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威廉為什麼入侵英國

威廉為什麼入侵英國

發布時間:2022-08-03 10:23:18

① 法國人威廉是怎樣征服英軍做了英王的

1066年1月,英王愛德華逝世。他沒有後代,臨終前,他指定妻弟威撒克斯伯爵哈羅德為繼承人。不料,愛德華國王的堂表兄諾曼底公爵威廉也要求繼承英國王位。英國貴族會議認為法國人威廉並無英格蘭王位繼承權,選舉了哈羅德為新國王。

當哈羅德充滿信心地盼望登基加冕時,挪威人從北方開始入侵英格蘭約克郡。哈羅德率軍迎戰。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見英王哈羅德北上拒敵,南方空虛,在教皇的支持下,率領5000人(其中2000人為騎士)的軍隊向不列顛撲去。在哈斯丁斯一舉將敵軍圍殲。

哈斯丁斯戰役結束後,威廉繳獲了哈羅德的金線寶石王旗。為求得羅馬教廷對他奪取英格蘭王位的支持,他將王旗獻給了教皇。哈斯丁斯戰役奠定了威廉公爵征服英格蘭的基礎。1066年聖誕節,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了加冕禮,正式登上了英格蘭王位,稱威廉一世。

威廉所開創的王朝史稱「諾曼王朝」。他被後人譽為「征服者威廉」。

作為法國人,威廉繼承王位的理由是:愛德華在1051年與其岳父戈德溫伯爵發生爭執時,曾對威廉公爵以英國王位相許諾,從而獲得他的支持。

歐州中世紀時期,英格蘭、法蘭西兩國間因王室聯姻、財產繼承和領土糾紛而形成相當復雜的關系,最後不得不以武力解決。從1337~1453年,英法兩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戰爭,這就是英法歷史上的「百年戰爭」。

② 英國歷史上被入侵過幾次,分別是誰入侵

英國在歷史上一共被入侵過4次,分別是羅馬軍團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麥人入侵和諾曼底入侵。

1、羅馬軍團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顛人擊退。看來此時的不列顛人還是很頑強的,兩次入侵不列顛都沒有成功,羅馬皇帝還是不死心。於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親率大軍成功入侵不列顛,將不列顛劃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來管轄。

在羅馬人統治的英國東南地區,羅馬人和凱爾特人上層貴族搶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隸制田莊,把凱爾特人和戰俘變成奴隸,並強迫他們從事勞作。更為悲慘的是奴隸販子還把奴隸販賣到歐洲大陸。

此時的不列顛人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被當做牲口販賣,這也激起了不列顛人的反抗意識,經過300多年的反抗斗爭才把羅馬人趕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羅馬人被趕跑後,盎格魯撒克遜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他們洗劫了城鎮和鄉村,有的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偏遠山區,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後來的英吉利人。強盜是走了一波,又來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顛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麥人入侵(維京海盜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維京海盜屢屢入侵英國。到9世紀末,維京海盜已在大不列顛島上建立大片居留地。為抗擊維京海盜,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於827年統一不列顛島上的七國,建立統一的英吉利王國。

然而,英吉利王國的實力還不能完全趕走丹麥的維京海盜,在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屈辱的割地條約,將英吉利東北部割讓給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雖然後來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但是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率軍佔領英國並自任為英國國王。

丹麥是維京海盜的庇護國,維京海盜向丹麥國王納貢,並替國王到處搶佔地盤。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維京海盜,到處燒殺搶掠,所到之處包括北歐國家、波羅東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時歐洲國家的噩夢,近在咫尺的不列顛當然也不會放過。

丹麥人佔領期間,由於戰爭頻繁,課稅繁重,特別是沉重的"丹麥金",使自由農民紛紛破產,淪為依附農。國王以詔書的形式把土地冊封給教俗貴族,並給教俗地主以"特恩權",即對領地內的依附農民實行政治、經濟、法律等全面統治的權力,這些措施加速農民的農奴化。

4、諾曼底入侵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丹麥維京人後裔)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由此建立。從此英國變得強大,逐漸從偏居一隅的歐洲小國成為歐洲的中心,避免了被歐洲其他民族的繼續入侵。

(2)威廉為什麼入侵英國擴展閱讀

英國被入侵都能成功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地理原因,因為英國沿海地區多為平坦無險可守的地形,可以為入侵者入侵提供極大的幫助;

第二點是國家凝聚力原因,當時英格蘭島內沒有統一的政權,多為小國並立,沒有辦法組織起團結統一強大的隊伍去對抗侵略者,並且當時英國沒有統一的國家,沒有辦法集中財力物力構建一個統一團結的海軍進行抵抗;

第三點原因是階級原因,這點和第二點很像,當時的英國屬於荒野之地,而島外的世界已經發展的非常強大,

參考資料英國歷史年表_網路

英國歷史_網路

③ 威廉為什麼去征服蘇格蘭

讓我很有興趣的是一個維京海盜血統的人,征服者——威廉,也被英國人叫做:雜種——威廉。
威廉的父親是法國大公,因為當時比較彪悍吧,他名義上向法國國王稱臣,可實際是自治,這位大公是個大大的奸人,綽號是魔鬼,他和一個被他拐騙來的民女生了一個私生子,就是——威廉。很奇怪的是,這是魔鬼唯一的兒子,而且,根據我看到的一點點資料,我覺得魔鬼很愛這個兒子,他為了讓法國的上層認可威廉的繼承權,可以說是流氓手段也用,君子手段也用,法國國王以及貴族們肯定pk不過魔鬼了,所以,威廉得到了認可。但是,日子不好過,暗殺的,刺殺的,接踵而來。小時的威廉大概因為沒有母親,所以和教師的感情很好,但是他的老師,一連幾個,全部被刺身亡。
這小夥子心理肯定不能正常發展了,長成了個……嗯,不知道,我當時坐在倫敦塔里,講解和資料看到這里時,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的秦始皇。
威廉和英國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希望我沒有記錯,愛德華太多了)是表兄弟。愛德華童鞋和威廉許了一個承諾,如果你幫我做什麼什麼,我死了之後,就讓你繼承英格蘭的王位。威廉很無所謂啊,說,那行唄!
結果……愛德華童鞋臨死時後悔了,他翻臉不認賬,把王位給了他的妹夫,還是妻子的弟弟,反正是brother-in-law,不是真的兄弟。
威廉童鞋很生氣,很生氣!當時法國其實是比較弱的,但是威廉發怒了。他是手裡有兵權的人,並不搭理法國國王的意見,直接氣勢洶洶地開始進攻英格蘭,打仗難度挺高,而且愛德華的妹夫也不是軟柿子。但是一半就是威廉此人太過勇猛向前,猛得常人難以想像,另一小半也是天時地利都偏向了他。(這個時候,我想起了霍去病)
威廉非常成功地打上了英格蘭島,並且用鐵血手段,加冕稱王,令整個英格蘭臣服。(非常殘酷)而且這個時候,他還需要對抗羅馬教皇的勢力,當然也是鐵血對抗。
而威廉此時,做了一件,不管中外古今歷史上都可以堪稱華麗的轉身。他非常滿不在乎,大咧咧地把英國賞給了他的一個朋友管理(搞宗教的,和羅馬教皇對立的一派,應該就是之後的新教),自己回法國去了。(
他對英國的王座壓根沒興趣!!!老子就是反感你愛德華說話不算話,所以打下來,然後隨隨便便地再送了出去。(我估計如果愛德華臨死前別玩什麼詭計,和威廉好話好說,解釋一下自己的難處,再送點錢,估計威廉根本懶得看他那個王位,威廉很愛財,斂財的手段很……可以說是殘忍了!)
威廉一輩子就踏足了這么一次英格蘭島,之後,他作為名義上的英國國王卻再沒有來過英國,但是,整個英國隨處可見他的身影。(解說資料當然是英國人錄制的,我當時好笑地想這位英國人解說到這里時,心情肯定很復雜,因為我是覺得他的語氣挺復雜的)
首先,宗教的影響,因為他的征服,他把羅馬教皇的勢力在島上狠狠地打壓了一番,同時臨走時,他只是無心一送,可卻送出了千百年來,直到現在,英國獨立的宗教體系。而這個宗教體系也直接導致了之後伊麗莎白一世這些人連綿千年的殘酷斗爭(伊麗莎白砍表姐,也是因為表姐背後有羅馬教皇的支持,而她自己是新教徒)而宗教的斗爭,又直接導致了五月花號的出航

④ 威廉以什麼為理由發動了戰爭

愛德華是一個虔誠的信教者,沒有子女,曾指定威廉表弟作為繼承人。1066年1月5日,愛德華病逝,英國貴族會議選舉大貴族哈羅德為國王,這一下惹怒了法國北部諾曼底公爵威廉。愛德華的母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的女兒,威廉和愛德華算是表兄弟,威廉要求以親屬關系繼承英國王位,這是他對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征服英國,不僅可獲得他渴望已久的王位,還可奪得戰利品、土地和農奴。

⑤ 早期英國受過哪幾次入侵它們對英國文化的影響是如何的

1、羅馬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

影響:羅馬人傳入了基督教,使英國正式從信奉原始宗教的國家成為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另外,羅馬人還傳入了文字,英語文字就是從拉丁文演變而來的。

2、日耳曼入侵

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

影響:當時居住在英國的凱爾特人產生了巨大影響,令英國的本土民族朱特人消失和另另外一個本土民族凱爾特人移民到愛爾蘭和蘇格蘭。

3、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影響:丹麥人佔領時期,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戰爭的頻繁爆發加速農民的農奴化。

4、諾曼征服

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諾曼王朝(1066~1154)便就此建立。

影響: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加快了英國本土封建化。

(5)威廉為什麼入侵英國擴展閱讀:

征服者威廉的到來對於英國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它標志著英國與北歐地區長達一個世紀的糾纏宣告終結。

開始了和法國、西歐以及地中海地區的聯系,這些地區對英國文化產生的影響一直延續直今。黑斯廷斯戰役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次戰役。

也是因為它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次被外國勢力武裝入侵,從1066年到現在,再也沒有外敵能踏入過大不列顛。

英格蘭在遭受入侵後的很多年,講法語的諾曼人和講英語的撒克遜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一個等級分明的封建制度便由此產生。

從頂層到底層依次為君主、貴族、騎士和領主、然後是農民和農奴。然而這樣嚴苛的等級制度並不阻礙聯姻的發生,王朝中的最後一任國王亨利就娶了一位撒克遜公主。

⑥ 求英格蘭和蘇格蘭戰爭歷史為什麼侵略

羅馬帝國衰落以後,來自北方的部落一次次地南下侵擾不列顛,甚至直抵倫敦城下。407年,一位名叫君士坦丁的將軍帶著不列顛的兵團前往大陸企圖爭奪帝位,此後羅馬軍隊再也沒有返回英倫三島。島上羅馬化的不列顛人匆匆組織起自己的管理機構和防務,以抵禦那些從未被羅馬征服過的北方同胞。450年前後出現了一種新敵人:來自易北河口和丹麥南部沿海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這三個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顛島登陸並定居下來,一方面掠奪不列顛人為奴,另一方面與這些被征服者一再混血通婚,形成了變化無窮的血統組合,最終融合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集團:盎格魯-撒克遜人。

到公元七世紀,在不列顛群島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諾森布里亞、默西亞、東盎格利亞、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肯特。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和吞並、聯姻和繼承--中間雜以丹麥人的大規模入侵,位於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973年,在徹底驅逐了丹麥人勢力、吞並了不列顛島中部的"丹麥區"後,威塞克斯王國的埃德加國王在古羅馬人留下的溫泉療養勝地巴斯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加冕典禮,後世認為這標志著統一的英格蘭王國的誕生。

那些不肯屈服於盎格魯-撒克遜統治的不列顛人逐漸向不列顛島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後退,前兩者與原住民結合,形成了後來的威爾士人和康沃爾人。向北撤退的不列顛人來到"哈德良長城"以北的地區,和北方同屬凱爾特族的皮克特人融合,慢慢形成了後世的蘇格蘭人。大約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麥克阿爾賓成為蘇格蘭南方勢力最強大的首領。他於847年在一塊方形的大石頭(斯康石)上加冕為蘇格蘭國王,從而創建了蘇格蘭的第一個朝代--阿爾巴王朝。但是比起南方的英格蘭王國來,這時的蘇格蘭王國更像是多個部落的聚合體。直到十一世紀時,蘇格蘭才演變為英格蘭那樣的封建國家。

1018年,蘇格蘭王國擊敗諾森布里亞王國,奪取了其北部的洛錫安地區。此舉對後世蘇格蘭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邊界固定在現今的位置,而且還使得蘇格蘭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凱爾特人國家。盎格魯人已經在洛錫安地區居住幾百年,這里被並入蘇格蘭後,成為整個王國土地最肥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蘇格蘭的首都愛丁堡也坐落在這里。由於這些重要的地位,盎格魯人所使用的語言--一種和英語極其相似的日耳曼語--開始在蘇格蘭南部地區廣泛流行,演變為今日的低地蘇格蘭語(Scots)。蘇格蘭吞並洛錫安地區後,開始受到南方封建勢力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個諸侯集團,他們與英格蘭貴族有密切的關系,並在兩國都有大量的地產。羅伯特·布魯斯在約克郡有9萬英畝土地,他的政治對手約翰·巴里奧爾在英格蘭和諾曼底都擁有土地。

1066年諾曼人入侵英國之後的兩百年間,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關系基本上是友好的,只是偶爾因蘇格蘭干涉英格蘭內政而有所中斷。兩國之間有一大條荒僻沼澤地帶阻止它們的互相侵犯。比起英格蘭來,蘇格蘭較為貧窮,它離歐洲的商業中心更遠,而且它的西部和北部有大片人煙稀少的部落地區。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經常聯姻,嫁到愛丁堡的英國公主將歐洲貴族文化傳到了蘇格蘭。

阿爾巴王朝末代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和他年輕的女兒死後,十幾家蘇格蘭貴族開始爭奪王位。這些諸侯大多在英、蘇兩國同時擁有土地,因此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愛德華支持約翰·巴里奧爾的要求,同時宣布自己為蘇格蘭的宗主。但是蘇格蘭貴族隨即組成了一個由12人組成的議事會,基本架空了約翰的權力,並向外尋求盟友。

1295年,蘇格蘭貴族代表秘密地與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即"老同盟"(Auld Alliance)。愛德華一世在翌年廢黜了巴里奧爾,讓蘇格蘭貴族對他宣誓效忠,並將歷代蘇格蘭國王加冕的"斯康石"運回了倫敦。1297年,一個小貴族威廉·華萊士發動反抗,召集起一支由農民和市民組成的軍隊,在斯特靈會戰中擊敗了英軍。1298年愛德華率軍親征,在福爾柯克會戰中徹底粉碎了蘇格蘭的抵抗。此後十年間,蘇格蘭幾乎完全被英格蘭吞並。

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羅伯特·布魯斯重新發起反英戰爭,並被蘇格蘭貴族們認可為新的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戰役中打敗英軍,蘇格蘭重獲獨立。但是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後,英王愛德華三世又支持王位覬覦者愛德華·巴里奧爾,重新入侵蘇格蘭,年僅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和12歲的瓊王後(愛德華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國。不過,不久之後英法百年戰爭開始,英王不得不從蘇格蘭調回主力部隊,並將全部財力用於對法戰爭,對蘇格蘭的控制也逐漸削弱。1357年英蘇兩國簽訂和約,英格蘭承認大衛二世為蘇格蘭國王,條件是對方支付高額的贖金。

蘇格蘭戰爭是英國最後一場中古類型的戰爭,也就是單純的侵略土地的戰爭,作戰目的在於擴大英王和諸侯的領地。但百年戰爭則是一種新型的戰爭:雖然在表面上仍然是中古式的征服戰爭,但戰爭的真正目標在於商業:對於英格蘭的商業來說,蘇格蘭沒有什麼重要性,而對於英格蘭商業非常重要的兩個區域都在法國,一個是羊毛業中心佛蘭德地區,一個是盛產酒、鹽和鐵的加斯科涅地區。

百年戰爭反映的是英格蘭商業資本的興起,而蘇格蘭戰爭反映的是蘇格蘭的停滯。此後英格蘭雖然不再企圖征服蘇格蘭,但是雙方仍然在進行著長期的非正規戰爭。這種戰爭把英蘇國境兩旁的廣大地區化成一片荒野,使得蘇格蘭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趨於停頓。當英格蘭的中古封建制度在百年戰爭中急劇衰落時,蘇格蘭仍不能擺脫封建貴族勢力的影響。

1371年大衛二世去世後,由其外甥羅伯特·斯圖亞特繼位,開創了歷代蘇格蘭王朝中享國最久的斯圖亞特王朝。斯圖亞特這個姓氏來自蘇格蘭的一個世襲貴族職位--"王室總務官"(High Stewart)。這是一個權勢與國王不分軒輊的大貴族,蘇格蘭還有不少這樣的大貴族,比如"黑道格拉斯家族"(今日蘇格蘭最大的貴族漢密爾頓公爵就是這個家族的後代)。

斯圖亞特王朝各位君主都曾經試圖削弱貴族的權力,增強王權,但是往往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大多數國王都是幼年登基:詹姆斯一世12歲,詹姆斯二世7歲,詹姆斯三世九歲,詹姆斯四世15歲,詹姆斯五世和詹姆斯六世都是1歲就成為國王。這就勢必要由王太後和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來代行王權。

除了貴族之外,蘇格蘭長老會也是一個權力極大的最高宗教裁判會議,地位有些類似於英格蘭的議會,但經常與國王發生沖突。在英格蘭,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教會隸屬於國家,而在蘇格蘭,有時國家似乎完全隸屬於教會。

在外交方面,蘇格蘭王國延續了與法國的"老同盟"關系,但是國王和大貴族經常與英格蘭聯姻。詹姆斯一世娶了英國大貴族薩默塞特伯爵的女兒瓊,詹姆斯四世則娶了英王亨利七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兩人所生的兒子詹姆斯五世及其後代從而擁有了英格蘭的王位繼承權。

詹姆斯五世在1542年去世。他雖然有幾個私生子,但合法的孩子只有去世前一個星期生下來的瑪麗·斯圖亞特。彌留之際的詹姆斯五世聽說這一消息後,曾喃喃地說:"因女孩來,自女孩去",意思是斯圖亞特家族的王位來自羅伯特·布魯斯的女兒,也將由自己的女兒送給他人。

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安排下,英蘇兩國在1543年簽訂了《格林尼治條約》,規定瑪麗將來嫁給英國王子愛德華——也就是愛德華六世,英格蘭和蘇格蘭將組成聯盟。如果兩人沒有後裔,則該聯盟自然解體。但是蘇格蘭教會拒絕批准這個條約,於是亨利八世對蘇格蘭開戰,薩默塞特公爵率領軍隊攻打愛丁堡,試圖抓到瑪麗。5歲的瑪麗先被藏到斯特靈城堡的密室中,然後被匆匆帶到法國,在那裡與3歲的法國王太子弗朗索瓦訂婚。

無論是歷史上,或在英劇《都鐸王朝》中,亨利八世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正是他的所作所為讓都鐸王朝與斯圖亞特王朝在日後實現了的「王朝聯合」。

此後十幾年中,蘇格蘭王太後瑪麗·德·吉斯憑借一支法國軍隊的援助統治著蘇格蘭,如同法國的一個行省。蘇格蘭的天主教徒擁護法國的統治,新教徒則逐漸採取親英的立場--英格蘭的新教如何有利於貴族階層,許多蘇格蘭貴族都有機會觀察過,於是他們紛紛加入新教。1559年蘇格蘭爆發內戰,翌年信奉新教的蘇格蘭貴族藉助英國陸海軍的幫助,把法國軍隊趕了出去,並把新教定為蘇格蘭國教。

法王弗朗索瓦在1560年去世,守寡的瑪麗女王(就是上文那位5歲被送往法國的瑪麗·斯圖亞特)隨後返回蘇格蘭,並與表弟亨利·斯圖亞特結婚,在1566年生下了繼承人詹姆斯六世。然而她第二年就因被懷疑與情夫一道謀殺自己的丈夫而遭廢黜,被迫逃亡到英格蘭,把自己的獨生子留給了一群蘇格蘭新教貴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瑪麗的表姑,她懼怕瑪麗在天主教徒中的號召力,以及繼承英格蘭王位的資格(按照羅馬天主教會的規定,亨利八世離婚後和第二個妻子所生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女),把瑪麗囚禁了18年之久,最終以"叛國罪"將其處決。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去世,都鐸王朝傳下來的直系血胤至此終結。由於亨利八世處決了大量有王族血統的貴族,因此當時只剩下兩個合法的男性王位繼承人,一個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他的母親是英王亨利七世長女瑪格麗特與詹姆斯四世的孫女;另一個是赫特福德伯爵的兒子愛德華·西摩,他的母親是亨利七世幼女瑪麗與薩福克公爵的外孫女。盡管亨利八世在遺囑中規定伊麗莎白的繼承人是薩福克公爵家族,但是伊麗莎白卻堅持長幼有序的原則,指定信奉新教的詹姆斯六世為自己的繼承人。詹姆斯統治著一個很窮的國家,他自己也沒有多少錢,因此對富庶的英格蘭一直垂涎三尺,所以甚至當伊麗莎白處決了他母親後,也只是稍微抗議了一下而已。

1603年4月,經過一系列緊張的政治斗爭和討價還價,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蘭議會迎立為英王詹姆斯一世,他起身離開愛丁堡的聖十字宮,前往倫敦,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王朝聯合"(Union of the Crowns)時代開始了。這個名稱意味著兩國仍然是各自獨立的王國,只是共奉斯圖亞特家的君主為國王而已。兩國仍然有各自的議會、法律、軍隊和稅收。唯一作出改動的是兩國的國旗:1606年詹姆斯國王下令把英格蘭的白底紅十字聖喬治旗與蘇格蘭的藍底白十字聖安德魯旗合而為一,也就是今天英國米字旗的前身。

⑦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勛,威廉一世如何征服英格蘭

威廉一世一直被英國人視為是與伊麗莎白、維多利亞等人同等重要的歷史人物。直到今天,關於他的歷史考證與傳說辨疑仍然沒有停止。他究竟做過什麼,能讓歷史如此銘記?

一、諾曼人、丹麥人、英格蘭人的三族融合

如果說日耳曼人是羅馬人之後歐洲的第一波外來者,那諾曼人則是當之無愧的繼任者。早在8世紀末,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諾曼人就開始遷徙到歐洲各處,位於法國北部的諾曼底,便是法王賜給他們的第一個大陸領地。911年,諾曼首領羅洛同法王達成協議,獲得了在諾曼底一帶的定居權。諾曼底從此成為了北歐人向歐陸遷徙擴散的第一中心。



裝束頗具法國貴族風情的威廉

傳統英格蘭貴族與北歐交往密切,各地教會與羅馬教廷的結合緊密,這些趨勢都在威廉征服之後發生轉向。此後的英格蘭更加深了與西歐王室的交往,並第一次產生了「海外拓殖」的需要。英國王室將其觸手伸向法國西北部、德意志西部等地,後來又與義大利等發生了聯系,英國從此成為了一個對外政策統一的國家,這為其發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⑧ 諾曼底人為何要入侵英國

諾曼人即北方人的意思。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住著維京人(斯維亞人一支是瑞典人的祖先),公元四,五世紀由於人口增長而產生了土地資源不足等問題。從八世紀開始維京人開始侵襲歐洲大陸,其中瑞典人侵襲斯拉夫諸部,建立諾夫哥羅德;挪威人入侵愛爾蘭和法國塞納河流域,西西里島等地,丹麥人侵襲英格蘭和蘇格蘭。維京人一支諾曼人在法國西北部侵佔大量領土,因法國國王無力驅逐,在911年將維京人佔領的土地封分給其首領,該地便稱作「諾曼底」,即諾曼人的領地,此後諾曼底受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開始封建化過程,到十一世紀中期已成為一個強盛的公國1066年法國大封建主諾曼底公爵威廉趁英國發生內亂渡海入侵英格蘭,在黑斯廷斯與盎格魯薩克森國王哈羅德發生激戰,由於哈羅德剛從與丹麥人的戰爭中回來無力對抗威廉,威廉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即成為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征服者威廉Wamllion the Conquer。這次征服對英國歷史影響重大:它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外族入侵,此後近一千年在沒有人能成功侵佔不列顛島(拿破崙沒能佔領英國,二戰時德國也沒法佔領)諾曼征服加速了英國的封建化過程,威廉在英國加強中央集權過程,形成了不同於歐洲大陸的封君封臣制,即封臣的封臣還是封臣,從而控制了許多中小貴族。1086年威廉調查人口財產地產等狀況,編製成所謂的「末日審判書」此外,諾曼征服還給英國帶來了歐洲大陸先進的文化。法國的宮廷禮節開始流行於英國上層社會。貴族們以講法語為榮,而普通百姓仍講英語。大量法語詞彙滲入英語,直到十四世紀中期,法語一直作為英國的官方用語。

⑨ 愛德華表弟威廉對英國發動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1042年,英國貴族推舉愛德華為國王,並於1043年4月3日在溫切斯特舉行了加冕禮。愛德華是一個虔誠的信教者,沒有子女,曾指定威廉表弟作為繼承人。1066年1月5日,愛德華病逝,英國貴族會議選舉大貴族哈羅德為國王,這一下惹怒了法國北部諾曼底公爵威廉。愛德華的母親是諾曼底公爵理查的女兒,威廉和愛德華算是表兄弟,威廉要求以親屬關系繼承英國王位,這是他對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征服英國,不僅可獲得他渴望已久的王位,還可奪得戰利品、土地和農奴。

閱讀全文

與威廉為什麼入侵英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
越南留學生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736
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的哪個小鎮 瀏覽:517
在越南投資有什麼優惠 瀏覽:877
印度人做雞心怎麼做 瀏覽:490
如何做英國的餅 瀏覽:317
越南約會吃什麼 瀏覽:148
印度收視率為什麼那麼高 瀏覽:462
伊朗的波斯人信什麼教 瀏覽:884
印尼怎麼打入中國移動 瀏覽:927
印尼大葉紫檀多少錢一克 瀏覽:59
義大利社會企業有哪些 瀏覽:809
印尼sim卡是什麼模式 瀏覽:296
中國有哪些國航公司 瀏覽:994
伊朗加油站多少錢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