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咖啡館在哪裡

英國咖啡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30 08:42:43

A. 英國的咖啡的起源。

其實英國咖啡和其他咖啡一樣吧,只是產地不同。你是想了解咖啡在英國的歷史,還是想了解咖啡本身的起源呢。

6世紀 在阿比西尼亞高原,一位名叫卡爾代的牧羊人,有一天趕著山羊到新草原放牧,因山羊的誤食,而無意中發現咖啡果。

10世紀初 井伊拉克的名醫達傑斯醫生,他承認並記載了咖啡的葯理效果。這是一份有關咖啡最早期的貴重醫學記錄。

11世紀 阿拉伯人發明將整顆咖啡果熬煮成湯的飲用方式。

13世紀 阿拉伯人發明烘焙咖啡豆的方法。

1454 雅典聖者蓋.馬魯丁,公布以往只有小部分宗教家才知道的飲用咖啡的方法。

1510 咖啡傳到埃及開羅。

1530 咖啡傳入大馬士革。

1554 咖啡傳抵伊斯坦布爾。同年,在土耳其的剛斯坦奇挪布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

1616 荷蘭人布魯克,從阿拉伯的摩卡帶咖啡到荷蘭。

1640 荷蘭商人烏爾白殷,從摩卡出貨到阿姆斯特丹,完成第一筆咖啡交易。

1650 牛津大學街出現了英國第一家咖啡館——亞可布咖啡館。

1652 倫敦的第一家咖啡館「羅西咖啡館」開張,此店以「咖啡的好處」為題,印刷宣傳單,是世界上第一份咖啡廣告單。

1658 荷蘭人開始在錫蘭栽種咖啡。

1669 土耳其駐法大使所羅門 ? 阿卡,向法王路易十四獻上正統的土耳其式咖啡。

1672 亞美尼亞人巴斯卡爾在巴黎開了第一間咖啡館。

1674 倫敦婦女向市長提出一份請願單,指出丈夫們因喝咖啡而精力減退,影響夫妻關系。

1689 西西里人弗蘭索瓦 ? 普羅可布在巴黎開了「普羅可布咖啡 館」,成為當代作家、思想家、藝術家聚集的文化沙龍,開啟了巴黎文化的新紀元。

1714 阿姆斯特丹市長把一棵咖啡樹獻給法王路易十四。

1720 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上,開了一家「弗羅里安咖啡館」,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

1723 法國軍官加布里爾 ? 克利留,從法王路易十四的植物園取得咖啡樹,帶到美洲種在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島。

1727 荷蘭少校de Melo Palheta 從蓋亞那取得咖啡種子,並將種子帶到巴西種植。

1730 英國開始在牙買加栽種咖啡。

1732 巴赫發表《咖啡清唱劇》。

1773 美國發生「波士頓茶黨事件」引發獨立戰爭,由此美國人開始改喝咖啡。

1777 德國為了國家財政的因素,頒布咖啡的禁令。

1800 巴黎大主教達貝洛發明水滴式咖啡壺。

1840 英國開始在印度栽種咖啡。同年英國的海洋工程師羅伯 ? 奈畢爾發明虹吸式咖啡壺。

1877 錫蘭和印度的咖啡園,遭受病蟲害的侵襲,而大部分都遭摧毀。

1880 英國商人在東非的肯亞、烏干達栽種咖啡。

1908 德國的梅莉塔 ? 賓茲發明濾紙式咖啡壺。

1946 義大利人阿其加夏發明蒸汽壓力咖啡機。

1960 日本發明即溶咖啡。

1962 咖啡生產國與咖啡消費國成立國際咖啡組織。

1969 日本開始生產罐裝咖啡。

1975 巴西發生致命的黑霜,使數百萬棵咖啡樹受損,致使咖啡價格上揚。

世界上十大咖啡品牌

B. 歐洲咖啡館文化起源於哪個國家

英國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雲涌,很快變成了「公開的思想交流地」,可以說,在現代印刷業發展之前,咖啡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媒體沙龍的作用。
最早的咖啡館叫做「Kaveh Kanes」,是在麥加建成的。盡管最初是出於一種宗教目的,但很快這些地方就成了下棋、閑聊、唱歌、跳舞和欣賞音樂的中心。

C. 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建立在哪見立時間

中亞洲地區最早的咖啡館叫做「Kaveh Kanes」,是在麥加建成的。盡管最初是出於一種宗教目的,但很快這些地方就成了下棋、閑聊、唱歌、跳舞和欣賞音樂的中心。從麥加開始,咖啡館又遍及亞丁、梅迪納(Medina)和開羅(Cairo)。 北非的埃及1517年,薩利姆一世(Samlim Ⅰ)征服埃及後,咖啡被帶到君士坦丁堡,那裡的人們逐漸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咖啡在1530年傳入大馬士革(Damascus),1532年傳人阿勒頗(Aleppo),那裡的人們也相繼養成了這種習慣。在大馬士革最著名的咖啡館是玫瑰咖啡屋和救世之門的咖啡屋。 盡管到1554年君士坦丁堡才有咖啡館,但是因為店主們競相吸引顧客,這些咖啡館很快以豪華的裝潢而遠近聞名。它們成了社交和洽談生意的場所,漸漸又成為政治辯論的中心。各個時期政府都曾禁止過咖啡生產――曾一度將咖啡的維護者縫在皮袋子里投入博斯普魯斯(Bosphorus)海峽――但是對咖啡實行征稅後,它就獲得了合法地位。 歐洲大陸的義大利 現在的佛羅萊恩的咖啡館 威尼斯商人於1615年將咖啡傳到了歐洲大陸。它在歐洲出現的時間比茶葉遲幾年,比可可晚許多年。茶葉於1610年開始在歐洲銷售,可可是1528年西班牙人從新大陸帶到歐洲的。義大利剛出現咖啡時,一些牧師認為咖啡是罪惡的產品,應該嚴加禁止。大主教克雷芒八世(Clement Ⅷ,1592-1605)決定親自品嘗一下咖啡,結果他非常喜歡咖啡的味道,不但沒下禁令,反而宣布「咖啡應加冕為真正的基督教飲料」。 最初,咖啡被當作葯物高價出售,也曾被賣檸檬水的小商販大量兜售。所能確定的最早的義大利咖啡館世波特加(bottega)咖啡館,它是1863年在威尼斯開業的(另一種不太可靠的說法是1645年)。1720年弗蘭切斯卡瑞(Floriano Francescari)在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開辦了佛羅萊恩(Florian)咖啡館,它是世界上享有盛名並且價格最高的(不包括日本)咖啡館之一。咖啡館在義大利仍叫Caffés,在歐洲的其它地方則叫Cafés。 從那以後,咖啡館迅速遍及義大利,其中大多數並在威尼斯(Venice)。誇德里(Georgio Quadri)是第一個銷售真正的土耳其咖啡的商人,1775年他開了一家咖啡店。隨後托斯卡尼亞(Duc di Toscania)、魯西婭(Imperatore Imperatrice della Russia)、塔梅爾蘭諾(Tamerlano)、迪亞娜(Fantae di Diana)、韋內特(Dame venete)、帕斯(Pace)、彼斯特拉(Arabo-piastrelle)等人都相繼經營咖啡店。 英國英格蘭第一家咖啡館是一個叫雅各布(Jacob)的人於1650年在牛津經營的。大約4年後,牛津又有了第二家咖啡館――約翰遜咖啡館(Cirques Johnson),據說經營者也是一個叫雅各布的人。在眾靈學院(All Souls』College)附近一個私人家宅里還誕生了一個咖啡俱樂部,該俱樂部後來成為皇家社團(the Royal Society) 1652年倫敦第一家咖啡館開業,設在康希爾(Cornhill)的聖米歇爾山谷(St.Michael』s Alley),是由羅希(Pasqua Rosee)和鮑曼先生(Mr.Bowman)經營的。羅希可能是希臘人。這家咖啡館成為許多隨後出現的咖啡館的範例,其中最有名的一家是位於德文郡(Devon)埃克塞特(Exeter)的莫爾斯咖啡館(Mol』s Coffee House)。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過去常在那兒喝咖啡、抽煙斗。 倫敦咖啡館中保留下來的最有名的一家是1688年愛德華勞埃德(Edward Lioyd)創立的,最初的地點是在塔街(Tower Street),後來遷到朗伯德街(Lombard Street)。為顧客們提供方便,勞埃德總是預備好很多表格,登記顧客已保險過的船隻。後來,勞埃德家族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私人保險行。 波士頓的兩家最早的咖啡館是1691年開的倫敦咖啡館(London Coffee House)和古特雷德咖啡(gutterudge Coffee House)。最有名的一家是綠龍咖啡館(Green Dragon),1773年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價格最貴的、裝飾最華麗的咖啡交易所。它建於1808年,是一座仿倫敦勞埃德咖啡館式樣、造價5萬美元的7層建築物,但僅10年後便毀於火災。 1683年紐約開始有了主要銷售綠色咖啡豆的市場,從而咖啡很快就代替了馬斯特牌(must)啤酒,成為早餐中主要的飲料。威廉佩恩(Willian Penn)就曾在紐約從賓西法尼亞(Pennsylvania)定購了一些咖啡豆,紐約的第一家咖啡館是1696年開設的國王之臂咖啡館(King』s Arms)。隨後是1730年在百老匯街(Broad Street)開的交易咖啡館(Exchange Coffee House),它後來成為一個主要的貿易中心。但和商人咖啡館(Merchants』 Coffee House)相比,它就黯然失色了。1784年,正是在商人咖啡館,紐約銀行得以創辦,並於1790年發行了第一批股票。而位於紐約華爾華特大街(Wall and Water Streets)的湯丁咖啡館(Tontine)則曾作為紐約股票交易所總部達10年之久。 在早期美國歷史中第三大著名城市―費城,最早的咖啡館於1700年開業――當時就叫耶咖啡館(Ye Coffee House),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倫敦咖啡館(London Coffee House)。美洲的咖啡館不同於歐洲的咖啡館,這里是保守派人士聚集的中心,而不是激進人士、共和黨人或文學人士的天地。在一些缺少公共建築的城市,咖啡館往往是進行審判和市政議員召開會議的場所。

D. 全球最有名的咖啡店

1.星巴克(starbauck,美國,創辦於1971)
星巴克咖啡店充溢著濃郁的北美情調。在這里,你可以品嘗來自中美洲、非洲和印尼等咖啡原產區的30多種經過精心烘焙的名貴咖啡,同時還可以領略到"星巴克"提供的一系列手工製作飲料、新鮮烤制糕點的風味。 所有星巴克的咖啡都是在1小時內新鮮研磨,以保存來自印尼與拉丁美洲的原始咖啡美味。星巴克的標準是:在每一位顧客點好當場製作,在20秒內完成,立即端給顧客。 一種質地濃調、口味獨特、氣味芳香的濃縮咖啡,正是星巴克的招牌武器。
2.羅多倫(Doutor,日本,1962)
已擁有1222家連鎖店的羅多倫咖啡店,吸引的是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它價位很低,環境不那麼浮華考究,店裡允許顧客吸煙。在經濟蕭條、收入不景氣的形勢下,人們都被羅多倫的低價位所吸引。
3.沏寶(Tchibo,德國,1949)
總部在德國的沏寶(Tchibo)號稱全球第五大咖啡銷售商。該公司的標識是藍色背景的金黃色咖啡豆。 德國的沏寶在賣咖啡的同時,還銷售各種消費品。多數咖啡館賣的東西都是可以預測的: 除了拿鐵咖啡(latte)外,你還可以點一份義大利餅干或一塊蛋糕──可能還有一張 CD 唱片。但在散布於歐洲各地的 1,200 多家沏寶咖啡館里,你從服務員那裡總能夠買到一些新東西──比如說一部望遠鏡、手機或無繩電鑽
4.戴奇(Diedrich,美國,1983)
5.第二杯(Second Cup,加拿大,1975)
6.瑟滴(Segafredo Ianetti,義大利,1962)
7.科斯塔(Costa,英國,1978)
8.麥咖啡(麥當勞)(McCafe,美國,1993)
9.咖啡豆和茶葉(Coffee Bean& Tea Leaf,新加坡,1963)
10.馴鹿(Caribou,巴林,1992)

E. 老友記里的咖啡館在哪裡

具體位置應該是華納24號影棚,反正肯定沒拆
下面是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央公園咖啡館 (Central Perk)是美國著名電視情景喜劇《老友記》虛構出的一家位於美國紐約市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咖啡館。這一咖啡館是該劇的主要場景之一,也是劇中六位主角閑談喝咖啡消磨時光的主要場所。中央公園咖啡館現在是坐落於加州伯班克華納兄弟博物館展示的一部分

中央公園咖啡館的英文原名Central Perk一語雙關,暗指與之僅差一個英文字母的Central Park (同樣位於紐約的中央公園);而且「perk」一詞的英文意思包含「使高興」和「用滲濾壺煮咖啡」,因此可以體現咖啡帶來的興奮作用,也可以指咖啡過濾的過程。六位主角之所以經常光顧這家咖啡館,是因為咖啡館距離莫妮卡、喬伊和錢德勒所住的公寓大樓僅百步之遙。《老友記》全劇的最後一句台詞也涉及了中央公園咖啡館,在劇中瑞秋問「有人想去喝點咖啡嗎?」,錢德勒說「去哪喝啊?」,然後六位好友離開公寓,全劇也在此最終落下帷幕。

原劇的中央公園咖啡館是在一家名叫丘蒙德莉茲(Cholmondeley's)的咖啡館的基礎上建造的,丘蒙德莉茲位於該劇主創人員的母校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個名為「友森城堡」(Usen Castle)的學生宿舍。Brandeis大學是該劇主創人員的母校。 它的名字是「Central Park」(紐約的一個公園)的一個雙關語,「perk」是指咖啡壺的一種過濾器類型。

F. 什麼是咖啡廳

咖啡廳[1]是現代社會中經營咖啡飲品的商店。

咖啡歷史

編輯

以上這個關於人類最初認識咖啡的故事發生在五、六世紀。

公元6世紀,衣索比亞人統治葉門50年,咖啡傳播到阿拉伯世界的葉門地區,人們開始大量種植咖啡樹。

16世紀,土耳其人佔領了葉門,當地的咖啡種植已經初具規模,土耳其人開始將咖啡資源利用起來,經葉門的摩卡港出口歐洲賺外匯。雖然19世紀摩卡港被蘇伊士運河取代,但是「摩卡咖啡」已經是菜單上的保留節目了。

1616年,荷蘭人把咖啡樹苗偷運到自己的首都;隨後的1658年,荷屬殖民地斯里蘭卡也有了咖啡樹的身影。1699年,咖啡樹進入印尼。而法國人此時也在緊鑼密鼓地在自己國家試種、在法屬殖民地廣泛種植咖啡樹。這樣,亞洲、南美、中南美、非洲,都有了咖啡樹。

歷史

編輯

咖啡廳桌椅

1669年,咖啡被法國人了解。咖啡館對法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看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里策劃革命的吧。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後,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以前看的《莫奈與印象派》和《畢加索傳》里,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與之齊名的,是拉丁區咖啡館,這是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比如海明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也在拉丁區。

1683年,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瀉的咖啡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張。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聰明的老闆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並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這,就是今天拿鐵(LATTE)咖啡的原型。維也納咖啡館的特點是,裡面飄盪著音樂與拿鐵氣味的空氣。寫到這里,忍不住了,真的真的想去瞻仰一下貝多芬去過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啊。

1670年,咖啡進入德國,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所以咖啡館直到1721年才在德國大量出現。但是到了19世紀,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沖擊下,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農。這樣,至少有80%的瓜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兩次世界大戰輪番洗牌,到了今天,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人均消費量則遠高於美國。以前只知道德國人能喝啤酒,今天才知道他們如此全面發展,佩服。

臭大街的小資們最愛的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對,這是義大利咖啡,Cappuccino和Espresso,前者是熱牛奶咖啡,後者是蒸餾咖啡。1945年,義大利人加賈(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發明的新型蒸餾器,風靡歐洲。義大利的咖啡館和英法不同,他們是精緻隨意而富有藝術氣息的。隨意體現在咖啡館的裝潢,藝術氣息呢,呵呵,他們露天喝咖啡的地方,周圍是斗獸場和米開朗其羅的雕塑。

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的。而大概很多人想起日本時,第一個念頭是,那裡什麼東西都很昂貴很昂貴吧?的確,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當然嘍,這是高檔咖啡館,一般人去真鍋上島就可以了呀。最厲害的地方,是日本人的雅俗共賞:最昂貴的咖啡在日本,最cheap的咖啡,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上層放咖啡粉,下層放水,加熱後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這種辦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但是美國人不在乎,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於,就是堅持現場烘焙、研磨、煮泡,十分注重新鮮,並且通過改進包裝等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注烘焙日期的人,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

被禁止

編輯

新鮮事物的被完全接受,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咖啡館也是如此。歷史上,咖啡館和喝咖啡的生活習慣數次被禁。比較著名的有如下三次:

1:最先下令禁止咖啡的是麥加總督,他發現攻擊他的詩文居然是從咖啡館流出的,於是1511年麥加的所有咖啡館關門,甚至將違禁者縫在皮袋子里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

2:英王查理二世也於1675年頒布了咖啡館禁止令,起源有二,一是當時不準進入咖啡館的女人發表了陳情書,抱怨英國男人威儀盡喪;二是,咖啡館成了民眾批評時政的地方。

3:1781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禁止人民私自進口咖啡、杜絕民間烘焙咖啡,呼籲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國飲」――啤酒。

當然嘍,後來,這些禁止都是不了了之。從這里倒是可以證明,運用暴力對民眾的口味、服飾、化妝進行強制或者禁止,似乎是不大明智的做法。

經營之道

編輯

自己風格

比如說店鋪內的設施要有統一行,古樹風格,金屬風格,田園風格等等,多些資金就找人坐場彈鋼琴,玩玩小提琴等優雅之作,沒資金就用音響代替,放些輕音樂什麼的,店鋪的內外設置要精心打扮,多花心思會給顧客帶來別樣的感覺,當然也會讓自己的店鋪統一起來自己的消費群體。

多展開活動

比如說最簡單的周年店慶,呵呵,這只是個例子,光這一個活動怎麼行,而且還是一年一次,活動要有即時性以及固定規律,比如說因為某某值得慶祝的事來一次酒會呀這樣的,或者固定的時間內的優惠活動等,這些應該由自己掌握,多看看有關方面的書和資料。

店鋪內的產品

咖啡廳內的東西一定是以咖啡為主,其他次要,所以產品的選擇性要多多益善,要有主打產品,季節性產品,以及活動性產品等等,切記咖啡廳內的產品一定要包含酒,最好是一系列的低度酒,供品嘗,而不是酗酒。

店鋪內的制度

就是員工制度,這個一定要謹慎處理。

市場調查

比如說顧客的滿意度,顧客對店鋪的建議等,一定要收集好,然後再從這些東西上吸取精華然後再應用到店鋪上。

G. 世界上著名的咖啡和咖啡屋

1.義大利咖啡�Espresso :1.5盎司特濃黑咖啡再加些極好的奶油使其漂浮在咖啡上面。
2.卡布奇諾咖啡�Cappuccino :傳統的卡布奇諾咖啡是三分之一濃縮咖啡,三分之一蒸汽牛奶和三分之一泡沫牛奶。
3.泡沫義大利咖啡�Macchiato :加了兩湯匙發泡起沫蒸汽牛奶的濃縮咖啡。
4.美式咖啡�Americano :加熱水的濃縮咖啡,其質感與一般沖煮咖啡類似。
5.奶特�拿鐵咖啡�Latte :加有蒸汽牛奶並有一團泡沫牛奶漂在其上的義大利咖啡。咖啡、牛奶、奶泡的比例為1∶2∶1(比卡布奇諾咖啡牛奶味更濃)。
6.克烈特�Corretto :摻有烈酒的義大利咖啡,如:格拉巴(Grappa)
7.浪漫情懷�Romano :在義大利咖啡中加上一條捲曲的檸檬皮。

世界著名咖啡店

1、奧地利德梅爾咖啡館Famous cafe over the world
以製作高級蛋糕和咖啡點心,揚名全歐洲的「德梅漁產咖啡館」,已經有214年的背景了,這里除了深受奧地利皇室喜愛,像約旦的胡笙國王、英國女王、邁可傑克遜等人,都曾是座上賓客。你呢?有最愛的咖啡館嗎?

雖然德梅爾的價錢仍是居高不下,但是進到這里的客人,仍然很少可以抵擋住這里的誘惑,雖然名為咖啡館,但是大多數的觀光客還是為了這里的糕點而來的。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個陳列糕點的檯子,里頭放了數不清十種不同造型、口味的蛋糕和咖啡點心,可以選擇外帶,也可以坐在細致典雅的大廳細細品嘗。

德梅爾最出名的蛋糕就是加了獨特水果酒的蛋糕,還有自家烘焙手咖啡豆所煮出來的咖啡,也是頗受好評的印刷品,就連奧地利的國王也會低調出宮,坐在這里品嘗咖啡和蛋糕,德梅爾如此受歡迎,或許只有在這里市井小名也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

除了保存手藝之外,這里也完整保存了一個19世紀初期的廚房,也是在這個小廚房裡研發了400多種的蛋糕,下回來到維也納,可別忘了來這里品嘗一下,當一個下午的貴族。

2、Starbucks咖啡店(星巴克咖啡店)

Starbucks名字源自《大白鯨》一書主人公的名字。1971年,第一家Starbucks咖啡店在美國西雅圖派克地區市場開張。

Starbucks咖啡原豆的烘焙,用自成一派的Starbucks烘焙法(Starbucks Roast),所烘焙出的咖啡豆顏色比使用肉桂烘焙法的咖啡的顏色要深。

1998年,已經大約有4億多人光顧過星巴克咖啡店在全球各地超過2000家的連鎖店。

1999年1月在北京開設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另外上海、深圳也有星巴克。

3、Cafe Central維也納中央咖啡館

由維也納公爵官邸改建而成的「中央咖啡館」,這里富麗堂皇的建築結構,和迷人的文藝氣息,一直是歐洲音樂界及文藝界人士的最愛,現在也是前往維也納的觀光客,絕不會錯過的一傢具有歷史的咖啡館。

1876年位於維也納第一區的街角大樓,由貝爾斯公爵的官邸改建而成,裝潢豪華氣派的中央咖啡館。這里的外觀就像是內斂的奧地利人一樣,傳統而方正,在進入門廳之後,寬敞的廳堂,和充滿華麗大理石柱的裝潢,讓前來這昊的客人都不經意的發出驚嘆聲。

19世紀末,維也納曾經最負盛名的葛林斯坦咖啡館歇業之後,取代碼它地位的就是這間咖啡館了。這個曾經在20世紀初期驚天動地過的地方,當時歐陸最出名的人物都曾聚集在這里,喝咖啡切磋討論。在這里出入的不是大文豪,音樂家,就是王宮貴州,或政治家。當然現在也是觀光客留連的地方之一。

富麗堂皇的建築結構,和迷人的人文氣息,是這里一直深受歡迎的主因,除此之外,這里還有維也納快要失傳的皇帝咖啡。由傳統咖啡加上蛋黃和白蘭地酒,再搭配一塊這晨最受歡迎的栗子咖啡蛋糕,口味更是一絕,是許多常客都點的招牌,連弗洛伊德、洛司基等名人都不會錯過。

通過主要的大廳,當年公爵府的後棟和2樓,被改為可以容納300人的豪華宴會廳,但只有在特殊的時候才會開放,而距離目次泰國航空在這里大宴會賓客,已經有5年未曾開放過。

100多年前,中央咖啡館里滿是名人雅士聚集,回到現實,客人們還是喜歡籠罩在迷人的人文氣息之下,坐著沉思,喝著咖啡,和著名的雕像一起享受這氣派非凡的咖啡時間。

4、左岸咖啡館La Rive de Gauche d'Cafe

十九世紀,法國巴黎的塞納河,蜿蜒西流穿過巴黎市中心,河以北被稱為右岸;以南則稱左岸;當時的法國巴黎,到處充滿了一種新興的氣息,一種拋棄了過去宮廷浮華,開始講究屬於思想,那發自於內的清新氣質。河岸,一向是最容易沾染當代氣氛的地方;於是,也開始變得新穎。河的右岸是新興商業的繁華氣質,河的左岸則是藝術豐沛的人文思潮。當時河的左岸林立了許多的咖啡館。

左岸咖啡館品牌的誕生即是由這份對從文思潮的渴求促成。人文精神匯聚並非局限於某一家咖啡館,而是來自整個塞那河左岸的薈萃,思想與藝術豐沛的強度更隨著河左岸而蔓延世人。左岸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形容詞;代表了豐沛人文思想的形容詞。上市以來,從品牌、從產品上都尺艷整個市場與流行,經營四年,成功地佔上市場的大位。

左岸,經營咖啡館的執著,並不僅止於一杯咖啡。咖啡館晨該有的,也逐步實現;從拿鐵咖啡、昂列咖啡、昂列奶茶、卡貝拉索到甜點系列、個性商品,左岸咖啡館在消費者腦海里模糊的影像開始變得真實起來。左岸咖啡館中最有名的該屬「花神」與「瑪歌」,這兩家聖哲曼大道上的「存在主義咖啡館」。

5、花神咖啡館

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說:「自由之路經由花神咖啡......」。花神咖啡始於一八九0年,早期為保皇黨與保衛祖國守派聚會點。但三0年代以後,顧客群隨著社會不變而換新面孔;沙特先生曾住在花神咖啡旁的邦拿巴街,一群左岸的知識分子在此相激相盪,孕育當代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西蒙波娃的回憶錄中,只要提到與沙特相處的時刻,她的心情就回到聖哲曼大道貌岸然的咖啡座。後來,畢加索先生推開了花神的落地玻璃門,花神因獲畢加索青睞而名氣暴漲。哦!那是成名後的畢加索。

6、瑪歌咖啡館

瑪歌咖啡館在聖哲曼教學對面,咖啡館的前身是家陶瓷店,一九一四年裝修成咖啡館後,內部裝潢未曾更新,連桌子都還是當年的桃花心木桌。瑪歌咖啡館離沙特家只有幾步路,因此也是沙特與西蒙波娃常去的咖啡館。

五0年代,這對一生分開住的「存在主義伴侶」,常到瑪歌咖啡,兩人各據一張桌子,煙不離手,各式各樣寫各的文章。許多知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都是瑪歌的老主顧,有的畫愛每天早上十點瑪瑪歌吃早餐,咖啡牛奶加可頌面,當地居民也喜歡瑪歌咖啡館的早餐。冬天的早晨天色微亮,國際遊客慕名走進瑪歌,體驗那有點慵懶的法式早餐。

哲學文學與藝術造成就左岸咖啡的「品牌形象」,花神與瑪歌成了國際觀光客咖啡朝聖地。其實這兩家的咖啡並不特別,到這兒或可啟發新的哲學思潮,或可欣賞巴黎中產階級的拘謹魅力。然而人太多了,氣氛過於熱鬧,反而難以思考。

觀光客多的地方,扒手跟著來。這兒的扒手與其它人一樣衣冠楚楚,他們三五成群,看準了觀光客皮夾里的法郎與美金。咖啡館內座位幾無間隔,走動的窨狹窄,當你正聚精會神讀Menu時,若有人擦身而過,你掛在椅背上西裝內袋晨的皮夾就飛了。皮包小背包因為無處放,所以擱在桌下、旁邊的座椅上......國際扒竊集團高手雲集、經驗老道,他們很少空手離開左岸咖啡聖地的。

7、義大利誇德里咖啡館(Quadri Cafe)

在威尼斯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上,露天的咖啡座里,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坐在這個被喻為全世界最漂亮的客廳,享受一杯香純的咖啡,廣場上和古老的佛羅里岸咖啡館遙遙相對的,就是這家以露天音樂聞名的誇德里咖啡館。

鮮綠色的露天座椅,在陽光的映照之下的格外顯眼,據暗懂門道的客人說,這里早晨的光線最美,可以讓剛升起的旭日灑滿全身。走進誇德里咖啡館內,許多細微的小地方,都洋溢著19世紀維也納的精緻風格,仔細詢問之下才得知,威尼斯以前曾被奧地利所統治過,咖啡館也曾轉手到奧地利人的手中,所以誇德里除了維也納的優雅風格之外,至今還保留著奧國一些傳統的特產甜點。

熟客常會坐在廳里,尤其是靠窗的位置上,點一份具胡奧國風味的甜點,還有一杯香氣濃郁的地道義大利咖啡,細細品嘗這細致的口感和感受咖啡館里的情境,而將露天的舞台留給當地的觀光客。

在夏季,誇德里還有一種招牌冰巧克力,也十分受歡迎,時常是供不應求,這里除了一樓廳里露天的咖啡座之外,轉上二樓,還有一個裝飾得富麗堂皇的餐廳,廳里懸掛著耀眼的水晶燈,桌上整齊的排列著精緻的餐具,好象一場正式的餐會即將開始,其實這里只接受訂位包場,有大型的宴會才會開放使用,這里經常被用為婚禮的場地,浪漫與華麗兼具,讓人有如入佩仙境般的感受。

H. 世界上最有名的咖啡廳

1.星巴克(starbauck,美國,創辦於1971)
星巴克咖啡店充溢著濃郁的北美情調。在這里,你可以品嘗來自中美洲、非洲和印尼等咖啡原產區的30多種經過精心烘焙的名貴咖啡,同時還可以領略到"星巴克"提供的一系列手工製作飲料、新鮮烤制糕點的風味。 所有星巴克的咖啡都是在1小時內新鮮研磨,以保存來自印尼與拉丁美洲的原始咖啡美味。星巴克的標準是:在每一位顧客點好當場製作,在20秒內完成,立即端給顧客。 一種質地濃調、口味獨特、氣味芳香的濃縮咖啡,正是星巴克的招牌武器。
2.羅多倫(Doutor,日本,1962)
已擁有1222家連鎖店的羅多倫咖啡店,吸引的是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它價位很低,環境不那麼浮華考究,店裡允許顧客吸煙。在經濟蕭條、收入不景氣的形勢下,人們都被羅多倫的低價位所吸引。
3.沏寶(Tchibo,德國,1949)
總部在德國的沏寶(Tchibo)號稱全球第五大咖啡銷售商。該公司的標識是藍色背景的金黃色咖啡豆。 德國的沏寶在賣咖啡的同時,還銷售各種消費品。多數咖啡館賣的東西都是可以預測的: 除了拿鐵咖啡(latte)外,你還可以點一份義大利餅干或一塊蛋糕──可能還有一張 CD 唱片。但在散布於歐洲各地的 1,200 多家沏寶咖啡館里,你從服務員那裡總能夠買到一些新東西──比如說一部望遠鏡、手機或無繩電鑽
4.戴奇(Diedrich,美國,1983)
5.第二杯(Second Cup,加拿大,1975)
6.瑟滴(Segafredo Ianetti,義大利,1962)
7.科斯塔(Costa,英國,1978)
8.麥咖啡(麥當勞)(McCafe,美國,1993)
9.咖啡豆和茶葉(Coffee Bean& Tea Leaf,新加坡,1963)
10.馴鹿(Caribou,巴林,1992)

I. 咖啡廳的發展簡介及基本背景,跪求答案,速度!

以下是咖啡廳的發展歷史,詳情可以參考網路「咖啡廳」詞條
土耳其人佔領了葉門之後,隨著宗教的傳播,16世紀,第一家咖啡館在麥加建立。咖啡從葯品性質發展成為大眾飲料,據說與15世紀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關,鄭和傳播的茶文化讓回教徒領悟到,原來提神飲料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用品。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今天土耳其人喝咖啡的用具與中國人的茶杯很相似。 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大陸通商頻繁,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咖啡販運到義大利,最初這是昂貴飲料,但是很快,1620年之後,咖啡在歐洲走向了世俗化。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雲涌,很快變成了「公開的思想交流地」,有點類似今天的論壇BBS,呵呵。可以說,在現代印刷業發展之前,咖啡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媒體沙龍的作用。 1669年,咖啡被法國人了解。咖啡館對法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看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里策劃革命的吧。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後,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以前看的《莫奈與印象派》和《畢加索傳》里,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與之齊名的,是拉丁區咖啡館,這是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比如海明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也在拉丁區。 1683年,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瀉的咖啡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張。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聰明的老闆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並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這,就是今天拿鐵(LATTE)咖啡的原型。維也納咖啡館的特點是,裡面飄盪著音樂與拿鐵氣味的空氣。寫到這里,忍不住了,真的真的想去瞻仰一下貝多芬去過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啊。 1670年,咖啡進入德國,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所以咖啡館直到1721年才在德國大量出現。但是到了19世紀,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沖擊下,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農。這樣,至少有80%的瓜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兩次世界大戰輪番洗牌,到了今天,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人均消費量則遠高於美國。以前只知道德國人能喝啤酒,今天才知道他們如此全面發展,佩服。 臭大街的小資們最愛的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對,這是義大利咖啡,Cappuccino和Espresso,前者是熱牛奶咖啡,後者是蒸餾咖啡。1945年,義大利人加賈(現在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發明的新型蒸餾器,風靡歐洲。義大利的咖啡館和英法不同,他們是精緻隨意而富有藝術氣息的。隨意體現在咖啡館的裝潢,藝術氣息呢,呵呵,他們露天喝咖啡的地方,周圍是斗獸場和米開朗其羅的雕塑。 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的。而大概很多人想起日本時,第一個念頭是,那裡什麼東西都很昂貴很昂貴吧?的確,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當然嘍,這是高檔咖啡館,一般人去真鍋上島就可以了呀。最厲害的地方,是日本人的雅俗共賞:最昂貴的咖啡在日本,最cheap的咖啡,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上層放咖啡粉,下層放水,加熱後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這種辦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但是美國人不在乎,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於,就是堅持現場烘焙、研磨、煮泡,十分注重新鮮,並且通過改進包裝等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注烘焙日期的人,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
編輯本段咖啡和咖啡館的被禁止
新鮮事物的被完全接受,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咖啡館也是如此。歷史上,咖啡館和喝咖啡的生活習慣數次被禁。比較著名的有如下三次: 1:最先下令禁止咖啡的是麥加總督,他發現攻擊他的詩文居然是從咖啡館流出的,於是1511年麥加的所有咖啡館關門,甚至將違禁者縫在皮袋子里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 2:英王查理二世也於1675年頒布了咖啡館禁止令,起源有二,一是當時不準進入咖啡館的女人發表了陳情書,抱怨英國男人威儀盡喪;二是,咖啡館成了民眾批評時政的地方。 3:1781年,普魯士國王菲特列大帝禁止人民私自進口咖啡、杜絕民間烘焙咖啡,呼籲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國飲」――啤酒。 當然嘍,後來,這些禁止令都是不了了之。從這里倒是可以證明,運用暴力對民眾的口味、服飾、化妝進行強制或者禁止,似乎是不大明智的做法。

J. 咖啡廳的歷史

土耳其人佔領了葉門之後,隨著宗教的傳播,16世紀,第一家咖啡館在麥加建立。咖啡從葯品性質發展成為大眾飲料,據說與15世紀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關,鄭和傳播的茶文化讓回教徒領悟到,原來提神飲料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用品。持這種觀點的人指出,今天土耳其人喝咖啡的用具與中國人的茶杯很相似。
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大陸通商頻繁,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咖啡販運到義大利,最初這是昂貴飲料,但是很快,1620年之後,咖啡在歐洲走向了世俗化。
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建立,咖啡館隨之在倫敦風起雲涌,很快變成了「公開的思想交流地」,有點類似今天的論壇BBS,呵呵。可以說,在現代印刷業發展之前,咖啡館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媒體沙龍的作用。
1669年,咖啡被法國人了解。咖啡館對法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看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起義者們就是在咖啡館里策劃革命的吧。大革命的風潮過去之後,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了藝術青年聚集地。以前看的《莫奈與印象派》和《畢加索傳》里,不止一次提到巴黎的蒙馬特區咖啡館;與之齊名的,是拉丁區咖啡館,這是作家、詩人和哲學家最愛去的地方,比如海明威、薩特和貝克特等人,巴黎第一家咖啡館普洛科布也在拉丁區。
1683年,維也納人陰差陽錯地得到了穆斯林不肯外瀉的咖啡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張。不過這些基督徒們不喜歡穆斯林的飲料,聰明的老闆柯其斯基過濾掉咖啡渣,並且把牛奶到入咖啡中,這,就是今天拿鐵(LATTE)咖啡的原型。維也納咖啡館的特點是,裡面飄盪著音樂與拿鐵氣味的空氣。寫到這里,忍不住了,真的真的想去瞻仰一下貝多芬去過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啊。
1670年,咖啡進入德國,嚴謹的德國人一直爭論著咖啡是否有利健康,所以咖啡館直到1721年才在德國大量出現。但是到了19世紀,德國人卻抓住了歷史機遇,在咖啡產業上大賺特賺。當時的美洲咖啡種植園主在廢奴浪潮的沖擊下,開始向歐洲招募咖啡農。這樣,至少有80%的瓜地馬拉咖啡豆經德國商人之手運往歐洲各地。兩次世界大戰輪番洗牌,到了今天,德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消費國,人均消費量則遠高於美國。以前只知道德國人能喝啤酒,今天才知道他們如此全面發展,佩服。
臭大街的小資們最愛的咖啡里總是泛著牛奶泡沫,對,這是義大利咖啡,Cappuccino和Espresso,前者是熱牛奶咖啡,後者是蒸餾咖啡。1945年,義大利人加賈(這也是咖啡器具品牌了)發明的新型蒸餾器,風靡歐洲。義大利的咖啡館和英法不同,他們是精緻隨意而富有藝術氣息的。隨意體現在咖啡館的裝潢,藝術氣息呢,呵呵,他們露天喝咖啡的地方,周圍是斗獸場和米開朗其羅的雕塑。
日本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才接受西方生活方式之代表的咖啡的。而大概很多人想起日本時,第一個念頭是,那裡什麼東西都很昂貴很昂貴吧?的確,東京銀座的咖啡館動輒幾十美元,但是最貴的卻是咖啡杯子。他們喜歡用英國骨瓷咖啡杯盛咖啡,價值幾萬甚至百萬日元。當然嘍,這是高檔咖啡館,一般人去真鍋上島就可以了呀。最厲害的地方,是日本人的雅俗共賞:最昂貴的咖啡在日本,最cheap的咖啡,速溶咖啡和罐裝咖啡也是日本人發明的!
而活潑的美國人似乎不大在乎咖啡的賣相和味道,他們甚至在咖啡里加入雞蛋!美國人常用的咖啡壺叫沸煮壺,上層放咖啡粉,下層放水,加熱後水蒸汽萃取咖啡粉的芳香。這種辦法容易煮出苦澀味道,但是美國人不在乎,他們津津有味地繼續用平底鍋炒咖啡豆,繼續過度萃取咖啡粉。不過美國咖啡最讓人欣賞的地方在於,就是堅持現場烘焙、研磨、煮泡,十分注重新鮮,並且通過改進包裝等等辦法努力保持新鮮。美國咖啡商人是首次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注烘焙日期的人,這個舉動對食品行業的影響極其巨大。

閱讀全文

與英國咖啡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有多少人打新冠疫苗 瀏覽:857
為什麼印度人叫印度三哥 瀏覽:94
人民幣五千可以換多少越南幣 瀏覽:873
中國有哪些疾病和災難 瀏覽:453
中國代工的耐克如何 瀏覽:854
義大利的餐館在哪裡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40
肯塔里在印尼什麼省 瀏覽:118
印尼買房子需要多少錢 瀏覽:519
在越南出國工作如何 瀏覽:801
越南網站看延喜攻略網址是什麼 瀏覽:307
越南紅雞一斤多少錢 瀏覽:429
義大利進口電腦裁床有什麼牌子 瀏覽:849
20歲以下的中國人有多少人 瀏覽:284
在哪裡有批發便宜的越南泡沫拖鞋 瀏覽:414
佩奇義大利面視頻怎麼做 瀏覽:952
伊朗藏紅花什麼人不能吃 瀏覽:730
藝術鑒賞常識中國畫如何欣賞 瀏覽:206
印度和主要流經哪個平原 瀏覽:207
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哪個簡單 瀏覽:996
韓國伊朗和義大利哪個發達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