由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旗所組成的
[編輯] 聯合王國與大英國協
大不列顛自從戰爭期間以來,對於整個帝國的控制日漸放鬆,而民族主義也漸漸的開始在整個帝國開始蔓延並且日漸強大,尤其是在印度與埃及。
聯合王國在1867年到1910年期間,給予澳大利亞、加拿大、與紐西蘭"自治領"的地位,他們成為大英國協的創始會員國,雖然不是正式但是與大英帝國仍然緊密的關系。自從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以來,每個殖民地紛紛獨立,大英帝國已經算是瓦解了。直到今日,幾乎所有以前不列顛的殖民地都是英聯邦的會員國,而這些會員國也幾乎都是獨立的國家,但是仍然有13個以前的殖民地,包括了百慕達、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與其他地方,這些地方選擇繼續與倫敦保持著政治關系,所以這些地方成為了英國海外領地。
『伍』 英國的皇室是怎麼回事
英國皇室起源及國王列表
起源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並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並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後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國王統治,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溫莎王朝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
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陸』 英國的皇室到底是英格蘭人還是威爾士人呢
如果從英國王室的血緣來論,包括伊麗莎白,都不可能是純正的英國人。因為歐洲王室奉行王室之間貴族之間通婚的道理,所以他們的血緣足可以將你繞暈。
就拿最當前的例子伊麗莎白二世來講,她的祖父就是最有名的喬治五世,這位喬治五世有著隆重的德國血統,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德國宣戰的過程中,他順應民意,將自己的王朝改為溫莎王朝,獲得了英國民眾的擁護。
而至於其他的,再想多了就沒意思了。況且英國的民眾是如此的好安撫,斷沒有什麼要求君主,滴血驗親這種事情。當然,厚道的中國人民也不應該拿這種事情來說事。畢竟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
『柒』 英國與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之間是什麼關系
英國是「聯合王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王國,指的是英國有女王,是君主立憲制。而「不列顛-Britain」就是英國本島,包含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這三個是並列關系,但是共同君主是伊麗莎白。
北愛爾蘭,是英國大革命以後,克倫威爾遠征愛爾蘭,把整個愛爾蘭納入英國版圖,但是一戰過後,愛爾蘭獨立了,而北愛爾蘭,是愛爾蘭島北部,因為大部分居民都是英國移民或者移民後裔,投票時選擇留在英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都有自己的議會和運作機制,有很大的自治權。當然像外交,軍事一類,還是由英國政府掌控的。
(7)英國王室跟英格蘭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一、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1]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二、北愛爾蘭(愛爾蘭語:Tuaisceart Éireann;英語:Northern Ire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實體之一,位於愛爾蘭島東北部,首府是貝爾法斯特。面積14139 平方千米。地形中間低平,周圍多山。主要河流有班恩河,上游的內伊湖,是英國最大的湖泊,屬冰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