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養青蛙
1.首先要准備一個大點的容器,把容器用擋板稍微隔一下,一邊放點水,一邊放點沙石和泥土。
青蛙: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❷ 青蛙怎麼養
養殖青蛙首先需要建設一個養殖池,養殖池需要分成很多個區域,比如有產卵池,也有蝌蚪池等等。一般選擇比較陰涼避光的地方建設,使用長形的水泥池或者是土塘作為地址。在建設的時候,注意在兩邊 一定要建設遮光板,同時也要設立防逃網,避免青蛙跳出逃走。一般的情況下,每平方的水池可以飼養四十隻左右的成年青蛙,池塘中國可以放入一些浮萍和漂浮類的水草,比如水葫蘆和水花生。如果是培養蝌蚪的池塘,可以不用留陸地,幾乎全部使用水泥池都行,僅僅提供一定的緩坡,可以讓蝌蚪棲息使用。
在選擇種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第二次產卵的青蛙,因為第二次產卵的青蛙,授精成功率是比較高的,等到第三年之後,受精率又開始下降了,所以就需要淘汰重新選擇了。所以一般兩年就要選擇一批新的種蛙,這是比較麻煩的一個事情,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人力進行挑選。為了方便管理和辨認,最好選擇體型較大,同時活動力較強的作為種蛙。
一般的情況下,青蛙都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就開始產卵了,越是靠南的地區,產卵的時間就越早,一般在四月份的時候,是產卵的高峰期。種蛙的交配和產卵和水溫以及深度都有著非常大的聯系,根據測試顯示,在水溫超過了十五度以上的時候,種蛙才開始抱對。所以二十度左右,是產卵最佳的溫度。
在孵化的時候,要注意水溫保持穩定,最好控制在二十度以上,但是不要超過二十五度,平時換水的時候,就要輕手輕腳,避免驚動孵化的卵。在孵化之後,大概五天左右,就會形成自己游動的小蝌蚪了,這個時期就可以投喂粉料了。飼料投喂以每天吃完為主,不要一次性投喂太多,否則會污染到水質。
❸ 青蛙該喂什麼,怎麼喂
青蛙剛出生時不需要餵食,大概4-5天可以喂熟蛋黃,飼養者需要將熟蛋黃碾碎摻水後潑灑於容器內。
出生大概10天左右,飼養者就可以給它們喂豆漿、豆腐渣或者米糠等粗糧了,這些食物內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以為它們提供充足的營養。
青蛙出生一個月後就可以喂活餌了,這時可以選擇蚯蚓、麵包蟲、蠅蛆等。成年以後可以吃的食物就更多了,家庭飼養的話可以喂小魚、小蝦、動物內臟等,野外養殖的話可以讓它們自己捕食,沒有吃飽的情況下再酌情投喂。
餵食注意:
1、蝌蚪形態:在青蛙還是蝌蚪形態時,飼養者需要喂它們一些粉末裝的食物,比如蛋黃水、魚粉等,這些粉末裝的食物需要用水調成黏稠的狀態,然後再均勻地潑灑給小蝌蚪。
2、幼蛙:給幼蛙投食的時候可以先喂大量的活餌,在它們適應後開始添加人工飼料。幼蛙需要馴化才能上岸覓食,所以要在養殖的池內放一個餌料台,引誘它們去餌料台上進食和休息,久而久之就會給它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❹ 青蛙是怎麼養殖的
一、池塘建設 青蛙養殖池塘分為孵化池和養殖池。 1.孵化池的建設 根據蝌蚪孵化數量來設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積要求在1畝以上。水體過小,水質不易穩定。 2.養殖池的建設 養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為宜,東西走向,同時每個池塘均應設有進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間有環溝,環溝寬約60厘米、深40厘米,中間留出3~5米寬的灘塗,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青蛙如何養殖?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在灘塗上方布置遮陽網,高約80厘米,或種植撒播水稻,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高溫。每個蛙池之間用40目以上的網片分割開,高約1米。同時整個養殖場用圍網架起網棚,進行封閉式遮蓋,避免鳥類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時間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塊,應在產卵後2~3小時采卵。這時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脹,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轉位,從而使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受精卵動物極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極乳白色或淡黃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隨意翻轉卵塊,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極和動物極發生顛倒。 青蛙如何養殖?青蛙人工養殖技術 孵化池中可放置網箱進行孵化,網箱材料採用100目以上的尼龍網。架設網箱時,網箱上下全部固定,避免風吹導致網箱晃動,吃水深約50厘米。網箱中間放置塑料框,用於盛放卵塊。通常一個塑料框中放5~10個卵塊,每個卵塊約2000粒卵。若沒有準備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將卵塊直接移至成蛙養殖池,此時的投放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投放0.2~0.5個卵塊。養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將卵塊投放於塑料框中,同時塑料筐固定在環溝中。
❺ 如何養殖青蛙
1、孵化池的建設:根據蝌蚪孵化數量來設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積要求在1畝以上。水體過小,水質不易穩定。
2、養殖池的建設:養殖池大小以200平方米為宜,東西走向,同時每個池塘均應設有進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間有環溝,環溝寬約60厘米、深40厘米,中間留出3~5米寬的灘塗,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3、青蛙常規養殖方法下產量約為每畝4000-7000斤左右,產量主要取決於青蛙品種、當地氣候環境、養殖密度、養殖技術掌握程度及養殖經驗等。
(5)英國青蛙怎麼養擴展閱讀:
養殖青蛙注意事項:
1、青蛙在養殖的過程中要注意進行分池飼養,並且要經常對青蛙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根據青蛙的生長情況,科學的進行密度調整。
2、青蛙養殖的密度不宜過大,否會很容易出現爭食或打鬥的現象,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對養殖環境的污染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每平方米最好是飼養二十到五十隻左右。其次就是青蛙在分群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強弱進行,這樣方便後期的催肥。
3、青蛙對水質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對水質進行嚴格的管理。如果採用的的露天池塘死水養殖的話,需要經常的進行換水,如果是活水養殖或流水養殖,則需要適當的增加水流的速度,達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❻ 青蛙怎麼養
寵物青蛙的養法:
1、准備一個通風的水箱子,要分成陸地跟水喔,就是一半是泥沙,一半是水,不然青蛙的皮膚會變得很乾燥,甚至會死亡。旁邊建議放水草等植物,這有利於青蛙的棲息。
2、養青蛙要選個好地方,選一個「通風好、採光佳」的場所。這是因為青蛙非常怕熱,如果太過悶熱,它可是很容易生病或死亡,同時也對飼主比較好。若真的無法避免的話,記得裝個抽風扇。青蛙還是需要照照陽光,比較不會生病,切忌不能被陽光直射到。在養青蛙的容器上最好加上一層網紗,防止青蛙跳出來。
3、用來放青蛙食物的容器,選擇一個大小適中、深淺適宜的塑膠盆就可了。食盆如果小到僅容一隻蛙進去,那你會發現食物常常被特定幾只貪吃鬼吃光;反之,太大的食盆則太占空間且看起來就很突兀,若是可以多放幾個在不同的地方,則可讓更多的蛙都有機會吃到。
4、青蛙的食物是以活的昆蟲為主,例如蛐蛐,死的昆蟲餵食時要用一條線在青蛙面前晃一晃,這樣它才會進食。
5、如果遇上流水型的青蛙,例如斯文豪氏赤蛙,這時要在飼養的箱子里製作瀑布或者溪流,這樣才有利於蛙的生長。
寵物青蛙的種類
1、角蛙
角蛙是寵物蛙里最熱門的大家族,它們對環境方面的要求不高,一個合適的飼養箱填點土,再配一個合適的水盆就行了。作為新手,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角蛙品種,如黃金角蛙、綠角蛙、鍾角蛙等,它們的價格會比較親民。
2、金蛙
金蛙是非洲爪蟾的白化品種,不會在岸上蹦蹦跳跳,只會在水裡游來游去,吃些碎魚蝦。金蛙只需要溫度合適的水箱,就可以非常快活。
3、老爺蛙
老爺蛙是我們對白氏樹蛙的通俗叫法,因為它成體的皮膚看起來皺巴巴的,看上去就像是帶著笑意的老人。老爺蛙對食物沒有太大要求,常見的蟲類都可以接受,壽命最長可達33年。
4、非洲牛箱頭蛙
飼養非洲牛箱頭蛙最大的樂趣,就是把它從硬幣大小的幼體養成一個龐然大物。它是一個超級吃貨,蟲子、小魚、蚯蚓,甚至是小老鼠都可以當做它的食物。
❼ 青蛙養殖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如何養法
蛙類養殖,用高密度集中圈養可按每平方米100-150隻的密度,圈養在內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餌料台,池內不設陸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採食和棲息。
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添加20%的人工飼料,以後逐日加大比例,10天後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蚯蚓、蠅蛆、小魚蝦、昆蟲、蠍牛和泥鰍等;死餌料是指蠶蛹干、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
(7)英國青蛙怎麼養擴展閱讀
最後到完全攝食人工餌料。體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6%-8%;體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餌量應占體重的8%-10%。篩選分級與分養:幼蛙馴養20-30天時,應放乾池水,並將大規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隻密度轉入成蛙池飼養;小規格幼蛙仍留原池馴養。
採用飼餌、室內立體、多層箱籠密集養殖,是養殖青蛙的一種新方法。將青蛙養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每平方米可養殖數百隻,一般從孵化到成蛙,只需5個月時間。
❽ 青蛙應該怎麼養
你好!青蛙養殖池分為產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選擇既潮濕又溫暖避陽的地方,以長形水泥池或土池為宜。野外大池4×6米為一單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為宜,池深一般1米,設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須設有遮蔭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飼養40隻成蛙。青蛙養殖池採用土池、磚池、稻田均可,關鍵在於防逃。有條件者可砌磚圍牆,亦可網圍,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陽的一邊堆成土堆供青蛙陸上棲息地,而且約佔全污的1/3。土堆上種植青草或農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陸地面積,供變態後的幼蛙登陸。蝌蚪池以水泥池為好,池壁坡度宜緩,以供蝌蚪棲息。 食用青蛙人工飼養必須從人工采卵後養育孵化,出膜後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網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養600~800尾。蝌蚪孵出後第4天開始人工投餌,蝌蚪需經一周飼養後移入飼養池。大約20~30天後逐步以紅蟲、水蚤、蠅蛆為主食,也可以豆漿、豆渣、豆餅粉、小球藻為主食,加喂一定的魚粉可促其生長。一般每萬尾用15個熟雞蛋揉碎帶水潑喂1~2次。第5天後,改用豆漿、麥麩、豆腐渣配合飼料或米糠及魚粉等飼料,每天投入1~2次,飼料投放在餌料台上,粉末狀餌料先用水調成粘稠狀再潑喂。 蝌蚪的管理:當發現池水中有氣泡或水質有腐臭味時要立即換新水,一般每3天換一次,天氣乾旱多日,連續高溫時,每2天換一次水。 變態期管理:蛙卵孵化後70天左右變成為幼蛙。蝌蚪從出現前肢到完全變態的這一階段時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給,靠肺呼吸空氣,並開始躍出水面登陸棲息,當有90%以上蝌蚪變為幼蛙時,即可移入幼蛙池飼養。最後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