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丘吉爾和莎士比亞誰在英國的地位更高
說地位,可能很難判斷,畢竟兩人並不是一個領域的人,說成影響力,可能會更好一些。
莎士比亞在文藝界的的影響力,是最頂級的,以個人來說,沒有英國人比他的影響力更大,他目前已經影響英國文藝界數百年,而且顯然將來也會照樣影響下去。
丘吉爾的影響力是政治方面的,他在位時候對政治的影響力當然是極大,但到了現在畢竟已經成為歷史,雖然在以後的歷史上,他也會一直有個記錄,在歷史書上佔有一定地位,但影響力會越來越弱,與莎士比亞有一定區別。
Ⅱ 丘吉爾有錢嗎
應該有吧,他老爹是貴族(勛爵),老媽是百萬富翁的女兒,自己又當過首相,下台後還寫書,到處做講演,僅他的回憶錄的稿費就相當可觀,誰叫人家是戰時首相、盟國三巨頭呢,以後的首相就沒應該能比得上他的了。
Ⅲ 丘吉爾的一幅名畫在倫敦以700萬英鎊拍賣成交,你如何看待收藏品
丘吉爾的一幅名畫在倫敦以700萬英鎊拍賣成交,你如何看待收藏品?我膚淺的表達就是要麼真的有審美,要麼就是有錢。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幅名為《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的畫作,在倫敦以700萬英鎊拍賣成交。這幅畫由丘吉爾在1943年創作,也是他二戰期間的唯一作品。該畫完成後,丘吉爾將其贈送給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佳士得拍賣行將這幅作品稱為“丘吉爾最重要的畫作”。丘吉爾是叱吒風雲的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藝術家。寫報道、搞創作、繪畫……丘吉爾不但涉獵廣泛,而且一板一眼做得都很認真。
Ⅳ 英國首相丘吉爾,究竟是大英帝國的英雄,還是大英帝國衰落的罪人呢
溫斯頓.丘吉爾是英國在二戰的時候的著名的首相,也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丘吉爾最大的功績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領導英國軍民最終抵抗納粹德國的入侵,保住了英國的平安。現在人們說起二戰時的丘吉爾首相,都會說到他是英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在二戰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丘吉爾事實上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如果不是因為二戰的來臨,丘吉爾在歷史上恐怕只是一個不成功的政客而已。而且雖然丘吉爾成功的領導了英國的二戰,但是很多人還是對他有不小的非議,有些人認為英國在二戰的時候,事實上用不著和德國納粹德國死磕,而因為丘吉爾的強硬,導致大英帝國在二戰中損失太多,最終在戰後完全喪失了戰前的地位。
丘吉爾在政治生涯的投機性很強,也導致其聲名狼藉
早期丘吉爾的政治生涯還是非常順風順水的,在1911年的時候,丘吉爾又當上了海軍大臣。眾所周知,大英帝國的海軍可謂是英國的驕傲,英國的陸軍規模不大,但是海軍卻是世界第一,所以在內閣諸大臣之中,海軍大臣的位置相當的靠前。丘吉爾能夠在30多歲的時候就當上海軍大臣,前途可謂是相當的遠大。丘吉爾如果能夠把這個位置干好的話,說不定下一步就能登上首相的寶座。
不過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手德國也是相當強大的,並不是過去英國所欺負的那些殖民地小國,所以英國當時打著非常的吃力。為了打開戰局,丘吉爾異想天開的搞了一個攻打土耳其的戰略,他認為只需要派出英國天下無敵的海軍艦隊,對著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頓猛轟,然後派出軍隊登陸就能夠把土耳其的蘇丹抓起來,然後逼他們議和,說不定還能夠得到賠款和割地。
後來英國確實按照他的戰略派出了一個龐大的遠征軍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結果卻沒有丘吉爾想像的那麼如意,最終英法聯軍在伊斯坦布爾損失慘重,也沒能夠打敗土耳其,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走,丘吉爾也因為這一重大失敗,最終丟掉了海軍大臣的寶座。事實上,這一次的失敗對丘吉爾的影響是非常的巨大,甚至讓他一蹶不振幾十年,一直到二戰。後來在二十年代的時候,他也短暫坐上過財政大臣的寶座,不過由於他堅決維護金融資本家的利益,所以使得他也聲名狼藉。總之沒有二戰的話,丘吉爾只不過是一個蹩腳的政客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偉大的人物。
Ⅳ 英前首相丘吉爾為英國作出了什麼貢獻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 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 代偉人。 丘吉爾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 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上世紀末英國的傑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 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 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他們為丘吉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斗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歷史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 於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裡有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 學著作」。 自那以後,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王爾德 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 人」。 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 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 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 發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報》曾斷言:「20世紀很少有人比丘吉爾拿的稿費還多。」 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生中多次經歷的議員競選中,在議會的辯論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時刻,發表了許多富於技巧而且打動人心的演講,給人們 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來生最願意做的事也是想跟某人對話:他的來生是想與王爾德對話。丘吉爾之所以青睞奧斯卡·王爾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爾德的機智與辯才。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 說,目的敏捷准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 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 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S·席瓦茲院士在頒獎詞中還說,「丘吉爾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從未有過一位領袖人物能兩樣兼備而且如此傑出。」 的確,為丘吉爾樹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的不僅是他的作品和演講,而且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的光輝業績。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當選為議員,曾多次在內閣中擔任要職。他經歷了許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撓的努力,從不畏懼的鬥志戰 勝艱難險阻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登上了光輝的頂峰,在英國處於歷史危機的嚴峻關頭, 成為眾望所歸的政治領袖。連他政治上的對手也說:「丘吉爾是大家一致認為永遠不能成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樣也是在這危急關頭獲得大家一致歡迎,認為是唯一可能出任領袖的人。」;「人們不能不喜歡他,他的才能與朝氣是無與倫比的。」在通向勝利的漫長歲月里,丘吉爾在其演講中多次發出戰斗到底的誓言,表達了英國人民的心聲。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 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世 人心目中已成為英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集中象徵。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 「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 處理對蘇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 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 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此外,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 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 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准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 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著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Ⅵ 丘吉爾的簡介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丘吉爾的生平:
1.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
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2.1939年以前的主要政治活動1895年從軍,曾參加英國在印度、蘇丹和南非的殖民戰爭。1906年作為自由黨議員進入下院。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關稅政策。後歷任殖民部次官、商務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和軍需大臣、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職。在任海軍大臣期間,大力加強海軍實力,以回擊德國對英國海上霸權的挑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年,英軍在黑海海峽的蓋利博盧戰役中失利,同年11月丘吉爾引咎辭職。1919年1月丘吉爾出任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攻擊布爾什維主義,鼓吹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里,積極參與策劃武裝干涉蘇俄(見蘇俄國內戰爭)。1922年,因不滿自由黨的政策而脫離該黨。
同年在議會選舉中落選。1924年任S. 鮑德溫內閣的財政大臣。1925年在英國恢復金本位制。企圖恢復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1926年,主張鎮壓工人大罷工。1931年1月,因對保守黨領袖的政策不滿退出鮑德溫的影子內閣。此後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職之外,專心從事寫作。在此期間,他同保守黨右翼一起,反對向印度獨立的要求作任何讓步。
丘吉爾對來自德國的威脅不斷發出警告,主張重整軍備,反對A.N.張伯倫姑息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主張聯會法國和蘇聯,依靠國際聯盟來阻止德國的侵略。 【1】
3.1951~1955年,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
在執政期間簽訂1954年《巴黎軍事協定》,並締結《東南亞防務條約》,繼續對蘇採取強硬態度。
4.1953年,丘吉爾被封為爵士,獲「嘉德勛章」,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5.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者員。
6.1965年1月24日於倫敦逝世。
丘吉爾還是一位演說家、政論家和作家。主要著作有《倫道夫·丘吉爾勛爵傳》)(1906)、《世界危機》(1923~1929)、《馬爾伯勒的生平和時代》(1933~1938)、《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948~1954)和《英語民族史》(1956~1958)等。【2】
【1】參考《紐約時報》
【2】參考《人民網》
Ⅶ 丘吉爾是誰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Ⅷ 溫斯頓·丘吉爾主要的生平介紹有些什麼呢以及有什麼重要成就呢
溫斯頓·丘吉爾是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他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英國的財政大臣。19世紀丘吉爾在英國出生,丘吉爾是一個早產的孩子。並且因為父親與母親都忙於自己的生活,所以丘吉爾在少年時代很少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只與保姆有著深厚的親情。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Ⅸ 丘吉爾為英國做了多大貢獻
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的英國人民終於等待到了慶祝勝利的日子。在5月7日這天,人群聚集在白廳前面,目睹丘吉爾乘著一輛敞篷汽車滿懷欣喜地從人群中間經過。丘吉爾領導全英人民進行戰斗,為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戰後英國的地位打下了基礎。
Ⅹ 丘吉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二戰之後,英國戰時內閣解散,國家即將進行新一輪大選。
丘吉爾主動辭去首相職位,靜靜等待著大選的到來。在丘吉爾看來,憑他上任之後挽狂瀾於既倒,帶領英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點來看,根本不可能有人比他的功勞還要大。這次的競選無非是走個過場,他當首相是十拿九穩的事。
然而在大選當日,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卻只獲得了197票,而艾德禮的工黨卻贏得了393票。這似乎意味著,在二戰中功勞最大的英國人,將無情地被國民們拋棄。得知結果的丘吉爾,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道:「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也是偉大民族的標志。」
(敦刻爾克大撤退)
在兵敗回國後,丘吉爾並沒有喪失信心。他告訴英國軍隊,要利用海洋打出一場光榮的衛國戰爭。在隨後德國發起的不列顛空戰中,丘吉爾每周都到轟炸現場親自視察,他不斷鼓舞著疲憊的飛行員們,要堅持同法西斯戰斗到最後一刻。
在倫敦遭到迷航的德國飛機轟炸時,丘吉爾立刻指派飛機空襲柏林,成功引誘德軍對倫敦進行了瘋狂的轟炸。這一措施使得英國空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也為德軍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但凡丘吉爾曾出現過一絲妥協的想法,恐怕二戰的進程都會被徹底改寫。丘吉爾的強硬態度,使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英國英雄。
1951年,丘吉爾在大選中獲勝,重新出任了英國首相。
在2002年BBC進行的一次「最偉大100名英國人」調查中,丘吉爾力壓莎士比亞和黛安娜王妃等人,成功當選第一。
顯然,哪怕在戰爭結束後,丘吉爾在英國的影響力依然是無與倫比的,英國人民從來不曾將他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