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戈爾登名言什麼是最朴實的

英國戈爾登名言什麼是最朴實的

發布時間:2022-07-24 02:46:24

1. 東北育才雙語學校新生語文作業每周一次的讀書筆記怎麼寫什麼概念是摘抄好句

讀書筆記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 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記憶,對於積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記憶。列寧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卻勤動筆,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所以,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
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我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詞佳句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對於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對於積累學習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做讀書筆記,方法是多樣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最簡單的一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謂摘抄就是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來,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內容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可以抄錄領袖導師的教導,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眾、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和格言諺語等。例如: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還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詞段。
讀書筆記的主要內容:
摘抄精美語句,語段,詞語。
寫讀後感或讀書心得,內容鑒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系,就會輕松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已。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
編輯本段1. 摘要式讀書筆記
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精闢語句,有用數據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准備。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字。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准。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式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式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編輯本段2、評注式讀書筆記
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
評注式讀書筆記常用方法有書頭批註。即在書中重要地方用筆打上符號或在空白處加批註、折頁作記號;也可用提綱方法把書和文章論點或主要論據扼要記敘下來;還可用摘要式綜合全文要點、記下主要內容;讀完全書或全文對得失加以評論也是一種方法。
評注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注讀書筆記
評注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注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注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志》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志》: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編輯本段3、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讀書筆記,即讀後感。是讀書或讀文章後寫出的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啟發。常用方法有:札記,它是摘記要點與心得結合的產物;心得,也叫讀後感。將讀書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綜合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並記錄下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心得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讀書筆記
綜合讀書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上述三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類型,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科學研究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注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范疇。
編輯本段讀書筆記的形式
讀書筆記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形式有:
1)筆記本
成冊筆記本可用來抄原文、寫提綱、記心得、寫綜述。長處是便於保存,缺點是不便分類,但可按類單獨成冊。
2)活頁本
可用來記各種各樣筆記。便於分類,節約紙張也便於日後查閱。
3)卡片
便於分類,可按目排列,便於靈活調動又節省紙張,但篇幅小,內容不宜長。
4)剪報
把報紙和有用資料剪下來,長文章可貼在筆記本或活頁本上,短小材料可貼在卡片上。剪報材料可加評注,也可分類張貼,要註明出處,以便使用。
5)全文復印
重要讀書材料,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復印編目分類留用。
6)記憶
如果能用大腦記下來的話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運用筆記中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7)書簽式
平時讀書時遇到需要背誦的內容,可記在書簽上,夾在書里、放在口袋裡或插在專放書簽的袋子里 ,一有空就讀一讀背一背,記得牢為止,再把它存放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編輯本段讀書筆記的實例
小時候的海倫(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周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干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濕的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著,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奇跡,全靠她有著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文明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斗,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才會閃光。
讀《童年》有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瑪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而展開。
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於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也有點心驚。
《釋夢》讀後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著作橫跨半個世紀,對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科學、社會學和大眾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如果以影響的范圍作為衡量偉大的標准,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動了人類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類的無意識是無法被意識所控制,人類的潛意識中蘊含了巨大的心理內容,他以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釋夢》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學術著作。通過對夢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與黑》讀後感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里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十五少年漂流記》讀後感
十五少年漂流記,講述的是十五個少年因暑假無所事事時,去乘船遊玩前一天夜裡船因不知什麼原因而漂流至太平洋中央而引起的悲劇。但是,最後,少年們克服了困難,踏上了回家的道路。書中十五個少年在船破時並沒有氣餒,而是頑強的抵抗著,尋著生的道路,這一點很可敬,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空無一人的島上,他們得不到一點兒幫助,但十五個少年互相團結,有困難一起克服,省吃儉用,學會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和常識。他們憑著這些本領和集體的智慧、勇氣在荒島上生存了下來,這是多麼不容易呀!!為了生存,十五個少年與大自然進行了積極抗爭,同時也和惡徒們展開了生死的搏鬥。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少年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和相互之間的友誼,令我留下了深刻而又溫馨的印象,同時使我受到了影響。
而文中人物鮮活的形象也展現在了我們廣大讀者的眼前。你瞧:深謀遠慮的戈爾登、和善有愛的伯爾安和勇敢堅強的德諾班、能乾的茂可......曲折的故事情節使我們驚嘆不已,心也隨著故事的起伏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好像真的去了十五個少年所居住了一年多的小島......
少年們的團結友愛,我們應當學習!雖然我知道,這只是個科幻小說,但是這本書使我們受益匪淺,也同時成為了我們所喜愛的讀物。
編輯本段怎麼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綱式
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通過編寫內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的內容。
(二)摘錄式
主要是為了積累詞彙、句子。可以摘錄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後熟讀、背誦和運用。
(三)仿寫式
為了能做到學以致用,可模仿所摘錄的精彩句子,段落進行仿寫,達到學會運用。
(四)評論式
主要是對讀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以肯定其思想藝術價值如何。可分為書名、主要內容、評論意見。
(五)心得式
為了記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下讀了什麼書,書中哪些內容自己教育最深,聯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即隨感。
(六)存疑式
主要是記錄讀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邊讀邊記,以後再分別進行詢問請教,達到弄懂的目的。
(七)簡縮式
為了記住故事梗概、讀了一篇較長文章後,可抓住主要內容,把它縮寫成短文。
以上各種形式,可由淺入深逐步掌握。
編輯本段讀書筆記的寫法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提要鉤玄」
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里講他寫讀書筆記,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讀〈鶡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鉤玄的讀書筆記的。其內容如下:
《鶡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舟,一壺千金」者,餘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滅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雲。
他先寫明這部書有多少篇,沒有寫作者是誰,什麼地方人,因為無從查考,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其次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是講什麼的。這部書屬於先秦諸子,先秦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詞雜黃老刑名。」黃老就是道家,講黃帝,老子的學說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這本書的內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這本書中的要點,有篇叫《博選篇》,裡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學說,「四稽」指出從四個方面來考察,「五至」要達到五個要求,都是為治理國家打算的。韓愈認為他的學說很恰當,假使他被國君任用,用他的辦法來治理國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書中的話,說有的東西被看輕,由於沒有利用它。比方一個大葫蘆,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蘆就可以救命,這時候一個大葫蘆就價值千金了。韓愈反復讀這些話,引起了悲哀。書里用大葫蘆來比人才,人才棄而不用,所以被看輕,韓愈因此悲哀。韓愈又改正書中的文字脫誤,改正三十五個字,把顛倒的字勾過來的有三處,塗去的錯字二十二個,旁邊註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個。
從這篇里我們看摘要的讀書筆記是怎樣寫的。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脫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復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復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裡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說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里,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採花釀蜜」
蜜蜂採花中甘液釀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釀成的,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有的讀書筆記,是作者讀了好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的一種看法,好比蜜蜂釀蜜,這樣的讀書筆記寫得比較精彩,不同於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語類》:
淵明詩,人家說是平談,據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談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又龔自珍《己亥雜詩》:
陶潛酷擬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談,二分梁甫一分騷。
讀書筆記有各種形式,前面舉的摘記是一種;這里舉的是別的兩種,一是隨筆式的,一是詩。隨筆式的只寫出自己的意見,不必記下書名卷數等,主要把自己對書的意見寫下來,用詩的形式來寫更不必記書名卷數等了。
上面舉的朱熹的一段話,龔自珍的一首詩,實際是寫出了對陶淵明詩的讀後感,所以也作為讀書筆記來談。「淵明詩,人家說平談」,說明他看了別人講陶淵明的話,都說淵明詩是平談的。「據某看他自豪放」,他讀了淵明的詩,跟別人的看法不同,認為平談是表面,骨子裡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他也讀了許多豪放的詩,經過比較,他認為淵明詩的豪放跟別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詩的豪放不顯露。也有外露的是《詠荊軻》一篇。他這個論點,是讀了別人論淵明的詩,用淵明的詩來檢驗;讀了別的豪放的詩,用來跟淵明的詩作比較;才能得出來的。他不光看到淵明詩表面上的平談,還看到了從《詠荊軻》詩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來看他寫的別的詩,才看出透過表面的平談,骨子裡是豪放的,即從詩里看到淵明這個人的性格來。這正象蜜蜂採花釀蜜那樣,是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來的。
龔自珍的詩主要是採用了朱熹的論點,但又補充了新的論點:一是用諸葛亮的豪放來同陶淵明的為人作比,二是贊美淵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離騷》來同淵明的詩作比。在這里,說明龔自珍不光讀了陶淵明的詩,還讀了陶淵明和諸葛亮的傳記,了解了兩個人的性格,還讀了諸葛亮的《梁甫吟》;還研究了歷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經過比較,才寫出這首詩來。說「萬古潯陽松菊高」,那是因為陶淵明是潯陽人,是愛松菊的。他在《歸去來兮辭》說「撫孤松而盤桓」,他在《飲酒》里說「採菊東籬下」,菊和松又是用來象徵高潔的品格的。說這句話,說明他把陶淵明跟歷代的高人作過比較。他又用屈原的《離騷》來同陶淵明的詩比,看出陶淵明的豪放,跟諸葛亮比較接近,佔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離,佔有的成分少些,那因為屈原投江自殺,淵明沒有那樣忿激,比較達觀。他跟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為淵明不象諸葛亮那樣能建功立業。不論他的衡量是否恰當,總之是象採花釀蜜那樣,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得出來的。
「開山鑄銅」
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巨著。他在《與人書十》里,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采銅礦來煉銅。他的《日知錄》,一年來「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采山之銅也。」毀舊錢來鑄新錢,大概指把舊書剪剪貼貼編成新書,開山鑄銅,大概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假使說,採花釀蜜主要指文藝方面的研究說的,那麼開山鑄銅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研究說的。這里引《日知錄》中的《正始》條。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貴焉耳矣。……
《日知錄》寫的讀書筆記,稱為開山鑄銅,往往引了不少書,從中取得一個結論。要是把所引的書都抄上,太多,不合適,只好節引一個結論。顧炎武從不少材料中得出這個結論。他說的「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所以只是那個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個朝代的官號要考慮的,「肉食者」指官吏。

2. 求求了,10篇讀書筆記,100字左右急急急 十萬火急拜託了

《西遊記》讀書筆記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童年》讀書筆記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裡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孟子》讀書筆記
作為傳統文化的先祖,孟子於中國的影響是達數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限於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於,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捨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那末,此「仁義」還有永恆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一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多麼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常化險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餘。

當今著名於世界的「系統論」、「系統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捨本逐末,而要動態、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干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於隨時浮現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後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氣概。這點即註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揮才乾的舞台,則必能成一王業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污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業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當今社會形勢風起雲涌,常常人置於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後,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名人傳讀書筆記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簡愛讀書筆記
三天多的時間終於讀完了《簡愛》,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這連住的幾日,我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一切時間都耗費在這本來自遙遠國度的小說里。然而我還得在抱怨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它的傑出與迷人。很少見到這樣迷人的異國風情。這充滿著英國十九世紀趣味的故事裡,讓我感慨了很多。其實我應該早些接觸這本書,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紹它了。可惜,我擁有著一點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現在去欣賞它,實在有些相見恨晚。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英國人的思維和宗教信仰有點難以適應。不過呢,人世間的真情多數是相通的。每當我讀到小簡愛因為無親無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視時,心中頓起的憐憫之情真讓人難忘;每當簡愛一次次化險為夷讓我多麼興奮;當她勇敢地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而堅持自己心中的真愛時,多麼令鼓舞和震撼;特別在文章最後,她拋棄一切去照顧那位可憐的愛德華時,我的心中欣慰與感動迸發而出。
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它在很多藝術方面的傑出融合。我敢確信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繪風景時,是以一個畫家的審美角度去鑒賞,以一個畫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諧。讀中國的小說很少見到這樣細膩的風景描寫的詞彙。應該要感謝這本書的譯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國文功底,使譯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輝。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語言學上的造詣也很深厚,作為一名英國人,作者可以說至少精通三種以上的外國語言。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可以通過它感受到整個歐洲的文化氛圍。比方說英國人的自豪感和紳士風味,德國的大國氣氛以及法國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還讀出了英國人那種殖民主義的歧視東方人的心理,比如他們稱印度是個野蠻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對感情戲的處理上,可以稱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見鍾情,這比較現實,但是她賦予的愛情總是在默無聲息深入到讀者的心田裡。如此巧妙的感情戲,讓我很意外,很驚喜。
《簡愛》的作者如果和中國的曹雪芹相比,毫無疑問,後者的文化底蘊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國和英國人拼比歷史,中國人可以無愧地說: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學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廣博的多,畢竟中國的文化底蘊要豐盛的多。中肯的說,簡愛的確比不上中國的《紅樓夢》。不管是人物豐富還是物致的描繪上,《紅樓夢》都是更為傑出的。但是,《簡愛》中也有值得中國人去學習和欣賞的地方。比方說,《簡愛》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方面,可以說淋漓盡致。這點在很多中國人的文學作品中做的都不夠.
讀這本書我彷彿讀了一遍《聖經》,西方人對宗教篤深的感情與真誠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現在的中國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在讀《簡愛》時候,讓我感受到在擁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純美,在現在的中國這真的很難得。其實,很多聖經里的教誨與中國的孔儒的經典思想是相通互補,而現在國人卻往往忽視了祖先的睿智。比如聖經里勸人從善,勸人寬忍,勸人感恩,與孔老夫子勸國人禮義仁,兩者是相同的。在讀《簡愛》的時候,我時常被聖經里的美好的思想啟迪著,讓我聯想到中國的現狀,心中似乎收獲許多。讓我堅信,對於中國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審視。

《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 。並且,通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在語言上朴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又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令人倍感親切。

《格林童話》寓教於樂,每一則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一定要孝順、尊敬……

《格林童話》源自民間,在藝術上通俗、質朴、粗獷、生動,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瞭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矛盾沖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藉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為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慾如潮如流的社會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裡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采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哈姆雷特》讀後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而展開。 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十五少年漂流記》讀後感
十五少年漂流記,講述的是十五個少年因暑假無所事事時,去乘船遊玩前一天夜裡船因不知什麼原因而漂流至太平洋中央而引起的悲劇。但是,最後,少年們克服了困難,踏上了回家的道路。書中十五個少年在船破時並沒有氣餒,而是頑強的抵抗著,尋著生的道路,這一點很可敬,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在空無一人的島上,他們得不到一點兒幫助,但十五個少年互相團結,有困難一起克服,省吃儉用,學會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和常識。他們憑著這些本領和集體的智慧、勇氣在荒島上生存了下來,這是多麼不容易呀!!為了生存,十五個少年與大自然進行了積極抗爭,同時也和惡徒們展開了生死的搏鬥。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少年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和相互之間的友誼,令我留下了深刻而又溫馨的印象,同時使我受到了影響。 而文中人物鮮活的形象也展現在了我們廣大讀者的眼前。你瞧:深謀遠慮的戈爾登、和善有愛的伯爾安和勇敢堅強的德諾班、能乾的茂可......曲折的故事情節使我們驚嘆不已,心也隨著故事的起伏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好像真的去了十五個少年所居住了一年多的小島...... 少年們的團結友愛,我們應當學習!雖然我知道,這只是個科幻小說,但是這本書使我們受益匪淺,也同時成為了我們所喜愛的讀物。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閱讀全文

與英國戈爾登名言什麼是最朴實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申請印尼apec簽證 瀏覽:513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2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2
越南魚多少錢一隻 瀏覽:115
有哪些印度的紀錄片 瀏覽:194
為什麼印度沒有形成政教合一 瀏覽:432
印尼人釣魚用什麼 瀏覽:330
中國石油行業哪個不釆油 瀏覽:59
在中國的茶葉里哪些是紅茶 瀏覽:912
英國有些什麼手機 瀏覽:220
上中國際部怎麼樣 瀏覽:476
伊朗跟中俄關系怎麼樣 瀏覽:842
伊朗和中國哪個國家強盛 瀏覽:928
成年英國鬥牛怎麼打理 瀏覽:145
印度人問候午飯怎麼說 瀏覽:265
為什麼印度訂單還在增加 瀏覽:435
義大利tec喇叭哪裡做的 瀏覽:300
英國授課型怎麼讀 瀏覽:441
印度高鐵哪裡造 瀏覽:555
500萬印尼盾英文怎麼說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