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人說什麼話
香港人講廣東話為主,也就是粵語,講粵語在香港是通用的,一般現在的年輕人都會說普通話,不過不以普通話為主,也說英語,老一輩的也經常說自己家鄉話。粵語為主,普通話和英語為輔。
香港仍未割讓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四大原居民早已在香港居住,香港開埠前的香港原居民分為四大民系,即香港圍村人(圍頭人)、疍家人(又稱水上人)、客家人和鶴佬人(閩南人),亦是最早原居民之一,各族群皆有自己的方言,如:粵語圍頭話、粵語疍家話、客家話、鶴佬話這四大方言,香港開埠後,因太平天國戰爭漫延至廣州,大批廣州一帶平民涌進香港市區,才使粵語廣州話(俗稱廣東話)開始進入香港。
(1)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說什麼語言擴展閱讀:
現在居住在香港地區的人,佔大多數是廣東的廣府人,比例超過香港地區總人口的60%,來源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包括南番順、東莞、四邑、香山、高明、三水、鶴山、四會等。其餘人數較多的有潮州人、客家人以及1949年以前從福建、上海以及各地來的香港定居的人士。外國籍人士主要是英國人、印度人、尼泊爾籍「英軍僱用兵」及其家眷,還有近年大批湧入香港的東南亞人士如菲律賓籍的「賓妹」等家政保姆。
② 香港人說什麼語言
在香港,法律規定英文為官方語言,中文為法定語言。
然而,在社會交際和日常生活中,香港人通常講的是廣東話。嚴格地說,廣東方言有好幾種,起碼有粵東地區的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這兩大類,而香港人口中的廣東話,准確講應屬於廣州話才對。
香港人認為廣東話的表達力極強,認為生活里有許多東西只有廣東話才描述得最傳神、最生動。可以想像,中國有很多種方言,誰都認為自己家鄉的語言是最富表現力的。廣東話語匯豐富,它跟客家方言一樣,保留著大量古漢語音韻。近些年來,香港電視電影中的一些人物的口頭禪往往在社會上流行開來,不時給市民添加許多新的生活語言(其中不乏粗俗之語);加上香港長期受西方文化影響,生活中滲進一些英語譯音,漸漸地,形成了香港式廣東話的語言特色。
同樣都是廣東話,香港卻平添不少跟廣州人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些甚至演化成為香港的俚俗語了。所以,即使大家都在講廣東話,香港人和廣州人之間,恐怕未必都能百分之百聽得明白。
不懂廣東話的人,特別是北方人,很難從廣東話中找到北京語系的音腔,聽起來幾乎就像外國話似的。然而,在廣州或香港呆久了,畢竟還有「書同文」的基礎,逐漸還是能捕捉到其中的意思。在內地,習慣上一向以長江為界來大致劃分南北方,但香港人一般將廣東以北的人一概稱作北方人。北方話是沒有人聲的,也沒有m尾的鼻音,因此,帶了北方腔說廣東話,很快就「露餡」,被指為「半咸半淡」,說得不地道
前些年,在香港講不好廠東話是很窘的事兒,甚至有處處碰壁之虞。然而,時移勢易,90年代的香港已是今非昔比,學講普通話已變成一種時尚,在一些機構求職,懂廣東話固然是起碼要求,但是,再加上會講「國語」,亦即普通話,倒變成了一個優先取錄的條件。相信不久的將來,香港會變成一個粵語、普通話和英語三語通行的特區。
在香港的鬧市區,給人一種禮儀之城的印象,許多香港人說話時時「唔該」來「唔該」去的,就像北京話里老帶著「勞駕」、「勞駕」一樣,十分令人受用。
不過,在香港某些人圈裡,常聽到一些人滿口粗鄙的「三字經」,即使談笑間也要帶些污言穢語。而在白領圈裡,聽他們講話老要夾雜一些英語單詞。例如說:「這單『快佬』(file)卑D時間我來check check下,等一陣大家吃lunch,卑面我,這餐我請……。」
裡面既有英語、粵語,也有粵語語法,還有英語單字充粵語,本地人聽多不怪,在外省人聽來,就可能很不習慣了。
由於香港是中英文雙語並重的國際性大都會,政府機構或公司商業文件來往,多以英文為主,或雙語並行。因此,即使華籍職員之間對話時,也難免帶上若干英語詞句,夾中夾英,這不算什麼。但在不適當的人面前,用這種三文治式的語言,恐會令人有不合時宜或別扭之感。少數人或有一種刻意炫耀的意味,擺出一副夾多幾個洋詞兒似乎就很了不起的模樣,十分令人反感。對此,早在70年代便有人著書將之喻為「語言太監」,譏諷這些人其實中英文都不行。
香港人慣稱西方男人為「鬼佬」,女的叫「鬼妹」或「鬼婆」,英語則常被人笑稱「鬼話」,講了很多年,到如今,大抵已無貶低之意了。若有香港人從外國回來,或是中國人在西方長大,或是「半唐番」,生活習性受歐美影響較重,就說他(或她)的性格「鬼鬼地」,這類形容不見得有什麼嘲諷的意味。其實在香港住久了的西方人,大都知道「鬼佬」的意思,除非用了罵人的語氣來說「鬼佬」,一般情形下,他們也不以為忤。
總之,在香港,一方面有許多人說著混有英語的「三文治」語言,另一些人在報刊上用現代文、文言和廣東話三結合的「三及第」語言寫東西;另一方面,強化母語和凈化香港語言的呼聲,一直未斷過。這在中西雜處的香港社會中,確是一種充滿矛盾的文化現象。
http://219.226.9.43/RESOURCE/CZ/CZDL/DGJC/4/XGHAMDQ/2474_SR.HTM
③ 香港地區很多人說英語,是因為早期受英國的影響嗎
確實是因為早期受英國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香港曾經受到過英國的殖民統治有一段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里英國對於香港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說他們的政治機構,警察的執法態度,老百姓的生活習慣等等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英國方面的影響,既然是當時在英國統治下,那麼英語肯定會成為大部分香港人的主要語種之一,即使在回到祖國懷抱中之後,他們也依然有很多人在說著英語,這也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當然除了這種主要因素以外,香港地區很多人會說英語,還有以下幾種原因:
3、國外遊客較多
從旅遊的角度來講,香港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城市,在國際上也是比較有名的,很多外國人都或多或少的想要去香港旅遊一番,因此在經常接觸外國人的情況下,不會英語會讓人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所以大多數的香港人都會英語也是一個必然存在的條件。
④ 香港人會講英語嗎
香港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100多年,期間官方語言一直是英語,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會講英語的。
⑤ 香港人說什麼語言
香港人講廣東話為主,也就是粵語,講粵語在香港是通用的,一般現在的年輕人都會說普通話,不過不以普通話為主,也說英語,老一輩的也經常說自己家鄉話。粵語為主,普通話和英語為輔。
香港仍未割讓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四大原居民早已在香港居住,香港開埠前的香港原居民分為四大民系,即香港圍村人(圍頭人)、疍家人(又稱水上人),各族群皆有自己的方言,如:粵語圍頭話、粵語疍家話、客家話、鶴佬話這四大方言,香港開埠後,因太平天國戰爭漫延至廣州,大批廣州一帶平民涌進香港市區,才使粵語廣州話(俗稱廣東話)開始進入香港。
香港語言習慣
香港政府在香港主權移交(1997年)後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中文、英文書寫,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口語。香港政府在學校推行兩文三語教學。
中文書寫以正體中文為主,隨著香港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增多,認識簡體字的人及大量源自中國官方及民間用語也有不少傳至香港。另外,早年部分香港作家及傳媒將粵語口語用自創的字直接刊於出版讀物成為粵語白話文,隨後漸漸普及,粵語漢字。
香港由於缺乏必須使用普通話的場合,因此大部分香港人的普通話能力都限於基本的簡單交流,大部分年長者聽不懂普通話。
⑥ 香港在英國統治期間是以什麼語言為主
官方語言為英語,但是普通老百姓都懂說粵語,結果就是香港人現在粵語裡面總是夾雜英語比如「monica記得下晝message我啊」
⑦ 香港是說什麼語言
香港說中文、粵語、英語。
目前香港地區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而地區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普通話和英語。
在1996年,由語言學家邵敬敏提出,根據「可懂性」為區分標准,將香港地區的書面語,區分為標准中文與港式中文二者:一般的中國人都可理解的中文書面語為標准中文,而只有香港人了解的中文書面語,則稱港式中文。
香港粵語電影的字幕,一般以使用港式中文為主。
學界及香港政府將在香港社會上流通的語言稱為「廣州話」。香港粵語源於廣州,故此大致上與廣州話互通,不過與其他分支則存在比較大的分別。隨著各地交流頻密,香港粵語中的部分詞彙被借用至其他粵語使用地區,包括迴流廣州,互相影響。從香港開埠至今,粵語就一直是香港市區的主要語言。
港式英語或稱香港英語是指帶有粵語廣州話口音、文法及語言元素的英語。港式英語也可指帶有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的英語。因為受港式粵語、英式英語、獨特詞語和香港文化影響,以及在珠三角地區為主要語言。
⑧ 早期 20-30年香港說話語言是普通話還是粵語,到了50-70年代了近百年香港語言發展情況
我是廣東人,從小周圍人都說粵語,每年至少去兩三次香港,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部分自己親身經歷,部分查閱資料
據我了解,香港在被英國殖民以前,還是一個小漁村的時候,就是說粵語的了。香港和廣東一樣,因為地理原因,北方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普通話)難以滲透進來,即使清朝一直想統一語言,但是做不到。從被英國殖民開始,香港就一直通行粵語+英語。以前,在香港,只要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會說英語。至於普通話,估計那時的香港人也只能聽懂「你好」「謝謝」而已。在1970年代以前,只有英文為官方語言,民間同行粵語。1997年主權移交後,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漸趨重要,香港政府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的官方語言為: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准確來說是中英文書寫、粵語口語,英語口語和普通話口語)
其實早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大陸有許多人移民到香港時(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這時候這種想像尤為明顯),就帶來了普通話的普及。不過由於當時大陸人英語平均水平落後於「土著」香港人,所以現在香港的老一輩人(也就是當時的移民)不會說英語。至於普通話,由於97年回歸前,沒有普通話氛圍,這些人也僅限於簡單理解,尚不能流暢說出。所以,此時,普通話雖然已經進入香港,但很少被人使用,僅僅類似於美國唐人街那種規模。
所以,普通話真正在香港流通,其實是97年以後。直到現在,香港一切公共設施(比如地鐵,公交車、電扶梯等)都使用三種語言播報信息:粵語、英語和普通話。
最後,要提一下香港教育界。我所知道的是,現在香港,絕大部分的中小學,都有普通話課程。而有3成左右的小學,以普通話為主要教學語言。不過,在高等教育界、法律界這些高雅、嚴肅場合,依然以英語為主,粵語為輔(一般生活交流是粵語為主,英語為輔),普通話尚未滲透進學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