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答案,歷史題!
德國工業革命晚於英、法、美,這主要因為德國政治上長期分裂,以及16世紀以來農奴制的再版和連綿不斷的戰爭,造成國內經濟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直到19世紀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業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國工業革命進展緩慢。1848年革命後,德國工業革命才蓬勃開展起來。到60年代末,工廠制度已在各先進工業區佔了主導地位。1871年普法戰爭後,國家實現了統一,並從法國手裡獲得大量土地、資源和賠款。這些都大大增強了德國的政治經濟實力,進一步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到70年代末,德國工業革命完成。
長期政治分裂使德國無力開拓海外殖民地,工業革命所需資金主要來自國內的掠奪,主要方式是在進行農奴制改革時向農民索取贖金。據統計,僅易北河以東地區的容克就掠奪農民贖金10億馬克。貴族地主們除利用這筆贖金把原來的封建庄園逐步改造為容克-資產階級農場外,還投資於工業。除少數人上升為富農外,贖免了封建義務的農民絕大多數走向破產,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德國還成立投資銀行和股份公司,引導資金流入工業領域。德國工業落後及工業利潤豐厚也吸引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向德國投資。
國家分裂使德國工業革命面臨的市場問題特別尖銳,這個問題通過關稅同盟的建立得以緩解。後來,又相繼成立中德和南德關稅同盟。1834年,這幾個關稅同盟聯合組成德意志關稅同盟。農奴的解放也擴大了國內市場。
在德國工業革命中,以鐵路建築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業革命處於領先地位。19世紀30年代中期,工業革命剛剛起步,德國的第一條鐵路——富爾特-紐倫堡鐵路便建成通車了。從40年代起,鐵路建築業迅速發展,到1872年就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德國還大力修公路,開運河,建港口,發展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變革,促使德國工業發展的重心較早地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這與當時德國的政治形勢和軍國主義傳統也有密切關系。普魯士正大力推行「鐵血政策」,政府大量訂購軍事物資,鼓勵軍火生產,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由於較早實現了工業重心的轉移,德國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業基礎,保證了其他行業技術改造所需要的物資及裝備能夠得到及時而充足地供應,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全面發展,這成為德國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
國家政權積極干預是德國工業革命的另一突出特點。德國各邦政府充分發揮了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的作用,大力推進工業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實行高關稅政策;興辦國營企業,資助私營企業,派遣官員出國考察,學習先進經驗;招聘外國工程技術人員,組織科學研究團體,及時介紹國外新技術和科研新成果等。
國家干預對於工業革命影響最為深遠的還在於積極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進新技術的開發研究。工業革命初期,德國就努力發展教育。1825年,普魯士實行義務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實現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還興辦了多種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和職工補習學校。在普通中學中,增設了自然科學課程,在高等學校中,貫徹教育、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方針。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國民科學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養出一大批像西門子那樣的優秀人才,獲得一系列重大發明。到70年代末工業革命結束時,德國不僅在生產技術上消除了與英國的差距,而且在電氣、化學等新興工業方面超過了英國,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為如此,德國工業革命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並取得了遠比英、法等國更大的成就
⑵ 贖金的簡介
作戰勝利的最高獎賞,包括榮譽的頒授和賜予采邑;而讓自己當場受惠的方式,就是從屍體身上掠奪回來的貴重品、洗掠被佔領的城鎮或城堡、販售死者的裝甲和武器、和向高級的戰俘勒索贖金。被俘的騎士大都被要求繳付贖金來挽救他們自己的生命。例如英國的理查一世,曾在十字軍東征後的返國途中,為日耳曼親王所俘獲,並被要求交出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的贖金,大約相當於今天兩千多萬元美金。
在阿琴科特,英國人俘獲大批的法國騎士,原本是可以用來要脅贖金的。然而,由於在作戰期間,大批法國騎士自背後突襲英軍,一度讓亨利五世感到驚恐;因此,他下令處決那些被俘虜的法國騎士,放棄了未來可以取得的贖金。
被俘獲的騎士一般會由傳令官記錄下來。傳令官保存了那些重要的俘虜資料,以決定誰要支付多少巨額的贖金。然後再通知他們的家屬以安排如何支付贖金,收到錢以後才會釋放他們。
以贖金換取自由在當時似乎是件相當文明和常見的事,但事實上,背後卻有許多黑暗的故事。沒有價值的低階俘虜將會立即被殺,以免除看守和供養他們的麻煩。
⑶ 歐亨利 紅酋長的贖金
美]歐.亨利/著 王楫 康明強/譯
看起來這是個好買賣;不過,你得等我把話說完。故事發生在我們——我和比爾.德里斯科爾——南下途中,經過啊拉巴馬時突然起了這個綁票的念頭。後來,比爾把這說成是「一時糊塗」,但我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
那地方有個小鎮,地勢平坦得宛如一張大餅,當然了,名字還是叫頂峰鎮。鎮上住的盡是些豐衣足食的農民,你完全可以想像得出這個階層的人生活得多麼自在。
我和比爾想合夥在伊利諾斯西部地區買塊黑市地,但我倆總共只有六百來塊錢資金,要實現這一計劃,少不得還需要兩千塊錢。我們在旅館門口的台階上坐下來商量。我們說,鄉村集鎮上的居民特別疼愛孩子;因此,再加上另外一些因素,在這里綁票比較容易得手,不像那些附近有報紙出版的地方,出了點事就被派去的記者攪得沸沸揚揚。我們知道,頂峰鎮有幾名警察,或許還有幾條懶狗,案發後《農民周報》也可能登出一兩篇文章,然而就憑這么點力量是抓不住我們的。如此看來,是個好買賣。
我們選種鎮上的頭面人物埃比尼澤.多爾斯特的獨生子作為我們的犧牲品。這位父親很有地位,也很吝嗇,經營建築業,是個嚴肅認真的生意人。男孩子十多歲了,臉上有些雀斑,頭發的顏色像你趕火車時在報攤上買到的雜志封面。我和比爾都認為,埃比尼澤至少也得給兩千塊錢的贖金,不過你還是等我把話說完吧。
離頂峰鎮大約兩英里路,有座草木茂密的小山。後山上有個岩洞,我們的食品就儲藏在裡面。
一天傍晚,太陽已經落山,我們駕著一輛馬車從老多爾斯特的家門口經過,發現那男孩正在街上,朝對面人家柵欄上的一隻小貓扔石子。
「喂,小傢伙!」比爾招呼說,「想不想吃袋糖果,坐在車上兜兜風?」
那男孩一甩手,一塊磚頭子兒擊中了比爾的眼睛,動作挺利落。
「就這么一下子,你那老子得額外多給五百塊錢。」比爾說著下了車。
小傢伙氣勢洶洶,像頭半大不小的熊揪住我們一陣撕打,但最終還是被扔進車里,馳離頂峰鎮。我們帶著他到了山洞;我將馬栓進樹林,天黑以後又駕車趕到三英里以外的一個小村子將租來的車馬還掉,然後步行回山。
比爾在臉上受傷的地方塗著膏葯。洞口那塊大石頭後面已經生起火,男孩守在一旁看著一壺煮開的咖啡。我發現他的紅頭發上插了兩根鳥的尾毛。待我走進時,他舉起手中的樹枝指著我說:「哈哈!該死的白臉皮,你膽敢走進平原魔王紅毛酋長的營地?」
「他現在好了,」比爾說,又捲起褲腳看看腿上的傷痕,「我們扮演印第安人來玩著」。我們要讓這小子一輩子也忘不了在這玩的游戲。」
真的,那孩子長這么大,大概是頭一回玩得這么開心。他覺得山洞裡住宿很有趣,早已忘記自己是給綁架來的了。他隨即給我起了個名字叫蛇眼偵探,並宣布說,等他的那些印第安勇士打完仗回來,日出時就將我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
後來我們吃晚飯;他嘴裡塞滿肉片和肉醬以後便開始發表演說。他的席間談話大致是下面這些內容:
「我很喜歡這樣。我從來沒有在野外住過;不過我曾經有過一隻可愛的野貓。我九歲的生日已經過了。我討厭上學。吉米.塔爾博特的嬸嬸家,母雞下的蛋給老鼠吃掉了十六隻。這個林子里有沒有真正的印第安人呀?我還想吃點肉醬。樹動了是不是就刮風?我們家有五隻小狗。你的鼻子怎麼會這么紅呢,漢克?我爹有很多很多的錢。天上的這些星星也熱嗎?上星期六我兩次把埃德.沃克打敗。我可不喜歡女孩子。沒有繩子你就別想捉癩蛤蟆。公牛會叫嗎?桔子為什麼都是圓的?這個山洞有床好睡覺嗎?啊莫斯.默里長了六隻腳趾頭.鸚鵡會說話,猴子啊魚啊都不會。乘幾等於十二?」
每過幾分鍾,他一想起自己是個印第安人,就拿起那根樹枝,像握著桿槍一樣悄悄走到洞口搜索,看看有沒有討厭的白種人的偵探。他還時不時的地發出一聲喊殺聲,老漢克聽到這種聲音就害怕。孩子一來就把比爾給嚇唬住了.
「紅毛酋長,」我對孩子說,你想回家嗎?」
「咦,干嗎回家呢?」 他說,「家裡一點意思都沒有。我討厭上學;我喜歡野營。你不會把我再送回去吧,蛇眼,是嗎?」
「現在不會,」我說,「我們要在這個洞呆些時候。」
「好啊!」他說,「那就再好不過了。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這么痛快地玩過。」
我們睡覺時大約已是十一點了。我們在地上鋪了幾條又厚又寬的毛毯,讓紅毛酋長睡在我們中間,我們並不擔心他會逃跑,可是一夜沒有睡好覺。外面的樹林里一有枝葉響動的聲音,他那小腦瓜兒就以為有歹徒偷襲來了,於是一次次跳起身去取他那支長槍,並且在我和比爾的耳邊一個勁的喊「伙計,你聽」,害得我們三個小時未能入睡。最後我迷迷糊糊睡著了,卻夢見自己遭了綁架,被一個凶神惡煞般的紅發海盜用鐵鏈鎖在一棵樹上。
天剛蒙蒙亮,我被比爾的一陣極其尖利的叫聲驚醒。你怎麼也想不到一個男性發音器官里竟會發出這樣的聲音——既不是一陣吼叫,也不是一聲長嚎,簡直就像女人見了鬼或毛毛蟲時發出的那種歇斯底里的、讓人害怕的而又難堪的一聲聲尖叫。一大早,又是在一個山洞裡,突然聽到一個壯漢如此尖聲尖氣沒命似的叫喊,實在是不舒服。
我翻身起床,看看到底出了什麼事。原來是紅毛酋長已經騎在比爾的胸口上,一隻手揪著比爾的頭發,一隻手我著我們切肉的快刀,正在為如何執行昨晚對比爾的判決而大傷腦筋,不知怎樣才能完成完整地割下他的頭皮。
我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刀,並強迫他重新躺下。但比爾從此變得喪魂落魄似的,在他的那一側躺下後,因為有這孩子跟我們在一起,就再也沒有敢合眼。我雖然睡了一會兒,在太陽快要出來時卻想起了紅毛酋長的話,日出時就要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我倒不感到緊張,也不害怕;不過還是坐了起來,點上煙斗,倚在身後的一塊石頭上抽煙。
「你干嗎起這么早呢,薩姆?」比爾問。
「我么?」我說,「噢,我的肩膀這兒有點痛。我想,坐著會好受些。」
「你在撒謊!」比爾說,你害怕了。你給判了火刑,你害怕他會燒死你。要是他找到火柴的話,他真的會這樣乾的。這還步可怕嗎,薩姆?你想,誰肯出錢把這樣一個小搗蛋鬼贖回家呢?」
「錯不了,」我說,「做父母的就是喜歡這樣淘氣的孩子。喂,你跟酋長起來做早飯吃,我去山頂看看有些什麼動靜。」
我爬上小山頂,將四下里的鄉村掃視了一遍。朝頂峰鎮方向眺望時,我本以為會有身強力壯的村民手執農具四處搜尋綁匪的,但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幅寧靜的風景畫,唯一的點綴是一人一馬在耕田。不見有人在河塘里打撈;也不見有人急匆匆來回奔走,報告焦急的父母說仍沒有消息。呈現在眼前的啊拉巴馬整個兒處於朦朧的睡意之中。「或許,」我自言自語說,「他們還沒有發現圈中的小羊已被狼叼走。老天保佑我們這兩頭狼吧!」我說著便下來吃早飯。
我走進山洞卻發現比爾靠這洞壁站在那兒直喘氣,小男孩舉著半個椰子大的石塊威脅著要砸他的腦袋。
「他把一個滾燙的熟土豆放進我的衣領,燙我的脊背。」比爾解釋說,「然後又把踩在腳底下;我氣不過給了他一記耳光。你身上帶槍了嗎,薩姆?」
我奪過孩子手裡的石塊,硬是阻止了一場爭吵。「我會收拾你的,」男孩對比爾說,「打了紅毛酋長的人還沒有一個不受懲罰的。你給我小心點。」
吃完早飯,小傢伙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繩子捆著的皮板兒,一邊解繩子一邊往洞外走去。
「他又要搞什麼鬼?」比爾憂心忡忡地說,「他不會逃跑吧,薩姆?」
「這倒不用擔心,」我說,「他可不像是個喜歡呆在家裡的人。不過我們還是要拿出討錢的辦法來。頂峰鎮並沒有因為他不見了而引起多大的轟動;或許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他被綁架了。他家裡的人還以為他是在珍妮嬸嬸家或哪個鄰居家過夜呢。但不管怎麼說,今天總該想到要人了。我們今晚一定要給他父親捎個信去,叫他拿出兩千塊錢把人贖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聽到一聲喊殺聲,當年大衛很可能就是這樣一聲喊,甩出石塊將勇士歌利亞擊倒的。紅毛酋長剛才從口袋裡掏出來的皮板兒正是個投石器,此刻正在他的頭頂上揮舞著瞄準目標。
我一躍而起,一聲沉重的響聲過後又聽到比爾一聲呻吟,像是馬給卸下鞍子的一聲長噓。一塊雞蛋大的石子擊中比爾左耳後面,他全身散了骨架似地癱倒在燒著洗碗水的熱鍋上。我把他拖到一邊,往他頭上澆了半個小時的涼水。
比爾終於慢慢坐起身,摸這後腦勺說:「薩姆,你知道我最喜歡的《聖經》人物是誰嗎?」
「別緊張,」我說,「你已經清醒過來了。」
「猶太王希律。」他說,「你不會走開,把我一個人扔在這兒不管吧,薩姆?」
我走到外面,抓住那小子的肩膀一陣猛搖,直到我自己搖不動了才住手。
「你要是還不聽話,」我說,「我馬上送你回家。你說,做個乖孩子呢,還是壞孩子?」
「我不過是鬧著玩的,」他哭喪著臉說,「又不是存心要傷害老漢克。可是他為什麼要打我呀?我一定聽話,蛇眼先生,只要你不趕我走,而且今天就讓我玩黑人偵察兵的游戲。」
「這個游戲我不會玩,」我說,「那是你和比爾先生的事情。他今天陪你玩,我有事要出去一下。好吧,你進來和他和好,你傷了人得先認錯,要不你就回家,馬上走。」
我讓他跟比爾握手言和,然後把比爾拉到一旁,告訴他走出山洞三英里有個小村子叫楊樹灣,我想在那裡打聽打聽頂峰鎮對這起綁架有些什麼反應。我還對他說,搞的好當天就給老多爾斯特捎封信去,直截了當提出要多少贖金,並指明交款的時間和地點。
「你知道的,薩姆,」比爾說,「我倆一起玩牌,躲警察,搶火車,抵禦龍卷風——上刀山,下火海,天大的困難我都跟你一起闖過來了。要不是抓了這么個小冒失鬼,我還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擔心受怕哩。他已經弄得我寢食不安了。你不會出去很長時間,讓我一個人陪著他吧,薩姆?」
「我今天下午肯定回來。」我說,「在我回來之前,你一定要好好逗她玩,千萬別把他惹翻了。我們現在就給老多爾斯特寫信吧」。
我和比爾取出紙和筆准備寫信,而此時的紅毛酋長,身上披了毛毯,在洞口來回巡視呢。
比爾眼淚汪汪地求我把贖金從兩千元減至一千五。他說:「我不想褻瀆父母對子女神聖的愛,但是我們是跟人打交道,按照人之常情,誰也不會為這個滿臉雀斑四十磅重的野貓花上兩千塊錢的贖金。我寧可少要五百的好。你可以將這個差額記在我的賬上。」
為了讓比爾安心,我同意了,於是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寫成了下面這樣一封信:
尊敬的埃比尼澤.多爾斯特先生:
我們已將你的寶貝兒子藏在一個遠離頂峰鎮的地方。別說你本人,就是最有本領的偵探也休想找到他。唯有答應以下條件才能使他回到你身邊:給我們一千五元大面額的鈔票作為他的贖金;這筆錢可按照下述回信的方法,於今晚午夜放到同一地點的同一盒子裡面。如同意這些條件,派一人於晚八時半送來書面答復。在通往楊樹灣的大路上,過了貓頭鷹小溪後,路的右邊沿麥田籬笆有三棵相距一百碼左右的大樹,第三棵樹的對面籬笆樁底下放著一個小紙盒。
送信人將回信放入此盒子後須立即返回頂峰鎮。
你要是背信棄義或拒不答應上述條件,你就永遠也別想見到你的寶貝兒子了。
你要是按照要求交款,他將於三小時之內平平安安回到你身邊。這些條件乃最後決定,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再聯系.
兩個亡命徒啟
我在信封上寫下多爾斯特的地址,將信揣進口袋。正要動身,男孩走到我面前說;
「喂,蛇眼,你說了你走了以後我可以扮演黑人偵察兵玩的。」
「玩吧,完全可以。」我說,「比爾先生陪著你玩。怎麼玩法呢?」
「我當黑人偵察兵」,紅毛酋長說,「我騎馬報信,通知寨子里的居民印第安人來犯的消息。我老是裝扮印第安人,已經厭煩了。我想當黑人偵察兵。」
「行,」我說,「反正你傷不了一根毫毛。我還指望比爾先生會幫助你打退那些兇猛的野蠻人呢。」
「要我做什麼呢?」比爾不放心,眼睛盯著那孩子看。
「你來做馬,」黑人偵察兵說,「給我趴下來在地上爬。沒有馬騎我怎麼能趕到寨子呢?」
「你可別讓他掃興,」我對比爾說,「我們計劃還沒有開始實行呢。活動一下手腳吧。」
比爾只得趴下,眼睛裡流露出像兔子掉入陷阱時的神情。「到寨子有多少路,小傢伙?」他怯聲怯氣地問道。
「九十英里,」黑人偵察兵說,「你豁出性命也得准時趕到那裡。現在就出發!」
黑人偵察兵猛地跳到比爾背上,兩只腳後跟還在比爾腰上蹬了一下。
「看在老天爺面上,」比爾說,「你早點回來,」薩姆,越早越好。早知道如此,我們不該把贖金定在一千元以上。喂,我說,你別踢我好不好?你要再踢,我就起來揍你。」
我趕到楊樹灣,在那家兼賣雜貨的郵局裡坐下,見有進來買東西的當地老鄉就湊過去聊上幾句。有個鬍子拉碴的傢伙說,老埃比尼澤.多爾斯特的兒子也不知是走失了還是被人拐走了,頂峰鎮亂成了一鍋粥。行了,我就想打聽到這個消息。我買了些煙絲,又故意問問豇豆的價錢,走出郵局時趁人沒注意將信投進了郵筒。聽驛長說,要不了一個鍾頭,過路的郵車就會將這批郵件帶往頂峰鎮。
我回到山洞時比爾和那個男孩卻不見了。我在附近的地方一陣尋找,還大膽喊了兩聲也不見答應。我只好點起煙斗,坐在長滿青草的土堆上等待事態的發展。
大約過去了半個鍾頭,樹叢里傳xxxx的響聲,比爾從裡面鑽了出來,拖著搖晃的身軀走上山洞前的那一小塊空地。小男孩像個偵探輕手輕腳尾隨其後,咧著嘴在笑。比爾站定後,脫下帽子,掏出一塊紅手帕擦汗。那孩子止住腳步,離他大約八英尺遠。
「薩姆,」比爾說,「我想你也許會說我對不起朋友,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已經逆來順受慣了,但人總有個受不了的時候。那小子已被我打發回家了。全完了。古有殉道者,」比爾接著說,「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寧死不肯改弦易轍。可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受過我這樣非人的折磨。我忍氣吞聲為的是信守我們共同商定的協議,但忍耐畢竟是有限度的。」
「出了什麼事,比爾?」我問。
我馱這他跑了九十英里趕到那個寨子,沒叫他走一步。後來,居民得救了,給了我一點燕麥,畢竟地上的泥沙代替不了飼料。回來的路上,我又給他胡攪蠻纏了一個小時,反復向他解釋為什麼洞是空的,為什麼一條路可以兩頭走,為什麼草會發青。我敢說,薩姆,是人就經不起這么折磨。我揪住他的衣領硬是把他拽下了山。一路上我的兩條小腿被踢得青一塊紫一塊;大拇指被咬了兩三口,整個一隻手都得找醫生治。
「不過他到底還是走了,」比爾接著說,「回家去了。我指著那條去頂峰鎮的路,一腳把他送出去八英尺遠。我很抱歉丟掉了一筆贖金,但如果不把他送走,比爾.德里斯特爾科就要被送進瘋人院了。」
比爾說得直喘氣,不過他那張紅撲撲的臉看上去卻格外平靜,說到最後才露出點滿足的神情。
「比爾,」我說,「你家裡沒人有心臟病,對吧?」
「沒有,」,「沒人有這種病。除了瘧疾,那就是意外事故。你問這個干嗎?」
「那你不妨轉過身」我說,「看看後面是誰。」
比爾轉過身看到了小男孩。他大驚失色,一屁股坐在地上,獃獃地抓弄起手邊的青草和小樹枝。我擔心這樣下去他腦神經會出毛病,考慮了一小時以後,對他說我已經有了立即收場的辦法,又說,要是老多爾斯特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取了贖金連夜就離開。比爾這才緩過神來,勉強給孩子個笑臉,並答應身體稍好後就跟他玩俄國人打日本人的游戲。
我有個安全的取款辦法,不會落入任何圈套,應該介紹給以綁票為營生的兄弟們。我選中的那棵樹——先在下面放回信,後在下面放贖金的那棵大樹——離路邊的籬笆很近,四周又有一大片空地。只要派幾名警察在一旁守侯,來取信的人在穿過空地甚至是在路上就會被發現了。但這樣反而不會出事,先生!我八點鍾時已經躺在樹上,像只樹蛙似的坐等送信人的到來。果然很准時,一個半大的男孩騎著自行車從大路上來了。他在那籬笆樁子底下找著了盒子,迅速塞進了一張折疊好的信紙,隨即踩著自行車回頂峰鎮去了。我繼續等了一個小時,確信沒有危險了,悄悄下樹取了信,沿著籬笆溜進樹林,半個小時後回到山洞。我打開信,湊到燈前念給比爾聽。信是鋼筆寫的,字很難認。主要內容如下:
致兩位亡命徒
敬啟者:你們的來信今天收悉。關於出錢贖回兒子一事,我認為你們的要求高了些,特提出反建議,諒能樂意接受。你們親自將小孩約翰尼送回並付給我二百五十元現款,我就同意從你們手中接過孩子。不過你們還是趁夜晚來較好,因為鄰居們都相信孩子是自己走失的,他們若發現被這樣送回,會對來人採取何種行動,我可擔當不起。
埃比尼澤.多爾斯特謹啟
「 簡直是英國彭贊斯的海盜!」我說,「真他媽的蠻橫無理——」
但我看了比爾一眼後,到了嘴邊的話沒有罵出口。他那苦苦央求的眼神太可憐了,我還從未在哪個人的臉上,無論是不能言語的啞巴或是會講話的野獸,見到過這樣的神情。
「薩姆」他說「二百五十塊錢究竟算什麼呢?這錢我們有。多留這小子一晚的話,我就會被送進瘋人院了。」多爾斯特先生只向我們要了這個價,我看他不但是個十足的紳士,而且是個慷慨仗義的人。你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對吧?」
「實話告訴你吧,比爾,」,「這個小兔崽子也已經叫我有點心煩了。我們把他送回去,賠了錢就趕緊脫身。」
我們當晚便送他回家。我們對他說,他父親已經買了支銀色的來復槍,還特地買了印第安人的衣服,又說我們第二天要去捕熊,才終於把他騙上路。
我們敲響埃比尼澤家的大門時,正好是夜裡十二點。按原先的設想此刻本應由我從樹下的紙盒子里取出一千五百元贖金,而現在卻是比爾數出了二百五十元交到多爾斯特的手裡。
小孩發覺我們要丟下他時,「哇」地一聲哭了,哭聲猶如狂風在呼號。他緊緊抱住比爾的腿,像只螞蟥似地叮住不放。他父親如同揭膏葯一般慢慢把他拉了過去。
「你能拽住他多久?」比爾問。
「我現在的力氣也不如以前了,」老多爾斯特說「但我可以答應你們十分鍾。」
「足夠了。」比爾說,「有十分鍾時間,我就能穿過中部、南部和西部各州,朝著加拿大邊境飛奔了。」
雖然天是那麼黑,比爾又是那麼胖,而我又可稱得上是個飛毛腿,但是等我追上比爾時,他已經跑出頂峰鎮足足有一英里半遠的路程了。
⑷ 英國公司的注冊資金是多少要納稅以及實時到位嗎
英國公司注冊資本是無限制的,標準的注冊資金是100英鎊。超過此注冊資金也不需要再交納厘印稅。不需要實際到位。
⑸ 在三大改造中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是什麼關系
公私合營是目的,贖買政策是方式,它們的關系如下:
以贖買私營企業的方式來達到公私合營的目的,也就是官方看上某人的生意後就可以實行強行入股的行為。
一般說來贖買政策是公私合營的條件,沒有贖買政策就不會出現公私合營。
⑹ 英國企業征稅的是多少
英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稅制很健全,在英國當地實地經營及跟英國公司有往來業務,即須納稅。
⑺ 贖金談判怎麼樣
記得馬克61郭士頓博士《只需傾聽》中描寫的一個場景,在一個大型超市停車場,弗蘭克坐在自己的車子里。用一把獵槍抵著自己的喉嚨。談判專家與他談判,希望他放棄自殺,由於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弗蘭克最終放棄了自殺。為什麼不同的話語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弗蘭克從一開始拒絕溝通,變得肯聽人說話,開始和人交流,這就是接納、認可,他覺得自己的感受,別人理解了,原本沖動的情緒,也會慢慢在敘述中逐步平靜,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從那時我就對談判話題感興趣,看到這本《贖金談判》,激起了自己好奇心理,亦如封面所言,世界第一部可用於培訓的談判小說,無限啟發你的限期成交藝術,跟隨本.洛佩茲的目光,踏上驚險、緊張、刺激的贖金談判之旅…… 20年的經驗沉澱,成就了這部驚世告白。只要收到客戶的求助電話,在24小時內,本.洛佩茲即可趕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與謀財捨命的劫匪、人格扭曲的弱勢群體、狂熱的宗教分子以及臭名昭著的索馬裏海盜談判,藉以拯救無辜的生命,其心理戰術的強大威力絕不遜色於雷霆戰隊,他的足跡從美國到英國,從拉美到中東,遍及世界各地。從事贖金談判20年,在他手下沒有一個人質喪生,任務完成後,他就神秘地消失了…… 他不僅加入贖金談判,還在談判結束,對被綁架者進行心理治療,就像他說,「關鍵不是回家,而是回到我們從前的樣子。」有人在綁架這類危機事件28天後,仍感覺極度受驚、那他就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創傷經歷扎進病人腦袋裡,失眠、聽到聲響立即驚跳起來,恐懼揮之不去,惡性循環,造成個人及家庭痛苦,他治癒患者,為他們恢復以前的生活,可謂功不可沒。 我個人認為,談判不僅適用於贖金談判,也適用於社會各個層面,如商業談判,反劫持談判等等領域,運用心理學知識,掌握溝通技巧,就會游刃於各個領域……
⑻ 為什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不徹底性
十七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濃厚的保守性,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二十
多年來,我國史學界一直持有這種傳統看法。這種觀點大概可以追溯到本世紀三十年代。
1938年8月9日,在斯大林、基洛夫和日丹諾夫聯名提出的「關於近代史教科書綱要的意見」
中建議,作為資本主義發展史的世界近代史應以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為開端,而把對英國資
產階級革命的詳細論述放在中世紀的教科書中。當時,蘇聯史學工作者根據這個意見編寫了
世界史大、中學教本,其中根本沒有專述英國革命的章節。二次大戰後,世界近代史的上限
雖然劃到了1640年開始的英國革命,但仍認為這是一次具有保守性質的革命。五十年代以
來,我國的世界史教學與研究基本上承襲了當時蘇聯的體系,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評價,
自然也照搬過來,至今未變。
然而,這是很值得商榷的間題。用唯物史觀來研究英國革命史以及有關早期資產階級革
命,就會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保守性這一傳統觀點產生頗大疑問。本文試提出一些粗淺
看法,以期引起對資產階級革命及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等問題的討論。
證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保守性的主要論據之一是圍繞土地問題提出來的。傳統觀點認
為,英國革命的結果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手中,而沒有滿足積極參加革命
並成為主力軍的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這就從社會經濟基礎方面說明了這一革命的保守性。
就土地問題而言,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當然是要改造現存的土地制度,保證其適應資本
主義生產方式的要求。那麼英國革命是否完成了這一歷史任務,其標志是什麼呢?試先分析
革命時期英國土地所有權的演化過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直接的經濟後果是造成了土地集
中。當然,大土地所有制本身並不是資本主義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在業已集中的大
地產掌握在什麼人手中,他們是怎樣經營的,換句話說,掌握大地產的那些人的階級屬性及
土地經營方式決定問題的性質。
從十六世紀開始的英國土地大規模集中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實現的:圈地運動及
對王室、封建貴族和教會土地的沒收和出賣。革命前,對圈地最熱心的是中、小貴族,即階級
屬性逐漸發生變化的新貴族。因為在「價格革命」時期,這些依靠貨幣地租生活而收人本來
就有限的中、小貴族受到的影響最大,而羊毛業的發展又為他們進行圈地,改變土地經營方
一48一式創造了條件。革命期間及革命後,舊封建貴族大多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大規模進行圈地的
自然主要是已經直接或間接進行著資本主義經營的土地所有者—以前的新貴族。土地買賣在英國很早就出現了。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時,沒收了佔全國耕地六分之一
的寺院土地,除了把一部分贈給他的寵臣,其餘都被拍賣了。許多倫敦大商人、銀行家及企
業家都搶購了不少寺院土地。革命前,遇到財政困難的斯圖亞特王室和由於奢侈無度而破產
的舊貴族,接連不斷地出賣土地。這些土地也大部分轉人已經依靠新的經營方式而發財的新
貴族手中。1561一1640年間,王室土地減少75%,封建貴族土地減少50%,而新貴族的土地
則增加了25%。
革命期間,土地所有權發生了更大規模的轉移。1643年3月27日和9月21日,國會分別
頒布法令,沒收了教會、王黨貴族和王室的土地。其中主教的土地是最早出賣的。1646年10
月9日通過了取消英格蘭及威爾士大主教職位的法令,隨後以這些土地作為政府向倫敦商人
借債的擔保。一個月後土地出賣時,自然落入持有票據的倫敦商人手中。1649年4月30日,
國會通過出賣副主教及教會土地法案,購買者多是曾貸款給政府十萬鎊的倫軟資產階級,以
及土地債券的持有者。雖然土地債券是政府作為欠晌的保證發給軍官和士兵的,並規定將來
可以憑券領得土地,但士兵們多因缺錢而早將債券賤賣給高級軍官和投機者了。雖然法令也
規定教會土地上的農民在三十天內有優先購買權,但是最小單位的土地價也需一百鎊,當時
農村勞動力一年收入才不過四、五鎊,他們自然難以獲得土地。王室土地是1649年7月16日
根據法令出賣的。由於同樣原因,這些土地也多數落人資產者、新貴族、軍官和包賣商手
中。對於沒收的王黨貴族土地,則採取了贖金制。根據規定,王黨貴族可以先交一半贖金贖
回土地,但如果其餘的一半到期不能交款,還要重新沒收土地。結果,很多貴族因難以湊齊
贖金而失去了大量土地。
據統計,1651一52兩年,購買土地者的社會成分如下:貴族僅佔9.42%,土地持有者和
租佃者也只佔10.87%,大多數買主是倫敦的資產階級,其中商人佔50.73%,文武官吏、債權
人和其他富人佔28.98%(阿爾漢蓋萊斯基:《英國十七世紀革命時期的土地立法與農民運動》,載《史
學譯叢》1957年第2期)。1652一54年間出賣的土地最多,佔全部出賣總額的88%,在登記入
冊的403個購買者中,有138人能確定其社會身分,其中倫敦資產階級70人,軍官19人,貴族
13人,官吏n人,租地農場主10人,各種債券持有者和富人10人,農民5人(劉柞昌:《英
國資產階級革命史》第204頁)。
與上述情況大體相同,在征服愛爾蘭和蘇格蘭後,那裡被沒收的土地也大都為資產階
級、商人和高級官吏所佔有。護國政治時期,通過對王黨徵收高額人頭稅,又使大量土地落
入資產階級手中。
1660年復辟後的土地政策,是以復辟王朝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讓步為特徵的。政府不
得不基本上承認土地關系變化的既成事實。雖然查理二世也曾出錢替教會及王黨分子贖回土
地,但實際上物歸原主十分困難。首先,因交納人頭稅和土地贖金而私自出賣的土地已無法追
一49一回,由於這種土地的私人買賣性質使得新的土地所有者受到法律保護。其次,被沒收而拍賣的
土地在多年動盪後,原主想要在法庭上證明自己的土地所有權,不但麻煩而且要耗費大量錢
財,所以只能滿足於得到一定的贖金而放棄土地。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大地產的所有權就是這樣大量集中到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手中。由
於革命造成的土地和權力的再分配,這些新貴族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中、小貴族,而成為所
謂土地貴族了(參見林舉岱:《英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載《歷史教學》1979年第4期)。如
果說革命前的新貴族盡管已資產階級化但還仍屬貴族范疇的話,那麼革命後的土地貴族,雖
有貴族頭銜,但其階級屬性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大體可歸入資產階級的行列了。恩格斯
認為:「光榮革命」以後的土地貴族,「雖然被稱為貴族(就象現在這樣),其實早已向法國
的路易一菲利蒲在很久之後才變成的『王國第一流資產者』的方向發展了。……他們的習慣和
傾向,與其說是封建的,倒不如說是資產階級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93頁)這里
的原因不僅在於他們掌握了大地產,特別在於他們根本改變了經營方式。這些土地貴族或雇
佣農業勞動者經營土地,或把土地租給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後者再僱傭農業工人進行生產。
然而,「一旦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出現在土地所有者和實際從事勞動的農民之間,一切從農村
舊的生產方式中產生的關系就會解體。」(《資本論》第3卷第901頁)這時,土地貴族收取的
地租構成已經不是直接生產者的全部剩餘勞動,而是超過農業生產給租地農場主帶來的平均
利潤的余額,這種地租的基礎也不是統治和服從的關系或超經濟強制關系,而是資本主義的
僱傭勞動制。因此,「這個階級的地產事實上不是封建性的財產,而是資產階級性的財產。」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頁)或許因為這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才把資產階級革命
後的土地貴族或大土地所有者劃歸為資產階級中的一個集團或派別(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7卷第盯頁,第37卷第278頁)。
這樣看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了改造土地所有制的歷史任務,保證了資本主義生產
方式在農業中的確立,它徹底解決了土地問題,因而,不能說明所謂保守性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就應該像法國革命那樣把土地分給農民,否則就是保守的和
不徹底的。這涉及到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解決土地問題的標准問題。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農業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農業勞動者的土地被剝
奪,以農業勞動者從屬於一個為利潤而經營農業的資本家為前提。」(《資本論》第3卷第694
頁)資本主義發展對於土地問題的要求,從根本上說恰恰不是分給農民土地,而是剝奪農民
的土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體現者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就在於把分散的小的生產資料
(包括土地)加以集中和擴大,把它們變成現代的強有力的生產杠桿。歷史上,在西歐資本
主義生產方式形成時期,存在的土地所有權主要有兩種:第一,封建的土地所有權,它以統
治與服從的關系和超經濟強制為特點。第二,農民的土地私有權,它以農業勞動者與土地的
直接結合為特點。這兩者都不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私有權,雖然它們一般表現為不同的歷史發
展階段。農業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標志同工業中一樣,是實行僱傭勞動制。因此,這種生
一50一產方式的必要前提,或者說資產階級革命解決土地問題徹底與否的標志就在於:一方面使土
地所有權從統治和服從的關系下完全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又使作為勞動條件的土地同土地所
有權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離。在英國,十四世紀末農奴制的解體大體上解決了第一方面的問
題,而十七世紀的大革命則基本上解決了第二方面的問題。可以說,英國革命是更徹底地為
資本失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解決了土地問題。當然,「資本主義發展過程,按其純粹狀態來
說,確實是從零散的小商品生產的制度和個人勞動所有制開始的。」(《列寧選集》第1卷第
44頁)而且,一般說來,農民對土地的自由所有權是封建土地所有權向資本主義土地所有權
的過渡,但這畢竟不能成為農業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的標志。這時的農業,按《資本論》
的說法,尚未屬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是屬於一種由已經消亡的社會形態遺留下來的生產
方式。剝奪農民當然是殘酷的,英國革命的結果確實在一段時間內造成了農民的無比痛苦和
貧困。但是這一革命的目的就在於發展資木主義,而「『人民大眾的貧困化』……不僅不阻礙
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反地,它正表現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資本主義的條件並加強著資本主
義。」(《列寧全集》第1卷第86頁)
資本主義對農業以及土地所有權的改造可以有不同的途徑,但歷史證明英國革命所走的
是一條最迅速、最徹底的道路。革命後,由於土地集中,英國迅速出現了資本主義大農場,
一百英畝以下的農場顯著減少而三百英畝以上的農場顯著增加。據計算,1740一1788年間,
農場數目減少了四萬多個(莫爾頓:《人民的英國史》,1958年版,第264頁)。十七世紀末,英國
地產的平均面積約七十英畝,到1780年就擴大到三百英畝(上海師大:《世界近代史》第91頁)。
大農場的出現有利於採用新的經營方式和新的農業技術設備,從而促使農業飛速發展。革命後
英國小麥出口量逐年倍增:1697一1705年為116萬誇特,1706一1725年為548萬誇特,1726一
1745年為708萬誇特,而1746一1765年則達到951.5萬誇特(《人民的英國史》第263頁)。
農業勞動者與土地的迅速分離也促進了英國工商業的迅速發展。在革命開始年代,英國
還是一個農業國。到十七世紀最後三十年,英國人口的五分之四還是務農的(《資本論》第l
卷第781頁)。據威廉•配第1665年統計,英國土地、房屋及農具的資本價值為二億一千萬鎊,
而其餘的資本價值只有四千萬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史》第29頁)。革命後土地的迅速集中使
英國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而引起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十七世紀末,英國農
業勞動者中已有40%離開農村,其中大部分被工業勞動力市場吸收(RobertBrenner:《純rari-
》,載((pastandpresent》1976年第2期)。到1831年,英
國勞動人口中從事農業的只有28%,而差不多同時,法國還有63%的農業勞動人口(B.H.slicber
andvanBa,h:((TheAgrarianHistoryofWes,ernEuroPe))第238頁)。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一方
面使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大規模流入商品市場,一方面擴大了自由勞動力市場,從而刺激了
工業品生產,為手工工場前所未有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具體數字參見倔經夫:《英國社會經濟史》
第19卜193頁)。唯其如此,才使得在十七世紀中期工商業還落後於其它歐洲國家的英國,竟
首先開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業革命,而其它一切先進國家卻落後整整一個世紀。
一51一英國革命對於土地問題的解決如此迅速地為資本主義發展鋪平了道路,這種經濟結構的
性質當然決定了政權結構的性質。反過來,這也是作為暴力工具的國家政權作用的結果。
證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保守性的另一主要論據是圍繞政權問題提出來的。傳統觀點
認為,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成聯盟,由此產生雙方的妥協,其結果是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這
就從政治上說明了革命的保守性。
從革命這一概念的科學意義上講,其首要的和基本的標志是國家政權從一個階級手裡轉
到另一個階級手裡。資產階級革命就是要建立資產階級政權,從而保證資本主義的發展。英
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否表明了政權的易手呢?上面已經談到新貴族的階級屬性,因此資產
階級與之結盟並未改變向題的性質。這里僅從資產階級與王權關系發展的歷史進程來分析。
從歷史上看,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權並不是截然對立的兩極。在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時期,
資產階級與王權有過密切的聯姻,英國也不例外。從都鐸王朝開始,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權就是
相依為命的。資產階級為了生存,必須與王權聯盟。只是當資產階級的力量強大起來而不再
需要王權的保護,同時封建王朝也感覺到自身的統治受到異己的新興力量威脅時,這種聯盟
才開始破裂。其標志可以說是1588年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勝利。從這時起,資產階級開始為
政權而斗爭了。因此,革命造成的資產階級與王權的聯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不過,在變化
了的歷史條件下,這種聯盟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由於革命的沉重打擊,英國封建王權已經無可挽回地衰落了。復辟時期的王權反動只是
君主專制制度臨終前的回光反照。這一時期,不僅經濟政策基本上符合於資產階級利益,就
是王朝的政治權力也已成強弩之末了。1681年查理二世逮捕反對君主制的國會反對派領袖莎
弗茨伯里,並以叛國罪為名將他關進倫敦塔,但很快就被陪審團宣判無罪而釋放。1688年詹
姆斯二世以誹謗罪逮捕反對恢復天主教的山克芬夭特等七名主教,也被陪審團宣布無罪釋
放,倫敦市政府甚至決定在城內張燈結綵慶祝這一勝利,向王權示威。實際情況正如當時法國
駐倫敦大使向路易十四報告的那樣:「這個政府因為有個國王而貌似君主政治,其實根本不
是君主政治。"(《人民的英國史》第218頁)詹姆斯二世缺乏他的兄長那種洞察事物的能力和委
曲求全的耐性,過分觸犯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利益和感情,因而被迫出逃法國。隨著王朝
玉璽被他投人泰晤士河,專制王權在英國壽終正寢了。
在「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政權中,王權實際上等於零。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
等一系列法案依照資產階級的統治原則大大限制了王權。到了十八世紀初喬治一世時期,國
王甚至不再出席內閣會議,並且實際上已沒有對議會通過的法案行使否決的權力了。盡管國
王還保留任命大臣的權力,但第一,他必須從議會多數黨的代表人物中選擇,第二,如果議
會要求免去某大臣職務,國王必須服從。就連王室的預算及其使用也受到嚴格控制。威廉三
世的王室預算從過去的二百萬鎊減少到一百二十萬鎊,並且規定其中只有六十萬鎊可用於宮
一52一廷和管理開支,其餘要用於海陸軍建設(轉引自塔塔里諾娃:《英國史綱》第224頁)。表面上呈
現出來的是王權對議會的屈服,實質上反映了政權的易手。不僅如此,行政權也同立法權一
樣脫離了國王的控制。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內閣的成立,標志著行政權從國王及其樞密院
的手中轉到了伴隨兩黨制而出現的內閣手中。
歸結起來,英國資產階級與王權的關系史可以以英國革命為界明顯地劃分為兩個階段。
如果說都鐸王朝時期,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權相互依賴而政治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專制君主手
中,那麼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則表明王權已經歸附於資產階級強大的經濟力量,成為這一階級
的奴僕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隨著革命後矛盾主要方面的轉移,君主立憲政
權的資產階級性質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就政權形式來看,人們往往認為資產階級從來就應該搞共和制,而君主立憲到底要比共
和制保守。對這個問題要以歷史主義的觀點分析。應該說,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君主立憲制是
資產階級所必然採取的最適宜的國家形式,恰恰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我們不能超越歷史階段
來評價歷史,就是說,不能硬把工業資本主義時期應該實現的歷史任務,強加給工場手工業
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共和制是工業資本主義時期資產階級政治上層建築成熟的標志,而君
主立憲制則是最符合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在十七、十八世紀,資產階級當中
最成熟的階層是金融資產階級,在英國則是長老會派代表的那部分人,即上層新貴族和銀行
家、包稅人、大海外公司的股東、購得專賣特許狀的大商人等。他們是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
代表,他們從革命中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並且真正成熟了的革命果實也必然由他們的政治
代表來掌握。君主立憲政權正是當時掌權的大資產階級、上層新貴族本身所要求的,是他們
建立穩定的資本主義正常秩序所使用的工具。同時,這也是這一階級在政治上成熟的標志。
凡是超出這個成熟基點的一切社會舉動,都不過是為了保持既得成果而不得不跨出的更遠的
步伐,一旦成果鞏固,跨出的步伐就會後退,回到成熟的基點上來。英吉利共和國的倒台,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超出了資產階級成熟的基點。它同後來復辟王朝的政治反動一樣,是偏
離當時革命的現實目的這一重心的社會擺動。只是在經歷了這樣反復的社會動盪後,重心才
確定下來,並成為新的歷史發展的出發點。
君主立憲製作為上層建築,絲毫也不影響它為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發展服務,恰恰相反,
這個政權發揮了它對於基礎應有的積極的反作用。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在英國,資本原始積累全部過程的基礎首先表現為圈地運動,正是在這個創造資本主義
生產方式基本前提的問題上,君主立憲政權完全表明了它的資本主義性質。英國圈地運動始
於十五世紀末,但是到革命前,它一直受到封建專制政府的壓抑。都鐸王朝從1488年起,歷
代國王都頒布了限制或禁止圈地的法令。1563年,伊麗莎白女王頒布法令,規定自1528年以
來四年內作為耕地的土地必須永遠當耕地使用,而當時正在耕種的土地則不許改為牧場。
1595年更規定,凡在她即位後圈佔的牧場一律恢復為耕地(參見E•LIPson:((TheEconomicHis-
一oryofEngland》VZ,P398一402,Bland,Brown,Tawney:((EnglishEeonomicHistory》P268一270)。
一53一如果說都鐸王朝有鑒於小麥價格上漲還只是禁止改耕地為牧場,那麼斯圖亞特王朝則乾脆禁
止一切圈地活動了。詹姆斯一世曾指派委員會清查中部各郡的圈地情況,查理一世則下令對
圈地征課罰金。如同馬克思所說,這一時期圈地是作為個人的暴力行為進行的,而立法同這
種暴力行為斗爭了一百五十年(雖然毫無結果)。據蓋伊估計,從十五世紀末到十七世紀
初,英國圈佔土地約五十萬英畝,僅佔全部土地面積的2.76%,無論就其數量還是范圍來
說,都很有限,對整個農業結構沒有發生重大影響(E•LIPson:((TheEconomicHistoryofEngland))
vl,p179一184)。因此,到十八世紀初,英國大部分地區的鄉村仍然保持著舊式農民經濟的
基礎,共同地仍是主要特徵(哈孟德夫婦:《近代工業的興起》第80頁)。
這種狀況的根本改變在於國家政權的作用。與個人圈地不同,革命後的特點是議會圈
地。「十八世紀的進步表現為:法律本身現在成了掠奪人民土地的工具。」(《資本論》第1卷
第792頁)君主立憲政府不僅實行穀物出口津貼,鼓勵投資農業(特別是投資於圈佔的荒地),
而且宜傳建立大農場的必要性,從各方面刺激對農民土地和公地實行兼並。特別是1801年頒
布的「一般圈地法案」,大大簡化了圈地手續,推動了圈地運動迅猛發展。圈地法令逐年增
加,土地兼並日趨瘋狂。據維利估計,1702一1760年間,頒布圈地法令246件,圈佔土地四
十萬英畝,而在其後五十年間,頒布祛令2438件,圈佔土地幾達五百萬英畝(J.L.Hammond
andBarbar。Hammond:((Th。villag。Laboarer》vz,ps4)。經過如此大規模的兼並,全國土地被
掠奪殆盡,只有少數幾個郡還保留約3%未被圈佔的土地(ste,nwats:n《TheReignof
George))I,Pso幻。革命前後圈地情況的變化,從萊斯特郡的統計數字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在所有被圈佔的土地中,1450一1607年佔10%,1607一1730年佔52%(其中主要是1660年以
後圈佔的),1730一1850年佔30%(《The純rarianHistoryofwest二Eu,ope))p215一216)。導
致這種變化的原因,無疑在於國家政權的參與。正如英國史學家早在1881年就指出的:英國
地產目前的分配狀況,主要是議會政府造成的(轉引自((ThevillageLaboarer))vZ,P169)。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這個首要問題上,君主立憲製表現出絲毫的保守傾向
嗎?
英國原始積累的另一強有力手段—國債制度的建立也與國家政權有直接關聯。為了對外進行爭奪殖民地的戰爭,英國政府不斷增加捐稅,大量發行國債。從1717年至美國獨立戰
爭結束,英國國債增長四十倍(((人民的英國史》第235頁)。為了保證國債發行,國家不得不同意
成立大銀行。英格蘭銀行就是在1694年由國王特別勃許而成立的。以國家名義出現的大銀行
依靠政府的支持取得特權,又大量貸款給政府以支持戰爭。這不僅加速了資本的集中,而且
加深了政府對於金融資產階級的依賴。正像馬克思說的:「在威廉三世時,由於銀行的建立
和國債的形成,金融資產階級的統治受到初次的崇拜,由於一貫實行了保護制而為工業資產
階級創造了進一步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48頁)此外,政府還實行了有利
於工商業資本主義發展的保護關稅制度,獎勵出口制度以及海外殖民政策。
因此,「正是隨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
一54一造。」『同上書,第251頁)圈地運動、國債制度、現代稅收制度、保護關稅制度以及殖民政策,
這一切都是以國家權力的暴力作為基礎的。英國資產階級正是利用了君主立憲這樣的國家權
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來順利地促進從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
方式的轉變過程,縮短過渡時間」(((資本論》第1卷第819頁)。英國革命建立了這樣一個為資產
階級忠誠服務的政權,它也確實縮短了英國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時間,因而英國革命
在政抬上的保守性是無從談起的。
很多人認為,對於英國革命保守性的評價是出自馬克思的筆下,即他在1850年《新萊茵
報•政治經濟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書評。這就成為英國革命保守性的理論依據。然而,這實
在是誤解。
1850年,巴黎出版了剛剛在法國二月革命後離開政治舞台的基佐的小冊子—《英國革命為什麼會成功?英國革命史討論》。基佐的目的是要說明為什麼資產階級社會在英國以君
主制的形式向前發展,要比在法國長久。但是,在馬克思看來,墓佐的分析塗了說教式的政
治詞句,就是乞靈於宗教的空談。在馬克思的書評中,通篇使用了一種諷刺的口吻,因而就
常常借用基佐的語言說話。所謂英國革命保守性的詞句,正是基佐的用語。基佐認為英國革
命一開始就不是作為破壞力量,而是作為保守力量出現的,因為議會在與王權斗爭時是在捍
衛自己舊有的特權。馬克思針鋒相對地指出,要說保守,法國革命最初也像英國革命那樣保
守,甚至比英國革命還保守,因為法國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恢復早在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以來
就垮了台的三級會議。基佐無法理解英國資產階級為什麼能和王權同時生存,馬克思正是為
了回答這一問翅,才接過基佐的語言,講出了下面這段常被人引用的話:「基佐先生最大的
謎—英國革命的保守性的謎(他只能用英國人特有的穩重作風來解釋這個謎),應該這樣來解釋,即資產階級與大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建立了長期的聯盟,而這種聯盟使英國革命
在本質上有別於用分散土地來消滅大土地所有制的法國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
頁)無論從這段話,還是從整篇書評,乃至聯系馬克思關於英國革命的其它論述,都無法把
英國革命是保守的這一觀點強加在馬克思頭上。至於說到英國革命在本質上有別於法國革
命,馬克思在這里顯然是僅就解決土地問題的不同方式和結果而言的,即法國革命把封建大
地產變成了農民小塊土地,而英國革命則由於土地所有者與資產階級經濟利益的一致而把封
建地產和農民的小土地改造為集中的資本主義大地產。根據馬克思的一貫觀點,英國革命直
接造就了農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法國革命後形成的土地所有制則只是開始向資本主義生
產方式過渡。指出這種本質的區別絲毫沒有對英國資產階級的貶意。
⑼ 英國現在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嗎
匿名網友2013.12.21
不同國家的原始積累形式都不一樣,完成的時間應該也有差異吧。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原始積累的比較
特點:
英國:圈地運動,殖民侵略
美國:西進運動聯邦政府償還國債 西部土地投機活動
法國:國債制 ,包稅制
俄國:商業利潤 對邊區殖民地的掠奪 來自法國的大量高利貸資本
德國:解放農奴時的贖金
日本:國庫資金加速資本的原始積累甲午中日戰爭後的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