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688年英國建立了什麼法律

1688年英國建立了什麼法律

發布時間:2022-07-24 00:28:59

『壹』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問題。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光榮革命」、《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發展的基本脈絡。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概括闡釋、問題探究、獨立思考。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英國以君主立憲為特徵的英國代議制度確立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現都要經過一個反復的曲折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對歷史規律的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重點難點】
重點: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責任制內閣
難點: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方法】
本節課內容由於所講內容概念性較強而且較抽象的特點,主要採用概要講述法和問題探究方式進行。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過程、學會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問題的習慣。培養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採用概要講述法和問題探究方式進行既符合學生認知的水平,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更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
【導入新課】
18世紀中葉英國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講中說的:在英國,由於財產權是神聖的,再貧窮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風可以進這所房子,雨可以進這所房子,房子甚至會在風雨中飄搖,但是國王不能踏進這所房子,國王的千軍萬馬不敢踏進這所門檻已經破損了的破房子。在我們今天看來英國既古老而又現代,既傳統而又常新,既執著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國的國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麼國王神聖不可動搖的地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動搖的呢?由此導入新課。
【知識梳理】
一、「光榮革命」
1.議會制由來
先講清英國議會制度的由來。13世紀英國議會制度基本形成經過了三個國王。1214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是「英國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雖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獻,但具有進步意義,它的整個精神是限制王權,置王權於封建法律的約束下。因此許多人認為它是「英國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國第一部「憲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繼位後,貴族繼續與之對抗。亨利無奈,制定了「牛津條例」,把國家權力交給貴族操縱的十五人會議。後來,反對國王保護憲章派的貴族領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對會議進行改造,這便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議會。愛德華一世(1272-1307年)統治時,為了籌劃軍費,曾在1295年召開了一個由各等級共同參加的議會,此後議會經常召開,都以1295年的議會為榜樣。這意味著封建國家的統治者在議會的形式下,形成剝削階層的聯合。
再講清楚英國議會的構成和特點。1297年,議會獲得了批准賦稅的權力,到了14世紀,又獲得了頒布法律(法令和條例)的權利。由於各個等級的利害不同,議會從1343年起分成兩院:上議院叫「貴族院」,由教俗貴族組成。下議院叫眾議院,由代表各郡的騎士和市民組成。騎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為他們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已漸趨一致了。議會的形成,使國王的封建諮議機關逐漸成為國家的代議機關。城市代表的參加和下議院的形成,對後來英國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在興起的市民階層與下層貴族逐漸聯合,他們利用議會批准賦稅和通過法案的權力,對王權起了限製作用。
結合課本的【歷史縱橫】進一步說明在中世紀,君主制、議會制已經成為英國這個封建國家的傳統,《大憲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來限制王權的先例。
17世紀初,英國處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之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他們厲行君主專制,實行宗教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推行的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在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他們支持《大憲章》,積極要求限制王權。
2.「光榮革命」
在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可以由教師向學生講述革命爆發的必然性,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英國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決定了原本就已經存在的王權和議會的斗爭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國王查理一世召開議會,企圖由議會通過法案,徵收新稅。當時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不但拒絕通過征稅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權。這次議會的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於1649年以叛國罪被處死,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當政時期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於年成為「護國主」,建立軍事獨裁政權。而後英國經歷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在王權和議會的斗爭中,英國政壇發生分化,政黨開始形成,出現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1688年,輝格黨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共同入主英國,這就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最終解決了國王與議會的主權之爭,它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二、《權利法案》與責任制內閣
1.君主立憲制
議會為了鞏固對專制政體的勝利,趁勢通過《權利法案》,鞏固新貴族與資產階級的統治。《權利法案》由威廉三世於1689年簽署,威廉三世被宣布為「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國王的前提就是必須接受由議會所提出的這部《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實施的目的及本質是什麼?議會都獲得了哪些權利?《權利法案》是限制王權和保障議會權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利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它最早在英國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烙印,顯示了沖擊封建專制政治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由此出現。但是,當時英王的權力還相當大,國王有權批准議會法案、任免官吏,國王又是軍隊最高統帥,有對外宣戰締約的權利等。後來經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議會權力才超過王權。
《權利法案》確立了英國「議會至上」原則,是使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議會逐漸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起來。
2.責任制內閣
在講述責任內閣制的形成時,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上【歷史縱橫】提供的有關「內閣」和「責任內閣制」的有關材料,結合教師的補充讓學生明確「責任內閣制」的概念。指出內閣制是17世紀英國革命的間接產物。國王召集咨詢會議本是英國的傳統,革命後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份減少了,而從議會多數黨領袖中來遴選內閣成員也漸成慣例。喬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讓內閣自行處理國事,沃爾波爾就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內閣制是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與總統制相對。由於內閣制政府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徵,故又稱責任內閣制、議會內閣制。
然後講清楚責任內閣制形成和發展過程。內閣制起源於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後為許多國家採用。內閣制的內閣是以議會為基礎產生的。內閣首相通常由在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首相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組織內閣。國家元首對內對外名義上代表國家,但並無實際行政權力,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對議會全權負責。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時,都必須由首相或有關閣員副署。內閣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如內閣得不到議會信任,其閣員必須集體辭職,或由內閣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舉行議會大選。新議會如果仍對內閣表示不信任,內閣則必須總辭職,由國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組織新政府。首相(或總理)是內閣政府首腦,主持內閣會議,總攬政務,擁有任免內閣成員和所有政府高級官員的權力,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對內對外的重大方針政策。
讓學生概括英國責任內閣制的特點。藉此培養學生歸納、分析、闡釋的能力。(特點有責任內閣制為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首相負責組成,責任內閣制對議會和首相負責;首相是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內閣控制下院等)
結合教材【歷史縱橫】有關提供的材料,讓學生了解現代英國憲政特點。讓學生明確與歷史上相比,下院在權力上有哪些變化?知道英國憲政的演變過程。
3.代議制度的發展
在講解以君主立憲制為特徵的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發展時,一個方面指出他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黨通過議會斗爭是此過程中英國政治的主要特點。也由此明確這一特點給英國帶來的是議會各黨派在代議制下通過協商和妥協來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
民主化趨勢時,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明確「代議制」的概念:代議制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代議制是資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奪取政權之後正式確立起來的。它的基本特徵是:由通過普選產生的議員組成議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議會議決事項均由議員共同討論並經多數通過;議會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代議制是一種間接民主形式,選舉制是它的基礎。選舉人的資格,選區的劃分,提出候選人的方法,投票和選票計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議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則的重要因素。
代議制下在選舉制度方面英國在其歷史上不斷進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議會改革。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斷壯大,資產階級掀起了議會改革運動。1832年的第一次議會選舉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選人和選民的財產資格要求,使富有的農民和城鎮工商業者獲得選舉權;同時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選區,增加了一些新興的工業區為選區。新興工業城市的資產階級代表首次獲得進入議會的權利。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斷增強了在議會中的地位,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更加迅速的發展。
4.英國代議制度的特點與作用
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體。主要特點是什麼哪?(君主保留,議會掌權)代議制度下主要的政體形式是什麼?(君主立憲制度,以議會內閣制為核心)具體的政治運作模式是什麼?(政府掌握實權,國王統而不治,雖是國家元首,但只是象徵,沒有實權)最後問學生:英國國王在英國主要起到什麼作用?(對外交往代表英國;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維系英聯邦。)
【課後研討】
我國當代文章大家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寫道:「前些天在法國經常想起伏爾泰,記得他在《哲學通信》中高度贊揚英國的寬容、自由、和平、輕松,而當時在法國,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來,伏爾泰在這里遇到了一個深刻的悖論:正是法國的不自由呼喚出了一個自由鬥士的他,他贊美英國卻很難長住英國,因為正是他所贊美的那些內容,決定了這樣的地方不需要像他這樣峻厲的思想批判家。英國也許因為溫和漸進,容易被人批評為不深刻。但是,社會發展該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該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該具備的觀念也一一具備了,你還能說什麼呢?」你怎樣看待這一評論。
思路:余秋雨對於英國歷史該跨的歷史門檻他們都跨了,該做的事他們都做了的評價還欠全面。對英國的評價問題不單是個革命徹底不徹底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去看待君主立憲制度的問題。首先要看英國人為什麼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實行了君主立憲制使英國得到了哪些歷史的與現實的效益。
【本課小結】
1688年英國經過「光榮革命」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逐漸形成了政黨政治為基礎的議會責任內閣制。議會是立法機關,內閣由議會產生,而且必須對議會負責。「內閣制度」的確立是英國議會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以君主立憲制為特徵的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課堂檢測
【知識梳理】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經濟基礎是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階級基礎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出現,而且在議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侵犯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2、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此後英國成為
共和國。但統治者爭權奪利不斷,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了復辟王朝,其實質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封建貴族的妥協。
3、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以明確法律條文限制國王權利,保證了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4、工業革命後,1832年英國進行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保障了資本主義發展。1721年沃爾波爾經常主持內閣會議,標志英國的責任制內閣開始逐漸形成。內閣首腦是首相,由國王任命多數黨的領袖擔任。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實際對議會負責。內閣與首相的關系是共進退。首相實際掌握國家大權。此後,資產階級議會政黨制度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5、作用: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它有利於促進資產階級民主,避免獨裁統治;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習探究】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 以責任制內閣為核心。(2) 國王是「統而不治」的虛君, 是禮儀性的國家元首,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腦, 即政府首腦。(3) 內閣對議會負責, 由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建內閣及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4) 以代議制為基礎, 議會掌握國家主權。(5) 實行分權原則。

『貳』 1688年 一次以政變為形式的革命 後英國確立了什麼政治制度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1688年的這次革命是指「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後,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叄』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什麼時候確立的光榮革命後還是權利法案的頒布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光榮革命後確立頒布的。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政變後在英國建立起來的國家政體,也稱議會君主制,屬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3)1688年英國建立了什麼法律擴展閱讀

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歷史:

1688年的「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的斯圖亞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同時登位。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於1689年召集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從法律上確認「議會主權」原則,給王權以很大限制。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廢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實施。並規定,國王必須是信奉英國國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

專制君主為受憲法約束的立憲君主所取代。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政體初步確立。隨後議會又制訂了《叛亂法案》,規定平時國王必須經過議會同意才能徵集和維持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能保持一年。

『肆』 1689年英國會議通過了什麼文件最後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

1689年10月,議會通過了「權利宣言」並制訂為法律,是為《權利法案》。
英國從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伍』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這次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兩個基本原則:即限制王權和議會權力至上。限制王權就是通過議會分權的辦法來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權力,使國王受到法律和議會的限制。議會權力至上,就是指議會成為一個常設性最高立法機構,由它掌握立法、財政、司法、軍事等最重要的國家權力。

求採納為滿意答案哦~

『陸』 1688年的哪次革命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1688年光榮革命確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黜。在廢黜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 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便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

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

『柒』 1688哪次革命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1688年,英國通過光榮革命,迎立信仰英國國教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親王威廉(對方以恢復其妻子瑪麗作為詹姆斯二世長女的繼承權為條件),登基為英國國王,驅逐英國時任國王詹姆斯二世。
1689年的《權利宣言》正式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捌』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頒布了哪些政治文件和制度

1《權利法案》2英國確立了議會高於王權的政治原則,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閱讀全文

與1688年英國建立了什麼法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台燈價格是多少 瀏覽:533
去伊朗旅遊是什麼感受 瀏覽:600
如何下電腦版cf越南服 瀏覽:360
越南文阮字怎麼寫 瀏覽:168
印度河水有多少 瀏覽:314
英國駕照怎麼弄 瀏覽:767
義大利簽證中心什麼時候開業 瀏覽:809
印度機器怎麼使用 瀏覽:330
英國加拿大美國的國徽是什麼 瀏覽:302
義大利語網上哪裡學 瀏覽:719
越南產的蔻馳怎麼樣 瀏覽:668
印度有什麼網站 瀏覽:872
中國汽油哪個牌子好 瀏覽:44
烏魯木齊中國石化加油站哪裡有 瀏覽:165
秦朝在越南設立什麼郡 瀏覽:411
中國哪裡生產女童禮服 瀏覽:50
各國對中國有哪些貢獻 瀏覽:227
越南人怎麼賣淘寶 瀏覽:44
印度黑河是什麼樣子 瀏覽:577
有多少國家支持印度巴士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