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候德國為什麼沒征服英國
德國當時不具備「征服英國」的能力。
1、英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最廣闊的殖民地,資源充足。
英國雷達
Ⅱ 二戰時德軍為什麼不全力攻擊英國卻要兩面開戰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四、當時的蘇聯認為德國還會全力進攻英國,不會兩面開戰,因此戰備不足。德國突然對蘇聯發起自己擅長的閃電戰,勢必事半功倍,迅速消滅蘇聯的抵抗力量。
五、蘇聯境內有豐富的戰略資源,而且打敗了蘇聯就可以打通整個歐亞戰場,與日本連成一片,增加戰略空間。
因此,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進攻蘇聯是必然的選擇,而非沖動的選擇。
Ⅲ 二戰時德軍當時為什麼不打英國
二戰中,德軍以勢不可擋之勢橫掃西歐,希特勒佔領了法國,也就基本統治了整個西歐,此時的他的敵人似乎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但是德軍卻調轉了槍頭,進攻蘇聯,最終導致戰線拉大,補給困難,加上蘇聯的強大生產力和大規模的軍事反擊,最終使得德軍一敗再敗,實力受到了極大地削弱,但是為什麼希特勒面對已成孤島的英國卻放任不顧,反而樹立新敵人了呢?
其實要說英國是到希特勒嘴邊的鴨子就有點瞧不起人了,如果能打下來英國的話,相信德國是不會猶豫的,之所以沒有動手,只能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實力。現在的英國可以說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最不能自主的,當年的日不落帝國早已風光不在。但二戰時期的英國,依然是正兒八經的大英帝國,跟現在的英國不是一個概念。在日俄戰爭爆發前,日本和英國曾經有過短暫的結盟歷史。當時整個日本舉國上下幾乎欣喜若狂,他們形容這種感覺稱「就像是佃戶家的兒子娶了地主的女兒」。日本為英國能夠看得起自己感到十分榮幸,可見英國當時的地位。在日俄戰爭爆發的四十年後,雖然經歷了一戰的英國實力大不如前,但依然是可以調動小半個地球資源的殖民帝國。絕不是只佔有英倫三島的小小島國。
而我們如今感覺十分狹窄的英吉利海峽,這個海峽水不深,也不寬,幾十公里而已,經常能看見猛人一口氣游過去,但是在當時這個海峽可遠沒有這么簡單,英國奉行的防守策略不是將敵人殲滅在沙灘上,而是殲滅在海峽中,所以英軍最強的不是灘頭而是海洋。
與此同時德國的海軍卻有點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與英國海軍爆發了激烈的日德蘭大海戰,最終以德國海軍慘敗告終,二戰時為了博得元首的青睞,德國海軍帶著新造的巨艦「俾斯麥號」與英國海軍決戰,卻被英國海軍數艘艦艇圍起來一頓好打,直接給擊沉了,打這時候起希特勒就對海軍不抱希望了,對短時間登陸英國也喪失信心了。
但是蘇聯可不是老實人,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蘇聯軍隊是擺成進攻態勢的,斯大林也很清楚蘇德之間無法和平共處,一直在趕時間屯實力,所以本著能夠杜絕後患的心思,德軍才調轉槍口直奔蘇聯而去。
Ⅳ 請教軍事帝,當年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拿下英國
本來美國准備坐山觀虎鬥,但是珍珠港被偷襲沒辦法硬著上。但是,多數注意力是放在德國的,因為如果德國吃掉英法獨霸歐洲,那對美國是絕對的威脅。另外,德國主動對美國宣戰也是導致美國注意力集中在歐洲的原因(宣戰一事又涉及到金融方面,這里不多說,另外,美國在歐洲的注意力不只體現在兵力,包括軍售和經濟援助,特別是轟炸機在德國那叫一個慘烈阿)
另一方面,太平洋的艦隊損失也十分嚴重。這個戰場美國沒有盟軍協助,全打的是硬仗,依我看美國是被收拾爽了,要不是老美抓住中途島戰役,還會被收拾一年半載。 給個中肯意見,打日本損失大
Ⅳ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沒有佔領英國
1、如果希特勒能夠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兩眼止不住的留下淚來,然後告訴人們不是他不想佔領英國,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去佔領英國。別再去想什麼所謂的海獅計劃了,雖然德國的陸軍戰鬥力非常兇悍,空軍的戰鬥力也名列前茅,可是海軍完全不夠英美塞牙縫的啊。
6、比如諾曼底登陸就是一個實力對比懸殊的登陸戰,從人數和裝備上盟軍和德軍的對比都近乎三比一,海獅計劃放到日本身上可行是因為日本的海軍本來就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是德國就沒法和日本比了。兩個國家的發展方向不同就沒有什麼比較的前提。所以說希特勒也想過佔領英國,可是他看了看德國的海軍以後感覺這件事真的辦不到。
Ⅵ 二戰時德國佔領英國了嗎
1939年9月1日,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起「閃電戰」為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從1939年9月1日到1940年6月22日,德國軍隊只用了9個月時間,就攻克了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號稱「歐洲第二軍事強國」的法國,只抵抗了42天就宣布投降。加上戰前就攻佔的奧地利、捷克,德國這時候已經攻佔了大半個歐洲,北起挪威、南到西班牙的全部大西洋沿岸已被德國控制。
接下來,德國是不是就應該跨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進行攻擊呢?
德國人也正是這樣想的。為此,德國於1940年7月6日簽發了「海獅計劃」。為了實施這一計劃,德國集中了3個空軍集團軍,有作戰飛機2669架,以及168艘運輸艦、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
相比之下,英國的情況堪稱不妙。
此前,英法聯軍在德國軍隊的「閃電戰」下,迅速崩潰。為了避免被德國軍隊包圍、殲滅,英法聯軍不惜代價實施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將33.8萬人安全撤回英國本土,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可是,在這次大撤退裡面,英法聯軍損失了所有的重型裝備和軍需物資,產生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英國用什麼來抵抗德國的進攻呢?
幸運的是,英國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
英國從17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在很長時間,排名世界第二和第三的國家,海軍力量加起來都趕不上英國。就算在二戰之前,英國依然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等後起之秀。
在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里,英國憑什麼能在9天內撤走近34萬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英國的全部海上力量,包括近千艘民用船舶和數十艘軍用艦艇。當時,除了英國,包括美國、德國、法國在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得到。
有這樣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德國不敢掉以輕心。德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可海軍是他們的弱項。為了鉗制英國海軍,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不斷對英國海軍發起沖擊,可效果不大。英國海軍以一對二,用一條海上防線將德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困在家門口,不敢輕舉妄動。
正因為此,德國實施「海獅計劃」的主要策略是空軍,而不是海軍,要用轟炸機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逼迫英國投降。
1940年8月13日,德國啟動了「海獅計劃」,動用了近500架轟炸機和1000餘架戰斗機,飛過英吉利海峽,向英國本土進攻。
如前所述,英國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損失了所有的重型裝備,防空武器嚴重不足。英國空軍總共只有1200多架飛機,不但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德國空軍,質量上也差得很遠。因此,在8月13日的這次空戰中,英國一天之內就損失了446架飛機和231名飛行員死傷。
此外,英國9個機場中的5個機場遭到嚴重破壞,7個雷達站中的6個被炸成廢墟。這就意味著,英國空軍的通信系統面臨著癱瘓的危險。
英國沒有屈服於德國空軍的大轟炸。他們一邊開動強大的軍事工業生產機器,源源不斷地製造出戰斗機,一邊招募年輕的英國小夥子加入到空軍隊伍。當時,許多法國、波蘭臨時政府也從本國公民里招募飛行員,為英國空軍效力。就這樣,英國空軍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足以與德國空軍抗衡。
1940年8月25日,英國空軍甚至還能夠在應對德國空軍之餘,派出81架轟炸機,遠赴德國,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轟炸。
由於在空戰上占不到便宜,1940年9月17日,德國在最後一次嘗試飛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的計劃失敗後,不得不宣告中止「海獅計劃」。
Ⅶ 二戰中德國陸軍為什麼沒有進攻英國
當時希特勒對英國圍而不打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國際關繫上來講,德國對英國的態度是有一個轉變時期的,許多德軍高級將領都支持在拿下法國後,憑借士氣高漲和英國軍隊的無力應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軍隊百分之90的重型裝備都扔在了法國本土,而自己國力無法短時間內迅速裝備)跨過英吉利海峽佔領英國,以解除後顧之憂,但是也有人提醒最高統帥東線的「北極熊」是很危險的,所以這兩派間有一個爭論過程,可以從當時德國陸軍的調動情況來看得出,最後由於希特勒個人的戰略預判決定「重東輕西」,對英國採取圍而不打迫使其屈服的戰略(考慮到英國本土資源不足決定用U艇部隊截斷其海上生命線的手法,後來加上空軍力量發動「不列顛空戰」,以驅使英國投降),而把陸軍和空軍主力調至東線對蘇聯進行閃電戰,以獲取其巨大的戰略資源。2.德國海軍當時的水面主力部隊完全沒有多少戰鬥力,幾艘戰列艦(希特勒偏好「巨艦」理論,因此經費大都投入了「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建造,U艇和S艇這兩種日後實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部隊的發展卻很慢)無法完成龐大的海上搜索與摧毀任務,更無法支持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而這時鄧尼茨重視建設的U艇部隊發揮「狼群戰術」,對盟軍運輸船隊予以重創,讓希特勒鐵了心的要打東線。3.德國空軍的統帥戈林打下包票3至4個星期內憑借德國「禿鷹」,完全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給希特勒的戰略預判加上許多分量。4.其他原因還有:世界上第一代兩棲坦克德國已經研發出來,最後因經費問題未能裝備部隊;德國國力無法支持兩線作戰,而元首的意志又不能違抗,所以只能開荒東線了。
Ⅷ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沒有攻入英國本土
進攻島國必須要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做保證,能夠取得制空權和制海權才可以展開兩棲登陸作戰。
德國的海軍遠遠弱於英國海軍,挪威一仗下來,德國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被擊沉了將近一半。不列顛空戰,德國空軍空有2:1的數量優勢,但是依然不能制服英國空軍,蒙受了巨大損失後,不得不在幾個月後放棄了空戰。
Ⅸ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攻打英國
德國有攻打英國的討劃啊,海獅計劃就是德國進攻英國的計劃,只是因為不列顛空戰的失敗,德國始終沒有掌握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加上德國海軍天然的短腿,又無法掌握制海權,再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希特勒無奈的無限制推遲的海獅計劃,放棄的進攻英國,轉而去打蘇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