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達德里的介紹
Dudley,一般翻譯為「達德里」,也有譯作「杜德利」,Capcom公司的格鬥游戲《街頭霸王3》中新加入的游戲人物,在《超級街頭霸王4》再次出場。 出生於英國,職業是拳擊手,身高185cm,因為父親的事業失敗曾一度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憑著自己的本事取回了幾乎全部的財產。與接近戰時強勁勇猛相反,卻有著喜愛紅茶和薔薇的一面。 受到世界格鬥大賽的邀請,決定參加。
⑵ 太平天國和印度起義的結局和啟示
太平天國的結局和啟示
1851年,金田起義,太天天國開始,1853年在永安定製,1856年太平天國達到鼎,也是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屋內訌,起義軍相互殘殺,實力大降。1964年,在清王朝地主階級武裝和外國軍隊聯合剿滅下,太平天國失敗。
影響:太平天國是中國農民起義最高峰,他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資本主義思想已經萌芽。
啟示:沒有先進的階級領導,改變社會是必然要失敗的。
印度的結局和啟示
印度民族起義是指19世紀中期由印度封建主領導的、以印度雇傭兵為骨乾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又稱印度僱傭軍兵變、土兵起義。19世紀上半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英國在印度實行兼並封建主領地的政策,引起許多貴族的不滿。1849年英國吞並旁遮普以後,取消20萬印度雇傭兵的特權,使印度雇傭兵十分氣憤。
早在1856年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就在 廣大城鄉進行各種形式的反英宣傳。從1857年2月到4月,軍隊起義事件不斷發生。5月11日,起義者進入德里,擁立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成立了由十人組成的行政院為領導機構。起義者佔領古都德里,激發了各地起義的迅速發展 。年輕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於6月領導人民起義。起義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廣大地區,中心是德里、坎普爾、勒克瑙。從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義者進行英勇的德里保衛戰。7月初,巴雷利起義領袖巴克德·汗到達德里,被任命為德里起義軍總司令。但巴哈杜爾·沙二世周圍的封建貴族反對巴克德·汗,致使起義軍失去統一指揮。9月中旬,在血戰6天之後,德里陷落。巴克德·汗率軍出走法魯哈巴德。巴哈杜爾·沙二世屈膝投降,後被囚在仰光。德里陷落後,奧德首府勒克瑙成為起義軍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接近20萬人 ,其中3.5萬以上是孟加拉軍團的印度雇傭兵。2月19日至3月19日,起義軍在勒克瑙進行艱苦的保衛戰,最後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章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領導下,起義軍進行詹西保衛戰。6月,這位女王在瓜廖爾犧牲。
⑶ 達德里的故事概要
高傲的完美主義英國重量級職業拳手。
因為父親的事業失敗曾一度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憑著自己的本事取回了幾乎全部的財產。
與接近戰時強勁勇猛相反,卻有著喜愛紅茶和薔薇的一面。
受到世界格鬥大賽的邀請,決定參加。
⑷ 哈利波特的人物介紹
1、哈利·詹姆·波特
魔法界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他是唯一在伏地魔索命咒之下存活的人,同時多次遇到挫敗伏地魔的勢氣,曾被人稱為「救世之星」。在第六學年中哈利意外的得到了一本「混血王子」的魔葯學課本,此後在魔葯課上成為了尖子生,又學會了許多便捷的咒語,引起了赫敏的不滿。
2、羅恩·韋斯萊
在去往霍格沃茨的火車上與哈利結識,因為家中小孩眾多,家境不好,所以身上的衣服、魔法棒,甚至是寵物都是哥哥用過留下的,但是這些都沒有被哈利看重,日後兩人也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3、赫敏·格蘭傑
哈利在霍格沃茨的同學,聰明伶俐,自主學習的能力很強,能掌握其他同齡人所不懂的很多知識。因為出身於普通人的家庭,被馬爾福叫做泥巴種。
4、西弗勒斯·斯內普
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魔葯學的任課老師,他不喜歡哈利這個人,就想盡一切辦法來羞辱哈利。
5、阿不思·鄧布利多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被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魔法師,伏地魔唯一懼怕的巫師。在哈利第六學年中,他單獨給哈利授課,讓其了解關於伏地魔不為人知的秘密。不過行動一向輕便的他變的反應遲鈍,右手變的焦黑,這些明顯的變化都被哈利看在眼裡,然而鄧布利多卻似乎並不擔心這些。
6、德拉科·馬爾福
一個卑鄙、可愛,自大有著特殊閃光點的人,他是哈利在霍格沃茨最大的對手。他的家族非常富有,他的父親很溺愛他, 他有了速度最快的掃帚,還是一個很棒的找球手。
7、米勒娃·麥格
霍格沃茨的老師,也是格蘭芬多學院的院長。正是她將密室的傳說說給哈利的。在鄧布利多不在學校時,成為代理校長打理霍格沃茨。
8、小天狼星·布萊克
稍有些布萊克家族的傲慢。是哈利的教父,是哈利父親詹姆·波特的好友,與萊姆斯盧平、詹姆波特、彼得佩迪魯四人組成小團體「掠奪者(Marauders)」,鳳凰社的成員之一。布萊克出身於純血統家族的布萊克家族,但在青年時就離家出走。布萊克與哈利相認,是哈利的教父,後在魔法部神秘事務司一戰中,落入帷幔後死亡。
9、萊姆斯·盧平
霍格沃茨新來的黑魔法防禦術課教師,哈利父親的好友,同時他是個狼人,幫助哈利克服對攝魂怪的恐懼,掌握了護法魔咒。
10、秋·張
霍格沃茨的學生,塞德里克克女朋友,在聖誕舞會上也是塞德里克的舞伴,是哈利情竇初開的對象。
11、威克多爾·克魯姆
德姆斯特朗魔法學校學生,三強爭霸賽的選手之一。身體健壯,深受女孩的歡迎,在三強賽期間的聖誕舞會上邀請赫敏當自己的舞伴。
12、赫敏·簡·格蘭傑
哈利在魔法學校形影不離的好友,格蘭芬多六年級學生,格蘭芬多的級長,做事細心講究原則,D.A組織的創辦者,被大家稱為「萬事通」,學習頂尖,在課堂上能輕而易舉地回答老師提出的任何問題,不過在本學年的魔葯課上,她的風頭都被哈利奪走,心裡極為不痛快。
13、伏地魔
魔法界最邪惡的黑巫師,被人們稱為「神秘人」,大多數人不敢直呼其名字。原名湯姆·馬沃羅·里德爾。他一生追求名利並沉迷黑魔法,渴望獲得永生。後以「伏地魔」自居,並招攬相同嗜好的一批信徒(即食死徒),希望「凈化」巫師界。對待非純血統巫師、麻瓜和反叛者手段非常殘忍。
⑸ 1857年爆發歷時近兩年的印度人民反英大起義是誰領導
1857年至1859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 傑出代表:章西女王
是封建王公起的領導作用。土兵事件只是導火線,土兵起的是革命主力的作用。
後來,英國殖民者承諾給於那些封建王公一些既得利益,於是這場起義不久就被平叛了
1857年5月9日第3輕騎兵團85名印度士兵拒絕使用子彈被判處10年苦役。5月10日處於Meerut的孟加拉部隊第11輕騎兵團和20輕騎兵團發動叛亂,釋放第三騎兵團士兵,並攻擊歐洲人居住區,把所有能找到的歐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都殺光了,把房子燒毀了。在Meerut的英國士兵有2083人並有12門野戰炮,印度士兵有2500餘人,也許是由於當地的英國軍官覺得可以控制局勢,於是沒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國守軍,而對反抗者的行動反應又慢,使得起義軍隊前往德里前進。 5月11日起義軍隊到達德里,當地的印度人加入反英運動,攻擊紅堡,殺掉5名英國人並要求居住在當地的莫卧兒帝國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爾·沙復位,他勉強同意成為叛亂的首領。西帕衣團繼續屠殺城裡的英國人和基督教徒
⑹ 印度人民大起義發展中國家有什麼貢獻
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民族大起義是印度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標志著封建主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的結束,極大地鼓舞了其他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者,加速了發展中國家殖民霸權的瓦解,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的提升。
一、起義的原因
19世紀上半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用各種形式的土地稅殘酷地剝削農民,用英國工業品摧毀印度手工業,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英國在印度實行兼並封建主領地的政策,引起許多王公的不滿。1849年英國吞並旁遮普以後,取消20萬印度雇傭兵的特權,使印度雇傭兵十分氣憤。印度雇傭兵是穿上軍服的手工業者、農民和被剝奪土地與特權的小地主,他們同印度社會廣大階層反抗殖民統治的要求息息相通。1856年英國把一部分軍隊從印度調往伊朗,在印度兵力空虛。
二、經過
1、起義的醞釀和開始(1857年初至5月中旬)
早在1856年,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就在廣大城鄉進行各種形式的反英宣傳。馬德拉斯的小封建主莫爾維□阿赫馬德□沙從南到北,在各地號召舉行反英起義,後因建立武裝組織被捕。1857年初,馬爾瓦和西北各省農村中,傳遞著神秘的烤薄餅。2月這種被看作起義的信號傳到了德里城下。在雇傭兵中傳遞著同樣象徵的荷花,而且產生了秘密組織五人會——潘查雅特。英國殖民當局發給士兵塗有牛油和豬油的子彈,大大侮辱了他們的宗教感情,從2月到4月,軍隊嘩變事件不斷發生。5月10日,在密拉特發生士兵、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聯合起義。5月11日,起義者進入德里,擁立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成立了領導機構——由10人組成的行政院。
2、高潮階段(1857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
起義者佔領古都德里,激發了各地起義的迅速發展。5月,被釋放出獄的莫爾維·阿赫馬德·沙領導了奧德人民的起義。6月,那那□薩希伯和坦提亞□多比領導了坎普爾人民起義。年輕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於6月領導人民起義。普拉塔普·辛格和別尼·馬德霍領導拉傑普特人的抗英起義。起義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廣大地區,中心是德里、坎普爾、勒克瑙。從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義者進行英勇的德里保衛戰(見彩圖印度民族大起義~德里保衛戰(1857))。7月初,巴雷利起義領袖巴克德·□到達德里,被任命為德里起義軍總司令。但巴哈杜爾·沙二世周圍的封建貴族反對巴克德·□,致使起義軍失去統一指揮。9月中旬,在血戰6天之後,德里才陷落。巴克德·□率軍出走法魯哈巴德。巴哈杜爾·沙二世屈膝投降,審判後被囚在仰光。
3、相持階段(1857年9月中旬至1858年6月)
德里陷落後,奧德首府勒克瑙成為起義軍的中心。起義軍從各地集中於勒克瑙,1857年秋,起義軍達5萬人以上。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接近20萬人,其中3.5萬以上是孟加拉軍團的印度雇傭兵。然而,他們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馬刀。奧德封建貴族集團反對莫爾維·阿赫馬德·沙對軍隊的領導,並把他投入監獄。在起義軍士兵要求下,封建貴族集團釋放了他。但為時已晚,英國9萬名武裝精良的軍隊已包圍勒克瑙。從2月19日至3月19日,起義軍在勒克瑙進行艱苦的保衛戰,最後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領導下,起義軍進行詹西保衛戰。6月,這位女王在瓜廖爾壯烈犧牲。(見彩圖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1859年))
英國殖民者把起義者縛在炮口上處以死刑
4、游擊戰爭階段(1858年 6月至1859年年底)
游擊隊活躍在羅希爾坎德、戈臘克普爾、班德爾坎德、傑格迪斯布爾和中印度西部許多地方,他們的人數在15萬左右。除原有的著名領袖之外,還涌現出善於進行游擊戰爭的庫馬爾·辛格和阿馬爾·辛格。起義者曾多次使英軍首尾不顧、疲於奔命。但這些優勢並未充分發揮。由於內部爭執,無法協同作戰;英國殖民者實行收買政策,許多封建主叛變。1859年1月,巴克德·□、那那·薩希伯退走尼泊爾。4月18日,坦提亞·多比遇難。年底,零星的游擊戰最後停止。
⑺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三個中心
19世紀中期印度封建主領導的、以印度雇傭兵為骨乾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又稱印度僱傭軍兵變、土兵起義。19世紀上半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英國在印度實行兼並封建主領地的政策,引起許多王公的不滿。1849年英國吞並旁遮普以後,取消20萬印度雇傭兵的特權,使印度雇傭兵十分氣憤。
早在1856年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就在 廣大城鄉進行各種形式的反英宣傳。從1857年2月到4月,軍隊嘩變事件不斷發生。5月11日,起義者進入德里,擁立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成立了領導機構——由10人組成的行政院。起義者佔領古都德里,激發了各地起義的迅速發展 。年輕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於6月領導人民起義。起義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廣大地區,中心是德里、坎普爾、勒克瑙。從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義者進行英勇的德里保衛戰。7月初,巴雷利起義領袖巴克德·汗到達德里,被任命為德里起義軍總司令。但巴哈杜爾·沙二世周圍的封建貴族反對巴克德·汗,致使起義軍失去統一指揮。9月中旬,在血戰6天之後,德里陷落。巴克德·汗率軍出走法魯哈巴德。巴哈杜爾·沙二世屈膝投降,後被囚在仰光。德里陷落後,奧德首府勒克瑙成為起義軍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接近20萬人 ,其中3.5萬以上是孟加拉軍團的印度雇傭兵。2月19日至3月19日,起義軍在勒克瑙進行艱苦的保衛戰,最後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領導下,起義軍進行詹西保衛戰。6月,這位女王在瓜廖爾犧牲。
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1858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法案,撤銷東印度公司。
印度民族大起義 - 起因
印度民族大起義19世紀上半葉,英國為加快國內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對印度進行更加瘋狂的殖民掠奪和奴役,給印度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等社會下層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損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階層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銳,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起義在全國醞釀起來。英印軍隊中的印度土著雇傭兵是當時印度唯一有組織的力量。這些給英國殖民者當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義前已達25萬人,他們大部分來自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多數是為生活所迫才受雇於英殖民者的。英殖民者為加強對士兵的控制,干涉他們的信仰,觸犯他們的種姓,削減他們的薪餉,激起了廣大士兵的強烈不滿,他們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成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統治的核心力量。
爆發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是塗油子彈問題。1857年初,殖民當局用牛油和豬油做潤滑油塗在子彈上,這帶有明顯的種族、宗教歧視,嚴重傷害了廣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士兵的感情,軍隊嘩變事件不斷發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團一名士兵懷著對殖民者的滿腔怒火,開槍打死3名英國軍官,被處絞刑。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義的爆發。5月10日,駐德里附近米魯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點燃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烈火。他們放棄宗教偏見,用曾經拒絕使用的塗油子彈打擊英殖民者。起義士兵焚燒軍營、襲擊教堂、封鎖鐵路、釋放囚犯。當晚,米魯特起義軍乘勝向德里進發。德里城內軍民紛紛響應,嚴懲英國軍官,燒毀殖民者住宅,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起義者很快就佔領了古都德里,成立了起義政權,對英國統治者心懷不滿的貴族和僧侶也參加起義隊伍,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各階級、各種族力量的反英戰線。英殖民者急忙從各地調兵圍攻德里,4萬起義軍英勇戰斗,不斷出擊,連挫英軍,使其無法前進一步。德里起義的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英殖民者,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反英斗爭,起義烽火很快遍及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方奧德省的勒克瑙、坎普爾起義在全境取得勝利,對從東南方向進攻德里的英軍造成很大威脅;中印度的詹西起義軍由女王率領,攻佔了市區,恢復了女王王位;印度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買起義也取得了勝利。
印度民族大起義 - 經過
印度民族大起義1849年英國完成對印度次大陸的征服後,通過「土地整理」加重對農民盤剝,傾銷紡織品使大批手工業者失業,以「絕嗣喪權」和管理不善為由兼並部分王公的領地,降低印度土兵(共23.3萬人,佔英印軍隊總數83%)待遇並派他們到國外作戰,從而激起各階層人民的不滿。1856年,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僧侶在城鄉群眾、印度土兵中進行反英宣傳。起義導火線是英殖民當局發給印度土兵塗有牛脂和豬油的子彈,印度土兵認為這是英國人褻瀆他們的宗教感情。1857年初,孟加拉管區土兵因拒絕使用塗油子彈而多次發生騷動,均被鎮壓。5月10日,駐密拉特的三個騎兵團起義,殺死英國軍官,隨後向德里進發,揭開印度民族大起義序幕。
第一階段,起義軍以印度古都德里為中心,掀起抗英高潮(1857.5~9)1857年5月11日,起義軍佔領德里,擁戴已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皇子米爾扎任總司令,同時成立由10人組成的領導機構「扎爾薩」(行政院)。5~8月,印度北部、中部廣大群眾和土兵紛紛響應,控制數十座城鎮。5月30日,奧德省首府勒克瑙爆發起義,英國殖民官吏及數百名官兵被圍困在官邸中。一些權利受損的封建主如那那·薩希布和佔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分別在坎普爾和佔西領導起義。德里成為起義中心,新政府號召人民不分宗教信仰參加起義。殖民當局匆忙從各地調集軍隊,以旁遮普為基地進攻德里。至6月7日,圍攻德里的兵力增至4000人。8日,英軍發起進攻,攻佔德里近郊制高點。德里城牆堅固,高21.9米,周圍有寬23.86米、深18.3米的護城河。英軍缺乏重炮,無力突破。各地起義軍馳援德里,總兵力達4萬人,擁有重炮114門、野炮60門。7月2日,巴赫特·汗被任命為德里軍總司令後,嚴厲整飭軍紀,但未能扭轉各路起義軍自行其是的混亂局面。8~9月間,英軍增至1.1萬人,並調來攻城炮兵。守城起義軍卻因內訌陸續撤離,僅剩1.2萬~1.7萬人。9月14日,英軍經三天炮火准備後,分四路發起總攻。起義軍頑強抗擊,擊退攻打喀布爾門的英軍,但克什米爾門被突破。經六晝夜巷戰,19日王宮被佔領,巴哈杜爾·沙二世被俘。起義軍主力撤至法魯卡巴德,堅持戰斗。德里保衛戰中,英軍傷亡1000餘人,包括67名軍官,陸軍准將J.尼科爾森被擊斃。英軍入城後進行報復,屠殺2萬多人。
第二階段,起義軍以勒克瑙、佔西為中心,與英軍激戰(1857.9~1858.6)德里淪陷後,起義中心轉移到勒克瑙。1857年11月,C.坎貝爾率英軍5000人攻佔勒克瑙,救出被困5個月的英軍。27日,那那薩希布的部將唐底亞·托比率瓜廖爾起義軍攻佔坎普爾,威脅英軍退路,迫使坎貝爾放棄勒克瑙。1858年2月,英軍7萬餘人經充分准備後對奧德省發動大規模攻勢。起義軍在勒克瑙地區集結近20萬人,其中多數是新兵和附近農民,且兵器不足,缺乏統·指揮。3月2日,英軍分進合擊猛攻勒克瑙。經半月激戰,起義軍於19日放棄該城,撤至僻遠內地。勒克瑙保衛戰結束後,中印度的佔西地區成為起義中心。3月20日,H.羅斯率英軍進攻佔西城。佔西女王親臨前線指揮,戰斗異常激烈。4月1日,唐底亞·托比率起義軍2萬人馳援佔西,因麻痹輕敵被英軍擊潰。3日,英軍從佔西城正門突入城內,經激戰於次日佔領該城。佔西女王率部撤至加爾比,6月1日佔領瓜廖爾。17~18日,英軍進攻瓜廖爾,佔西女王戰死,瓜廖爾陷落。
第三階段,起義軍在中印、北印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因寡不敵眾而失敗(1858.6~1859.4)各大城市陷落後,起義軍化整為零,在鄉村與英軍周旋。唐底亞·托比率起義軍主力東進那格浦爾,西擊巴羅達,依託山林、河流、峽谷和沼澤襲擾英軍。此外,庫馬爾·辛格、阿馬爾·辛格等率領的起義軍也多次攻擊英軍。英軍疲於應付,損失慘重。1858年11月,英國發布女王詔書,拉攏印度封建主。多數參加起義的上層封建主放下武器,背叛起義。唐底亞·托比率軍南下德干高原,但未得到馬拉塔王公的支持,被迫折返北方。起義軍中離隊者日益增多,兵力銳減。1859年1月,那那·薩希布退走尼泊爾。4月,唐底亞·托比被叛徒出賣遇難。至此,印度民族大起義基本結束,零星戰斗持續至同年年底。
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次由各地封建主領導、以土兵為骨乾的包括各階層人民參加的武裝起義。它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在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軍事上看,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指揮,領導人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及起義軍缺乏訓練、裝備落後等。
印度民族大起義 - 影響
作戰地圖轟轟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在英國殖民者的殘酷鎮壓下雖然失敗了,沒有達到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目的,但它卻給英國殖民者以沉重打擊,使英國消耗戰費4000多萬英鎊,大批英國軍官和士兵斃命,打破了英國殖民者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人民斗爭的信心。繼這次起義後不久,爆發的1860年孟加拉農民起義就是與這次民族大起義有密切聯系的。這次民族大起義是印度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起義以前的100年是英國征服印度和建立殖民統治的時期,起義以後,迫使英國為了加強殖民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撤銷東印度公司,由英國女王直接統治印度;下詔書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調整了與封建主階級的關系;徹底改組軍隊,增加英籍士兵人數;加強鐵路、通信建設等。這些措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也促進了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發展和壯大,為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徹底瓦解創造了物質基礎。這次民族大起義又是印度民族斗爭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愛國的封建主為領導的舊式起義和斗爭,在此之後則是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新式起義和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打亂了英國的侵略部署,間接地支援了其他亞洲國家的反英斗爭,在亞洲近代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這次民族大起義被英國殖民者殘酷地鎮壓下去了。起義的失敗,除了統治印度的英國資產階級實力強大,英軍武器精良,裝備先進,起義軍裝備和紀律都不如英軍外,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掌握起義領導權的封建主在英國威脅利誘下,紛紛投降叛變,使起義遭受極大的損失。起義爆發後,一些封建主因其特權被剝奪,與殖民者發生矛盾而參加了起義,但在英國殖民者的收買政策下,除少數土邦王公外,多數都叛變投敵了。第二,起義軍組織分散,行動上各自為政,缺乏得力的領導人和統一的領導,不能協調一致地打擊敵人。德里起義軍聲勢很大,也建立了政權機構,但並未成為領導全國的中心,使德里保衛戰成了孤軍作戰。以後在各地開展的游擊戰也是互不配合,結果被英軍各個擊破。第三,起義軍在軍事上採取單純防禦戰略,使敵人掌握了主動。北印度各地的印籍士兵發動起義後,幾乎同時向德里集結;德里失陷又一起向勒克瑙轉移,而且均取守勢。當時德里並不是英軍要地,如北印度起義軍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孟加拉的加爾各答、西印度的孟買、南印度的馬德拉斯等戰略要地發起進攻,就可大量牽制敵人,使戰局完全改觀,由於起義軍採取了單純防禦戰略,使英軍能調集兵力,進攻起義的中心地區,接連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義失敗終成定局。
⑻ 達德里的人物資料
姓名:達德里
格鬥類型:拳擊
生日:1月27日
代表國/出生地:英國
身高:185cm
體重:101kg
3圍:B160/W90/H100
血型:B型
喜歡的東西:紅茶、薔薇
討厭的東西:無禮之徒
特長:陶器的鑒定
⑼ 高中歷史課本有好像有一個女性 好像是古印度區域 她帶領起義 叫什麼我忘了
印度民族起義
印度民族起義一般指1857年到1859年發生在北部和中部印度的反對英國統治的民族起義。這次起義終結了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體制,使得印度置於英國直接統治之下,故此常被視為印度的第一次獨立戰爭。
印度民族起義是指19世紀中期由印度封建主領導的、以印度雇傭兵為骨乾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又稱印度僱傭軍兵變、土兵起義。19世紀上半期,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英國在印度實行兼並封建主領地的政策,引起許多貴族的不滿。1849年英國吞並旁遮普以後,取消20萬印度雇傭兵的特權,激起印度雇傭兵的不滿情緒。
早在1856年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就在 廣大城鄉進行各種形式的反英宣傳。從1857年2月到4月,軍隊起義事件不斷發生。5月11日,起義者進入德里,擁立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成立了由十人組成的行政院為領導機構。起義者佔領古都德里,激發了各地起義的迅速發展 。年輕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於6月領導人民起義。起義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廣大地區,中心是德里、坎普爾、勒克瑙。從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義者進行英勇的德里保衛戰。7月初,巴雷利起義領袖巴克德·汗到達德里,被任命為德里起義軍總司令。但巴哈杜爾·沙二世周圍的封建貴族反對巴克德·汗,致使起義軍失去統一指揮。9月中旬,在血戰6天之後,德里陷落。巴克德·汗率軍出走法魯哈巴德。巴哈杜爾·沙二世屈膝投降,後被囚在仰光。德里陷落後,奧德首府勒克瑙成為起義軍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接近20萬人
,其中3.5萬以上是孟加拉軍團的印度雇傭兵。2月19日至3月19日,起義軍在勒克瑙進行艱苦的保衛戰,最後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章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領導下,起義軍進行詹西保衛戰。6月,這位女王在瓜廖爾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