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二戰時期英國t恤寫的什麼

二戰時期英國t恤寫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7 10:49:41

Ⅰ 英國在二戰國號是什麼

昨天22:49英國在二戰時期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當時的愛爾蘭還沒有獨立。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北風滘安...

Ⅱ 空中世界大戰 最後的那個老頭的筆記寫了什麼

最後的那個筆記本寫的是老頭的日記,重點在日記第一頁與外皮。

這本日記第一頁寫著,the redar syetem,that saved europe(雷達系統拯救了歐洲)。

還有日記外皮上寫著nigel sheffield(耐吉爾謝菲爾德)所以這個老人應該就是那個通訊兵。

拓展資料:

看過速度與激情的朋友對於駕駛員一定會有一種特別的認識,他們在速度的較量中用自己的勇氣和執著完成了一次次的挑戰,不會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他們的完成。

這一次選擇了二戰時期的客機,讓你知道原來在天上也能玩的如此飄逸,這可不是一般人敢弄得節奏,分分鍾把你嚇壞的感覺!

I42航班在經過一場不可辨識的風暴時,正在航線上飛行。在穿過這場風暴後,意識到他們已經置身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了。

一個年輕的士兵奈傑爾(羅比凱 飾)告訴他們,他們現在正位於一個戰地的上空。

這家民航機必須躲避子彈和導彈的襲擊,在努力回到現代的同時,也要確保歷史不會因他們有太大的改變。

劇中像是land mattress, R4M火箭炮,納粹時期德國空軍的飛機在那時其實是存在的,它們可能正在被測試,或者將於電影中這個故事發生後的兩年被建造。

影片故意插進了一種「Quantum leap」元素,因此有了不少驚奇呈現給大眾。

網路_空軍世界大戰

Ⅲ 與英國在戰爭時期建立了由內閣領導的「雙十字委員會」的相關內容是什麼

英國在戰爭時期,為了統一領導情報工作、彼此協調,建立了由內閣領導的「雙十字委員會」,成員包括了英國陸軍部、總參謀部、海軍情報處、空軍情報處、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內務部、外交部。這個委員會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雙重間諜的對德報告「圓謊」,這樣德國情報局就會越來越相信雙重間諜發回的報告,被英國牽著鼻子走。在二戰期間,「雙十字」委員會的「圓謊」工作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德國情報局從來沒有對雙重間諜的報告產生過懷疑。

Ⅳ 二戰時期丘吉爾把什麼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三個轉折點」

二戰時期,為了更清楚地了解英國的戰況和與丘吉爾交換意見,1941年1月初,羅斯福派霍普金斯作為自己的私人代表飛往倫敦。霍普金斯與丘吉爾之間建立了親密關系,也對丘吉爾留下了深刻印象。

霍普金斯在英國呆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長得多,他直到2月中旬才返回美國。當3月8日美國參議院以60票對31票最終通過了「租借法案」以後,羅斯福即指定由霍普金斯負責援助英國的事務。在哈利法克斯於1月赴華盛頓就職後,美國也於2月派出約翰•G•懷南特為英國大使,結束了這一職務近兩個月的空缺狀態,從此英美之間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更為密切的新階段。而這一局面的形成,是與丘吉爾以政治家的深邃遠見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經過多方面堅持不懈的努力難以分開的。由於「租借法案」在支援英國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後來丘吉爾把羅斯福總統的這次勝利,稱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3個轉折點」。

Ⅳ 請介紹一些關於二戰英國的書或資料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英國《觀察家報》13日報道,六十年過去了,當年在遠東作戰的英國戰俘對那段歷史記憶猶新。有人說時間會撫平心靈創傷,但很多老兵仍然表示,他們不會原諒日本人,因為他們受到的折磨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時間磨不平戰爭創傷

「迪克,如果你有幸回到家,千萬不要告訴我母親我是怎麼死的。」這是亨利·狄克遜最好朋友的遺言。狄克遜是在戰時緬甸修建『死亡之路』過程中的倖存者。狄克遜回憶說:「他被截去了雙腿,而且是在沒有打麻醉葯的情況下。他死的時候,我就在他的身邊。還有其他傷員躺在那兒,哭天喊地。當時的場景令人永生難忘。」

英軍戰俘在遠東所遭受的痛苦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痕。今年是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歐洲戰場勝利以及日本投降60周年,因此,為未來修復關系與和解也成為全世界的主題之一。然而,紀念與日本戰爭結束的活動又將重新觸動英國二戰老兵的傷口,也將再度引爆如何面對歷史問題的爭論。

一些旨在紀念遠東戰爭結束的宗教活動將受到眾多英國二戰老兵的抵制,其中一些老兵現在甚至已不再與以前的親密戰友說話了。二戰老兵組織一直在如何紀念二戰勝利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一些老兵堅持說和解是唯一可行之策。

近幾年,許多老兵接受邀請訪問日本,並在英國和緬甸舉行的聯合紀念活動中與日本人握手。但絕大多數英國退役軍人仍反對和解,他們堅持認為雖然60年過去了,但他們無法原諒日軍的殘暴行徑——日軍鞭打他們,不給他們吃飯,甚至殺害他們的戰友。由於存在嚴重分歧,老兵之間昔日的友情已不復存在,他們之間的分歧日益嚴重。

與日本人和解更困難

大約27%落入日軍手中的戰俘相繼死去,而落入納粹德國手中的戰俘死亡率僅為4%。日本兵虐待戰俘的殘暴程度可想而知。據估計,在建設泰國和緬甸之間的「死亡之路」過程中,有1.2萬盟軍戰俘和超過10萬亞洲勞工死於疾病或被槍決。

現年85歲的菲利普·馬林斯曾在英軍駐緬甸的第20印度師服役。在一次戰斗中,馬林斯被一名他認為已死亡的日本兵近距離開槍擊中,但他還是幸運地活了下來。1997年,他安排日本大使首次前往考文垂大教堂訪問,3名當過日本戰俘的英國老兵與日本大使握手。不久後,馬林斯成功說服政府給予在遠東成為日軍戰俘的英國老兵或他們的遺孀一筆特殊撫恤金。

身為「國際友誼與和解信任」主席的馬林斯說:「日本人的作戰方式給那些曾是他們戰俘的英國士兵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仇恨,這種仇恨一直持續到今天。與日本人和解要比與德國人和解困難得多。人們認為我是一個好人,只是行為有點古怪,甚至『叛國』,因為我願意考慮與日本人和解。」

馬林斯來自於英國英格蘭中部城市索林哈爾。馬林斯一直遭到激烈的批評,他為自己辯護說:「對大多數英國退伍老兵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他們說:『我們這些曾經的戰俘到底做了些什麼啊?』我回答:『你們又為他們做了些什麼呢?是我發起活動使他們獲得1萬英鎊的補償。你們到底又做了什麼?60年來你們還不是坐視不理,現在竟然還極不耐煩地責問我到底做了什麼?』」在馬林斯看來,任由仇恨代代相傳,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搶食日本兵吐出的肉

英國的和解活動將於8月21日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和考文垂大教堂舉行。但曾在緬甸鐵路做過三年多勞工、現年86歲的亨利·狄克遜老人將不會出席。他解釋道:「『對不起』這個詞說起來非常容易,我不恨日本人,我鄙視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一切,我無法忍受同他們握手的那一刻。如果有個日本人過來同我握手,我極可能轉過身去。」

這位經歷過二戰那場噩夢的老人回憶說:「一名日本士兵從嘴裡吐出一塊豬肉,接著四五個戰俘拚命爭搶,我永遠都無法忘記這一幕。他們似乎可以在折磨我們的過程中得到快感。我曾經親眼看到一名戰俘打了日本士兵一下,結果他就被亂石打死。」

狄克遜來自薩里的莫登,是英國皇家陸軍的一名司機。1998年,在倫敦一條商業街舉行有英國女王出席的皇家活動中,一些曾是日本人戰俘的英國老兵在見到日本明仁天皇時都轉過身去,不予理睬。而狄克遜就是其中之一。他說:「任何一名戰俘都不應考慮和解。這也讓我們的戰友之情不復存在,在一些情況下他們還相互責備。一些人背著我們前往日本度假,而他們的旅遊費用全部由別人支付,這真是令人感到惡心。將來我離開人世時可以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但我懷疑他們能否像我一樣。」

現年82歲的比爾·韋爾奇曾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一名機槍手,被關押在日本一個戰俘營長達兩年半之久,他在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說:「我不會原諒日本人。那些當年在戰俘營奄奄一息的戰友已無法表達他們的仇恨。可悲的是,原諒日本人的老兵已忘記了這種仇恨。」

「日本人邀請我也不去」

比爾·韋爾奇來自英國肯特郡。他說英國遠東軍的老兵們開始產生裂痕。他說:「我們現在彼此都不說話,許多老兵都這樣。他們不會為那些死在那裡的戰友們辯護。我可能會接到訪問日本的邀請,但我肯定不會去。」

和解活動是由一名日本軍官發起的,他曾在緬甸與英軍作戰,1965年移居倫敦。在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訪中,他回憶說:「我們軍隊中的士兵從來沒有憎恨過英軍士兵。他們也只是奉命行事,如果不殺死英國士兵,他們就會被打死。當天皇宣布停火,雙方簽訂舊金山和平協議時,兩個國家那時也就和好了。但我知道,英國人民至今仍對日本充滿仇恨。」

這位當年的日本軍官表示:「自1983年以來我一直致力於和解方面的工作,幸運的是,一個日本組織向我提供了一些資金,讓我邀請英國老兵來日本訪問。我們要讓這些老兵親眼看一看日本和日本人民,他們所看到的與戰時日本人留給他們的印象截然不同。」(春風)

Ⅵ 英國的二戰時候v部門是啥呀

英國的二戰時候v部門是雙十字委員會。

是一個專門負責戰略欺騙的情報機構。當時為了控制和利用兩面間諜,英國情報部門、反間諜部門、欺騙部門組成「雙十字委員會」雙十字委員會直接向內閣匯報。

而殖民地的人民在經過兩次戰爭之後,民族獨立意識提升,從而掀起了反英的斗爭。 所以說,二戰加快了英帝國的衰落。



(6)二戰時期英國t恤寫的什麼擴展閱讀:

英國的二戰時候v部門的創作背景:

在近代,英國曾輝煌一時,當了二百多年的世界霸主。鼎盛時期的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面積佔到了世界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當時英國人在世界上簡直橫著走,英國人傲氣的誰都瞧不上。但在19世紀末,隨著德國的崛起,英國人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德國人的挑戰。

Ⅶ 這張二戰海報怎麼會那麼火

2000年的一天,英格蘭東北部諾森伯蘭郡阿倫維克鎮巴特書店的店主曼利(Manley)先生在翻開一箱舊書時,被箱底「一張折疊起來的硬紙片」吸引了,他打開它,發現那是一張紅色的舊海報,印著五個單詞:「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堅持向前)」,單詞的上面是一頂王冠。

曼利先生不知道這張海報的來歷,他把它拿給妻子看,倆人都認為它非常棒並且決定把它張貼在書店中。很多人看到這張海報後想購買,但都被曼利夫婦拒絕了。隨著喜歡它的人越來越多,曼利夫婦決定把它翻印後公開出售。

第一批海報印刷了500份,很快就售罄了。2005年聖誕前夕,一份全國性的報紙把這張海報列入了聖誕禮物推薦清單。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曼利夫婦迎來了潮水般的訂單,電話鈴響個不停,書店的網站也因為超負荷運轉而崩潰了,所有的店員都忙著打包,平均每個星期要發出3000份海報。

曼利夫婦本以為這張海報會和以往那些易逝的時尚物品一樣,人們對它的新鮮勁兒很快就會過去,結果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意料,當曼利夫婦走上街頭,他們發現這款海報的應用已經是無所不在,在T恤、馬克杯、徽章上,乃至街頭卡通塗鴉的圖案里,處處都有這張海報的身影。在十分短暫的時間里,這張海報就變身成了風靡歐洲的流行文化,並在設計領域引發了模仿的狂潮。

當曼利先生明白他所發現的乃是一張被埋沒多年的「二戰」海報時,他感到很驕傲——雖然這幾乎完全是出於他的無意,但一張歷史海報就這樣成為了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王的演講

「Keep Calm And Carry On」誕生於歐洲最黯淡的一年。1939年9月1日,德國發動閃電戰進攻波蘭,自由世界在納粹的凌厲攻勢下岌岌可危。在經歷了長期的煎熬之後,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


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

事實證明,處事風格強硬的丘吉爾比戰爭海報更好地完成了激勵民氣的任務,他的火爆性格和周密計劃讓納粹倍感壓力,更讓英國全民士氣高漲。在快速贏得不列顛戰爭的勝利後,英國開始著手對納粹進行反攻。「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張海報當然也就非常理想地沒有履行使命。

內容為「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Victory」的那張海報,即與「Keep Calm And Carry On」同系列的第一張海報,則在大規模被張貼後,成為「二戰」期間在英國最廣為人知的海報。

海報在古埃及時代就已出現,考古學家曾在古埃及廢墟中的牆面、柱子上發現了許多殘存的古老壁畫,製作者用它們向民眾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隨著1796年平版印刷術的出現,海報正式邁進了彩色時代,但真正使海報得以飛速發展並全面普及的卻是一戰和二戰。

在這樣的全面戰爭中,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到戰爭中來,交戰的各國不得不大量募集資金和招募士兵來維持戰爭,被稱為「牆壁上的武器」的海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最好的宣傳載體。

各個國家的文化特點和歷史傳統均表現在它們製作的戰爭海報上。英國的海報主要強調國家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資,以擊敗邪惡的納粹;德國的海報強調戰斗的決心、士兵的英雄主義和部隊的傷亡;法國海報則常常強調個人主義、敏銳、熱情和智慧等法蘭西特色;美國海報最擅長以幽默的設計風格來嘲諷對手。

「Keep Calm And Carry On」無疑是一份極具英國特色的戰爭海報。一直以來,英國人都是以保守、冷漠、堅定的形象示人,感情輕易不外露,即便有傷心事,也很少表現出來。同時極具耐心,任何情況之下絕不露焦急之色。「Keep Calm And Carry On」以短短的5個單詞濃縮了英國精神的堅韌不拔之處,這種態度幫助英國人成就過輝煌的歷史,同樣也幫助他們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最偉大的勵志海報?

1945年9月2日,「二戰」結束了,歐洲進入復甦期。「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批沒有派上用場的海報被大批銷毀,只有少數倖存,其中絕大部分被英國國家檔案局收藏,此外還有兩張海報輾轉流散到民間,一張被巴特書店的曼利夫婦偶然購得,另一張則被 WartimePosters.co.uk Store(英國一家專門收集、仿製、出售戰爭海報的商店)持有。

當要求購買「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張海報的訂單潮水般涌到曼利夫婦的巴特書店時,經濟寒冬正在困擾著英國公眾,進入21世紀的歐洲,迎來了歐盟成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低迷期,還有眾多觀察者認為這將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在這樣的一片風聲鶴唳中,這張海報扮演的角色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它不再是一款紀念海報或戰爭海報,而是成功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引起心理共鳴的最佳語句。不具有任何煽動性的它,卻對因經濟低迷而情緒消沉的公眾展現出有效的安慰效果。

2009年,BBC、《衛報》《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不約而同地報道了這款海報。BBC的報道使用了一個問句式標題——「The greatest motivational poster ever(最偉大的勵志海報)?」BBC記者認為,這款誕生於戰爭時期的海報為和平但動盪的當代注入了新的安慰和力量;《衛報》的報道則略顯悲觀,認為這款海報的風靡,反映了人們在當前生活中的困境。

人們開始頻繁地提及這張海報,它還被廣泛用於公益事業,鼓勵癌症患者,鼓勵弱勢群體。除了大眾,許多名人也是這款海報的擁躉,他們將它張貼在辦公室里,包括全球著名的BBDO廣告公司北美公司的創意總監大衛?路巴斯(David Lubars)、《名利場》出版人愛德華?蒙尼切斯齊(Edward Menicheschi)等諸多商業領袖和媒體大亨。路巴斯說:「這句話給人帶來的感覺非常好,能令人感到冷靜和安慰。」

2001年,帝國戰爭博物館在曼徹斯特落成,作為英國精神的象徵,這張海報被張貼在丘吉爾的辦公室中,但有趣的是,丘吉爾本人最喜歡的戰爭標語並不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而是「Keep Buggering On(永不懈怠)」。

此外,「Keep Calm And Carry On」還被作為英國的國家符號運用到唐寧街10號、白金漢宮以及各類機構的裝飾中,同時也出現在了英國最性感的男人——大衛?貝克漢姆的T恤上。

人們越來越喜歡這張海報,因為它既經典又有力量,設計者們通過改變海報的底色、標語、圖案的方式,對他們眼裡的經典進行致敬。「Keep Calm And The Beatles(保持冷靜,熱愛披頭士)」被用來表達對披頭士、對音樂的熱愛,「Keep Calm And Have A Cupcake(保持冷靜,來一個杯形蛋糕)」被用於休閑餐廳中。

脫離了戰爭背景,「Keep Calm And Carry On」依然可以給予人們平靜和力量。另一方面,從流行趨勢和大眾審美心理上來說,這款海報也正好趕上了21世紀新復古風潮的班車,它的整體風格和色調,再加上特殊的歷史背景,無疑非常適合扮演上個世紀最好的代言人之一,成為復古愛好者們爭相擁簇的流行符號。

閱讀全文

與二戰時期英國t恤寫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四大愛情故事是指哪些 瀏覽:278
伊朗使用什麼社交軟體 瀏覽:302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愛情國 瀏覽:332
寄印尼什麼快遞最好 瀏覽:349
印度的葯價多少錢一盒 瀏覽:368
阜新縣在越南哪裡 瀏覽:947
英國首相鮑里斯住哪裡 瀏覽:852
印度無電人口多少 瀏覽:585
現在中國開發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260
中國燃氣公司哪個好 瀏覽:529
中國哪個省太漂亮了 瀏覽:6
義大利的哪個市長是個盲人 瀏覽:364
烏干達對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273
印度格列衛葯哪裡能買到 瀏覽:480
印度和沙特哪個面積大 瀏覽:822
現在想要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81
越南沒身份證怎麼辦 瀏覽:527
希臘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大 瀏覽:131
義大利赫茲和詩芬尼哪個好 瀏覽:738
越南為什麼叫廣北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