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100多年,為什麼印度不恨反而卻對英國感恩
說起殖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恥辱。但對於幾百年前的印度來說,被英國殖民統治了100多年,為什麼不恨英國反而對英國很感恩。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三,英國對印度寬容的政策和優厚的福利
英國在對印度殖民期間,並沒有對印度的民眾進行殘暴的統治,相反,給了他們很多寬容的政策和優厚的待遇。比如,英國給予了印度上層領導很大的權利,使得他們感覺到比以前的統治更加的民主自由,所以自然就沒有什麼矛盾。除此之外,印度人還可以隨意去英國購買房產和留學等,享受到了英國給他們帶來的很多便利。
㈡ 被英國殖民兩百年的印度,怎麼對英國不痛恨反而感激
對於侵略者,幾乎每個國家都是深惡痛絕。
但有個國家卻對曾經的侵略者英國不那麼痛恨,甚至有的還有那麼一絲感激,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鄰居之一印度。
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統治,還要追溯到17世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殖民者並非是英國,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與荷蘭。
而由於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這種大環境下所選拔出來的印度領導階層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國。
或者說對英國有認同感,畢竟沒有英國的體系,或許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英國為印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框架,作為印度的主體領導階層又是認同英國,所以印度對英國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難理解了。
㈢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為何印度不恨反而卻對英國感恩呢
跟咱們中國一提及“殖民”、“殖民地”,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不同,主流上看,還真是這樣,比如現任印度總理莫迪,就多次公開表示,感謝英國給印度創建的現代教育體系、修築的鐵路網(2萬多公里的鐵路,現在還用著)、打下的工業基礎,還有英語這一寶貴的文化財富等等....
所以,英國早期的殖民並沒遭到過大規模的反抗,沒留下什麼冤讎。
到了19世紀,從未去過印度的維多利亞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畫像掛滿了南亞次大陸的各種場所,印度人提及女王也是一臉的尊崇,沒說一個“不”字。印度中上層人士會也以說英語,上英國人辦的學校,給英國人做事兒,去英國開眼為榮。
下圖,2017年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個忠心耿耿侍奉維多利亞女王的印度男僕形象,大贊女王和印度僕人的深厚友誼。電影中的阿卜杜勒,可比女王的兒孫們孝順多了。
㈣ 為什麼英國殖民者洗刮印度那麼久,印度人還那麼喜歡英國
印度雖然被英國殖民統治了許多年,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在英國統治的這些年,也給印度帶來了許多的發展,英國還給印度修建了鐵路。
㈤ 印度被英國統治了200多年,為啥印度不恨卻對英國感恩
1、英國統一了印度印度在歷史上都沒能夠完成過統一,一直都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而在被英國統治之後,當時除了法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之外,其餘地方都被英國所統一了,也就是說英國占據了印度之後,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疆域,還幫印度打下了很多地方,幫印度擴大了領土了,因此也正是因為英國的助攻,使得印度在獨立後才能完成統一,甚至領土還大大擴大了。
英國對於印度的統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殘暴,反而在當時還出了很多寬容的政策,甚至給予印度人很多優厚的待遇,比如給予印度上層的權利是比較大的,而且印度人還能隨意在英國定居或者是留學之類的,所以也正是這些優厚的福利使得印度人對於英國才會那麼感恩。
㈥ 明明印度被英國人殖民統治了190年,為什麼印度人還非常喜歡英國
之所以說英國好,是因為英國在侵略他們的時候,不僅僅是大把撈錢,還給他們建造了2.2萬公里的鐵路,這個貢獻對於印度來說有多大呢?今天的印度,還有很多地方是在用著印度人給修建的鐵路,如果不是英國人,現在很多印度人怕是想掛火車都掛不了。
除此之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幫了他們很多的忙。最後,最重要的是,印度在獨立以後,領土面積有了很大的提升,要知道,印度的前身莫卧兒帝國也沒有完全控制印度半島,但英國人控制了印度半島以後,索性將其他的聯邦小國完全並入印度中來,印度對此非常高興。
最後印度獨立,也沒有通過武力而只是談判,對於其他侵略者來說,英國就像是來幫助印度建國一樣的好國家。所以,印度人在撿了這么多便宜之後,即使被致殖民統治接近兩百年,他們依然覺得是自己賺了,所以,現在很多印度民眾對於英國都保持著好感。
㈦ 被英國殖民了兩百年,為什麼印度人對英國並不反感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國殖民印度的時間太久了,所以很多印度人都被同化了,而且在英國的殖民下,印度的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所以印度人是不記恨英國的。
所以就算是英國侵略了他們,他們也不覺得需要反抗,並且他們從內心還是覺得英國人是十分高貴的,所以在這種思想下,印度根本沒有被殖民的羞辱感,就算是現在恢復獨立了,但是他們還是不怨恨英國。
㈧ 英國殖民印度兩百年,為何印度對英國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同為亞洲最大國家的中國和印度都曾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更准確地說是英國殖民了印度190年,而中國其實是淪為英國勢力范圍,中國是被英國半殖民化了。那麼不管怎麼說,在我們觀念里,這是一個強國對弱國的欺凌,而且還欺凌了200年,被欺凌的一方應該像中國一樣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令人奇怪的是,印度不僅不恨英國,而且特別感激。
第二,英國的到來給印度帶來了大量先進技術,使得印度經濟蓬勃發展,印度開始推廣使用英語,這對印度迅速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大有好處。第三,英國人雖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大肆屠殺當地人,說實話,確實沒怎麼屠殺印度人,這給印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不像其他征服者一樣實行種族滅絕。第四,英國為了維持統治,將印度的基礎設施全部升級,修鐵路、港口、公路、橋梁,這些全都是惠及民生的措施,而且英國人還把現代民主議會制度帶到了印度,對印度影響甚大。
㈨ 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印度人現在為什麼不反感英國人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句名言:印度就是一個地理名詞,從來就沒有印度這個國家。丘吉爾的話雖然有些”刻薄”,但也說的是一個事實,印度從來就沒有以一個國家出現過。在印度之前,印度這個地方是以部族各自存在各個城邦各自為政。一片散沙。不存在國家的這個概念,正式英國的“侵略”統一的印度,形成了統一的語言,法律,政治,文化。英國促進和幫助印度統一,建立了國家體系概念。當然,對英國不反感的主要是指印度的精英階層,大部分普通印度人對於英國的殖民的殖民統治也是十分反感和痛恨的。每年的3月23日是印度的民族烈士紀念日,每年4月13日是印度的迦利安瓦拉拔格大屠殺紀念日,都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證明。
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好處,那就是印度客觀上擴大的印度領土,古印度的領土面積其實不大。正式由於的英國人殖民,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領地,但最終都便宜印度。使得印度的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七。綜合來是說,就是由於英國給印度帶來的了先進的現代化文明,工業,科技。客觀上完成並擴大的領土和完整。所以基即便印度獨立和英國的關系還十分親厚,還加入了因此印度在獨立以後還加入了英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