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與英國人交談的基本禮儀
英國】 英國人的禮儀與忌諱 英國人在初相識時,一般的禮節是: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婦女引見男子;向有貴族頭銜的人介紹沒有頭銜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在兩個婦女之間,是向已婚的引見未婚的,如果未婚的婦女明顯地年長,則又是向年紀大的引見已婚的年輕婦女;如貴族是男的,另一方是婦女,則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把貴族介紹給婦女。 英國人一般不行擁抱禮,相互之間也很少擁抱,甚至父親也不擁抱兒子,只有在兒子小的時候才會擁抱。英國人也較少跟別人握手,甚至跟常見面的朋友也不握手。只有在第一次介紹相識,或朋友之間很久沒有見面時才握手。 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介紹時,一般是由婦女、地位高的、年紀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後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紀輕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紹與一個男子相識時,應與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紹與一位女士相識時,就應等她先伸出手來,然後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婦女被介紹時,不一定要伸出手來與人家握,但是她們常常伸出手來以示友好。男子在與女子握手前應該先脫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則不必如此做。到英國人家作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後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宴會一般是男女數相等。排座位時是男女間坐,而且夫妻二人絕不挨在一起。如果男女數目不等,也不必勉強湊數,一般應男多於女。 英國人席間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憑自己。祝酒詞一般是「為女王健康乾杯!」或者簡單地說「乾杯!」宴會後,客人要多留一會兒,與主人繼續聊天。最後告辭時,客人與主人夫婦握手,說一兩句話表示感謝。客人之間握手告別也可,點頭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視情況而定。宴會一般在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鍾之間結束。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英國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裝潢。山羊有「不正經男子」和「壞人」的意思;孔雀是禍鳥,孔雀開屏是自我炫耀的不良習性。 英國人很忌諱黑貓,尤其是黑貓若從面前穿過,會感到惡心,認為這將預示要遭到不幸。 英國人對墨綠色很討厭,認為墨綠色會給人帶來懊喪。他們忌諱把食鹽碰撒,哪怕是不小心的,也會感到非常懊喪,認為這是引發口角或與朋友斷交的一個預兆。他們忌諱有人打碎玻璃,認為打碎玻璃就預示著家中要死人或起碼要有7年不幸。 英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個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認為是雙倍的不吉利。 英國人忌諱百合花,並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徵。 他們忌諱在眾人面前相互耳語,認為這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有些英國人認為,在吃飯時如果刀叉碰響了水杯而任它發響不去制止,便會帶來不幸。因此,在英國人家裡作客、吃飯時要盡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聲,萬一碰了杯子發出小鈴般的響聲時,也要趕快用手按一下叫它停止作響,以免主人介意。 英國人在飲食上不願意吃帶粘汁和過辣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 英國人同別人談話時不喜歡距離過近,一般以保持5O公分以上為宜。吸煙的友人遇到一起,請不要一次點三支煙,據說這樣也會給三個人中的某人招來不幸。
B. 和英國人談判要注意哪些方面
和英國人談判要注意:
第一:談判時給英國客戶留下的感覺
1.英國人特別講究紳士風度,善於與人交往,講究交際禮儀。這不僅僅是英國人都自己要求,對談判對手修養與風度亦非常看重。
2.不要以為英國思想開放,其實英國的等級觀念非常嚴重,深入人心。所以要求談判的對方能夠配得上自己,但不是派出的人員身份越搞越好,而是要和對方身份對等,否則談判也很難順利進行。
3.給英國客戶留下積極認真的映象。在談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不僅僅在於產品,而是要多方面的,因為英國人談判比較靈活,對建設性意見反映積極。如果事先准備不夠充分,事後往往會延遲交貨或付款。
第二:英國人談判桌上的禁忌
1.不要涉及政事和歷史,特別是英國以及歐洲本土,並且稱謂英國領導人時一定要講全名稱,比如英國女王的正確稱謂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
2.不能一直講下去,因為英國人是不會打斷正在進行的談話,但是當他被迫聽時,會失去興趣,就算已然顯得彬彬有禮,但其實內心已經不想取得合作。
3.最好使用英式英語和其談判,或者帶上英式英語標準的翻譯,切記不可出現美式英語的讀音。
4.一定要有耐心,英國人一般態度強硬,而且就算他們事先沒有充足的准備,但還是固執己見,所以一次談不成,可以安排多次談判,千萬不能急躁。
第三:和英國人談判的一些技巧
1.爭取主動權,控制好談判時間,因為英國人是不會加班加點完成談判任務的。
2.替英國客戶做好談判前的准備,在談判的時候注意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給予引導。
3.要用好迂迴戰術,凡事不能正面沖突。
4.一定要簽訂嚴格細致的索賠條款,因為英國人商業管理素質不高,所以一是為了保障而是說不定就能得到一筆不小的賠償金。
C. 與英國人交往禮儀禁忌有哪些
有些細節注意:水倒了多少在水杯就要喝多少,一般半杯差不多
主人從廚房很高的櫃子里拿出很精緻的瓷器時,記得(必須)贊美
還有很多,樓上的已經回答了一部分,還有要注意的就是
盥洗室與去「100號」
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在提醒別人時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廁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便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舞會上怎樣不失禮
英國大型舞會一般在晚間10時左右開始。舞會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飯店舉行。主人邀請客人應事先寄送請柬,並注意邀請的客人男女數目要大致相當;如不等,可使男子多於女子。按照習慣,主人請人參加舞會,有時也設晚宴;有時光請跳舞而不設晚宴;而有的則請參加舞會的客人中少數人吃晚飯,飯後跳舞;其他人只能參加舞會而不能吃飯。所以,被邀請的人一定要看清請柬上的字樣,以免使主人難堪。舞會上,主人備有夜宵,也可能只備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參加舞會的客人服裝要整齊,跳舞時男賓要輪流請女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舞。男子與男子、女子與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話的。遇到重大喜慶節日,一個人如同時接到兩份請柬,那麼可參加一個舞會,提前退場後再趕另一個舞會,因為按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隨來隨走,不算失禮。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
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通常情況下,英國人總是把女子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如男女一起進房間,男的要替女士開門。進房間或進餐館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須在女士的前頭去選餐桌、開車門或做其他效勞。在街上行走,或過馬路時,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來車方向的一側。如果一個男子和兩個女士一起走,他應當走在兩者當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兩者同坐一輛車來接客人去吃飯,客人應該擠在汽車的前座,讓後座空著,因為司機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會上,主人把客人領進客廳時,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進客廳時,廳中的大多數男子都要站起來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兒在,她要把客人給女兒作介紹。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慣例是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不管進入客廳的是男士還是女士,在客廳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為禮。宴會開始,男士們為女士們拉開椅子,幫女士入座。
有些英國人慨嘆,在對待女士的禮遇方面,如今世風已不如以前。據說是因為婦女在選舉、就業、 工資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獲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她們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種照顧了。看來,對女士的禮貌是出於男士覺得女士需要保護。
做客和餐桌上的禮節
如果你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就要考虎這樣幾個情況。比如,該在什麼時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談正經事,只是個社交聚會,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備,她還沒完全准備好你就到了,會使她感到非常尷尬。晚到10分鍾最佳。晚到半小時就顯得太遲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麼時候應該離開呢?這沒什麼規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只是邀請你共進晚餐和聊天,那麼你最好在10點至11點之間離開或者餐後1小時告別。如果你被邀請留下來住幾天或度周末,在離開之前應特意買束花送給女主人,這會使她非常高興。另外,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謝,並隨附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等。
英國的飯菜簡單,但是吃飯的規矩復雜。最主要的是坐直,學別人的樣,吃飯的時候不準高高興興地問別人,並和別人不停地交談。每個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湯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盤上。湯匙應放在湯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湯時最好不弄出響聲,並用匙的一側從里往外舀,不能用匙頭,更不能端著湯盆把盆底剩的湯全喝光。不論吃什麼東西,都盡量別弄出聲響,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懂規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後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沒有吃飽,可向女主人誇贊她做的美味並再要點雞、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會多加一份菜給他,但從不再多加。不能在別人面前打飽嗝。端上咖啡時要就著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盤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煙。吃完飯,客人要將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後站起來。男士們要幫女士們挪開椅子。如果主人還要留客人再吃一頓飯,餐巾可按原來的摺痕折好。餐後,客人要坐上一兩個小時,然後向主人道別。
D. 和外國人交談需注意什麼
一、 西方文化禮儀之「稱謂禮儀」
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們相反,前面是名,後面是姓氏。
在國際交往中,一般對男士稱「Mr.」,對女士則視其結婚與否進行稱呼,未婚的稱「Miss」,已婚的則應稱 「Mrs」。
對那些在社會上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醫生(Doctor)、政府高級官員如參議員(Senator)、軍官如將軍(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將其姓名連同職業一起稱呼,如「Doctor Jack」, 「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稱呼其職業名稱,如「Mr. Judge」, 「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通常只招呼一聲,哪怕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表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人們就要講究禮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二、西方文化禮儀之「介紹禮儀」
在國際交往場合,如想結識朋友,一般應有第三者介紹。如當時不具備這種條件而你又確實想結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紹,但介紹完後不可先伸手,也不可問對方達的名字。對方若不作自我介紹,你可道聲謝離開,這在西方並不算失禮。
用句型「This is╳ ╳ ╳ and this is ╳ ╳ ╳」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士給女士,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老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同性之間,介紹完畢後應先伸手相握,可以說「很高興認識你」(Nice to meet you!)。必要說「久仰」或「希望以後常聯系」之類的話。有些國家回將常聯系理解為有事要相求與他。
三、西方文化禮儀之「交談禮儀」
與人交談,莫問私事。在西方,人們的確一切行為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們日常交談不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是他們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問價錢。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問「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啊?」
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字美國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兩人談話時,不可太近。一般以50公分以外為宜。不得已呀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兒嗎?(May I sit here?)」,得到別人允許後再坐下。
禮貌用語多多益善。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長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Please」、 「Thank you」、 「 I'm sorry」、 「Exeuse me」之類的話隨處可聞。
四、西方文化禮儀之「拜訪禮儀」
應邀去家中作客,務必要准時。不守時是失禮的。
一般性拜訪可送小禮物,若赴家宴,可再豐厚些。禮物應交給女主人,並說「我希望你能喜歡(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話,不要說「小意思,不成敬意。」,「東西不好,請笑納。」等中國人送禮時常愛講的話。這類話會讓外國人覺得你看不起他們。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但遇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壺送禮物。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與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
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會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在外國人家中,不要對他們的擺設大加評論,也不要隨意欣賞某件物品,那樣會導致主人一定要將你極為贊賞的物品送給你,著多尷尬。
如主人家養有貓,狗等寵物,要對它們友好,外國人是十分珍愛寵物的。
美國人辦事講究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絕不希望有人突然來拜訪。因此要拜訪他們,事先約會是必不可少的。
五、西方文化禮儀之「女士優先禮儀」
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要謙讓女士。
1、步行時,男士應該走在馬路的以邊。
2、入座時,應先請女士坐下。
3、上下電梯應讓女士走在前邊。
4、進門時,難士應先把門打開,請女士先進。
5、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士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士。
6、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士應走在前邊,為女士找好座位。
7、進餐時,要先請女士先點菜。
8、同女士打招呼時,男士應起立。
六、西方文化禮儀之「餐桌禮儀」
西方進餐的習慣與我們多有不同,特別是正式的西餐宴會,規矩頗多。參加西餐宴會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 外國人一般沒有讓酒讓菜的習慣,所以你喜歡吃什麼,不妨多取點。
2、 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後才可以用餐。
3、 餐巾應鋪在膝上。也可以防在頸上或胸前,但不大方。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 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揩拭餐具。
4、 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要兩臂橫放在桌上。
5、 使用刀叉時,應左手用叉,用手用刀。切肉應避免刀切在瓷盤上發出響聲。中途 放下刀叉,應呈「八」字型分放在盤子上。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
6、 要喝水時,應先將食物咽下。用玻璃杯喝水時,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漬,以免弄臟杯子。
7、 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間,應向周圍的人道對不起。
8、 進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但咀爵食物時不要講話,咽下去再答。
9、 當侍者依此給客人上菜時,走到你的左邊,才輪到你取菜。
用餐完畢,女主人站起,才可離席。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樣折好。
七、西方文化禮儀之「小費禮儀」
美國付小費的風氣很盛行。一般說,當你得到別人的服務時就應該給小費。但是,並非在任何場合、對任何服務人員都要付小費。小費究竟應該給那些人,還頗有講究。
1、 坐船或火車時應給小費,但長途汽車和飛機則不必。
2、 對搬運工應付小費,但存取行李時不必付服務員小費。
3、 在旅館時,對幫你提行李或打掃房間的服務員應付小費,但對櫃台上的服務員則不必。
4、 在餐館時,對上菜上飯的服務員應給小費,但對領班服務員則不必。
5、 乘車時,對計程車司機應付小費,但對公共汽車司機則不必。
6、 對理發師、美容師應付小費,但對售貨員、自助洗衣店的服務員則不必
7、 對警察、海關檢查員、大使館職員、政府機關職員等公務人員絕不可付小費。
8、 小費占總費用的15℅左右,表示對服務滿意。
八、西方文化禮儀之「禁忌」:
1、 於外國人初次交談,不要談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 不要問女士的年齡,男士的收入,對方衣飾的價格。
3、 正規場合,不要穿休閑裝、運動裝。
4、 吃飯或娛樂,不要搶著買單,他們喜歡AA制/。
5、 不要過於「自謙」。
與日本人交往:初次見面萬勿送禮。接受禮物要回禮。
與法國人交往:初次見面萬勿送禮,有行賄之嫌。
與英國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隨便。不要隨便稱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與美國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多或少13號約會,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應用「Black」。別忘了問候他們的孩子。
與韓國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與德國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禮儀,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談二次大戰。談話不要太誇張,他們喜歡一是一,二是二。
與泰國人交往:不要觸摸別人的頭部。
與印度人交往:主客相見,行「合十禮」。搖頭即同意,點頭即不同意。忌吃牛肉。喝茶時,將茶倒在盤里伸出舌頭舔飲。
E. 和英國人交往要注意那些禮儀和細節
和英國人交往要注意以下禮儀和細節。
1、在稱英國人時,避免用「English」表示,宜用「British」。因為「English 」僅代表英格蘭,而不代表蘇格蘭或威爾士等英國其他民族。
2、英國人認為綠色和紫色為不吉祥的顏色,在圖案中點綴性的使用是可以的;忌諱白色大象和山羊圖案。他們喜歡馬蹄鐵的圖案,認為其可招來好運氣,是吉祥之物。
3、與之交談,忌談及個人私事、婚喪、收入、宗教等問題,尤其不要談論女士的年齡。也不能手背朝外做 「V」形手勢,他們認為這是蔑視別人的做法。
4、他們認為「13」是不祥之數,多數英國人認為「7」這個數字可帶來好運, 並把星期六看作是黃道吉日。
5、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是很丟面子的事情,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6、不能擠隊,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7、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
F. 與英國人交流的禮貌用語
在國內學的英文都是書面用語,實際在生活中的英語完全是另一回事。國內基本是把書面英語當口語在用,所以到了英國,要好好學習與英國人交流的禮貌用語。
Cheers mate!
拿英國人最常用的「謝謝」來說,在這里絕對很少聽到「Thank you」這樣的說法,像「Thank youvery much」更是很少提及,那英國人都怎麼說謝謝?他們會說「Cheers」,Cheers不是乾杯的意思嗎?那英國人乾杯說什麼?乾杯他們也說「Cheers」。。。原因是英國人認為Thank you太過正式,也太老土,年輕人都說Cheers! 而且會在後面加一個Mate, Mate在英國口語是夥伴的意思,剛來那會天天聽到人說「切梅,切梅的,不知所雲,後來才知道就是謝謝啊!
除了說Cheers, 英國人還會說「Lovely」代表謝謝,可不是說你可愛哦!還會說「Brilliant」「Cool」 「Excellent」「Nice one」 這些,最近幾年流行說「Ta」來代表謝謝,沒錯就是是說「Ta」,就是thanks 的簡化,相當於輕描淡寫的 「謝了」,英國人是有多懶啊。。。
還有一些英國妞喜歡說法語的「Merci」和義大利語的「Gracias」來還有德語的「Danke「表示謝意。
就算人家說了謝謝,也不用回別人一句「You are welcome!」幾乎沒見過老外說過這句話,說這個好像是幫了別人多大一個忙似的,用中國話講就是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總結一下英國口語的謝謝:
Thank you(英國老頭老太太才說);
Thanks/Thanks a lot(稍微正式的場合)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 you so much(沒事別說);
I do appreciated/Much appreciated(如果真的想感謝別人);
Cheers/Cheers mate/Cheers bro(最常用的說法);
Lovely/That』s great/All right/okay/Brilliant/Excellent/Super/Awesome(很地道的說法);
Cool/Nice one/Wicked/You star/Fab/Ace/Ta(非常地道的說法);
Merci/Gracias/Danke(英國裝逼女青年)。
英國人會把所有一切形容好的詞都拿來當謝謝用,而且也不覺得突兀,這些只有在實際交流中才會了解,書本上是永遠也學不到的。
See you later!
英國人和人道別說再見,很少說:「Good bye.」或者 「Bye-bye.」第一個顯得太正式,第二個太孩子氣。他們會說: 「See you/See you later!」還會直接說一個「Bye!」如果對方要出遠門,他們會說 「Take care!」
一般周五下班的時候,很多人道別的時候會說:「Nice weekend!」以表達即將來臨的周末。
See you/See you later(最常用的說法);
Bye (不太常用);
See you around/See you soon/Catch you later(如果馬上就能見到);
Take care/Be careful(如果對方要出遠門);
Cheers (也可以當再見用)。
Are you alright?
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同學們一定對李磊和韓梅梅的經典對話印象深刻。
「How are you ?」
「I』m fine, and you?」
「I』m fine too.」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對話,實際中的老外見面絕對不會這么對話,並不是說老外不說 「How are you?」而是不會反問別人好不好,一般來說,如果他們認識你,他們見到你會說 「Hello」或者「Hi」,然後問「Are you alright?」很熟的話就會說「You alright?」或者就一個詞「Alright?」這個時候你可以回答 「I』m fine/ I』m great,」後面一定要加一個「Thanks.」如果你今天不是很好,你可以說「Not too bad, could be better.」此外 「How('re) you doing today?」也是比較常見的說法。
基本的禮貌用語
英國雖然不是處處都表現得像紳士一樣,但就說話這方面,可以說英國人是極其紳士的。
比如要買一杯咖啡的時候,一般會說「我想要一杯咖啡。」往往就變成「I want to have a cup ofcoffee.」這樣對老外說的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老外想要一杯咖啡會說: 「我能來一杯咖啡嗎?」應該是「Can I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不僅要用敬語開頭,而且後面還要加上一個萬能的please.
同理問別人叫什麼名字說「What』s your name?」是非常不禮貌的,尤其是對女生,一定要用「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在向對方提出一定要求的時候,避免使用陳述句,盡量使用疑問句,否定句,以建議的,請求的,人性的的語氣代替直接的,武斷的,命令的語氣。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卑微,但在英國是一種基本的禮貌。
「Can I ...please?」(基本禮貌)
「Could I …please? 」(很禮貌)
「May I…please? 」(非常禮貌)
「Would you please…?」/ 「Could you please…?」/ 「Is there any chance to…?」(尋求幫助)
老外的思維方式
老外和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有很大區別的,體現在他們的語言上就和國內有很大不同。
當英國人覺得一個東西很好的時候,他不會說:「It』s very good!」他會說:「That』not bad.」 大家會覺得他們說這個東西不算太糟,好像很勉強的意思,其實他們是說太好了的意思。相反他們說「Quiet good.」意思卻是不怎麼樣,有點失望的感覺。
當英國人不認同的觀點時,他會說「That』s a very good try.」或「That』s a brave attempt.」我們聽起來好像是在稱贊我們,其實他們是想說「 You are insane.」或是 「You are an idiot.」
當英國人聽講了一大堆他覺得很扯的東西,他會說「Very interesting.」如果覺得是他們真的感興趣,那就錯了,他們是想說你在瞎扯淡。
當英國生氣的時候,會說「I was litter bit disappointed with that.」我們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其實他們是真的生氣了。
其他常用表達
廁所 toilet/restroom (不說WC);
女孩 bird/ chick (不說girl);
男孩 lad(不說boy);
可愛 cute(不說lovely);
黃頭發 blonde(不說yellow hair);
英鎊 quid(不說pound)
褲子 pants/jeans(不說trousers);
好吃 nice/tasty(不說delicious);
有名 well known(不說famous);
給你 here you are(不說give you);
牛逼 sick/freaky (不說niubility);
真遺憾 it』s a shame (不說it』s a pity);
馬馬虎虎 that』OK/it』s alright( 不說 so-so)。
英國人怎麼罵人
英國人雖然在陌生人面前很紳士,但在熟人或者朋友面前就經常出口成臟了,最經典的就是「Fu*k!」有點類似口頭禪「我靠!」但英國人顯然把這個F開頭的詞運用的活靈活現。
如果是遇到倒霉的事情,他們會說"What the Fu*k!/Fu*king hell!/Fu*k me!」
如果說「Fu*k you!/ Fu*k off!/Motherfc*k!」是非常嚴重的場合,搞不好會動手,所以還是少說為妙。
但這個詞如果用在一些形容好的詞彙前面,反而不是罵人,而是表示太牛逼了,比如 「Fu*king Great!" "Fu*king fantastic!」 「Abso-fu*king-lutely!」
如果是男人之間互罵,會罵對方pussy/cunt/twat/piss off!
如果是女人之間互罵,聽到最多的就是bitch!
英國人罵來罵去也就是那幾句,有時候聽到idiot/nerd/asshole/stupid/bloody hell也沒那麼嚴重,熟人之間開玩笑也會這么說
最令難忘的是英國人罵人說「wanker!」英國人特別的發音方式,讓這個罵人的詞變得極其有味道,如果在酒吧聽到有人說「wanker!」一定要回頭看看,他就是那種正宗英國老流氓。
G. 與英國人交談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裝潢等。
H. 留學生活中與英國人交往要注意些什麼
學會與英國人交往是每個去英國留學的朋友都必修的課程,在與英國人打交道時有什麼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呢?一些英國留學前輩為大家提出了實用建議。
就讀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崔帥說:我來英國的這半年時間里,結識了不少禮貌友善、樂於助人的英國同學。他們很有分寸和修養,比想像中有一定距離。剛來英國的同學可能會感到不適應英國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這就需要雙方多溝通,做到互相理解。Cultural
shock是難免的,不要為了躲避文化沖擊就不去和英國人交流。但渡過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夠如魚得水了。另外,我認識的英國同學們都很樂於了解東方文化,學習另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並且十分勤奮!我們自己也要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保持開明的心態,接觸各國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Claudia說:作為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人,我來英國上學依然感受到了文化差異。英國人和美國人相比,更加守規矩,很少有人挑戰權威,提出質疑。英國也有一些不易懂的方言,但是在倫敦上學和生活會容易很多。英國同學學習也更刻苦一些,很早就有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建議華人學生來到一個全新的社會中,盡量做到open-minded,不要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小圈子中,不肯走出去。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曉曄:
我接觸的英國人,都十分禮貌和活潑。他們知識面很廣,也很平易近人。因為我的專業是公共管理政策,英國同學們經常會聚在一起討論對於政體結構、政府管理和國際政治方面的看法。很多同學來英國之後會經歷一個階段,就是日常生活的語言和知識已經具備,但依然在英國同學談到本國的某個事物或是現象的時候覺得茫然。這就需要我們了解英國文化和社會中的特有詞彙和典故,才能做到更好的溝通。不要放棄任何聽、說的機會。多聽多說不但能夠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也能對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資質有很大的提高。
就讀於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Constance:英國人給我的感覺是很嚴謹守時,之前對本地人的印象大多是古板不易變通,但倫敦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多元化的大城市。在這個城市任何的現象發生都不令人吃驚。很多中國學生來到英國,會漸漸加入中國人的小團體,慢慢變得與世隔絕起來。其實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學校一些社團活動,盡快融入當地社會。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一下英國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他們常常很會替別人著想。
Danielle是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學生,他說:我來英國八年了,在這里學習工作生活都很愜意。我覺得英國人十分友善,並且近年來越來越包容、civil和diverse。很多剛來英國的中國同學在起初溝通遇到問題時,常常就以「算了」的心態避之,殊不知這樣帶來的誤會反而越來越多。我的建議是不懂就問,同時尊重對方的隱私、社會風俗和個人習慣。學校里可能還是相對比較segregated,而一旦參加工作,會接觸更多層面、更多方向的人群。
I. 和英國人聊天時要注意什麼啊,他們喜歡哪些話題啊,性開放怎麼辦
英國人見面最經常談的就是天氣,無論交談的對象是誰,都可以談談天氣,可以說天氣話題是萬能的。盡量不要涉及到對方的收入、家庭等問題,尤其對女士不要涉及到年齡這個敏感的話題,在公共場合要注意音量,聲音過大會影響到其他人,讓人感到你很沒修養。
至於性問題,雖然英國是比我們開放些,但在和別人交談時一般不會涉及到性,如果她和你交談時提到性方面,你就可以代表中國人鄙視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