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國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人
十幾年中周遊亞、非、歐、美,也體會到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人。人家雖然不追著我們中國人看熱鬧,但是卻經常好奇地向中國人提一些問題,在此歸納,以饗國內讀者。1.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Shock。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2.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或是「Zhonghua」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3.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4.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5.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6.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絲毫看不出波瀾。法國朋友看見這場面,不解地問:「你們見面不高興嗎?」唉,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100多年來,中國人對於如何認識國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幾經變化。從天朝上國到失落自卑,從自信的革命國家到虛心的學習心態。然而,直到今天,什麼人能夠代表中國人??
『貳』 為何英國人見到了中國的機場,大呼英國的網路都是騙人的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方面都已近發展成為跟世界水平相當的地步,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醫療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的諾貝爾獲獎者越來越多,這跟我國的人才培養有很大關系,現在的教育模式和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現在父母都有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情。
英國富婆看到眼前的這些,瞬間覺得自己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都是假象,原來是被騙了。
『叄』 你們都是在中國旅行的外國人你們在回去的機場見面談談這次旅行英語作文
have several foreign friends. According to them and their friends, they assume Chinese people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Chinese people are smart. We can proct many well known brands and are good at imitating. Secondly, although Chinese food is delicious, most Chinese seem to be fond of spicy food especially. Also, Chinese people are rich enough to afford many expensive procts.As a matter of fact, most foreigners are fantastic by Chinese people for both their modesty and arrogance. Wish we can do better to impress positively in the global stage.
『肆』 外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人家雖然不追著我們中國人看熱鬧,但是卻經常好奇地向中國人提一些問題,在此歸納為10條,以饗國內讀者。 1.你最驚訝的事情是什麼? 到了西方,剛結識的外國同事、朋友或老師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到了我們國家,最令你震驚和奇怪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要以誠實的態度去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答案應該是: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原因很簡單,今天的中國人通過報刊、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媒介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實的了解,來到國外,除了一時語言還有所不適應以外,真的怎麼也體會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許多外國朋友對這個答案自然很不過癮。以他們對中國的了解,覺得你們來自"黃土地"上那個至今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窮鄉僻壤,乍一到我們這燈紅酒綠的發達世界一定覺得頭暈目眩,有很多感觸吧! 2.北京什麼時候"改名"的? 出國在外,總是有外國人問"Peking"("北京"過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麼時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漢語拼音,現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拼法)的。對這個問題,我總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從來就沒改過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國漢語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漢語的法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中國"不用漢語拼成zhongguo"在國外通用呢?我一時語塞。是啊,"中國"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發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語中是"思因",在泰語中是"今",還真就是沒有叫"Zhongguo"(中國)或是"Zhonghua"(中華)的。不過不要著急,將來台灣回歸祖國,統一以後的中國的外文名稱說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嗎? 剛到巴黎時,有法國人問:你喜歡吃狗肉嗎?我那時初出神州,不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不論我怎麼回答,我都承認了吃狗肉這個事實,而這正是他想達到的目的。在這些外國人看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你們怎忍食而啖之!?不過,我很難告訴外國人,狗兒在中國雖然一樣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卻不高,名聲也不大好。比如我們中國人在貶低他人時常說"狗仗人勢"、"走狗"、"臭狗屎"等等。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吃點這"狗東西"的肉也算不上什麼吧。當然在老外面前千萬不要誇耀魚翅熊掌燕窩,免得擔上虐待動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麼喝湯? 許多老外下功夫練習使用筷子,到了中國餐館就拒絕用刀叉,說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許多外國人始終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麼喝湯?我聽見有老外自作聰明地說一定是有一種像吸管那樣的筷子,平時夾菜吃飯,喝湯的時候就放在嘴裡吸。我告訴他們,中國人喝湯的時候把筷子放在一邊,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國人聽了似信非信:就這么簡單? 5.哪個是姓,哪個是名? 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後,很符合邏輯。而西方人則不然,要先說名字,然後再說姓。所以外國人見了中國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問:那個是姓,那個是名?回答當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後面的名字是名字。別看這么簡單,用英語說就羅嗦了,老外總是弄混。所以現在好多中國人出國後自報家名時乾脆把姓名顛倒。 6.你不高興嗎? 記得那次去法國,在戴高樂機場有法國朋友來接,張牙舞爪,連親帶吻,誇張的動作好像幾輩子沒見面。同時來接機的還有在巴黎的中國同學,老鄉遇老鄉,雖然是兩眼淚汪汪,但僅僅是握握手而已,臉上卻平靜如水。這令老外大為不解:難道你們不高興嗎?怎麼跟外國人解釋呢?中國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悅,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現。當然,凡事總有個例外。我的一位中國朋友愛說愛笑,表情發達,雖然也是黑眼睛、黑頭發和黃皮膚,但是總是有洋人打聽她是美國還是拉美哪個國家的人? 7.你有沒有"關系"? 中文"關系"(guanxi)一詞已經成為打入西方語匯的少數中文詞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請職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問我:"在中國有沒有'關系'?"實際上,西方人與中國人一樣講究關系。我的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人從小學起就知道"KISSING-UP",類似於中文的"溜須拍馬",專門用來取悅老師拉關系,以"提高"課程分數。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試圖說服我中國人所說的"關系"和美國人心目中的"關系"還是不一樣。他舉了個例子:假設比爾·蓋茨介紹一個年輕人到另一家電腦公司去工作,如果這是家美國公司,那麼那美國老闆會想蓋茨介紹來的人,素質一定不錯,留下;如果這是家中國公司,中國老闆會想這可是蓋茨介紹來的人,我不僱用他豈不是太不給人家面子了嗎? 8.為什麼中文這么難? 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想學中文。但是往往練了一會兒"媽、麻、馬、罵"以後就有點泄氣:"為什麼中文這么難?"中文對西方人來說有點難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學中文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他們的語匯中,往往用"中文"這個詞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著新鮮但又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東西。英語里有"中國迷宮"(CHINESE PUZZLE)的說法,任何晦澀難懂的事都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另外,"中國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國小玩藝兒,現引喻復雜之事;"中國拷貝"(CHINESECOPY)這個詞指一個把原件缺點和疵點都完滿地復制的拷貝方式。記得我在法國讀書時一次考試,卷子發下來後,只聽旁邊的法國同學嘟囔"C'EST DU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 9.你會功夫嗎? 走在國外的街頭,時不時一些外國人會莫名其妙地突然沖你劃拳踢腿,嘴裡含混不清地說: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龍的外文名)。原來這是些功夫愛好者,想與中國人交流一下體會。一旦聊起來,他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會功夫嗎?"在許多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從小就練功夫,雖然不一定能像成龍那樣飛檐走壁,但是對付個把地痞流氓還是綽綽有餘。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出差,晚飯後想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頭遛彎。出去之前問旅館服務人員外面治安如何,有沒有危險。那黑人看看我,說:有你在就不危險。因為當地人認為中國人個個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涼油嗎? 出國准備行裝帶點什麼東西是很費思量的事。除了個人日常用品,總還是想帶點有特色的紀念品,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用得上。比如雙面綉、折疊扇、郵票、手絹之類都不失為良好的選擇。以我個人的經驗,最好再帶上幾大盒清涼油。不知為什麼,清涼油這東西國外沒有廠家生產,似乎也沒有店家從中國進口銷售。外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涼油有祛癢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朋友的寵愛。許多外國人見了中國人都問:"有清涼油嗎?"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個小國,進海關的時候,邊防警察仔細看了看護照,確認是中國人以後,突然伸出手來,嘴裡念念叨叨,似乎要什麼補充證件:"清涼油……"。這位朋友順手從口袋裡掏出一盒清涼油遞過去,順利進關,皆大歡喜。
『伍』 機場的邊檢處為什麼設置中國公民通道和外國人通道
機場的邊檢處設置中國公民通道和外國人通道,是為了更好的區分服務,加快通關速度。因為外國人大多數都需要外國語服務,相對時間要慢;而中國公民只需要通過漢語溝通即可,相對而言要快很多。
在出入境現場設置中國公民專用通道,對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實行分區候檢,可以解決高峰期中國公民排隊長問題。確保實現國家移民管理局提出的「中國公民出入境通關排隊不超過30分鍾」的新目標。
(5)英國人如何看待國內機場擴展閱讀:
為了方便公民通關,一般在機場邊檢處有新現場標識,達到醒目簡明高效,同時在候檢現場科學設置蛇形通道,通過靈活組合拆分,高效引導旅客通關;
提高自助通道使用效率,安排專門警力做好旅客分流引導,在自助通道候檢區域加裝語音提示,指導旅客正確使用自助查驗設備;同時改善自助通道檢查區域光源環境,提高面相比對效率,進一步加快通關速度。
『陸』 怎麼看待英國人赫德長期掌控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這一史實
總的原因有二:
(1)時代背景下清政府和列強的需要。
(2)赫德的個人能力。
1、時代客觀背景
大清晚期,清政府和列強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很多條約裡面都有對列強的賠款約定。但是晚清政府國力已非常貧弱,沒有現金白銀賠付別人。
那怎麼辦?
列強想出了個法子,特別是英國人,有商業頭腦,辦法是這樣的:你大清不是沒有現金白銀給我嗎?但你有土地、有稅收、有貿易等資產,可以帶來現金流啊,你大清不是管不好嗎,我來給你管。那何種資產現金流最好,對列強最有利,那當然是海關了,不但可以坐收過路費,還可以給各列強商人貿易便利。
海關賺了錢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來還債,這部分叫做債賠款,另一部分扣除運營經費之後交給你大清,這部分叫做關余。
但這個管理海關的人必須是我們大英帝國的人,因為你們大清官員圖洋圖納義烏,沒能力管,我給你搞個職業經理人。你清政府總理衙門就負責發個任命文書,意思一下就行了。
這種背景下,執掌清朝海關的只能是外國人,這為赫德長期執掌海關提供了客觀條件,這即是清政府的需要,更是列強的需要。
所以這個時候精通中國文化的羅伯特赫德就被大英帝國當作代理人給推了出來,成為第二任海關總稅務司。
2、赫德的個人能力
羅伯特.赫德
赫德18歲畢業於英國女王大學,隨即參加公務員考試,被英國外交部錄用,成為體制內的人。19歲便被派往大英駐中國的領事館,學習漢語並充當翻譯。
問題出就出在這哥們不是一般的公務員,不喜歡坐在辦公室里喝茶看報混時間。人家來中國學的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諸如《易經》、《孟子》、《大學》、《中庸》等都能熟讀。史料記載,他曾花3420文錢請老師來教課。甚至連《紅樓夢》這種小說,人家都能融會貫通。//汗顏,以上書籍我做為華夏子孫都沒真正弄懂。
赫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鑽研,對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有了深入洞察,這使他能在晚清官場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特別是他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讓清朝官員目瞪口呆,那感覺,就像你在路上碰到了大山兄弟。
以上是基本素養。但是想在外國當公務員,而且還要當半個世紀,僅有這些基本功是不夠的,還需要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經營能力、需要弄清大勢,順勢而為。
業務能力:赫德自28歲擔任總稅務司,他建立了一整套科學、嚴密、高效的管理制度,特別是「高薪養廉」制度,讓海關成為貪腐盛行的清政府中較為清廉的機關。1861年,海關稅收為496萬兩,在赫德的打理下,到1887年,海關稅收達到2000萬兩,占清廷財政收入的24.35%。關稅成了清廷最穩定、最可靠的財源,赫德也成了大清國的「財神爺」。
這樣的業績,你做老闆,能不喜歡嗎?清政府總理衙門對赫德的態度逐漸由懷疑變成了依靠。
勤勉精神:作為中國海關的最高領導,其勤勉程度連清政府官員都敬佩,當時人稱三不停:腦不停、腿不停、手不停。
做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僅有業績和勤奮,當然不夠。要符合長期主義的需要,還得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赫德寫下過這樣一篇日記:
「我必須時刻牢記,海關是中國衙門,而非外國機關。既然如此,每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圍繞中國的利益開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國,或引起中國人的反感」。
赫德的業務能力、勤勉精神、審時度勢迅速征服了恭親王奕䜣,奕䜣對外人稱呼他為「我們的赫德」,並把他的薪水由原定的每月400兩,漲到800兩。
從1863年擔任海關總稅務司,到1911年去世,赫德在這個衰落的東方帝國一干就是48年,總的來說,由於其個人能力的卓越,同時滿足了各國列強入侵中國和清政府缺乏人才的雙重需要,所以才穩穩的幹了這么久。
『柒』 英國人怎麼看中國人
對於很多英國人來說 他們對於中國的文化理解很淺薄 只是出於很表面的認識 首先 因為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在英國的香港人會比大陸人佔得比例大很多 大部分中國人依靠開啟飯館或外賣(take away)賺錢生存 隨著中國的傳媒和電影事業慢慢廣闊 大多英國人對於少林功夫都抱有一種很好奇的探索心理 很多都出於關於功夫的電影或連續劇 隨著留學生的不斷增多 英國的很多買家會認為中國人都很有錢 因為大多數的留學生會去很多名牌店買衣服或化妝品
英國的年輕一代對於中國的了解則是更加淺薄 但總體的來說 如果你存在著一個友好和善良的心 和他們都會很好相處的 也許他們穿衣服的風格和開放的文化對於某些人來說還不好接受 但很多英國人從心底來說會很單純
『捌』 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英國人第一次訪華是由馬戛爾尼伯爵帶著700人的龐大使團到訪中國,名頭是:慶祝乾隆老爺子八十大壽,當然這只是個由頭,因為馬戛爾尼來的時候,乾隆都八十三了,還過毛線的八十大壽。
於是·····,我就不說了。
『玖』 機場為什麼設置中國人和外國人通道
摘要 機場的邊檢處設置中國公民通道和外國人通道,是為了更好的區分服務,加快通關速度。因為外國人大多數都需要外國語服務,相對時間要慢;而中國公民只需要通過漢語溝通即可,相對而言要快很多。
『拾』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怎麼說呢,上了年紀的女性的英國人很好,你問什麼,她會很耐心的,而上了年紀的英國男人(30到50)比較有優越感,喜歡亞洲的日本,韓國更甚中國,而年輕一代的英國人還是比較能夠接受中國朋友的,不乏熱情的,也不乏有種族歧視的,大部分還是熱情的,時間接觸久了,有些熱情是很虛假的也正常。僅僅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