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切赫現狀如何

英國切赫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16 04:46:43

❶ 世界上最好的守門員是誰

沒錯,你們說的卡西利亞斯,布馮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門將之一他們都是急劇天賦的球員,但不要忽視了另一個天才的門神,那就是捷克人切赫,本屆世界盃上切赫的表現非常出色了可惜可憐的切赫面前擁有一條槽糕的後方線...切赫在俱樂部的表現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吧!切赫擅長撲救點球,曾在2002年歐洲21歲以下青年足球錦標賽中決賽中表現出色,之後他就代替了原主力斯爾尼塞克出任捷克國家隊的1號門將.
2004年1月,切赫與英超切爾西對簽署了5年的轉會合同,轉會費達到1030萬歐元.上賽季在切爾西,切赫聯賽出場35次,其中24場保持零失球,個人還以1025分鍾零失球的表現打破了前曼聯門神舒梅切爾保持的連續不失球紀錄(97年694分鍾),另外切爾西整個賽季失球15個,創造了英格蘭頂級聯賽最少失球的新紀錄,作為防線的最後一道關卡,切赫功不可沒。他擁有優秀的身體條件,1米97的身高,85公斤對於守門員這個位置來說近乎完美的身材,1982年05月20日出生年饉24的切赫可謂前途無量.這些數據足以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門將.

❷ 請評估一下蘭帕德.切赫.特里的價值。

蘭帕德,英國人,是現代足壇的一顆璀璨明星,想必喜歡切爾西的球迷必定最喜歡他.從2003年開始一直效力切爾西至今,他沒有像亨利之類的前鋒那麼厲害, 他也沒有齊達內那美妙的腳法,但是他能帶領好整支球隊,能與隊友們默契的配合,讓球隊整體的上升,這才是一支球隊真正需要的人才!蘭帕德的射門也同時精彩,比如說切爾西對拜仁的那場,蘭帕德梅開二度挽救了整個球隊,他的其中一腳轉身射門極其精彩,當球從空中掉落是,他飛快轉身,用左腳大力打進,讓在場的所有觀眾瘋狂起來.還有一次英格蘭對北愛爾蘭,蘭帕德也為球隊奪得了一分,蘭帕德在進區內用力射門,球立即向左側旋轉,守門員立即向左跳准備飛身撲救,但球撞到了愛爾蘭的一名後衛,球立即改變的方向,像右側旋,此時的右側是空無一人,球進了,球迷們再一次歡呼!
蘭帕德是一個很忠誠的的,他以經效力切爾西2年了,如今又續約5年,看來他還是挺喜歡切爾西的.切爾西在這個塞季有了真正的提高,不只是來了新教練穆里尼奧和新的隊員,我想更主要的原因是蘭帕德開始提升起來了吧,可見他在一支球隊里的重要性.從來都不會驕傲的他不會在一場球賽里一直沉醉在一顆進球里,他只會把心漸漸地平靜下來,為了爭取下一次的進攻,不斷努力,不斷前進,不斷的擊敗自我,最後邁向真正的成功!他也從不放棄,就算在一場比賽中沒有得過一次分,也沒有一次漂亮的助攻,或者發揮時常,他還是會繼續的打下去,為了他的足球生涯.蘭帕德也從不低落,就算在幾千或幾萬人的噓聲中,他還是會保持著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把噓他的人當作是場外人一樣.就是這些優點,讓他的年薪飆到的500萬英磅!
蘭帕德是這個賽季切爾西的一面旗幟,他幾乎踢滿了全年的所有比賽而且狀態持續穩定,更為可貴的是,蘭帕德還是一名幾乎無所不能的全能選手,他可以在防守中毫不惜力的奔跑和攔截,可以在進攻中前插破門,更重要的是,他的傳球組織是盤活切爾西中前場的關鍵。在英格蘭隊,蘭帕德的涌現給埃里克森提供了更大的選擇餘地,他既可以和傑拉德搭檔中路,又曾被安排到左前衛位置,可以預見,在今夏的歐錦賽中,蘭帕德有望發揮在切爾西本賽季的作用,帶給人們最大的驚喜.讓人們感覺到:喜歡切爾西是正確的,喜歡蘭帕德是更正確的!
可以說,蘭帕德沒有了切爾西是不行的,但是切爾西沒有了他更是不行.他所得到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所得來的,但如過要保住他的榮譽,那就得不斷的去努力和突破!

皮特-切赫 Petr Cech 出生日期 1984年08月23日 加盟時間 2004年07月01日 轉會費 900W英鎊 身高 197厘米體重 87千克 國籍 捷克在2004年的夏天加盟,轉會費超過了球會歷史上所有門將的總和。切赫在歐錦賽上精彩的表現令其身價倍增,專家們已經一致認定他是歐陸最有前途的年輕門將了。切赫身材高大,卻是一位出擊型的門將。初來報到的時候,人們把切赫視為庫迪奇尼的一個良性競爭對手,季初穆里尼奧選擇了切赫作為首發,門將位置上的激烈競爭正式開始。切赫有著與他年齡不相符的穩健,在布拉格斯巴達效力期間,他打破了捷克聯賽、國家隊兩項最長時間不失球紀錄。算上全部比賽的話,他保持大門不失的累計時間已經超過了1000分鍾,此時他才19歲。如此,切赫得以晉身歐洲一級聯賽殿堂,加盟法國雷恩。在效力雷恩的第二個賽季,他跟切爾西簽訂了一份五年的合同。捷克U21青年隊在02年世青賽奪冠,切赫便是當時的頭號功臣;而在國家隊,切赫在捷克隊創造了五個clean sheet(零失球),帶領球隊殺入半決賽,並當之無愧地入選歐錦賽最佳十一人。論數據而言,切赫的成就比切爾西過往任何一位門將都要來得輝煌,因為他在首個賽季便為球隊刷新了一項不失球紀錄——十二月到三月期間,切赫在英超聯賽保持連續1024分鍾大門不失。終於,在英倫的首個賽季,切赫便戴上了冠軍獎牌,同時也是英格蘭頂級聯賽歷史上失球最少,clean sheet最多的守門員,毫無爭議地贏得了04/05賽季英超聯賽金手套。

約翰-特里 John Terry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07日
加盟時間
轉會費
身高 185厘米
體重 82千克
國籍 英格蘭
號碼 26
他是球隊的核心,他是球迷的英雄。(Chelsea to the core and a true hero to the fans)當特里站在他的崗位,以隊長的身份指揮著整條防線的時候,我們知道,現在的特里終於從一個明日之星蛻變成天王巨星。也許速度是他唯一的瑕疵,但是他卓爾不群的閱讀球賽能力完全可以彌補這一點,另外全面的技術以及指揮若定的調度也使他成為了後衛中的頂尖高手。他在倫敦東部出生,14歲已經加入切爾西,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場球員。有一天,因為青年隊的某個後衛受了傷,教練叫了特里去頂替,從此他就認定了這個方向。之後小特里茁壯成長,漸漸練就了一副頂級後衛必備的體魄。在諾丁漢森林的短期租借讓特里學會了很多,德塞利和勒博夫的言傳身教更是讓特里收益匪淺。他很快便在切爾西完成了處子演出,兩個賽季以後他便當選球隊當年的最佳球員。隨後一些場外問題也曾經困擾過他,但特里很快又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賽場上。2003年6月,特里首次在國家隊亮相。特里在切爾西最慘痛的經歷莫過於2002年足總杯決賽。那一天的早晨特里忽然發燒了,以致未能首發上陣。而他最光輝的時刻便是從他的前輩德塞利手中接過隊長袖標,並且在擔任隊長的第一個賽季,便帶領球隊贏得了父輩們等待了五十年的冠軍獎杯。之前特里也曾舉起過聯賽杯。此前切爾西只有四位隊長曾經捧起過重要賽事的獎杯,而特里一人便舉了兩個。在球場上他的表現也得到世界的認可,他總共打進了八個關鍵的進球。

❸ 誰是足球界的第一門神

列夫·雅辛(Lev Yashin)
綽號:八爪魚、黑蜘蛛
出生:1929年12月22日
國籍:蘇聯
場上位置:守門員
曾效力球隊:
莫斯科迪納摩(1951-1970)
曾參加世界盃:1958、1962、1966、1970

列夫·雅辛 前蘇聯著名球員[Yashi, 1929~1990]

作為守門員的列夫·雅辛有許多綽號——「八爪魚」、「黑蜘蛛」等等。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佳守門員,也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偉大的守門員之一。

1994年,國際足聯決定設立「雅辛獎」,以表彰每屆世界盃賽的最佳守門員,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一代門神雅辛。

列夫·雅辛1929年10月22日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鉗工。雅辛從小就懂事,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他興趣很廣泛,喜歡足球、冰球、排球運動,尤其酷愛足球。但他從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買球,而是把父母給他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買了一個小足球,一有時間便和小夥伴一起踢。

列夫·雅辛是一個大器晚成的球員,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他早就是名聞遐邇的球星了。

1943年,二戰的陰雲籠罩在蘇聯人民的頭上,德國納粹的鐵蹄逼向蘇聯,雅辛只好與父親遷移到了沃斯克列森克。當時剛上小學五年級的雅辛輟學與父親一起進工廠當了學徒,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學徒期,當了一名三級鉗工。1945年戰爭結束,和平又回來了。雅辛一邊工作,一邊鍛煉身體,並參加當地的足球比賽,他期盼著早日登桑綠茵場,為國效力。

雅辛20歲那年被莫斯科迪納摩青年隊的教練切爾內金夫看中。這位伯樂發現雅辛有超常的足球天賦,對他進行了系統和全面的培訓。20歲的雅辛為了達到教練的要求克服了無數的困難,要知道他許多動作已經定型,改起來很難。但雅辛不怕苦,他頑強地堅持了下來,除了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他還經常自己加碼。功夫不負有心人,雅辛進步飛快。在一次全蘇甲級聯賽中,雅辛被調入迪納摩一隊擔任主力門將。在與老對手斯巴達克隊決戰當中,迪納摩隊以1:0領先。離終場還有15分鍾時,雅辛被替換上場。他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來了,雅辛既緊張又興奮,在門前高撲低擋,一次次瓦解了對方的進攻,撲救了好幾個勢在必進的險球。但對方畢竟不是弱旅,他們用一個巧妙的配合攻破了雅辛把守的大門,雙方以1:1打平。賽後雅辛非常懊惱,認為是自己把到手的勝利給丟了。

雅辛多才多藝,除了足球他還喜愛冰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冰球運動員,他的第一個運動健將的稱號就是從全國冰球比賽中獲得的。1954年春,雅辛面臨兩難的選擇,當時他既是國家冰球隊的候選人,又是迪納摩隊的守門員。是繼續從事冰球運動,還是一心一意地踢足球,雅辛猶豫不決。就在這時他遇到了足球生涯中的第二位伯樂,國家隊的教練謝米恰斯特納熱情邀請他加入國家隊:「雅辛,我很欣賞你的水平,當國家隊守門員吧!」雅辛放棄了冰球,專任國家足球隊門將。

雅辛身高1.85米,加入國家隊後進步奇快。他技術全面,選位恰當,反應極快,撲接球穩固,勇於出擊奪球,尤其善於撲救點球。在1954~1971年期間他代表蘇聯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國際比賽(78場),他共撲出198個點球,贏得了「八爪魚」的美名。(……這真的是美名?)當時的蘇聯國家隊教練卡恰林對他贊美有加,稱他是蘇聯足球史上「最富有創造性的守門員」。

1956年奧運會足球賽上,實力雄厚的蘇聯隊所向披靡,首次奪取奧運會冠軍。1958年,蘇聯隊首次參加世界盃獲得第八名,雅辛被評為當屆杯賽最佳守門員。

在1956年的奧運會足球賽中,雅辛和他的隊友們在第一場比賽中戰勝了實力不俗的西德隊,接著又連勝印尼隊,保加利亞隊,最後迎戰夙敵南斯拉夫隊。由於上屆奧運會他們輸給了南斯拉夫隊,這一次雅辛和他的隊友們立志要雪恥。在比賽中雅辛移動迅速,站位準確,動作機敏,魚躍救球的動作特別漂亮。最後蘇聯隊以1:0擊敗了南斯拉夫隊,第一次奪得奧運會足球冠軍。由於在場上精妙絕倫的表現,雅辛又贏得了「黑蜘蛛」的美譽。他得到了世界足球專家們的認可。

1958~1966年期間,雅辛代表蘇聯隊參加了3次世界盃賽。他的守門技術博得了世界足壇行家們的高度贊譽。遺憾的是蘇聯隊實力較差,沒有取得驕人的成績。不過,雅辛的表現足以讓蘇聯人民自豪。球王貝利曾說,蘇聯隊最難過的一關是雅辛把守的大門,如果再有幾個著名的球星,蘇聯隊將是不可戰勝的。許多與蘇聯隊比賽過的球員都怕雅辛這關,稱他是「門神」。

雅辛在26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參加了326場比賽,其中代表國家隊出場78次。雅辛也是世界上參加重大比賽最多的隊員之一,共參加了3屆奧運會足球賽和3屆世界盃賽。

1960年,蘇聯隊奪得第二屆「歐洲杯」亞軍。1966年世界盃賽,經驗豐富、技術完善的雅辛幫助蘇聯隊打入前四名,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雅辛是五六十年代世界足壇的熱門人物。1963年每他當選為歐洲足球先生,這是足球史上唯一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守門員。(卡恩還差那麼一步)1966年,雅辛入選世界最佳陣容,後又3次入選世界明星隊。1970年英國《足球世界》雜志評選過去20年裡全球最佳球員,雅辛僅次於貝利,名列第二。

1971年5月27日,國際足聯為42歲的雅辛在莫斯科舉行告別賽,稱贊他是「蘇聯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同時,雅辛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勞動紅旗勛章」。告別賽由蘇聯隊對世界明星聯隊。整個比賽的氣氛非常友好,激烈而又精彩,最後前蘇聯隊以2:0獲勝。從這一天開始,雅辛離開了守門員的位置。

之後,雅辛就開始了教練工作,擔任過蘇聯足協副主席和莫斯科迪納摩隊領隊。長期在綠茵場上拼搏給雅辛留下了一身的傷病。1984年,雅辛因患血栓病被迫截去右腿。消息傳出後,許多球迷們都傷心地流下了淚水。

1985年在第十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授予雅辛「奧林匹克勛章」。他在奧運會足球賽上的出色表現永載史冊。

1988年7月1日,國際足聯授予他「國際足聯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對國際足壇作出過的卓越貢獻。

1990年3月20日,「門神」雅辛在獲得蘇聯最高蘇維埃頒發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勛章」後不久,因病逝世。終年61歲。

❹ 有切爾西的全部資料嗎

切爾西
切爾西——倫敦西南部一住宅區,為藝術家和作家的聚居地
目前所知的是一個球隊名稱,其實是一個地區

球隊資料

官方名稱 切爾西 Chelsea FC

俱樂部地址 Stamford Bridge, London SW6 1HS

官方站點 http://www.chelseafc.co.uk/
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主場名稱 斯坦福橋球場

成立年份 1905年

主教練

穆里尼奧

董事長

阿布拉莫維奇

綽號 藍軍

球隊介紹

主隊服:藍色上衣,藍色短褲。

球隊歷史

歷史上最大聯賽勝利:9:2 格洛索普隊(1906年9月1日英乙聯賽)

歷史上最大杯賽勝利:13:0 Jeunesse Hautcharage隊

歷史上最大的失利:1:8 沃爾夫漢普頓隊(1953年9月26日英甲聯賽)

單季聯賽最高積分(2分制):57分(1906-07賽季英乙聯賽)

單季聯賽最高積分(3分制):99分(1988-89賽季英乙聯賽)

單季聯賽最多進球:98球(1960-61賽季英甲聯賽)

單季聯賽進球最多球員:41球,吉米·格里夫斯(1960-61賽季英甲聯賽)

歷史上進球最多的球員:164球,鮑比·坦布林(1958-70年)

歷史上出場最多的球員:655場,倫·哈里斯(1962-80年)

球隊榮譽

英超聯賽冠軍:2次(2004-2005, 2005-06)

英甲聯賽冠軍:1次(1954-55)

英乙聯賽冠軍:2次(1983-84, 1988-89)

英格蘭足總杯冠軍:3次(1970, 1997, 2000)

英格蘭聯賽杯冠軍:3次(1965, 1998, 2005)

英格蘭社區盾杯冠軍:1次(2005)

歐洲優勝者杯冠軍:2次(1970-71, 1997-98)

歐洲超級杯冠軍:1次(1998年)

註:英格蘭頂級聯賽從1992-93賽季開始更名為英格蘭超級聯賽,在此之前為英格蘭甲級聯賽

以上由武漢業余足球聯盟 www.WuhanFootball.coM 整理發布

球隊歷史
一、一百年前的決定

切爾西俱樂部的成立,和1904年秋天一個星期日上午有關,在那一天,亨利-安古斯圖斯-米爾斯(Henry Augustus Mears)改變了自己的決定,結果締造了一百年後英超最成功的俱樂部之一。

米爾斯就是切爾西的創立者,他是一名狂熱的體育迷。一百年前,足球運動在英國蓬勃發展,但倫敦仍然沒有頂級聯賽的球隊。米爾斯看好這塊足球市場,決定插手進來,他買下了斯坦福橋體育場,並打算招募球隊。首先,米爾斯找到了已經存在的富勒姆隊,希望他們入主斯坦福橋,但由於租借場地的價格沒有談妥,富勒姆留在了克拉文農場(該隊現主場)。後來,米爾斯感到了經營一塊體育場的艱難,他准備打算退出。

1905年的斯坦福橋
1904年秋天的一個星期天上午,米爾斯的合夥人弗雷德里克-帕克來找他,勸他不要放棄,但米爾斯似乎拿定了主意。當兩個人邊漫步邊商量時,米爾斯的狗突然咬了帕克,後者疼痛不堪,還流出了血,不過,帕克對此並不介意,還一邊開著玩笑。米爾斯盯著帕克看了一會,似乎在想什麼,突然,他說道:「你很能應付『打擊』……」也許米爾斯想到,自己也該向帕克一樣,樂觀的面對挫折和失意,在這一刻,他改變了主意。「明天九點你來找我,我們該忙了。」米爾斯說,就這樣,他選擇堅持下去。

和一般先有球隊後有體育場不同,切爾西的建立正好相反,米爾斯擁有斯坦福橋球場,他決定以此為基礎建立一支球隊。1905年3月14日,在斯坦福橋體育場對面的「屠夫之鉤」酒館里,米爾斯和合夥人們召開了會議,決定成立一家新的足球俱樂部。一開始,人們對於俱樂部的名稱各抒己見,「斯坦福橋足球俱樂部」、「肯辛頓俱樂部」、「倫敦俱樂部」等等提議都被否決,最終,「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名稱被通過,一個至今已長達百年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1905年,切爾西俱樂部成立,約翰-泰特-羅伯森(John Tait Robertson)成為了切爾西俱樂部歷史上的第一位主教練,同時還是球隊的主力。俱樂部還和一些小有名氣的球員簽約,球隊算是初具規模。根據地理位置,切爾西本該參加南部聯賽,但卻未受批准,最終,大多由北方俱樂部參加的足球聯盟招募切爾西加入,1905年5月29日,切爾西加入了足球聯盟的第二級別聯賽,而在此之前,切爾西隊還從未踢過一場正式比賽。

二、他們是首批切爾西人

1905年9月2日,切爾西踢了俱樂部成立後的第一場比賽,他們客場0比1輸給了斯托克港。不過切爾西隨後的發展非常順利,第二個賽季後,他們就升入了頂級聯賽。

在早期切爾西隊中,有一些傳奇般的人物。切爾西歷史上的首位守門員名叫威利爾-亨利-法爾克,綽號「胖子法爾克」(Fatty Foulke),他生於1874年,死於1916年,身高6英尺3英寸(1米90),體重11.3誇特,約合141公斤。據說在一場比賽中他曾經撞斷了木製球門的門柱而使比賽被迫終止。法爾克所效力的最後一個俱樂部是布拉德福德(Bradford),在退役前他的體重已經漲到了165公斤。

胖子法爾克
喬治-希爾斯登(George Hilsdon),綽號「加特林機槍」,是切爾西最早的中鋒,在六個賽季里,他打進了107個進球,成為了俱樂部歷史上的傳奇。機槍的搭檔是吉米-文德里奇(Jimmy Windridge),他打進了切爾西史上第一個帽子戲法。尼爾斯-米德爾伯伊(Nils Middelboe)則是切爾西的第一位外援,被球迷稱為「偉大的丹麥人」。另外,維維安-伍德沃德、鮑勃-維丁漢姆等都是名噪一時的球員。

在那段歲月里,切爾西曾經降級一次,但很快殺回了頂級聯賽。在頭一個10年裡,切爾西的最好名次是頂級聯賽的第八名。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切爾西在杯賽中取得突破,在1915年打進了足總杯決賽,但在老特拉福德的決賽中0比3輸給了曼聯。

三、失敗的巨星策略

1912年,切爾西創始人米爾斯去世,但他創立的俱樂部已經走入了正軌。30年代,倫敦人對業餘生活的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觀看足球比賽,1935年一場切爾西和阿森納的聯賽,吸引了82905人來到斯坦福橋觀戰,這至今仍然是英格蘭聯賽最多觀眾的紀錄。

30年代,倫敦的另一支球隊阿森納雄霸一時,他們在5年中4次奪取聯賽冠軍,切爾西為了和對方競爭,開始了購買球星的行動。30年代早期,切爾西花大價錢購買了三名蘇格蘭國腳前鋒,阿萊克-切尼、阿萊克-捷克森和休吉-加拉赫(Hughie Gallacher)。其中,加拉赫是當時足球界最出色的球星之一,切爾西從紐卡斯爾將他引進,花費了創當時紀錄的1萬英鎊。

不過,切爾西早期的巨星策略並不成功,球隊大牌雲集,但卻毫無組織性和紀律性。大牌球員們可以隨意的缺席訓練,在球場上只顧賣弄個人技巧。在那個時候,伯明翰和德比先後六次攻破切爾西大門,阿森納在斯坦福橋打進五個球。頭號球星加拉赫雖然在144場比賽中打進了81球,但他紀律渙散,而且脾氣暴躁,時常和隊友發生矛盾,後來負氣離開了球隊,這段時期,切爾西並未獲得任何像樣的成績,甚至還要為保級擔憂。

四、百年一冠

二戰阻隔了足球的發展,斯坦福橋球場幸運的從德軍的轟炸中倖存。二戰後,一切重回軌道。50年代初,切爾西賣掉了與俱樂部發生矛盾的頂級前鋒托米-勞頓(Tommy Lawton),用得到的創紀錄轉會費中的一半,也就是1萬英鎊買來了羅伊-本特利(Roy Bentley),後者成為了載入切爾西史冊的前鋒之一。不過在那時,切爾西仍然只能為保級掙扎,在1951年他們僅以0.044分的小分優勢保級,球隊迫切需要重建。

1952年5月,切爾西任命特德-德拉克(Ted Drake)為球隊主教練,這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克拉克在球員時代曾經是阿森納的著名中鋒,他上任後開始了全面的整改。首先,德拉克主張更多的商業化操作,推廣了新的隊徽,還取消了主教練坐辦公室工作的方式,穿起運動服參與到球隊訓練中。

1955年冠軍陣容
在引進球員方面,德拉克採取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他依靠判斷力從中小球隊花低價挖人。在已有的本特利、約翰-哈里斯等人周圍,他開始重建球隊,麥克尼克爾、斯塔布斯、維克斯等新球員都來自低級別的聯賽,桑德斯、劉易斯和奧康諾爾甚至來自業余俱樂部。

德拉克強調的是整體和球隊精神,他要求嚴明的紀律,頑強的作風。在1954到55賽季,切爾西創造了奇跡,1954年10月,他們在連續6場比賽中只得到2分,絲毫沒有強隊之相,但在後來卻勢不可擋,最終奪取了該賽季的聯賽冠軍。這是切爾西歷史上第一個頂級聯賽冠軍,直到一百年後,穆里尼奧率隊稱霸英超,這項獎杯在百年中一直是藍軍可貴的唯一收藏。

50年代中後期,吉米-格里夫斯(Jimmy Greaves)的涌現,讓切爾西擁有了一名偉大的射手。這位前鋒至今仍被認為是切爾西青訓營中培養出的最佳產品之一,在21歲之前,格里夫斯的進球就超過了100個,1961年,他轉會去了義大利的AC米蘭,為切爾西留下了169場打進132球的成績單。

格里夫斯走後,切爾西陷入了低谷,他們在1962年降入了乙級。隨後,托米-多切蒂(Tommy Docherty)接任主教練,他帶隊重返甲級。在那段期間,切爾西擁有過特里-維納布爾斯(Terry Venables,後來成為英格蘭隊主帥)、皮特-伯內蒂(Peter Bonetti)、波比-坦柏林(Bobby Tambling)等知名球員,成績穩定在中上游。

五、光明之後的黑暗

1965年,切爾西在決賽中3比2擊敗萊斯特,奪取了聯賽杯冠軍,這是他們最早的杯賽頭銜。60年代中後期,切爾西擁有奧斯古德(Peter Osgood),一代斯坦福橋之王。

70年代,切爾西成為了一支在杯賽中令人危懼的力量。1970年,藍軍奪取了俱樂部歷史上的首個足總杯冠軍,他們通過決賽和決賽加賽擊敗的是當時的英格蘭霸主利茲聯隊,在足總杯奪冠的歷程中,奧斯古德每輪都有進球。在那一年,切爾西在聯賽中也位列第三。

足總杯奪冠給了切爾西征戰歐洲優勝者杯的機會,他們一路打進了決賽,決賽中,面對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切爾西先是逼平了對手,又在加賽中2比1獲勝,奪取了俱樂部的首個歐洲賽事冠軍。

不過,輝煌後的沒落來得也很快,切爾西重建斯坦福橋球場導致負債累累,後來又賣掉了當家球星奧斯古德,在奪取歐洲優勝者杯四年後,切爾西降入了乙級,負債也達到300萬英鎊。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切爾西跌到了歷史的最低谷。四年內換了三位主教練,但升入甲級後很快再次降級,並在乙級聯賽中長期的苦苦掙扎。1982年,在一場切爾西和東方隊的倫敦德比中,只有6009名觀眾觀戰,那個時候,俱樂部拖欠球員工資、銀行拒絕給切爾西貸款,藍軍瀕臨死亡的邊緣。

六、1英鎊收購切爾西

70年代末,切爾西因為負債不得不將斯坦福橋體育場賣掉,買家打算將體育場改建成住宅區或者超級市場,而讓藍軍借用富勒姆的主場。這時的切爾西可謂英格蘭最窮困潦倒的俱樂部,他們用於募集資金的慈善機構甚至都在虧損。

在這樣的背景下,商人肯-貝茨(Ken Bates)的入主成為了決定性的轉折,如果說2003年夏天阿布拉莫維奇的入主讓切爾西邁向最高台階的話,貝茨則救了切爾西的命。他付清了切爾西的債務,並象徵性的花費1英鎊買下了切爾西俱樂部,之後,貝茨力主收回斯坦福橋,他不惜打了10年的官司,在1992年奪回了斯坦福橋球場。

貝茨(右一)
在貝茨的帶領下,切爾西開始了精打細算的經營之路,大批知名球員被開掉,主教練約翰-尼爾(John Neal)尋找年輕的替代者。在這期間,切爾西曾經就差一步跌落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們一度面臨降入丙級的危險,在和博爾頓的關鍵保級戰中,克里夫-沃克爾(Clive Walker)最後時刻的進球拿下了救命的勝利,隨後一輪的平局確保切爾西保級成功。

貝茨在場外經營,主教練尼爾則完成了球場上的奇跡。1983年夏天,他花費極少的轉會費簽下六名新球員,開始重建球隊,在那個賽季,切爾西奪取了乙級聯賽冠軍,重新返回了甲級。後來,切爾西又經歷過一次降級,進入90年代,藍軍在甲級聯賽中維持著中下游球隊的形象。

1993年,格倫-霍德爾(Glenn Hoddle)成為切爾西主教練,此時貝茨已經將俱樂部帶出貧困的泥潭,球隊開始可以花費百萬英鎊以上的資金購買球員。在霍德爾引進的球員中,有大名鼎鼎的荷蘭三劍客之首古力特(Ruud Gullit),1996年當霍德爾出任英格蘭隊主帥後,辮帥接過了教鞭。

從霍德爾起始,由古力特發揚光大,切爾西開始了一個引進國外大牌的時代。利用自己在歐洲的關系,古力特先後為切爾西買進了維亞利、迪馬特奧、勒伯夫等外援,之後,佐拉到來,這個小個子義大利人後來被藍軍球迷評為切爾西歷史最佳球員。

正是眾多大牌球員的加盟,提升了切爾西的聲望,球隊的成績也有了提升。足總杯冠軍、歐洲優勝者杯冠軍,歐洲超級杯冠軍接踵而至,切爾西開始成為英格蘭賽場的一支重要力量。古力特之後,維亞利成為了主教練,藍軍陣容國際化的步伐一直在向前邁進,這段時期內,他們第一次打進了歐洲冠軍聯賽,貝茨的苦心經營終於將切爾西帶回了強隊行列。

七、他的名字叫阿布

維亞利與俱樂部之間的矛盾,使得他離開了主教練的帥位。在佛羅倫薩和瓦倫西亞執教過的義大利人拉涅利接替了他。在拉涅利執教的首個賽季,切爾西獲得聯賽第五,荷蘭人哈塞爾巴因克以23球獲得英超最佳射手。

在那之後,拉涅利開始對球隊進行了自己的建設,他清洗了懷斯、波耶特、勒伯夫等人,而花費4200萬英鎊,買進了加拉斯、蘭帕德、佩蒂特、格倫夏爾、岑登和約卡諾維奇。在那個賽季,切爾西打進了足總杯決賽,但輸給了阿森納,並且最終取得了聯賽第六名。

由於花費了大筆轉會資金,而且修繕斯坦福橋並建設一家豪華酒店,切爾西俱樂部的債務開始增加。接下來的2002-03賽季,拉涅利只能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作戰,但他帶隊打進了冠軍杯,最後一輪擊敗利物浦成為了關鍵。

改變世界足球格局的人
2003年7月2日,俄羅斯人阿布拉莫維奇購買了債務纏身的切爾西俱樂部,在那個時候,這個俄羅斯人還不為人所知,在他剛接手時,人們無法預見未來,俱樂部會有足夠的轉會資金嗎?主教練會不會更換?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這個36歲的俄羅斯人即將改變世界足球的格局。

等到新賽季來臨時,切爾西震驚了全世界,阿布拉莫維奇賽季前購買球員的花費,是此前任何一傢俱樂部都無法趕超的。格倫-約翰遜、布里奇、喬-科爾等一批英格蘭本土新銳到來,格雷米、貝隆、達夫、克雷斯波等大牌先後加盟,馬克萊萊的入隊完成了最後的構建。在轉會市場上,切爾西的支出超過了1億英鎊,一個新時代到來了。

阿布入主後的第一個賽季,也是拉涅利的最後一個。切爾西獲得了聯賽亞軍,也取得了包括冠軍杯淘汰阿森納等出色戰績。但顯然切爾西對於成績的渴望不僅限於此,賽季結束後,拉涅利離任,穆里尼奧到來。

拉涅利說,他為一個未來的切爾西帝國奠定了基礎,穆里尼奧繼承了他留下的球員,並以自己的方式打造球隊。2年時間里,切爾西奪取了2個聯賽冠軍,奪取了聯賽杯,藍軍用輝煌的戰績為自己的百年大慶獻禮。(

❺ 現在世的國內外著名生物學家!急!!!

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生物化學家:

1.奧爾特曼(S.Altman) (1939-)
奧爾特曼(S.Altman) 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1989年化學獎.
1978年和1981年奧爾特曼與切赫分別發現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這項研究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質是生物起源的定論。

2.切赫(T.R.Cech) (1947-)
切赫(T.R.Cech)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與奧爾特曼共同獲得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獨立地發現核糖核酸(RNA)不僅像過去所設想的那樣僅被動地傳遞遺傳信息,還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細胞內的為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在他們的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只有蛋白質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證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學反應,並於1982年公布其研究結果.1983年證實RNA的這種酶活動.

4.穆利斯(K.B.Mullis) (1944-)
美國科學家穆利斯(K.B.Mullis) 發明了高效復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於1993年獲獎。利用該技術可從極其微量的樣品中大量生產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的技術,由於這項技術問世,能使許多專家把一個稀少的DNA樣品復製成千百萬個,用以檢測人體細胞中艾滋病病毒,診斷基因缺陷,可以從犯罪的現場,搜集部分血和頭發進行指紋圖譜的鑒定。這項技術也可以從礦物質里製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簡便,操作靈活。
整個過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質倒在試管內,通過多次循環,不斷地加熱和降溫。在反應過程中,再加兩種配料,一是一對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兩端作「引子」;第二個配料是酶,當試管加熱後,DNA的雙螺旋分為兩個鏈,每個鏈出現「信息」,降溫時,「引子」能自動尋找他們的DNA樣品的互補蛋白質,並把它們合起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PCR方法對一個2000萬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

5.6.7.
分別是:
1997年
因斯.斯寇(Jens C.Skou)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
因斯.斯寇最早描述了離子泵——一個驅使離子通過細胞膜定向轉運的酶,這是所有的活細胞中的一種基本的機制。自那以後,實驗證明細胞中存在好幾種類似的離子泵。他發現了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一種維持細胞中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的酶。細胞內鈉離子濃度比周圍體液中低,而鉀離子濃度則比周圍體液中高。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以及其他的離子泵在我們體內必須不斷地工作。如果它們停止工作、我們的細胞就會膨脹起來,甚至脹破,我們立即就會失去知覺。驅動離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體產生的腺三磷中,約三分之一用於離子泵的活動。

約翰.沃克(John E.Walker) (1941-)
約翰.沃克與另兩位科學家同獲得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約翰.沃克把腺三磷製成結晶,以便研究它的結構細節。他證實了波耶爾關於腺三磷怎樣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機器」,是正確的。1981年約翰.沃克測定了編碼組成腺三磷合成酶的蛋白質基因(DNA).

保羅.波耶爾(Panl D.Boyer)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保羅.波耶爾與約翰.沃克闡明了腺三磷體合成酶是怎樣製造腺三磷的。在葉綠體膜、線粒體膜以及細菌的質膜中都可發現腺三磷合成酶。膜兩側氫離子濃度差驅動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羅.波耶爾運用化學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機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個由α亞基和β亞基交替組成的圓柱體。在圓柱體中間還有一個不對稱的γ亞基。當γ亞基轉動時(每秒100轉),會引起β亞基結構的變化。保羅.波耶爾把這些不同的結構稱為開放結構、鬆散結構和緊密結構。

8.9.10
2001年
威廉·諾爾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像抗生素、消炎葯和心臟病葯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諾爾斯的貢獻是在1968年發現可以使用過渡金屬來對手性分子進行氫化反應,以獲得具有所需特定鏡像形態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轉化成工業產品,如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葯L-DOPA就是根據諾爾斯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治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化催化劑。夏普雷斯則因發現了另一種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獲獎。他們的發現開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領域,對學術研究和新葯研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成果已被應用到心血管葯、抗生素、激素、抗癌葯及中樞神經系統類葯物的研製上。現在,手性葯物的療效是原來葯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轉化已成為制葯工業中的關鍵技術。
諾爾斯與野依良治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夏普雷斯現為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學院化學教授,將獲得另一半獎金。

野依良治(R.Noyori) (1938-)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至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

安德魯-費里(美國)

克拉格-米洛(美國)

2005年:

巴里-馬歇爾(澳大利亞)

羅賓-沃倫(澳大利亞)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爾(美國)

琳達-巴克(美國)

2003年:

保羅-勞特伯(美國)

皮特-曼斯菲爾德(英國)

2002年:

羅伯特-霍威茨(美國)

約翰-薩爾斯頓(英國)

悉尼-布瑞納(南非/英國)

2001年:

勒蘭德-霍特維爾(瑞典)

保羅-格林加德(美國)

艾里克-坎德爾(美國)

1999年:

古恩特-布勞貝爾(德國/美國)

1998年:

羅伯特-弗切哥特(美國)

路易斯-因格納羅(美國)

弗里德-穆拉德(美國)

1997年:

斯坦利-普魯西納(美國)

1996年:

皮特-多赫蒂(澳大利亞)

洛夫-金克納格爾(瑞士)

1995年:

愛德華-劉易斯(美國)

克里斯蒂納-沃爾哈德(德國)

艾里克-威斯喬斯(美國)

1994年:

阿爾弗雷德-吉爾曼(美國)

馬丁-羅德貝爾(美國)

1993年:

里卡德-羅伯茨(英國)

菲利浦-夏普(英國)

1992年:

艾德蒙德-弗斯切(美國/瑞士)

愛德文-克裡布斯(美國)

1991年:

尤因-納赫(德國)

伯特-薩科曼(德國)

1990年:

約瑟夫-穆雷(美國)

唐納-托馬斯(美國)

1989年:

米切爾-畢西普(美國)

哈羅德-瓦姆斯(美國)

1988年:

詹姆斯-布萊克(英國)

哥土德-埃里昂(美國)

喬治-希汀斯(美國)

1987年:

Susumu Tonegawa(日本)

1986年:

斯坦利-科恩(美國)

里塔-列維-蒙塔西納(義大利)

1985年:

米切爾-布朗(美國)

約瑟夫-戈德斯坦恩(美國)

❻ 說說捷克國家隊的現狀

如今的捷克,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在日漸老去的中場核心羅西基和門神切赫的帶領下,勉強支撐著

❼ 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為曼婭。斯卡洛多斯卡(波蘭文為Manya Sklodowska),於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曼婭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她出生(她是他們的的第五個孩子)後不久他們就失去了教師職位。為了糊口,他們包下了一些學生的伙食。為此,年輕的曼婭也要協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的優秀獎章。中學畢業後,她當了家庭教師。1891年她到巴黎進了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畢業時成績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與法為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相識,第二年他們結了婚。

從1896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了X-射線(他因此獲得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發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能夠解釋的要強。居里夫婦於是努力尋找,終於在1898年宣布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製得1克純凈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錒Ac)一起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的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地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奧爾特曼
(Sidney Altman)

1939年5月7日生於加拿大的蒙特利爾(Montreal)。國籍:加拿大;後
加入美國國籍。教育:1967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雙親:父親
開一個小雜貨商店,母親在紡織廠工作,生活艱難。配偶:安·柯勒爾(
Ann Korner),1972年結婚。後裔:一子一女,子丹尼爾(Daniel),女莉
婭(Leah)。經歷:1967-197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做研究工作;
1971年後,一直在美國耶魯大學任教,1980年晉升為該校教授。

奧爾特曼「因為發現核糖核酸(RNA)具有催化功能」,與切赫分享
198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奧爾特曼和切赫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學界的強烈
反響,促進了80年代RNA研究的迅速進展。由於他們的發現,改變了生物學的
主要信條,對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1989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

■奧爾特曼很像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形象

動身去美國采訪前,我對奧爾特曼的印象是相互矛盾的。

據一位去年4月參加過英國劍橋大學TRNA國際會議的北大教師回憶,作為
主要嘉賓的奧爾特曼除了作主題演講外,其它場合下幾乎一言不發,像個剛
入道的實習生靜靜地傾聽同行發表高論。而當面聆聽奧爾特曼教誨的留學生
則用「超級發燒友」形容他的導師,只要莫扎特的音樂聲起,奧爾特曼必在
無疑。他收藏了莫扎特的全部CD,遇到志同道合者更是慷慨解囊不光請吃飯,
至少能聊上一個中午。

真正見到奧爾特曼,我才知道他確實不是一個很容易溝通的人。在整整
一個小時的采訪中他甚至很少抬頭,你幾乎可以認為他與中國傳統知識分子
的形象如出一轍,嚴謹木訥,問一答一,略微的駝背使奧爾特曼比實際年齡
顯得大一些。

在奧爾特曼的實驗室,我見到了3位中國人。「您是怎樣挑選助手和留學
生的呢?」

「很簡單,兩點:看畢業學校和靠熟人推薦。」(這時他轉過頭問翻譯
王多小姐和潘海東先生;「你們二位是哪裡畢業的?」「北大」、「清華」。
「噢!難怪記者請你們當專業翻譯,我放心了。」)

奧爾特曼解釋說:「我相信畢業院校能反映學生的治學態度和學術水平。」
「熟人介紹的學生沒讓您失望過嗎?」「從來沒有。我有一個好朋友,在上
海做博士生導師,凡是向我發出申請的中國學生我都建議先讓他面試,他總
是能給我提出中肯的建議。他說『OK』,我就接收。可惜,我的這位朋友前
不久辭世了。」

采訪結束後,我們提出與奧爾特曼合影,他指著牆上一幅水彩畫說:
「站在這里吧!是我兒子畫的。他在紐約一家報社當編輯,與你們是同行。」
端詳著兒子的傑作,奧爾特曼臉上寫滿了父愛。我趕緊端起相機搶鏡頭,但
他羞澀地閃到一旁:「你們不是要合影嗎?」

■奧爾特曼還研究中國歷史上的酷刑制度

「他真的很棒,不論是學術還是為人。」封匯南是來自衛生部武漢研究
所的訪問學者,在奧爾特曼的實驗室已呆了半年。

奧爾特曼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將耐葯菌變為敏感菌,從而攻克病毒的抗葯
性;老封研究的是如何將這一成果導入體內。赴美之前,奧爾特曼親自給老
封發來E-mail,告訴他到機場後怎樣打車、要多少錢,住在哪裡,其實這些
事完全可以讓行政助手做。最讓老封欽佩的是奧爾特曼的學術水平:「他的
研究課題已相當尖端,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連相關學科都如數家珍。
這才是大師。」奧爾特曼沿襲了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實驗室的作法,每周在咖
啡廳與同事們像談家常一樣聊著試驗結果。「能從他嘴裡說出OK,在學術界
就算有了『綠卡』,當然這聲OK太艱難。」

「你能想像嗎,他居然研究中國歷史上的酷刑制度,甚至還讀過《李鴻
章傳》。」老封分析道:「奧爾特曼主要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實際上關注
的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這已經涉及哲學范疇。」

這就是「矛盾」的奧爾特曼。

記者:請您用通俗簡約的語言介紹一下您的發現和它的實際用途。

奧爾特曼:自從人們發現酶是一種蛋白質以來,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核
酸並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只有蛋白質才導致了生命的誕生。但我經過實驗
後發現核糖核酸具有像酶一樣的生物催化作用,這意味著地球上最古老的生
物高分子應是核糖核酸(RNA),而不是蛋白質。

記者:您的發現推翻了傳統理論,當時您是否感到很大壓力?

奧爾特曼:在70年代中期,我們證明了RNA的生物催化作用,這在當時具
有爭議,大部分人並不相信RNA除了轉移遺傳代碼外還有其它功能。1983年,
我們進一步證明了這一發現,迅速地在一個月之內發表了論文,因為非常需
要外界認可我們的發現。壓力肯定是有的。

記者:您的發現現在被應用於臨床治療糖尿病和晚期艾滋病,您本人是
否關心這些葯的臨床效果?在美國,科技成果如何轉化成生產力?

奧爾特曼:這恐怕有誤。目前我還沒有涉足治療艾滋病,因為那需要高
投入,還將涉及法律及道德范疇。但這並不意味著RNA酶在攻克艾滋病過程中
不起作用,實際上我認為那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現在很多科學家與產業界關系密切。我的發現通過耶魯大學專利機構走
向市場,我和學校共同擁有研究的專利。曾經有兩個公司對我的發現很感興
趣,但因專利障礙沒有談成。我個人與產業界沒有直接聯系。

記者:資料上記載,您走上科研之路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的影響。

奧爾特曼:我出生於一個歐洲移民家庭,到美國後父母一直辛勤工作謀
生計,但他們一直鞭策我要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有用的人。對我一生起決定
作用的是兩件事。一件是我6歲時,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這使我對物理
學產生了興趣,甚至還讀了一本有關原子彈的科普小冊子。但這本書畢竟太
深奧了。

另一件事是12歲時父母為我買了一本科普讀物《原子的說明》,裡面簡
明通俗地描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的結構,這份禮物更加深了我對原子物理
學的迷戀。我的父母雖然很貧困,但他們教會了我做人。

記者:我聽說您酷愛莫扎特的音樂,不知您如何將科學的嚴謹與音樂的
浪漫相結合。

奧爾特曼:眾所周知,許多科學家都很喜愛音樂。我很小的時候就會彈
鋼琴,音樂的和諧與科學研究有相通的地方,同屬藝術范疇,能讓人進入陶
醉的境界。雖然不能舉出實例,但音樂對我的研究肯定有輔助作用。

記者:您十分推崇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實驗室(MRC)的研究模式,而且
MRC已出了包括您在內的8位諾貝爾獎得主。您認為MRC的成功之處在哪裡?其
它科研機構應向其借鑒什麼?

奧爾特曼:首先我更正一下,我並不是在MRC完成的全部研究。我先在哈
佛讀了兩年博士後,做了一年研究後才到MRC。當時主持MRC的是發現DNA結構
的科里克先生,我進入MRC工作就像20世紀20年代青年物理研究者能廁身丹麥
波爾實驗室一樣榮幸。那是全球最好的實驗室,我在那裡做了一年研究,寬
松的人際關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自由地與任
何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探討。我們每天都喝上、下午茶,大家坐在咖啡廳里平
等研討學術問題。那時我學會了何時說話,何時閉口,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記
住我曾說出的一些愚蠢想法。這與美國實驗室中每個人都埋頭工作很少說話
的氛圍有很大不同。在MRC時,我整整一年都沒做出有價值的結果,但實驗室
提供的經費就要用光了。就在這一年快要結束時,我做了一次很有趣的實驗,
預示著可能出現驚人的成果。於是我與科里克先生商量,我很希望繼續留在
MRC完成實驗,哪怕讓我自費都行。科里克對我的研究很感興趣,慷慨地表示:
你可以留下來,不光不用你掏錢,反而會付給你工資。於是我又留了一年。
後來證明我的預感是正確的,正是在這一年中我發現了RNA的生物催化作用,
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記者:我知道您從小就特別崇拜愛因斯坦,您願意後人們也崇拜您嗎?

奧爾特曼:與其說愛因斯坦是一個楷模,倒不如說他是一個英雄。他不
光在物理學,在許多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
偶像有很好的示範作用,但我不能成為這樣一個典範,因為愛因斯坦比我更
傑出、更聰明得多。

記者:您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用科學分析生命是您的職責。您覺得生
命或意識能否完全由科學的方法來解釋?

奧爾特曼:我不想對宗教或政治多說什麼。我相信今後人類一定能用科
學原理去解釋意識,雖然我不知道能用多長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

記者:您個人是否支持克隆人類。

奧爾特曼:如果你指的克隆是完整復制一個人的話,那我將是非常反對
的。現在有些人對克隆人感興趣,那是因為被克隆的人對他們有用。如果我
們容許克隆人,那勢必世界上會產生這樣一種「人」,他們的存在就是供其
他人驅使和使用,這違反人的本性和道德標准,因為人和人之間應該是平等
的。

記者:我發現包括您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經歷過專業的轉換。

奧爾特曼:確實是這樣。我認為每個人最好將他感興趣的領域作為研究
方向,對於半途換專業,要視情況而定,對此我既不提倡,也不反對。

記者:您當過耶魯大學本科院院長,主要工作是育人。《北京青年報》
主要讀者群也是青年,您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嗎?

奧爾特曼:開拓視野,廣泛涉獵專業以外的領域,盡量多讀各專業的書
籍,這樣才能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另外,我還要強調一點,青年科學工作
者一定要學會質疑權威,這是從貴國已故毛澤東主席的著作中引用的。這對
於一個科學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韋曼 教書比獲獎更重要

2001-12-12 15:03:21
--------------------------------------------------------------------------------

檔案
卡爾·韋曼

(Carl Wieman)

1951年3月26日出生於康瓦利斯,1973年獲麻省理工大學科學學士,1977年獲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1997年獲芝加哥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Michigan大學物理系助理研究員、物理學助理教授及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教授。

1924年印度物理學家玻色做出光粒子的理論計算。他將計算結果交給愛因斯坦看,愛因斯坦將這一理論擴展成原子理論。他預測,如果原子在極低溫度下冷卻會突然降到最低的溫度,這時原子聚在一起,能量達到最低。整個過程與氣體形成液體的過程相似,由此形成的物質被叫做冷凝物。70年後,1995年韋曼教授和另外兩位物理學家成功地獲得了這種狀態下的物質。

2001年,他們因創造了一種像激光一樣極其純凈的凝聚的物質狀態BEC,即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韋曼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韋曼為本報特別題詞

努力學習,無論做什麼都要盡你所能盡力而為!

卡爾·韋曼

手記

■博多小鎮已孕育了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2001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對外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他們是美國物理學家埃里克·康奈爾、卡爾·韋曼和德國的沃爾夫岡·凱特勒。

韋曼在凌晨4點被弟弟叫醒,告訴他獲獎的消息,他的弟弟是在網上看到的消息。當天韋曼在科羅拉多大學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不得不提前 15分鍾開始,這樣韋曼才不會錯過上午11點給大學一年級新生的一堂課。韋曼對課堂上約200名學生說:「你們今天要稍稍原諒我的沒精打采,因為我早上起得非常非常早。」一名學生高喊「告訴我們為什麼?」但韋曼沒有回答,繼續講物理學將如何幫助一個人從荒島上逃生。

韋曼教授住在距科羅拉多州府丹佛大約2小時車程的博多小鎮,這里是科羅拉多大學分校所在地。博多鎮已有百多年的歷史,它坐落在落基山下,是著名的滑雪勝地,人口與面積不足中國的一個小縣。小鎮雖小,卻已孕育了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除了今年的韋曼教授和康奈爾教授,還有198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托馬斯·柴克。

來到博多,已是深夜,旅途的疲勞使我倒頭就睡。待我醒來,已是第二天上午,走出房間,第一感受就是清爽。深秋的小鎮,空氣格外清新,藍天、楓葉、遠山,疲勞頓消。走在街頭,不時有松鼠躥出,伸出手來招呼一下,以為它會「抱頭鼠竄」,出乎意料,它卻走近我抬起前腳索食,我手頭空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走路。

■韋曼教授從小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林場中,幾個年級的學生在同一間屋子裡上課

采訪安排在下午2點至3點,我們中午便來到了學校。大學沒有圍牆,所有建築物的外牆都採用了同一種紅色石磚,也許這是科羅拉多特有的。這里沒有高樓大廈,多數建築只有二三層,透著古樸與潔凈。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韋曼教授工作的物理實驗室,因為樓下已立了一塊極莊重的祝賀牌,祝賀韋曼和康奈爾教授榮獲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二樓的走廊里貼有許多照片,得知他們獲獎,實驗室為他們開了慶祝Party,香檳酒噴向空中,每個人都沉浸在興奮與快樂中,韋曼教授和康奈爾教授高興得仰頭望著噴射而出的香檳酒。

「聽說韋曼教授從小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林場里,並且教育條件非常差?」在等待韋曼教授的過程中,我們與他的秘書聊著。「是的,韋曼教授現已50歲,四五十年前,美國的有些地方仍很落後,韋曼教授當時是幾個年級的學生在同一間屋子裡上課。」這使我想起了現在中國的有些山區,我想,也許這也正是韋曼教授特別重視教育的原因吧。

韋曼一直很重視美國大學的科學教育,自1984年起,17年來他除搞研究外,一直在科羅拉多大學(博多分校)教授物理學課程,他認為那是他的職責,以後也還會繼續教下去,他希望獲獎將使自己有機會推動大學的科學教育,尤其是非理工科專業學生的科學教育。

韋曼使我很驚訝,他不是我想像中的教授模樣,普通的半袖灰襯衫,休閑的米色褲子,再配一雙運動鞋,使他看起來非常年輕,完全看不出他50歲的年齡,更像是一個四十來歲的普通教師。

對話

問:您很重視大眾普及教育,在這方面您有什麼觀點和想法?

答:總的看法是科學很重要,技術越來越重要,但若懂科學技術的人很少就是件悲慘的事了。

某些技術產品,科學性地使用和破壞性地使用,結果是相反的。比如說美國某州立法禁止在公立學校里教授達爾文進化論,如果我們的科學教育好一些,就不會有這類事情發生。

現在美國所有的大學生都要上物理課,但很多學生不喜歡,覺得太難。我覺得這種現象不該發生,物理並不難,而且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它解釋了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所以我一直想如何使物理變得更有趣,使學生更喜歡它,更容易理解它。

問:您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教普通物理課,不僅教非物理專業的學生,而且是非理科的學生,顯然,這些學生將來不大會選擇物理、甚至與物理相關的職業,您是否會覺得有些失望?

答: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而我以為正是這些學生才更需要物理知識和科學。

當然,研讀物理方面的學生已經選擇了這個方向,教他們感覺固然好,但讓那些不甚了解科學的學生學到基本的科學知識,讓他們知道科學知識可以解釋周圍很多神秘的現象,作為老師來講,我覺得這樣更有意義。但我並無意一定要把他們拉到自然科學領域來。

問:在能量最基態,所有原子都一動不動,為了得到這種狀態,需將環境溫度降到納度范圍,您可否通俗地解釋一下納度(10的十億分之一度)這一概念?

答:納度是原子所感受的溫度。在原子尺度上,溫度是以原子的運動幅度來衡量的。原子在1納度時幾乎不動了,就像10億個原子中只有一個原子還能動,其它的都不能動了。

問:您此次獲獎,在實際上實現了這個1納度,您是如何實現的?

答:主要分兩步做,首先,用激光來束縛原子,將激光調到一定頻率,它就會束縛原子的運動。這個過程如同一個在運動中的保齡球,你用很輕的乒乓球迎面打過來,它會使保齡球速度變慢一點點,若用很多很多乒乓球以合適角度打過來,最終會使很大的保齡球停下來。利用這個原理同樣可使原子停下來,達到幾微度。然後,把激光關掉,打開一個特定的磁場,這個磁碭可以像盤子一樣把這些原子攏住,然後把磁場輕輕一轉,動得快的原子就會被逐漸分離出去(類似一杯開水變冷的過程,動得快的水分子變成氣體蒸發了,剩在杯子里的水就越來越涼了),溫度越來越低,最後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即原子一動不動的能量最基態。

問:一般來說,當激光打到某種物體上時,物體通常會被燒掉,怎麼會使溫度變冷呢?

答:是的,多數情況下,當激光打在某物體上時,激光能量被物體原子吸收,使物體溫度越來越高,從而使物體被燒掉。但是,對某些特定原子來說,如果照射的激光頻率合適,激光能量就不會被吸收,而是發生彈性碰撞,這種碰撞會使原子逐漸停下來,從而實現降低溫度的目的。

問:您什麼時候開始對物理感興趣的?

答:我從小就對周圍事物感興趣,想知道它們為什麼會這樣。記得我13歲時,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老師,他使我對科學產生了極大興趣,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他當時如何向我們解釋什麼是原子、原子結構是怎麼回事。在中學時,物理是我最喜歡的課程,同時,我對寫作也很感興趣。

你看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的話,從寫作成績及數學成績就可以很准確地判斷他們的水平。我覺得作為一個科學家,這兩樣都很重要,通過寫作把意識形象化,並且用語言准確地表達出來,這與物理關系密切。

問:您覺得老師對學生興趣的選擇及發展有很大影響嗎?

答:也許有點怪,這個老師我記得很清楚,其他老師我並不覺得他們教得很好。我成長在美國西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林場里,當時那裡只有一個很小的學校,所有年級的學生都在一個屋子裡上課。但我有很強的求知慾,喜歡讀書, 我覺得我的知識主要來自自學。老師對學生確實有很大影響,但對我自己來說,我有很強的獨立性,我認定的事情,我自己就會去做。

問:冒昧問一下,您上學時成績一直都很好嗎?

答:不算差,但也從沒有很好過,我更願意把精力放在我感興趣的事物上,這使我以後受益匪淺。

問:您現在也有學生,如果他不聽您的,也獨立性很強,您怎麼辦?

答:這個不好說,不過我會尊重他們的個性。

問:如果您的學生做某事自認為是對的,而作為有經驗的老師發現他是錯的,您會硬把他拉過來嗎?

答:嗯,這個不好說,不過我不會強迫學生做或不做什麼事的,我可能會以各種討論的方式,讓他自己感到他是錯的,從而改過來。

問:您獲獎後,說話的分量重了,您打算如何運用您更大的影響來推進科學教育?

答:總的來講,美國的科學教育並不令人滿意,做法仍很傳統,只是讓學生記憶新名詞,利用固有的程式計算或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對學生理解與掌握科學的本質於事無補,我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實際上,獲獎前,我也一直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況,獲獎後,我希望能有更好的效果。

問:您還在教課嗎?

答:我還在教課,過去許多年我一直在教課,我以後還會教下去,這是我的職責。

問:您還想進一步做些什麼事情,再拿一個諾貝爾獎?

答:從歷史上看很難,我拿一個諾貝爾獎就已經很高興了。

問:你們實驗室的設備很貴嗎?

答:不太貴,5萬至10萬就夠了。這件事的成功關鍵是想法及如何合理、科學地實現這個想法,而不是什麼貴重的設備。

問:您得獎後生活有了什麼變化?

答:變得更忙了。

問:教授,聽說,獲獎那天您去上課,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學生,您是怎麼想的?

答:我把教書看得更重要,他們是來向教授學知識的,並不是來聽新聞的,我不想分散他們的精力,佔用他們的時間

❽ 切爾西的歷史

切爾西 Chelsea

成立時間: 1905年

所在國家: 英格蘭

所在城市: 倫敦

俱樂部教練: 何塞·穆里尼奧

主球場: 斯坦福橋球場

榮譽:頂級聯賽冠軍:1954/55、2004/2005

慈善盾冠軍:1955, 2000

足總杯冠軍:1970, 1997, 2000

聯賽杯冠軍:1965, 1998

陣容:

轉自搜狐號碼 球員 英文名 位置 國籍 出生日期 身高(cm) 體重(kg)
1 切赫 Petr Cech 門將 捷克 1982年5月20日 197 87
23 庫迪奇尼 Carlo Cudicini 門將 義大利 1973年9月6日 186 77
40 皮吉雷 Lenny Pidgeley 門將 英格蘭 1984年2月7日 - -
2 格倫-約翰森 Glen Johnson 後衛 英格蘭 1984年8月23日 180 72
3 德爾奧爾諾 Asier Del Horno 後衛 西班牙 1981年1月19日 184 77
6 卡瓦略 Alberto Ricardo Carvalho 後衛 葡萄牙 1978年5月18日 183 79
13 加拉 William Gallas 後衛 法國 1977年8月17日 181 72
18 布里奇 Wayne Bridge 後衛 英格蘭 1980年8月5日 178 78
20 費雷拉 Renato Paulo Ferreira 後衛 葡萄牙 1979年1月18日 182 76
26 特里 John Terry 後衛 英格蘭 1980年12月7日 185 82
29 胡特 Robert Huth 後衛 德國 1984年8月18日 190 80
38 迪塞薩爾 Valerio Di Cesare 後衛 義大利 1983年5月23日 184 78
4 馬克萊萊 Claude Makelele 前衛 法國 1973年2月18日 170 65
5 埃辛 Michael Essien 前衛 迦納 1982年12月8日 180 78
8 蘭帕德 Frank Lampard 前衛 英格蘭 1978年6月20日 183 75
10 喬-科爾 Joe Cole 前衛 英格蘭 1981年11月8日 178 73
11 杜夫 Damien Duff 前衛 愛爾蘭 1979年3月2日 177 65
14 格雷米 Njitap Geremi 前衛 喀麥隆 1978年12月20日 180 78
19 迪亞拉 Lassana Diarra 前衛 英格蘭 1985年3月10日 178 70
4 馬克萊萊 Claude Makelele 前衛 法國 1973年2月18日 170 65
24 賴特-菲利普斯 Shaun Wright-Phillips 前衛 英格蘭 1981年10月25日 168 64
9 克雷斯波 Hernan Crespo 前鋒 阿根廷 1975年7月5日 184 78
15 德羅巴 Didier Drogba 前鋒 象牙海岸 1978年3月11日 180 74
16 魯本 Arjen Robben 前鋒 荷蘭 1984年1月23日 180 75
22 古德約翰森 Eir Gudjohnsen 前鋒 冰島 1978年9月15日 180 80
28 奧利維拉 Filipe Oliveira 前鋒 葡萄牙 1984年5月27日 178 75
7 馬尼切 Maniche 中場 葡萄牙 1977年11月11日 175 77
12 卡爾頓-科爾 Carlton Cole 前鋒 奈及利亞 1983年11月12日 190 88

新賽季目標:衛冕

切爾西新賽季的目標只有一個:衛冕。和上個賽季對比,切爾西奪取冠軍的可能性甚至有所提升。他們的隊伍十分穩定,主力陣容人員變化不大,每個位置上幾乎都有兩名出色的球員競爭。相比之下,爭冠的潛在對手阿森納、曼聯、利物浦各有憂患。槍手走了維埃拉,需要重新調整適應;曼聯「92一代」進一步老化,年輕人尚未挑起大梁;利物浦大換血後亟待磨合,變數極大;而切爾西穩中有升,仍是新賽季奪冠的最大熱門。

轉會評點

賴特-菲利普斯的到來加深了「邊鋒群」的厚度,上賽季冠軍杯上羅本達夫受傷後、邊路無人的窘境將得以避免;德爾-奧爾諾則填補了左邊衛的空缺,布里奇不再獨力支撐;另外,克雷斯波和卡爾頓-科爾的回歸豐富了中鋒的選擇,也為德羅巴帶來了壓力;總的來說,切爾西的引援以增加陣容厚度為主,而主力陣容的變化將不會太大。

值得一提的是,切爾西放走了帕克、斯梅爾金等人,中前衛位置上的厚度有減無增,20歲新援的迪亞拉尚不足以發揮作用,在蘭帕德、馬克萊萊身邊,還沒有穩定的首發人選,除非穆里尼奧能夠拿下埃辛。

主力預測:433

切赫;費雷拉、特里、卡瓦略、德爾-奧爾諾;蘭帕德、馬克萊萊、蒂亞戈;羅本、達夫、德羅巴 【主力陣容圖】

陣容分析

新賽季切爾西仍將以433陣型為主,三名中前衛的配置是藍軍的特色,切赫、特里、費雷拉、馬克萊萊等人構建的防守體系是爭冠的保證,除了第三名中前衛的懸疑(古德揚森可能客串)外,如果將近33歲的馬克萊萊能保持狀態,切爾西的中後場將是無懈可擊的。

在前場,羅本為首的「邊鋒群」強大而且厚度足夠,他們的攻擊力足以撕破任何防線。中鋒位置上德羅巴和克雷斯波各有特點,實力均屬一流。可以說在各個位置上,切爾西都有兩名好手競爭,陣容厚度冠絕英超。

切爾西的陣容隱患是:羅本的傷病、中鋒的進球率和第三名中前衛的人選。

關注球員:切赫、特里、蘭帕德、羅本

切爾西不是一個人的球隊,這條中軸是他們值得驕傲的資本。上賽季,切赫、特里、蘭帕德打滿了所有的關鍵比賽,而且令人吃驚的是,他們似乎從來沒有明顯的狀態起伏,可以說,這些人是維持切爾西整體水平的基石。羅本則是前場的關鍵,有沒有他對切爾西的進攻來說差別明顯,如何保持不受傷是他最需要關心的問題。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馬克萊萊,這塊支撐整個防守體系的脊椎骨。

切爾西俱樂部歷史

切爾西的開端和斯坦福橋體育場緊密相關,1877年4月28日,斯坦福橋正式對外開放,最初只是作為田徑運動會的舉辦場所,而非足球所用,1904年球場擁有權易主,米爾斯兄弟接手,最初他們打算將球場租給富勒姆隊,但遭到拒絕,於是他們打算自己建立一支足球隊,這就是切爾西的來歷。……

一切都要從他們的新主席肯-貝茨說起,他用1英鎊買下了俱樂部創立者米爾斯家族手中的股份,成為了新的掌門人……1993年35歲的格倫-霍德爾接手了切爾西,這位前英格蘭及熱刺著名中場的執教成為了轉折點。霍德爾著手引進了一些世界級的球員,如荷蘭人路德-古力特等人……【查看全文】

切爾西俱樂部歷史榮譽

慈善盾/社區盾冠軍:1955、2000、2005;頂級聯賽冠軍:1955、2005;歐洲超級杯冠軍:1998;歐洲優勝者杯冠軍:1971、1998;足總杯冠軍:1970、1997、2000;聯賽杯冠軍:1965、1998、2005

❾ 切爾西怎麼了、

切爾西本周有兩件大事,第一就是主場0-3爆冷輸給近24個客場僅1勝的桑德蘭,第二就是毫無徵兆的宣布與功勛助教威爾金斯解約,這兩件事看似毫無關系,但其中也暗藏著某種必然的關聯。
本周中,切爾西官方宣布不再與助理教練威爾金斯續約,不僅如此,雙方的合作關系還「馬上結束」。據英國媒體報道稱,當時威爾金斯正在跟安切洛蒂觀看一場預備隊賽事,中場休息時他接到球隊CEO古爾利一個電話,而在前往後者的辦公室後,威爾金斯就再也沒有回到安切洛蒂身邊,切爾西官網隨後證實,球隊已經正式與威爾金斯解約。
在英國媒體看來,切爾西之所以如此無情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威爾金斯作為安切洛蒂與球員溝通的中間人,其歷史使命已經宣告完成,第二就是他35萬鎊的年薪太高,雖然特里和蘭帕德3個星期的薪水就要高於威爾金斯的年薪,但在球隊CEO古爾利看來,一個「翻譯」卻拿著35萬鎊的年薪,這顯然不符合老闆阿布要求的精兵簡政、開源節流的俱樂部施政方針,於是解約也就在情理之中。
當然,切爾西球員斷不至於為了威爾金斯而故意輸球,但發生在威爾金斯身上這件事,今年夏天同樣發生在很多老將身上,合同到期的巴拉克、喬-科爾、德科和貝萊蒂都沒能得到續約合同,甚至就連葡萄牙國腳卡瓦略也被800萬歐元賣到皇馬。這幾位老將的走人雖然讓切爾西省下了不菲的年薪,但球隊的陣容厚度卻因此大打折扣,另外切爾西在轉會市場只引進了拉米雷斯和貝納永兩人,後者還因重傷而要長期休養,這無疑會讓切爾西的戰鬥力大大降低。
本賽季切爾西與曼城相遇時,媒體賽前都在大肆鼓噪兩大暴發戶之間的爭斗,但殘酷的現實卻是,曼城的替補席上阿德巴約、維埃拉、亞當-約翰遜、萊斯科特和吉文等大將,而切爾西卻派上斯圖里奇、卡庫塔、麥凱克倫、范安霍爾特4員小將,費雷拉和特恩布爾也是絕對替補。那場比賽切爾西0-1不敵曼城,賽後《衛報》感慨不已:「看看兩隊的替補席,切爾西的陣容厚度明顯要弱於曼城,輸球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本場比賽中,當特里和阿萊士兩人因傷缺陣時,切爾西竟然在後防線捉襟見肘,安切洛蒂只能讓費雷拉客串中後衛,葡萄牙人和伊萬諾維奇的中衛組合缺乏默契,配合屢屢出現失誤,奧諾哈能夠帶球直入禁區,吉安進球前桑德蘭的前場配合如綉花般巧妙,這些都是切爾西後防線配合生疏的證據。看到這一幕,不知安切洛蒂和貴賓席上的阿布是否會思念卡瓦略,32歲的葡萄牙人已經在皇馬打了13場比賽貢獻2球,他可絕不是被人質疑尚能飯否的老廉頗。
考慮到阿布這些年來為切爾西投入的巨資,同時歐足聯也將在2012-13賽季推出「財務公平競爭原則」,因此藍軍的精兵簡政本無可厚非,但球隊高層對待這一問題的做法恐怕有些過頭。誠然,與老將們解約的確讓切爾西的帳面輕鬆了很多,但在這樣關鍵的比賽中,麥凱克倫和卡庫塔這樣的小將是很難指望上的,而本場比賽的輸球或許只是一個開端,假如切爾西繼續奉行毫無底線的精兵簡政,當一批批老將和功勛之臣離開斯坦福橋時,誰又能給球隊的冠軍錦標帶來保證?

閱讀全文

與英國切赫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聯機 瀏覽:949
義大利語有哪些愛情的語言 瀏覽:97
英國公司如何 瀏覽:949
1美金對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972
伊朗學校教什麼 瀏覽:748
印尼黃花梨傢具價格多少 瀏覽:680
伊朗一共捐了多少物資 瀏覽:228
伊朗的疫情為什麼一直嚴重 瀏覽:152
中國以前有什麼恐龍 瀏覽:388
如何寫中國夢 瀏覽:964
疫情印尼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57
印尼什麼游戲火 瀏覽:954
二戰義大利侵犯了哪些國家 瀏覽:546
中國女皇在哪個省 瀏覽:211
印尼羊肉薄餅怎麼做 瀏覽:965
在英國留學生如何求職 瀏覽:690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瀏覽:167
英國人為什麼不踢正步 瀏覽:726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3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