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二戰為什麼德國先教訓英國

二戰為什麼德國先教訓英國

發布時間:2022-07-29 18:07:56

①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對英國開戰

1940年4~6月,德軍橫掃北歐和西歐,迫使英軍撤出歐洲大陸。從此,德國控制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六國,與英國隔海相望。英國面臨德軍直接入侵的嚴重威脅。

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屈服。法國投降後,英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本國的防禦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爾致電加拿大首相麥肯齊•金,表示不與希特勒進行任何和平談判。6月底,丘吉爾拒絕了羅馬教皇和瑞典國王關於德英和解的建議。對於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籲」,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於7月22日,通過廣播斷然予以拒絕。

德國的「和平呼籲」遭到英國拒絕後,希特勒轉而准備訴諸武力。

②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沒有先將英國拿下來再打蘇聯

本人總結的幾點原因:
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狂言道可以僅用空軍就打敗英國,於是發生了不列顛空戰。德國空軍轟炸機對英國三個月,每天不間斷轟炸摧毀了英國大多數工業力量,但是由於一次英國空軍轟炸了德國本土,使得希特勒痛恨丘吉爾,命令戈林把力量全部拿去重點轟炸倫敦,妄圖炸死丘吉爾,這也使得英國其他地區的空軍生產基地贏得了時間。由於德國空軍的航程有限,最大飛行半徑還不足以完成護航轟炸機攻擊英國本土,德國的轟炸機機群往往是在沒有戰斗機的護航的情況下完成轟炸,德國空軍開始是白天轟炸,由於損失過大後來改由夜晚。但是此時英國人發明了雷達,在德國空軍在法國起飛之後就能被英國軍方發現而可以及時起飛戰斗機攔截沒有戰斗機護航的德國轟炸機。德軍損失慘重。
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發明了海狼戰術,以潛艇攻擊英美艦艇,試土切斷美國到英國的海上供給線。美國開始損失慘重,後來根據統計學原理,本來運輸成功率是20%,船隻分開航行只會增大損失,後來改成大量船隻一起結隊航運。損失率驟降。美國人為英國提供了有利的後勤支援。但是久拖之下,希特勒擔心國民的矛盾又轉移到國內統治層,只有對外侵略才能把人民的仇恨引入戰爭。
英國首相丘吉爾帶領著英國人民進行著頑強的抵抗!首相的行為感染著所有的英國人民,他每天在德軍轟炸之後往往是馬上出來視察情況,而德軍空襲時,首相又是最後一個進入掩體的。
無奈,德國採取的是戰略迂迴的方式。實行「施利芬計劃」,先打敗蘇聯,最後回頭再對付英國的戰略迂迴。

③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不先把英國打下來,反而去打比英國還強的蘇聯

在德國閃擊法國之後,英國的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希特勒制定了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想要跨海去進攻英國。在法國戰敗的背景下,只要德國能夠完成海獅計劃的登陸行動,攻佔英國本土的難度並不是太大。然而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希特勒又停止了海獅計劃,調轉槍口發動了入侵蘇聯的戰爭。希特勒之所以放棄進攻英國,主要有以下三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德國和英國都是日耳曼人,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雙方的矛盾點並不多。希特勒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認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而英國同樣也是日耳曼人,也屬於“最優秀”的民族。而且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有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無論是出於民族主義,還是出於意識形態問題,德國都必須要打蘇聯。在對待英國的問題上,希特勒並不是一定要滅亡英國,只要英國承認德國的霸權,希特勒完全可以不打英國。

④ 二戰時期德國向英國提出挑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見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就那樣被罷後,可是後來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范圍。於是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沙皇俄國得到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根本原因是資本(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⑤ 在二戰期間為什麼希特勒要先打蘇聯而不打英國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

他是先打英國的,只不過沒打垮。希特勒最早也是要先打垮英國的,但隔了個海峽,德國無敵的陸軍過不去,而德國的海軍的實力明顯不如英國,為此,希特勒把希望寄託在德國空軍身上,戈林指揮德國空軍發動了海獅作戰,希望摧毀英國空軍得到制空權,以空軍掩護陸軍渡海登陸,從而打敗英國。英國在這個時候及時地把雷達投入了實戰,而德國沒有意識到雷達的巨大作用,沒有把英國雷達站作為重點目標打擊,在空戰的初期,德空軍主要是對英國空軍的基地重點打擊,希望消滅英空軍有生力量,當時德軍的飛機和飛行員的數量和質量都佔有一定的優勢,英國的優勢在於雷達和戰場是在本國的上空,只要飛行員在空中不被打死,安全落地後很快就能再投入戰斗。在德國的重點打擊下英國空軍眼看就撐不下去了,這是英國空軍空襲了柏林,雖然沒造成什麼大的損失,但希特勒暴跳如雷,為了報復,把空軍打擊的重點變成了英國城市,是英國空軍有了喘息的機會,最後在英國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和美國的支援下,德國空軍摧毀英國空軍的計劃落空了,使希特勒不敢貿然讓德國陸軍強渡英吉利海峽,從而保住了英倫三島。此時,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後,希特勒知道斯大林在積極的准備可能的入侵的反擊,擔心蘇聯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戰爭准備,於是急於進攻蘇聯,他錯誤的估計了蘇聯的抵抗力,以為能夠在一年內拿下蘇聯,再回頭對付英國,另一方面,希特勒對英國的看法也有失誤,他希望英國能夠投降,卻遭到了丘吉爾的拒絕,於是在美國加入歐洲戰場後,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

⑥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先打英國而去打蘇聯

因為德國海軍無法和 英國海軍比擬。只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德國確確實實 想過打到英國本土去。為此希特勒 於納粹高官們制訂了——海獅計劃。一個龐大的登陸作戰。你知道,要從歐洲打到英國,中間隔著 一道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而要通過這道海峽就需要 一支強大的海軍——而且實力必須能蓋過 英國 ,這個老牌海軍霸主。

不錯,德國人的確用 「閃電戰」佔領了法國——擁有世界第三海軍的強大國家,並搶佔了他的重要軍事港口,但是,英國的「弩炮」作戰計劃 使得法國海軍解除了武裝,喪失了戰鬥力。

德國依靠法國海軍來充實自己海軍力量的 夢想 破滅了。那既然要登陸,就必須用兩犧作戰。但是兩棲作戰的前提是,擁有 絕對的 制海權和制空權。既然德國海軍已經不可能利用法國海軍的力量以英國皇家海軍決戰並置對方於死地,雷德爾海軍司令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戈林。

但是不列顛空戰以後,英國扳回了空中的劣勢。而且 德國陸軍 也沒有 兩棲作戰的經驗,就算有,那海軍也沒有足夠的戰艦和船隻來運輸 龐大的 軍隊。

就像鄧尼茨後來說的:「開戰時德國海軍還沒有做好在海上迎擊敵人的准備。」由於 不能有效的 摧毀 英國皇家海軍的有生力量,因此「海獅計劃」被無限期的推遲。。。。。到後來轟炸英國成了 進攻 蘇聯的「煙霧彈」。

⑦ 德國為什麼要向英國宣戰

我個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英交戰是因為雙方的利益沖突,當時因為英國軍事力量強大(保持光榮獨立),但後來,英國看到德國的強大,所以加入了協約國,為了保持其在世界的霸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果正面交戰吧,英國已不是德國對手,希特勒宣戰,有兩種原因,第一,打敗英國,他就與蘇聯交戰無後顧之憂(但因為原計劃才與蘇聯交戰);第二,如果打敗了英國,就給歐洲人民一種精神上的征服。

⑧ 二戰時德國沒能打下英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1.德國太過大意,鋒芒畢露,而英國十分內斂,蓄勢待發。

說起二戰時期這德英雙方給人的印象,德國像兇殘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國則像是身著西服溫文爾雅的老紳士。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戰爭時期德國始終鋒芒畢露,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攻勢,相反,英國則十分內斂,蓄勢待發一味防守。

這一時期英國曾發生了震驚歐洲的慕尼黑陰謀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縱觀事態的發展,使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相較於德國處於弱勢。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的陸軍與空軍兵員素質過硬,配合發達的武器配備與閃擊戰術,在歐洲戰場堪稱無敵,英軍在表面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實際上,我們被英國的某些舉動迷惑了,英國的實力並不像該國表現出的那樣弱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德等國躋身強國門檻,英國的進步著實有限,已經無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稱,這也給了我們英國不進反退的錯覺。

2.英國的海軍足以在當時的世界上稱雄,德國海軍不行。

英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時經歷了這場工業革命,雖然,世界局勢發生巨變,但是,英國僅僅是發展不如幾個新興強國迅速罷了,並未被甩開距離,所以,英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可能英國在陸、空兩軍不是德國的對手,可是,英國的海軍在二戰時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稱雄。

二戰打響之際,英、法二國並非直接硬拭德軍鋒芒,而是以示弱採取綏靖政策,使德軍能夠在侵略的路上暢行無阻。隨著1940年德國侵佔法國後,德國開始將英國定為下一步的侵略目標,並制定了「海獅計劃」。

3.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

所謂海獅計劃,實際上,就是德軍慣用的速戰速決戰術,德國人希望通過強盛的空軍在英國境內發動閃擊,將英國擊潰進而投降。然而,德國人最終無法如願,因為,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而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又使德國空軍很難鎖定目標,英國人憑借著這兩點成功翻盤,最終,粉碎了德軍的意圖。

4.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方法。

在最經典的德英空戰中,狂妄自大的德國空軍派遣了二百餘架轟炸機,並有六百架戰斗機從旁保護轟炸機,橫渡英吉利海峽打算給予英國致命一擊,反觀英軍,僅出動了三百餘架戰斗機,在雷達的幫助下對氣勢洶洶的德國戰機展開攔截。由於,雙方的雷達水平差異過大,英國空軍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以二十六架戰斗機的損失擊落了德國近二百架戰機,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不得不選擇撤退。

經此一役,德國的空軍實力大損,海獅計劃最終破產,閃擊戰術也被英軍逼成持久戰,德軍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無法進一步侵略英國。

5.美國參戰幫助英國。

後來美方參戰,最終,與英國聯手對抗德軍。對德國人來說,原本就日益嚴峻的英國戰場在美軍參戰後更加危機四伏。英軍的實力並未落後德軍太多,加上有發達國家美國的援助,英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陌生戰場的德軍更加不堪重負。

6.英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英國畢竟是島國,即使英吉利海峽再窄,德軍也不可能游過去。而兩棲登陸或者空降作戰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謂制海權完全是幻想。不列顛空戰雖有2:1的數量優勢,德國空軍依然不能打敗英國空軍,無法掌握制空權。

現如今,德國之所以會給後人留下強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軍始終處於攻方,而所有戰爭中主動的一方都會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備,所以,也就給人一種裝備精良戰術得當的感覺。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其實是陸軍,而德國的短板正是海軍,這就是德國在整場二戰中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卻對英倫島無計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國的陸軍在海上戰鬥力大損,而德國的海軍並不出色,只能選用相對強勢的空軍作戰,卻被英國發達的雷達技術和得當的隱蔽戰術所制衡。事實證明,英國人不但軍事實力很強,還能因地制宜制定針對德軍的戰術,最終,德軍在英國戰場上大敗而歸。

(8)二戰為什麼德國先教訓英國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資料:二戰-網路

⑨ 在二戰時期,為何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德國是碰見了義大利這個豬隊友。晚進攻的蘇聯幾個月。如果是夏天莫斯科保衛戰,蘇聯絕對是輸定了。德國和英國的國力相差不是很大。英國是島國,沒有什麼資源。打英國是殲敵1000,自損800。如果打贏了蘇聯,就算美國參戰。德國也不怕了

⑩ 為什麼當年二戰德國不先搞定英國以後再進攻蘇聯

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德國在空地協同方面有很大樹建,不論是裝備還是軍事理論都具有顯著的創新,其閃擊戰是德國新軍事革命的重要成果,事實證明它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德國對於海軍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至少是遠遠低於陸軍和空軍,這導致德國的跨海作戰是一個短板。
其次,是德國對於英國的地緣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覺得英國力量微不足道,不能對德國統一歐洲大陸的行動造成威脅,但是事實上正是英國成為美英法的反攻基地。
第三,希特勒對於征服蘇聯的困難認識不足,他認為蘇聯是一個岌岌可危的破房子,一腳就可以踹倒,但是德蘇戰爭消費了德國的大部分戰略資源,雖然造成了蘇聯的嚴重困難,但是戰略目標沒有實現,反而拖跨了德國的經濟、消耗了德國的有生力量。

閱讀全文

與二戰為什麼德國先教訓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貿易展在哪裡 瀏覽:691
義大利哪些大學有語言類本科 瀏覽:344
中國接聽英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652
英國最貴的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101
印度紫檀木手鏈多少錢 瀏覽:201
四大糧食中原產於中國的是哪個 瀏覽:914
中國調味品第一鎮是哪個 瀏覽:741
伊朗胖人體重多少斤 瀏覽:385
義大利語黑手黨怎麼說 瀏覽:868
騰沖距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54
義大利吃烤串長什麼樣 瀏覽:768
英國海運到韓國多久 瀏覽:40
中國愛國酒30年多少錢 瀏覽:602
伊朗男排身高最高的是多少 瀏覽:115
義大利布客氣怎麼說 瀏覽:930
印尼購買什麼區別 瀏覽:14
印度一斤雞肉多少錢 瀏覽:27
伊朗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瀏覽:92
去印尼做生意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498
中國什麼造不出來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