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歡聽薩克斯是什麼性格
同情搭理的人,薩克斯本身是供人欣賞的,音樂如同人一樣,只要是喜歡並且能夠以享受的角度來欣賞音樂的人,都是善解人意的人。
B. 為什麼薩克斯管音樂聽起來那麼曖昧、誘惑
薩克斯的構造導致的空氣振動產生的聲音就是這樣的,所以這只是樂器構造的原因造成的,很好聽,很暖
C. 為什麼要多聽古典音樂
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近年得到了來自西方學界的諸多佐證,研究發現,它能激活大腦、改善睡眠、減輕壓力,並增強免疫力。美國生活指南網站,歸納出8大聆聽純正美好古典樂的好處。
01
它能使大腦更好地運作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研究小組,在放維瓦爾第的《春天協奏曲》給學生聽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大腦功能測試,發現他們答題的速度比聽哀婉的《秋天協奏曲》時更快、更准確。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國孩子做作業時,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結論是,聽令人愉悅、格調向上的樂曲會改善大腦的活躍性。
02
它可幫助治療失智症
如果您有親友罹患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氏症),那麼這項研究值得注意:音樂可以幫助這些患者重拾回憶、極大地提高生活質量。當我在身患阿茲海默氏症多年的母親情緒失控時,唱唱她喜歡的老歌,比如《小小竹排》《紅星閃閃》等歌曲,發現可以有效地調控母親情緒,轉移她的注意力,從而控制失控局面。母親也藉由聆聽過去的音樂重獲活力。學界認為,音樂可以發揮喚醒大腦多個部位的效力--當樂曲與特定的事件或記憶相關時尤其如此。已故神經內科醫師奧利弗.薩克斯(OliverSacks)在其著作《腦袋裝了2000出歌劇的人》(Musicophilia:TalesofMusicand the Brain)中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當其它事物對阿茲海默氏症和其它類型失智症患者不起作用時,音樂會讓他們作出反應。阿茲海默氏症可以徹底摧毀對家庭成員或生活經歷的記憶,而他們對音樂的記憶卻可以不被病魔毀掉,即便是罹患深度失智症的人,音樂往往也能為所不能為,喚起個人記憶和聯想。--奧利弗.薩克斯
03
它可以幫你睡得更好
關於古典音樂提升睡眠質量,已經有很多研究了。近期一項研究表明,聽放鬆的古典音樂的學生比聽有聲書的學生睡得更好。研究人員認為,音樂比幫人睡前放鬆或催眠的言語刺激效果更好。
下面這些古典名曲就有助於聽者安然入夢: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貝多芬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第一樂章
肖邦《降D大調搖籃曲》
德彪西《月光》
馬勒《第五交響曲》小柔板
莫扎特《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巴托克《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04
開車時,它可使你平靜
你有搶行當路霸的時候嗎?德國政府對該國每年240萬起的高速公路事故很擔心,許多事故都是沖動搶行和路霸行為釀成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交通部給司機人手發了一張莫扎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碟,由交通部長本人親自演奏。他希望舒緩的音樂可以讓司機們冷靜下來。(有趣事實:德語中沒有路霸一詞。但願他們不需要造這個詞。)
05
它可以幫助減輕疼痛
多方研究表明,聽音樂可以緩解術後疼痛和慢性疼痛,也會減輕因殘疾和疼痛導致的抑鬱焦慮。學界的解釋是,音樂會增強人內心的喜悅,使人如被調頻一般,遠離感受疼痛的波段。
06
它可以幫助你抒發情感
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那麼奏下去吧,盡量地奏下去......――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音樂可以讓我們表達用語言永遠不能傳達的東西。我們常常在憤怒、愛、抑鬱和許多其它情緒中掙扎。當我們與古典音樂連通,我們就可以開始消化它們。音樂幫助我們回歸真實的自己。
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研究顯示,聽古典音樂時,本科生更願意敞開心扉交流。
每個學生在戀愛、犯懶或疲憊時,都有他們自己喜歡聽的一套音樂。聽古典音樂能以獨特的方式幫你紓解情緒。
07
它可以調節血壓
心臟病專家們驚喜地發現,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會作用於人的血壓。包括其它許多古典音樂作品,都與我們身體的自然節律是同步的,有助於將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
08
它還可以促進健康飲食
現在人要不緊不慢地吃上一餐飯,好好咀嚼品味,已經不那麼容易了。而播放輕柔的音樂,調暗用餐區的燈光,可以幫助人們更加享受食物,還吃得更少!這是美國康奈爾大學一項研究的主要結論。另一方面,快餐店則會通過加強照明、播放快節奏流行樂來鼓勵客人快速進餐,以完成更多業務。可見,調整進餐的方式,包括在席間播放輕柔的音樂,可以讓我們獲得不同的飲食體驗。
D. 不要問我為什麼喜歡薩克斯
薩克斯由於他特殊的音質,善於表達情感,所以我覺得喜歡薩克斯的人大部分應該是情感豐富,有喜怒哀樂的吧,因為薩克斯音樂里有悲傷的,歡快的,即興的,所以喜歡薩克斯的人應該蠻有趣的。
E. 瘋狂薩克斯風簡介,可以盡量詳細點嗎
薩克斯是以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樂器,音色介於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之間。生活在十九世紀的薩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時著名的樂器生產者和發明家。中國薩克斯愛好者目前正在急劇增加,有熱心網友特意創辦了薩克斯中國網。中國薩克斯在七八十年代開始 發展,到二十世紀末才開始在國內有廠家開始生產,距今已有25年歷史。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薩克斯生產基地,技術上也日益進步。薩克斯是薩克斯風的簡稱,薩克斯風(音譯)(英語:Saxophone)是一種木管樂器,但是管體通常是用黃銅製造,使得薩克斯同時具有銅管類樂器的特性。有意思的是這點常造成歸類上的分歧。從發聲原理上來看薩克斯和同樣使用單簧片的單簧管更接近。
樂器本調:bB( 高音,次中音),bE( 中音,上低音)
制)
樂器特色 :音色豐富,高音區介於單簧管和圓號間,中音區猶如人聲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區像大號和低音提琴.
法國作曲家比才、聖桑、威爾弟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薩克斯管。薩克斯管又是爵士樂隊小號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現在經常用的有四種薩克斯管:降B高音薩克斯管(Soprano saxophone)。降E中音薩克斯管(Alto saxophone)。降B次中音薩克斯管(Tenor saxophone)。降E上低音薩克斯管(Baritone saxophone)。
幾種薩克斯管的指法完全相同,全都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曾經寫到:「薩克斯的主要特點是音色美妙變化,深沉而平靜,富有感情,輕柔而憂傷,好像回聲中的回聲、在寂靜無聲的時刻,沒有任何別的樂器能發出這種奇妙的聲響。」
薩克斯還被譽為「無與倫比的風流樂器」。
薩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樂,而且更善於演奏爵士音樂、輕音樂,人們提到爵士樂時,第一個想到的樂器便是薩克斯管。爵士樂的最大特點是即興演奏,在演奏中使強弱拍倒置,採取連續切分音的手法,使節奏變化無窮,音色上富有戲劇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鎊深沉,既滑稽又富於傷感。薩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的特點方面,便適應了爵士樂即興演奏的最大特點的需要。因此,即興演奏也成為薩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點。
薩克斯管是金屬製作的,強弱幅度大,在聲音的力度上可與其它銅管樂媲美,也是其它木管樂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質上又有木管樂器的特點,並帶有金屬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於它的結構是採用波姆式長笛科學原理設計的,因此,它的機械繫統比較合理,機件運用靈活。所以,它能和長笛、單簧管一樣地演奏高難度的樂曲。同時,它與其它木管樂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獨到之處。
薩克斯是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ntoine-Joseph Sax,1814-1894)於1840年發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銳意的樂器製造者,擅長黑管和長笛演奏。他最初的設想是為管弦樂隊設計一種低音樂器,比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吹奏靈活並能適應室外演出。他將低音單簧管的吹嘴和奧菲克萊德號的管身結合在一起並加以改進,以自己名字命名了這種新型樂器。
1814年,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Antoine Sax)出生於比利時的小城——迪南。他的父親當時是一位校有名望的樂器製造商。阿道夫.薩克斯在15歲的時候已是布魯賽樂音樂學院的一名優秀生,並且和布魯賽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他在長笛和單簧管方面已有相當的造詣,也正是由於他將單簧管加以改進,才使得單簧管成為交響樂中的標准成員。比利時政府對此大加鼓勵,在一個展覽會上授予他二等獎,但阿道夫.薩克斯為自己沒能取得一等獎而感到有些掃興,失望之餘,赴巴黎發展。
1842年,阿道夫.薩克斯發明了第一支薩克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調薩克斯。這支樂器的發明給阿道夫.薩克斯的好朋友柏遼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遼茲是當時歐州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他在各種媒體上對阿道夫.薩克斯發明的這種樂器大加贊賞,說這種樂器最具有人性的特點。人們便根據阿道夫.薩克斯的姓來給樂器命名——"薩克斯",一種音色最為美妙、造型最具特點的樂器就這樣誕生了。
1844年,薩克斯第一次使用在喬治·凱恩特納的歌劇《最後的猶太王》中,柏遼茲也為薩克斯創作了一部合奏曲《聖歌》。
1846年,阿道夫.薩克斯發明的薩克斯獲得了樂器的專利。這奠定了他在巴黎音樂界的顯赫地位,被譽為歐州的天才。而後阿道夫.薩克斯在巴黎開辦了一家薩克斯製造企業。阿道夫.薩克斯一共發明了14種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薩克斯。(包括小型的小高音薩克斯和大型的倍低音薩克斯,倍低音薩克斯的喇叭口非常大,甚至可以放入一個小孩。)
1851年,阿道夫·薩克斯取得了一項孔距為二十四鍵金屬大管的專利權,此種金屬大管被稱為"薩克斯體系大管"。
1853年,法國軍隊開始啟用薩克斯,使木管樂與銅管樂完美的結合起來。當時歐洲所有國家的管樂隊都來購買阿道夫.薩克斯發明並生產的這種樂器——薩克斯,這使得阿道夫.薩克斯成為當時非常富有的人。阿道夫.薩克斯的成功引起了同行的嫉妒,於是便將他告上法庭,說阿道夫.薩克斯竊取了他們的專利,阿道夫.薩克斯為了維護自己的發明和榮譽進行了英勇的斗爭。
1860年,英格蘭人Andir在薩克斯盛行時期,研製出其第一支薩克斯,打破了阿道夫.薩克斯對薩克斯的壟斷地位,又因Andir的刻苦追求,其薩克斯做工精湛及音色優美出眾,受到許多薩克斯手的追捧。
1885年,法國賽爾瑪管樂器製造公司在巴黎成立,該公司根據創始人亨利·塞爾瑪(Henri Selmer)的名字命名。塞爾瑪樂器製造公司主要生產單簧樂器,尤其是薩克斯和單簧管,其卓越而優秀的產品質量聞名於世。
1886年前後,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管樂隊成立,由時任中國海關總務司的外國人羅伯特·德(Robert Hart)[1835--1911]創辦。
1887年,阿道夫.薩克斯在薩克斯原來的最低音"B"鍵下,又增加了一個降"B"鍵,並且在幾個最低音且較大的鍵子上,加裝上了保護鍵的半框架裝置。
1894年,已身無分文的阿道夫.薩克斯在巴黎逝世,不過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的是,經過他的律師多年的努力,最終打贏了他和對手的官司。
1900年以前,關於薩克斯的作品並不多,因為許多音樂家不知道薩克斯這種樂器能否長久的存在,所以許多音樂家並沒有涉足薩克斯這一領域,但是在交響樂當中仍可以找到薩克斯的身影,並有出色的表現,例如比才的《阿萊城的姑娘》;拉威爾·莫索爾斯基的《圖片展覽會》等。
1903年,德彪西為波士頓的霍爾夫人——一位特別富有的女人創作了一部中音薩克斯與管樂隊的作品《狂想曲》,霍爾夫人後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薩克斯演奏家,她還請了丹笛、洛夫萊爾等著名的作曲家為薩克斯創作作品。
世紀之初,歐洲軍樂隊在北美大陸巡迴演出,一些薩克斯演奏者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定居下來。
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爵士音樂橫空將高音薩克斯帶入爵士樂當中。薩克斯在爵士樂當中的豐富表現力令世人大為驚嘆,從而也就奠定了薩克斯在爵士樂當中所佔的絕對地位,而西德尼.比徹特也被人們稱為薩克斯之"父"。
在我國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廳中曾經出現過薩克斯,但是解放後,薩克斯被視為不受歡迎的樂器一度消失。改革開放以後,學習薩克斯的人又有所增多,而且在各類傳媒及演出中,頻現薩克斯的身影,其優美的音色也被愈來愈多的國人所喜愛,加之國外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及著名的爵士樂團來我國交流訪問,學習薩克斯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小學校園里,已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能夠演奏薩克斯。
構造與音域
1.構造
薩克斯由主管、脖管、笛頭、哨片、哨箍、蓋帽、掛帶七部分組成。除笛頭、哨片外其餘全為銅 制,因此既有木管的特點又有銅管的亮麗,薩克斯管體上端呈圓錐形(上粗下細),下端管體呈圓柱形(上下一致)喇叭口向上彎曲,與低音單簧相似。
在此,我要提及兩家非常有名的薩克斯附件生產公司。法國的彎德利(VANDOREN)公司和BG公司(BG)。這兩家公司生產的薩克斯附件(笛頭、哨片、哨卡、掛帶、修刀、哨夾等)得到全世界諸多奏家的首肯和贊譽。雖說只是附件,但這些附件對我們的演奏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音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使薩克斯產音域從原來的兩個八度和一個五度的基礎上,又向上擴展了一個八度和一個四度(擴展音域屬於超吹部分,沒有一定的基礎很難向上吹奏)這使薩克斯能夠對更多的樂曲加以完美展現。
選擇和安裝
1.選擇:
一般樂器質量的優劣,關繫到初學者演奏水平的提高,所以購買時應該慎重些。進口品牌的樂器雖然較好,但就中國大眾的購買力而言無疑過於偏高。雖然國產的樂器價格較為便宜,但有些樂器質量不是很理想,因些,購買者應該請專業人員幫助鑒定。如果自己去買,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 仔細觀察其外型,鍍漆是否均勻,有無凹凸之處。
(2) 檢查其鍵墊是否有印痕,共鳴器上的扣釘是不準確地接接觸音孔中心,鍵墊是否蓋嚴。
(3) 檢查其機械部分的靈敏程度,彈簧張力是否合適,鍵柱與連桿之間是否有間隙。
(4) 檢查其音準,兩音之間音高之差不應超過十。[2]
2. 安裝:
(1) 把哨片從哨夾或哨盒中拿出,將哨片平面同笛頭平面重合,哨片頂端同笛頭頂端對齊,由左手大拇指將哨片按在笛頭上。
(2) 由右手把哨箍套在笛上,哨箍上沿要越過笛頭指示線,然後把哨箍的合縫線對准哨片正中。
(3) 把哨片安裝好後,將笛頭插入脖管,笛頭風口中心要對准脖管上的泛音鍵。
(4) 把安裝好的脖管插入主管,然後擰緊主管上端的螺絲。
(5)樂隊合奏前,一般用標准音A校音,校音時中音薩克斯奏升F,次中音奏B。倘若薩克斯音高偏低,笛頭往脖管的軟木上多插一些;倘若薩克斯音偏高時,笛頭從脖管的軟木處向外拔一些,直到音高較准為止。
演奏姿勢
良好的演奏姿態勢對於初學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第每一位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其對學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同增有著相當大的益處,不正確的姿勢不但不能給人以美感,而且還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初學者不要忽略演奏姿勢的重要性。
1.用吊帶將樂器掛在胸前,置於身體的右前方,調整掛帶,使其既能負擔樂器的重量,又能緩解手和臂的緊張程度。
2.站立演奏時,兩腿同肩寬,坐著演奏時,兩腿打開稍向外,呈九十度弓形觸地,身體要自然挺直,背、胸、腰、腹不可彎曲。
3.含笛頭的角度,要以自然呼氣和笛頭風口的氣流方向為依據,因氣流方向略向下斜,而笛頭和脖管自然要與氣流的方向相一致,略往下傾斜為最佳角度,大約為四十五度左右。
4.演奏當中手指、腕部、臂部要鬆弛,左右手要自然彎曲,指關節要略為隆起,不可平直而蹋落關節,運指時要有節奏感,用力不宜過大。動作不宜僵硬,手指抬的不宜過高。
5.左手拇指扶按在T鍵上,並且控制八度泛音鍵,小指控制11(降B)9(升C)8(升G);右手指托住樂器下方靠近身體部分的托鉤,小拇指控制1(C)2(降E),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放在Ⅰ、Ⅱ、Ⅲ鍵上。
6.用嘴控制笛頭,掛帶控制薩克斯的重量,左右手控制薩克斯的平衡,使之演奏呈現出最佳姿態。
一)口型:
口型的正確與否能夠影響到發音,不正確的口型會將下唇咬壞,引發感染,甚至引發牙齒的畸形,初學進應牢記口型的注意事項。
1.下頜放鬆,微收下唇,使下唇的二分之一部分覆蓋下牙,嘴呈微笑狀自然向兩側微微拉開,發"哀"(ai)音。
2.將笛頭輕攻入口中,上牙和上唇輕觸在笛頭上面,唇肌用力要均勻。
3.所含笛頭位置的多少應以個人的條件加以區分,一般來講大約含在笛頭的三分之一處。在這里要談到一個最佳振動點的部題。先從笛頭的前端少含試吹,慢慢向後移動試吹,然後再從笛頭的後端多含一些進行試吹,逐漸向前移動進行試吹,一定要用心多聽各位置的音有何不同,這樣便能找到最佳振動點,此時便可固定所含笛頭的位置。
4.注意在練習過程中,可以照鏡子進行吹奏練習,練習時不要鼓肋腮,口型要保持一致。
(二) 呼吸:
1.所謂呼吸就是氣息的支撐,也是薩克斯的動力。掃然有人會認為呼吸很簡單,在這里我們要講的呼吸方式有別於日常的呼吸方式,經過各個學科的專家共同的探索與研究發現,人類的呼吸方式共分為三種:
(1) 胸式呼吸法:吸氣較淺 而少,也是人們正常的呼吸方式。
(2) 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有如聞花感覺,吸氣多而深但不易於控制,亦有部分學習聲樂的人採用此法。
(3) 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經論證此種方法最為科學,大多數學習聲樂的人採用此種方法。
2.吹奏時對呼吸的要求
(1) 吸氣:將氣自然吸入肺葉下部,致使橫膈膜(位於胸腹之間的一層薄膜)向下移動,使腹及兩肋自然擴張。
(2) 呼氣:也就是發音時,利用橫隔膜和腹肌控制有為滿氣,腹部鼓起來的情況下,腹壁逐漸恢復還原,同時藉助腹肌的壓力,使吸氣下降的橫膈膜漸漸上移,將氣流控製成如同一根非常自然的平穩有節制而又暢通的"氣柱"呼出。
解決:
1.通條布:
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是練習結束後,用通條布將管內的水分清潔後,包含樂器的主管和頸管,(坊間有許多專為清潔設計的通條布,價格不一,即時也可以使用豎笛專用的通條布,棉製的,便宜又好用)
2.吸水紙或吸油麵紙(高音孔的口水問題)
再用吸水紙或吸油麵紙也可,將有殘余水分的音孔逐一拭凈,別忘了兩個高音孔,這兩個音孔很小,不容易清,有賣專用的清潔棉棒,也可以去煙斗店買清潔煙斗的棉棒,(這種棉棒可彎折);皮墊最好不要有殘留水分,以免減短它的使用壽命。
3.表面、乾燥劑:
最好注意,有些在管身外的水分也要擦掉,避免使樂器表面留下水斑或造成彈針生銹。竹片擦乾後再收起來,最後一定要放一包乾燥劑,(放在Bell口或置物格內都可以,反正是密閉空間),不然皮墊和竹片都很容易發霉,尤其是台灣濕熱的氣候更是。
4.通條棒兩三事:
另外,有些人認為通條棒也是清潔管內用的,(長長毛毛的那種),其實不然,它主要的作用是為了保持水分,尤其在美國或是歐洲部分地區,氣候過於該乾燥,皮墊常常會乾裂,所以會置通條棒於管內,在亞洲濕度高的地方則不建議使用,它掉下的毛屑,可能會沾附音孔上或螺絲間,造成漏氣或機械性不靈敏,除非你真的非常認真的勤於保養,並嚴密監控盒內的濕度,那或許通條棒有助於皮墊的維護不一定。[4]
品牌
每一種產品都有知名的品牌,薩克斯也不例外。經過多年的發展,薩克斯界已經出現了以下幾大品牌:
塞爾瑪(SELMER)、柳澤(YANAGISAWA)、安迪爾(ANDIR)、歐米特(AUOMET)、雅馬哈(YAMAHA)、卡爾沃斯(Julius KEILWERTH )傑普特(JUPITER)等
世界主要薩克斯管品牌介紹
薩克斯風是一種講究名牌的樂器,專業的樂手寧願花費相當的代價,選擇名牌的薩克斯風,讓自己得心應手,才能吹出優美的音色。而老的名牌薩克斯風,更是像古董一樣會增值,有時比新的薩克斯風還要貴。以下是當今薩克斯風市場上的知名廠商,其產品各具特色,擁有不同的風情:
● Selmer 演奏家的最愛
Selmer這個知名的法國標志,可說是每位薩克斯風演奏家的最愛,早在1900年,法國人 Henri-chery Selmer 就承襲父業,從事生產薩克斯風的工作。最早的 Model 22 型薩克斯風,是在1922年出現的。之後1936年的 Balancded-Action、1956年的 Mark VI 型,以及1976年的 Mark VII 型,都是純手工的產品,比新品還昂貴。
Selmer 為知名的法國品牌
● Andir為知名的英國品牌
Andir為知名的英國品牌,1860由英格蘭人Andir創建,Andir薩克斯產品全部為手工製作,又因其音色優美,做工精良,受到許多知名薩克斯手的追捧;由於其產量較少,目前,其薩克斯產品已很少在世。
● Yamaha 世界最大的廠牌
Yamaha是日本最知名的樂器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薩克斯風製造廠,成立於19世紀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Yamaha是以鋼琴聞名,其實在鼓、吉他、管樂、弦樂方面,在國際市場上都有很高的評價。Yamaha 世界最大的廠牌.
● Yanagisawa 走專業路線
Yanagisawa柳澤管樂器株式會社成立於1893年,是日本第二大管樂公司,近年來致力於研發、參展,並走專業路線,使得聲名大噪,連美國一些權威爵士雜志如 Down Beat、Jazz Times、Jazziz 等,都常有柳澤樂器的蹤影,聲勢已逐漸凌駕於Yamaha之上了。
● Julius Keilwerth 德國最知名品牌
Julius Keilwerth是德國最具知名度的管樂製造公司,不但規模較大,歷史也較悠久。許多知名的爵士藝人像 Ernie Watts、Kirk Whalum、Grover Washington Jr 等,都使用此廠牌的薩克斯風,因為他們研發了一種黑金色相間的薩克斯風,外型相當搶眼。
分類:薩克斯家族, 從大到小依次是: 倍低音薩克斯,低音薩克斯,上低音薩克斯,次中音薩克斯,C調薩克斯,中音薩克斯,F調高音薩克斯,高音薩克斯,C調高音薩克斯,超高音薩克斯。
薩克斯有多種音域和調性,其中以中高音、中音、次中音、上低音四種最多見。古典薩克斯以中音薩克斯為主,而在爵士樂、流行樂里是以中音、次中音為主。所有的薩克斯指法基本都是一樣的,吹奏者可以不用指法練習就更換樂器。
高音薩克斯(Soprano Saxophone)通常為降B調,是薩克斯家族中音調第二高的樂器,僅此於超高音薩克斯(Sopranino),管的體積也是第二小。常見的為直管,略微曲頸或類似中音薩克斯的形狀。相對於黑管,高音薩克斯音量更大,更有穿透力。但由於小管身,使得高音部分更難以控制音準,較難上手。高音薩克斯主要用於獨奏,在木管重奏中常用來替代雙簧管。著名的高音薩克斯演奏家有Sidney Bechet,約翰·柯川,Wayne Shorter,肯尼·基等。
中音薩克斯(Alto Saxophone)是最常見的薩克斯,降E調,也是應用在古典樂合奏中最多的薩克斯。由於按鍵距離適中,氣息要求和嘴部控制難度介於高音薩克斯和次中音薩克斯之間,以及相對便宜的價格和搬運容易,成為初學者入門最常使用的薩克斯。中音薩克斯音色較次中音清亮,較高音溫和。中音薩克斯構成了管樂隊薩克斯聲部的最主要部分,在爵士大樂隊編制中和次中音占同等重要位置。作為獨奏樂器出現相對少一些。中音薩克斯是薩克斯家族最有代表性的種類。著名的中音薩克斯演奏家有爵士樂: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Kenny Garrett,古典樂:Marcel Mule,Sigurd Raschèr等。
次中音薩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為降B調,外形比中音薩克斯稍大,彎管前端多了一個彎曲,音色溫和穩重。在管樂隊中次中音薩克斯數量少於中音,一般作為輔助角色和小低音號和長號用同樣的樂譜。而在爵士樂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啞厚重的聲音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後來的約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聲音的個性。
上低音薩克斯(Baritone Saxophone)通常為降E調,是4種中相對少見的類型。體積重量較大,近中音兩倍左右。很少有人用它作為獨奏樂器,而在薩克斯四重奏或爵士大樂隊中上低音薩克斯以它低沉渾厚的音色把其它聲音承托起來,以較簡單的吹奏維持著音樂進行的穩定步伐。在管樂隊中常和低音號起類似的作用,有時讓人聯想起大提琴的聲音。著名演奏家有Gerry Mulligan。
其它薩克斯還包括超高音薩克斯(Sopranino Saxophone),低音薩克斯(Bass Saxophone),倍低音薩克斯(Contrabass Saxophone)。
怎麼購買最好的薩克斯
首先要看薩克斯的類型,一般來說降E調、中音薩克斯是初學者的首選產品。因為,在薩克斯樂器種類之中,降E中音的使用范圍最廣、表現能力也是最棒的。由於這個型號的薩克斯的實際音高、音域和音色與自然人聲更貼近,表達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情緒時更淋漓盡致。另外,這款薩克斯的難度偏高,對氣息控制的要求很高,可以好好鍛煉初學者的基本功。
其次就是薩克斯品牌和價格,新手購買價格適中的薩克斯即可,如果價格太低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如果價格高又不劃算。如果自家的經濟條件還不錯,等到技術提高了再換更高級的薩克斯。
如何保養
[5]保持乾燥:作為吹奏樂器,每次吹奏完後總會有一些水份留在管內,眾所周知,水對木材的侵蝕是相當嚴重的,對金屬也不例外。因此,我們還是應不厭其煩地在每次吹奏後用柔軟吸水的布把樂器擦乾,特別是在潮濕多雨的地區,保持樂器乾燥尤為重要。因為這樣做的確能有效延長樂器的使用壽命。
保持清潔:薩克斯管結構復雜,音孔,音鍵多達數十個,如果不定期清潔,很容易在鍵軸,鍵桿和彈簧等部位積攢灰塵和污垢,這樣會嚴重影響樂器機械性能的發揮,給演奏帶來困難。管身部分可以用適合清潔金屬製品的清潔上光劑來清洗。灰塵清除可以用普通較柔軟的毛刷。
保持靈活:薩克斯管音調的變化主要依靠音鍵和音孔的變化來實現,因此尤其音鍵應具備高度的靈活性,應定期滴專用鍵油以增強它的靈活性並防止銹死。另外提醒大家在每次吹奏間隙放置樂器時盡可能避免壓迫音鍵。
發展
1846年阿道夫本人在法國巴黎開辦了一個樂器廠,專門生產薩克斯。他曾先後生產過十四種型號的薩克斯,包括高音、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等形狀各異的樂器。它既有銅管樂的嘹亮,又有木管樂的柔和,所以當時就有很多音樂界人士喜歡這種樂器。一些音樂團體,也嘗試著啟用這種樂器。1853年法國的軍隊開始引進薩克斯到1860年英格蘭人安迪爾(Andir)研製出薩克斯,並使薩克斯在在歐洲開始盛行,後歐洲的很多國家逐漸啟用了薩克斯。這也使薩克斯很快以軍樂的形式響譽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
二十世紀初,歐洲一些薩克斯演奏家移民美洲,薩克斯開始在美國等美洲國家流行。到本世紀二十年代薩克斯開始用於爵士樂隊,在爵士樂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以至到後來成了爵士樂的代名詞。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在中國清朝末期成立了第一支管樂隊,開始象徵性地使用薩克斯。辛亥革命以後曾一度消失,直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才在中國的舞廳出現過,新中國成立後薩克斯連同吉它等一批西洋樂器被視為不健康的樂器,禁止引進。到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才在各種娛樂場所,以及各類傳媒中頻繁出現薩克斯。再加上國外的一些演奏家、樂團經常到中國演出,所以這種樂器也越來越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學習和演奏薩克斯的人也越來越多。
F. 薩克斯給人的感覺
金屬獨特的磁性,這種音色,很吸引人-----第一感覺
很酷,很甜美,在幽暗的角落,每個人都會晃著高腳杯來傾聽
G. 老外都喜歡什麼樂器
那要看是哪國了...我也不確定...但我在英國的時候...看大部分的英國人都是喜歡打擊樂...不像國內都是迷戀吉他...還有...他們學樂器很多都不是像國內的人那樣...為了耍帥的...別擔心啦......老師多著...
H. 歐洲民間器樂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據說起源於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約公元1世紀流傳到古羅馬。羅馬軍隊入侵大不列顛,風笛傳入蘇格蘭。而公元14世紀起成為風行歐洲的民間樂器。18世紀風笛傳到澳大利亞、加拿大,在蘇格蘭地區,風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常用於民間的婚喪風俗節日活動中。
蘇格蘭風笛的發音嘹亮、優美、並能持續不斷。古代它曾是蘇格蘭人打仗時使用的一種特殊武器,並由蘇格蘭王室規定規定為軍隊專用,在戰場上用這種強大、奇特的音響配合鼓聲來驚嚇敵人。直到蘇格蘭被英國人戰勝後才廢棄。在蘇格蘭民間,這種風笛及其演奏的曲調一直作為一種傳奇事物而世代相傳,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一蘇格蘭的民族傳統音樂。http://ke..com/view/66363.htm
吉他是一種古老的撥弦樂器,從十四世紀末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最早是阿拉伯人將吉他傳入西班牙的,當時被人們稱作拉丁吉他或吉他,到了十六世紀又被人稱為維奧拉琴,進入十八世紀後,吉他的外形才被逐漸確認下來,古典吉他和西班牙吉他從十六世紀以後沒有什麼變化,而現代吉他的種類和風格卻越來越豐富;進入二十世紀後,吉他越來越顯示它的多元性,它既可以獨奏,重奏,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不同樂器之間。
http://www.cctv.com/program/yygs/20061230/105105.shtml
在印度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從西方傳入的歐洲樂器在印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它們的外形仍保持原狀,但它表達的內涵,採用的方法、技巧、風格都已徹頭徹尾地印度化了。如果有人閉上眼睛聆聽這些樂器的演奏,決不會相信這種音樂是採用歐洲樂器演奏的。可以說,除了樂器的外觀軀殼之外,靈魂完全是印度的了。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歐洲樂器逐漸被同化,適應了印度傳統音樂的要求,最終被改造為印度的民族樂器。屬於這種類型的樂器有小提琴、曼陀林、吉他、單簧管、薩克斯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小提琴。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9063/
歐洲氣息的樂器有長笛、單簧管(黑管)、還有就是歐洲的民族樂器了。可是你說「薩克斯和號,笛子之類的就算了」
十八世紀歐洲古樂器奏響北京
由中東流傳到歐洲的卡儂琴演變而成的齊特琴,是18世紀流傳於奧地利與巴伐利亞地區的著名古樂器。其音域寬廣、音色清脆悠揚,奏出的音樂非常悅耳,由於演奏技術極為精緻復雜,能演奏者屈指可數。目前即使在歐洲,該曲的原創版的演奏也是不多見的。我們以往聽到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基本都是將原來由齊特琴演奏的旋律部分,改成由交響樂團弦樂來演奏的版本。
齊特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濃厚的奧地利民族色彩,這種特色型樂器撥奏出這首圓舞曲中最主要一段輕柔而華美的旋律,彷彿晨曦透過濃霧照進維也納森林,伴隨著鳥兒們婉轉的鳴叫。擔任齊特琴演奏的是歐洲頂級齊特琴演奏大師芭芭拉·萊絲特·艾伯娜。http://ent.sina.com.cn/2004-12-14/1814599151.html
歐洲八孔豎笛簡介
一、從名稱來認識豎笛
英國:Recorder ,像鳥叫的笛子。
德國:Block Flöte ,有木頭塞子的笛子。
義大利:flauto diritto ,直拿的笛子。
法國:Flute á bec 柔音笛的意思。
日本:tatefue ,豎笛。
中國台灣:直笛(直吹)或木笛(木製)。
中國大陸:豎笛。
二、豎笛的古至今—豎笛的起源
要精確的說出豎笛最早形成的時間很困難的,因為第一支豎笛已不存在,它可能在史前時代就被用於南歐和西歐的民間音樂,一直到現在還有些國家將它當作原始的民間樂器,所有的圖像及文字數據顯示,豎笛在當時的功能相當的多,它可用於獨奏也可用樂器組合中,可作為歌手的伴奏樂器也可作為歌聲的替代者。 豎笛在中世紀傳入西方時,被傳給社會地位較低的游吟詩人,游吟詩人有大量的單音音樂舞曲流傳下來,而以樂器和歌聲相互交替出現是常見的表演方式,盡管游吟詩人在社會上是不被尊重的,但他們在宗教音樂的演奏中卻有著極大的貢獻。http://www.csmes.org/index.php?act=detail&id=8038
歐洲樂器和音樂作品的大量傳入是在20世紀初期,首先是歐洲的銅管樂隊被洋務派和君主立憲派所採用。此後,在一般中小學里,也逐漸開展起業余的樂隊活動。五四運動以後,鋼琴開始在中國流行,師范學校、教會學校和某些私人學校中已經逐漸使用。http://www.ruoshui3k.com/html/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