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英國非要F35而不要自己的台風戰斗機作為航母艦載機!
1,性能問題。F-35是隱形戰斗機,這一點相對於台風有先天優勢。雖然F-35在其它方面似乎沒有優勢可言,但是僅憑隱形一點就是代差。
2。價格問題,最初美國設計F-35的時候設想的價格非常便宜。當然,現在看全世界都被忽悠了。
3,技術問題,台風有艦載型的設計,也就是「海台風」。但是台風畢竟是多國設計,其他國家不願意花這個錢,讓英國人自己搞成艦載機勉為其難。
4,政治問題,對英國來說在政治上美國顯然比其他歐洲國家可靠。
補充:
就重量來說兩者其實差不多,F-35還略重一點,不相信的話自己去查,當然台風的掛載能力比F-35強很多。
隱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整個系統上。但在戰術上的主要優勢在於目前的中距空空導彈上的雷達太小,以至於無法有效的鎖定隱形飛機。也就是說現在的雷達就算發現了隱形機,導彈也很難擊中目標。
⑵ 請問,英國准備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他的出勤率是不是很低啊,看他甲板停機位挺多的(明顯比山東號多
別傻啦!現在他們建造一艘航母其實只是保持自己對於航母的科研不間斷而已!不是追求什麼戰鬥力的!如果要形成戰鬥力,至少要四艘航母才行!至少要四個航母編隊以上才行!一個航母編隊實際上全世界都知道,作用不算大的!呵呵!當然啦!你連航母都沒有,你也根本評價不了有航母的國家的!
⑶ 女王與遼寧誰更先進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與遼寧級航空母艦同為六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女王的排水量為68000噸,遼寧級航母的排水量為60500噸,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噸位略大,但是兩者噸位差距在一萬噸以內,依舊屬於同一級別,那麼兩者誰更先進?誰又更強大?
而現在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出門演習的時候就搭載了15架F35B艦載戰斗機,其中5架F35B是英國皇家空軍的,剩下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皇家海軍的F35B還沒有上線……。也就是說目前的女王依舊是孤獨的北海女王。
再加上F35B是無法攜帶重型反艦導彈,也就是說在對艦打擊能力方面,遼寧級占優。
將來的女王會搭載20架左右的F-35B,但是將來的遼寧級呢?隨著我國艦載固定預警機的首飛,將來遼寧號與山東號必然會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擁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航母和沒有固定翼艦載機的航母戰鬥力天差地別。將來的海四代服役之後,誰又敢說遼寧與山東不會搭載海四代呢?
小結,老當益壯的遼寧,發育不良的女王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是非常先進的航空母艦,但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潛力並沒有轉化為性能!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性能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是同噸位航母中的最劣解!
遼寧與山東也許設計稍顯落後,也沒有女王那麼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裝備。但是正如1.5T(動力不足)且配備了48V輕混(綜合電力系統降低油耗),並且加裝了各種空氣動力學套件和全景天窗、(雙艦島設計)自動駕駛(電子設備先進)以及兩塊大屏幕的(代指女王的LED屏)的SUV(民用標准)。
在越野能力永遠不要指望跟一輛4.0L(動力充沛)非承載車身(軍用標准)強化懸掛(雷達好)的硬派越野比越野一樣,也許遼寧級航母稍顯落後,但是遼寧級要強於高端大氣上檔次卻空虛無內涵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⑷ 英國訂購的48架F35B大概什麼時候可以交貨啊伊麗莎白航母2019年入役,會不會出現有航母沒有飛機啊
英國目前正在佛羅里達州的英格蘭空軍基地測試3架F-35B,
第4架將由洛馬公司於2016年交付英國。
英國皇家空軍將於2018年在諾福克空軍基地建立第一個短距起飛垂直著陸(STOVL)飛行中隊。
英國的F-35B首批訂單為14架。
所以說,如果一切正常,航母是可以配到合適的F-35B的。
⑸ 山東艦搭載36架艦載機,遼寧艦卻只搭載了24架艦載機,這是為什麼
按照央視的描述,遼寧艦搭載的艦載戰斗機的數量是24架,同時也指出了山東艦可以搭載36架艦載機,山東艦航母搭載的艦載機的數量比遼寧艦多出50%,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遼寧艦當初在設計時,是一種重型載機巡洋艦,在航母甲板下面,安裝了12單元3K-45「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佔用了一部分機庫的位置。
遼寧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萬噸,屬於中型航母,如果算上所有的艦載機類型,能夠搭載超過50架艦載機,在中型航母領域,遼寧艦的艦載機數量並不算少,同樣是排水量6萬噸級別的航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標准艦載機配置也只有40架,最大可以搭載50架,並且英國航母搭載的F35B艦載機尺寸比殲15更小,所以英國航母搭載的艦載機實際上數量更少。
⑹ 英阿馬島戰爭創造了什麼比例
英阿馬島爭端的由來
英阿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已久。據歷史記載,馬島被發現於16世紀,但何人何時發現,說法不一。阿認為,1520年,麥哲倫探險隊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發現了馬島。英國則認為是由英國航海家戴維斯於1592年8月14日駕駛「希望」號船首先發現的。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特朗來到該島時,發現了東西兩個大島之間的海峽,將其取名為「福克蘭海峽」。此後,英國稱該島為「福克蘭群島」。1764年,法國人在東島上建立了居民點,將其命名為「馬洛於內群島」。
1770年,西班牙佔領了該島,將其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1816年阿根廷擺脫西班牙的統治宣告獨立,並宣布繼承對馬島的主權,將馬島定為阿的第24個省。4年後,阿海軍又將國旗插上了索萊達島要塞頂峰,宣布對該島擁有全部主權。
英國則以該島為英國人最早發現為由,於1832年和1833年先後出兵佔領西島和東島。為顯示主權,英國人在島上設置了總督府及其他行政機構,向該島移民,並擠走了島上土著居民。此後,馬島便淪為英國殖民地。但阿從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1958年,英阿兩國關於馬島的爭端被訴諸於合國,聯合國先後4次通過決議,要求英阿兩國以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由於雙方均不願從本國的立場上後退,這種談判只能是談談停停,吵吵爭爭,成為馬拉松式的談判,英國也因此控制著該島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關於馬島的談判又重新開始,但是這一次,阿根廷人顯然已對談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們已不指望能從談判桌上得到什麼,他們之所以願意談判只不過是故意放出來的煙幕。此時阿軍方正在悄悄准備一項代號為「羅薩里奧」的行動計劃,他們決心要以牙還牙,用武力來收回對馬的主權,於是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英阿馬島之戰。
二、英阿馬島大戰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喬治亞島的利恩港,准備拆除一家鯨魚加工廠的陳舊機器,遭到英駐軍的刁難,絕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則沖破阻攔,登島並在島上豎起阿國旗。英國得知後,向阿提出了強烈抗議,並派出40名海軍陸戰隊員前去「恢復秩序」。阿也不肯讓步,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馬島主權之爭。阿海軍迅速派出兩艘導彈護衛艦趕赴南喬治亞島,將該島的22名英軍和13名英考察隊員抓了起來,並再次升起阿軍旗。英聞訊後,急調2艘軍艦和1艘潛艇前往馬島。正當雙方箭拔弩張的時候,卻傳來阿海軍艦艇北駛烏拉圭海域要與烏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軍卻突然退出演習,掉頭南下,全速駛往馬島,具體實施「羅薩里奧」計劃。原來這是阿海軍臨戰前的一次佯動。直到此時,英國人才驚呼「上當」?英首相撒切爾夫人火速通知國防、外交官員到首相官邸商討對策。同時派遣在直布羅陀海峽值勤的一個艦隊赴馬島增援。此外,撒切爾夫人還給美國總統里根寫信,要求美製止阿佔領馬島。但是此時,阿軍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發。
4月2日拂曉,阿軍5000餘人突然在馬島登陸。駐島英軍只抵抗幾小時便宣布無條件投降。馬島總督垂頭喪氣地帶著英國文武官員登上阿軍早已為他們准備好的軍用飛機,先到烏拉圭,再改乘飛機回國。第二天,阿軍又在南喬治亞島登陸,島上英軍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國發表公報,宣布已收復馬島。阿舉國群情激奮,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與此相對照,英國朝野嘩然。4月3日,英下院舉行會議,討論面臨的嚴重局面,許多議員指責政府「出賣」馬島。有人甚至稱「寧可失去5個北愛爾蘭,也不願失去一個福克蘭?」英國成立「戰時內閣」並決定抽調海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組成一支特混艦隊赴馬島。至此,雙方擺出一付進行海上決戰的架式。阿方:海軍擁有各型艦船34艘,主要作戰艦艇18艘;空軍作戰飛機223架,能用於作戰的154架;海軍作戰飛機49架;阿軍守島部隊有1個海軍陸戰旅,3個步兵旅,共約15000人。英方:特遣艦隊共有艦船111艘,其中作戰艦艇44艘,輔助船隻22艘,商船45艘,兩棲運輸船20艘,艦載「鷂」式飛機28架,空軍「鷂」式飛機14架,海軍陸戰隊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還有一些特種部隊。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艦隊還包括航空母艦「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及2艘核動力潛艇。英國防部稱是「除兩個超級大國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艦隊」。而以購買西方廉價舊式軍艦為主的阿海軍與英艦相比,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有鑒於此,阿海軍不得不收縮於本國的近岸海區。更糟糕的是,當「鐵娘子」把全部賭注壓在馬島上,宣稱「福克蘭已經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時,阿總統加爾鐵卻承認「做夢也沒有想到撒切爾夫人會為了一個荒蕪的島嶼派遣如此龐大的特遣艦隊,萬里迢迢到南大西洋來」。最高統帥心態如此,部隊的戰斗准備程度可想而知,戰爭已一觸即發,阿卻還在認為英「不可能真打?」顯然,戰爭一開始,就事實上決定了雙方的結局。正在雙方即將開戰時,「公正的」美國人出來調停了。美國是北約的盟主國,美國人的「公正」程度有幾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來。
從4月7日開始,美國國務卿黑格頻繁穿梭於英、阿和美國首都進行調停,但雙方都不願從原來的立場上後退。美國人偏向英國,阿自然心知肚明,對黑格提出的包括考慮馬島居民的「願望」在內的所謂「七點」新建議,自然不能接受。因為馬島居民是英國人後裔,考慮居民的「願望」,顯然只能是對英國有利。阿不能不拒絕這種「新建議」,美國調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絕美建議為由,宣布放棄「中立」,轉而支持英國,不僅對阿進行制裁,還讓英軍使用美阿森松島上的空軍基地和其他軍事裝備,向英國人提供情報,並讓通信衛星成為英國通信中繼站。獲知這一切,阿總統痛心疾首,稱對美國「感到很痛心,我要說,欺人太甚了」。至此,戰爭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國特混艦隊首先攻下了南喬治亞島,30日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海里范圍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鎖部署。隨即,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尼治時間4月30日11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只都將遭到攻擊。阿軍也進入最高戒備狀態。5月1日,英國特混艦隊在茫茫濃霧中到達馬島以東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戰略轟炸機,經過空中加油,長途跋涉5000公里,於凌晨4時30分飛臨馬島,並投下21枚重達1000磅的炸彈。同時從英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也對阿陣地進行猛烈攻擊。5月2日下午,英國的「征服者」號核潛艇在馬島200海里禁區外36海里處,向阿海軍旗艦「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了3枚魚雷,其中兩枚命中目標。巡洋艦在45分鍾後沉沒,阿軍官兵陣亡和失蹤321人。次日,英國又在馬島北側用「海鷗」式導彈擊沉了阿軍的「索布拉爾」號巡邏艇。面對接連的勝利,英國官兵開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場噩夢正悄悄地向他們襲來。
面對英軍咄咄逼人的攻勢,阿軍發誓要報仇雪恨。加爾鐵里把目光投向了從法國購得的5枚「飛魚」導彈。5月4日上午11時左右,英國「謝菲爾德」號巡洋艦悠閑地游弋在馬島附近海域,這艘當時號稱英國皇家海軍「最現代化的大型軍艦」服役剛剛7年,具有非常先進的雷達系統,阿根廷的飛機只要從其大陸起飛就逃不過它的眼睛。因此,艦上的英國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時,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搭載的「超軍旗」戰斗機利用地球曲線超低空飛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經鎖定「謝菲爾德」號巡洋艦的阿軍「超級軍旗」戰斗轟炸機攜帶兩枚「飛魚」導彈悄悄起飛了。飛機在接近「謝菲爾德」號雷達警戒區時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後關閉機載雷達繼續飛行。12時20分左右,「超級軍旗」順利進入到導彈的有效發射區,在距離「謝菲爾德」號32公里處,兩枚「飛魚」導彈帶著阿根廷人復仇的怒火發射了出去。其中1枚「飛魚」成功避過英軍的防空系統後准確命中目標。爆炸引起大火,英艦官兵拚命搶救5個小時後,不得不棄艦逃生。就這樣,造價高達1.5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被造價才不過30萬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沉,這給了驕傲自大的英軍以沉重打擊。5月12日,阿空軍12架「天鷹」戰斗機分三批重創英護衛艦「大刀」號和「華美」號。
5月21日晨,英軍開始登陸馬島,並建立登陸場。阿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呼嘯而來,對英艦進行攻擊,擊落英機5架,擊中英艦8艘,其中1艘護衛艦被擊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國慶節,阿軍向英軍發起了大規模空襲行動。這天,兩架攜帶「飛魚」導彈的「超級軍旗」戰機從阿根廷大陸起飛,向游弋在馬島東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國航空母艦飛去,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炸毀英軍的航母。接近預定目標區域後,阿軍飛行員發現飛機雷達的熒屏上出現了一個大的脈沖亮點,他判定這就是英軍的航空母艦。於是,阿軍飛行員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導彈發射按鈕。兩枚「飛魚」導彈同時向敵艦飛去,其中一枚准確地擊中了目標。在一陣巨大的爆炸聲後,英艦出現了濃烈的火焰,不長時間之後,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後阿軍才知道,他們炸沉的這艘英艦並不是英國的航空母艦,而是一艘名為「大西洋運送者」號的運輸艦,其體積同航空母艦大小相仿。盡管如此,英軍也遭受了重創,僅有的4架「支奴干」大載重量直升機中的3架、1個中隊的「威賽克斯」支援直升機、大量的補給物資和設備也被炸沉,英6架「鷂」式戰斗機也葬身海底。阿機又擊沉英驅逐艦「考文垂」號。
受到接連打擊之後,英國人逐漸意識到了「飛魚」導彈的厲害。伍德沃德下令將所有艦船撤到離馬島和阿根廷海岸較遠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擊。馬島戰爭開始的時候,阿根廷除了已經擁有的5枚「飛魚」導彈外,還向法國訂購了另外9枚。但是,隨著戰爭的進程,法國總統密特朗應英國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飛魚」導彈。此舉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緊張,被迫尋求從其他國家間接獲得「飛魚」導彈。通過情報部門,阿根廷獲悉秘魯向法國訂購的8枚「飛魚」導彈即將到貨。於是,阿根廷政府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希望從秘魯高價購得這些導彈。法國政府聞訊後,故意尋找各種借口拖延交貨時間,直到戰爭結束才把導彈送交秘魯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從第三國購買「飛魚」導彈的計劃流產。沒有「飛魚」導彈,阿根廷就沒有了同英國對抗的資本,形勢發生逆轉。
為徹底擊垮阿軍,英軍從5月27日起開始實施登島作戰。5月29日,英軍攻佔了非常重要的達爾文港,斃傷阿軍250人,俘獲1400人,並繳獲大批彈葯和其他軍需物資。此後的幾天中,阿軍節節敗退。6月8日,為了挽救守島的部隊,加爾鐵里孤注一擲,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對英軍展開大規模空襲,結果打死英軍180多人,阿機再呈神勇擊沉了包括英國的「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在內的3艘大型登陸艦,並重創「普利茅斯」護衛艦。雖然阿空軍表現出色,但陸軍表現卻有負阿國人,未能很好地實施配合作戰。
英軍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但仍決心奪取馬島。馬島由西島和東島組成,中間有一條2?6~8海里寬的海峽,西島防禦較弱,東島防禦較強。就在當晚,3000名英軍乘坐「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客輪登上馬島,使島上的英軍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擁有重炮30門,坦克20輛。6月11日,英軍開始發起總攻,並於12日拂曉前攻佔了距馬島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頓山。13日晚,英軍再次發起進攻,。英軍從東西島間的結合部突破,避開正面,爾後再向東推進,分進合擊,奪佔全島。激烈的戰斗一直持續到6月14日。阿陸軍孤軍奮戰,損失慘重。阿統帥部見大勢已去,電告馬島守軍「在不損害武裝部隊榮譽和國內政策的情況下」可以自由行動。至14日中午,英軍已經推進到距市區約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掛起了白旗。午後,雙方戰地司令官會晤,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阿陸軍司令在英方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停火協議上簽字時,盡管勾掉了「無條件」三個字,然而這一天對阿軍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恥辱的日子。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終於結束。
馬島戰爭的硝煙已經散盡,但它留給後人的警示卻不斷延續。在這場血與火的較量中,盡管英國傷亡1000餘人的代價,耗資27億美元巨額花費換來了名義上的勝利,但除了挽回了一點面子外,似乎再也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名義上的失敗也沒有使阿根廷人放棄爭奪馬島主權的斗爭,他們在戰後把每年的6月10日定為「馬島主權日」。有西方媒體評論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只有輸家的戰爭。」就連英國著名記者漢拉恩也感慨地說:「經過一段漫長的,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征途,我們才到達那兒。在付出沉重代價後,姑且不說這些代價是否真的有價值,我們打贏這場戰爭絲毫也沒有能夠解決問題。戰爭並沒有平息兩個國家對馬島主權的爭執,相反,戰爭使兩個國家的距離更遠,仇恨更深了。」
⑺ 英國皇家海軍為何沒落
英國是不是在衰落不好妄加評判,但英國海軍確實是在一步步衰落。總的來看,英國海軍的歷史走勢跟英國金融地位走勢基本是重合的。在英國掌握有世界金融霸權的時代,皇家海軍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海軍。金融重心逐漸轉移的時候,英美並列世界第一。二戰打完,美國海軍將英國甩在了身後。令人唏噓的1914年皇家海軍觀艦式。直到60年代,英國海軍仍抱有「世界海軍」的幻想,維持著包括7艘航母在內的400餘艘艦艇的龐大海軍,並在侄子的幫助下建造了大國新象徵—―—戰略導彈核潛艇。隨著殖民地秩序的崩潰、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穩定使英國失去了對世界性海軍的需求;雖然高新科技發達,不缺乏經濟動力,但英國和中美體量相差過大,又長期實行福利主義經濟政策,削弱了對海軍的經濟支持。70年代,英國不得不放棄全球海軍戰略,以遠東艦隊撤銷為標志,完成了從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全面撤退,蛻變為一支區域性海軍。82年馬島海戰成為了這支老牌海軍力量最後奮力一搏。
截至2014年,英國皇家海軍共有現役艦艇77艘,其中大型主戰艦艇19艘,這是英國海軍500年來主力戰艦的數量第一次減少到20艘以下。總噸位約80萬噸,艦船總數和總噸位均為1900年以來最低。說到底,經濟低迷是英國海軍落入窘境的主要原因。航母方面,最後一艘現役航母「卓越」號已經退役,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要到2017年才能入役。況且第二艘「威爾士親王」號不配固定翼艦載機,權當大號兩棲攻擊艦。如果預算吃緊,就出售或封存親王陛下。「鷂」式艦載機已全部退役,而F-35B戰斗機最早也要在2020年形成戰鬥力(感謝回復區提醒,之前有誤。F35B將於2016年交付第4架,如果順利,18年可以組成一個中隊規模)。這意味著,數年之內,英國沒有可靠的航母可用。驅護艦方面,「45型」驅逐艦原計劃建造12艘,實際僅建成6艘。而執行艦隊防空任務,至少需要8艘45。護衛艦計劃用13艘26型替換4艘22型和16艘23型。但由於26型到2020年後才能服役,只能把年近而立的13艘剩餘23型縫縫補補,繼續撐下去。核潛艇方面,前衛級由4艘發射能力減到12枚;如果經費吃緊,需要減到8枚。艦艇性能是一方面,但是缺乏數量著實是硬傷。即便英國海軍能順利完成換裝,驅護艦艇的數量還是不能滿足需求。阿根廷放風要買12架蘇24,於是英國派了一艘45去馬島。短期部署還好說,如果長期巡航馬島,需要至少3艘45輪換。一共就6艘45,按照三分之一戰備值班計算,就算不去馬島,45型驅逐艦連本土防衛都捉襟見肘。2014年1月,一艘俄羅斯軍艦逼近至英國蘇格蘭莫利灣50公里,英國海軍唯一能出動的45驅逐艦卻在南部的朴次茅斯,狂奔了20多個小時才趕到目的地。
⑻ 伊麗莎白號航母f35什麼時候到貨
英國在2015年前將購買 158 架 F35B 和 F35A 型戰機,2020年前全部交付完成。其中包括「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 36 架 F35B, 「威爾士親王」號的 20 架 F35B,其餘則交給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首相卡梅倫10月16號來到蘇格蘭的航母建造基地,聲稱「' 伊麗莎白女王 '級航母是不列顛最偉大的傑作,英國皇家海軍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都將是世界最重要的海上力量。」
⑼ 英國購買的是F35B還是F35C
英國未來航母將裝備垂直起降型的F-35B戰機
但是現在F-35B的試飛遇到了技術問題,美國短時間內也解決不了,所以英國開始考慮用F-35C代替
日本一直希望購買F-35,但是美國方面沒有回應,畢竟美國自己還沒配置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