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何英國的華裔中小學生成績獨占鰲頭
最近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全英有關種族平等問題的報告,評估了英國不同民族背景的公民在教育、就業、社會待遇等方面受到的對待和表現。
其中在中小學教育的報告中,不少英國媒體都以顯著標題報道了在英國的華裔學生獨占鰲頭,在考試成績和升學方面都穩居榜首。
考試成績遙遙領先
在英國最重要的高中畢業升學考試中,24%的華裔學生都能拿到三門功課 A ,相比英國白人學生只有11%和南亞裔學生10%能拿到三門 A,而非洲裔學生這個比例只有5%。吉普賽背景的學生一個都沒有能拿到這個成績的。
這樣的成績意味著,學生有可能考上一流大學。另外一個數字顯示,85%中學畢業的華裔學生都升入大學繼續學習,而其他族裔學生只有三分之二中學後進入大學。
調查還發現,華裔孩子從小學就在初級考試中各項成績領先,到了關鍵的11歲中級考試,華裔學生的通過率是71%,而其他族裔學生的通過率剛過半數。
在更加重要的中學會考GCSE中,華裔學生在主要的英語和數學科目中83%都獲得好成績,英國白人學生這一比率只有59%。
這一現象奇怪嗎?
看到這個報告顯示的事實,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極為重視,"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這類的傳統思想代代相傳,看來即使生活在海外,也還是龍的傳人。
那麼,除了這些明顯的原因,為什麼在英國華裔孩子的表現竟超過了英國本土孩子呢?是他們格外聰明刻苦,還是教育制度的原因?
我為此采訪了久居英國,在英國和中國教育界都工作多年的曹群教授,他目前擔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副校長和倫敦聯合學院集團負責國際事務的常務副校長。
談到在英國華裔學生的優秀表現,他似乎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在英國的教育制度下,在中小學階段,背景不同的學生們表現都不錯,華裔孩子略有優勢並不奇怪,原因有若干。"除了家庭更重視教育,跟很多英國本土孩子比起來,不少華裔孩子似乎學習更刻苦。其實,他們比起在中國教育制度下的學生要輕松多了。
我認為,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和孩子,特別是家境貧困的孩子,或許更珍惜他們在英國所享受的教育,他們希望充分利用優良的而且是免費的英式教育,從而進入大學,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為家庭也為自己謀一個更舒適和光明的未來。
那麼,英國白人家庭的孩子呢?曹先生認為,很多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情願花錢送孩子上私立學校,從這些師資和設備都更好的私立學校,升入大學深造幾乎是順理成章。不過,英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又是福利國家,全民享受免費醫療保健,人們基本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更多英國家庭對孩子教育採取一種自然而放鬆的態度,認為人的一生中兒童時期轉瞬即逝,成人後永遠都不可能像孩童時期那樣無憂無慮了,所以,他們不逼孩子刻苦學習,而是希望他們能參加更多的課外活動,享受更多隻有孩童時期才能享受的時光。
另外,比起中國的14億人口,英國只有六千多萬人,不能不承認,在英國上大學和求職的競爭要輕松得多。這也是英國本土學生似乎並不那麼努力的原因之一。
中英教育制度需要互補?
我問曹先生,他認為中國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有優劣之分嗎?他更傾向哪一種呢?曹群先生笑著說,"我和我的英國教育同事們也常常討論這個問題。英國和中國的國情不同,社會制度不同,自然教育體系也不同。我不認為有優劣之分,兩國的教育制度都適合各自的國情。當然,各有千秋。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近年來引起西方國家極大關注,他們的基礎教育非常扎實,但學生壓力大,功課多,成績從分數上來看也明顯占優勢。而英國國立中小學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學習能力,甚至動手做項目的能力。但我個人覺得,英國中小學教育基本寓學習於娛樂之中,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像中國學校抓得那麼緊。我認為,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近年來,不少英國教育界人士都前往中國考察,也請中國教師來到英國學校交流。我感到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現象。
"曹先生說,他希望看到通過中英兩國教育界的交流互補,英國的中小學能在基礎教育上更強化,而中國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能減輕一點學習壓力,有一個更加幸福快樂的童年。
『貳』 在英國一個班有多少個小學生用英語翻譯
How many students in one class in Britain?
『叄』 英國中學一個班大約有多少人
看你是私立還是公立學校。
私立的話一般一個班不多於20人,頂天就15個人左右。
公立的話人數稍多,但也沒有國內這么離譜,一般也就三十來人左右。
『肆』 英國高中留學生人數是多少
隨著英國留學的生源不斷的增加,現在高中生出國留學開始多了起來,加之英國高中和本科基礎式的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怎樣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這種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教育模式與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近幾年赴英國留學的學生人數直線上升,熱潮滾滾,競爭加大,但依然擋不住學子們的腳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英國整套教育體系用其世界化、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吸引著無數的學子趕赴留學。
英國的精英教育可以說是在高中和本科階段。他們的教育體制可以說是步步為營。例如一個學生想在英國的本科階段讀建築學,那這位學生Alevel的高中階段必須要學高數、物理和藝術這三門課,剩下的一門課程任意選擇。以此類推,如果想在本科階段修讀戲劇學,那Alevel的高中階段必須要修戲劇、表演和英國文學。
英國留學https://www.liuxuego.com
英國本科各個專業選拔學生的條件都是依據英國的學生在高中的選課而決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高中生大鍋飯式的課程學習,去了英國很多專業都沒法選擇,而要重新從高中讀起才可以。牛津劍橋就只接受有Alevel成績的學生,部分專業還需要gcse的成績,由此可見頂尖的大學對本國高中教育的認可度。雖然在Alevel的兩年中可只選讀三、四門課程,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樣就很輕松。語言可以說是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最大障礙。據估計,讀Alevel需要大約一萬兩千以上的單詞量,而普通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課外補習和額外的學習,大約掌握三到四千的英文單詞。如果每天掌握四十個單詞,也需要堅持一年時間才能基本達到學習Alevel的程度。當然也有一部分十分優秀的學生從高中直接進入Alevel的學習,也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伍』 英國小學生年均閱讀量多少字
英國小學生的閱讀量
英國小學生具體每個年級的閱讀量主要是根據他們的個人學習需求決定的。用分級閱讀訓練得來的的主幹能力,帶動旁枝末節的知識面拓展。
課堂老師帶著讀,課後學生獨立拓展閱讀,再加上泡在圖書館的時間,平均一個英國小學生每周也能達到2-3本圖書的閱讀量。
『陸』 中國在英國15歲以下的學生有多少
中國在英國15歲以下的學生大約一萬五千人
『柒』 中學留學去英國好不好
中學留學去英國還是挺不錯的,英國中學階段的教育主要以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正確生活和交往習慣的養成為主,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很有幫助,另外,英國的教育注重的是全面的素質教育,而高中階段學生可以選擇的學科會比較豐富,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發展,對升學乃至畢業後的就業,都可以針對興趣提供對應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捌』 其他國家小朋友生活情況,文化習俗
外國孩子課餘生活:參加社區活動 沒有家庭作業
美國:參加社區活動
最有美國特色的學生課余內容就是參加社區活動。社區一周的活動項目非常豐富,包括參觀銀行和警察局、學做麵包、到醫院去照料病人、到湖邊去清理垃圾且自己承包一段湖堤等。做義工是美國社會的良好傳統風氣,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到社會上各種義工組織服務,像醫院、圖書館、童子軍、紅十字會以及許多公司都積極組織和提供各種義工機會。在美國的中學生中有許多義工組織,類似活動很受孩子歡迎。在活動中,孩子們既接觸到了社會、奉獻了愛心,同時交到了許多朋友。據統計,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參加過各種義務服務活動,如在當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為無家可歸的人做飯等。
除了做義工,美國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打工已成為風潮。聯邦政府還專門為青少年打工立法,以保護孩子們的權利。良好的政策環境,保證了美國的青少年順利地工作。特別是每年5月,美國各地就開始舉辦「少年工作交易會」,暑假需要少年打工的許多單位都擬訂了計劃,陸陸續續與學生們訂立打工合同。
法國:到娛樂中心去
法國法律是不允許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獨自呆在家中的。為了解決雙職工家長的「後顧之憂」,巴黎市政府規定,城內每個小區都選出一所小學設立「娛樂中心」,費用由國家教育部和巴黎市政府共同支付。「娛樂中心」的活動由轄區內各中小學的教師輪流主持,家長只需把孩子送到中心就可以了。在法國,委託娛樂中心照管的孩子很多,在中心裡孩子們都能夠愉快地和小朋友共度課余時光。
法國從小學到初中學生,幾乎沒有家庭作業。課余時間,許多學生去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學習,增長知識。法國的公立圖書館系統完備,巴黎的各類博物館更是多如牛毛。18歲以下的人可以在這些場館免費自由出入,法國各城市圖書館的借書證全市通用。由於免費,公共的圖書館、博物館就成了學生們學習、交友的「營地」。
日本:寓教於樂培養情操
日本中小學生暑假生活比較豐富。在升學同樣競爭激烈的日本,許多學生利用難得的長假去野外遊玩,觀察自然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門在孩子的暑期活動中也充當一個積極組織者的角色,或者組織孩子參觀博覽會,或組織孩子進行發明創造比賽。學生自我組織也很流行,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自發性俱樂部,體育類有網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類有舞蹈、樂器等。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一個俱樂部。這類俱樂部活動,對培養孩子組織能力、激發參與意識、培育集體合作精神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未來他們參與社會和政治打下扎實的基礎。
英國:在快樂中培養性格
每到星期天,只要天氣良好,攝政公園里總有不少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或是參觀動物園,或是在草地上做游戲,或是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踢足球,他們來回奔跑,滿身泥巴,笑聲不斷。 即使上課,英國學生也像做游戲,他們每天的課時並不多,中學生四節,小學生更少,考試不用百分制。學校認為,學生最重要的是體能培養和素質教育,不提倡學生死讀課本,老師也很少布置作業。學校和社會上辦有各種學生俱樂部,如足球、網球、棋藝、旅行等俱樂部,一般都是跨班級和跨學校的,學校鼓勵學生參加俱樂部的活動。這些踢足球的學生都是足球俱樂部的成員,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
在這里他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擴展視野,鍛煉社交能力。 與中國相比,英國的教育看起來的確有些"散漫",課堂教學不但漫不經心,而且常常"吵吵嚷嚷",一到課余時間就更不得了,由學校組織的、社會組織的。學生自發組織的各種協會、俱樂部幾乎是鋪天蓋地而來,在中國的老師和家長看來,這豈不是縱容學生不學無術嗎?但英國從上到下各階層都認為,他們"玩"也是在學習嘛,在學習社交和各類技能。學校對孩子最重視的是體能和素質。特別是小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有良好體質,將來才談得上接受進一步的教育。事實上,這些踢足球和做游戲的學生,個個身體健康,生龍活虎,幾乎沒有戴眼鏡的(想想看,我們身邊帶眼鏡的有多少)。
在愛丁堡有一座地心博物館,是英國學生素質培訓基地的一部分,是專門為中小學生修建的一個素質和科普教育中心,建成時英國女王親自剪綵。參觀地心博物館時,小學生需有老師或家長陪同,中學生則不必。乘電梯一直下降到地底,分別進入一個個別開生面的展覽廳,"移動的大陸"、"天氣觀測"、"測試地震"、"宇宙形成"等,每一個展覽廳都是用高科技手段建成的,十分逼真,非常生動。例如時空隧道,乘電梯從"現在"不斷下降到'過去",電梯上的電子鍾依次出現不斷倒退的時間,而電梯四周則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時代的名人、圖景、情景和動物。參觀者還可以通過巨型的穹形銀幕、逼真的視聽效果和各種電腦屏幕,看到英國是如何形成的,認識遠古生物和昆蟲世界的奧秘等,形聲色等情景極為逼真。地心博物館開放以來,已有十多萬英國中小學生前來參觀,他們在這種生動和直觀的環境中獲得的知識,並不亞於課堂上獲得的書本知識。
既要學習當父母 還要學會面對死亡 英國學生課堂上學的東西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重大事情,幾乎都會先在課堂上學一遍。比如說當父母,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而且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項工程,於是英國政府把如何當父母正式列入學校的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如何應付婚姻沖突,如何適當地"懲罰"孩子等。之所以要設置這門課程,目的是讓孩子在真正結婚做父母前,多一些實踐活動。上課時,學生們要扮演母親或父親,還要考慮孩子的花費以及各種生活技能。政府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教師要用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經驗,作為課堂教學的例子:"適當地提示自己的生活秘密,對教師來說,可以使課程更豐富更生動,學生們可以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並對有機會扮演父母的角色感到高興。他們會用不同於平常的方式看教師,與教師建立一種新的關系,那就是他們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教師。"
除了學習當父母,英國學生甚至還要學習如何面對死亡,這門課程的內容包括:在死亡、父母分居或離婚等問題上為孩子們提供輔導;帶一位殯葬行業從業人員或護土走進課堂來談論人死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並且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如父母車禍身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英國教育部門認為,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嚇唬孩子們,而是幫助他們體驗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發生突變時的復雜心情,並學會"在各種非常情況下把握住情緒的控制力度",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
男生學習出大生差 打算實施男女分班 去年GCSE(英國中學會考)成績中,53.2%應試的女學生拿了A到C的好成績,但是男生的表現就遜色多了,只有42.6%拿到了A到C的成績,而男女學生在寫作技巧上的差異最大,只有47%的男生達到了應有的寫作能力,而62%的女學生已經達到她們該有的水準。
英國教育部門認為,要縮小男女學生之間的差距,在文學與算術課程時數安排上應有所不同,同時,男女學生分班上課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男女分班有助於同時提高男女學生的成績。以艾薩克斯的一所綜合中學為例,這所學校在1994年就實施了男女分班教學,而在一般中學生認為最難的"英文"科目上,在1996到1999年間,男生在GCSE中拿A至C的比例增加了26%,女學生也增加了22%,支持男女分班者表示,男生在整班都是男生的狀況下比較容易專心,如果班上有女生,男生們在上課時就會玩過頭。
『玖』 想了解英國中小學生的校園生活,能給描述一下嗎,謝謝啦!
這里有一篇關於我們QE小學部的同學的生活日常的文章,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在QE,有這樣一群身穿黃色校服的小天使,他們可愛、善良、精力旺盛、且富有好奇心……他們就是ChapterHouse的小朋友。
ChapterHouse是QE的四所組成組成院校之一,其實也就是我們國內通常理解的小學部,校服是明黃色針織衫。
專為5到10周歲的小朋友提供英國中學預備課程,並通過「快樂教學」的模式,挖掘孩子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什麼才是「快樂教學」呢?下面請大家緊跟小可愛們的步伐,從他們的學習生活日常里來理解「快樂教學」的精髓!
1、浮與沉
對於「浮與沉」這一物理現象,老師是這樣幫助孩子們理解的:首先,老師要求每一個孩子製作一個錫紙船;
看著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大家是不是連心情都好了許多?反正小編是覺得自己的整個世界都明亮起來了!
『拾』 在英國,有多少中國孩子讀私立學校
就讀英國私立學校的人數其實是穩步上升,到了現在已經有529, 000名學生在私立學校讀書,這個數字是自197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越來越多中國學生來英國私立學校讀書,但實際數字其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多。
在大約53萬名私立學校學生之中,有大約53,000人,即是大約10%個是非本地學生。雖然來自中國的學生是非本地學生之中最多的,但也只是佔了14,000人。
俄羅斯學生佔了2,800人,美國的學生佔了大約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