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期都有哪些有名的將軍元帥
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涌現出眾多戰爭將領。比如,蘇聯的朱可夫、崔可夫、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美國的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布雷德利、馬歇爾、尼米茲,德國的隆美爾、鄧尼茨、布呂歇爾,英國的蒙哥馬利、坎寧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們中,有的為人稱道,有的臭名遠揚。本文介紹5位代表性將領,再次將人們帶回昔日的二戰戰場。
[被屏蔽廣告]
[被屏蔽廣告]
蘇聯「勝利的象徵」朱可夫
格奧爾基·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小村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朱可夫應征入伍,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後來,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第4師師長、騎兵第3軍和第6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
1939年6月,朱可夫調任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蘇蒙軍隊,圍殲當地的日軍,粉碎了日軍北上的企圖。之後,他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1941年,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成為蘇軍的首腦人物。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朱可夫是7名成員之一。1941年9月,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朱可夫被任命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率該方面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協同作戰,有力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調回莫斯科,全面負責莫斯科保衛戰的指揮。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堅固的防線,頂住了德第4集團軍的正面強攻。寒冬來臨之際,蘇軍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反攻,迫使德軍敗退,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令其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朱可夫制定了龐大的反攻計劃,圍殲德軍150萬人。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緊接著他又指揮了列寧格勒突圍戰和庫爾斯克會戰,取得了極大成功。隨後,他率領部隊,以風卷殘雲之勢掃盪德軍,向西挺進,最終攻克柏林。他們挺進的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蘇聯新聞局對戰事的報道速度。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國的投降。
朱可夫一生功勛卓著。後來他當過蘇聯國防部長等職,1974年與世長辭。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贊頌的那樣:「有一天肯定會有一種蘇聯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
美國戰神巴頓
喬治·巴頓1885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8歲時,他進入私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後被保送到西點軍校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隨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到了法國,得到潘興將軍的賞識。1917年11月,巴頓受命組建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斗中,巴頓竟一個人開著坦克,沖入德軍防線,差點送了命。一戰結束後,巴頓回到美國,賦閑在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巴頓的軍事才能再次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1940年,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1942年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遣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
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於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完成北非戰略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巴頓臨危受命,接任美第二軍軍長之職。從他到達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頓軍紀,迅速改變了全軍的渙散狀態。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與英軍在突尼西亞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後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軍佔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義大利本土。此時發生了巴頓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諾曼底登陸戰打響後,巴頓將自己的集團軍編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盡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餘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巴頓晉升為四星上將。德國投降後,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時突遇車禍受重傷,12月21日在德國海德堡一家醫院辭世,享年60歲。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巴頓性格暴躁,戰場上,他用極富個性的粗俗語言激發士兵的鬥志。艾森豪威爾曾說:「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來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打倒。」
英國軍魂蒙哥馬利
伯納德·蒙哥馬利1887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9歲時,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次年離開學校,加入英國在印度的駐軍,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馬利奉調到巴勒斯坦,升為少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3師橫渡海峽,出征西歐大陸,失利後被迫隨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駐北非第8集團軍司令,他上任後,就著手建立一支具有完善裝甲武器的後備軍和一支裝甲部隊。蒙哥馬利善於根據戰場形勢需要制定作戰計劃。他認為,根據第8集團軍的訓練水平,輕率地放任他們去與敵
人對抗是不行的。為此,他不惜以辭職相抗爭,堅拒丘吉爾要他提前發動進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經過充分准備,蒙哥馬利在阿拉曼防線向隆美爾的德意部隊發起進攻。由於英軍在人員和裝備上都占壓倒性優勢,隆美爾軍隊遭受重創後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馬利被提升為上將。
北非一仗結束後,蒙哥馬利與美國的巴頓將軍協同作戰,在西西里島登陸,進軍義大利。接著又率領盟軍第21集團軍在諾曼底登陸。1944年9月,蒙哥馬利晉升為元帥。1945年5月,駐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二戰結束後,蒙哥馬利被任命為英國駐德佔領軍總司令和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國代表。1976年去世。
德國軍事天才隆美爾
艾爾溫·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德國一個普通的中學校長之家。1910年從軍。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獎章。一戰結束後,他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揮火力優勢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賞識。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衛隊長,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在入侵法國的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橫掃法國,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義大利在北非戰場吃緊,希特勒派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司令。
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隨後在得到補給後,隆美爾再度發起進攻,並迅速突破英軍的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因在非洲戰場的出色戰績,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外號。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他一生中的輝煌時刻。之後,他的軍隊在埃及遭遇蒙哥馬利軍隊的強大攻勢,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軍群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但此時,盟軍已徹底扭轉了戰局,所以他原來准備在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初將其趕入大海的計劃徹底破產。隆美爾的汽車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活了下來。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謀殺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殺。
隆美爾有著驚人的軍事素質,他把德國軍事學說的進攻精神融於自己的軍事指揮之中,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敢於力排眾議,果斷發起進攻。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廝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日本戰爭賭徒山本五十六
1884年,山本五十六齣生於日本長岡市。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學校,1904—1905年參加了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俄海戰。在戰斗中,他負了重傷,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飛,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終身殘疾。1914年,他進入海軍大學深造,1915年晉升為少佐。
1924年,山本調到霞浦航空隊任副隊長,並在飛行員中建立了威信。他先後在巡洋艦「五十鈴」號、航空母艦「赤城」號上擔任艦長和海軍航空部技術處長、第一航空隊司令官等職。1934年晉升中將。在此期間,山本最感興趣的是飛機,他大肆鼓吹「空軍本位主義」,「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進攻戰」。由於日美在太平洋的沖突不斷升級,他狂妄地推動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山本策劃了世界海戰史上遠距離偷襲的奇跡———偷襲珍珠港成功,使得他在日本國內威名大震,顯赫一時。出於賭徒的本性,山本還想對美國再進行一次奇襲,進攻太平洋上的中途島。但是,這次山本輸了。美軍早已破譯了日軍的密碼,贏得了准備時間,布下了伏擊日軍的陷阱,以劣勢兵力重創日軍。
1943年4月,美軍情報人員再次破譯日軍的密碼,獲悉山本將於4月18日乘中型轟炸機、由6架戰斗機護航,到前方視察的消息。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做出決定:「截擊山本。」美軍從容部署,派出戰斗機空中伏擊,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山本當場喪生。本報特約記者 陳銘▲
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3 (8.33%)
巴頓(美國陸軍三星上將) 3 (8.33%)
艾森豪維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3 (8.33%)
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3 (8.33%)
馬歇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1 (2.78%)
哈爾西(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2 (5.56%)
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3 (8.33%)
亞歷山大(英國總參謀長,陸軍元帥) 2 (5.56%)
隆美爾(德國陸軍元帥) 7 (19.44%)
鄧尼茲(德國海軍元帥) 2 (5.56%)
古德里安(德國陸軍元帥) 2 (5.56%)
朱可夫(前蘇聯陸軍元帥) 3 (8.33%)
崔可夫(前蘇聯陸軍元帥)
以上為支持率
『貳』 英國軍銜大小等級
英國的軍銜比較奇特,我這里簡單說一下軍官的軍銜。英國陸軍中,有元帥(一般只在戰時授予或者授予皇室成員) 上將 中將 少將,但不像其他西方國家,英國陸軍裡面沒有準將,而是有一個大校,英語叫brigadier,屬於校官。以下是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皇家海軍裡面有準將,英語叫commodore,沒有大校,以下到中尉,沒有少尉,有一個見習海員,英語叫midshipman。皇家空軍就比較正常了,從元帥到少尉都有。
『叄』 求二戰時著名指揮官,元帥及上將!
①運籌帷幄的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②熱血豪膽的冰火將軍——巴頓;③足智多謀的閃電惡魔——曼施坦因;④永不言敗的海上狼王——鄧尼茨;⑤ 美利堅國的愷撒大帝 ——麥克阿瑟;⑥沙漠撕殺的納粹狡狐——隆美爾;⑦橫掃歐陸的閃擊怪傑——古德里安;⑧傲慢不馴的英倫雄師——蒙哥馬利;⑨戰無不勝的決世帥才——朱可夫;⑩日本帝國的海軍之花——山本五十六.
艾森豪威爾
他是格蘭特總統之後第二位職業軍人出身的總統。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在美軍歷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巴頓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與同樣滿嘴罵人字眼、在戰場上大膽潑辣的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相比,巴頓實為貌似大膽真小心。巴頓所做的一項改革迄今仍影響美軍,即隨軍牧師主日講道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
鄧尼茨
卡爾·馮·鄧尼茨(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大德意志帝國總統,總理,作戰部部長,武裝部隊統帥,北部戰區與民防司令,海軍總司令,潛水艇部隊司令,海軍元帥,德意志民族國家社會黨黨員,希特勒死後接任德國國家元首,納粹主要戰犯之一。
麥克阿瑟
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這是一個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戰爭中,他打的勝仗如同狼的捕獲量一樣多;盡管他也打過敗仗,然而,他卻把失敗的捕獵當作磨練自己技能、增添對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說他是一名笑對失敗、超然前進的將軍。他就是美國名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隆美爾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古德里安
可以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勝利都必須歸功於這個人。因為他成功運用了高速坦克戰(即「閃擊戰」)的戰術,才使得德國人的勝利顯得如此輝煌。並且,他還打破了現代戰爭史上的進攻速度紀錄,就是在不到六天的時間里他的裝甲軍長驅直入四百多公里,即橫貫法國,將坦克開到了大西洋岸邊,如不是空軍元帥戈林爭功,希特勒下令就地停止追擊,英法聯軍將在敦刻爾克全軍盡沒。
蒙哥馬利
英國陸軍元帥,戰略家,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兩大傑作。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阿拉曼戰役後,蒙哥馬利受封為爵士,並因功被提升為陸軍上將,同時被授予巴斯騎士勛章。
朱可夫
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民族英雄。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日本帝國海軍軍官,第26及27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戰死時為海軍大將軍銜,死後被追贈元帥稱號。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把12月7日宣布為「國恥日」,而大洋另一邊的日本,山本五十六立即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英雄。由於山本策劃和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遠距離偷襲的奇跡,使得他威名大震。
『肆』 二戰時期,英國六大著名將領,你認識多少
1.伯納德·勞·蒙哥馬利(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蒙哥馬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
2.安德魯·布朗·坎寧安(1883年1月7日一1963年6月12日)英國海軍大臣,海軍元帥。1940年指揮塔蘭托戰役,首開艦載機襲擊軍艦的先河。1941年指揮攻擊馬塔潘角海戰,重創義大利艦隊。1942年任北非盟國遠征軍海軍總司令.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任海軍部第一次官兼海軍參謀長。
3.休·卡斯沃爾·道丁(1882年4月24日—1970年2月15日)英國皇家空軍軍官,受教於伍爾威奇皇家軍事學院和參謀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不列顛空戰,指揮英國皇家空軍對抗納粹德國空軍,破壞了希特勒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1943年被英國國王賜封為男爵,1970年去世。
4.路易斯·蒙巴頓(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英國海軍元帥,東南亞盟軍總司令。在他指揮下,盟軍先後在若開戰役、英帕爾戰役、科希馬戰役中擊敗日軍的進攻,並於1945年初在緬甸發動了反攻。
5.哈羅德·亞歷山大(1891年12月10日—1969年6月16日)英國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師長、軍長、中東戰區總司令、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團軍群司令、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團軍群司令和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因指揮突尼西亞戰役獲勝而被封為「突尼西亞的亞歷山大勛爵」。
6.威廉·約瑟夫·斯利姆(1891年8月6日–1970年12月14日)1944年2月,日軍進攻若開,斯利姆率部堅守。這次戰役歷經3個星期而以日軍的徹底失敗告終。
『伍』 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將領有哪些
1、安德魯·布朗·坎寧安Andrew Browne Cunningham(1883一1963),英國海軍大臣,海軍元帥。1898年參加皇家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任驅逐艦艦長,1938年任海軍副參謀長。隨後任駐地中海艦隊司令。1940年指揮塔蘭托戰役,首開艦載機襲擊軍艦的先河。1941年指揮攻擊馬塔潘角海戰,重創義大利艦隊。1942年任北非盟國遠征軍海軍總司令.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任海軍部第一次官兼海軍參謀長。
2、達德利.皮克曼.羅傑斯.龐德爵士
Sir Alfred Dudley Pickman Rogers Pound(1877.8.29-1943.10.23):1936年-1939年7月任地中海艦隊司令。1939年7月31日-1943年10月任第一海務大臣。
3、查爾斯.福布斯爵士
Sir Charles Morton Forbes(1880.11.22-1960.8.28):
1938年-1940年任本土艦隊司令。1940年任普次茅斯海軍站司令。
4、約翰.科洛寧.托維男爵
John Cronyn Tovey(1885.3.7-1971.1.12):
1938年8月任地中海艦隊驅逐艦隊司令。1940年6月任地中海艦隊副司令。1940年12月-1943年5月任本土艦隊司令。1943年7月-1946年4月任岬角海軍站司令。
5、詹姆斯.弗恩斯.薩默維爾爵士
Sir James Fownes Somerville(1882.7.17-1949.5.19):
1936年-1938年任中海艦隊驅逐艦隊司令。1938年7月任東印度海軍站司令。1940年-1942年3月任H艦隊司令。1942年3月-1944年8月任東方艦隊司令。1944年10月任英國駐華盛頓海軍代表團團長。
6、蒙巴頓勛爵
皇室成員,當過駐印度總督和東南亞盟軍總司令,但在艦隊指揮方面建樹不大
『陸』 二戰英國的重要將領
1、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 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軍事指揮官。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倫敦肯寧頓區聖馬克教區的牧師家庭。
1908年,畢業於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2月任英國駐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團少尉排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升任旅參謀長和師作戰參謀。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參謀。
領軍戰斗最著名的經典戰役就是擊倒「沙漠之狐」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時與之對壘超過100日,並以海、空軍封鎖西西裏海峽,致使隆美爾彈盡援絕而撤軍。成為盟軍在非洲有保障的偉人。
2、安德魯·布朗·坎寧安
安德魯·布朗·康寧漢,第一代海德霍普的康寧漢子爵(Andrew Browne Cunningham, 1st Viscount Cunningham of Hyndhope,1883年1月7日–1963年6月12日),英國海軍元帥。
生於愛爾蘭。1898年參加英國皇家海軍。1939年任地中海艦隊司令,晉升海軍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與指揮了馬塔潘角海戰、克里特島戰役、北非登陸戰役和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1943年晉升海軍元帥,並出任英國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946年退休。
3、路易斯·蒙巴頓
路易斯·蒙巴頓(L. Louis Mountbatten,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曾任英國皇家海軍元帥、末任印度副王與印度總督。他同時是英國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舅舅。1979年被愛爾蘭共和軍刺殺,享壽79歲。
1939年8月23日,「凱利」號加入現役。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凱利」號奉丘吉爾的命令,前往法國,將溫莎公爵夫婦接回英國。
1939年10月,「凱利」號奉命北上挪威海域,為英國和挪威之間的HN和ON運輸船隊提供護航。在這段時期,蒙巴頓發明了被稱為「蒙巴頓粉紅」的海軍迷彩。
1942年任盟軍聯合作戰司令,指揮英國海軍襲擊駐法國和挪威港口的德國海軍。1943年起任東南亞戰區盟軍總司令,協調史迪威、斯利姆、溫蓋特的行動。
4、休·卡斯沃爾·道丁
休·卡斯沃爾·道丁(Hugh Caswakk Dowding,1882年4月24日—1970年2月15日)英國皇家空軍上將。受教於伍爾威奇皇家軍事學院和參謀學院。
原為陸軍炮兵軍官,1915年學習飛行,轉入英國皇家飛行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飛行中隊長率部在法國作戰。曾任約旦、巴基斯坦地區英軍空軍司令。
1936年任英國皇家空軍戰斗機司令,任職時專注研製雷達和颶風式戰斗機。最出名的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不列顛空戰,指揮英國皇家空軍對抗德國納粹空軍,破壞了希特勒入侵英國的計劃,1943年受封男爵,1970年去世。
5、哈羅德·亞歷山大
哈羅德·亞歷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年12月10日—1969年6月16日)英國軍事指揮家和英國陸軍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盟軍第十五集團軍司令、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後任英國國防大臣及加拿大總督等職。
1942年8月,在埃及開羅接替克勞德·奧金萊克出任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晉升為上將。與此同時,蒙哥馬利接任第8軍團司令,成為亞歷山大的部屬。亞歷山大和蒙哥馬利共同成功地組織實施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致使德意志軍傷亡2萬、被俘3萬。
1943年1月,任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團軍司令,指揮英國第1軍團、美國第2軍和英國第8軍團。任內組織指揮突尼西亞戰役,德意軍24萬人被迫投降,因而在戰後1946年被封為「突尼西亞的亞歷山大子爵」,1952年又晉為伯爵。
北非戰役之後,亞歷山大出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團軍司令,1944年12月,繼亨利·梅特蘭·威爾遜之後升任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晉升為英國陸軍元帥。
1945年4月29日,德軍代表被迫簽署規定5月2日無條件投降的文件,亞歷山大代表盟國受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德魯·布朗·坎寧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易斯·蒙巴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休·卡斯沃爾·道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哈羅德·亞歷山大
『柒』 二戰中的八大元帥有那些 (蘇、英、德、日、美)
沙漠之狐隆美爾(德國國防軍陸軍元帥)、閃電男爵曼施坦因(德國國防軍陸軍元帥)、水下狼王鄧尼茨(德國海軍元帥)、沙漠之鼠蒙哥馬利(英國皇家陸軍元帥)、碧浪蛟龍山本五十六(日本聯合艦隊海軍元帥)、勝利的旗幟朱可夫(蘇聯紅軍陸軍元帥)、指揮家艾森豪威爾(美國陸軍五星級上將)、跋扈之將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