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啟蒙運動時期有哪些主張
1.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①三權分立、彼此制衡
②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代表著作如《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2.伏爾泰
主要主張:①倡導君主立憲
②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抨擊天主教會,主張信仰自由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主要著作有《哲學通訊》、《路易十四時代》等。
3.狄德羅
狄德羅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4.盧梭
主要主張:①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②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盧梭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5.康德
康德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生於英國維爾特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5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曾在歐洲大陸旅遊過多年,結識許多科學家,並做過培根的秘書,思想深受培根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一度移居法國,克倫威爾執政時,返回英國,此後他的思想得到傳播(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沒有收到霍布斯等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認為專制政權有權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7.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迎合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他有一句名言內容是「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
Ⅱ 啟蒙運動思想主張
啟蒙運動,指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
這個時期的啟蒙運動,覆蓋了各個知識領域,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與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以及藝術史上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同一時期。
Ⅲ 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主要內容: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號召取消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1、有力的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2、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3、在歐洲大陸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迫使西歐帝王改變統治方法,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起了深遠影響。
4、啟蒙思想的著作被介紹到中國等亞非拉國家,激勵著亞非拉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運動。
(3)英國文學上啟蒙運動都提倡些什麼擴展閱讀:
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有了發展,它倡導理性批判,承認人的理性而否定神的意志,實際上否定了王權和教權。
啟蒙運動倡導人的理智,反對權威和盲從,要求人性的解放和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特權與專制,這是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啟蒙運動所倡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政治原則,如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也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權基礎之上的。
因此啟蒙思想與文藝復興時的人文主義是一脈相承的,批判目標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喚起人們的覺醒,為資產階級服務。
Ⅳ 啟蒙運動追求的是什麼他的影響
1.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
【解析】首先,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其次,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發現了物質運動的基本法則,科學實驗打破了束縛人們頭腦的神學說教;在科學的啟迪下,一些思想家們相信人的理性,力圖發現支配人事和社會的法則。因此,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啟蒙運動提供了理論啟迪和思想方法。再次,從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了人文主義。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史稱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推動了理性時代的到來。
2.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
【解析】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解放運動。17世紀時,英國出現了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中葉在封建專制的天主教國家法國,出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推動啟蒙運動進入高潮。很快,啟蒙運動從法國傳播到德意志和其他國家,涌現了許多啟蒙思想家,啟蒙運動得到擴展。
啟蒙運動的思想體系包括人文主義、進步的社會思想和歷史觀等幾個方面,教材主要表述了啟蒙思想家的社會政治思想,並進而透視和概括其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精神。其主要觀點是,反對專制王權,貴族特權、等級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個人自由和科學精神,這些思想以哲學、法學、戲劇、小說等形式呈現出來。他們力圖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這是一種人事和社會的理性,「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3.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
【解析】「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專制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范圍,極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表述可以從三方面加以分解:一是思想上,對思想解放和人文主義的發展所作的貢獻。二是它政治的批判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英屬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發生起了動員和鼓舞作用。三是它的政治建構(諸如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謀劃和架構。四是從區域上越出法國以至歐美地區,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產生了影響。
啟蒙運動的性質可以確定為: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以理性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解放運動。
Ⅳ 啟蒙運動的主張是什麼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思想成就分別是什麼有何歷史影響
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孟德斯鳩1.孟德斯鳩 主要主張:①三權分立、彼此制衡 ②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代表著作如《論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孟德斯鳩,(1689—1755),出生於法國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的貴族世家。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其影響卻相當廣泛,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三權分立學說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它體現了人民主權原則,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直到現在仍為一些國家所使用。 而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他在《論法的精神》中論述的自然歷史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對於國家品格的塑造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忽略了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然而,正因為如此,他的這一段論述才具有真實的客觀意義。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的作用是長期的根本的,是不會因為某人的立場或是利益分割而變化的,顯然這樣一種巨大作用將繼續延續下去。在現代經濟或是歷史研究中,他的這個論證視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2.伏爾泰 主要主張:①倡導建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 伏爾泰②主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抨擊天主教會,主張信仰自由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他主張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經說過:「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還尖刻地抨擊了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他把教皇比作「兩足禽獸」,把教士稱作「文明惡棍」,說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羅網」,號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駭人聽聞的宗教熱狂作斗爭」。但他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在反對君主專政的同時,他又贊成實行「開明專制」,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哲學通訊》、《路易十四時代》等。 3.狄德羅 狄德羅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教育理論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在堅持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又具有同時代唯物主義者缺乏的辯證法思想,有些學者認為他的唯物主義應該稱為過渡性的唯物主義。 狄德羅站在法國第三等級的立場上,堅持國家起源於社會契約,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協議的觀點。他指出,能夠實現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體,任何政體都是要改變的,它的生命同動物的生命一樣,必然趨於死亡。封建專制政體終會消逝,由適合人性的政體取而代之。 4.盧梭 主要思想:①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②社會契約說(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盧梭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人民主權的捍衛者。在法國啟蒙思想家中,盧梭對法國封建社會進行的批判最為嚴厲,最為激烈。盧梭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的思想精華和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思想。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權利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甚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盧梭還強調「公共意志」,認為它非常重要,公民應接受它的統治。「公共意志」的具體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盧梭的思想主張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羅伯斯比爾領導的雅各賓派的理論旗幟,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昌盛了深刻影響。 5.康德 康德主要思想:人是目的。他強調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伊曼努爾·康德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生於英國維爾特郡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5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曾在歐洲大陸旅遊過多年,結識許多科學家,並做過培根的秘書,思想深受培根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一度移居法國,克倫威爾執政時,返回英國,此後他的思想得到傳播(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沒有收到霍布斯等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他認為,國家不是根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造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堅持統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因此,他並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認為專制政權有權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他認為世界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代表作《利維坦》。 7.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迎合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不應干涉公民的私有財產。他有一句名言內容是「我的茅屋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洛克甚至進一步認為私有財產是人權的基礎,沒有私有財產無人權可談。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利應分屬議會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權思想後來為孟德斯鳩所繼承和發展,變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現代三權分立模式。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Ⅵ 簡述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啟蒙運動的內容
1、批判君主專制:在君主專制體制下,國王把自己看成是國家的化身和象徵,他的一切權力來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約,啟蒙思想家認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權利,專制統治則侵犯了每一個人都應當享有的這些權利。
2、宣揚自由和平等針對封建專制下人們受奴役的狀況,啟蒙思想家從「天賦人權」理論出發,宣揚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於自己獨立意志的一種行為,包括經濟活動的自由和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啟蒙思想家們也積極倡導平等,認為沒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兩者是有機聯系的統一體。平等意味著獨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種天然的權利。在社會狀態下,人們在法律規定上都是平等的,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來源於私有財產和國家權力。
二、啟蒙運動的歷史意義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6)英國文學上啟蒙運動都提倡些什麼擴展閱讀:
背景:
17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18世紀的法國成為歐洲大陸封建勢力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專制統治、等級制度、天主教勢力盛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別尖銳。
自文藝復興以來,神學權威在西歐各國雖遭多次打擊,但在法國卻仍然相當嚴重。18世紀的法國,「教士是無惡不作的偽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們按習慣向他「焚香」。
可他只是一名大魔術師。法國國王是僅次於教皇的大魔術師,用嚴刑峻法壓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錢人的虛榮心賣官胃爵,肆意揮霍和挑動戰爭。」
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是西歐封建專制的典型。君王乃絕對權威,神學乃絕對真理,任何對現實稍具改變的念頭都不允許存在。波旁王朝的專治統治成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牢籠。
因而也成為正在成長著的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眾矢之的。在法國啟蒙運動正在興起時期的法國統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國統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久的一個封建君主。
也是法國有名的暴君。漫長的路易十四的統治,是法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轉折過程。路易十四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加強王權,強化國家機器,使中央王權空前強大。
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稱「聯即國家」。從而使高等法院喪失了對國王的救令表示異議的權利。並下令取消1631年以來大資產者以重金買得的貴族爵號,對貴族頭銜和特權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這個措施實質意味著貴族特權等級地位的提高,大資產階級加入貴族等級的道路因此而受到阻塞。他厲行中央集權制,親自主持國務會議,簽署一切國事公文。
向各省派出具有財務、司法、警察、行政和軍事權力的財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對地方兵力集中管理,直接由各省省長和國王派遣的監督官統轄。他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極端仇視。
他在干涉英國革命、扶植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同時,為不讓英國革命的火種傳到法國,便在國內竭力維護封建的意識形態,瘋狂鎮壓異教徒。1685年,他宣布取消「南特救令」。
迫使幾十萬胡格諾教徒流亡國外。對此恩格斯曾指出:「這有什麼用處呢了,那時自由思想家比埃爾·培爾已經在進行活動,1694年伏爾泰誕生了。
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方便了法國的市民階級,使他們可以賦予自己的革命以唯一同已經發展起來的資產階級相適應的、非宗教的、純粹政治的形式。」
在法國封建專制統治日益加強的同時,法國的封建經濟卻逐漸走向崩潰。路易十四在其統治時期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連年不斷的對外戰爭和凡爾賽宮廷的揮霍無度。
使國家財力消耗殆盡,國家財政陷入困境,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到18世紀初,法國封建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國家的財政困境最終成為了平民肩上的負擔。
在農村,農民除向領主交納苛重的實物地租外,還須向教會和國家交納各種苛捐雜稅,如人頭稅、什一稅、二十分之一稅、鹽稅等。同時還負擔各種封建義務,如為地主服勞役。
向領主交納租地繼承捐、婚喪及受洗的貢物、橋梁通行捐及烘爐、榨酒坊、磨坊使用費等。在城市,手工業生產仍佔主導地位。
各個封建行會對產品數量、質量及幫工、學徒人數等都作出嚴格規定,無理限制工業的發展。學徒、幫工受行東的剝削,行東受政府捐稅的壓榨。
所有城市平民都受到物價高漲的威脅。湧入城市的農村無產者使城市失業人數激增。此時的法國,封建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極其尖銳。
然而路易十四的繼任者路易十五更加昏庸專橫,完全沉溺於凡爾賽宮中荒淫奢靡的生活。對內不斷加征新稅,加緊封建壓榨,對外繼續進行戰爭,其所作所為更加速了法國封建經濟的崩潰。
同時,在政治領域也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貴族和教士作為特權等級,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不僅不負擔納稅義務,而且占據了全部宗教、軍政、司法要職。
對農民、城市平民及資產階級等第三等級實行專政,壓制言論,與第三等級處於尖銳的對立之中。國王作為特權等級的總代表,對國家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
在專制暴政下,國王昏庸專橫,甚至賣官弩職,官僚機構臃腫失靈,行政混亂,政治黑暗,貴族官員腐化無能。封建政治已經腐敗不堪。而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
尤其是教會推行的文化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則使已經無法調和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教會製造了所謂「君權神授」說,把封建制度奉為神意的體現,樹立封建王權的絕對權威。
它作為封建專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為維護封建政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一切宗教手段,愚弄、欺騙人民群眾,控制和支配著社會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
誠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教會教條同時就是政治信條,聖經詞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在政府的支持下,教會手握大權,瘋狂地扼殺、撲滅一切科學和民主自由的思想。
這必然導致思想文化領域的尖銳斗爭。與嚴重衰敗景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十八世紀的法國經濟迅猛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愈益壯大,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
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掀起提供了階級基礎。他們在經濟上擁有雄厚的實力,在政治上卻處於無權地位,被列入,處處受限制。
資產階級從在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遭受的不平等、不公平待遇,感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同政治、社會地位越來越不相稱,他們再也不堪忍受這種經濟上受束縛、政治上無權的地位。
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要求、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他們贊美英國的和度,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對舊體制發起猛烈攻擊,從而完善了。
形成了的高潮,使法國成為歐洲的中心。而在經歷運動後,法國自然科學也取得很大進展,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17、18世紀的科學家們揭示許多自然界的奧秘。
天主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如笛卡爾認為認識世界和取得知識的唯一方法是數學推理,培根則提出了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法。
這二人的觀點打破了束縛人們頭腦的中世紀經院哲學枷鎖,提倡科學實驗,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之風隨之盛行起來;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則是在這一風氣影響下最偉大的發現。
它一下子揭開了宇宙的面紗,把它的秘密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到18世紀上半期,自然科學研究在物理學、植物學、地理學等領域內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就。
使得很多人相信人類是可以征服自然,人類社會是不斷前進的。「法國啟蒙思想正是在十八世紀自然科學的土壤中萌發、生長的」,「科學的本質就是啟蒙,啟蒙必須依靠科學」。
「科學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點燃『理性之光』,引導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到了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已經強大得足以建立他們自己的、同他們的階級地位相適應的意識形態了。
經過16、17世紀以來科學的發展,人們在思想上經過深刻的洗禮,開始動搖對上帝的信仰,神學不再是主宰人們生活的唯一信條。文學的蓬勃發展,豐富了廣大人們的精神生活。
開闊了新的視野!在思想領域里,新的意識形態對舊的意識形態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在政治上,腐朽的專制政權已經沒落不堪,卻仍然垂死掙扎。
因此,18世紀的法國,急切需要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來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進行喧聲造勢,所以,啟蒙運動呼之欲出。歷史的發展是客觀的,啟蒙運動的到來,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Ⅶ 歐洲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7—18世紀的歐洲。處於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隨著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資本主義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銳。在這種形勢下,一批先進的思想家掀起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啟蒙運動興起於西歐,其中心在法國,很快波及歐洲大多數國家,並影響到全世界。歐洲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首先把矛頭指向宗教神學。
英國學者在啟蒙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根、霍布斯、赫伯特等思想家都對宗教思想提出了批判。法國的思想家們把啟蒙運動推向高潮。18世紀,法國還處在封建專制主義的黑暗統治下。啟蒙運動的先驅培爾以全面懷疑的態度批判封建宗教,無情地駁斥正統的基督教信仰;伏爾泰提倡「君主和哲學家的聯盟」,擁護開明專制制度,主張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國;孟德斯鳩猛烈抨擊專制制度,認為專制主義統治下的法國是極不合理、極不公平的社會:經濟學家杜爾哥指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理性進步的歷史:哲學家孔多塞主張人類要不斷前進,消滅階級間的和民族間的不平等;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還有以網路全書派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拉梅特里發揮了唯物論和無神論的精神:霍爾巴赫對宗教進行無情的諷刺,指責基督教違反理性和自然:愛爾維修攻擊一切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狄德羅終生為自由、真理和社會進步而奮斗。寫了一系列唯物主義哲學著作。
在法國啟蒙運動中,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盧梭,他主張天賦人權、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在政治上他擁護共和國。他的政治思想對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
啟蒙運動不僅波及到整個歐洲,還擴展到亞洲、非洲、拉美地區。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勇於為真理和正義而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封建教權和王權的統治。他們的著述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啟發並培養了一代革命者。啟蒙運動為摧毀腐朽的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做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啟蒙思想家所宣傳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對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以及19世紀歐洲爆發的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Ⅷ 英國出現的早期啟蒙運動,主要有哪些內容
人文主義是在啟蒙運動中發展起來的。它主張理性批判,承認人的理性,否定神的意志,事實上也否定了王權和教權。啟蒙運動倡導人的理性,反對權威和盲從,要求解放人性和個人自由,反對封建特權和專制,這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啟蒙運動所倡導的一系列資產階級政治原則,如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等,也是以自由、平等、人權為基礎的。因此,啟蒙思想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一脈相承的,批判對象也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喚起人們的覺醒,為資產階級服務。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