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說英國人對乘法口訣都不熟,那他們是怎麼算賬的呢
英國人根本就不用口算,他們只需要用計算機算出來就可以了,這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只是英國為了鍛煉民眾的思考能力,才推行九九乘法口訣。
總結一下,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無非就是想鍛煉民眾的思考能力,不要什麼都依靠計算機,這樣以後離開計算機,英國人都不用活,也不會算數了,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國家為了英國的長久發展,就讓小學生開始學習,還強制性的。
㈡ 英國人引進乘法表,是否是我國教育的勝利,你怎麼看
據稱,英國在今年在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先在小范圍內做實驗,2020年將在全英普及。
當神奇的這個數學練習冊走出國門,英國學生會不會很驚奇的發現很多習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字:「略!」
㈢ 國外沒有九九乘法表,那他們是怎麼做乘除法的
在我們中國,幾乎從幼兒園剛接觸數學就開始了背九九乘法表這一苦逼而又漫長的過程,記得小時候很多人為了背會九九乘法口訣,被老師批,被家長訓。但是到最後都背的滾瓜爛熟,而且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不得不說,九九乘法表確實非常好用,它為每一位中國學生學習數學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中國的數學一直都是很牛逼的,從古至今一直稱霸於全世界。
眾所周知,外國是沒有九九乘法表的,那他們是怎樣算乘法的呢?其實,外國人也有自己的演算法,那就是採用畫線的方法計算乘法。
例如12×11,先畫一條豎線,代表10,再畫兩條豎線,代表2,「12」就是這樣表示:
再想像一下999×999,畫面太美……草稿紙起碼准備10米吧?
哈哈,這樣數點點會數到瞎眼吧……
可見一旦數字變大了,那麼計算量也就夠嗆了,估計數點點會累癱吧!
小夥伴們,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然而,我們有幾個人知道九九表的是怎麼來的嗎?
春秋戰國時期,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甚至有人把久久乘法表視為比中國四大發明還要重要的一大神器。可見它的地位是多麼的顯赫。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後,因語言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起來很有難度,所以「一課一練」英國版很有可能改為12×12乘法表。
不得不膜拜我們國家的九九乘法表,實在是太強大了。如果我們跟外國人同時做十道計算題的話,估計我們都做完了他們才算完一道。知道外國人用「線條」計算乘法,真心佩服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㈣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為何會遭到家長的聯名抵制
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其他國家的學生比較也是十分出色的,這就得從我國古代對於數學的研究說起了。九九乘法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九九乘法表在漢朝的「竹木簡」還有敦煌的「九九數殘木簡」中都有相關記載。
九九乘法表用中文來背是十分順口的,但是如果翻譯成英文就有些繞口了,而且十分難記,這與英國所實施的教育方式不符,九九乘法表靠的是死記硬背,英國學生難免會「水土不服」。對此,英國方面也想了辦法,將口訣進行修正,變得更加易背,但是這並沒有大范圍地推廣,因此也只有一部分人知道。
㈤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九九乘法表是中國對世界貢獻很大的發明。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人發明了十進位制,之後還發明九九表。雖然九九表的最初創始人還難以考證,但是在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訣。
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國的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的乘法表,不過比起九九表繁復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由於在十三世紀之前他們計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夠除一個大數的人,會被人視若數學專家。
十三世紀之初,東方的計算方法,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發現了它的方便之處,所以學習這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這類題目,是當時大學的教材。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後,因語言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較難,《一課一練》英國版中可能改為「12×12乘法表」。
拓展資料:
乘法口訣(也叫「九九歌」)在我國很早就已產生。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廣泛地被人們利用著。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已經引用部分乘法口訣。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訣。發掘出的漢朝「竹木簡」以及敦煌發現的古「九九術殘木簡」上都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訣開頭的兩個字。
大約公元5~10世紀間,「九九」口訣擴充到「一一如一」。
大約在宋朝(公元11、12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用的一樣,即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元
朱世傑著《算學啟蒙》一書所載的45句口訣,已是從「一一」到」九九「,並稱為九數法。現在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書中記載,大九九最早見於清陳傑著的《演算法大成》。
參考資料:網路-九九乘法表
㈥ 9乘8等於多少受高等教育的英國首相當眾打臉,對中國來說送分題,為何
不論是中國的九九乘法表還是外國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他們都屬於數學的范疇,而因為每個國家的側重點不同,每個國家的學生也各有所長。
盡管如此,它們都是人類數學史上的進步,而它們必將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數學不僅僅只是一個國家的私有物品,更是整個世界的共同財富。
㈦ 國外沒有九九乘法表嗎那他們平常心算東西不是很不方便
是的,不過有的國家還是有乘法表的,英國以前是12為單位,比如一打襪子是12雙,所以有12*12乘法表,沒中文讀起來這么溜啦。
㈧ 中國九九乘法表震驚英國,九九口訣究竟有多厲害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又稱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