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英國只有女王而沒有國王呢
英國國王不都是女性,也有國王,只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間太長,造成英國只有女皇的錯覺,伊麗莎白二世於1952年2月6日即位,到2015年9月9日,已經超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是喬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伊麗莎白二世是喬治六世的長女,她的父親繼位為英國國王,按照《王位繼承法》她也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與古代中國不同,在英國王室,男性成員與女性成員都享有王位繼承權。上任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喬治六世的長女,具有英國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權。
因此,在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以後,伊麗莎白二世成為了英國女王,至今已經有66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英國女王即英國女性君主。英國君主是英國及英國海外領地的國家元首,現在的男性君主稱為國王(King),女性君主稱為女王(Queen)。
現任的君主是1952年2月6日確定並於1953年6月2日正式登基加冕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1)為什麼英國王擴展閱讀:
英國女王可以繼承王位的歷史來源:
從1649年的克倫威爾的資產階級革命後一直保留國王。
進入20世紀,歐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擊,不再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紀中葉,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在歐洲一隅的丹麥,再一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丹麥國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個女兒,按照丹麥王位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他的弟弟克努特親王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
但二戰後丹麥女權運動高漲的背景下,很多人為斐特烈九世的長女瑪格麗特不能繼承王位感到憤憤不平。1950年,「丹麥婦女協會」首先挑起爭論,她們利用報紙、電台等媒體進行宣傳,認為應該由瑪格麗特繼承王位。
爭論持續了兩年,連篇累牘的社論、專題、特寫、報道不一而足,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此事件被丹麥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將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和他主張的將議會由兩院制改為一院制的問題合在一起進行公民投票表決,以便提高投票率。
結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數人贊成修改王位繼承法,確立女性的王位繼承權,瑪格麗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親王成為王儲,並於1972年即位至今。有評論認為,此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代的歐洲人實際上更喜歡由一位女王來統治。
Ⅱ 英國國王為什麼是女性。
之所以英國會有女王,主要是因為在英國,女性也是有繼承權的。
根據《王位繼承法》,英國國王的位置世代相襲,兒子優先於女兒,而女兒又優先於侄子或者侄女。如果有多個兒子或者女兒,就會按照年齡大小來進行排序。
當今英國女王能繼位,其實也算是機緣巧合。當時女王的爺爺喬治五世總共有3個兒子,老大愛德華八世,老二喬治六世(女王父親),老三格洛斯特公爵。
可能有不少人都聽說過愛德華八世的名字,他就是傳說中那個為了美人放棄王冠的英國君王。他在1936年成功登基,在當時還和來自美國的辛普森夫人愛的死去活來。但是由於辛普森夫人是個已經結了兩次婚的人了,所以王室和議會都反對他們兩人結婚。所以愛德華八世為了抱得美人歸,直接辭去了國王的職務。
隨後王位就落到了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頭上,由於喬治六世的身體非常不好,於是在1952年2月份的時候與世長辭。
按理來說應該是格洛斯特公爵登基當國王,但這個格洛斯特公爵很奇怪,在他大哥愛德華八世登基的時候就對外界宣布永久放棄皇室繼承權。
而喬治六世只有伊麗莎白和瑪格利特兩個女兒,所以根據年齡大小來排序,伊麗莎白才成功登基為英國女王。其實,由於女性繼承權還是要低於男性,所以英國歷史上的女王其實並不多。
著名的英國女王: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成功將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被稱為「血腥瑪麗」。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她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也被稱為「童貞女王」。在她的統治下,英格蘭成為歐洲當時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在她執政期間,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在她執政的63年期間,英國迎來了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她是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同時也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Ⅲ 為何英國君主叫國王而不叫皇帝
皇帝與國王有著嚴格本質的區別,其英文單詞與意義都不一樣,現代被一些人混淆了。 歐州出過的皇帝不多,亞歷山大大帝,凱散大帝,彼得大帝,拿破崙大帝,還有教廷皇帝,也就是教皇。 可以把整個歐州看成中國史來理解!就現代英國國王上位,是必須經過羅馬教皇授權才能成為國王的。 講直接點,英國國王不敢稱帝,那怕是最強大的時候,英國國王也只敢跑到印度稱帝,過了次皇帝癮,因為他.打不過整個歐州!法國稱帝是因為出了個拿破崙!
Ⅳ 英國的王室為什麼可以傳承千年
自古以來,朝代更替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更替了二十多個王朝。即便是再精彩的朝代,也免不了被覆滅的下場。
但是反觀英國,英國皇室卻延續了上千年,從來沒有中斷過。同樣是皇族,為何中國就比不過英國呢?
最後一個原因,英國王室的權力是會受到制約的。權力是把雙刃劍,能傷人也能害己,若不加制衡,必然會成為凶器。
光榮革命後,英國王室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真正做主的議會和國家法律,王室多是以國家象徵而存在的。
沒什麼實際權力的王室,並不會對其他階層的國民帶來什麼危害,大家自然也不會沒事找事非要推翻人家的地位了。
Ⅳ 為什麼英國國王喬治一世是德國人
喬治一世他是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是一個標準的德國人。
18世紀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喬治一世至今,英國的所有王後或女王的老公都來自德國或承繼大部分德國血統
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
Ⅵ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為什麼英國王室的影響力很高
因為英國王室具有相當的歷史,而且英國女王是英國的國家精神象徵,王室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國家。
Ⅶ 英國為什麼還有王室他們是什麼制度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有王室王室擁有哪些權利呢
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資產階級的力量沒有強大到徹底推翻封建統治的程度,只有與舊勢力妥協。1640-168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期間發生了王朝復辟,1688年資產階級聯合地主階級發動光榮革命,驅逐查理二世,迎接荷蘭的瑪麗和威廉為國王,次年(1689年),
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對國王的權力進行約束。此後議會的權力越來越大,而王室基本上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所以王室得以保留。
英國的制度是君主立憲制度。
歐洲的王室除了英國外還有: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
英國王室的權利有:國王或者女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
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國王只是禮儀性的!內閣的首長叫首相。
(7)為什麼英國王擴展閱讀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根據長子繼承權來決定的,即王位應先由現任君主的長子繼承,然後才依次序輪到其他兒子,最後才輪到女兒。但是根據法律,英國王位的繼承不是自動的,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Act of Settlement)規定,王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的有血緣關系的後代,
而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沖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聖公會成員。
此外該法案還規定,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與會英聯邦各國首腦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繼承法》,王室成員無論男女都將能擁有同等繼承權,
不過這只會對查爾斯王子的後代產生影響,並不改變已有的王位繼承順序。同時,英國君主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的禁令也被廢除,但君主本人還必須是新教徒。
Ⅷ 英國為何仍然有國王為什麼有存在的必要為何不對其取消
因為任何事情都有交換。沒有皇帝的國家根本不懂。皇帝為什麼存在。在古代,皇帝是相對穩定的。因為,皇帝是幾個兒子在奪。總統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所以古代的皇帝相對穩定。
但是到了現代,就是大問題。皇帝是世襲的。能力本身不夠。選擇范圍也小。但是要廢除皇帝唯一的辦法是戰爭。比如中國的辛亥革命。結果是四十年的民國。我們換來了共和國。但是四十年的民國。戰爭是可怕的。
所以就有了,君主立憲制。皇帝交出權利。讓國會跟內閣來管理國家。這樣就能不用戰爭。和平的得到權利。所以外國的皇帝很重要。他們避免了戰爭。得到了永遠的地位。這是合理的交易。如果廢除皇帝,就是過河拆橋。而且對於仍然忠誠皇帝的人來說。可能還是戰爭。
在日本,天皇曾經有過兵權。是二戰後才取消的。如果廢除一個有兵權的皇帝。可能又要打仗。
Ⅸ 英國為什麼是女王而不是國王
英國是女王而不是國王,是因為現任女王還沒死。
英國君主是英國及英國海外領地的國家元首,現在的男性君主稱為國王(King),女性君主稱為女王(Queen)。現任的君主是1952年2月6日確定並於1953年6月2日正式登基加冕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
(9)為什麼英國王擴展閱讀:
英國、瑞典、挪威已立法規定男女王族成員具有完全同等的繼承王位的權利;在西班牙、丹麥、荷蘭,女性王族成員雖然在王位繼承順序上要排在血緣關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員後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後面),但也已經有無可非議的王位繼承權。
英國的女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女王還是: 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王兼任庫克群島的元首)、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格瑞那達、牙買加、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