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五大宮殿是指哪些
世界五大宮殿分別指的是中國的故宮、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以及美國的白宮。 如果從建造時間、規模和奢靡程度來看,中國的故宮應該是世界五大宮殿之首。
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作為俄羅斯的一組建築群,始建於1156年。曾是俄羅斯沙皇的居所之一,即便是現在依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徵、總統府所在地,有著「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白宮作為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始建於1792年。外表就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在1902年被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為白宮。白宮佔地面積約為7.3萬平方米,主要由主樓和東、西兩翼三部分組成。
Ⅱ 英國有什麼著名的宮殿
英國著名的宮殿如下:
1、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白金漢宮是現今世界上最為人認識的建築物之一,它和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橋、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以至整個英國的國際標志。
白金漢宮不同於許多國家首都的著名歷史建築,白金漢宮並不是只供遊人參觀的博物館。這座宮殿還是君主制的中心,是女王陛下作為英國國家元首和英聯邦領袖辦公和履行禮儀性職責的地方。女王平常會在白金漢宮工作,通常在周末會回到溫莎城堡。
要知女王在不在宮殿里,只要看一看白金漢宮中央的旗桿就可以了﹔因為如果女王在宮里,旗桿上飄揚的會是君主旗,否則人們便會看到英國國旗。如遇到盛大的禮儀場合,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宮殿則會掛一面加大號的旗幟。
2、威斯敏斯特宮
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國議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哥特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該建築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盡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跡,如威斯敏斯特廳(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用作重大的公共慶典儀式,如國葬前的陳列等。
3、漢普頓宮
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 前英國皇室官邸,位於倫敦西南部泰晤士河邊的里士滿(Richmond upon Thames)。皇室雖已遷出,而該皇宮的歷史魅力和其園林的藝術風格使之成為倫敦不可錯過的人文歷史景點,素有「英國的凡爾賽宮」之稱,英國都鐸式王宮的典範。
1514年渥西主教(Cardinal Wolsey) 購得此區,1515年開始建築,王宮完全依照都鐸式風格興建,內部有1280間房間,是當時全國最華麗的建築。後來渥西因為富傾公侯,引來國王的不滿,1530年去逝之後,此宮遂為亨利八世所有。
亨利八世和安寶琳進住此宮並開始擴建,英王愛德華六世即出生於此,據說伊莉莎白一世為躲避國會的耳目,曾把這里當做偷情的愛巢。
4、布萊尼姆宮
布萊尼姆宮,別名丘吉爾庄園,是歷代馬爾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出生地。是英國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卻具有「宮」稱號的建築,也是英國園林的經典之作。
宮殿位於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約翰·范布勒建造。它將田園景色、園林和庭院融為一體,顯示出卓越超群的風范。1987年,這座官邸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肯辛頓宮
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位於英國倫敦肯辛頓-切爾西區肯辛頓花園的西側,是一座皇家宮殿,亦是黛安娜王妃故居及威廉王子夫婦居住地。
該處曾是直至1760年以前歷代君主們鍾愛的住所 ,前肯辛頓宮State Apartments部份對外開放參觀,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受洗的房間和1760年迄今的皇室宮廷服飾展覽。
Ⅲ 英國宮廷等級頭銜名稱
勞倫斯通在《貴族的危機》中將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貴族分為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從男爵(自詹姆斯一世開始加的一個新爵位) 騎士
Ⅳ 世界五大著名宮殿分別是什麼
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宮廷建築的精華。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經多次重新修建,有大小宮殿70多座,宮室9千多間,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現為故宮博物院,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白宮。白宮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賓夕法尼大道1600號,是一幢白色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1790年7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決定在波托馬克河岸建立美國永久性首都,於1792年10月13日正式奠基。直到1797年華盛頓總統離任時,白宮才建好了牆壁、裝好了框架。
1800年11月,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在御任前幾個月,正式入住白宮。此後,歷屆美國總統都以此作為官邸和辦公地點,因此被人們稱為“總統大夏”、“總統之宮”。1902年,羅斯福將“總統大夏”正式命名為“白宮”,之後人們常以“白宮”指代美國政府。如今的白宮歸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擁有,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
Ⅳ 英國女王的皇宮叫什麼
英國女王的皇宮叫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也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在英國歷史上的歡慶或危機時刻,白金漢宮也是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1703-1705年,白金漢和諾曼比公爵約翰·謝菲爾德在此興建了一處大型鎮廳建築「白金漢宮」,構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1761年,喬治三世獲得該府邸,並作為一處私人寢宮。
此後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75年,主要由建築師約翰·納西和愛德華·布羅爾主持,為中央庭院構築了三側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後,白金漢宮成為英王正式宮寢。
建築設計
皇宮是一座四層正方體灰色建築,懸掛著王室徽章的庄嚴的正門,是英皇權力的中心地。四周圍上欄桿,宮殿前面的廣場有很多雕像,以及由愛德華七世擴建完成的維多利亞女王紀念堂,勝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閃閃,像要從天而降,維多利亞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
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創造維多利亞時代的光輝。 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間廳室。此外,佔地遼闊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若皇宮正上方飄揚著英國皇帝旗幟,則表示女王仍在宮中;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代表女王外出。
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
此外,來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下榻。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白金漢宮的擁有者是伊莉莎白二世,她生於1926年,是喬治六世的長女。
Ⅵ 歐洲三大皇宮是哪三個
分別是馬德里皇宮、凡爾賽宮、維也納美泉宮。
1、馬德里皇宮
馬德里皇宮(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僅次於凡爾賽宮和維也納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建於1738年,歷時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宮殿之一。
皇宮外觀呈正方形結構,富麗堂皇,宮內藏有無數的金銀器皿和繪畫、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遺跡,在歐洲各國皇宮中堪稱數一數二。現在,該皇宮已被辟為博物院,供遊人參觀。
2、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
1793年,宮內殘余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3、維也納美泉宮
美泉宮(德語: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譯作申布倫宮)是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築,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
傳說161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於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為「美泉」,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
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6)英國宮廷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西班牙馬德里皇宮,是卡洛斯三世國王到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西班牙國王寢室宮殿,現在向公眾開放。西班牙馬德里皇宮是歐洲最大,最美麗的宮殿之一。
早在馬德里成為西班牙首都之前,穆罕默德就下令在馬格里特(現在的馬德里)建造一座堡壘。堡壘旨在保護托萊多(西班牙古城),反對基督徒。1734年聖誕節前夕,一場大火摧毀了堡壘及其城堡。
1738年,西班牙菲利普五世國王決定重建宮殿,重建的馬德里皇宮於1764年完成。馬德里皇宮建築主材由石灰石和花崗岩組成,吸取前皇宮教訓,建築的材料都是防火的。據估計,在13.5萬平方米的面積中,有2000間豪華房間,其中50間可供遊客參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凡爾賽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德里皇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泉宮
Ⅶ 英國的封建王朝又叫什麼
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家族起源於法國的布列塔尼。12世紀初,斯圖亞特家族遷居英國,該家族的一名成員被蘇格蘭國王任命為宮廷總管「斯圖亞特」,此後,該家族世代繼承這個職務,即漸成其姓。14世紀初,斯圖亞特家族的瓦爾特和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的女兒結婚,其子在1371年繼承羅伯特一世為蘇格蘭國王,即羅伯特二世。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蘇格蘭。1503年,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士四世與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的女兒結婚。其後裔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士六世在1603年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王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光榮革命」後,斯圖亞特家族的瑪麗和丈夫統治英國,他們死後無嗣,王位由瑪麗的妹妹安妮繼承。1714年,安妮去世,無嗣,英國王位傳給斯圖亞特家族的遠親德意志漢諾威的喬治繼承,是為喬治一世,漢諾威王朝開始統治英國。
Ⅷ 啊世界五大宮殿都是什麼
世界五大宮殿是指中國故宮、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的白宮。
1、中國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的。
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4、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坐落在涅格林納河和莫斯科河匯合處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依亞歷山德羅夫花園,東南界紅場,呈不等邊三角形。
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始建於1156年,原為蘇茲達里大公爵尤里·多爾哥魯基的庄園,有木造小城堡,稱「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牆,隨後又在城牆周圍建造塔樓。幾經修繕擴建,20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的三邊。
宮牆內,林木蔥郁,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其間。宗教建築群中首推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其山字形拱門和金色圓塔,帶有俄羅斯東北部的風格,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
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報喜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天使大教堂興建於16世紀初葉,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園歷代帝王的墓地。81米高的伊凡大鍾樓是克里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築物。
建於16世紀初葉,原為三層,1600年增至五層,冠以金頂。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鳴鍾。1532年―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層立方體鍾塔樓。若沿伊凡大帝鍾塔樓的台階而上,登入塔樓之頂,莫斯科全景可一覽無余。
5、美國的白宮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所在地,坐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區的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
白宮的基址是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定的,始建於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歷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但當時並不稱白宮,「白宮」是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的。
故宮的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把它們結合起來,就可看到,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並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人們努力挖掘和認識故宮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的「文物」觀念的局限性,強化著遺產的環境意識、共享意識,以及全社會都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理念,促使人們從「大故宮」的觀念來看待故宮保護。這在故宮保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過去只重視對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認識到與皇宮連在一起的護城河也是皇宮的當然組成部分,必須治理,於是就有了20世紀90年代投資6億元人民幣、費時三年的護城河治理,改變了長期存在的臟、亂、差面貌。
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在文化遺產地的周邊必須劃定「緩沖區」,以保護其周邊原有的歷史風貌和環境。
2007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通過的《北京文件》,對中國遺產保護的政策和原則給予很高評價,對故宮等世界遺產地的修繕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遺產及其特色的保護方式的尊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五大宮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Ⅸ 英國歷代王朝的稱呼
1、羅馬人佔領時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2、盎格魯-撒克遜時期與丹麥統治時期:公元449年~1066年。
3、諾曼底王朝:公元1066~1154。
①威廉一世: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②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③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④斯蒂芬 (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4、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
①約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②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③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④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⑤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⑥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5、蘭卡斯特王朝:公元1399~1461。
①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②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③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6、約克王朝:公元1461~1485。
①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②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③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7、都鐸王朝:公元1485~1603。
①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②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③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④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⑤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⑥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8、斯圖亞特王朝:公元1603~1714。
①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②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③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④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⑤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⑥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9、漢諾威王朝:公元1714~1901。
①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②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③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④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⑤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⑥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10、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公元1901-1917。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11、溫莎王朝:公元1917~今。
①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②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③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
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
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余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實行軍事獨裁。
1660年2月,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1689年爆發的「光榮革命」。它所宣布的《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此後,英國議會君主制逐漸形成和發展。1707與蘇格蘭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