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聯合國的發起國除了美國英國蘇聯還有什麼國

聯合國的發起國除了美國英國蘇聯還有什麼國

發布時間:2022-07-14 16:23:47

⑴ 聯合國開始時有幾個國家

聯合國最初有五個國家:
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和中國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Dumbarton Oaks Conference)後,聯合國於1945年10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三藩市)成立。但是第一次會員國大會直到1946年1月10日才舉行,當時有51個國家出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存在著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的組織國際聯盟,通常可以認為是聯合國的前身。聯合國對所有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放。到2003年9月為止,聯合國共有191個成員國。

建立聯合國的想法是在1943年由戰時同盟國在莫斯科和德黑蘭的會議中精確聲明的。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建議使用「聯合國」的名稱,並在1942年1月1日在聯合國宣言中正式使用。在二戰中,盟國使用「聯合國」代指它們的盟友。從1944年8月到10月,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和中國的代表在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達成了協議。這些和稍後的談話勾勒了這個組織的輪廓、會員資格、維持國際和平和安全的方式以及國際經濟和社會合作。這些提議在全球的國家政府和公民間都進行了討論。

1945年4月25日,在聖弗朗西斯科,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除了政府組織外,一系列的非政府組織,包括國際獅子會(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都被邀請來參與《聯合國憲章》的起草。兩個月後的6月26日,50個國家代表出席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沒有出席的波蘭,因為她是最初的簽字國,加上她後,最初簽署國一共有51個。1945年10月24日,當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員國(中國、法國、蘇聯、英國和美國)以及其它46個簽字國的大多數成員國批准了《聯合國憲章》後,聯合國作為實體組織正式成立。

聯合國總部大廈外觀
美國參議院於1945年7月28日,以89對2票通過確認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12月,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要求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1949年,美國的提議被採納,並於1950年,聯合國總部大樓在美國的紐約市完工。總部使用了來自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八百五十萬美元捐款。總部於1951年1月9日開始運作。現在這個地方被認為是國際區域,並通過和美國的特殊協議贏得了一些外交特權和豁免權。但是總的來說,紐約市、紐約州及美國的法律仍然適用。

20世紀60年代,會員大會和秘書處建築在紐約建立,但是還有一些主要的機構位於瑞士的日內瓦和其它地方。

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裁軍與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但是在憲章簽署後僅幾個星期,核武器就被開發出來,從而改變了舊有的裁軍與軍控概念。事實上,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1946年1月24日召開)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就是有關原子能和平利用的。

聯合國創立了多個論壇專門討論有關多邊裁軍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論壇包括了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以及聯合國裁軍委員會。議事日程包括了考慮禁止核試驗所可能帶來的好處、減少核武器以及常規武器、無核區、減少軍費開支以及加強國際安全。

裁軍會議是國際社會為多邊談判軍控與裁軍協議的唯一論壇。裁軍會議目前有66個成員國,包括五個主要核大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以及美國)。雖然裁軍會議並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機構,聯合國秘書長向裁軍會議派出私人代表,這名代表是裁軍會議的秘書長。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往往要求裁軍會議討論特定的裁軍議題。而裁軍會議每年也向聯合國大會匯報工作情況。

位於維也納的聯合國機構大廈
創立聯合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人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殘無人道的大屠殺與種族滅絕令國際社會認識到,新的國際組織必須防止在未來發生類似的事件。早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討論並回應有關侵犯人權方面的投訴。

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成員國尊重人權,並應為維護人權採取聯合或單獨行動。《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被聯合國大會確認為是世界各國應該遵守的人權標准。聯合國大會也經常就人權問題進行討論。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下屬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UNHRC)是聯合國內的人權機構,主要就人權問題進行調查並提供協助。

聯合國及其各機構在堅持與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的宗旨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聯合國為一些過渡到民主政體的國家提供協助,包括監督與協助開展自由公平的選舉、提高司法系統的質量、起草憲法、訓練人權官員。聯合國機構為全球的民主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聯合國也支持婦女權益的提高,鼓勵婦女積極參加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

聯合國有六個組成部分:

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聯合國秘書處
國際法院
還有一系列的專門組織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環境署

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包括了聯合國創始國的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後來還加上了使用很廣泛的語言: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聯合國的所有會議都有這些語言的口譯,以及在所有的官方文件,都列印或在網上出版這些語言的翻譯版本。

紐約聯合國總部院內
聯合國機構通過兩種方式取得經費:成員國的會費與捐款。聯合國及其機構兩年一度的財政預算來自各成員國的會費。聯合國大會審查聯合國的經費,並確定各國應付的會費款額。各國的會費主要是依照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來決定的。

聯合國大會確立的原則是,聯合國不應該在經費上過度倚賴任何國家。為此每財政年度聯合國的會費設有「封頂」價格,規定各成員國所付會費的最高價。2000年12月聯合國大會同意重審會費的額度以更符合當前的國際形式。

協議的部分規定,各會員國的會費占正常財政預算最高額度從原先的25%降低到22%,目前這是美國承擔的經費額度,而其他所有成員國的會費則更低。根據2000年的新比例,其他聯合國預算的主要承擔國是日本(19.63%)、德國(9.82%)、法國(6.50%)、英國(5.57%)、義大利(5.09%)、加拿大(2.57%)和西班牙(2.53%)。

聯合國的特別項目不在常規經費預算之內,這些項目是通過成員國的捐款來運作的。2001年估計光來自美國的捐款就達到150億美元。捐款的很大部分是為所需要國家提供農產品,但主要還是資金的支援。

聯合國建立的初衷是維護世界和平,並且實行的是大國一致的民主原則。但其中的一票否決權有可能被濫用。例如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利益沖突在否決權的使用上表現得十分明顯。此外,聯合國對一些大國的行為仍然表現得無能為力。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美國就繞開了聯合國直接出兵伊拉克。

近年來改革聯合國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具體聯合國需要改革的地方依然沒有獲得共識。無論是那些希望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的人,還是希望聯合國只是提供人道援助的人,都宣稱聯合國應當「改革」,但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改革實質卻是很不同的。例如在美國,要求聯合國改革主要是希望聯合國更能附和美國,但是在美國以外地區,人們要求聯合國要擁有比其成員國(特別是美國)更大的權力。

聯合國機構改革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常任理事國的改動。現在的5個常任理事國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初時建立的,反映的是當時的世界權力格局。有人建議應當讓更多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被提到的國家主要是印度、日本以及德國。另外一個建議則是廢除英國與法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而由歐盟接任,不過由於歐盟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這項建議需要首先修改聯合國憲章(或者歐洲進一步整合為一個主權國家)。2004年,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明確表態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此外埃及等國也尋求加入。但是所有這些國家都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反對聲音。 另一個常被提到的改革建議是取消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但是目前的各常任理事國對此都不太贊成。美國將會強烈反對這項改革建議,因為這樣做會令美國的任何舉動都必須受到聯合國的授權,並且讓更多批評以色列的決議獲得通過。

另外也有人要求聯合國管理層工作更透明、更有效率。在美國,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聯合國更多地鼓勵自由經濟並減少被認為是反美的行動與政策。

另外一個常提到的建議是使聯合國「更民主」。這就觸及了聯合國的角色與本質的根本性問題。聯合國並不是一個世界政府,而是讓世界各主權國家討論議題並採取共同行動的組織。既然世界大多數國家已經成為民主國家,那麼聯合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一個間接民主的組織——聯合國內的大多數成員國(至少在理論上)會按照國內人民的普遍意願來投票。

某些人認為,為使聯合國更為民主,至少有三件事情是聯合國需要做的:

代表人數應該按人口比例,而不是目前的一國一票制度。某些人認為,只有一萬一千人民的吐瓦魯卻與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握有同樣的投票權,是不公平的;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應該被取消;
聯合國應該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管轄其成員國,就像政府有一定權力約束其公民一樣。換句話說,聯合國最終應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世界政府;但這點可能會觸發一直希望聯合國更能附和自己的美國和部份極權國家如北韓、古巴等退出聯合國,並與之抗衡。

⑵ 聯合國的發起國是哪些國家

聯合國的發起國是中國、蘇聯、美國、英國。
1945年10月24日,在中國、蘇聯、英國、美國以及大多數其他簽字國批准《聯合國憲章》之後,《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正式將10月24日設為聯合國日。
《聯合國憲章》被認為是聯合國的基本大法,它既確立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組織機構設置,又規定了成員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處理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遵守聯合國憲章、維護聯合國威信是每個成員國不可推脫的責任。

⑶ 聯合國的創始國有哪些

1945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以便成立國際組織--聯合國和通過聯合國憲章。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蘇、美、英以及中國的代表,繼續在華盛頓郊區的一個古老莊園--敦巴頓橡樹園開會,擬定了聯合國憲章的草案。

但是,由於蘇聯代表堅持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有否決權,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應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因此草案的某些部分長期不能確定。後來在雅爾塔會議上,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即確認在表決實質性問題時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但禁止對提交安理會審議的爭端的任何當事國就有關爭端投票;烏克蘭、白俄羅斯為創始會員國。

參加舊金山會議的有五十一國的代表。1945年6月26日,代表們簽署了聯合國憲章。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在憲章上簽了字。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憲章規定:「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的友好關系」;「促成國際合作」是它的宗旨。

聯合國成立紀實
1945年10月24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宣告成立。聯合國是二 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國為了鞏固戰爭勝利成果、維護戰後和平與安全而創建的國際組織。 它的誕生是當代世界歷史上極其重大的事件,對戰後國際政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 響。

醞釀和設想

建立一個世界性組織的想法,早在1916年就被當時還是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威爾遜 提出來了。他說:「世界上的各國必須聯合起來,共同保證任何擾亂整個世界的舉動,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保衛世界和平的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1919年,在解決戰後 問題的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和積極推動,決定成立國際聯盟。由於美國 國會沒有批准參加國聯,使提出成立國聯倡議並為之奔走的美國終於沒能作正式代表 進入這一國際組織。 1920年 1月10日,《凡爾賽和約》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國際聯盟的正式成立。國 際聯盟成立後,標榜以「促進國際合作,維持國際和平」為目的。但實際上,它不過 是被戰勝國的列強操縱,並成為帝國主義推行侵略政策、對殖民地進行再分割的工具。 因此,它無力制止侵略和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僅20年,法西斯國家便燃起侵略的戰火,發動了使全人 類遭受空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聯盟隨之消亡了。 同盟國在同法西斯國家進行艱苦戰斗的歲月中萌發出創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 全的新國際組織的設想。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機丘吉爾於1941年 8月14日共同簽 署的《大西洋憲章》最早提出這一設想。憲章提到,「待納粹暴政被最後毀滅之後」, 建立「廣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這一提法後來被盟國普遍認為是未來國際組織 的同義詞。 1941年 9月24日,在盟國倫敦會議上,蘇聯政府代表、駐英大使邁斯基宣布同意 大西洋憲章的基本原則。同年12月 4日,《蘇波友好互助宣言》明確提出,戰勝希特 勒之後,「只有通過一個新的國際組織,將各民主國家聯合在一個持久同盟的基礎上, 才能保證持久和正義的和平。」 1942年 1月,美、蘇、英、中等26個同法西斯軸心國作戰的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 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布以《大西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作為盟國的共同綱領, 約定決不單獨停戰或單獨媾和。這是第一次使用「聯合國家」一詞。據說此詞是羅斯 福總統在散步時想出來的。「聯合國家」代表反法西斯聯盟,與後來的聯合國組織並 不相同,但聯合國由此脫胎而成。 1943年,二戰形勢發生有利於盟國的根本性戰略轉折,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已成 定局,安排戰後世界的問題變得急迫起來。各大國從形勢需要和各自的利益出發,對 規劃戰後國際安全機構都十分重視。 羅斯福鑒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威爾遜的教訓,急於在和平實現之前建立新的國際 組織,以免重蹈美國在參加國聯問題上的覆轍。羅斯福從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出發, 對戰後國際組織的設想是: (1)能切實有效地維護和平,以防止侵略國再發動新的世 界大戰;(2)美國能在其中起領導作用;(3)不能成為軟弱無力的國聯的再版。強調大 國要在戰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中起到國際警察作用。為此目的,羅斯福重視以下兩 個問題:第一,必須爭取蘇聯的支持與合作,否則未來的國際組織就難具有世界性, 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二,中國應享有大國地位,這是對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巨 大貢獻和中國蘊藏著偉大潛力、必將享有遠大未來的認識,同時也有今後借重中國制 約蘇聯的作用。 蘇聯也十分強調未來的世界性組織應該成為防止德國東山再起的強大堡壘,這一 組織應該擁有制止侵略和維護和平的充分權威和手段。斯大林指出:它「不應當是既 沒有權力又沒有手段來防止侵略的那個國際聯盟的重演。」同時,蘇聯還十分關心這 一組織從制度上切實保證自己的大國地位。 至於英國,由於國力日衰,當年的雄風難現,已經預感到難以享有昔日在國聯時 的殊榮,所以只能緊隨美國,並與之保持一致,以盡力守住英國的地盤。 1943年10月19日至30日,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通過了《蘇美英中 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這個文件。四 國在《宣言》中宣布:「它們承認有必要在盡速可行的日期,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 主權平等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所有這些國家無論大小,均得加入為會 員國,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1943年11月23日,開羅會議的第二天晚上,羅斯福在與蔣介石長談話時表示,中 國應取得四強之一的地位,並平等地參加四強機構,參與制定該機構的一切決定。蔣 介石答稱,中國將欣然參加四強的一切機構和參與制定決定。次日,中國代表團成員 王寵惠奉蔣介石的指示,向美國代表團成員霍普金斯遞交照會,要求成立美英蘇中四 國委員會,負責聯合國理事會組織事宜。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的蘇美英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提出關於 建立國際組織的較為具體的計劃,建議未來國際組織包括三個獨立機構:一個大約由 35個「聯合國家」組成的龐大機構;一個由蘇美英中四大國,再加上歐洲兩個國家、 南美洲、近東和英國自治領地各一個國家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機構;一個由蘇美英中四 國組成的「四警察」機構。羅斯福強調,新的國際組織應該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區性 的。羅斯福的建議得到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羅斯福在談到開羅和德黑 蘭兩次會議時說:「英國、俄國、中國、合眾國及其盟國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 的人口。只要這四個軍事大國團結一致,決心維護和平,就不會出現一個侵略國再次 發動世界大戰的可能。」

聯合國已見雛形

羅斯福從德黑蘭回國後,要求國務院根據他的設想盡快提出關於戰後成立國際組 織的建議書。幾天後,國務院的非正式議程小組向羅斯福遞交了「關於建立維持國際 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的計劃」。計劃對一些重大問題提出了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 供羅斯福參考。一個月後,羅斯福原則上批准了這一計劃。他對大國否決權的意見是, 執行委員會對於重大問題的決議應由大國一致同意作出,大國可以棄權,但必須受決 議的約束。根據羅斯福的想法,美國國務院起草了「普遍國際組織暫定草案」。美國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組成了特別委員會,與國務院非正式討論了這一草案,並認為這一 草案可以與英蘇進行討論。 1944年 5月30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把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斯和蘇聯駐美大使葛 羅米柯請到他的辦公室,簡要地向他們介紹了參議院外委會的特別委員會的討論情況。 赫爾請英蘇大使轉告各自的政府,考慮邀請中國參加草擬戰後國際組織章程的會議, 同時也希望英蘇兩國能分別提出關於未來國際組織的建議案。 7月18日,美國政府把 經修改的草案交給了中、蘇、英政府。草案上根據赫爾的意見作了兩處重大改動:一 是對成為爭端當事國的大國能否使用否決權不作明確規定,留待以後討論;二是增加 法國作為常任理事國,並把安理會成員從8個增加到11個,即增加3個非常任理事國。 不久,英國政府提出了建議案,它對赫爾的第一點表示強烈不滿。蘇聯則反對中國參 加正式討論,理由是蘇聯尚未對日宣戰。經過磋商,三國達成了如下協議:即將舉行 的會議分成兩個階段,首先由美、英、蘇討論三國關於國際組織的各項建議,然後美、 英再與中國對同樣的內容進行磋商。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和美英中的代表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座古老莊園 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會議。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蘇英三國政府代表參加第一階段會議。 9月29日至10月7日,美英中三國政府代表參加第二階段會議。中國政府代表是顧維鈞。 在兩個階段的會議上,四國代表以美國提出的《普遍國際組織暫定草案》為基礎,制 定並通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提案》,准備遞交給以後將召開的新國際組 織制憲大會。《提案》建議稱新國際組織為「聯合國」,規定了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會員國的資格、聯合國的主要機構的組織和職權等。 敦巴頓橡樹園會議規劃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 羅斯福將會議提案稱為「國際政治合作的奠基石」,斯大林認為這次會議是「聯合國 家戰線的鮮明標志」。但是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在兩個重要問題上未達成協議。 一、安理會投票程序問題。按照《提案》,聯合國包括大會、安理會、國際法庭 和秘書處四個主要機構。安理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的主要責任,由蘇美英中法五個常 任理事國和六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對此三國並無歧義。但 美英代表認為,如果一個常任理事國是爭端的當事國,該國不應享有否決權。蘇聯代 表則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取消否決權。雙方竟未能統一,故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提 案中只說安理會的投票程序仍在考慮之中。 二、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資格問題。美國提出,除26個《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外, 再增加8個未曾向軸心國宣戰的國家,其中6個是拉美國家。蘇聯代表葛羅米柯提出, 假如16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也被列入創始會員國之內,蘇聯就同意接納這8個非宣戰國。 美國代表聞此大驚。羅斯福認為,蘇聯的要求,就像美國要求接納美國的48個州為聯 合國會員國一樣,實為「荒謬」。他要求會議對此問題嚴加保密。 8月31日,他致電 斯大林,進行了緊急磋商,雙方同意將這個問題暫時擱置起來。 在1945年 2月的美蘇英三國首腦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對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兩個 懸而未決的問題提出折衷方案。關於安理會表決程序,他提出:對採取和平手段解決 爭端的「准司法性」問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系當事國,不得使用否決權;對採用 強制手段加以解決的「實質性」問題,如制止對和平的破壞、控制軍備等問題,安理 會所做的一切決定均需常任理事國的一致意見,不論其是否是爭端或沖突的當事國。 這一方案被稱為「大國一致原則」,又稱「雅爾塔公式」。關於聯合國創始國問題, 美英對蘇作出讓步,同意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為該組織創始國。三方同時達成一項默契, 如果美國也要求增加投票權,蘇英將支持美國享有同蘇聯相等的三票。這一消息傳出 後,美國公眾輿論指責美蘇進行「幕後交易」。美國政府不得不於4月3日宣布,美國 支持蘇聯要求,但不為自己謀求三個投票權。 雅爾塔會議決定於1945年 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參加國應 為1942年1月1日在《聯合國家宣言》上簽字的國家和1945年3月1日前向軸心國宣戰的 國家。會議建議中國和法國也為舊金山會議發起國。法國拒絕了這一建議。 1945年3月5日,美國代表中美蘇英四國向有關國家發出邀請書,提議把敦巴頓橡 樹園會議的提案和雅爾塔會議有關協議作為正式方案提交舊金山大會,並請各受邀國 對議案提出修正意見。至1945年5月5日,各國提出的修正案近1200個。

盛況空前的制憲會議

1945年 4月25日,在蘇聯紅軍與英美聯軍在易北河勝利會師的同一天,聯合國制 憲會議在舊金山大歌劇院如期舉行。會議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 這是世界外交史上規模空前的盛會。參加會議的有46個國家的代表團,代表 282名, 隨行人員1726名。大會秘書處工作人員1058人,采訪記者2636人。中美蘇英四國首席 代表為宋子文、斯退丁紐斯、莫洛托夫和艾登。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是中國政府 代表團的正式成員。法國首席代表是皮杜爾。 會議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4月25日至 5月2日,大會進行一般性辯論,研究和討論有關會議的組 織工作,做出了下列一些決議:設立由各國首席代表組成的指導委員會和由中、美、 蘇、英、法等14國首席代表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四大發起國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大會主 席,斯退丁紐斯任執行委員會和指導委員會主席,成立四個分別研究憲章有關部分的 專門委員會,一切關於實質性問題的決議應以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一切程序事項 應以半數票通過,中、英、俄、法、西 5種語言為大會正式語言。此外,大會還通過 了邀請 4個新參加國的決定。在決定是否接納阿根廷的問題上,美國自持擁有多數票, 強行表決通過,開創了聯合國內操縱投票的惡劣先例。 第二階段,5月3日至 6月20日,各專門委員會討論和制定憲章。第一專門委員會 負責研究聯合國宗旨、原則和組織問題,第四專門委員會研究國際法院和各種法律問 題,這兩個委員會比較順利地達成協議。 負責研究大會和託管問題的第二專門委員會出現較大爭論。澳大利亞等一些中小 國代表主張擴大大會權力,遭到蘇聯代表的反對。最後達成協議,通過對原則案所規 定的大會權力有所擴大的修正案。在託管問題上,對於託管之目的產生爭論。中、蘇 等國主張託管應最終實現獨立之目的,英、法、意維護凡爾賽和會制定的委託統治制 度,美國態度曖味。經反復爭論,最後達成的協議規定,託管制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 「增進其趨向自治或獨立之逐漸發展」。 爭論最多和最激烈的是負責研究安理會問題的第三專門委員會。會上,澳大利亞 等許多中小國家對大國在安理會的許可權和享有否決權表示不滿,認為「各大國經協商 而握有的、作為自己專門特權的否決權」,是「小國和大國不平等的典型表現」,應 予以修改、縮小甚至取消。會上一度出現40多個中小國與幾個大國對立的局面。它們 提出23個問題,要求四個發起國回答與解釋。但它們限制大國否決權的種種努力終未 能奏效。 四大國在討論如何回答中小國家關於安理會表決程序的問題時,再度發生分歧, 對「雅爾塔公式」做出不同解釋。蘇聯代表認為,否決權適用於決定一個問題和爭端 是否應予討論,中、美、英反對蘇聯的見解,認為安理會是否該討論向其提出的問題 是程序問題,可以簡單多數通過。雙方意見尖銳對立,一度使制憲會議陷於癱瘓。最 後杜魯門通過在蘇聯訪問的霍普金斯,直接與斯大林交涉。斯大林接受了美國的立場。 中、美、蘇、英四大國經過商討並統一意見後,發表了「四發起國代表團關於安理會 表決程序的聲明」,對雅爾塔公式做了進一步說明和解釋。 至6月20日,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全部結束。 第三階段, 6月21日至25日,指導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所屬各機構對各專門委員 會制定的憲章條文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和審定。 1945年 6月25日晚,全體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及作為「憲章之構成部分」的 國際法院公約。 6月26日早,在退伍軍人禮堂舉行了歷時8小時的簽字儀式。一開始參加大會的46 國代表加上後來被邀請參加的丹麥、阿根廷等4國,共50個國家約153名全權代表依次 在中、英、俄、法、西5種文本的憲章上簽字。中國代表團第一個簽字,隨後是蘇聯、 英國和法國代表團,然後其他國家代表團依本國英文字母順序一一簽字。美國作為東 道國最後一個簽了字。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在憲章上簽了 字。波蘭因尚未成立全國統一政府而未能派代表出席會議,但保留了創始會員國資格, 後於1945年10月15日在憲章上簽字。在憲章上簽字的51個國家被稱為聯合國創始會員 國。這一天後來被聯合國定為「憲章日」。 當晚,舊金山會議舉行盛大閉幕式,中、美、蘇、英、法等10個國家的代表在會 議發言,盛贊會議所取得的成果,杜魯門總統最後發表演說。歷時兩個月的舊金山制 憲會議圓滿結束。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以後,聯合國將這一 天定為「聯合國日。」 《聯合國憲章》分序言和19章,共111條。 《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世界和平;促進各國之間以尊重人民 平等權利和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合作。 為實現上述宗旨,聯合國依照下列原則行事: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互不侵犯和領土完 整,不幹涉他國內政,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平共處。 《憲章》規定,聯合國設6個主要機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是聯合國主要審議機構。 安理會由中、蘇、美、英、法 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有權作出全 體會員國都有義務接受並執行的決定。秘書長是聯合國行政首長。 《聯合國憲章》是當代國際關系史上一部劃時代的文獻,它孕育於反法西斯戰爭 的艱苦年代,產生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時刻,它的宗旨與原則符合各國人民對未來 世界的和平與安全的要求。但是,實現這些宗旨和原則要比制定它們曲折、復雜而困 難得多。 1946年 1月1日至2月14日,首屆聯大會議在倫敦舉行,51個創始會員國與會。大 會正式建立了聯合國組織機構,決定接受美國國會的邀請,將聯合國永久性總部設在 紐約。聯合國正式開始工作。 紐約曼哈頓區東河之濱,有一塊 1.8英畝屬於世界人類的「國際領土」。在這塊 土地上矗立著一座39層的摩天大廈和一組壯麗的建築群,那便是聯合國總部。

⑷ 聯合國有哪幾個國家

聯合國(Liánhéguó);英語:UnitedNations(U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聯合國現在共有193個成員國,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

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當前由潘基文擔任。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內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截至2013年5月,聯合國共有193個成員國,包括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

聯合國現任秘書長潘基文,韓國人,2007年1月1日開始任職!

以下是聯合國會員國名單(按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⑸ 聯合國五常國家是哪五個有什麼特殊

聯合國五常國家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以及俄羅斯。

自聯合國成立後,在捍衛世界和平,調節國際上的國家矛盾,調解局部沖突方面,在處理國際經濟問題,推動世界各國進行多方面交流合作方面,都具有積極推動的作用及存在意義。

五大常任理事國

分別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以及俄羅斯,這五個國家有一票否決權,對國際事務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他們有今天的地位,與在二戰中的突出貢獻有很大的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他們的國家建設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實力前三的中美俄,他們在很多領域都是世界頂尖。

比如美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美國抓緊時間發展自己,劃分世界勢力范圍,整垮蘇聯,成為了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國際局勢也變成「一超多強」。

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世界第一,排名靠後一點的英國和法國的綜合實力也是世界前幾位,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聯合國中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所擁有的特權有很多,其中有一點就是,五常的席位是被寫入聯合國憲章的,也就是說,除中美俄英法本土政權可繼承席位外,其他國家都不能成為常任理事國。這也就直接絕了其他國家想要入常的希望。

第二點就是,五個常任理事國皆擁有雙重否決權,這也就意味著五常不會在處於聯合國體系內的時候被制裁。

第三點就是,也是很大的一項特權,只要是五常之一個國家,就可以合法對他國派遣聯合國軍,甚至這些國家發動戰爭也是合法的,就像歷史上著名的海灣戰爭,以及中國為了防止國家安危受到侵害而發起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等。

⑹ 聯合國一共有幾多個國家組成,它們分別是什麼國/

聯合國當前共有193個成員國 ,其中亞洲39個,非洲54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包括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此外還有2個觀察員國。

聯合國成員國分別為: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阿富汗、阿根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曼、亞塞拜然、埃及、衣索比亞、愛爾蘭、愛沙尼亞、安道爾、安哥拉、安地卡及巴布達、奧地利、澳大利亞、巴貝多、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哈馬、巴基斯坦、巴拉圭、巴林、巴拿馬。

巴西、白俄羅斯、保加利亞、貝南、比利時、秘魯、冰島、波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玻利維亞、貝里斯、波札那、不丹、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韓民國、丹麥、德國、東帝汶。

多哥、多明尼加、多米尼克、俄羅斯聯邦、厄瓜多、厄利垂亞、法國、菲律賓、斐濟、芬蘭、維德角、甘比亞、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哥倫比亞、格瑞那達、喬治亞、哥斯大黎加、古巴、蓋亞那、哈薩克、海地、荷蘭、黑山共和國、宏都拉斯、吉里巴斯共和國、吉布地、吉爾吉斯斯坦。

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加拿大、迦納、加彭、柬埔寨、捷克共和國、辛巴威、喀麥隆、卡達、葛摩、象牙海岸、科威特、克羅埃西亞、肯亞、拉脫維亞、賴索托、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黎巴嫩、立陶宛、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盧安達、羅馬尼亞、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

馬爾他、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北馬其頓共和國、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茅利塔尼亞、美利堅合眾國、蒙古、孟加拉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緬甸、摩爾多瓦共和國、摩洛哥、摩納哥、莫三比克、墨西哥、納米比亞、南非、南蘇丹、諾魯、尼泊爾、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挪威、帛琉。

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薩爾瓦多、薩摩亞、塞爾維亞共和國、獅子山、塞內加爾、塞普勒斯、塞席爾、沙烏地阿拉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利諾、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斯里蘭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史瓦濟蘭、蘇丹、蘇利南、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塔吉克、泰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西亞、吐瓦魯、土耳其、土庫曼、萬那杜、瓜地馬拉、委內瑞拉、汶萊達魯薩蘭國。

烏干達、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西班牙、希臘、新加坡、紐西蘭、匈牙利、牙買加、亞美尼亞、葉門、伊拉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義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越南、尚比亞、查德、智利、中非共和國、中國。

觀察員國分別為: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6)聯合國的發起國除了美國英國蘇聯還有什麼國擴展閱讀

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為英語、法語、俄語、漢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

聯合國各國讀法:

1、漢語:Lián hé guó

2、英語:United Nations(UN)

3、法語: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4、西班牙語:Organización de las Naciones Unidas、Naciones Unidas

5、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ённых Наций

6、阿拉伯語:الأمم المتحد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合國(國際組織)

閱讀全文

與聯合國的發起國除了美國英國蘇聯還有什麼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閃電戰斗機用什麼發動機 瀏覽:106
英國貿易銀元價格如何 瀏覽:131
伊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 瀏覽:858
英國補辦長期護照要多久 瀏覽:875
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什麼 瀏覽:124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5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5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