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明朝英國有多少黃馬

明朝英國有多少黃馬

發布時間:2022-08-06 13:10:48

㈠ 古代的「黃馬褂」有多少特權為何和珅擁有20多件

黃馬褂有多少特權?這東西最主要是賞賜的人只能是皇帝,是一種榮耀,有其特殊性,黃馬褂也就代表跟皇帝有點關系,得到皇帝的賞識,這種特權有見官大三級的威勢,被賞賜黃馬褂的一般都是官階較高的人,其本身地位就不一般,賞賜黃馬褂就更加有高人一等的感覺。

不過黃馬褂分為兩種,分為工作服和賞賜黃馬褂,賞賜黃馬褂又分幾種,有打獵時賞的,或比武時賞的,有賞給有功的高級武將或統兵的文官的,還有特賜朝廷特使的。

特使特賜就是代表皇帝跟外國打交道的會得到一件黃馬褂,象和珅就代表乾隆皇帝和英國使節馬戛爾尼談判過,得到這種特賜的黃馬褂自然不在話下。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擔任了那麼多職務,乾隆賞他“武功褂子”也很正常,黃馬褂雖然沒什麼的特權,卻是皇上御賜的,跟皇權沾上邊的,身份自然就特殊點,一般人誰敢不給面子?所以有見官長三級的威力,誰都要給皇帝面子不是?

㈡ 明朝萬曆年間北京城人人騎黃馬戴口罩,這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秘密

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一九),李小二生活在北京城裡,每天騎馬去上班。那時候好多人騎馬上班,就像今天好多人開車上班一樣,屬於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的標志,所以並不稀奇。讓人稀奇的是,小二永遠只騎一匹黃馬,而且幾乎所有人都騎黃馬。再留心一下還能發現,包括小二在內的好多市民,每天出門必戴一副口罩,熟人見面打招呼,全是唔唔的男低音,看似正流行SARS似的。

對於這種現象,明朝人屠隆做過解釋,他說當時街上太臟,晴天起沙,雨天起泥,而不管晴天、雨天,都是糞便滿地。騎黃馬出去,刮上去的沙土和濺上去的糞便不會太顯眼,省得經常刷洗。至於出門戴口罩,甭解釋,一定是用它來抵抗臭味。

明朝剛建國的時候可沒有這么臟,那時候路面很寬,街道兩旁挖有明溝,明溝旁栽有槐樹,槐樹的後面才是居民樓和臨街店鋪。街道四通八達,明溝也彼此貫通,街上的雨水裹攜著人畜糞便,迅速地排入明溝,再順著明溝流出城外。

為了讓這個狀態保持下去,明成祖讓五城兵馬司日夜巡查,嚴禁臨街居民為擴建住房而填平明溝。明英宗怕五城兵馬司玩忽職守,又派巡城御史協助和監督五城兵馬司。明憲宗和明孝宗即位,分別又讓工部和巡捕營參加進來。也就是說,萬曆年間至少有五個機關在治理違章建築。可惜這五個機關沒一個管用的,早在成化七年(一四七一),原本四通八達的明溝就被日趨火爆的房地產開發填平了大半,雨水泡塌過上萬間房屋,無數人在那年大瘟疫中死去[1]。然後就是李小二的時代,違法搭建更多,城市更臟,逼著小二他們騎上了黃馬,戴上了口罩。

如果您向李小二打聽萬曆年間的流行色是什麼,他會毫不猶豫地告訴您,一個是黃,一個是白,再一個是灰。黃是黃馬,白是口罩,而灰是黃馬和口罩在濃郁的臭味中熏出來的顏色。這幾樣流行色摻在一起,讓您要麼對生活充滿絕望,要麼像一個民意代表那樣發出呼籲:我們要治理城市環境!

李小二應該目睹了治理進程。那是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某工部員外郎主動請命,要突擊拆除所有違章建築[2]。該員外郎帶領臨時組成的突擊隊,嘗試進行移除工作:從宣武門外東響閘,到正陽門外御河橋,長達三里的違章建築很快被拆除一空。不過,才剛結束,雪片一樣的舉報信就飛進了皇宮,紛紛檢舉那位員外郎的貪污受賄行為,他很快被革職拿問,關進大牢,然後畏罪自殺。當然,該員外郎不一定貪污受賄,更不一定是自殺,他是死在自己太胡塗上。那麼多年、那麼多機關都沒治理好一個違章建築,這裡面豈能沒有奧妙?

㈢ 古代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

導語:在很多影視劇當中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那麼就是皇帝將自己的黃馬褂,賜給了朝廷當中立下了大功的人,而得到這件黃馬褂的人立馬就會穿在身上,整個人都覺得特別的榮耀,周圍的人也對於這種事情非常的羨慕。那麼清朝皇帝把黃馬褂賜給別人,黃馬褂到底有多少特權呢?


總結:到清朝後期,時代變遷,皇室沒落。而當時象徵榮耀和地位的黃馬褂也成為了爛大街的東西,那時候皇室的很多東西都被拿來交易和拍賣,只要有足夠的錢就可以買得到。而且買到之後就屬於私人物品,可以隨意的穿戴和處置,再也沒有了當時的珍貴和榮耀。

㈣ 求明朝地方官職各代多少兵馬詳細一點。

明朝地方官員並沒有兵權,明朝實行「衛所制」,即在全國軍事重鎮設立軍衛,編制為一個「衛」有5600人,軍事長官為「都指揮使司」正二品,1120人為一所設「千戶所」正五品,120人設一個「百戶所」正六品,50人設一「總旗」,10人設一「小旗」【「總旗」「小旗」為世襲,無品級】公元1390年全國共設有衛547個,所2563個。

兵員來自軍戶【現役軍人】,而且軍戶世襲!士兵後代也必須當兵,除非皇帝特赦。到明朝後期衛所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大量逃戶,一衛不足1000人,大多吃空響。
到嘉靖時期【朱厚熜】,邊患嚴重,急需兵力,朝廷改采募兵制【直接招兵】。募兵不同於衛所軍,不世襲,來去相對自由。但由於募兵制破壞了早期衛守制「兵帥分離」的構想,內閣必須將兵權下放於將領,明朝無法完全掌控兵權,尤以戚繼光的「戚家軍」更為有名,中央集權逐漸轉變成為個別軍官所擁有的勢力。
明朝軍銜制度【各武官名稱】總兵、副將、參將、守備、千總、把總。【總兵就像現在軍長,打仗是朝廷會派一個總指揮「督師」相當於總司令來指揮打仗、

朝廷封賜稱號:
【總兵】明代總兵官階無定製。
[宣威將軍]明代從一品武官。
[建威將軍]明代從一品武官。
[龍虎將軍]明代正二品武官。

【副將】明代副總兵改稱為副將,次於總兵一級,為從二品武官。
[定國將軍]明代從二品武官。
[昭勇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參將】明代總兵之下設參將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於副將一級。
[懷遠將軍]明代從三品武官。
[定遠將軍]明代從三品武官。
[明威將軍]明代正四品武官。
[廣威將軍]元明兩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宣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顯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守備】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將軍]明代從五品武官。
[武義將軍]明代從五品官員。
[武節將軍]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將軍]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總】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兩代正六呂武官。
[昭武將軍]元代稱為大將軍,明代正品武官。

【把總】明代正七品武官。

㈤ 古代的「黃馬褂」有多少特權和珅有多少件黃馬褂

黃馬褂是代表著皇權,猶如皇帝親臨,所有官民見到後都得參見,跪拜,而且不能有刑罰加身,這是他的特權,可是他是有條件和保質期的,一個條件是這個皇帝沒有反悔,另一個條件是這個皇帝還在位,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我們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封了很多免死金牌,最後這些有如催命符,獲得免死金牌的都被殺了,而黃馬褂也跟這個功能差不多,如果皇帝反悔,隨時可以殺掉,如果皇帝已經不在了,下一任皇帝同樣可以隨便處置,所以這個東西要用辯證的眼光看,怎麼理解都可以,總之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解釋最恰當不過了。和珅一生靠著乾隆皇帝的寵愛,獲得無數的黃馬褂,不過當過期以後,連一條命也換不回來,說不定說是他的催命符更恰當,如果少一些,說不定還有可能活命。

權臣和珅曾經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當時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主要是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同時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不知道有人統計過沒有,黃馬褂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這有時候也像大家追求的榮譽,最終是好還是壞,很難說清楚。

㈥ 馬匹作為戰爭中的重要物資,明朝為什麼會養的這么少

古代有個官名叫"洗馬",原名可能是"先馬",是太子的侍從官,因在太子出行時騎馬在前而得名,這個官在漢代俸祿是六百石,在古代已經算是中級官員,更何況是跟著下任領導人的屬官,前途無量。

但由於這個官職在後世跟馬就沒啥關系了,因為不太常見,所以不了解的人往往因為洗馬這個名字產生誤解。

明朝成化年間,洗馬楊守陳有次請假回家,住驛站時驛丞看到他的關牒,以為洗馬是不入流的養馬官,接待楊守陳時態度比較怠慢,大大咧咧問楊守陳:"你乾洗馬這活,一天能洗幾匹馬呢?"楊守陳隨口答道:"如果勤快就可以多洗,如果懶惰就少洗,沒有定數。"

過了一會兒有人報告說有個御史馬上要到,驛丞就趕忙催促楊守陳讓位,楊守陳說:"等他來了我再讓也不遲。"結果御史正是楊的門生,見到楊就長跪問安。驛丞嚇得趕忙匍匐在台階請罪。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來,至少在明朝中期,負責養馬工作的官員,在官場中地位並不是很高。



馬匹保有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軍事力量的衰落,比如說明初時期陝西邊鎮,歷史記載幾乎是全員騎兵,根據記載寧夏鎮和固原鎮兵額大約3萬人,卻分別擁有軍馬22182匹,和馬匹32256匹。

而到了明末,寧夏鎮的馬騾合計加起來只有4180匹,固原鎮則只有8673匹,從數量上下降到明初的1/5到1/4。

這還是邊防壓力重大的邊鎮軍馬的情況,就內地官馬的情況來說恐怕會更糟糕。據推測,明朝末期的全國官馬擁有量,已經下滑到強盛時期的1/5以下了。

㈦ 明朝英國公9世襲,每個人詳細點

第一代張輔。

他是明成祖時期最寵愛的大將,張玉的兒子。張輔的一生,戰功赫赫。是他那個時代,中國甚至世界上最耀眼的將星之一。

張輔很早的時候,就隨父親參加靖難之役,為明成祖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未來的歲月中,三次平定安南,滅亡了越南,三次跟隨明成祖,北伐蒙古,威名赫赫。

明成祖死後,接著輔佐三代君王,最後年紀大到不行的他,跟隨明英宗北伐,死在了土木堡之變。作為一個四朝老臣的偉大將領死在了戰場上,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到死。

第二代張懋。

他一上來就趕上了大明朝天翻地覆的時刻。在未來的歲月中,張懋始終手握重兵,成為京城的護法門神,長達四十年間無論哪位奸臣上台從來沒有人敢惹他,被認為是貴族中地位最高的,甚至比他老爸還要高,死後追封寧陽王。

張某別的能力不清楚,但是對權力的把握很厲害,而且他作為武將之後,武術也非常強,曾經連發三箭全中,被皇帝所稱贊。

閱讀全文

與明朝英國有多少黃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人怎麼親吻表達愛意 瀏覽:139
為什麼要遵守美國對伊朗的禁令 瀏覽:651
英國一年用多少電 瀏覽:173
如何看待印度塑料 瀏覽:55
印尼小學生人口有多少 瀏覽:605
沙特為什麼與伊朗敵對 瀏覽:37
越南光棍有多少 瀏覽:223
印度黑醫院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90
英國留學生吃什麼零食好 瀏覽:952
中國最大老鼠有多少斤 瀏覽:205
越南網速一般多少錢 瀏覽:586
為什麼不能讓英國人學漢語 瀏覽:88
越南黑人一般在哪個城市 瀏覽:149
中國語言有哪些特徵 瀏覽:573
2018年伊朗新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645
巴林伊朗為什麼斷交 瀏覽:854
奧運會印度有哪個強項 瀏覽:134
印度貨運公司有哪些 瀏覽:454
印度的皇帝都姓什麼 瀏覽:885
義大利中部是哪個大區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