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的伊頓公學,入學需要什麼條件
英國伊頓公學入學條件:
1、學位考量:
學生如果是專科畢業生的話,想要到英國去就讀本科或者是碩士,就需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若沒有學位證書或不是相關專業的,要經學院認可後,讀一年的碩士預科,再讀正式的碩士學位。具有學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可按自己所學的專業申請相應的碩士學位課程。
2、語言能力:
語言要求在托福550分左右的。英語水平較差,無法進行交流的學生可能會被拒絕入境,也就是拒絕簽證。所以要進一步切實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3、專業表現:
申請入學條件因素不僅在准備申請學校時不僅僅要證明你的成績,還要傳達出對專業獨特的見解,表現出對專業的熱情。如英國留學生要申請報讀政治專業,在申請大學時,就必須要展示出從下就對政治的關注和熱愛,參加過什麼樣的活動。還有就是要看留學生的社交溝通能力和影響力。
(1)英國貴族學校條件怎麼樣擴展閱讀:
外界評價:
談及校友政界成就,伊頓校友帕拉什·戴夫將部分歸功於學校給予學生的自由度:「受鼓勵追求任何你可能擁有的夢想。」 按照戴夫說法,伊頓不像外人眼中那樣刻板、陳腐,它允許學生「持些異議,某種程度上鼓勵這樣做。那對任何一個想得到領導者角色的人而言非常有用」。
《伊頓人的價值》一書作者尼克·弗雷澤說,伊頓相當多社團、運動俱樂部和其他活動由學生自己管理,從而讓學生為今後投身政治作好充分准備。「男孩子們通過競選得到要職。因此,從很小開始,你變得精於施展魅力、拉選票、處事圓滑,」弗雷澤說。
英國《談天說地》雜志的迪吉·赫德利—登特見過不少「伊頓人」,認為伊頓具有獨特能力,讓學生自信由內而發,不會看起來傲慢或自負(這一點或許和其對學生紳士風度的培養有關)。
Ⅱ 去英國的貴族學校留學一年多少錢
所謂的英國貴族學校就是私立學校,真正的英國貴族讀的學校一般人光有錢也是進不去的。
便宜的私立學校一學期就得6,000鎊,還光是學費,還得加上寄宿費,未成年人監護費,興趣課費,出遊費,服裝費,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費用。當然他們不是亂收費,每學期都會一項一項的列出來給你看,還可以查看原始單據。其實養一個孩子就算在中國,普通人家開支也是不小的。到了英國的私立學校都是通過學校在當地買,通常都是有品質保證的好牌子當然價錢也不會便宜咯。
我之前在英國一家會計師樓做的時候,審計過幾家周邊的私立學校,比較貴的一家,有些海外學生一年內交給學校的費用或是通過學校花出去的錢要將近50,000鎊.
就算現在匯率低,去英國讀私立中學也不是一件便宜的事,當然如果你錢多得不在乎或者父母真的捨得本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Ⅲ 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英國皇室們,都是去什麼學校上課的
很厲害的貴族學校。
英國的皇室的小孩,一出生就是含著金鑰匙的。他們的成長每一步都是精心設計好的,從最開始的幼兒園就是如此。每年的學費很貴,但是可以學到的知識也是豐富的。應驗了那句老話,有的人出生就在起跑線上長大的
皇室成員是很厲害的,從出生開始就被保護的很好。但是,我們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過的更好哦。
Ⅳ 去英國留學需要什麼條件一年需要多少費用
英國高中留學費用
英國私立高中每年學費包學費、生活費(住宿、伙食)大約20,000-30,000英鎊。非寄宿學校稍微便宜一點,每年大約15,000,那學生需住英國家庭或學生公寓一年的生活費約:
9,000英鎊(包括:住宿、伙食、交通費等,劍橋、倫敦地區費用稍貴)。
英國本科留學費用
英國本科學制為3-4年,對於文科類專業每年學費大概每年約14, 000-20,000英鎊,理科類專業是每年約16,
000-25,000英鎊,醫科則為每年約25, 000-35,000英鎊。
英國碩士留學費用
英國碩士課程絕大多數學制為一年,分為授課型碩士和研究型碩士。對於授課型碩士,只需在教室授課的本科課程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具體來說,碩士類商科專業,比方金融、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物流都是講授式課程,學費相對於文科和理工科要貴,學費一般為18,000英鎊左右,傳媒專業約為19,000英鎊。
英國留學生活費用是多少
1.如果學生選擇居住宿舍,這個費用會直接和學費一起交到學校,大約是幾千英鎊左右,如果學生選擇在校外租房則價格不確定,具體價格要看學生選擇的地理位置、房屋條件等確定。
2.英國居住的水電費、煤氣費和網費等住房的雜費大部分都是和房租一塊交的,大概價格在每個月20到30英鎊左右。
3.與住宿費類似,飲食方面的消費也是因人而異。如果你不太適應西方的餐飲方式,可以自己做飯,不僅省錢,還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手段。一般每日三餐的開銷一個月200-300英鎊是較為普遍的情況,但若是經常社交娛樂,那麼花銷便難以估量了。
4.英國的交通費並不便宜,但是很多在學校宿舍住宿的留學生,基本上是不需要花費交通費的,當然如果需要計算的話,按照1天2英鎊左右的水平計算,1年的費用不會超過600英鎊。
以上為您簡單介紹了英國留學的費用是多少,英國留學一年生活費用大概在1.2萬英鎊左右,倫敦地區生活費用稍高,在1.5萬英鎊左右,加上學費大概在2-3萬英鎊左右。
Ⅳ 去英國留學有哪些要求
去英國留學的條件主要有哪些呢?學子們在留學前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自己中意院校的申請條件,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一、最後一年的成績和論文
因為英國的大學算分是大一15-20%比重,大二大三的佔分比重非常大。有的論文佔40%的成績,這樣就會出現他們對中國的成績的誤解,以為我們也是這樣。
其實我們中國的論文跟普通一門課程沒什麼區別,所以你最後的論文成績比較好的話就會被他們認為可以彌補你以前的百分比。
二、基礎性課程和專業課程
這里的基礎性課程,大多是指數學、統計、計算機之類的。專業性課程:主要指的是相關專業課程。
我們經常把馬哲、體育之類的課程算在裡面,其實英國不大算這個的。學校一般是看你相關專業課是否足夠,是否成績很好。
三、學校等級不同
分的要求也不同英國名校對於中國學校理解差別非常大。對於211的大學,非常重視,他們認為211大學畢業生的75-80%,相當其他非211的學校學生的83-87%,有的學校寫的非常明白,只要211的學生。
四、成績呈上升趨勢
這里是指,學校更多的是想看到你的成績是在不斷的提高。比如你大一課程比較低,這個不重要。只要後面的課程達到比較理想的水平,他們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和英國相似,很多大一都是一些基礎和公共課程,很多課程和你後面的專業關聯不大。所佔比重相對比較小。學校更多看重你後面的專業課程是否足夠好。
五、工作經驗
在英國,申請學校非常看重你的工作經驗。雖然有的標准非常高,可是很多學校願意降低標准錄取那些有工作經驗的學生。
有的學校都會因為你的工作背景降低你的學歷、均分要求。比如你是應屆學生,要求是均分85,如果你有2年工作經驗,就可以降低到75-80分。
Ⅵ 在英國貴族學校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英國貴族學校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英國私立高中算是享有盛名,著名的像聖保羅女子學校、西敏公學、伊頓公學等等。因為一直秉持貴族精英教育模式,英國中學成為世界很多政商子女的首選。在英國貴族學校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呢?我們來聽聽這位在中國留學的英國青年是怎麼描述的吧。
我在一個寄宿男女混合中學校上學,2007年畢業,在肯特郡的Sevenoaks (七橡樹)。雖然我的母校比起伊頓和哈羅沒有那麼高的聲望,但是歷史很悠久 (1432年成立了),並且成績很高,有許多「國際學生」,包括中國人。
這所中學校善於培育孩子的自信,並且為他們上大學和成年人生活做好准備。我很喜歡住在學校,所以當我上大學的時候,並沒有非常思鄉。因為我已經熟悉離家遠的生活。在大學遇到了很多悶悶不樂的新生,他們都是第一次出家門。
在英國,貴族private school (私立學校)叫publicschool(公學校)。這種私立學校是昂貴的中學,state school(州立學校)是免費的。Public school學費都很貴,但是它們的質量算是非常高級。因為我的父母交了那麼多錢,所以我感到內疚,就努力學習,不想浪費他們的錢。
私立學校最好的特徵之一是高品質設施,每班學生人數很小 -- 初中班20個人,高中班10個人 -- 所以學生的學術成就很高,並且和聯課生活很活性。比如說,七橡樹的校園佔地610畝,有游泳館,幾個網球場,田徑跑道,橄欖球、足球比賽場等運動場所。飲食非常好,但是,因為有多樣餐的選擇,所以很容易發胖哈哈。每周二周六下午有體育(周六上午上課),每周四可以選擇參加CCF(軍校學員)培訓或者志願工作。第一年,大部分的孩子一般選擇加入軍校培訓,但是他們立刻後悔,第二年選擇志願工作哈哈。
如果你考慮去什麼英國public school,我就推薦選擇男女混合學校。許多單性別學校畢業生,比如說伊頓、哈羅(男),威克姆阿貝、切爾滕納姆 (女),他們在青春期不交異性朋友。他們遇到異性,但是不和男女混合學校學生一樣。他們到達18歲時,對異性了解不清楚。我認為這個情況是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因素。
我想提一個方面,是關於欺凌。在各國的學校里有孩子對待別的孩子很不好。我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經常看到人說在英國有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在一些社會部分有,但是這是沒有好教育的部分。我認為,因為英國public school里有很多」國際學生「,所以歧視比較少。當然有案件,但是,因為學生已經遇到了其他文化,他們就了解歧視的影響,長大的時候會好處世。
去貴族私立學校是一個很大的生活優勢,但是,也帶來個問題。去public school的學生從社會「斷開」。老師和父母不斷地告訴學生他們「很特別」,並且他們是國家的「前1%」。這樣的行為當然讓學生很驕傲,讓他們看不起州立學校生。因為大學中有各種不同的學生,所以大多這些public school生上大學的時候就停止這種思想方式,但是,有一些不會。他們只想跟私立學校畢業生做朋友,並且即使沒有好成績卻堅持把自己看成「百里挑一」。你在金融、政治、地產世界能發現這種人。
Boris Johnson(現任倫敦市長)& DavidCameron(現任英國首相),兩個都在伊頓上學了
大體來說,我本人很喜歡去私立學校,很感謝有機會去七橡樹。我覺得很多好孩子去那裡,他們有有趣的夢想。這個學校因為很「國際」,所以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另外,我覺得public school的孩子會獲得很忠實的朋友,我在七橡樹交的朋友的現在關系很密切。
Ⅶ 女生去英國較好的貴族學校是
羅丁女校 Roedean School
●歷史及規模
私立女子中學,始建於1855 年,是英國最好的女子中學之一,致力於培養優秀、獨立、自信的女學生。許多皇室、貴族成員曾經或現在在該校就讀,是與伊頓公學(男校)齊名的女校;學校佔地40 英畝,現有學生500 名,海外學生約佔10%。
學校的目的:讓每個女孩在學校良好的照顧下取得最好成績,給她們充分的機會去發展全面的潛能,通過課內和課外的平衡學習,鼓勵學生發展智力、體育、個人、德育和精神等方面的品質。學校教學實力有目共睹,學生不斷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種學科競爭中折桂。女子學校的先鋒,1912 年成為全英格蘭第一家將自然科學引入必修課程的女子學校,後又在19 世紀20 年代首次引入科技工藝課程。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英國東南部的海濱城市布萊頓市東部,地處海邊、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是靜心讀書的理想學校。離倫敦希斯羅機場一個多小時車程。
●課程設置
學校開設各種各樣的課程,包括藝術設計、商業教育、文學、英語、人文科學、現代語言、體育教育、科學、演講、戲劇和交流技巧等方面。
◆ GCSE 課程:化學、物理、生物、數學、英國文學、英語、現代語言,以及歷史、地理、戲劇、藝術和設計、音樂、希臘語、拉丁文、德語、西班牙語等選修課程。
入學條件:申請者具備初二以上學歷,15-16 歲,無語言基礎者加修語言。入學要求較為嚴格,需要通過筆試和面試,考試時間為每年10 月左右。
◆ A-level 課程:物理、化學、生物、人體生物、藝術設計、IT、以拉丁文、古希臘語教課的古典課程、當代世界史、地理、數學、純數學、統計學、各類理科教程、音樂、舞蹈、英國文學、西班牙語、德語、計算機、經濟學、法語、哲學等。
入學條件:申請者具備高一以上學歷,雅思5.5,年齡不超過18 歲,因競爭激烈,申請者須盡早提出申請。
●特殊之處
◆全封閉式教育,確保學生免受外界環境干擾。
◆小班授課,每班平均8 人,保證教學質量。每個學生有自己單獨的輔導老師,幫助其解決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每周都會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進行全面輔導。
◆畢業生100% 進入大學學習,相當多的學生進入英國頂級名校學習。
◆學校的設計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其想像力的地方,包括從古典藝術到現代技術在藝術中的運用,從攝影到時裝設計,學生均受到老師的精心指導。學校以高質量的藝術設計課程而聞名,學生在紡織等商業設計中多次獲得大獎。
◆一流的教學運動設施,先進的教學設備。學校有專門的計算機中心和實驗室,教室、圖書館及宿舍樓均有電腦,供學生隨意使用。學校還有小型劇場、琴房,並擁有包括籃球館、網球場、壁球室、25 米長的現代化室內游泳池等各種運動場和設備,是一所非常注重課外興趣培養的學校。
◆職業的醫療中心,提供專家治療,給學生的生活、學習提供保證。
Ⅷ 英國貴族學校如何培養精神貴族
如今在中國,越來越多經濟條件不錯家長想把孩子送到英國貴族中學留學讀書,在貴族中學里留學究竟會有怎樣的體驗呢?能學到什麼呢?下面一位畢業於英國貴族女校的LSE在讀女生為我們講述了自己接受的「貴族」教育。 即使上的是貴族女校,我們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就好像我們校長說的那樣,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我想我從之前的教育得到最大的收獲,也就是領悟到了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個重要的支柱: 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 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 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要實行嚴格的管理和艱苦的訓練,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 我們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著正裝去教堂,以端莊的形象迎接一天的開始,冬天也要在寒風中晨跑。 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製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或許我在一定程度上以偏概全,但是不難發現,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不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 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里,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英國威廉和哈里王子也被王室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王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可見,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製,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 貴族精神當中的低調 我所有的同學都需要支付每年相當高的學費,但是很多人都是自己燙裙子,自己縫鈕扣,不隨便到外面看電影,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這些人看起來很節約,但是並不小氣,因為在面向社會進行捐贈的時候,她們都非常慷慨。 我有好多同學在畢業後都捐助巨額英鎊來支持女校的教育發展。這種精神,從一個角度來看是慷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也可以說是一種擔當精神,一種社會責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當中,最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擔當精神。 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的爵位、封號。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到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超的品行。 一個下崗的三輪車夫,靠自己蹬三輪車的微薄收入,養活了幾十個孤兒,一個一個送他們去上學,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具有一定的貴族精神。所以說,貴族精神說離我們遠也遠,說離我們近也很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精神貴族。 「貴族精神」並不必然地為「貴族」所壟斷,我等平民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堅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狀態,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 時下,「再窮也要富孩子」成了不少國內家長的通病,哪怕家境平平,節衣縮食,也要把孩子送入「貴族學校」、「天價學校」,美其名曰「從小給孩子創造高層次的圈子」。 然而,在許多世界聞名的「貴族學校」,卻積極創造貧富混合的學生交際環境。近日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全國學校品牌管理高級論壇上,專家們妙論連珠,請來他山之「玉」,專攻自身之「石」。 專設獎助學金引進「窮學生」 培養出20位英國首相,英國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年畢業生三成多進入牛津、劍橋,七成進入世界名校;學位需在七年前預定,每年學費高達兩萬多英鎊的學費……英國伊頓公學可謂世界最著名的「貴族學校」。 然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處長喬玉全的演講,卻揭示了伊頓不太為中國大眾所知的另一面。 「伊頓的英才教育,目的是打造開放的社會中堅分子。因此特別歡迎來自不同背景、信仰和國家的學生。每年有20%伊頓學生享有獎學金或助學金,創造貧富學生混合的社交環境。讓學生理解和欣賞個體之間的差異,個性和成就在寬松的環境被認同。」 氣質和習慣比知識更重要 喬玉全引用了伊頓的一位大師威廉·考利:「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大部分被遺忘了,而所剩下的才是真正能夠讓我們明辨是非的。然而,在我們的一生中,優秀的氣質和良好的習慣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具有了這些氣質和習慣,我們將暢通無阻地獲得知識。」 在伊頓的五項教育准則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研究的優良習慣排在首位。「知識重要,但對知識的熱情和探索精神更是偉大品質。」伊頓教學的風格是鼓勵學生拓展個人能力的極限,把重點放在討論、研究和利用資源鼓勵獨立思考上。 「反觀我們自己,對知識的重視很大程度蓋過了對能力的培養。」喬玉全說,「現在從小學到高中12年教育,至少有兩三年是白白浪費的,都用於死記各種知識點應付升學考試。」 貴族教育更需「苦其心志」 目前大多中國家庭對獨生子女視若珍寶,不容一點閃失,而學校也因為怕擔責任,往往減少甚至取消一些可能引發學生受傷的戶外活動。 能讓孩子上伊頓的家庭既富且貴,但學校對這些名門子弟卻一點不手軟。比如一年級學生入學,校方的第一個措施是,家長前三周一律不準探望,要把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扳」過來!學校還把各種娛樂、體育和業餘生活等安排得滿滿的,每天男孩們還沒來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伊頓學生幾乎每天下午都有體育運動,「伊頓五人」、牆賽、田野遊戲賽等伊頓的特有運動勇猛粗魯。男孩們不僅鍛煉體魄,而且能形成同學之間的互相尊重、團結、合作、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 「伊頓培養出的是這樣的學生。」喬玉全總結,「自信但不傲慢,儒雅但不缺乏熱情,寬容但有個人見解……這些都應該為我們所借鑒。」
Ⅸ 貴族學校都是怎樣的
你好
伊頓公學是英國最頂尖、最神秘、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中學,該校與英國女皇行宮溫莎城堡隔岸相望,被稱為「紳士的搖籃」,凝聚著英國傳統教育最精華的核心。這所學校成立於1440年,由當時的英法兩國國王亨利七世創建。伊頓堅持以男校為特色,招收13歲至18歲的男生,學制:五年。
伊頓小鎮街景,這里的街道干凈無比,有著夢幻的藍天白雲。
這里的人們都愛體育。
滿大街都是穿著燕尾服的學生,這是他們一年四季的裝束
這些男孩子們被要求每天穿著燕尾服上學。無論嚴寒酷暑、春夏秋冬,都穿著同樣的長款黑色制服,裡面一件薄薄的襯衣和西服背心,下身一條黑色長褲,配一雙黑色皮鞋。只有上體育課時可以例外,但也得穿學校指定的運動服,時刻保持最好的儀態和著裝。在伊頓的教育理念中,他們要培養的是一流的英國紳士。燕尾服是紳士精神的外在體現,當你穿上這樣的衣服,你的身姿自然就會挺拔起來,你的音調也會開闊起來,氣場也會提升起來。你對自己的存在會有所覺察,有所要求。因此,穿制服,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第一個男生穿著藍色背心,灰色褲子,這表明他是優等生,走在人群的最前方。
不僅如此,伊頓學生的燕尾服還意味著等級。全身只有黑白兩色的,是普通學生;而穿灰色長褲、彩色馬甲的,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是學生中的領袖,在團體中擁有崇高的地位和權力,負有照顧學生的責任,也可以指揮學生們去做事。英國威廉王子就讀伊頓公學時,穿的就是灰色的長褲,這代表他是一名表現優秀的學生。而如果在衣服上配有銀色扣子,則代表是最高級別的優秀學生,他們甚至有權參與學校的政務和管理。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