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為何當年卻沒隨美國參與越戰
因為美國在之前得罪過英國,美國搶走了英國的軍事基地,英國心裡對美國有著很深的成見,加上此時美國已經落了下風,就算英國介入,也起不到什麼扭轉作用了,英國自然是不會參與這場戰爭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當然是不會參與進去了,萬一打不贏還損傷自己的兵力,並且美國之前對自己做的那些惡劣行徑,英國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搞不好英國還巴不得美國輸呢,而在這個時候,像韓國,日本也作為美軍的盟友,給美國提供了大量後勤補給,但是已經沒法挽回戰局了。
B. 越南戰爭的起因
起因有幾個:1,解柬埔寨的被越南佔領之圍.2,解蘇聯和其盟友越南,南北夾擊中國之圍。3,越南反華,驅趕殺害華人,華僑,在邊境挑釁,殺害我同胞.綜上3點,所以............ 眾所周知,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20萬大軍橫掃越南北部,直逼越南首都河內,但是我們又馬上撤回了國內。不是我們仁慈,而是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再推進了。留在北部駐防的大都是越南的二流部隊,真正的主力還在柬埔寨,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回援(解柬埔寨之圍)。但是越南就是准備遷都也不回來,無奈,我們只好撤退,其中有很多原因:雖說是二流部隊,但是戰鬥力還是不弱的(他們剛經過和美國戰爭的洗禮),作戰經驗明顯比我軍豐富,而且抵抗也很頑強.我們有十分之一的傷亡就是因為救助他們的傷員反而被襲擊創造的!剛經過戰爭的越南不僅許多美軍裝備,而且還有許多軍事工事,其中很多還是我們幫他們造的啊!我們的部隊大都是新兵,沒戰斗經驗,還有就是後勤准備不足,不少傷員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越南全民皆兵,小孩子身上藏著炸彈,越南女兵在沖鋒過程中脫衣服,我們的兵大多是新兵蛋子,歲數都不大,都不敢看,這可是沖鋒啊,後果可想而知。總而言之,我們挨了不少黑槍,暗槍。可能會有人說我,胡說八道,空穴來風。但你們想想我們是在他國領土上,越南老百姓會歡迎我們嗎,何況我們還是打過去的。小日本來中國的時候,我們是怎麼「歡迎」他們的.可想而知他們怎麼對待我軍。
這一戰,
死 亡:中方26,000人;越方30,000人;
負 傷:中方37,000人;越方32,000人!
坦克被毀:中282輛;越185輛;
軍車被毀:中490輛;越120輛;
火炮被毀:中670門;越200門
戰損率比美軍高多了,我們才打幾天啊!美軍在越南打了十幾年才戰死五萬多,傷十幾萬!在國際上,幾乎沒有國家支持我們,都要求我們撤軍,蘇聯更是在邊境虎視眈眈,他們和越南是盟友,如果我們還要繼續,可能蘇聯就在北方進攻我們!(在打擊越南的同時,我國的裝甲部隊大部分囤積在北方,防止蘇聯入侵)
C.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英國參與了嗎
英國沒有參加
D. 為什麼英國在戰後從讓印度獨立開始,逐漸放棄殖民地,而法國卻選擇和越南開戰,試圖恢復和越南的隸屬關系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印度人已經與英國人疏遠,並一直試圖逃離英國的統治。英國為安撫印度,答應讓其戰後獨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英國人民遭受了嚴重的傷亡和嚴重的厭戰情緒。因此,以溫和著稱的工黨領袖約翰艾德禮取代了強硬的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這標志著英國政策的一個轉折點。他對維持海外殖民統治不感興趣,他的政策是穩定國內經濟,改善英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故略收縮。
E. 越南戰時,英國為何堅決不參戰
二戰後,美國每發動一場戰爭,都會要求盟友出兵幫忙。這其中,英國往往是美國最忠實的支持者。但在越戰期間,英國卻一再拒絕美國讓其派兵的請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最近,俄羅斯歷史學家謝爾蓋·彼丘洛夫為我們揭開了這一事件的內幕。 越南戰場沒有英國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軍的頑強抵抗下,美國在越南戰場顯得力不從心。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便呼籲其盟國向越南戰場派兵支援美軍作戰。首先響應美國號召的是奧地利和紐西蘭。 1965年,奧地利遠征軍第一支部隊開始在南越部署,這支部隊由奧地利第1加強步兵營和紐西蘭第161榴彈炮連組成,他們到達越南戰場後直接隸屬於美國173空降旅指揮。後來,兩國在美國的要求下又向越南戰場增兵,參戰的奧地利軍人達到7672人,紐西蘭為552人。美國的另一個盟國加拿大,雖然一直對派兵參加越戰保持沉默,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仍有數千加拿大軍人曾被編入美軍,在越南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具體有多少加拿大軍人參戰,由於加國政府一直對外保密,沒人知道詳細數字。但有一點很清楚,越戰期間有56名加拿大士兵戰死。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這次卻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立場。1961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就提出讓盟國組成一支聯軍進入南越「履行國際義務」,但英國卻沒有支持美國的這一想法。原來英國人對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美國逼迫英國撤軍的事,還懷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勢發展不利於美國,於是美國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議。1966年美國政府曾哀求英國:哪怕向越南派出1個由1500人組成的廓爾喀僱傭旅也行,因為廓爾喀人十分擅長反游擊戰。雙方經長時間談判,沒有結果。最後,美國降低標准,要求英國允許廓爾喀人加入美軍直接參戰,但即使這樣英國也沒有同意。當時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盡量避免在國際上直接參與任何沖突。 韓國向越南派兵近30萬人 美國在歐洲的另一個盟國——西德,由於憲法嚴格限制其向海外派兵參與沖突,這次找到了繞過憲法禁令的機會。因此西德政府迴避在國內對這一問題進行公開討論,他們應美國政府的要求,瞞著老百姓,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秘密地向南越派出了2500名德國軍人,包括120名飛行員,這些飛行員駕駛美國空軍飛機直接參加了對越南的軍事行動。 除了英國和西德,荷蘭、比利時、希臘、丹麥和土耳其都派出醫療隊參加了越戰。西班牙也派出了一個13人的專家小組。 當時,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法國。法國在越戰問題上一直和美國對著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國領導人的排擠,並將其從盟國中清除。美國本想以北約的名義與越共開戰,就是因為法國的反對才放棄了這一打算。 除了歐洲盟國外,為了擴大參戰國家數量,美國政府開始要求亞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國政府表示,越南戰爭的成敗關繫到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因此亞洲盟國必須履行職責。美國政府向韓國、菲律賓、泰國和台灣(後來由於美國害怕這一舉動有可能促使中國直接參戰,因此放棄要台灣派兵的要求)等亞洲盟友游說、施壓。韓國積極響應了美國的號召,從1965年秋,韓國開始向南越派出自己的1個獨立陸戰旅和第100步兵師,到1973年在越南直接參戰的韓國軍人達到了5萬。在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先後派出了近30萬名軍人。 盡管面臨著美國的巨大壓力,但菲律賓只象徵性地派出了工兵部隊。泰國由於害怕戰火波及到自身,在這場戰爭中十分賣力。1967~1969年共向南越派出了6個步兵營、3個炮兵營、兩個旅級司令部和其他分隊。後來又將一個「黑豹」步兵師投入到越南戰場。 第一位輸掉戰爭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松 1969年1月,美國新總統尼克松上台後開始拒絕實施前總統在越南的戰略,表示將逐步從越南撤出美軍和仆從軍。 戰後,據美國政府正式統計,這場戰爭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共有近100萬各國軍人死傷,8612架飛機和直升機被擊落,其中在北越境內被擊落4125架。美軍死亡36萬人,受傷30.4萬人。同時,政治損失也很大,美國的反戰浪潮進一步興起,迫使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從越南狼狽撤軍,成為美國歷史第一位輸掉了戰爭的總統。而與美國一起參戰的其他仆從國結局也都挺悲慘: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政府被推翻;而菲律賓「向左轉」,最終要求美國從該國撤出軍事基地。奧地利和紐西蘭也發生了社會動盪。 越戰的一大後果就是,美國組建的東南亞條約聯盟組織解體,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遭到沉重打擊。這對美國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為此,專家指出,如果美國再發動戰爭,一定不要忘記越南戰爭的教訓。目前在伊拉克,美國政府正在重蹈越南戰爭的覆轍。 (原載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 參考資料 蘇伊士運河戰爭美國主張英國撤軍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但卻為英、法的運河公司把持,每年攫取巨額利潤。 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主張蘇伊士運河「國際化」,並提出召開24國參加的倫敦會議,遭埃及拒絕;9月,英、法、美再次召開倫敦會議,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10月31日,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11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11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11月6日迫於美國等的壓力,英、法宣布停火。
F. 當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原因,還有參與戰爭的國家
英國是美國的忠實盟友。但在越戰期間,英國卻一再拒絕美國讓其派兵的請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越南戰場沒有英國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軍的頑強抵抗下,美國在越南戰場顯得力不從心。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便呼籲其盟國向越南戰場派兵支援美軍作戰。首先響應美國號召的是奧地利和紐西蘭兩國。在美國的壓力下,加拿大也不得不派出數千名軍人,並被編入美軍。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這次卻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立場。1961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就提出讓盟國組成一支聯軍進入南越「履行國際義務」,但英國卻沒有支持美國的這一想法。原來英國人對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美國逼迫英國撤軍的事,還懷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勢發展不利於美國,於是美國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議。1966年美國政府曾哀求英國:哪怕向越南派出1個由1500人組成的廓爾喀僱傭旅也行,因為廓爾喀人十分擅長反游擊戰。雙方經長時間談判,沒有結果。最後,美國降低標准,要求英國允許廓爾喀人加入美軍直接參戰,但即使這樣英國也沒有同意。 法國跟美國對著干 當時,美國的歐洲盟國,西德、荷蘭、比利時、希臘、丹麥和土耳其等都派兵或醫療隊參加了越戰。不過,當時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法國。法國在越戰問題上一直和美國對著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國領導人的排擠,並將其從盟國中清除。美國本想以北約的名義與越共開戰,就是因為法國的反對才放棄了這一打算。 除了歐洲盟國外,美國政府開始要求亞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國政府向韓國、菲律賓、泰國和台灣(後來由於美國害怕這一舉動有可能促使中國直接參戰,因此放棄要台灣派兵的要求)等亞洲盟友游說、施壓。韓國積極響應了美國的號召,在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先後派出了近30萬名軍人。 參戰仆從國結局悲慘 由於越戰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從越南狼狽撤軍。而與美國一起參戰的其他仆從國結局也都挺悲慘: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政府被推翻;而菲律賓「向左轉」,最終要求美國從該國撤出軍事基地。奧地利和紐西蘭也發生了社會動盪。 越戰的一大後果就是,美國組建的東南亞條約聯盟組織解體,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遭到沉重打擊。
G. 越南戰爭期間,英法為何堅決不肯參戰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
01
眾所周知,「越南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場戰爭最終是北越吞並了南越,中國和蘇聯擊潰了美國。
05
干涉越南內戰是美國一個重大的決策失誤,這一失誤讓美方成為了冷戰中的弱勢方。不僅如此,經過越戰之後,美方國內出現了種族和民權問題,讓國家處於了分裂狀態。越戰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讓美國的經濟情況滑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