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個懂日語的網友回答我一個問題,在什麼情況下,在日本書籍文章里,英國,歐洲,是用簡體漢字表達的,,
所有日文書籍文章中,如果不是用的外來語
英國和歐洲對應的日文漢字為「英國(えいこく)」「歐州(おうしゅう)」
兩者雖然看起來都是簡體字,但是它們屬於日文漢字
只不過字形正好和中文簡體一樣罷了,而非繁體字
大部分日文漢字還是用繁體字的比較多
『貳』 為什麼日語里英語是用漢字寫的英國的國名イギリス卻是用假名寫的
舉個例子:
漢字(かんじ)
「漢字」和「かんじ」的意思是一樣的,『』かんじ『』是發音。日文是日語漢字和假名混合書寫的,一般來說,能用日語漢字來表達的話優先書寫日語漢字,但用其相應的假名來書寫也可以的
『叄』 為什麼 2020 東京奧運會入場儀式上英國代表團的引導牌是漢字
因為日語里是有漢字的,日文也使用漢字書寫。
日文中的國名有不少是直接套用中國寫法,或者用日文漢字音譯、意譯(比較少)寫法的。戰後除了對少數國家如中、韓、朝等之外,國名更多使用片假名音譯寫法;英國算是特例,正式一點的場合一般會寫作「英國」,美國很多時候媒體也會寫作「米國」,而其他歐美國家基本沒有這個待遇。
日語中關於英國的叫法有:
グレートブリテン及び北アイルランド連合王國(標准譯名,對照中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書面使用,對應英國)。
東京奧運會的引導牌有兩面,正面是英語,背面是日語。
日語由假名和漢字(漢字)組成。
也就是說引導牌背面所有的國家名都是用日語寫的,但是大部分國家使用的是音譯的片假名,但確實是有極少的國家使用漢字來表示。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大韓民國、英國(えいこく)。
有的時候日語里叫英國為イギリス(English,有其他答主說是葡語ingles,我去查了下,意思也是English),這明顯不能作為正式用名。
使用漢字的場和:
日本民間現在是漢字用得不多了,很多時候都用片假名(片假名是日語最惡心的發明),但是官方正式場合還是在能用漢字的情況下盡量用漢字。
『肆』 英國日語怎麼寫
英國在日語中的表示イギリス,音讀是 i gi li si。
訓讀:はなぶさ( ha na bu za)、 はな( ha na )、 ひいでる( hi i de ru )。
可以直接寫「英國」,但口語一般用イギリス比較多,インド也有漢字寫法,就是「印度」兩字,日語輸入法中也可以打出來;千葉有家印度菜館就叫「印度亭」。
發音方法:
あ(a)大致相當於英語father中的a,但口的開度略小;比漢語的「啊」(a)也略小。
い(i)與英語eat中的母音相似,但短而略緊;比漢語普通話的「衣」(i)鬆些。
う(u)和漢語普通話的「烏」相似,但嘴唇幾乎是平的,不要那樣用力前突。請咬合住上下齒,稍張開嘴發出「u」。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語
『伍』 日語中的英國,法國,德國是怎樣翻譯的
英國,法國,德國
兩種說法,傳統的日語和外來語音譯翻譯
英國,
英國(えいこく)イギリス
法國,仏國(ぶっこく)フランス
德國、獨國(どくこく)ドイツ
傳統的日語翻譯基本是在明治維新以前使用的多,那之後都採用音譯
外來語
『陸』 為何日語中大多數非漢字國家名稱都是片假名,而美國和英國卻是直接寫成漢字呢
片假名寫出的國名就是所謂的外來語,由發音直接翻譯,就像我們漢語翻譯的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之類,漢語發音和英語或者當地語言的發音類似。
但是如你所問,為什麼有些是漢字呢?
因為片假名作為外來語使用主要在二戰之後,美國等英語國家對日本產生很大影響,日語中吸收了許多英語詞,這些詞根據發音直接用片假名寫出來就成為了外來語。
但是在二戰之前,日本主要受中國文化影響,語言也主要使用漢字。比如美國被寫成米國,荷蘭叫蘭國,不只國名,許多外來語都是用漢字來表示。比如電話,電報等。日本把西方的東西翻譯成日語的漢字,中國又從日語中吸收漢字詞彙成為了漢語。
不知道有沒有解釋明白,歡迎追問。
『柒』 在日語裡面,中國國名,和,中國的語言方面為什麼不算外來詞語,而,英國,法國,荷蘭,國名為什麼算外來
日本文化可以看作是拿來主義文化,它喜歡保持原樣,雖然它的發音不標準的原因,這個原樣多半走樣走得很遠。而中文應該是最早影響日語的一種文明,包括它的語言形成。大家都知道日語中有大量漢字,這些漢字都至少有2種讀音,叫音讀和訓讀,前者就是他們認為的中國本來的讀法,後者是利用這個漢字採用他們傳統發音的讀法。所以當看到H中文字時他會理所當然的使用音讀,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最原始的外來語。這樣解釋能理解嗎?
『捌』 日文倫敦為什麼有漢字
日文的倫敦寫作 ロンドン,是片假名,並沒有漢字哦。
『玖』 早期日文翻譯西方地名為什麼用的是漢字
要弄清這個緣由,必須回顧一下日本使用漢字的歷史:
1.大家都知道,漢字是由日本的遣唐使,遣隋使帶回日本並作為日本的文字使用
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2.剛開始日本全盤學習使用漢字,後來由於漢字筆畫多,不利於學習,邊根據漢字
草書與偏旁創造了假名.
3.假名只作為語法形態與注音功能長期存在,直到明治維新階段.
4.漢字一直是日語表意的主要形式.
5.因此,在以前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日語翻譯西方文獻,科技著作,包括人名,地名,
都象中國一樣,一定要找出或編出相應的漢字來表達.比如哲學,社會,公社,共
產主義等等詞彙都是日本發明後被中國照搬使用的.
6.明治維新後,日本日益強大,中國日益衰敗,尤其是甲午戰爭的勝利,讓日本人重新審視中國地位,覺得中國沒什麼了不起的,當時的政治家福澤瑜吉甚至喊出了脫亞入歐的口號,當然語言文字學術界也掀起了崇尚歐美之風,以使用漢字為恥,因此漢字的使用量大大減少,外來語基本都用片假名表示.因此讀到日本歷史文獻時,很多歐美內容的術語,地名,人名都是漢字,而現在的則基本都是片假名了.
『拾』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英國代表團,出場的時候使用了「英國」兩個漢字,請問是為什麼呀
英國的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表示為British,翻譯成日文之後,其實和中國的漢字一樣,就是「英國」字樣。其實和中國的漢字一樣,就是英國這兩個字。
日文一直是使用漢字,270-310年期間,有人從百濟前往日本,在當地傳播了漢字。按照古代日本史籍,隨後,日文進行了修改用,直到1946年才進行改革出現了新字體,但是仍然保留了很多中文的「繁體字」。所以就出現,中文英國。
據統計,日文中借用的中國漢字有2136個,雖然它們的讀音已被日本人改變,但表達的意思中國人往往能看懂。
大家看到的中國英國,其實也是日語翻譯的英國。其實很多日語的寫法和漢字的寫法是一樣的,並且意思也相同。比如:日語中的青年、地球,和漢字的寫法就是一樣的,同時意思也是一樣的。因此,奧運會開幕式出現英國漢字,就是日語的英國和漢字的英國是一樣的。
東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含義:
2020年東京奧運會吉祥物與會徽一致,融合了日本傳統「組市松紋」,被命名為「miraitowa」,意為「未來(mirai)」和「永遠(towa)」。而粉色的殘奧會吉祥物則被命名為「someity」,將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櫻花「染井吉野」與英文「so mighty(強有力)」結合在了一起。
「miraitowa」和「someity」均被設定為生活在數字世界裡的人物,可使用互聯網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自由往來。其中「miraitowa」的特技為瞬間移動, 「someity」則可以使用超能力。
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吉祥物是由日本小學生投票決定,包括海外的日本人學校約1萬6000所參與投票。據奧組委介紹,由小學生決定奧運吉祥物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目的在於讓孩子們能親身感受奧運的到來。
2017年8月東京奧組委組織了吉祥物的公開召集工作,一共收到2042件提案,最終選出3種投票候選。被選用的吉祥物的設計者將會獲得100萬日元的獎金,並獲得受邀參加2020東京奧運、殘奧會開幕式的機會。
奧運會首次出現有吉祥物,是1968年法國的格勒諾布爾冬季大會,殘奧會首次出現吉祥物是1980年荷蘭阿納姆夏季殘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