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的稅收中國收還是英國收
是香港自給自足的,根據一國兩制的規定,香港是不受中國法律規定,實行財務上的自由化
『貳』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要上貢、上稅等等給英國嗎
1、香港以前是不需要交稅給英國,但香港政府須購買大量貴價,而又不先進的英國物品。
還要支付駐港英國軍隊的日常薪金,開支,和軍備購置及駐軍在香港一切費用,所有的外匯儲備須放在英國。
2、香港的經濟命脈全被英資洋行所控制,政府內很多高官也是由洋行大班擔任,這些公司賺到的利潤要同時向英國和香港政府繳稅,間接地獲得稅收。
3、香港稅收可簡分為直接稅及間接稅。
香港一直實行簡單稅制,徵收稅種較少及主要為直接稅。香港的利得稅稅務年度為需評稅公司的財政年度,或一個農歷年。
(2)香港稅收英國佔多少擴展閱讀:
英屬香港
不許人民說中國話,(直到現在還寫香港人會不會說國語),英國統治香港一百年,給香港帶來了經濟上空前的繁榮,香港老百姓從沒有認為自己當了亡國奴。
英國侵佔香港和發起的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眾所周知。這開啟了中國一個多世紀遭受外國列強侵略的歷史,導致至少一億中國人死於非命,最後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使中國擺脫列強凌辱。
對於爭取民族獨立所遭受的苦難和犧牲,中國人民比我這個外國人更有切膚之痛。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講到這個地步。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國民黨的支持者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期間,在英國電台感人地總結道:「毛澤東和周恩來將外國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沒有誰能奪走這份屬於中國人的榮耀。」連外國人聽了都深受觸動。
因為中國人比我更適合評價毛澤東和周恩來帶領中國人民趕走外國侵略者,給中國帶來的巨變,因此在這里我將分析英國佔領香港百年對兩種人——英國人和香港人的影響。
『叄』 香港向大陸或曾向英國政府上稅嗎
1.回歸前無須向英國政府交稅
英國於 1843 年成立港英殖民地政府後,曾給予財政資助,其後港英政府於 1855 年便能在財政上自給自足,英國也逐步放鬆對港英政府的財政監管,並於 1958 年完全給予港英政府財政自主權 Financial Autonomy 。英國從不向香港徵稅,而港英政府的稅收亦不須上繳英國。
2.回歸後中央政府也不向香港征稅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基本法》)第 106 條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該條文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徵稅。」
3.回歸前,香港駐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4.回歸後,解放軍駐港部隊所有費用由中央財政承擔,香港政府或市民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肆』 英國統治下的香港要上貢、上稅給英國嗎
1、香港以前是不需要交稅給英國,但香港政府須購買大量貴價,而又不先進的英國物品。還要支付駐港英國軍隊的日常薪金,開支,和軍備購置及駐軍在香港一切費用,所有的外匯儲備須放在英國。
2、香港的經濟命脈全被英資洋行所控制,政府內很多高官也是由洋行大班擔任,這些公司賺到的利潤要同時向英國和香港政府繳稅,間接地獲得稅收。
4、香港稅收可簡分為直接稅及間接稅。香港一直實行簡單稅制,徵收稅種較少及主要為直接稅。香港的利得稅稅務年度為需評稅公司的財政年度,或一個農歷年。政府的財政年度則為4月1日到翌年3月31日。
『伍』 香港被英國佔了多少年啊
由1842至1997,一共155年。
1842年,清廷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香港自此成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香港保衛戰中攻佔香港,香港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境外領土,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佔時期。
『陸』 香港被英國佔了多少年啊,為什麼佔了
1997年7月1日
鴉片戰爭前的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1 9 5 5 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可以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人居住。
唐朝時候,青山(屯門)一帶,已有很多中國人居住,當時的青山,是一處頗為繁盛的港埠。並有唐朝駐軍,保衛珠江的入口,外國來的船支,必須經過青山,才可轉去廣州。
宋朝時,一位官員鄧符協被派到廣東做官,經過青山,很喜歡此地,於是,在任滿後,和家屬定居於錦田山谷,建立了一個村落,稱為「北圍」。他的子孫後來又建立了「吉慶圍」。
清朝時候,清兵於1 6 6 2 年派兵到現在的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英國在後來的對華貿易中,發現香港的重要性,認為如能據為已有,將對其擴大對華及其他遠東諸國貿易,有極大好處。因此,在1 8 4 1 年,中英鴉片戰爭後,要求戰敗的中國清政府割讓香港。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鴉片戰爭
清朝道光年間, 中英貿易處於不平衡狀態, 英國的" 東印度公司" , 輸出大量的鴉片到中國, 利潤驚人, 而且, 使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民大量增加. 清政府有見及此, 擔心在貿易中不斷漏出銀兩, 又擔心社會風氣日壞, 及有禁煙之意。
1 8 3 9 年, 林則徐被委為欽差大臣, 到廣州執行禁煙. 林則徐抵廣州後, 諭令外國商人將煙土交出充公, 並將沒收的煙土在廣東東莞縣的虎門海濱燒毀. 林則徐並要求西方商人以後不準再將鴉片輸入中國. 中英雙方正在爭持之際, 廣東寶安縣九龍山的尖沙嘴村, 發生了英兵槍殺中國村民林維喜案, 英國籍此案出兵, 1 9 3 9 年9 月, 中英第一次戰爭正式爆發。
南京條約
清政府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不敢抵抗。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石本)甸乍談判。雙方在停泊於南京江面的英船「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史上,與西方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共分十三條,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中英兩國以後「和好」,「各往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安全」。
二、中國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國可派領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設駐於這五個港口城市。
三、中國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與英國。
四、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六百萬兩。
五、中國方面取消「公行」制度,並償英三百萬兩作為商欠之數。
六、中國賠償英國軍費一千二百萬兩。
七、「以上酬定銀數,共二千一百萬兩,此時交銀六百萬兩」,並規定了其餘的一千五百萬兩,在以後的分期交付方法。
八、凡英國人在中國被囚禁者,全部釋放。
九、凡因與英人有關,或在鴉片戰爭中與英國事被監禁者,亦全部釋放。
十、議定稅則並規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中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
十一、中英兩國文書平行。
十二、中國交付第一批六百萬兩款項後,英軍退出南京、鎮江、並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買貿易,同時自寧波外港鎮海撤兵,至於駐在定海舟山及廈門鼓浪嶼的英軍,則待中國將二千一百萬兩全數交清,及實際開放了五口通商後才撤退。
十三、條約應迅速交兩國皇帝批准,並換約。
租借新界
1 8 9 8 年,是香港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香港的邊界,從北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西至後海灣,使香港行政區的面積擴大了十倍。
1 8 9 8 年,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清朝朝政腐敗,任人宰割,英國政府乘機向清廷提出租借新界。當年6 月9 日,英國駐華公使賓納樂和李鴻章在北京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專條」,英國以租借為名,取得了新界,為期9 9 年,7 月 1 日生效。
新界(N e w T e r r i t o r i e s ),是英人所制定的一個名詞,專指租供的新領土,在此之前,這些地方屬廣東新安縣南部一部分,包括大興山等離島。該「專條」規定英國在新界有「管理全權」,但中國可保存九龍城砦和原有的碼頭一座。
『柒』 香港被英國佔領了多少年
香港被英國統治了155年。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香港特別行政區還通過實施《性別歧視條例》《種族歧視條例》《最低工資條例》等法例,為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提供進一步保障。特別行政區政府設立平等機會委員會、申訴專員公署、法律援助署、婦女委員會、扶貧委員會等多個機構,協助推廣、保護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捌』 英國佔領香港期間每年從香港拿走多少錢
根據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聲稱:「英國從來沒有從香港拿走一個便士。」她說:「我完全是為香港人謀福利。」
1995年,時任英國首相梅傑說:「英國在香港有巨大的經濟利益,英國每年從香港可以拿走1000億港元。」
『玖』 香港回歸25年,人均GDP高英國12%,是如何做到的
香港開始實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除豁免人士外,18歲至65歲的他雇及自僱人員必須參加,至少抽取每月收入的5%加入基金投資,作為退休保障,一系列的經濟措施讓香港人民腰包鼓了起來。
『拾』 1997年以前,香港每年要向英國繳稅多少
在香港回歸之前,香港不需要給英國交稅,所以沒有需要繳稅多少這一說法。
1、香港以前是不需要交稅給英國,但香港政府須購買大量貴價,而又不先進的英國物品。還要支付駐港英國軍隊的日常薪金,開支,和軍備購置及駐軍在香港一切費用,所有的外匯儲備須放在英國。
2、香港的經濟命脈全被英資洋行所控制,政府內很多高官也是由洋行大班擔任,這些公司賺到的利潤要同時向英國和香港政府繳稅,間接地獲得稅收。
3、香港稅收可簡分為直接稅及間接稅。香港一直實行簡單稅制,徵收稅種較少及主要為直接稅。香港的利得稅稅務年度為需評稅公司的財政年度,或一個農歷年。政府的財政年度則為4月1日到翌年3月31日。
(10)香港稅收英國佔多少擴展閱讀:
1、英國於1843 年成立港英殖民地政府後,曾給予財政資助,其後香港英政府於 1855 年便能在財政上自給自足,英國也逐步放鬆對港英政府的財政監管,並於年完全給予港英政府財政自主權 。英國從不向香港繳稅,而港英政府的稅收亦不須上繳英國。
2、回歸後中央政府也不向香港征稅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基本法》)第 106 條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該條文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不上繳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徵稅。
3、回歸前,香港駐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回歸後,解放軍駐港部隊所有費用由中央財政承擔,香港政府或市民無需支付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