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整個英國有多少選民

整個英國有多少選民

發布時間:2022-07-24 10:18:24

1. 英國脫歐有多少人有投票權

總共有382個投票區,每個選區都將先統計出本地收到的票數並宣布投票總數(包括廢票和郵寄的投票)。一共有大約4650萬英國選民登記參加23日的公投。
最終結果留歐票數1,458.4萬,退歐票數1,570.5萬 。
票數比例51.9%:48.1。至此,英國脫歐成功。

2. 英國首相選舉制度和美國總統選舉有什麼不同

英國是世界上較早實行普選制的國家,其選舉制度不僅對英國自身的民主政治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民主政治體系也具有十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文簡單扼要的介紹了英國選舉制度,及其存在的問題,並對其對中國選舉制度的改革的借鑒之處,也就是英國選舉制度的優點,做了重點的分析。

一、英國三大立法主體

在英國, 君主(monarch)以及下議院(又稱平民院)和上議院(又稱貴族院)兩院(House of Commons and House of Lords)是法定的三大立法主體。當然君王的立法地位只是流於形式,而兩院中的下議院又具有主導地位。

至今為止,上議院還不是通過選舉產生,其中一部分議員是執政黨政府建議英女王授封的終身貴族;另一部分則是世襲貴族,也就是說,他們的議員身份是由其祖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在英國的政治議事日程上,有關上議院的改革以及是否廢除上議院的爭論已持續多年。經過改革,上議院中世襲貴族議員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但其變革現仍處於進行當中。

歷史上,英國議會上、下兩院之間一直存在著權力斗爭。這方面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一直延續到17世紀,下議院的權力才逐漸變得越來越大。到了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政府處在自由黨執政時期,下議院的優勢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在立法方面,只要是下議院通過的法案,上議院能做到的最多也只是拖延一段時間,但是卻很難完全推翻有關的法案。

所以,在立法方面來說,上議院雖然仍然具有修訂法律的職能,但是議會權力的中心已集中在由選民選出的659名議員所組成的下議院。下議院議員的工作是就政府提出的法案進行辯論和投票。如果這些法案在下議院得到通過的話,法案將送交上議院進行審議和最後批准。可見,一項法案的批准,經常要通過冗長的立法程序。英國並沒有正式的憲法,政府執政是基於習慣法(即以過往法院判例和慣例作為依據)。所以英國最終的立法權基本上掌握在下議院。

二、英國選舉制度

下議院議員是通過普選產生的。凡英國公民以及愛爾蘭共和國公民(其公民為選舉目的時不視為外國人),年滿18周歲或自選舉登記公布日起12個月內將滿18歲者,在沒有法定的喪失選取權的情況下,並且居住在規定選舉登記的選區內(根據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2000),均可以參加下議院的選舉投票。投票人要參加議會選舉必須在所在選區(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進行登記,並列名在選舉登記(electoral register)之中。

那麼,下議院選舉制度的基礎又是什麼樣呢?整個英國被分為659個選區(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每個選區的選民人數約為五萬名,每一個選區都要選出一名代表成為下議院中的議員(MP)。所以,下議院一共由659名成員組成。根據最新的《2000政治黨派、選舉及全民投票法案》(Political Parties,Elections and Referenms Act 2000),規定原來由幾個邊界委員會(Boundary Commission)共同履行的職權現通歸選舉委員會執行(Electoral Commission),再由選舉委員會根據《政治黨派、選舉及全民投票法案》建立四個邊界委員會,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各有一個。每個邊界委員會由2到4名成員組成,只有選舉委員會的委員或副委員才有資格擔任其成員。選舉委員會直接對英國議會負責,而並非對任何政府部門負責的獨立機構,其最明顯的功能是在大選中的規劃角色:包括各選區候選人的登記功能,以及全民投票和政府行政區域劃定等有關選舉的重大事宜。

選舉委員會將定期對每一個選區的選民進行核查,並對選區進行調整。比如說,某一個選區的選民人數增多就可能需要增加一個新的選區,而某一個選區的選民人數減少,則可能需要廢棄這個選區或將其並入其他的選區。選舉委員會對選區的劃分以及選民登記等事項的決議,一般來講都會得到英國各政黨的認可。對選舉委員會決定的訴訟在歷史上來說也鮮有成功的案例。如案例:R v Boundary Commission for England,ex parte Foot [1993] QB 600。

英國下議院選舉的原則是每一個選區都有數目相等的選民,每一個選民都有平等的選舉權,用一句話概括來講就是:「一人,一票,一價」(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選舉的方法是 「簡單多數票當選」(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個選民只能投一票給一個候選人,在這個選區內獲得最多數票的候選人當選為本選區的下議院議員。

選舉委員會各項准備工作就緒後,包括工黨、保守黨以及自由民主黨三個主要政黨在內的英國各政黨將會在整個英國各選區逐一爭奪每一個議席。各政黨的地方組織首先負責挑選本黨在659個選區的候選人。候選人一旦確定下來,各政黨就要展開激烈的競選活動,核心是宣傳自己的候選人和攻擊競選對手。競選中,候選人會不斷走訪選民,發表演說。各政黨還將以政治集會、設宣傳車以及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廣告宣傳等形式,擴大本黨的影響,替本黨候選人拉選票。在英國選舉中,政黨的影響度非常重要,候選人如果沒有政黨的幫助,通常根本不可能獲勝。選民一般不看重候選人,反而更看重他(她)所代表的政黨的總體表現。競選一般僅持續3—4周,時間雖短,卻很激烈。議會選舉結束後,國王(或女王)召見多數黨領袖,邀請他出任首相並著手組閣。照例,內閣名單早已擬好,議會表決通過後,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黨依法成為正式的反對黨,組成「影子內閣」。

三、英國選舉制度的缺點和優點

英國一直堅持的「簡單多數票當選」(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方法向來爭議頗多。批評者認為,這種選舉方法有失公正,因為按照這種方法,一個候選人在本選區內即使有大多數選民沒有投他票的情況下,他(她)也有可能當選。比如說,A 獲得了10,000張選票,B獲得了7,000張選票,C獲得了6,000張選票,結果就是A以最多票數當選,但是在這個選區內還是有大多數選民是不支持他的。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講,對A來說,超過7001張選票以後的選票其實都是廢票。

這樣的選舉系統最終將導致一個政黨在全國范圍內所獲得的選票總數和其在下議院所擁有的議席數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比如,在1992 普選中,保守黨僅獲得了全國41.9%的選票,然而在下議院中卻佔51.6%的議席。而少數黨在這種選舉系統中舉步履維艱,如自由民主黨雖然獲得了全國17%的選票,而在下議院中卻只佔到3.2%的議席。又如綠黨在全國的得票總數可以數以萬計,但是卻不足以贏得某一個特定選區而沒有贏得下議院議席。

在2001年6月的普選中,統計數字如下:

政黨 議席 所佔議席% 所佔總選票%

保守黨 166 25 32

工黨 412 62 41

自由民主黨 52 8 18

其他 29 4 10

這個統計再次說明一個黨在普選中的總得票數和其在下議院中所佔議席數是不平衡的。在各選區普選的競爭中,成為第二名沒有太大的意義。一些黨派在很多選區成為第二名,反映在下議院中占的議席數與獲得第三、第四名的沒有什麼區別。對於小黨派而言,他們要在選區中勝出的唯一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具有強烈的地方代表性,例如:蘇格蘭人民民族主義黨的候選人在蘇格蘭的某選區就極有可能勝出而獲得議席。

但應當指出的是,「簡單多數票當選」(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方法也具有其優越性。這個選舉方法簡單易行、容易理解,能夠簡單迅速的獲得各選區及全國的選舉結果。並且議員(MP)與選區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議員更能在下議院中代表其選區的利益發出聲音,而這在其他某些選舉系統中卻並非如此。議員與其選區的這種聯系,也使得其他一些機構,如議會行政委員(Parliamentary Commissioner for administration)的工作更有效率,因為議員能直接將本選區的不滿和建議向議會行政委員提出來。另外,一個議員也能考慮到本區的實際問題來尋求解決方案。例如:一名來自擁有很多外國移民人口選區的議員,很有可能會提出一個有利於移民的議案。從另一方面來說,議員只有盡其所能地代表其選區的利益,才能在下一屆為自己或本黨的其他候選人贏得更多的選票。

進一步說,這種選舉系統的優點還有,它一般會選出一個在下議院中佔大多數議席的政黨,並由這個政黨組成內閣。所以當普選結束,政府以及首相實際上也隨即產生了。英國現行的選舉制度可以讓一個政黨贏得絕對多數的席位,成為執政黨,而不需要與其他政黨組織聯合政府。因此首相、政府和議會之間會有更好的合作關系,更能有效率地開展工作。而在有些國家情況並非如此,如在有些選舉制度下, 更有必要由幾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而聯合政府較難獲得共識,對解決急迫的政治難題上很難滿足人民的要求。

雖然也有人抱怨現行的選舉方法對小黨派不公平,但現行的選舉方法卻成功的阻止了一些小的極端主義黨派進入下議院。比如,在1930年由Oswald Mosley領導的「英國法西斯黨」在普選中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獲得了一定的選票,但是這些選民分散在全國各地,未能在任何一個選區獲得最多數票,所以此黨沒有在當年的下議院中獲得議席。而在某些國家的議院以一黨的全國總得票數比例來決定在議院的議席的情況下,一些極端主義黨派極有可能在議會佔有一定數目的議席。

盡管如此,對於英國選舉系統變革的呼聲近來仍然很高。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包括選擇性投票(alternative vote)、政黨排名表(party list)、單一可轉移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等。一般來說,要求選舉制度變革呼聲最高的主要是如自由黨這樣一些在議會選舉中一無所獲的小黨。而對於象工黨這樣的大黨派來說似乎就沒有太大的興趣。引用一位英國法學家的一句話說:「我們的選舉方法也許是不公平的和不令人滿意的,但是別人的也一樣!」

結論:

總而言之,英國的選舉制度雖然有一定缺點,但也不可否認其具有重要的一些優點,比如:1)簡單易行,能相對節省普選的時間和費用;2)議員(MP)和選區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議員更能在議院中代表其選區的利益發出聲音;3)可以讓一個政黨贏得絕對多數的席位,成為執政黨,而不需要與其他政黨組織聯合政府,首相、政府和議會之間會有更好的合作關系,更能有效率的工作,因此能保持政局的穩定,和有利於政府高效;4)另外可以阻止一些小的極端主義黨派進入議會。

英國選舉制度的上述優點對於中國政治制度改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因為這四個主要的特徵和優點,恰恰也是中國的實際情況最需要的,完全可能結合中國的現狀而被借鑒與吸收。

美國 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 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復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預選結束後,兩黨通常將分別在七、八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最終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討論通過總統競選綱領。

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將耗費巨資,穿梭於全國各地,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全國選民投票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2008年是11月4日),這一天被稱為總統大選日。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的投票結果,產生的實際上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另外,在總統大選日,選民還要在聯邦范圍內進行參議院和眾議院選舉。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期滿後全部改選),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為538票。一位候選人贏得的選舉人票超過總數的一半(270張),即當選總統。

真正的總統選舉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屆時,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並於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只有到當選總統於次年1月20日手撫《聖經》,宣誓就職時,美國的總統選舉才告結束。

3. 英國大選的介紹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2015年5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將舉行第56次選舉,這將是英國數十年來懸念最大的一次選舉,選舉結果將決定著英國的未來。此次大選將於當地時間7日7時到22時舉行,大部分投票結果於5月8日3時到5時出爐。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約為4800萬人,預估投票率65%到70%。

4. 英國選民最多的區是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英國人口大約有6240萬,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蘭東南部。以地區來分,其中英格蘭人佔83.6%;蘇格蘭人佔8.6%;其它還有威爾斯人佔4.9%、北愛爾蘭人佔2.9%。
英國主要城市及排名

城市英文名
中文名
城市人口
男性人口比例

London 倫敦 7,074,265 49.12
Birmingham 伯明翰 1,020,589 49.42
Leeds 利茲 726,939 49.43
Glasgow 格拉斯哥 616,430 47.73
Sheffield 謝菲爾德 530,375 49.73
Bradford 布拉德福德 483,422 49.32
Liverpool 利物浦 467,995 48.8
Edinburgh 愛丁堡 448,850 48.29
Manchester 曼徹斯特 430,818 49.33
Bristol 布里斯托 399,633 49.59
Kirklees 柯克利斯 388,807 49.17
Fife 法夫 349,300 48.44
Wirral 威勒爾 329,179 47.89
North Lanarkshire 北拉納克 325,940 48.58
Wakefield 韋克菲爾德 317,342 49.53
Cardiff 卡迪夫 315,040 49.09
Dudley 達德利 312,194 49.62
Wigan 維岡 309,786 49.5
East Riding 東騎 308,689 48.87
South Lanarkshire 南拉納克郡 307,450 48.37
Coventry 考文垂 306,503 49.43
Belfast 貝爾法斯特 297,300 n/a
Leicester 萊斯特 294,830 49.64
Sunderland 桑德蘭 294,261 48.79
Sandwell 桑德韋爾 292,196 49.09
Doncaster 唐卡斯特 291,804 49.28
Stockport 斯托克波特 291,080 48.55
Sefton 塞夫頓 289,739 47.75
Nottingham 諾丁漢 283,969 49.38
Newcastle-upon-Tyne 紐卡斯爾 282,338 49.19
Kingston-upon-Hull 赫爾河畔金斯頓 266,775 49.63
Bolton 博爾頓 265,449 49.3
Walsall 沃爾索爾 262,593 49.55
Plymouth 普利茅斯 255,826 49.2
Rotherham 羅瑟勒姆 255,342 49.49
Stoke-on-Trent 特倫特河畔斯托克 254,438 49.57
Wolverhampton 伍爾弗漢普頓 244,453 49.28
Rhondda, Cynon, Taff 朗達,克農 ,塔夫 240,117 49.4
South Gloucestershire 南格魯斯特 235,129 50.01
Derby 德比 233,708 49.59
Swansea 斯旺西 230,180 49.04
Salford 索爾福德 229,179 49.56
Aberdeenshire 阿伯丁郡 227,430 49.7
Barnsley 巴恩斯利 227,213 49.14
Tameside 坦姆賽德 220,722 49.39
Oldham 奧爾德姆 220,172 48.95
Trafford 特拉福德 218,893 49.05
Aberdeen 阿伯丁 217,260 48.88
Southampton 南安普頓 214,859 50.42
Highland 高地 208,700 49.06
Rochdale 羅奇代爾 207,563 49.09
Solihull 索利赫爾 203,922 48.89
Gateshead 蓋茨黑德 200,968 48.88
Milton Keynes 米爾頓凱恩斯 197,131 49.85
North Tyneside 北泰恩賽德 193,619 47.97
Calderdale 卡爾德達爾 192,844 48.79
Northampton 北安普頓 192,382 49.3
Portsmouth 朴茨茅斯 190,370 50.96
Warrington 沃靈頓 189,012 49.59
North Somerset 北薩默塞特 185,340 48.68
Bury 伯里 181,873 49.54
Luton 盧頓 181,468 50.15
St Helens 聖海倫斯 179,483 49.19
Stockton-on-Tees 提賽德 179,009 49.2
Renfrewshire 倫弗魯郡 178,550 48.28
York 約克 175,095 48.75
Thamesdown 泰晤士下 174,598 49.93
Southend-on-Sea 紹森德 172,266 48.13
New Forest 新森林 169,513 48.4
Caerphilly 卡菲利 169,125 49.11
Carmarthenshire 卡馬森郡 169,108 48.65
Bath & North East Somerset 巴斯和薩默塞特東北區 164,725 48.77
Wycombe 韋甘比 164,045 49.87
Basildon 巴塞爾頓 163,280 49.24
Bournemouth 伯恩茅斯 160,749 47.46
Peterborough 彼得伯勒 158,674 49.95
North East Lincolnshire 林肯郡東北區 158,503 48.97
Chelmsford 切姆斯福德 156,601 49.26
Brighton 布萊頓 156,124 49.22
South Tyneside 南泰恩賽德 156,078 48.69
Charnwood 查恩伍德 155,724 49.92
Aylesbury Vale 艾爾斯伯里谷 154,927 49.73
Colchester 科爾切斯特 154,176 49.35
Knowsley 諾斯利 154,053 48.58
North Lincolnshire 北林肯郡 152,767 49.39
Huntingdonshire 亨廷登 152,742 49.35
Macclesfield 馬格斯菲特 152,604 48.86
Blackpool 布萊克浦 152,459 48.46
West Lothian 西洛錫安 150,770 49.2
South Somerset 南薩默塞特 150,710 48.87
Dundee 鄧迪 150,250 47.75
Basingstoke & Deane 貝辛斯托克與迪恩 147,914 49.67
Harrogate 哈羅蓋特 147,635 47.66
Dumfries & Galloway 鄧弗里斯和蓋洛韋 147,600 48.58
Middlesbrough 米德爾斯堡 146,778 48.97
Flintshire 弗林特郡 144,918 49.3
Rochester-upon-Medway 羅切斯特 - 梅德韋 144,478 49.4
The Wrekin 里京 144,154 49.6
Newbury 紐伯里 143,727 49.67
Falkirk 福爾柯克 143,040 48.57
Reading 雷丁 142,851 50.62
Wokingham 沃金厄姆 142,361 50.53
Windsor & Maidenhead 溫莎和梅登黑德 141,548 49.73
Maidstone 梅德斯通 140,664 49.23
Redcar & Cleveland 雷德卡和克利夫蘭 139,785 48.98
North Ayrshire 北艾爾郡 139,520 48.14
Blackburn 布萊克本 139,491 49.25
Neath Port Talbot 塔爾波特港 139,459 48.81
Poole 普爾 139,226 48.4
Wealden 威爾登 138,030 47.73
Arun 阿倫 137,978 47.52
Bedford 貝德福德 137,451 49.82
Oxford 牛津 137,343 50.4
Lancaster 蘭開斯特 136,948 48.61
Newport 新港 136,789 48.86
Canterbury 坎特伯雷 136,481 48.67
Preston 普雷斯頓 134,818 49.84
Dacorum 德康 134,733 49.29
Cherwell 徹韋爾 132,687 49.28
Perth & Kinross 珀斯-金羅斯 132,570 48.23
Thurrock 圖洛克 132,283 49.75
Tendring 滕德靈 132,265 47.53
Kings Lynn & West Norfolk 金斯林和西部諾福克 131,214 49.2
St Albans 聖奧爾本斯 130,267 49.42
Bridgend 布里 130,080 48.47
South Cambridgeshire 南劍橋郡 128,422 49.44
Braintree 布倫特里 126,236 49.51
Norwich 諾維奇 126,221 49.02
Thanet 薩尼特 125,543 47.45
Isle of Wight 懷特島 125,466 48.19
Mid Sussex 蘇克塞斯中部 125,329 49.3
South Oxfordshire 南牛津郡 124,637 49.32
Guildford 吉爾福德 124,567 49.39
Elmbridge 埃爾姆布里奇 124,539 48.42
Stafford 斯塔福德 124,531 49.51
Powys 波伊斯 124,418 49.65
East Hertfordshire 東赫特福德 123,553 50
Torbay 托貝 123,413 46.94
Wrexham Maelor 雷克瑟姆 美樂 123,308 48.51
East Devon 東德文郡 123,105 46.9
East Lindsey 東林賽 123,058 48.27
Halton 哈爾頓 123,038 49.15
Warwick 華威 122,506 49.16
East Ayrshire 東艾爾郡 122,350 48.31
Newcastle-under-Lyme 紐卡斯爾下 122,314 49.17
North Wiltshire 北威爾特郡 121,747 50.06
South Kesteven 南凱斯蒂文 119,951 48.66
Epping Forest 埃平森林 119,512 48.89
Vale of Glamorgan 格拉摩根谷 119,358 48.71
Reigate & Banstead 賴蓋特和班斯特德 119,307 49.1
Chester 切斯特 119,221 48.91
Mid Bedfordshire 貝德福德郡中部 118,945 49.57
Suffolk Coastal 薩福克郡海岸 118,681 49.1
Horsham 霍舍姆 118,569 49.08
Nuneaton & Bedworth 納尼頓和貝德沃斯 118,340 49.91
Gwynedd 圭內斯 117,775 48.56
Swale 史威爾 117,562 49.97
Havant & Waterloo 哈文特和滑鐵盧 117,341 48.42
Teignbridge 泰格橋 116,743 48.22
Cambridge 劍橋 116,701 50.13
Vale Royal 淡水河谷皇家 115,233 49.25
Amber Valley 琥珀谷 115,224 49.72
North Hertfordshire 北赫特福德郡 114,941 49.53
South Ayrshire 艾爾郡南 114,630 47.81
Waverley 韋弗利 114,133 48.49
Broadland 布羅德蘭 113,896 49.15
Crewe & Nantwich 克魯與南特威奇 113,670 49.8
Breckland 布列克蘭 113,654 48.9
Ipswich 伊普斯維奇 113,642 48.96
Pembrokeshire 彭布羅克郡 113,597 48.78
Vale of White Horse 白馬谷 112,545 50.63
Salisbury 索爾茲伯里 112,534 48.43
Gedling 格德林 112,194 49.01
Eastleigh 伊斯特利 111,732 49.5
Broxtowe 布諾克斯特韋 111,429 49.55
Stratford-on-Avon 斯特拉斯福 111,211 48.71
South Bedfordshire 南貝德福德郡 110,949 49.72
Angus 安格斯 110,780 48.78
East Hampshire 東漢普郡 110,761 48.64
East Dunbartonshire 東鄧巴頓郡 110,750 48.87
Conway 康威 110,596 47.48
Sevenoaks 塞文歐克斯 110,476 48.86
Slough 斯勞 110,462 49.49
Bracknell Forest 布拉克內爾森林 110,092 50.62
West Lancashire 蘭開夏郡西 109,763 49.23
West Wiltshire 西威爾特郡 108,889 49.35
Ashfield 艾士菲 108,558 49.52
Lisburn 利斯 108,400 n/a
Scarborough 士嘉堡 108,258 47.76
Stroud 斯特勞德 108,022 49.15
Wychavon 韋查馮 108,009 48.93
Waveney 韋弗尼 107,731 48.29
Exeter 埃克塞特 107,729 49.34
Dover 多佛 107,398 48.75
Test Valley 測試谷 107,182 49.47
Gloucester 格洛斯特 106,834 49.92
Erewash 埃里沃什 106,818 49.65
Cheltenham 切爾滕納姆 106,692 49.14
Bassetlaw 巴西特勞 106,303 49.62
Scottish Borders 蘇格蘭邊界 106,100 48.16

5. 英國大選有多少人參與投票

據有關報道,當地時間6月8日早上7時(北京時間14時),2017年英國大選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大選主要候選人包括:保守黨候選人特蕾莎·梅、工黨候選人科爾賓、自由民主黨候選人法隆、蘇格蘭民族黨候選人斯特金、英國獨立黨候選人納托爾、綠黨候選人班尼特以及其他黨派候選人。

6. 英國議會議員有多少人

這要先說說英國大選的過程。英國按照人口稠密度和行政區域劃分成650個選區,每個選區有若干個政黨,每個政黨又有若干個候選人參加大選。大選前一個月,英國公民按自願原則就近登記成為選民。一連三日的投票日,選民回各自選區投票,海外人員可郵寄選票。當選區中某一個候選人選票超過該選區登記選民總人數半數以上選票,或在該選區中處於絕對領先票數(即其他候選人計算未投票總選票後仍少於該候選人)時,選區就會宣布該候選人勝出成為英國議會下議院參議議員,同時亦代表該候選人所代表的政黨在該選區勝出。 除了下議院外,還有上議院,上議院由皇室貴族、還有法官等組成,人數為704人。 所以英國議員議員人數=上議院議員人數+下議院議員人數=650+704=1254位議員

7. 1832年議會改革使英國的選民數從48.8萬增加到80.8萬,從人口總數的大約2%增到3.3%。這些新獲得選舉權的

應該是B.工業資產階級

1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又召集了一屆議會,史稱「模範議會」, 國王、貴族、騎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聯合,除了大貴族和教士外,這屆議會還固定地由每郡派兩名騎士代表,每個大城市派兩名市民代表參加,因而較「大會議」前進了一步。由於騎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在根本利益上息息相關,也有比較多的共同話題,因而每當這種議會召開時,他們往往集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商對策。從1343年起,他們開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單獨聚會,逐漸形成了平民院(下議院)。貴族和教會長老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組成了貴族院(上議院)。英國兩院制便發源於此。但是,不管是模範議會,還是1343年由兩院組成的議會,都還不同於近現代意義上由全民普選產生的議會。
1297年,議會獲得了批准賦稅的權力。到了14世紀,議會又獲得了頒布法律(法令和條例)的權利。議會又是各種政治事物尤其是國王大臣所犯的瀆職罪的最高裁判所。議會的形成,使國王的封建諮議機關逐漸成為國家的代議機關。城市代表的參加和下議院的形成,對以後英國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正在興起的市民階層與下層貴族聯合,利用議會批准賦稅和通過法案的權力,對王權起了限製作用。
1. 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
2. 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范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工業資產階級和富農得到選舉權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貴族保守勢力,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權,但是廣大工人,雇農,婦女仍被排斥於政治之外。

1832年議會改革主要包括兩項重要內容:(1)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具體規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個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議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間的32個城市只能保留一個議席。空餘下來的席位給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興工業城市,新興工業城市得到65個席位。(2)更改選舉資格,擴大選民范圍。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工業資產階級和農村中的富裕農民得到選舉權,選民人數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國大約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選舉權。這次議會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貴族保守勢力。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權。但是廣大工人、雇農和婦女仍被排斥於政治之外。

8. 英國多少公民投歐

一共有大約4650萬英國選民登記參加23日的公投。
最終結果留歐票數1,458.4萬,退歐票數1,570.5萬 。
票數比例51.9%:40.1。至此,英國脫歐成功。

閱讀全文

與整個英國有多少選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中國區使用美區兌換碼 瀏覽:162
越南的錢能掙多少 瀏覽:592
越南魚多少錢一隻 瀏覽:115
有哪些印度的紀錄片 瀏覽:194
為什麼印度沒有形成政教合一 瀏覽:432
印尼人釣魚用什麼 瀏覽:330
中國石油行業哪個不釆油 瀏覽:59
在中國的茶葉里哪些是紅茶 瀏覽:912
英國有些什麼手機 瀏覽:220
上中國際部怎麼樣 瀏覽:476
伊朗跟中俄關系怎麼樣 瀏覽:842
伊朗和中國哪個國家強盛 瀏覽:928
成年英國鬥牛怎麼打理 瀏覽:145
印度人問候午飯怎麼說 瀏覽:265
為什麼印度訂單還在增加 瀏覽:435
義大利tec喇叭哪裡做的 瀏覽:300
英國授課型怎麼讀 瀏覽:441
印度高鐵哪裡造 瀏覽:555
500萬印尼盾英文怎麼說 瀏覽:794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