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的英國軍隊有多厲害,為什麼總有人認為不堪一擊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作為盟軍主力之一,英國軍隊活躍在二戰的各個戰場,是二戰的主角之一。不過,由於英國軍隊在亞洲戰場的糟糕表現,人們對英國軍隊的評價很低,很多人甚至認為英國軍隊不堪一擊。事實上,英國軍隊實力一點不差,絕對是二戰中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
二戰中,英國總共動員了1 200萬人參戰,總兵力高達540萬,軍隊數量位居世界第六,其中高技術含量的空軍和海軍所佔比例很大,是一支海陸空齊全的立體化的現代部隊。
二戰時期,英國海軍位居世界第二,穩穩壓住日本。1939年,英國擁有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56艘以及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驅逐艦部隊(200多艘),潛艇50多艘,和美國海軍實力差不多,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全力開動戰爭機器美國海軍才超越英國。二戰開打後,英國開始加速爆艦,爆艦能力驚人,是海軍大國日本的好幾倍。二戰時期,英軍總共裝備了50多艘航母,其中自己建造的有31艘,遠遠超過日本。作為日本的老師、世界老牌的海軍強國,英國人不管是艦艇數量還是海軍素質都要強於日本,即使1942年英國最虛的時候,英國海軍跑到太平洋上也不懼日本。
『貳』 二戰前夕,義大利 和 英國 是怎麼打起來的
義大利和英國交惡,是起自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當時英國雖然半心半意的制裁,但還是觸怒了義大利。
法蘭西之戰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讓全世界震驚。義大利因此對德國的最終勝利毫不懷疑,為了搶奪戰利品和勝利果實,產生了趕公共汽車的情緒,因此在法蘭西之戰末期對英法宣戰。
『叄』 二戰各國怎樣對付拼刺刀
二戰強調拼刺刀的國家就三個:英國,日本,中國。中國裝備落後,缺乏武器彈葯,但士兵戰斗意志高昂,打光子彈後經常選擇白刃沖鋒。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強調光榮的戰死,在彈盡糧絕時也經常拼刺刀。英國早就有拼刺刀的傳統,雖然一般人眼裡英軍雖然裝備好,但戰斗意志低下,和美軍一樣憑借火力壓制才能打勝仗。實際上並不是,英軍拼刺刀是出了名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軍幾個連靠拼刺刀擊潰八千俄軍,二戰時期英軍在東南亞也和日軍拼過刺刀,結果日軍遭遇慘敗。
好像跑題了,那麼說各國怎麼對付拼刺刀,這可不好說。假如你率領一支部隊彈盡糧絕,全體上刺刀准備沖鋒,如果你對面是中國軍隊,他們會很樂意和你拼刺刀,因為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彈葯是無比寶貴的,能節省就節省,對面願意拼刺刀中國人求之不得。如果你對面是日本軍隊,他們八成也會出於武士道精神和你拼刺刀。如果你對面是歐美軍隊,除了義大利軍隊可能會投降外,其他國家的軍隊不管你來多少人一頓機槍突突了,人家不缺彈葯。尤其是美軍,老美可不管什麼騎士精神了~單打獨鬥了~對於人家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啥?你說英軍不是挺能拼刺刀的?能拼刺刀不代表喜歡拼刺刀,二戰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區別很大,對於工業強國來說,人力才是最重要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軍寧可丟棄所有重型裝備也要撤走那三十萬人,因為武器可以很快生產,三十萬軍隊放在中國是九牛一毛,放在英國可是它的全部主力。所以對於歐美國家來說,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和你拼刺刀的。
『肆』 英國二戰對抗德國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1、英國二戰期間,本土只是遭受轟炸,未曾有地面部隊入侵。所以戰敗這個定義不準確。
2、英國反敗為勝主要是不列顛空戰。熟悉的人都知道,德意志斯圖卡俯沖攻擊機和一些戰斗機本就不是英國飛機的對手。況且德國本身也沒能堅持針對英國機場等軍事目標持續打擊,再況且德國是跨海作戰,很多飛機過了英吉利海峽就已經油料不足。
3、德國最終對於英國有兩次不太光彩的失敗。一次是不列顛空戰的被迫停止,一次是俾斯麥最終被擊沉。
『伍』 二戰德國要怎樣才能打下英國
主要是管理的問題,德國完全可以打下英國,飛機三倍數量於英國,飛行員飛機質量遠遠超過英國,海軍u型潛艇玩爆英國大西洋艦隊,陸軍更不用說,關鍵是戈林和海軍將領不配合,內部矛盾才失敗了,浪費了大量的飛機和資源,條件完全具備,但是沒有利用好
望採納,手寫的
『陸』 當年二戰後期英國是怎麼擊敗德國的「狼群戰術」的
德國海軍是有一個轉變時期的。一戰時期的德國海軍作為新興的海軍強國,決定於英國一決高下。但是當時德國海軍的戰列艦數量,主炮口徑都比不過英國前無畏艦,也就是說落後了英國一代。德國海軍雖然大量建造,但是數量上仍然無法趕超,但是德國帝國議會批示海軍部,認為要大力建造巡洋艦,戰列艦等大型水面艦艇。但是,但是的德國人卻又非常擔心英國突襲德國海軍基地。這個就要說到哥本哈根式恐懼了,這個網上可能可以查到,就是說丹麥海軍被英國海軍突襲,英國海軍迅速奪走了丹麥海軍的主力部隊。德國海軍非常擔心,每天都擔心,日德蘭海戰的時候,德軍本來可以和英軍一決死戰,因為德國海軍主力艦的力量完全可以重創英國海軍,可惜的是德國海軍竟然不戰而敗,主動自沉撤退。同時,一戰之後航空母艦的發展也告訴海軍,大型戰列艦極易被飛機轟炸而迅速失去戰鬥力。一戰德國戰敗,德國海軍上層非常後悔沒有使用無限潛艇論,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海軍嚴苛制裁,德國海軍主力艦艇均自沉與蘇格蘭的斯卡帕灣。希特勒上台以後,迅速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由於西方大國採取綏靖政策,德國海軍艦隊迅速復興。德國海軍部認為德國海軍大型作戰艦艇在英國海軍航空母艦面前毫無辦法,德國海軍的作戰力量已經無法趕超英國。這個的確,德國被凡爾賽條約拖的疲憊不堪。所以不如打擊英國商船,切斷英國的補給線。所以德國大量建造了U型潛艇。英國是島國,起初因此損失非常大。而英國海軍艦艇也常常成為其打擊對象。後來轉機來了,英國率先把雷達技術運用到了反潛作戰上,英國的作戰艦艇和飛機均配備了雷達,而德國由於終止了雷達研發,潛艇變的非常危險,原本夜晚的時候潛艇可以浮出水面進行充電,但是這時卻也常常被英國的夜航飛機打擊。我想這是英國唯一的辦法,也是最好的,其他因素和戰爭全局有關,特別是後期,德國的軍港多次被空襲,資源供應也開始不足,無法建造更多U型潛艇。現在,歸納一下:
德國海軍輸在了起跑線上,凡爾賽條約的苛刻制裁使得德國的軍事發展長期停滯,海軍無法和英國海軍對抗,潛艇戰是無奈之舉,且數量非常少。因為潛艇部隊沒有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裁軍之列,德國才得以保存,希特勒執政初期,德國內憂外患,優先陸軍,海軍潛艇並不多,且不先進。
英國率先運用了雷達技術等反潛技術,而德國對此毫無知曉。這是德國海軍狼群戰術損失最大的原因,面對英國海軍和空軍的全方位反潛,德國潛艇處於非常被動的情況。
德國潛艇遠離母港,雖然在戰爭中期,法國一直可以給予潛艇幫助和補給,但是一般都需要潛艇返還母港。潛艇的維修必須在母港進行,德國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有弱勢,潛艇往返浪費時間,也增大危險,而英軍則幾小時就可以出動軍艦。
英國間諜的行動。英國的軍情五處專門派出大量間諜,在法國,德國,丹麥,西班牙,荷蘭,挪威等都有分布,他們積極調查海軍基地,了解各種潛艇活動情況。我記得有以為德國海軍元帥都是英國人的線人,還有一些高級官員也負責報告給英國情報,包括德國的軍港基地位置,海軍活動情況,潛艇分布,水雷區分布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體影響。蘇聯成功擊敗了德軍入侵,向西反擊,英國和美國也紛紛參戰轟炸德國的重要軍事基地和軍工城市。U型潛艇建造受到很大影響,德國為了防範蘇聯軍隊和在西線進攻的盟軍,不得不建造更多的坦克和飛機,以及火箭。潛艇資金大大縮水,所以無限潛艇論逐漸被放棄。
受到戰爭失敗和英國等國家情報人員策動,不少潛艇的水兵產生極大厭戰情緒,極大削弱了潛艇的作戰能力。
德軍潛艇的大量密碼遭到盟軍破譯,這主要得益於諜報人員的功勞,前面也說了,德軍內部的盟軍諜報人員很多。這使得潛艇很容易被打擊,英國船隻也可以避開潛艇封鎖的海域。
戰爭中後期美英等盟軍部隊的軍艦均裝備了深水炸彈和反潛雷達,飛機也裝備了反潛雷達和反潛魚類,英國海軍第一次實現了潛艇反潛戰術,德國潛艇的威脅日益減小了。
概述一下,但是海軍最強的我認為是美國海軍,英國海軍,日本海軍,義大利海軍不算強,蘇聯海軍也不強,德國海軍其實還可以,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里少於的大型水面艦艇,沉默之後無限潛艇論被更加倚重。
(純手打,務必採納!按照自己的理解概述了德國海軍的總體情況!花了很多時間,希望給分吧!)
『柒』 二戰時期,英國是如何准備與德國對戰的
英國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和艾倫•布魯克將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體,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本來准備用乾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產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斗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爭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爭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丘吉爾對可能遭入侵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視察,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觀看了軍事演習,在哈里奇和多佛爾視察了防禦工事。他還到東北沿海一帶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丘吉爾還藉助於廣播,利用其前任從未用過的方式直接向全國軍民發表演說,以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激發大家的戰斗勇氣。據估計,全國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聽了他於7月14日發表的廣播講話並被感動。
『捌』 二戰英國和日本單挑勝負會如何
這要看在什麼地方、什麼時期以及一些客觀因素。在北非或者是歐洲,日本會被打的屁滾尿流;而在東南亞的叢里,日本人會取得優勢。早期的日軍(1943年以前)的戰鬥力的確強悍,把大英帝國趕出了東南亞。靠的是良好的戰斗素質、堅強的戰斗意志、機動靈活的戰術,以及日軍對於英國遠東部隊的裝備優勢(主要是海空優勢)。事實上英國在二戰爆發時的遠東部隊是英軍中的二流部隊,裝備、人員素質、士氣遠不如日軍,因為英國的主戰場在歐洲。如果將兩國的一流部隊拿來比試,我覺得英國人的優勢很明顯。第一:裝備優勢。英軍的輕武器火力密度在二戰主要參戰國中屬於中等,但絕對強於日本。英軍的Lee Enfield步槍以較高的精度和號稱「射速最快的栓動步槍」而出名,日軍的有坂三八式步槍在單發威力上有優勢,而射速遠遠處於下風。自動火力英軍有著名斯登式沖鋒槍,這種被稱為「水管工的傑作」的沖鋒槍是近戰的利器,而日軍唯一列裝的百式沖鋒槍故障高,只有部分海軍部隊裝備有。在輕機槍方面,日軍早期的主力輕機槍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就是著名的「歪把子」。其漏斗狀的供彈機構效率不高,而且聽說此槍邊射擊還要邊加潤滑油以保證槍機流暢。英軍則是被譽為「二戰最好的輕機槍」的布倫式輕機槍,可靠、精確是它的代名詞。重機槍方面兩軍的重機槍實戰效果似乎比較接近。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擁有打樁似的射擊聲(也就是說射速較慢)且威力較大,英軍的維克斯重機槍傢伙事太多,影響操作,還不如美國的勃朗寧M1917。在裝甲力量方面兩國就沒法比了,英軍的坦克再怎麼差勁也比日軍的強。十噸不到八九時坦克,兩個人的九五式,就算綜合能力最強的九七式也就十五噸左右,放在瑪蒂爾達、丘吉爾、克倫威爾、十字軍面前就像玩具似的,也就能欺負一下布倫機槍車。日本的空軍力量與英軍難分伯仲,在同樣素質的飛行員的操作下,英軍的噴火和颶風不比零戰強。噴火良好的盤旋和滾轉性能在零戰面前盪然無存,速度也比不上零戰。颶風就更不用說了,就憑它那可憐巴巴的速度,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打下來了。海軍方面日軍的有一定的優勢,它們有比英軍多得多的航母,其重巡洋艦的數量和質量也較好。英軍和日軍打水面炮戰還有勝算,如果是航母間的對攻,日軍可全勝而歸。英軍在海軍方面有優勢的就是其潛艇部隊,雖然比德國U艇部隊明顯差個檔次,但是對於不重視反潛的日本人來說則是進攻利器,加上當時被德國人逼出來「世界第一」的反潛力量,與日本潛艇的對抗站了很大的上風。總的來說,如果是意志堅定的英國舉國之力與狂熱的日本單挑,只要不被切斷「日不落帝國」的補給線,這兩個海權意識極強的國家間的戰爭將會是英國占優勢。畢竟,大英帝國的根基穩固,只要日本人不能速戰速決,憑借強大的資源和戰爭潛力,英國就是拖,也要把日本給拖死!(歷史上小日本就是被拖死的)
『玖』 英國士兵通常如何與祖魯戰士和其他使用傳統近戰武器的敵人進行直接戰斗
最終擊敗南非祖魯人後,南非的英軍再次發動戰爭,但這一次是對付一支沒有矛,刺刀,甚至沒有刀的敵人。在《布爾突擊隊》中,紅軍發現了一個更願意開槍而不是沖鋒的敵人,結果造成了一系列屈辱的失敗。
因此,在選擇對手時,英軍總是會喜歡那些擁有近戰武器的人,而不是那些能夠直射的人。
『拾』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和那個國家打仗最激烈說一下雙方交戰的具體過程,一定要詳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英國威脅最大的是德國。
不列顛空戰
簡介
在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後,希特勒便著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德國為了避免與英國開戰,於是在1940年6月向英國發出妥協的要求,但最後遭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拒絕。因此,德國制訂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務求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擬訂以步兵登陸英國南部,並深入及佔領倫敦,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從而一舉佔領英國。但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因此,德意志帝國元帥戈林便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希特勒及德國最高統帥部把此次行動的最早日期定於8月5日,代號為「鷹襲」。在8月6日,戈林才把進攻日期正式定於8月12日,名為「鷹日」。然而,因為英國南部天氣不穩定,因此德國空軍才於8月13日發動對英國的空中攻勢。
過程
1940年在倫敦上空的HE111轟炸機 8月12日,德國轟炸機襲擊英國沿岸的雷達站,其中六座遭嚴重破壞,一座全毀。8月13日,英國南部天氣依然不穩定,戈林仍決定發動空襲,德國空軍開始突襲英國本土,計劃殲滅英國的空軍基地及雷達站,以及消滅英國空軍的主力:颶風戰斗機和噴火戰斗機。但護航的德國戰斗機沒有起飛,只有少數戰斗機隨行。在英國南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而英國亦使用新研發的雷達拹助,再加上護航戰斗機不足,使得德國空軍在這一天遭到了失敗。
德國在鷹日行動中損失了合共47架飛機,而英軍只損失了13架飛機。
自此,英德的空軍不斷在英國的空中交戰,雙方亦傷亡慘重。至8月28日晚,德國對英國城市利物浦發動轟炸,造成英國大量平民傷亡。後倫敦被轟炸的慘景來,英國皇家空軍開始對德國進行反擊,在8月下旬接連轟炸德國首都柏林。德國為了對抗皇家空軍的夜襲,便於9月初發動對倫敦的空襲,雙方原先遵守不攻擊對方城市的默契自此打破。
結果
德國空軍無法摧毀英國皇家空軍,也無法掌握英國南方,海峽沿岸的制空權。過了10月之後,登陸英國本土計劃因為天候與海象的關系已經無法執行,德國也必須暫停作戰進行整補,准備下一階段對蘇聯的作戰。因此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終止執行,對英國地面目標轟炸改為以夜間為主,大規模對英國的空中行動在此時劃上休止符。
影響
由不列顛空戰中被轟毀的建築於德國空軍無法完成奪取制空權的計劃,登陸英國,迫使英國政府投降或者是於德國合作的意圖也就無法執行。德國空軍損失超過兩千名空勤人員和將近兩千架各類飛機,雖然不至於影響到整體的實力,但是對於資源非常有限的德國來說,這些損失在對蘇聯開戰之前也無法完全恢復。
德國喪失在政治上與英國和談的機會,也無法解決英國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戰場可能的威脅,雖然短時間之內英國只能以戰略轟炸的型態對德國本土施加壓力,藉由美國的協助,英國能夠阻止義大利與德國在北非的計劃,也保留反攻歐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時,在心理因素上,英國暫時擋下德國進攻的銳氣,也打破德國空軍在開戰初期全勝的戰績,讓英國的士氣得以在歐洲大陸連番挫敗之後有稍微恢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