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期間中國和英國政治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中國是封建君主專制,英國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貳』 世界三大丑的發型是古時候的英國假發、中國清朝的辮子、日本武士的中間光頭嗎還有比這更丑的發型嗎
除了中國清朝的辮子是強制的,日本武士的發型是一種尊貴的標志,而英國那時的假發是跟隨國王而興起的時尚。
『叄』 英國人對明朝遺民和清朝統治下的中國人的不同之處的
沒有什麼區別。,弱者無外交,。都是欺壓!不服就打,打到服為止!
比如荷蘭。一開始站在明朝立場,後來更是幫助清朝一起對付台灣明鄭勢力!
『肆』 鴉片戰爭時清朝的大炮和英國的炮差別有多大
這得分第一次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雙方火炮差距已經非常大,英法已經使用了線膛炮。
雙方的差距主要是:
第一,射程差距很大。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敵我都是用滑膛炮,射程差別有限,充其量是略有差距。
英軍的火炮雖然可以在滿清火炮射程之外開火,但很多時候為了提高精度還是進入雙方射程內。
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同。
資料中這么寫:
在大炮的射擊距離來看,清軍前裝滑膛大炮的射程並不遠,並且無法進行靈活地調整。而英法聯軍所裝備的阿姆斯特朗炮與拿破崙炮都可以很容易地調整射擊距離。清軍的火炮技術從18世紀以來並沒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射程也都是差不多的。1681年製造的「神威將軍」大炮,其最大射程為900步,按照清朝的尺寸,每步為5尺,大炮的射程也就是1500米遠,也就是3里。
第四,射速差距很明顯。
火炮的射速非常重要,精度、射程、威力差不多,誰能夠射出的炮彈多,誰就會獲勝。
相反,如果己方火炮性能較差,但射速較快,也能彌補一些缺陷。
然而,滿清火炮射速很慢。
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雙方火炮差距還不是太大,林則徐就私下告訴友人,洋人的火炮射速快,就像滿清軍隊放排槍一樣。
而滿清火炮射速慢,幾分鍾才能射1發,連射幾發以後因為火葯質量差,還需要清理炮膛才能繼續炮擊。
雙方火炮差距很大,以至於很多炮戰都是單方面屠殺。
雙方很多戰役互相炮擊一二百發,結果是滿清炮台被摧毀,上千官兵傷亡慘重,被迫逃竄。
而英法聯軍傷亡幾人甚至0傷亡,輕松獲勝。
『伍』 求閉關鎖國前清朝的政治,國際,經濟形勢
一、清朝後期,閉關鎖國、朝政腐敗。就是在康乾聖世的時候,朝廷上下一片歌舞生平,可這時候西方世界卻悄悄發生著影響世界變化的工業革命。巴士底獄被攻陷、路易十四被送上了短頭台、蒸汽機被發明、美國發表了獨立宣言等等,可這時候清朝卻目光短淺,妄自尊大失去了變革的大好機會,使我們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華古國落後了。讓我們在近代飽受列強的凌辱,喪權辱國、各地賠款,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
可我們冷靜的考慮一下,難道這些都要算到清朝或是滿族人的頭上么?我們知道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在明代,遠在漢唐時期中國的工商業就已經很發達了,歐美使用紙幣比我國要晚600百年,但是中國為什麼沒有向西方一樣發生資本主義革命呢?
我們可以比較下15世紀中、英兩國的做法 。
15世紀末英國爆發了「圈地運動」結果是失地農民在英國,能夠被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企業吸收為雇傭工人,促進了毛紡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封建社會也出現了農民和土地相分離的現象。中國明政府則是用一體化結構抑制兼並,用招撫的辦法盡可能使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去。
我們對比了中英兩個同時代的國家在對待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英國政府的作法是發展了資本因素,幫助資產階級完成原始積累,雖然這種積累是非常野蠻的,但畢竟使英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得以發展壯大並結合起來,並最後產生了革命,使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而明朝政府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利用強大的國家機器一次次的扼殺新生的資本主義萌芽使之不能長大,更不能相互結合,所以即使沒有清軍入關,明朝也不可能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關於這一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明朝並不是亡於清,而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中。這極具象徵性的表明,明王朝的覆滅完全是自身原因造成的,並不能完全怪到清朝。
我說了這么多,我想說的中心意識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清朝我們的經濟基礎還是小農經濟占統治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要求統治者主動進行改革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向清後期面臨壓力仍然阻礙歷史潮流發展的 慈熹除外)
所以我說在近代中國沒有及早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不是由於清朝皇帝或是滿族的事情。在封建主義下的中國,要自發的產生資產階級革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明清皇帝個人素質的比較,我在前幾天寫的文章 駁《我對清朝後期統治的一點建設性意見》中對明朝的皇帝的做法與行為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我認為清朝皇帝的總體素質要比明朝皇帝強(再次說明慈禧不是皇帝不在討論之列)當然我這里沒有滿和漢兩個民族要比較的意識,只是客觀的比較了中國兩個皇朝內部的皇帝而已。我造成想這樣的原因有兩個。
1、明朝皇帝是嫡長子為皇太子,沒有完全的競爭,而清朝在雍正前實行的是八個親王開會討論的方法(皇太級、順治)雍正後就是秘密立儲,有能力而居之。
2、清朝注意皇子的教育,我看《清史稿》清朝的皇子每天4:30就起來讀書一直要到晚上9點多,皇帝每天都要抽出時間檢查皇子們的學習情況,所以我想這也是清朝皇帝個人素質好的原因之一。
我看了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即使是在溥儀被趕出皇宮後,每天也是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為的就是要復辟江山所以我認為他也是很敬業的!
綜上所述,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是很多的 責任不可能都由皇帝來負,我想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五千年小農經濟的原因是主要的
『陸』 英國和中國清朝的聯系
因為西方人好奇中國始終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1840年不敢發動戰爭,1840年還是勉強通過議會發動的,中國的科舉制19世紀引到英國並改良,1799年訪華,意思是,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25年再次訪華談判失敗,
『柒』 鴉片戰爭時清朝的大炮和英國的炮差別有多大呢
火葯源於中國,在唐宋末年,煉丹師不經意間發明了火葯,從而開啟了熱武器時代時代,元朝時期,火葯隨著蒙古人的西侵而傳入歐洲,進而發揚光大,如果說明朝時期中國的火炮還可以與西方分庭抗禮,那麼清朝末年,中國的老式紅衣大炮就遠遠比不上英軍的重型滑膛炮和後膛炮了
鴉片戰爭時,清朝大炮確實質量不如英國艦炮,但實際差距其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大。
當時,英國艦炮設計上仍是前裝滑膛炮,與清軍大炮均屬於同類產品,雙方的差距體現的在製作工藝、鑄造水準方面。而且,清朝中國在與英國人接觸的上百年時間里,也見識過英國海軍炮的威力和技術,甚至從不同渠道獲得過英軍制式艦炮,例如繳獲的走私船。
英軍曾經繳獲清軍炮台的火炮後,用自家軍用火葯進行試射,竟然發現威力和射程不差英軍火炮太遠。可見,黑火葯的質量是當時清軍一個很關鍵的落後之處。
當然,鴉片戰爭後,英國的工業技術進一步飛速發展,各種後膛火炮和新式火葯層出不窮,雙方差距就更大了。
火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槍、炮的威力清車使用的粗劣的火葯,使其原本落後的槍、炮,在實戰中效能更減。
『捌』 英國議會和清朝軍機處行政方式 人員選拔 決策形式是什麼 為什麼說它們是相同的
開玩笑:
決策形式:軍機處是皇帝決策里頭的人就是小秘書,不用審議表決;而議會的權力很大不是一人獨裁,要審議表決。
人員選拔:軍機處還像是皇帝從一些部門抽調官員來任職,下議院議員則是選舉產生。
相同點都是決策機構,而且都有一群人。
『玖』 封建皇帝被送上斷頭台的除了英國與法國皇帝還有哪一個國家的皇帝被送上斷頭台
還有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I of Scotland,Mary Stuart或Stewart,Mary, Queen of Scots,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被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處決。
據說那天劊子手喝醉之後長喘三口大氣才把瑪麗的頭砍下來,當第一斧頭下去,據傳她用喉嚨喃喃作聲說:「劊子手,做完你的事兒!」
『拾』 1840年的清朝的武器裝備的配備情況和英國的比有什麼不同
滿意答案知足者常樂3級2011-01-31其實不然 當年英國人的滑膛槍缺點很多 由於多為海戰 導致發射桶里的火葯潮濕 火槍成了燒火棍 當時雖然散彈槍(五連發)出世 但是由於當時技術無法在英軍部隊普及雙方的實力還是差不多的!多為政府腐敗無能導致. 追問: 當時 英國的武器裝備的配比是多少 清朝的武器的裝備配比是多少 回答: 你是想問武器的配置還是什麼 追問: 是的 謝謝 回答: 清軍遠程單兵武器多為弩機也有少量火槍 火炮還是老式切笨重的紅衣大炮(由於做工很差容易發生炸膛)英軍遠程單兵武器為滑膛槍,火炮是比清軍先進小巧切做工精細,准確度高,炮彈威力大! 追問: 我告訴你 清朝1840年的武器配備是很強大的按當時世界上來說那時代也是天下第一 火炮是前膛炮大孔徑150的 清朝當時是以營為單位的 一個人一把鳥槍和一把佩刀 干當時來說很強大 對告訴你 英國1840的時候還沒蒸汽機巡洋艦呢 一樣和中國用的是一樣的 前膛炮加鳥槍 大清不是武器敗給大英蒂國而是官老爺沒不佔求和的政策沒法再打了 我也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清朝是最重視實用火氣的帝國 回答: 我沒有說軍艦有什麼不同 但是當時清軍依然重視冷兵器 當時火槍確實 沒有弩機實在晨起沉落 的感言: 謝謝201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