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傘兵用什麼槍

英國傘兵用什麼槍

發布時間:2022-07-18 09:09:12

① 司登步槍性能如何

英國MKII司登式沖鋒槍
二戰初期,英聯邦軍隊沒有裝備制式沖鋒槍,面對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在單兵火力上明顯佔下風。1940年,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給英國大量「湯姆森」式沖鋒槍。盡管這種美國沖鋒槍精度高、性能優良,但其造價昂貴,有限的數量難以滿足英國的需要,而且其使用的11.43毫米口徑彈葯必須從美國進口,這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很大壓力。
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國在繳獲的德國MP-40型沖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
沖鋒槍。該槍由謝菲爾德(Shepherd)和特爾賓(Turpin)兩位設計師合作設計,在英國著名的恩菲爾德(Enfield)兵工廠生產。為了紀念,這種沖鋒槍取兩位設計師姓氏開頭字母,加上兵工廠開頭兩個字母,被命名為「司登」(STEN)式沖鋒槍。
「司登」式沖鋒槍有多種分支型號。第一種Mk-I型採用自由式開鎖槍機結構和極為少見的左側水平彈匣供彈方式,槍身由軋制鋼製成。射擊方式可以在全自動和半自動之間切換。槍口裝有類似湯勺形狀的消焰器,還可以安裝刺刀。
皇家輕武器兵工廠生產的Mk-II型,與Mk-I型相比,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是「司登」式沖鋒槍中產量最高的一種型號。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初,按照英國特別行動處的要求,皇家輕武器兵工廠又改裝出專門裝備英軍特種部隊的Mk-II(S)型無聲沖鋒槍。該槍安裝有消音器,能夠去除槍聲和槍口焰。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無聲沖鋒槍。
1943年底,萊恩斯兄弟公司設計出了一種簡化版的「司登」式沖鋒槍——Mk-III型,並大量生產用以裝備在諾曼底登陸的英聯邦部隊。
最後一種型號Mk-V型在設計之初竟然是為了改善「司登」式沖鋒槍一貫醜陋、粗糙的外觀,但後來它逐漸成為英國傘兵的專用武器。
「司登」式沖鋒槍設計簡單、造價低廉,非常適合於在戰時大量生產。它採用國際通用的9毫米「派拉貝魯姆」彈葯,彈匣可以與德軍MP-40型沖鋒槍通用。因此,英軍士兵可以直接為「司登」式沖鋒槍裝上繳獲的德軍彈葯。
「司登」式沖鋒槍最早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奇襲戰中用於實戰。到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時,「司登」式沖鋒槍成為英聯邦軍隊的標准制式沖鋒槍。雖然與傳統步槍相比,「司登」式沖鋒槍無論在射程還是精度方面都相差甚遠,但高達每分鍾550發的超高射速使其成為短兵相接時不可多得的利器。
英聯邦軍隊將「司登」式沖鋒槍配發給坦克兵、騎兵、炮兵以及其他不需要進行遠距離槍戰的兵種。步兵中使用「司登」式沖鋒槍的主要是指揮班、排作戰的士官和尉官,但也有許多高級指揮官喜歡隨身攜帶一把輕便的「司登」式沖鋒槍。在諾曼底作戰期間,一小股德軍滲透到一個英軍團指揮所附近,本打算將其徹底搗毀,不想反而被指揮所內的英軍指揮官用「司登」式沖鋒槍打得落花流水,倉惶而逃。另外,「司登」式沖鋒槍還被英軍大量空投到法國、挪威等德佔區,供當地游擊隊和地下抵抗組織使用。
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的「司登」式沖鋒槍,被英聯邦軍隊廣泛地使用於二戰中後期的歷次作戰。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大量多餘的「司登」式沖鋒槍提供給蔣介石政府用於發動內戰。其中相當一部分被解放軍繳獲使用,它們後來又被志願軍帶上了朝鮮戰場。由於聯合國軍中的英軍也裝備有「司登」式沖鋒槍,從而造成了交戰雙方都使用同一種輕武器的有趣現象。朝鮮戰爭結束後,Mk-V型「司登」式沖鋒槍仍被英軍列裝到20世紀60年代末才最終退役。

② 誰有2戰英國自己製造的沖鋒槍(司登)詳細介紹和解剖圖啊解剖圖要越多越好

英國MKII司登式沖鋒槍

二戰初期,英聯邦軍隊沒有裝備制式沖鋒槍,面對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在單兵火力上明顯佔下風。1940年,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給英國大量「湯姆森」式沖鋒槍。盡管這種美國沖鋒槍精度高、性能優良,但其造價昂貴,有限的數量難以滿足英國的需要,而且其使用的11.43毫米口徑彈葯必須從美國進口,這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很大壓力。

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國在繳獲的德國MP-40型沖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

沖鋒槍。該槍由謝菲爾德(Shepherd)和特爾賓(Turpin)兩位設計師合作設計,在英國著名的恩菲爾德(Enfield)兵工廠生產。為了紀念,這種沖鋒槍取兩位設計師姓氏開頭字母,加上兵工廠開頭兩個字母,被命名為「司登」(STEN)式沖鋒槍。

「司登」式沖鋒槍有多種分支型號。第一種Mk-I型採用自由式開鎖槍機結構和極為少見的左側水平彈匣供彈方式,槍身由軋制鋼製成。射擊方式可以在全自動和半自動之間切換。槍口裝有類似湯勺形狀的消焰器,還可以安裝刺刀。

皇家輕武器兵工廠生產的Mk-II型,與Mk-I型相比,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是「司登」式沖鋒槍中產量最高的一種型號。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初,按照英國特別行動處的要求,皇家輕武器兵工廠又改裝出專門裝備英軍特種部隊的Mk-II(S)型無聲沖鋒槍。該槍安裝有消音器,能夠去除槍聲和槍口焰。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無聲沖鋒槍。

1943年底,萊恩斯兄弟公司設計出了一種簡化版的「司登」式沖鋒槍——Mk-III型,並大量生產用以裝備在諾曼底登陸的英聯邦部隊。

最後一種型號Mk-V型在設計之初竟然是為了改善「司登」式沖鋒槍一貫醜陋、粗糙的外觀,但後來它逐漸成為英國傘兵的專用武器。

「司登」式沖鋒槍設計簡單、造價低廉,非常適合於在戰時大量生產。它採用國際通用的9毫米「派拉貝魯姆」彈葯,彈匣可以與德軍MP-40型沖鋒槍通用。因此,英軍士兵可以直接為「司登」式沖鋒槍裝上繳獲的德軍彈葯。

「司登」式沖鋒槍最早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奇襲戰中用於實戰。到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時,「司登」式沖鋒槍成為英聯邦軍隊的標准制式沖鋒槍。雖然與傳統步槍相比,「司登」式沖鋒槍無論在射程還是精度方面都相差甚遠,但高達每分鍾550發的超高射速使其成為短兵相接時不可多得的利器。

英聯邦軍隊將「司登」式沖鋒槍配發給坦克兵、騎兵、炮兵以及其他不需要進行遠距離槍戰的兵種。步兵中使用「司登」式沖鋒槍的主要是指揮班、排作戰的士官和尉官,但也有許多高級指揮官喜歡隨身攜帶一把輕便的「司登」式沖鋒槍。在諾曼底作戰期間,一小股德軍滲透到一個英軍團指揮所附近,本打算將其徹底搗毀,不想反而被指揮所內的英軍指揮官用「司登」式沖鋒槍打得落花流水,倉惶而逃。另外,「司登」式沖鋒槍還被英軍大量空投到法國、挪威等德佔區,供當地游擊隊和地下抵抗組織使用。

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的「司登」式沖鋒槍,被英聯邦軍隊廣泛地使用於二戰中後期的歷次作戰。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大量多餘的「司登」式沖鋒槍提供給蔣介石政府用於發動內戰。其中相當一部分被解放軍繳獲使用,它們後來又被志願軍帶上了朝鮮戰場。由於聯合國軍中的英軍也裝備有「司登」式沖鋒槍,從而造成了交戰雙方都使用同一種輕武器的有趣現象。朝鮮戰爭結束後,Mk-V型「司登」式沖鋒槍仍被英軍列裝到20世紀60年代末才最終退役。

③ 二戰時傘兵的武器放在什麼地方

武器一般有專用的槍袋,固定在身上。D日之前美國傘兵從英國人那裡學到了「腿袋」,把比較重的東西,包括M1步槍和拆解的重機槍、彈葯、炸葯、電台電池或者其他東西放在一個單獨的口袋中,通過帶子連接到身上,跳傘後這個腿袋吊在傘兵身體下面。不過這個東西好多美國傘兵不會用,空降時很多人的腿袋都丟了,導致傘兵落地後沒有武器或者無線電不能工作,這個在很多紀實小說和影視作品中都有描繪。
傘兵是輕型步兵,武器除了步槍、卡賓槍、沖鋒槍以外就是輕機槍(分兩人分別攜帶,攜帶三腳架和彈葯的士兵還配有步槍或沖鋒槍)和迫擊炮,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沒有所謂武器箱這種東西。像火炮、吉普車這類的重型武器裝備都是通過滑翔機機降的,而不是空投。像101空降師下轄就有三個傘降步兵團和兩個機降步兵團(滑翔機),以及一個機降炮兵營,以及一系列空降指揮、保障單位。
二戰期間美國共有5個空降師,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82和101師,還有11、13、17三個空降師,11和13師規模稍小,各包括一個空降步兵團和兩個機降步兵團,17師建制則與101師類似,包括三個傘兵團和兩個機降步兵團。裝備上基本一樣。

④ 二戰時期槍械名稱

盟軍
步槍手:MI伽蘭德半自動步槍(0.30英寸-'06 )
卡賓槍手:MI半自動卡賓槍(0.30英寸MI卡賓槍彈)
突擊士官:湯普森MIAI沖鋒槍(0.45英寸ACP )
下士:M3沖鋒槍(0.45英寸ACP )
狙擊手:M1903A6式春田狙擊步槍(0.30英寸-'06 )
支援步兵:M1918A2勃朗寧自動步槍(0.30英寸 )
機槍手:M1919式機槍(0.30英寸 )
火箭筒手:M9A1火箭筒(彈葯未知)

德軍
擲彈兵:K98k式步槍(7.92mm毛瑟彈 )
半自動步槍兵:K43式半自動步槍(7.92mm毛瑟彈)
突擊士官:MP40沖鋒槍(9mm )
支援步兵:MP44突擊步槍(7.92mmKkurz彈)
狙擊手:K98k狙擊步槍(7.92mm毛瑟彈)
機槍手:MG34通用機槍(7.92mm毛瑟彈)
MG42通用機槍(7.92mm毛瑟彈)
火箭筒手:坦克殺手火箭筒
傘兵:FG42傘兵用支援步槍(7.92mm毛瑟彈
英軍
來復槍兵:Mk14步槍(0.303英寸 )
突擊士官:斯登Mk2沖鋒槍(9mm )
狙擊手:Mk14狙擊步槍(0.303英寸 )
機槍手:布倫Mk1輕機槍(0.303英寸)
迫擊炮手:反坦克發射器(彈葯未知)

⑤ 二戰英軍空降兵是什麼裝備好像有一種偽裝臉的網,有沒有詳細介紹哪有賣

丹尼森式工作服、傘兵褲、鋼盔或是貝雷帽,防毒面具背包,斯特恩式沖鋒槍或是孟菲爾德步槍以及布朗機槍。在市場花園里還有防彈護板(效果怎麼樣就不知道了)。至於偽裝網之類的,北極地區是使用白色的毛面罩,阿拉伯僱傭軍會用黃色頭巾,其他就沒了,頂多是吧鞋油抹臉上。用在臉上的偽裝網這種高科技的東西貌似現在也沒聽說過有哪國裝備畢竟鞋油比網方便多了,匍匐的時候不容易掉。也不知道樓主是從哪裡知道偽裝網的,英軍這種比起鋼盔更歡迎貝雷帽的,大家懂得,就算有也是美軍用。真不知道英軍當官的為什麼這么喜歡用貝雷帽,也不覺得頭皮癢

⑥ 二戰中101空降師的單兵裝備是什麼現在101空降師的單兵裝備是什麼

二戰:

M1伽蘭德,湯普森沖鋒槍,M1A1卡賓槍,.45手槍,Bar勃朗寧自動步槍,.30口徑機槍,迫擊炮(分拆)

傘兵盔
按形式不同又可分為M1C、M2D等型號,與一般步兵盔的最大差別在於內盔增加了左右耳際的A型加強邊,藉以串聯皮下巴片。外盔的下巴帶末端設置了一組四合扣,用來與內盔固定,降低空降時內外盔脫離的機率,而M1C與M2D的差異則僅在於外盔下巴帶固定環的不同。

傘兵型急救包
內含一個急救綳帶組、止血帶以及一劑嗎啡。許多傘兵都將此型急救包綁附在鋼盔的偽裝網或是M36背帶上。傘兵仍有配發使用一般的急救綳帶組。

腕帶式指北針
外型看起來像是一支大手錶,佩掛方式也和手錶相同;讓傘兵在天旋地轉的空降過程中,仍能辨別方位。與一般指北針不同之處在於內部裝填著油。

M3格鬥刀
嚴格說來,這把刀算不上是傘兵專用裝備,許多步兵也有配發;然而在諾曼地空降時,傘兵們幾乎是人手一把,不是綁在手臂、就是綁在小腿上,幾乎已經成為傘兵們的標准配備了。

M2傘兵摺刀
摺刀具有簧力,按下刀側按鈕即可自行彈出,用來割斷纏繞的傘繩或任何它能割斷的東西。M42傘兵服胸前的小口袋就是用來放置這把小刀的。

M4救生背心
空降配備。本來是發給飛行組員的救生背心,而為了防止(減少)在空投時落水遭溺斃的意外,傘兵們也都穿上這件像幼兒圍兜的黃色背心。由於用途固定,往往成為傘兵平安落地後第一個丟棄的裝備之一。

腿掛物資袋(腿袋)
空降配備。由英國人設計的「傘兵改裝套件」,使他們在空降時能攜帶更多的物資,容量大、使用也方便;但由於固定機制設計不良,很多傘兵是在跳出機門時見上它最後一面,從此再沒相逢。

T5傘包
空降配備。傘兵最重要的裝備就收在這里頭。

繩索
幫助傘兵們從高處落地的重要工具。這里所指的高處,是指樹梢、屋頂、甚至懸崖這種不小心飄落的地方。

M1938 皮革手套
這雙本來為山嶽部隊所開發的手套,*著傘兵的愛用而出名,最後也成為傘兵行頭的正字標記之一。

M1910 傘兵用T型鏟
一般的M1910鏟的木柄很容易在跳傘時折斷,因此傘兵們自行將木柄截短,保留T型手柄部位,創造出了專用的T型鏟。實際上外型與一般通用的單兵裝備並無二狀。

響片
是根據82空降師的作戰經驗所決定使用的敵我識別工具,靈感來自兒童玩具,可發出「喀噠」聲,還有另一種作成蟋蟀外型的響片。這玩意兒只有在D-DAY時、由101空降師使用過。

M1 Rigger 彈袋
由Rigger Section 製作,只配發給傘兵使用的彈袋。有兩種尺寸,小的用來攜帶M1卡賓槍或是M1步槍的彈葯,大型的則可用以攜帶湯姆森沖鋒槍以及黃油槍的彈匣。

M36背帶墊片
在加掛大量彈葯、裝備之後,M36背帶會讓使用者的肩膀十分不適,所以傘兵發展出此型墊片,安裝於背帶上,以分攤裝備重量,舒緩肩部的壓力。

水壺

M-42傘兵服
是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的經典制服。由威廉P亞布羅夫將軍設計,M-42傘兵服的獨有的特徵是胸口的兩個向內傾斜,由兩個按扣開合,帶掐褶的大容量口袋。傘兵們從1942年開始穿著,直到1944年的某一個時候停止。以諾曼第戰役為轉折點,101空降師開始以綠色M-43野戰夾克代替M-42傘兵服,直到戰爭結束。第一空降特遣部隊在1944年8月法國南部的龍騎兵行動中穿著M-42傘兵服。82空降師的504傘兵團在1944年9月跳傘至荷蘭時仍穿著M-42傘兵服。這可能是二戰時期最後一次有組織的在戰斗中穿用M-42傘兵服。
當收回M-42傘兵服的命令下達後一些傘兵將他們的傘兵服塞進了自己行軍背囊的底部。一些這樣保存下來的傘兵服在戰爭後期又以一種骯臟的面目出現在戰場上。

43型傘兵靴

鋼盔沒什麼可講的,最多就是有人在鋼盔上綁一個小的急救包。
服裝有防化學武器的功能,臃腫,難以散熱。有N多口袋。襯衫翻領處有一把小刀,掉在樹上時用來割斷背帶。
在衣服外面套上背帶後,再裝.45手槍(軍官配發,士兵自己弄,不過基本都有)、水壺、工兵鏟、急救包和刺刀(水壺和急救包掛皮帶上,鏟子背在野戰背包後面,刺刀綁右腿上)再套主傘背帶,主傘在背後,備用傘在前胸(很多人沒帶)。

前胸再掛上野戰背包,包里是換洗內衣褲(太細心了!這也管)還有M1或Thomson的彈夾/彈匣(貪心的人似乎帶了M1彈夾幾十個)備用傘下面是拆開來的步槍、機槍和迫擊炮(再拆也還是那麼大)。最後還有救生背心。

在衣褲N多的口袋裡有勺子(似乎他們吃的不是手抓的就是稀飯一樣的東西)、剃刀(連刮鬍子也管)、清潔用具(牙刷、毛巾)、手電筒、地圖、指南針、三天的 K級口糧、一個緊急口糧包[巧克力4條,咖啡末(還能喝咖啡?)、糖和火柴]、彈葯、殺傷性手雷2個,反坦克手雷1個(為了防禦德軍坦克而特別加出來的)、煙霧彈1個(有各種顏色)、一個用於攻擊坦克的2磅重的塑膠炸彈以及兩包香煙(要是不抽怎麼辦?)
在左褲腿還綁了防毒面具(根本沒用過)。
英國人搞了腿袋,美國大兵就狂塞東西,結果腿袋飛沒了,傘兵就剩刀了-_-!
在戰斗中.45手槍主要是火箭筒兵用過,再就是在落地時找隊友是用。y
塑膠炸彈和反坦克手雷據說在防守卡朗塔時,有人就用他們解決了2輛德軍坦克。
在《兄弟連》中,在荷蘭時,溫特斯放煙霧彈,帶人上刺刀沖鋒的片段就詮釋了煙霧彈的作用。
同樣在荷蘭,E連軍士長塔爾伯特一人扔完8顆手雷且打掉58個M1彈夾,共464發,可見他們帶的M1的彈葯數了。
地圖和指南針是在諾曼底的士兵必不可少的。沒它們,傘兵永遠找不到集結地。可見美國人想的實在是太周到了。
巧克力一直都被認為是美軍奢侈生活的一個象徵~~~~~~~~~
說句實話,我還真像嘗嘗那時候的巧克力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還有機槍和迫擊炮並不由傘兵攜帶,應該使用專門的空投傘具投放;作戰時的攜帶口糧也似乎並不都是K級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發;香煙不是每個人都有,你若需要可以去軍需官哪裡領上兩包,若不需要你也可去領來和別人換去你所需要的東西(香煙可是硬貨);手槍不是美軍標配(制式)裝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甚至可以自行購買(現在也是這個樣子);炸葯也是由專人攜帶的,平時一般由連部保管,需要用的時候才分配給班排單位。

現代:全師編制員額16548人,全師主要裝備:「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180部、「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架162部、AH-64攻擊直升機88架、UH-60多用途直升機128架、UH-1效用直升機33架、OH-58觀察直升機91架、CH-47運輸直升機48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6架、「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48部,105毫米榴彈炮54門、90毫米無座力炮31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30毫米3聯機關炮100門、12.7毫米機槍144挺。

一:頭盔,作戰服,軍靴
PASGT 凱夫拉頭盔:是美軍至今大量應用的頭盔,它是有凱夫拉材料製成,(「凱夫拉」材料。它是一種芳綸復合材料。這種材料密度低、強度高、韌性好、耐高溫、易於加工和成型,廣泛應用於頭盔和防彈衣。)PASGT 頭盔分別由幾個製造商按照軍標 MIL-H44099A 生產,頭盔的設計目標並不是抵禦步槍子彈的直射,而是防禦手榴彈、地雷、迫擊炮彈、炸彈等破片殺傷性武器和 9mm 手槍彈和獵槍槍彈的直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 PASGT 頭盔從 1990 年代末開始使用霍尼維爾公司的斯帕科特拉(Spectra)纖維材料,斯帕科特拉防彈性能比凱夫拉好,重量可以比凱夫拉輕 30% 以上。但該材料比凱夫拉難鑄型,製造頭盔時需要將樹脂基和單向纖維片層壓在一起形成的堅硬剛性板型結構,如果製造商處理不好,斯帕科特拉頭盔在野外環境下很容易分層。PASGT頭盔的外表相當之粗糙,撫摸起來就好像塗料中摻入了大量的沙子。據美軍在阿富汗裝備調查來看,85%的受訪士兵抱怨頭盔太重,導致他們長期頭痛和脖子痛並且頭盔的側面護耳彷礙聽力。但這種頭盔卻挽救了無數美軍士兵的生命。
ACH頭盔(ADVANCED COMBAT HELMET):這種頭盔2001年開始服役於美軍特種部隊,它採用了一種新型輕型材料。ACH頭盔比老式頭盔輕1.5磅,配備一個與橄欖球頭盔類似的懸掛式泡沫村墊,以及一個用於固定頭盔的四點式顎帶。ACH頭盔原本用於抵禦9毫米手槍子彈,但戰場試驗表明,它同樣可以抵禦AK-47步槍的子彈。如今這種頭盔已經開始大量裝備於在伊拉克的美軍士兵,在對比PASGT 凱夫拉頭盔之後,士兵反應這種頭盔更加令人舒服及穩定。

作戰服:在伊拉克戰場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分別穿著自己兵種的作戰套服,海軍陸戰隊士兵大部分穿著沙漠數碼作戰套服,而陸軍士兵已經開始逐步換裝新型ACU作戰套服,當然還有很多士兵穿著三沙作戰套服,關於軍服其他的一些知識不做詳細解釋。
美國陸軍ACU作戰套服

軍靴:軍靴關系著士兵的健康和戰鬥力,在此次伊拉克戰爭中美陸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士兵標配不同的沙漠作戰靴,但陸軍士兵卻對對自己作戰靴的性能表示不滿。巴拿馬靴底太軟,容易磨損,許多士兵自己花錢把靴底換成「杜邦」鞋底。另外陸軍士兵感到鞋底太潮濕,希望能有透氣孔,還有士兵抱怨靴子壓迫腳,許多士兵系鞋帶時不系下面的孔,以減少對腳面的壓迫,而美海軍陸戰隊的沙漠作戰靴卻要好很多,在士兵口裡有很好的聲譽,透氣性好,穿著舒適穩定!

二武器裝備:
1:M16A2 M16A4 M4A1:由於美軍使用的M16A2和M16A4以及M4卡賓槍大家耳熟能詳,不在作詳細解釋,相對來說,美軍士兵都願意要M4A1,確實M16步槍太長,士兵在城市狹隘空間操作麻煩,上下車也不方便,特別在建築物內對敵射擊非常不靈活,如果美軍士兵乘坐悍馬軍車遇到反美武裝襲擊,M16步槍不能確保士兵及時還擊,盡管M4/M4A1在步兵戰斗的射程內已經有足夠的精確,但海軍陸戰隊還是決定選擇射程更遠的M16A4。M4A1盡管有著眾多優點,但是它的短槍管卻帶來了低初速,減小了子彈的有效射程,缺乏殺傷力。這就難免在伊拉克戰場美陸軍士兵大量裝備M4A1,而海軍陸戰隊士兵還是使用M16A4。但在由士兵計劃執行辦公室(PEO Soldier)聯同陸軍軍械器材准備司令部(AMC)和研究、開發與工程司令部(RDECOM)聯合組成一個調查小組對101和82以及第三步兵師調查時,士兵們對M4A1表現感到非常滿意,它在要求苛刻的條件下非常出色,特別是導軌系統和瞄準裝置。我個人感覺M4A1外形挺酷的!
(1)SOPMOD M4A1模塊化系統以及組件:SOPMOD M4A1項目是美國奈特軍械公司推出的模塊化系統,它全部採用皮卡汀尼導軌,將其安裝在M4卡賓槍上能提高武器的靈活性和適配性,並且不會影響原有武器的精度,散熱性能也得到提高。SOPMOD的意思是「特種作戰改進型」,SOPMOD M4並不只是一支卡賓槍,而是一個以M4A1為基礎的模塊式突擊步槍系統,主要模塊包括一個有上下左右四段M1913標准導軌(即皮卡汀尼導軌)的RIS護木、快速拆卸的消聲器、榴彈發射器以及安裝在導軌上的各型瞄準鏡、激光器、戰術燈等配件。

(2)皮卡汀尼導軌:它也是美軍M1913軍用標准導軌,同樣也是北約戰術導軌軍用標准,採用這種導軌的槍支可以獨立或配合加裝各種瞄準鏡,戰術照明燈,激光指示器,榴彈發射器等組件,從而提高武器的作戰效能,皮卡汀尼導軌通用性好,在伊拉克的美軍士兵的步槍上捆綁了各種戰術組件,雖然美軍士兵對這些導軌系統基本表示滿意,但是通過美軍士兵的槍械上面捆綁組件的繩索,橡皮筋也可以看出美軍士兵對於皮卡汀尼導軌是「想說愛你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3)瞄準鏡:
ACOG瞄準鏡:這種瞄準鏡由專司光學儀器生產的美國Trijicon公司製造。ACOG的外殼採用航空鋁材,堅固、防水、防寒、耐腐蝕,能承受潛水深度和野戰用途的各種壓力和沖擊而保持瞄準鏡的精度不變。該瞄準鏡的研發最早始於1987年,當時是.作為美軍 「先進戰斗步槍」ACR研製計劃的一部分立項的。現在,美軍「先進戰斗步槍」ACR計劃已經塵埃落定,M16A4成為入選槍型,而ACOG也隨M16A4進入美軍服役。ACOG能夠使步槍手在800米的遠距離進行精確射擊,這幾乎達到了狙擊手的水平。與狙擊手使用的瞄準鏡不同的是,ACOG可以讓步槍手在射擊時同時睜開兩隻眼睛。這樣一來,步槍手在實現精確射擊的同時,還可以保持對戰場態勢的感知,這具有很強的實戰意義。ACOG不僅幫助士兵在遠距離實施精確射擊,在50多米的近距離上也十分管用。有些士兵甚至把這種瞄準鏡當作觀測工具來使用,並且它不需要電池。
CCO近戰瞄準鏡:又稱M68反射式瞄準鏡,據「伊拉克自由行動」士兵計劃執行辦公室調查報告說士兵們也欣賞這種裝備。多數人表示新的設計和電池都比原來用的CCO有更大進步。否定的意見是蜂巢形防反光罩難於清潔,而且很難保持歸零。
(4)PEQ2紅外激光指示器:PEQ-2紅外激光瞄準器射程可達600m,配備紅外激光指示器再搭配微光夜視鏡在夜間作戰有巨大的優勢,夜間可看清指示器發出的紅外光線,對准目標,可實現指示射擊的效果。這樣在伊拉克作戰的美軍士兵可以在夜間看見並准確擊中敵人,而反美武裝卻由於武器裝備落後無法找到美軍。
(5)M203榴彈發射器:這是美軍裝備最多的榴彈發射器,發射40毫米榴彈,最大射程為400米,對面目標和點目標的最大有效射程分別為350米和150米。該發射器可發射高速榴彈、破甲榴彈、催淚彈,煙霧彈,信號彈,演習彈以及照明彈等一系列40毫米榴彈。
2:M249班用機槍:M249是美軍裝備最多的輕型小口徑班用機槍,採用5.56X45M855槍彈 ,在伊拉克戰爭到阿富汗,戰場到處可以看見美軍士兵手中的M249,它能有效的給美軍提供火力支持,有著良好的精度和殺傷力。從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士兵的反應來看,大部分的士兵對它表示非常滿意,並對它充滿信心。但在阿富汗調查使用M249的美軍士兵有54%說M249的清潔、維護太麻煩,有彈箱掛不牢以致自行跌落的情況。M249是比利時FN公司的產品,當時試驗型編號為XM249,在選型試驗中XM249經歷了廣泛的惡劣試驗,再由美軍進行實際操作試驗當中XM249的表現非常好,以至試驗部隊認為沒有必要進行第二階段的實操試驗。當由海軍陸戰隊選派自己的操作人員在阿伯汀試驗場進行了最徹底的命中率測試,結果XM249達到了他們的要求。1982年,美軍決定採用XM249,並正式定名為M249。M249美軍根據自己需要後來又作了改進,與原來的M249相比,PIP M249重量增加了約590g,空槍總重量為7.465kg,裝彈後全槍重量10.5kg。FN公司發言人稱,PIP M249機匣壽命可達到10萬發。美軍發言人介紹說,PIP M249機槍可射擊5萬發而不需要更換全體零件,槍管平均壽命為34000發,另外槍管長為347mm的傘兵型槍也已出台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廣泛應用,由於傘兵型的短槍管使槍彈的殺傷力下降,然而由於使用方便,結構緊湊,卻受到美軍士兵的歡迎。

3:M240B和M240G機槍:這兩種型號同樣也都是比利時FN公司的產品,也是美軍為了替換M60機槍的替代產品,兩者外觀基本一致,M240B是陸軍的命名,而海軍陸戰隊命名為M240G,它們的區別就是陸軍的護木上加有散熱護罩,而海軍陸戰隊則沒有,M240口徑:7,62x51mm NATO,長度:1260 mm,有效射程為1800米,最大射程為3725米。對於M240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對這件武器表現出極大的滿意,在戰場上這種武器能夠快速有效的壓制地方火力,在互聯網上流通很多在伊拉克被M240擊中的反美武裝分子的照片,情景慘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

三:單兵攻堅巷戰反裝甲利器:
① M-136型AT-4攜帶型火箭發射器:這是瑞典FFV軍械公司軍械公司的產品,在美國陸軍1983年夏季進行的輕型反坦克武器選型試驗中,該火箭筒以較優異的性能被選中,1985年9月向瑞典訂購了270000具。之後,美國阿利安特技術設備公司獲得了特許生產權,並將它命名為M136式,現裝備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M-136屬於輕型反裝甲火力系統,全系統戰斗全重僅6.7千克,可單兵攜帶、發射。口徑84毫米,全重6.7千克,飛行速度380米/秒,有效射程300米,使用破甲彈,多用途彈。在費盧傑和納傑夫對付反美武裝分子的時候,美軍士兵大量將這種武器應用於巷戰,有效的摧毀了反美武裝分子的掩體和藏身房屋,為美軍士兵前進掃平了道路!

② MK 153 SMAW肩扛式多用途攻擊武器系統;這是83毫米口徑輕型火箭筒,於1984年開始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系統戰斗全重13.85千克,有效射程250米,最大射程500米。可發射MK 3 HEDP雙用途榴彈和MK 6 HEAA反裝甲火箭彈,其中MK 3 HEDP雙用途榴彈可有效打擊堅固掩體、混凝土結構目標等,

四:夜視裝備:AN/PVS-14夜視儀,它是1996年有ITT和LITTON兩公司和美國陸軍通信電子司令部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共同開發的,它結合了第三代超級MX-10160型無源像增強管和航空用夜視鏡AN/AVS-6的優點,有助於蹭強觀察,指揮和控制能力,它的解析度更高,重量僅為0.4公斤,士兵可以靈活的帶在頭盔上,觀察距離也大大的得到增強,AN/PVS-14夜視儀同樣得到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的肯定,它確實能在夜間作戰時為士兵尋找黑夜的敵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美軍在伊拉克的調查負面的就是士兵反應頭盔支架轉向問題和電池盒問題,盔架上的轉臂和卡扣是經常失靈。

AN/PVS-10像素增強夜視瞄準鏡:這種瞄準鏡也是採用第三代超級MX-10160型無源像增強管,第三代像增強管也是AN/PVS-10狙擊手夜晚瞄準具和改進型晝/夜火控和觀察裝置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可用於中型和重型阻擊步槍瞄準,也可用於戰略偵察。這種瞄準鏡性能出色,非常穩定,美軍M24狙擊步槍就採用這種瞄準鏡,這種瞄準鏡在伊拉克戰場得到狙擊手的肯定。
在伊拉克一警察局屋頂執行觀察警戒任務的美陸軍狙擊手,手中是M24狙擊步槍,瞄準鏡就是AN/PVS-10像素增強夜視瞄準鏡

五:防護裝備:攔截者防彈衣(IBA),美軍普遍穿著這種防彈衣,"攔截者"防彈衣由凱夫拉和特沃倫材料製成,在加裝SAPI防彈板的IBA戰斗時,無疑拯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現在的攔截者更加完善,給士兵提供了更大的保護,增加了對肩部,身體側部,襠部的保護。但由於美軍士兵單兵裝備並不輕松再加上全套的防彈衣,無疑加重了士兵作戰的負擔,行動非常不靈活,在卧姿射擊時非常不便,特別巷戰翻越牆體時往往需要戰友配合才能完成,這就導致很多陸軍士兵不加裝護襠和護脛,但在看大量美軍士兵在伊拉克執行任務照片時,我卻發現海軍陸戰隊士兵對護脛和護襠比較重視,基本上海軍陸戰隊士兵都能戴上這些附件。

⑦ 第一傘兵隊里傘兵用的是什麼槍stg44嗎

他們的裝備是美國提供的,怎麼會有德國的stg44

他們用的主要是M1A1湯姆森沖鋒槍

⑧ 二戰所有軍備和武器。

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簡介:由John 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
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 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靠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 二戰中美軍的主要步兵輕武器

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簡介:由John 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
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 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靠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
M1 格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簡介:M1 步槍,又稱Garand 步槍,是美國步兵的標准配置步槍。以它的發明者John C.Garand 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種在戰場是廣泛使用的半自動步槍。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採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但到戰爭結束時,它的產量卻超過了4百萬支。M1 步槍易於分解和清潔,它的口徑、彈丸速度和半自動性能的結合提供了優於其它步槍的火力。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彈夾重新裝彈很困難。
M1 卡賓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5/30發
射速:550發/分
簡介:M1卡賓槍是針對德國的閃擊戰而發展起來的。機械化師和空降部隊運用向美國人表明混合防禦工事和靜態的前線已經過時。閃擊戰意味著後方的人員可能會發現他們在幾乎沒有警告的情況下遭到了進攻。需要一支輕便的步槍來取代制式手槍,M1卡賓槍就應運而生。然而,由於它廣泛的用途,到戰爭結束時,已生產了超過6百萬支。該槍比手槍易於掌握,在中長距離上比重機槍更有效,並且非常適於作為輕便武器裝備給迫擊炮、重機槍和火箭炮分隊。M1A1是M1的變型,有可折疊的槍托,是特別為傘兵設計的。
1903式步槍
工作方式:手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5發
簡介:1903式.30口徑步槍,簡稱』03式,1903年被美國軍隊採用,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軍標准配置步槍。二戰期間,仍有許多在使用。36年,M1 步槍取代它成為美軍標准配置。在諾曼底戰役中,它成為狙擊手的主要武器。不過,它在精度上的許多優點已被半自動和全自動武器的速度所取代。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
簡介:John T.Thompson曾參與發展`03式步槍和Colt.45手槍,湯姆森沖鋒槍的原型槍於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秀的測試參數,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沒有採用它。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議,即1921式。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二戰前夕。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該槍最大的優點是可靠,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中所有沖鋒槍的共同缺點)。
勃朗寧輕機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0發
簡介: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由美軍士兵在一戰中首次使用,並且二戰中該槍仍在使用。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與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分;快速方式500—650發/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兩種型號的勃朗寧機槍都被廣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該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它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 發
射擊速度:400—500發/分
簡介:隨著越來越多的美軍部隊參戰,戰場上官兵們需求一種比M1919A4式輕、又有比勃朗寧輕機槍更快射速的重機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M1919A6式重機槍誕生了。它繼承了一些M1919A4式機槍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達32.5磅。事實證明,它太累贅而不能滿足戰場上官兵們不斷變化的要求。即便如此,仍生產了43,000支該槍。而且,你可以在幾乎所有1944—1945年的影片中看到它。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發
射速:400—550發/分
簡介:一戰結束前,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快速挺進的步兵來說也太重了。二戰臨近時,軍械局待開發一種風冷式重機槍給步兵使用。這導致M1919A4式重機槍的產生。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水冷式M1917A1比起來的確是輕多了。所以,與水冷式相比它更多用作了攻擊性武器。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那樣長期維持同一水平的持續火力。
M2-HB.50口徑重機槍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75mm(3 英寸)
穿透力:100mm(4 英寸)
簡介:1942年初,為滿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軍械局的Leslie A.Skinner和Edward G.Uhl 研製了一種火箭炮——一個用電子點火的金屬筒。直到那時,美國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進的反坦克火箭。軍械局的另一個成員,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製一種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彈——M10式手榴彈,重3.5磅,使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擲。然而,當Skinner和Uhl試著用他們的發射器發射M10手榴彈時,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軍械局立即意識到這種新式武器的價值。許多發射器被裝船運給了盟軍。實際上,德軍在繳獲了它之後,立即開始生產它的復製品。
MARK II 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點火延時引信
重量:0.59kg
延時時間:4—4.8 s
簡介:二戰期間,美軍士兵使用了許多類型的手榴彈,但主要配備的Mark II手榴彈。它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在爆炸後產生更多的彈片。它內部TNT 填充物,但由於戰爭初期TNT短缺,內部多填充硝化澱粉復合物。Mark II的殺傷半徑是5—10碼,但彈片可殺傷至50碼。由於公認的投擲距離多為35—40碼,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彈後卧倒直至手榴彈爆炸。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使用40次
首次使用火焰噴射器早在一戰的德軍部隊。到1916年,英軍和法軍也開始在戰場上使用。然而,有限的距離、不可靠、易傷到操作手使它成為一種不理想的武器。直到德軍在入侵波蘭、比利時和法國的戰爭中再次使用時,美國才開始著手研製。美國的第一個噴射器遇到了同樣的困難。然而,凝固汽油的發明改善了它的效力和射程(60—180英尺)。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採用新的噴射器使用戰術後,它對操作手的傷害也減少了。美軍士兵發現,兩人一組裝備噴射器是最有效的。火焰噴射器組也包括由火箭筒或自動武器裝備的士兵,他們為噴射手提供火力掩護。
美軍沖鋒槍
美軍11.43mm M1928A1式沖鋒槍(湯姆遜沖鋒槍),為美軍最早裝備的沖鋒槍

11.43mm M3A1式沖鋒槍,造價低,火力猛,可靠性好,用於取代M1A1等沖鋒槍
德國單位名稱

正規步兵39型毛瑟步槍
正規步兵41型MP43沖鋒槍
MG34型7.92mm機槍
MG42型7.92mm機槍
Grwr34型81mm迫擊炮
SGrWr42型120mm迫擊炮
傘兵FG43傘兵步槍
偵察步兵毛瑟98K狙擊步槍
41型MP43沖鋒槍
Sdkfz251
Sdkfz250
Sdkfz10
Sdkfz11
戰斗工兵歐寶工程車
德軍反坦克炮
PAK38型50mmAT
PAK36(r)型76.2mmAT
PAK40型75mmAT
德軍牽引高射炮(AA)
輕型4聯裝20mmAA
重型Flak36型88mmAA
重型Flak43型105mmAA
LeK18型75mm輕型榴彈炮
LeFH18型105mm輕型
K18型105mm重型榴彈炮
SFH18型150mm重型榴彈炮
K39型150mm重型榴彈炮
K18型170mm重型榴彈炮
NbWf41型150mm輕型RA
NbWf42型210mm輕型RA
Sdkfz231型8輪輕型
Sdkfz232型4輪輕型
Sdkfz233型8輪中型
Sdkfz234型8輪重型美洲豹
Pz.I.Ausf.輕型坦克
Pz.II.Ausf.輕型坦克
Pz.III.Ausf.中型坦克
PZ.38t.Ausf輕型坦克
Pz.IV.Ausf.重型坦克
Pz.IV.Ausf.中型坦克
Pz.V.Ausf.豹式中型坦克
Pz.VI.Ausf.虎式重型坦克
StugIII.AuSF.突擊炮
StugIV.AuSF.突擊炮
犀牛自走反坦克炮
黃鼠狼自走反坦克炮
象式重型自走反坦克炮
獵豹重型自走反坦克炮
追獵者輕型反坦克炮
灰熊重型自走火炮
黃蜂輕型自走火炮
胡蜂重型自走火炮
潘德沃夫42型輕型火箭炮
旋風自走高炮
歐寶汽車
庫貝哈根汽車
寶馬汽車
RSO輕型汽車半履帶
Fw190A戰斗機
Bf109E戰斗機
Bf109F戰斗機
Bf109G戰斗機
Me262A1戰斗機
Me262A2戰斗轟炸機
Ju-87D斯圖卡俯沖轟炸機
Hs129B對地機
Ju-52運輸機
He111H運輸機
He111H水平轟炸機

蘇聯單位名稱
41型莫希甘步槍
43型PPS沖鋒槍
RPD沖鋒槍
DShK型12.7mm重機槍
37型82mm迫擊炮
38型120mm重型迫擊炮
傘兵莫希甘傘兵步槍
莫希甘狙擊步槍
斯圖貝克工程車
M-37型45mm輕型AA
ZIS-2型57mm輕型AA
BS-3型100mm重型AA
ZIS-3型76.2mm重型AA
紅軍牽引高射炮(AA)
37mm型輕型AA
GAZ/Guard重型AA
37型87mm重型AA
蘇聯牽引火炮
M-30型122mm輕型火炮
A-19型122mm重型火炮
D-1型152mm重型火炮
ML-20型152mm重型火炮
BR-4型203mm重型火炮
紅軍裝甲車
BA-10裝甲車(8輪)
BA-20裝甲車(4輪)
BA-64裝甲車(8輪)
紅軍坦克
BT-5輕型坦克
BT-7輕型坦克
T-26輕型坦克
T-70輕型坦克
MKII輕型坦克
MKIII輕型坦克
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
T-34MOD.39中型坦克
T-34/76中型坦克
T-34/85中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
KV-85重型坦克
IS-I型重型坦克
IS-II型重型坦克
紅軍反坦克車
SU-76輕型自走AT
SU-85中型自走AT
SU-85M中型自走AT
SU-100重型自走AT
JS-122重型自走AT
紅軍自行火炮
SU-122自行火炮
SU-152自行火炮
ISU-122自行火炮
ISU-152自行火炮
喀秋莎火箭炮
BM-8-48火箭炮
BM-31-12重火箭炮
紅軍補給車
GAZ-61型卡車
斯圖貝克重型卡車
沃爾斯洛維奇重型卡車
ZIS-42型重型卡車
紅軍作戰飛機
IL-2對地機
IL-10對地機
IL-2m3對地機
Li-2運輸機
Pe-2俯沖轟炸機
Pe-8水平轟炸機
TB-3水平轟炸機
Yak-1戰斗機
Yak-7戰斗機
Yak-9戰斗機

盟軍單位名稱
英軍41型埃菲爾德步槍
英軍42型斯特恩輕機槍
英軍43型布倫機槍
美軍43型M1步槍
美軍43型湯姆森沖鋒槍
美軍44型Bar機槍
M2HB型12.7.mm機槍
維克斯型12.7mm機槍
3英寸80mm迫擊炮
M29A1型81mm迫擊炮
美軍湯姆森沖鋒槍
M3機械化步兵
戰斗工兵鬥牛士工程車
盟軍反坦克炮(AT)
QF2型40mm輕型AT
QF6型57mm龐德輕型AT
M1A176mm重型AT
盟軍高射炮(AA)
博福斯40mm輕型AA
M2型90mm重型AA
盟軍牽引火炮
QF25型87.6mm輕榴彈炮
4.5英寸114mm重炮
M2A1型105mm輕榴彈炮
M1型155mm重炮
盟軍裝甲車
胡貝爾MK.I裝甲車
M8格雷胡德裝甲車
盟軍坦克
馬蒂爾德MK.II步兵坦克
瓦倫丁MK.III步兵坦克
丘吉爾MK.IV步兵坦克
十字軍MK.VI輕型坦克
克倫威爾MK.VIII中型坦克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M4A1中型坦克
M4A1(76w)謝爾曼坦克
M26佩舍因重型坦克
盟軍反坦克車
M10輕型自走AT
M3中型自走AT
M36重型自走AT
盟軍自推火炮
大主教自推榴彈炮
M7牧師式自推火炮
M10豹熊式自推火炮
M4A1卡里俄火箭炮
塞克斯通II輕型自走火炮
盟軍自行防空炮
十字軍輕型自行AA
M13GMC輕型自行AA
M15GMC輕型自行AA
M16GMC輕型自行AA
盟軍補給車
鬥牛士重型卡車
M2裝甲運輸車
M3裝甲運輸車
M3A1偵察車
M5重型運輸車
斯圖德貝爾重型運輸車
盟軍作戰飛機
颶風式MK.I戰斗機
噴火式MK.II戰斗機
P-51野馬式戰斗機
流星式戰斗機
B-24解放者水平轟炸機
B-25米切爾水平轟炸機
B-29空中堡壘水平轟炸機
C-47道格拉斯運輸機
P-47雷電式戰斗轟炸機
惠靈頓俯沖轟炸機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容量:250 發
射擊速度:400—500發/分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容量:250發
射速:400—550發/分
M2-HB.50口徑重機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全自動,風冷
口徑:.50英寸(12.7mm)
*****容量:110發
射速:450—550發/分

M3A1 「斯圖亞特(Stuart)」輕型坦克
M4A3E2「謝爾曼巨人 (Sherman Jumbo)」中型坦克

M24」霞飛( Chaffee)」輕型坦克
M26「潘興(Pershing)」重型坦克

M3A3「格蘭特( Grant)」中型坦克

M1步槍

M1卡賓槍

注油槍

春田狙擊槍

湯木森沖鋒槍

BAR勃朗寧步槍

.30機槍

M-36坦克殲擊車

M-18坦克殲擊車

太多了,這只是一半,自己挑吧

⑨ 二戰英軍輕武器有哪些

毛瑟卡賓98K狙擊步槍R
口徑:0.312英寸(7.92mm)
彈夾:5發
簡介:在1935年德國正式採用短卡賓98式(Karabiner 98 kurz), 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戰之後,為德國的主力步槍。 其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 大多是為了易於生產, 例如槍托底部在1944年改為罩杯式沖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 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沖壓鋼板。 一般而言, 1944年之後的98k,因為戰爭情勢的轉變, 製造品質也每況愈下。 後期的一些步槍, 連刺刀座都省略了。C-dI
98k的特徵, 除了標准毛瑟的刺刀座, 葉片保險, 分岔左槍栓閉鎖榫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背帶, 準星護罩, 下彎拉柄, 槍托在拉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洞等。j5

英軍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30發 射速:500 發/分
簡介:輕機槍首次出現是在一戰的後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沖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葯,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由於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葯和裝彈。盡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證明,它在各種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⑩ 現在英國軍人裝備了哪些槍

L85A3突擊步槍

L86A2

閱讀全文

與英國傘兵用什麼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當代名家名著有哪些 瀏覽:656
英國拍賣玉璽多少錢 瀏覽:185
英國王子的房子叫什麼 瀏覽:320
印度的牛糞有什麼好處 瀏覽:446
義大利婚禮有哪些固定的傳統 瀏覽:535
英國首相入院後情況如何 瀏覽:730
伊朗有什麼好的學校值得留學 瀏覽:325
中國八大傳媒類學校哪個更好 瀏覽:217
越南服金幣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174
英國皇帝有名無實是在什麼時候 瀏覽:46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7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