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現代政治的活化石」,為何會這樣稱謂英國保守黨
這個大概是說保守黨比較堅持自己脫歐的目標,並且願意為之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以才有這個說法。
英國脫歐一直備受關注,因為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國首相也先後歷經了卡梅倫,特蕾莎·梅,鮑里斯·約翰遜三任首相,並且引發了保守黨和工黨之前的大分歧。
政治上向來講究的是利益,所以向來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從事政治的人很少有堅定自己目標的,畢竟都是利益至上。
保守黨至始至終都是初心不改,堅持英國脫歐,並且他們一旦有機會就會開始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品質難能可貴,就跟活化石一樣珍貴。所以英國保守派才被稱為「西方現代政治的活化石」。
⑵ 什麼是保守黨
保守黨一詞最早出現於1817年英國《保守黨人》雜志上,主要指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或正統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當代保守黨主要指奉行傳統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保守傾向的政黨。這些黨大多強調要實現民主、有限政府、社會正義、個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設「自由、正義、開放和民主的社會」,反對「第三條道路」。經濟上主張實行「有競爭的市場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1983年6月,以英國保守黨為首的17個國家的19個保守黨共同成立了「國際民主聯盟」(俗稱保守黨國際)。該聯盟現有87個成員黨和5個地區性組織。英國保守黨現任領袖:卡梅倫
⑶ 英國保守黨介紹
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保守黨在20世紀的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邱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並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下4次連續執政(1979年—1997年)的業績,但此後又創下該黨下野時間最長的記錄。在6年在野期間,保守黨內訌不斷,連換三任黨魁,政治實力嚴重被削弱。現任黨魁是大衛卡梅隆,2010年他帶領保守黨奪回失去13年的執政權,與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
英國保守黨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Tory),1833年改稱保守黨。其最高領導人稱領袖、副領袖。黨主席是第三號人物。在保守黨執政時,其領袖出任首相。保守黨一詞最早出現於1817年英國《保守黨人》雜志上,主要指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或正統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當代保守黨主要指奉行傳統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保守傾向的政黨。這些黨大多強調要實現民主、有限政府、社會正義、個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設「自由、正義、開放和民主的社會」,反對「第三條道路」。經濟上主張實行「有競爭的市場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1983年6月,以英國保守黨為首的17個國家的19個保守黨共同成立了「國際民主聯盟」(俗稱保守黨國際)。該聯盟現有87個成員黨和5個地區性組織。
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簡稱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全國擁有最多黨員的政黨。有部分人認為,保守黨是世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在國會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帝黨」的不正式派別。普遍認為,保守黨與美國民主黨的份量與地位相若,而美國民主黨的歷史則可直接上溯至18世紀。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黨員(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Tory Party)。盡管在整個20世紀之中,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掌領了政府,不過保守黨自從於1997年大選敗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後,它一直處於反對黨的狀態。
保守黨甚少使用它的正式黨名——保守與統一黨。這個正式黨名乃自1912年,保守黨與自由統一黨合並後所起的。該黨與保守黨一樣,在1886年至1921年期間,一致主張阻止愛爾蘭從聯合王國分裂開來,並且與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及愛爾蘭共和主義者處於對立局面。在地區上,保守黨在蘇格蘭有統一黨作為它的盟友,該黨甚至已經在1965年起改稱「保守黨」。同樣地,在北愛爾蘭地區,保守黨亦曾經長年得到北愛爾蘭統一黨的支持,而傳統上保守黨黨鞭更會兼任該黨黨鞭;可是,由於兩黨後來在1973年就《桑寧代爾協定》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以致兩黨出現分裂,所以現時保守黨在北愛爾蘭是與北愛爾蘭統一黨分開運作的。
大抵上,我們可以看到保守黨之組織架構內存有數重的明顯對照;一方面,黨領袖的選舉以及地區候選人的人選,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團體所主導的,但在另一方面,有關財政安排、舉辦選舉,以及制訂政策方針的工作,卻會由保守黨競選總部負責。最後,黨魁的工作則主要是處理黨的日常核心事務,並在咨詢其管治班子的情況下,訂定政策。由此看來,這種權力分散的組織架構是不常見的。
與工黨的情況一樣,保守黨近年正面對黨員人數持續下滑的趨勢。盡管自卡梅倫在2005年12月當選黨魁後,保守黨黨員人數一度有回升的跡象,但踏入2006年以後,人數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黨員總人數甚至要比卡梅倫上任黨魁的時候還要低。不過話雖如此,保守黨現時尚大約有290,000名黨員,仍然是英國黨員人數最多的政黨;至於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則分別大約有200,000和70,000名黨員,兩者加起來的人數仍要比保守黨的低。惟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保守黨從不向公眾公布該黨的確實黨員人數,所以外間很難作出確切的估計。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黨都要交25英鎊會費,但22歲以下的人士則只須交5英鎊的會費。另根據選舉委員會的紀錄,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黨在2004年的收入大約為2千萬鎊,但支出卻是2.6千萬鎊。
保守黨以往以「自由火炬」為黨的標志,但現今已改為使用一棵綠色的橡樹作新標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黨又採用了新的口號,該口號為「以改變迎接勝利——不列顛的勝利」(Change to Win – Win for Britain)。傳統上,保守黨的官方顏色為紅色、白色和藍色,但藍色則最為常用,以區別於工黨的紅色(在坎布里亞部分選區,保守黨卻會選用黃色,以象徵當地朗斯代爾伯爵的家族紋章)。
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規則是1965年2月由當時該黨黨魁霍姆勛爵制訂的。按照規則,保守黨領袖由保守黨下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任何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必須獲得過半數、並且要比對手領先總票數的15%的票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選舉產生不出領袖,就必須舉行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 下院議員只要有人 提名均可參加, 獲過半數的簡單多數即可當選。如果在第二輪選舉中, 候選人均未能獲過半數的票, 就得進行第三輪選舉。這時只有在第二輪得票最多的前三名議員才能成為候選人進人第三輪選舉, 這也是最後一輪角逐, 得票最多者就成為保守黨領袖。
這一規則對保守黨作為執政黨時頗為不利,因此受到黨內一些議員的批評。
作為第一大黨,保守黨現時在下院650席取得306席,與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擁有女皇陛下執政黨的身份。
基本上,保守黨一向主張對絕大部分的事務都減少政府幹預。此外,他們亦向以反對進行進一步的歐洲統合而著稱。很多評論員皆認為,保守黨之所以在1997年大選以後持續處於弱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黨內的歐洲愛好論者(以祁淦禮和夏舜霆為代表)與歐洲懷疑論者(以約翰·韋活和夏偉林為代表)的關系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過在近年,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革,現時保守黨黨內已大抵就歐洲統合問題達成一致的共識,即使有分歧也不如以往一般的公開。
至於在卡梅倫上任黨魁以後,保守黨的關注點則開始轉到一些比如環境、政府服務質素與教育一類被歸類為與「優質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上。
另外在權力下放的議題上,保守黨的立場則比較飄忽。在1997年的時候,他們曾經反對把權力下放到威爾士及蘇格蘭,可是對北愛爾蘭卻表態支持。而後來在2004年,保守黨亦曾反對過對東北英格蘭地區實行權力下放。雖說保守黨曾在1997年反對權力下放到威爾士及蘇格蘭,但後來在「新工黨」政府之推動下,這兩地始終實行了權力下放,而保守黨更在有關地方實行權力下放後,對廢除有關的改革表示反對。近年,保守黨亦在西洛錫安問題上確立了自己的立場,支持只有來自英格蘭的國會議員,才有權在僅關繫到英格蘭的事務上投票。保守黨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因為現時實行了權力下放後,由於基乎所有蘇格蘭事務都轉由新的蘇格蘭議會負責,這變得國會無法作出干涉。相反,由於英格蘭沒有自己的議會,導致來自蘇格蘭的國會議員變相有權對英格蘭事務作出干涉。
誠然撒切爾夫人在任首相期間,英國經濟曾出現過不少的波動。但人民真正對保守黨理財能力失去信心的時候,卻是始於梅傑任內的黑色星期三。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保守黨政府曾動用上數億元的英鎊,企圖防止英鎊脫離歐洲匯率機制。保守黨政府在黑色星期三的嚴重失誤,再加上在1990年代初出現的經濟衰退,使布萊爾與白高敦的工黨成功在經濟政策上壓倒了備受批評的保守黨。不過,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不約而同地有不少人士認為,布萊爾的「新工黨」所擁抱的市場主導動力,以及公共事業現代化等等經濟政策,其實不外是保守黨一向主張的舊調。
工黨在1997年大選後掌政後,遂立即打算賦予英倫銀行獨立的權力去制定利率。很多經濟學者一直支持這種做法,因為這樣可以使貨幣政策脫離政治因素的干擾,也可以避免時間不一致(在博弈論中,指施政者在落實已計劃的政策時,發現對政府的利益不復存在,結果擱置計劃的理論)的發生。此外,由於於不少國家(如紐西蘭)均相繼在1990年代推行類似的政策,所以改革之聲更日益高漲。保守黨最初是反對這個提議的,因為他們擔心英倫銀行一日得以獨立,他日英國將大有機會放棄英鎊,並加入歐洲單一貨幣的行列;而他們亦擔心此舉會使英倫銀行失去民主制度的監察。可是,由於金融界認為英倫銀行獨立將可使英國通貨膨脹維持於低水平,所以他們對建議表達了強烈的支持,最終亦使保守黨在2000年初接受了工黨的建議。 保守黨在經濟政策上的另一焦點,相信是其歷年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單一貨幣體系之立場。有鑒於黨內歐洲懷疑主義的日益熾烈,時任黨魁兼首相梅傑就曾經在1992年簽訂《馬城條約》時,不顧祁淦禮、夏舜霆和杜瑞爾等的反對,在條款中訂明英國選擇留在歐洲單一貨幣體系之外。自此以後,保守黨的歷代黨魁皆立場堅定地拒絕廢除英鎊。雖然保守黨這一政策深受英國選民所支持的,不過由於歐洲議題之重要性往往在選民的心目中,連教育、醫療、入境和罪惡等事務也不及。根據歐洲議會在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9%的受訪英國選民同意歐盟事務是英國的重要議題,因此,這部分地解釋了為何保守黨始終未能在大選將貨幣議題轉化成選民的支持力量。
最近的數年間,保守黨有不少「現代化論者」認為,保守黨在1990年代與千禧年代初期之所以在大選中頻頻敗北,主要是因為保守黨長久以來與社會保守主義保持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趨使保守黨支持對已婚夫婦提供稅務優惠、支持退休金與薪金脫鉤,以及反對以公共資源供養有能力卻不工作的人士等等)。在這種政策觀的推使下,不少保守黨黨員曾作出批評,比如大衛·威利茨就曾尖刻地指出,保守黨的社會政策猶如「向單親父母宣戰」;而前保守黨主席馬威尼亦曾直言保守黨予人的印象,就如「如果你不是來自傳統的核心家庭,就不會指望我們會理會你」一樣。
自1997年開始,保守黨黨內曾不斷就社會政策的定位展開辯論。有些好像波蒂略一類的「現代化論者」表示保守黨應該修正他們在社會政策上一貫的立場;但夏偉林和大衛·戴維斯卻認為保守黨不可摒棄他們一直把守的傳統價值觀。有論者認為夏偉林等黨魁採取這樣的態度,也是保守黨在選戰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保守黨黨員杜麗莎·梅爾更曾著名地抨擊到,保守黨之所以有如此下場,是因為人民普遍感覺它是一個「使人難受齷齪的政黨」。至於自卡梅倫上任以後,情況已漸有改變,現時「現代化論者」已能夠在社會政策上發表更多的聲音。
但是,保守黨領導層近年在社會政策上的改變,並不一定獲得所有人的支持。以保守而知名的記者彼得·希欽斯(Peter Hitchens)就曾批評到,保守黨如此持續地默從於左翼正統思想,只會反映保守黨是一個「沒有用」的政黨
⑷ 什麼是英國保守主義思想
保守主義思想在英國可謂源遠流長,它幾乎是伴隨著英國國家的產生出現。但是直到18世紀後期作為對法國大革命的一種近乎本能的反應,才真正的由英國人埃德蒙。柏克把保守主義思想理論化。但即使在此之前保守主義就不斷的對英國憲法不斷施加著影響。 只是這種影響是一種自發的和無意識的過程,是作為英國人民族性格的一種體現。而真正的把保守主義與有英國憲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是因為兩方面的因素的出現。其一、保守黨的誕生,這是保守主義政治上成熟的標志。保守主義因而能夠直接對英國憲法施加影響,左右英國憲法的發展趨勢。其二、柏克的保守主義理論的出現,反映了保守主義在理論上的成熟。保守主義為英國人的文化傳統,為充滿保守主義性格的英國憲法的運行和維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保守黨是英國憲法保守主義特性的直接動因。保守黨是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前後由托利黨轉變而來的新型政黨。托利黨產生於光榮革命前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政黨之一。托利黨從誕生伊始就是作為維護國王和土地貴族即得利益的政黨。因此,這個政黨便天然的帶有濃厚的保守性。但是托利黨只能說是一個保守的政黨,和近現代意義上的保守主義政黨不同。保守主義理論的創始人柏克是輝格黨人,但是他的保守主義思想卻被一部分托利黨人接受並加以發揮。因而保守黨一方面很自然的繼承了托利黨的保守性,另一方面又拋棄了托利黨單純保守的態度,轉而實行積極靈活的政策,使得保守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保守主義政黨。 在近現代政治實踐中,政黨發揮了重要作用。政黨特別是執政黨通過自己的政治活動,把自己的意志反映在憲法之中,從而影響憲法的制定和運行。英國保守黨可以說是世界上力量最強大的保守主義政黨,同時也是英國力量最強大的政黨。從英國開始政黨政治以來,保守黨就一直左右著英國政局的發展。它的執政時間幾乎佔有三分之二。尤其在二十世紀以來,保守黨的優勢更加明顯 .長期的執政的優勢使得保守黨可以使英國憲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發展,就是在處於在野黨地位時,也是影響英國憲政發展的重要力量。英國的憲政改革,正是在保守黨的直接作用下而得以進行。 第二、公民的保守主義信念是英國憲法保守主義特性的主要保障。法律、只有被人們所理解時,人們才會自覺的遵守並維護它。英國憲法沿著保守主義的道路已經走了數百年,至今仍然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僅依靠保守黨的力量遠遠不夠。究其原因,整個英國都是一個保守的國度,保守性是英國人民的民族性。保守主義理論家休。塞西爾就指出「如果說這種情緒(守舊的情緒)甚至現在仍然是強烈的,那麼它在中世紀就是壓倒一切的了。……守舊思想好像尼羅河那樣發源於一個無法確定其面積大小的浩瀚的湖泊,誰的眼睛都無法看到它的邊緣。」 正是在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度里,充滿了保守主義特性的英國憲法才能夠長盛不衰。當某些事件或者個人有可能改變保守性的憲法的時候,英國人便會自發的起來維護自己的憲法。如同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維護本國的傳統制度,抵制激進主義便成為大多數英國人的共識。
⑸ 保守黨也被稱為"帝黨",帝黨的含義是什麼
首先科普一下「帝黨」的意思,所謂「帝黨」就是支持皇帝的政治集團、支持皇帝的黨派。那什麼是保守黨呢?保守黨是英國議會的第一大黨,現任的領袖是英國的首相約翰遜,保守黨在英國基本上是占據主導地位的政黨。
保守黨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當代的保守黨強調實現民主、社會的正義和公民的自由,在經濟上主張「經濟全球化」,他們主流的傳統思想是「一國保守主義」,也就是重視社會的凝聚力,給社會上的制度和組織給予一定的支持,總而言之保守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有組織的政黨也是一直保持著英國的第一大黨的地位,而保守黨正是因為一些列的政策就被人稱之為「帝黨」。
⑹ 英國保守黨是什麼
前身為托利黨,1833年改名為英國保守黨。1868年起同自由黨輪流執政,逐漸變為資產階級、大地主和貴族利益的代表。1924年後與工黨輪流執政。執政期間,它一直處於執政黨地位或作為聯合政府的最大政黨;而在野時,均處於反對黨地位(英國的反對黨是在野黨中最主要的政黨)。1979年該黨競選獲勝,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和西歐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蟬聯首相。1990年起,丁·梅傑領導該黨競選獲勝,並任首相。1979年後,該黨進一步強調「反對國有制和社會主義集權」,捍衛「個人自由」的傳統信條,推行貨幣主義為主的經濟政策,重視保守的傳統特徵。它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全國聯盟和中央事務所組成。
⑺ 關於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含義,我想不通
很多人想不通是因為感覺保守主義反而更強調自由,其實保守黨主張是傳統的國家治理方式,即有限政府,讓人民自主自立,政府只充當中間人的角色,調節矛盾雙方的平衡,所謂的保守是指傳統的自由主義,或者說古典自由主義,是相對於新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而言。
保守主義理論從維護個人自由這個基點出發,堅信政府權力之擴大即意味著個人自由之縮小;與此相反,自由主義理論認為,美國社會的急迫問題不是個人權利受到侵犯,而是社會不平等沒有得到糾正。非得政府出面參與解決不可。
(7)英國保守黨的政治目標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輝格黨是如今的英國自由黨的前身,1832年議會改革後,輝格黨逐漸轉向自由主義,要求自由貿易和自由政治。1839年,J.羅素開始使用自由黨名稱。
托利黨是英國保守黨的前身,1833年改稱保守黨。保守黨一詞最早出現於1817年英國《保守黨人》雜志上,主要指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或正統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外敵臨頭,自由黨、保守黨以及當時剛剛成立的工黨,只能放下各自矛盾,聯手組成聯合政府。在後來的日子裡,自由黨逐漸被後起之秀工黨所超,淪為國會第三大黨。而工黨則成為與保守黨輪流執政的對手,自由黨被擠出了舞台。
⑻ 保守黨是什麼意思
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
保守黨是在20世紀的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丘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並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下4次連續執政(1979年—1997年)的業績,不過保守黨自從於1997年大選敗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反對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同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重新上台執政。現任領袖為特雷莎·梅。
⑼ 英國保守黨的政策有哪些有什麼特點
保守黨是英國兩黨制中代表資產階級實行專政的一個政黨,其主要職能有四個方面。
其一,代表英國資產階級執掌政權。盡管保守黨和其它政黨存在某些內部斗爭,但是,執政的政黨還必須考慮資產階級的長遠的、根本的整體利益,考慮鞏固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需要,不能完全不顧及資產階級中其他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執政的資產階級政黨一方面主要代表著資產階級中某個或是某些集團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是整個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是作為階級的代表執掌政權的。
其二,制定和推廣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政策。資本主義國家所推廣的政策主要就是執政黨的政策。制定政策是政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政黨的組織機構內部往往有專門研究和擬定黨的綱領的政策的部門和人員。
其三,操縱選舉,以保證選舉結果對資產階級有利。在實行民主制的資本主義國家裡,代議機關和政府中的職位是通過選舉產生的。資產階級政黨就是資產階級操縱選舉,使選舉結果對資產階級有利,從而確保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政權的重要工具。
其四,散布民主假象,掩蓋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政黨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階級通常是通過民主程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運用民主的方法來進行統治的。政黨是資產階級組織政權和進行統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正如資產階級要竭力掩蓋其政權的階級實質一樣,資產階級也竭力掩蓋其政權的階級實質,不承認政黨是階級政治的代表,目的是掩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資產階級專政的階級實質。
總之,英國保守黨是英國資產階級利益的忠實代表,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在執政中,時時控制英國政壇,左右英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的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