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5萬清軍打死英國多少人

15萬清軍打死英國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8-06 23:13:16

『壹』 鴉片戰爭時,80萬清軍為何無法打敗4000英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派遣幾千人部隊前來攻打,清政府派兵80萬應戰。在本土作戰的過程中,清兵卻不敵區區千人,這背後或許與清兵實力弱、軍隊管理不善及專職軍人人數少有很大關系。

一、實力不強

清軍的實力弱小是這一仗失敗的根本,剛開始的時候清軍是頑強抵抗的,在廣州戰場、吳淞戰場多地輾轉,前後兩年時間旋迴二十幾個地方,軍隊難免疲乏。尤其每次的戰役中都損失了大批高級將領,其中包括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定海三總兵海齡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清軍的士氣。

所以看上去有八十萬大軍,可實際上能真的上戰場作戰的屬實不多。與英軍的強槍短炮相比,他們的作戰手段過於單一,自然最後被打敗了。


『貳』 鴉片戰爭期間,為何80萬清軍無法打敗約4000英軍呢

其實,清軍已經非常腐敗。

八旗兵由於國家供養,養尊處優,吃喝玩樂,沒有人願意拚命。

綠營兵待遇奇差,平時還需要打臨工養家,不訓練不聽命令,也不願意莫名送命。

其實,在對太平天國的戰斗中,八旗兵數千人曾經被區區幾個太平軍殺得潰逃的。

一群混日子的烏合之眾,即便有800萬也是不堪一擊

『叄』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人數有多少,鴉片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究竟有多少呢?據統計,中英雙方傷亡人數比例在600:1,英國軍隊參戰人數為19000,中國軍隊參戰人數為200000,英國死亡人數523人,中國死亡人數22790人。

第一次戰爭:廈門戰役,清軍死亡9人,16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第二次戰爭:定海戰役,清軍死亡13人,13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大角沙角戰役:清軍死亡282人,462人受傷,英國軍隊38人受傷。

虎門戰役:清軍死亡250人,100多人受傷,英國軍隊5人受傷。

廣州內河戰役:清軍死亡446人,英國軍隊8人受傷。

廣州戰役:清軍多數炮台被毀,43隻戰船、32隻火筏被毀,英國軍隊死亡9人,68人受傷。

三元里戰役:英國軍隊死亡5-7人,二十餘人受傷。

第二次廈門戰役:清軍死亡70餘人,37人受傷,英國軍隊死亡1人,16人受傷。

第二次定海戰役:清軍總兵葛雲飛、鄭國鴻和王錫鵬戰死,英國軍隊死亡2人,27人受傷。

鎮海戰役:清軍總督裕謙投水而亡,損失兵力百人,英國軍隊的死傷數目一種說法是死亡16人,數人受傷,另一種說法是,死亡3人,16人受傷。

浙東反攻戰役:清軍死亡340餘人,200餘人受傷,英國軍隊死亡3人,22恩受傷(另一說,16人受傷)。

乍浦戰役:清軍死亡287人,英國軍隊死亡9人,55人受傷。

吳淞戰役:清軍死亡88人,英國軍隊死亡2人,25人受傷。

鎮江戰役:清軍死亡加失蹤人員為300餘人,240人受傷,鎮江戰役是英國軍隊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戰爭,死亡39人130人受傷,另有3人下落不明。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人數差距懸殊,足以說明當時中英兩國國力的的差距。
以上就是對鴉片戰爭雙方傷亡這一問題的解答。

『肆』 鴉片戰爭中清朝軍隊死傷多少人,英國軍隊的傷亡又如何呢

鴉片戰爭中中英軍隊數量的差距有多大呢?英國軍隊是19000人 ,清朝軍隊200000人。人數比例幾乎是1:20.那為什麼最後英國只傷亡523人(陣亡69人),而 中國傷亡達到22790人呢?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 雙方的軍隊裝備差距很大,就單兵武器而言,英國在鴉片戰爭期間,「伯克式」燧發槍,及其改進槍已經一直作為英國步兵的主要裝備。燧發槍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槍,肯定是清軍的弓箭無法比擬的。滑膛的燧發槍射程能達到140-200米,而線膛的為280-800米,射速分別為1-1.5分鍾1發和5分鍾1發。弓箭的射程最多才150米。雙方還沒接觸,清軍就先死了一大半了。
2. 英軍的陸軍火炮配置很完整,種類多樣。清軍還是以紅衣大炮為主,種類單一。而且英軍是採取近代的戰術,清軍依然使用古老的對陣。全部人密集站在那裡等大炮來炸。然後再全部一股的沖上去,結果還沒到敵軍陣前,已經減員了80%。《大清炮隊》裡面就是一個整整滿編的騎兵,過去後就剩下那個一個而已。
3. 清軍的軍隊調動效率低下,很多時候前邊都打響很久了,後邊的援軍還沒集結起來。還有清軍也有火槍,但很多人都不會用。造成很多時候清軍把火槍用棍子用。
4. 清政府腐敗,軍餉和各種物質沒有補足,有些清軍將領畏戰,一接觸就跑。
5. 英國的炮艦火力很猛,對抗炮艦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炮艦對炮艦。當時清軍的水師實力太弱了,無法對抗,英軍可以在海軍那裡得到補給和火力支援。

『伍』 近代幾次較大侵華戰爭,中外軍隊的傷亡都是多少

第一次鴉片戰爭

大清帝國兵力91680人,傷亡22790人。
英國兵力20000人,傷亡523人。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大清帝國傷亡21500人。
英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幫凶俄美(以調停名義)
傷亡405人。
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630000人,31500人陣亡
日軍240616人,13306人死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清軍(其實是義和團)約1600000,約150000人傷亡
聯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 492550人 500艘軍艦,6000人傷亡
抗日戰爭 中國傷亡3500萬人,日軍死亡70萬

『陸』 第二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兩次戰爭的本質目的相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戰爭經過:

廣州城戰役: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可拆分為「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與「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6年戰爭爆發到1858年聯軍抵達天津附近海域為止簽訂《天津條約》,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8年爆發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到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為止。

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中國。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軍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結,准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威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12月12日,額爾金、葛羅分別對葉名琛發出以10日為限的通牒。此時,清政府正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葉名琛忠實執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戰守。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陸攻城。都統來存、千總鄧安邦等率兵頑強抵禦,次日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葉名琛被俘,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 。侵略軍佔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廣州附近義民在佛山鎮成立團練局,集合數萬人,禦侮殺敵。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愛國志士也紛紛罷工,以示抗議。

1858年3月,四國公使同往上海。兩江總督何桂清要求他們返回廣東。四國公使卻決定集結軍艦,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達白河口。


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六日內指派全權大臣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咸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並把希望寄託在俄、美公使的所謂「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緊軍事准備。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棄守逃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孤立無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分別與俄、英、法、美簽訂《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款,附約一款;《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款,附約六款。主要內容是:

①公使常駐北京;

②增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灣(後定為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③外籍傳教士得以入內地自由傳教;

④外人得以入內地游歷、通商;

⑤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⑥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

⑦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

此外,俄、美公使還利用「調停人」身份,以狡詐手段,分別於13日、18日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十二款、中美《天津條約》三十款,攫取了除賠款外與英、法所得幾乎一樣的侵略特權。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以便日後解決,從而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同年,沙皇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離天津,沿海陸續南下。咸豐帝對條約內容感到憂恐,令桂良等在上海與英、法代表談判通商章程時,交涉修改《天津條約》,取消公使駐京、內地游歷、內江通商等條款,並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11月,桂良等與英、法、美代表分別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照時價百抽五征稅;洋貨運銷內地,只納2.5%子口稅,免徵一切內地稅;聘用英國人幫辦海關稅務。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條約》的各項條款,並堅持要在北京換約。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英、法政府遠不滿足從《天津條約》攫取的種種特權,蓄意利用換約之機再次挑起戰爭。1859年6月,在拒絕桂良提出的在滬換約的建議後,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和美國公使華若翰各率一支艦隊到達大沽口外,企圖以武力威懾清政府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清政府以大沽設防,命直隸總督恆福照會英、法公使,指定他們由北塘登陸,經天津去北京換約,隨員不得超過二十人,並不得攜帶武器。英、法公使斷然拒絕清政府的安排,堅持以艦隊經大沽口溯白河進京。大沽一帶防務,自1858年英、法艦隊撤走後,清政府即命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負責。6月25日,英海軍司令賀布親率12艘軍艦從攔江沙開往海口,下午3時賀布下令英法聯軍進攻大沽炮台。清軍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英勇抵抗,發炮反擊,戰斗異常激烈。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由於清軍火力充分,戰術得當,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英法聯軍慘遭失敗,這也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唯一一次的勝利。

同年8月,美國公使華若翰偽裝友好,由北塘進京,返回北塘時與直隸總督恆福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在此之前,俄國代表已在北京換約。

英法進犯京師: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一片戰爭喧囂,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佔領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國主義當局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一萬五千餘人,法軍約七千人,擴大侵華戰爭。4月,英法聯軍佔領舟山。5、6月,英侵略軍佔大連灣,法侵略軍占煙台,封鎖渤海灣,並以此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公使華若翰也於7月趕到渤海灣,再次以「調停人」為名,配合英、法侵華戰爭。清政府在大沽戰役獲勝後,幻想就此與英、法帝國主義罷兵言和。當英、法軍艦逼臨大沽海口時,咸豐帝還諭示僧格林沁、恆福不可「仍存先戰後和」之意,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總須以撫局為要」,並派恆福與英、法使者談判。前敵統帥僧格林沁則以為敵軍不善陸戰,因而專守大沽,盡棄北塘防務,給敵以可乘之機。伊格納季耶夫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設防的情報。

火燒圓明園: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軍在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英勇抗擊。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軍長驅直入,24日佔領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清政府再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張家灣議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並擄去英國派往負責洽談停火之談判代表巴夏禮和士兵等39人。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軍全軍覆沒。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攜皇後、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遂決定報復中國之野蠻行為,及教訓清朝皇室以後不得蔑視英國及法國。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聯軍洗劫和燒毀了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以焚毀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欣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沙俄侵略: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忙於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俄國乘虛而入,加緊蠶食和非法佔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尋找機會,想用條約的形式把所佔領的中國領土固定下來。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割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兩國共管。

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借口,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60年10月)

網路-第二次鴉片戰爭

『柒』 鴉片戰爭傷亡究竟有多少人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

鴉片戰爭雙方傷亡究竟有多少呢?據統計,中英雙方傷亡人數比例在600:1,英國軍隊參戰人數為19000,中國軍隊參戰人數為200000,英國死亡人數523人,中國死亡人數22790人。

第一次戰爭:廈門戰役,清軍死亡9人,16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第二次戰爭:定海戰役,清軍死亡13人,13人受傷,英國軍隊零傷亡。

大角沙角戰役:清軍死亡282人,462人受傷,英國軍隊38人受傷。

虎門戰役:清軍死亡250人,100多人受傷,英國軍隊5人受傷。

廣州內河戰役:清軍死亡446人,英國軍隊8人受傷。

廣州戰役:清軍多數炮台被毀,43隻戰船、32隻火筏被毀,英國軍隊死亡9人,68人受傷。

『捌』 鴉片戰爭英軍傷亡大概有多少

你好
第一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3日 清軍戰死9人,受傷16人.英軍無傷亡.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清軍戰死13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其中清軍參戰兵力1540人,定海總兵張朝發受傷而亡,定海知縣姚懷祥自盡.

大角 沙角之戰:1841年1月7日

英軍採用正面炮擊,陸軍側麵包抄戰術,清軍戰死277人,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滿族)戰死.

虎門之戰:清軍總兵力11000名,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游擊麥廷章亦亡.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烏涌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滿族)以下446人陣亡,英軍共受傷8人.

廣州之戰: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

清軍總兵力20000人(用於進攻力量不多),清軍數座炮台被毀,戰船43隻,火筏32隻被擊毀,英軍死亡9人,受傷68人.

三元里之戰: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 英軍死亡5--7人,受傷23--42人.

第二次廈門之戰,清軍總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軍陣亡40餘人(廈門島南岸)和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較小),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英軍戰死

1人,受傷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軍總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軍總兵葛雲飛 鄭國鴻(回族)

王錫朋戰死.英軍戰死2人,受傷27人.

鎮海之戰:清軍總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損失以百計,英軍傷亡數字有兩說,一說戰死16人,傷數人,另一說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清軍總兵謝朝恩也戰死.

浙東反攻之戰: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軍總兵力31000人,但用於進攻的兵力不多.寧波方向,英軍陣亡1人,鎮海方向無傷亡.3月15日,英軍進攻慈溪,清軍將領朱貴,伊星阿(滿族)戰死,英軍戰死3人,受傷一說22人,另一說15人,清軍共戰死340餘人,雇勇200餘,受傷200名.

乍浦之戰:1842年5月18日,清軍總兵力7000人,英軍在天尊廟傷亡最重,陸軍中校湯林森以下9人陣亡,55人受傷.清軍副都統長喜(滿族),佐領隆福(滿族)戰死,清軍八旗兵陣亡273名,殉難7名,因傷身故6名,失蹤1名.

吳淞之戰:清軍總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鎮江之戰:清軍八旗兵1600人,綠營兵2700人,英軍增派援軍,共計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為英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役,死亡39人,130人受傷,失蹤3人.清軍傷亡如下表:

部別 戰死 受傷 失蹤

京口八旗 170 161 24

青州八旗 55 65 24

鎮江綠營 3 6 17

湖北綠營 7 8 3

四川綠營 3

河南綠營 1 1

江西綠營 23

閱讀全文

與15萬清軍打死英國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都和哪個國家交戰過 瀏覽:29
義大利產吉普車是什麼品牌 瀏覽:400
越南護照怎麼辦銀行卡 瀏覽:340
阿爾巴屬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649
英國冶鐵業怎麼樣 瀏覽:488
中國有哪些比較好的葯 瀏覽:346
印尼東革阿里什麼價格多少錢一斤 瀏覽:803
209元相當於多少伊朗元 瀏覽:27
伊朗怎麼還不開戰 瀏覽:29
國內打義大利怎麼打開 瀏覽:197
印尼為什麼這么排華 瀏覽:744
伊朗為什麼還漲油 瀏覽:965
義大利語必勝怎麼說 瀏覽:923
印度聖女得了艾滋病怎麼辦 瀏覽:928
英國內閣怎麼發展的 瀏覽:943
伊朗對菲律賓哪個台直播 瀏覽:34
印度怎麼沒有試射導彈 瀏覽:680
英國棋子價值多少 瀏覽:295
舒尼替尼多少錢一盒印度 瀏覽:463
義大利傢具用什麼做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