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國旗的由來是什麼
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也常常稱為「」。是海軍用語,指的是懸掛在艦首的旗幟。英國軍艦的艦首都懸掛這種旗幟,因而得名。
是意為「聯合旗幟」。它是深藍底色的紅白米字旗。這面旗幟由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斜十字旗合一而成。
後來,愛爾蘭島的一部分脫離了英國,國旗也未再改變。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和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英格蘭聖喬治的白地紅十字旗產生於1200年,隨後被英格蘭採納為國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的藍地白色「」型十字旗,最早出現於8世紀,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
1606年,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將這兩面旗幟圖案重疊起來,作為大不列顛的國旗。
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型十字旗,最早是愛爾蘭菲茨諾德家族的旗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組成王國後,這面旗幟又與大不列顛國旗重疊,最後形成了英國這面構圖奇特的「米字旗」。
『貳』 求各國國旗的由來
中國:1949年9月27日,五星紅旗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為了讓新中國的旗幟在開國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將擬定國旗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並決定成立第六小組專門負責。 全國政協辦公廳退休幹部彭光回憶說:「第六小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布《國旗徵集啟事》,報籌備會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後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各大報紙同時發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內外3000多幅國旗設計圖案寄到籌備會。無論是開國元勛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9歲學童還是耄耋老人,人們在對共和國未來旗幟的描繪中,傾訴著從奴隸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號方案咐起了代表們的重視。 五星紅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說:「1949年7月份,我在報紙上看到徵稿啟事後,我的心情就很激動。考慮到中國的茫茫長夜從此一去不復返了,朝霞滿天啊,新中國就要誕生了,山迴路轉,祖國的前程就非常遠大光明,因此就決心響應號召,設計了國旗。」 第六小組同意採用這個方案,並對象徵意義作了修改:第一項紅色代表革命;第二項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團結。 韓國國旗是太極旗 自1883年(朝鮮王朝後期)開始,韓國就開始使用太極旗。大韓民國建國後繼續延用。1949年,韓國文教部正式確定韓國國旗現在的樣式:旗中央是太極圖案,四周配以八卦圖形。據韓國官方解釋,太極圖中的紅色代表陽,藍色代表陰,陰陽合一代表宇宙的平衡與和諧。火與水,晝與夜,黑暗與光明,建設與破壞,男與女,主動與被動,熱與冷,正與負等,作為宇宙中兩種偉大的力量,通過相互對立而達到和諧與平衡。 以太極為中心,四角的卦分別象徵陰陽互相調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離卦為太陽和火,各個卦還象徵著正義、富饒、生命力和智慧。據韓國的解釋,國旗底色為白色,象徵韓國人民的純潔和對和平的熱愛。而整個國旗則代表韓國人民永遠與宇宙協調發展的理想。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穩定等原理代表著中華民族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朝鮮半島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韓國國旗正是這種影響的反映。 日本:國旗紅色圓象徵太陽日本的國旗被稱為太陽旗(Hinomaru),它來源於日語"日之丸"一詞,其字面意思就是"太陽圓圈"。不能確定太陽圓圈的符號到底是何時第一次被用在旗子和標語上的。然而,在12世紀,武士出現了,源(Minamoto) 與平(Taira) 兩大家族爭奪權力的爭斗中,武士們喜歡在摺扇(日文叫gunsen)上畫太陽圓圈。在15和16世紀日本的戰國時代,許多軍事人物爭奪勢力范圍,太陽旗符號被廣泛地用作軍徽。一幅描繪1600年在關原的戰斗的民間工藝屏風畫上畫著一支軍隊,它的許多軍旗都有太陽旗的基本色彩。盡管白色背景配紅色圓圈最普遍,但也有深藍背景配金色圓圈的。 載有幕府將軍的船上掛太陽圓圈旗 把太陽旗(Hinomaru)當作代表整個國家的象徵來使用,其歷史可追溯到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在16世紀後期及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在17世紀初都曾在派往國外做貿易的船上掛過。描繪17世紀江戶市(Edo,今天的東京)情景的一個屏風顯示,一個太陽旗被用作表示船上載有幕府將軍的象徵。在"鎖國"時期(1639-1854),與中國、朝鮮和荷蘭以外的對外貿易和其它關系是被禁止的。但在德川幕府於1854年後與其它國家開始貿易(包括美國和俄國)時,日本貿易船再度開始使用太陽旗。德川幕府1854年接受薩摩藩(Satsuwa:現鹿兒島縣)領地的一個名叫島津齊彬(Shimazu Nariakira)的人的建議,決定為避免被錯認為外國船,日本船將使用"白色背景的太陽旗"。1860年載送日本官員到美國去的官船咸臨丸(Kanrin Maru)上掛著太陽旗。作為現代日本旗的太陽旗在德川家庭喪失了政治權利以後,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根據國家大政官(Grand Council of State)1870年1月27日頒布的第57號令,太陽旗被正式定為在商用船隻上使用的日本旗。在太陽歷法正式取代農歷歷法的前一年即1872年,太陽旗首次在政府建築物的場地使用。那時,許多普通家庭和非政府機構也表示了在假日掛太陽旗的願望。在後來的年份里,公開發表了許多通知和文件,強化了太陽旗作為象徵日本的旗子的地位。 英國:米字旗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國旗。最早的米字旗於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士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它是由英格蘭聖喬治的十字和蘇格蘭聖安德魯的交叉合並而成。不過這面旗幟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藍色而是淺藍色。威爾士由於早期已經被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征服並被認為是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並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英國國旗上。 今天的米字旗誕生於1801年1月1日,當時愛爾蘭與不列顛組成了聯合王國。愛爾蘭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並,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米字旗最早其實是王室的旗幟,即使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不過它在功能上與國旗已經沒有差別。1908年英國議會宣布「米字旗應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則宣布「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 英國的很多前殖民地國家將米字旗放在國旗的左上角,以示與英國的關系。這些國家中包括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拿大在1965年前使用的國旗上也有米字旗的圖案。 美國:美國國旗是星條旗,誕生於獨立戰爭年代。 1776年7月初,美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來到坎布里奇組建正規軍,1777年元旦舉行了升旗議式。這面名為坎布里奇的旗幟,是在原來殖民者普遍使用的英國商船旗基礎上稍加改變後的紅公旗幅上加了白色的橫條,總共13根條紋,代表當時起義的13個洲。坎布里奇旗雖未經國會通過,卻得到了包括國外在內的廣泛承認。 1777年6月14日國會通過一項決議,確定美國國旗應由13根紅白相同的橫條組成,上面一塊藍色底板上有13顆白星。這樣,星條就成了美國國旗。鑒於國會的決議未規定具體尺寸及橫條、星星的具體布局,因此起初各地製作的旗幟相差甚為懸殊。以後,加入合眾國的州逐漸增多,國旗上的星條數也隨之增加。1818年4月4日,門羅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規定美國國旗由13根紅白相間的橫條和20顆藍底白星組成,20顆星代表當時參加合眾國的20個州。同時決定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第二年7月4日執行。美國國旗上最後的第50顆星是1960年夏威夷州加入合眾國後增加上去的。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慶日的由來 李景衛/文 2004-10-7 1770年4月29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的「奮進」號航船在今天的澳大利亞東岸拋錨,將英國國旗插上這塊南太平洋大陸,從而揭開了英國對澳大利亞的殖民歷史。1788年1月26日,第一批英國流放者憑借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不顧土著人的抗議,以英王的名義宣布佔領這塊本來屬於土著人的大陸。1901年,澳大利亞建國後,把1月26日定為國慶日。但土著人從未放棄反對殖民、爭取權利和要求歸還土地的不懈努力,並於1967年正式獲得澳大利亞公民權。
滿意請採納
『叄』 英國國旗是怎麼演變來的
英國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的「米」字旗,由深藍底色和紅、白三色組成。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產生於1801年,是由原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英國國旗綜合了原英格蘭(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的旗幟標志。英國國旗,中國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Union Flag是意為「聯合旗幟」。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
『肆』 英國國旗為什麼叫「Union Jack」 它是怎麼來的
在1600年之前,Jack這個詞被用來描述一種安裝在船首桅桿的小旗幟。在1627年,縮小版本的英國國旗也被插在船舶相同的位置。因為位置相同、大小相似,其後許多年來,英國國旗開始被稱為「The Jack」、「Jack Flag」,或「The King』s Jack」。在英文中,Jack有水手和打獵捕魚的意思,象徵了英國島國海洋文明的生活傳統。
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軍人穿著的「夾克」(Jacket)的簡稱就是"傑克"(Jack),所以Jack更像是一種指代;還有人認為Jack是來源於詹姆士的拉丁、法文名字:Jacobus、Jacques。直到1674,國旗開始被稱為「His Majesty』s Jack」,變成王權的象徵。從這段時期的國旗名稱中可以看出英國當時封建君主的強權政治。
在十八世紀,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並在十九世紀初合並了愛爾蘭,領土得到了擴張,現代英國的版圖規模初具成形。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完全確立,為之後影響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制度基礎。
與此同時,海船上的旗幟已經成為了識別海軍的重要標志。作為一個海洋國家,海軍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海軍旗幟的權威不言而喻,因此海軍的旗幟也開始被稱為國旗,「The Union Jack」的名字便也為世人所知。
(4)英國國旗怎麼來擴展閱讀:
最早的米字旗於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它是由英格蘭聖喬治的十字和蘇格蘭聖安德魯的交叉合並而成。不過,這面旗幟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藍色而是淺藍色。威爾士由於早期已經被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征服並被認為是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並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英國國旗上。
今天的米字旗誕生於1801年1月1日,當時愛爾蘭島與不列顛組成了聯合王國。愛爾蘭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並,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米字旗最早其實是王室的旗幟,即使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法律確認米字旗為英國的國旗,不過它在功能上與國旗已經沒有差別。1908年英國議會宣布「米字旗應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則宣布「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
英國的很多殖民地與前殖民地國家和地區將米字旗放在國旗的左上角,以示與英國的特殊關系。這些殖民地與前殖民地國家包括英屬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前)、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美國夏威夷州。加拿大在1965年前使用的國旗上也有米字旗的圖案。
『伍』 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國旗的來歷分別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其含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其含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據大不列顛島先前島民的傳說,大約在西元幾世紀時前,有一位名叫聖喬治(St. George)的騎士殺死了一頭惡龍,傳說當時聖喬治殺死惡龍後,龍的血流到地面上,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形。時間來到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一一九○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英格蘭(England)國王理查王領軍,在亞康大獲全勝。聖喬治打敗惡龍的地方就在這附近,英人便認為是聖喬治在保佑他們勝利,聖喬治被視為守護聖人。一二七七年,英人設計了一面白底紅十字的「聖喬治旗」為英格蘭國旗。一六○三年,蘇格蘭(Scotland)國王詹姆士一世兼任英格蘭國王,使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國合一。詹姆士認為應該要有一面共同代表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旗幟,於是在一六○六年將蘇格蘭國旗,藍底白X字的「聖安德魯旗」(St. Andrew's)與聖喬治旗合並,出現了最早的米字旗。一六四八年,發生「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領袖克倫威爾處死英王查理一世,廢除王政和上議院,一六四九年成立共和政體,並將國旗換為英格蘭旗。一六六○年恢復王政,同時將國旗換回米字旗。一八○一年一月一日,愛爾蘭的白底紅X字「聖帕特里克旗」(St. Patrick's)被並入英國國旗中,成為了現在的樣式,使用迄今。英國國旗的圖案看起來就像一個「米」字,所以華人把她稱為「米字旗」;但「米」畢竟是個中國字,英國人當然不會這樣稱呼他們的國旗。英文里把英國國旗叫做「Union Jack」或「Union Flag」。 Union 為聯合之意,英國是由數個王國聯合組成的國家,所以這里的 Union 即是指英國; jack 是「艦艏旗」,是一種懸掛在船頭的旗幟,英國國旗最早的用途是掛在船頭標識國籍,故以 jack 稱之。兩字組合起來,就是英國的旗幟之意。英國國旗:綜合了原英格蘭(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的旗幟標志。現國旗的白邊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英國軍艦艦首都懸掛國旗,因而得名。Union Flag是意為「聯合旗幟」。它是深藍底色的紅白米字旗。這面旗幟由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斜十字旗合一而成。後來愛爾蘭島的一部分脫離了英國,國旗也未再改變。國旗上沒有代表威爾士地區的形象,因為設計時,威爾士早已與英格蘭合並了。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以及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英格蘭聖喬治的白地紅十字旗產生於1200年, 隨後被英格蘭採納為國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的藍地白色「X"型十字旗,最早於8世紀時出現,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1606年,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將這兩面旗幟圖案重疊起來,作為大不列顛的國旗。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x"型十字旗,最早是愛爾蘭菲茨諾德家族的旗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 列顛聯合組成王國後,這面旗幟又與大不列顛國旗重疊,最後形成 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這面構圖奇特的「米字旗」。2001年10月22日,英國郵政為紀念這面國旗200周年發行一枚包含四枚郵票的小全張。小全張的右上角那枚郵票就是這種「米字旗」。其他的三面旗幟是:英國軍艦旗:英國軍艦旗最早出現在17世紀初期,小全張左上角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軍旗, 這種軍旗將米字旗放在左上角,中間是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十字。海盜骷髏旗:海盜骷髏旗是英國潛艇部隊的軍旗,英國潛艇部隊的每一艘潛艇的軍旗樣式都不一樣,小全張的這枚軍旗是聖普羅秋斯號潛艇的。三軍總司令軍旗:三軍總司令軍旗也是將米字旗放在左上角,三調色帶分別是:深藍色代表海軍,紅色代表陸軍,天藍色代表空軍,此外,在旗子的右下角有一個軍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的網站表示,美國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之一。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首先在1776年升起了大陸軍旗(Continental Army flag),這是英國國旗加上紅白相間條紋的旗幟,現在英國國旗的位置已改為星星。在1776和1777年的時候,帶有13條條紋的旗幟有幾種不同的設計,一直到1777年6月14日,美國國會才制定官方的設計式樣,現在這個日子被訂定為美國國旗日(Flag Day)。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和13顆星星代表當時的13個州。華盛頓當時解釋說:「我們從天上摘下了星星,我們從祖國取得紅色,它被白色條紋隔開,這表示我們已經和祖國分離,而白色條紋將會傳承給後代子孫,代表自由永世長存。」沒有紀錄可證實誰設計了原來的星條旗,但是歷史學家相信,獨立宣言簽署人之一的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可能將非官方的大陸軍旗修改成現在的美國國旗式樣。而傳奇故事認為羅斯(Betsy Ross)將六角星改為五角星,縫制出第一面美國國旗。美國國旗首次出現在1777年9月的賓州白蘭地酒(Brandywine)戰役中。它首次飄揚在外國領土是在1778年年初的巴哈馬群島戰役中,美軍在當地佔領了英軍的一處堡壘。在佛蒙特州和肯塔基州於1790年代成為美國的州之後,美國國會同意在代表原來13個殖民地(現在稱為州)的國旗上再加上2顆星和2條條紋。隨著其它州加入美國聯邦,國旗上的條紋很明顯地無法再持續增加,於是美國國會在1818年立法將國旗恢復為原來的13條條紋,但是允許增加星星以代表新的州。當時的法令明確規定,條紋應是水平並且紅白相間,而聯邦的20個州應以星星表示。但是它並沒有說明色彩的濃淡或是星星的排列方式,所以當時存在著很大差異。在內戰期間,金色的星星比白色的常見,而星星有時排列成一個圓圈。星條旗第一次在國旗日慶祝活動中飄揚是在1861年的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特,當時正值內戰的第一個夏天。在1800年後期,學校舉辦國旗日節目幫助移民後裔了解美國,而個別社區各自舉行紀念儀式。因為懸掛國旗是愛國的表現,所以學校仍然於上課期間在學校前方懸掛國旗。1916年,美國總統宣布全國紀念國旗日,但是到了1949年美國國會才投票通過將國旗日定為永久的節日。當第49與50顆星星分別於1959和1960年加入星條旗時,其規格變得更為精確。規定的式樣是7條紅色條紋和6條白色條紋,而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條紋為紅色。左上角從最上方到第四條紅色條紋下方的四分之一的部份為深藍色。星星的一角朝上,分布於9個橫列。奇數列有6顆星,偶數列有5顆星,其中心點在最長列的星星之間。
深藍色旗面。左上角為英國國旗,表明澳與英國的傳統關系。「米」字旗下的大七角星象徵組成澳聯邦的六個洲和聯邦區。靠旗桿側上角有英國米字旗,靠旗桿側下部有一顆白色的七角星;其餘部分有四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與一顆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參見澳大利亞、國旗) 最大的一顆七角星代表的是澳大利亞的六個州與一個區,藍色象徵著大海環抱著澳大利亞領土。這面旗幟是從一次設計比賽中,由英國君主在1904年選定的。最初這面旗幟主要用於海軍的軍旗,而米字旗才是更常用的國家象徵。1954年英國女王訪問澳大利亞時正式確定這面旗幟為澳大利亞的國旗,但直到1960年代,這面旗幟才完全取代米字旗,成為國家的象徵。 有一些澳大利亞人對於旗幟上的米字旗感到不滿,而該旗與紐西蘭國旗十分相似,也常常被混淆。但目前這面國旗還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而且在澳大利亞共和制爭議被完全解決之前,這面旗幟還不太可能被另一面旗幟替換。
國旗紅色圓象徵太陽日本的國旗被稱為太陽旗(Hinomaru),它來源於日語"日之丸"一詞,其字面意思就是"太陽圓圈"。不能確定太陽圓圈的符號到底是何時第一次被用在旗子和標語上的。然而,在12世紀,武士出現了,源(Minamoto) 與平(Taira) 兩大家族爭奪權力的爭斗中,武士們喜歡在摺扇(日文叫gunsen)上畫太陽圓圈。在15和16世紀日本的戰國時代,許多軍事人物爭奪勢力范圍,太陽旗符號被廣泛地用作軍徽。一幅描繪1600年在關原的戰斗的民間工藝屏風畫上畫著一支軍隊,它的許多軍旗都有太陽旗的基本色彩。盡管白色背景配紅色圓圈最普遍,但也有深藍背景配金色圓圈的。 載有幕府將軍的船上掛太陽圓圈旗 把太陽旗(Hinomaru)當作代表整個國家的象徵來使用,其歷史可追溯到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在16世紀後期及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在17世紀初都曾在派往國外做貿易的船上掛過。描繪17世紀江戶市(Edo,今天的東京)情景的一個屏風顯示,一個太陽旗被用作表示船上載有幕府將軍的象徵。在"鎖國"時期(1639-1854),與中國、朝鮮和荷蘭以外的對外貿易和其它關系是被禁止的。但在德川幕府於1854年後與其它國家開始貿易(包括美國和俄國)時,日本貿易船再度開始使用太陽旗。德川幕府1854年接受薩摩藩(Satsuwa:現鹿兒島縣)領地的一個名叫島津齊彬(Shimazu Nariakira)的人的建議,決定為避免被錯認為外國船,日本船將使用"白色背景的太陽旗"。1860年載送日本官員到美國去的官船咸臨丸(Kanrin Maru)上掛著太陽旗。作為現代日本旗的太陽旗在德川家庭喪失了政治權利以後,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根據國家大政官(Grand Council of State)1870年1月27日頒布的第57號令,太陽旗被正式定為在商用船隻上使用的日本旗。在太陽歷法正式取代農歷歷法的前一年即1872年,太陽旗首次在政府建築物的場地使用。那時,許多普通家庭和非政府機構也表示了在假日掛太陽旗的願望。在後來的年份里,公開發表了許多通知和文件,強化了太陽旗作為象徵日本的旗子的地位。
『陸』 英國國旗的由來
最早的米字旗是在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士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的,它由英格蘭聖喬治的旗幟和蘇格蘭聖安德魯的旗幟合並而成。
當時的旗幟設計,都與保護神有關,英格蘭的「保護神」是St George,傳說12世紀聖喬治(Saint George) 屠龍,龍血流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十字。所以英格蘭旗幟也是紅色的十字。
1606年,蘇格蘭加入英格蘭。然後兩個國家本來都是獨立王國啊,那國旗咋整呢?所以,機智的英國人民就把兩國的國旗重疊在一起了。1801年,愛爾蘭又加進來了。所以,國旗就又重疊在一起了。
英國人重視這個先來後到,蘇格蘭旗的白色就壓在愛爾蘭紅色的上面。所以英國國旗靠近旗桿的部分就是白在上紅在下。以顯示對蘇格蘭的尊重。愛爾蘭好歹也是英國一部分啊,至少尊重一下人家吧。所以遠離旗桿的一邊呢,紅色在上。
『柒』 英國國旗的由來是怎麼樣的
英國國旗的由來:
據大不列顛島先前島民的傳說,有一位名叫聖喬治的騎士殺死了一頭惡龍,傳說當時聖喬治殺死惡龍後,龍的血流到地面上,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形。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旗位於白色底紋中的紅色X,各條線的起點和終點位置都略有不同。該旗既不是上下對稱圖形,也不是左右對稱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
該旗不對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區分聖派屈克十字和聖安德魯十字的相對位置。聖派屈克的紅十字被故意偏置,使聖安德魯的白十字不致被降格成聖派屈克十字的邊線。在旗桿側的聖安德魯十字較高,而在另一側聖派屈克十字較高。
象徵意義: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旗中帶白邊的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旗分上下,正確的懸掛方法是:靠近旗桿的兩條紅白雙色米字斜條中的上部應當主要為白色,紅色靠近下部。
『捌』 英國國旗的起源
最早的這面旗幟在1606年4月12日英格蘭詹姆士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誕生。
它是由英格蘭聖喬治的十字和蘇格蘭聖安德魯的交叉合並而成。不過,這面旗幟的旗面不是今天的深藍色而是淺藍色。威爾士由於早期已經被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征服並被認為是英格蘭的一部分,因此並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英國國旗上。
今天的旗幟誕生在1801年1月1日,當時愛爾蘭島與不列顛組成了聯合王國。愛爾蘭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交叉型旗再度與米字旗合並,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米字旗。
十字旗最早其實是王室的旗幟,即使到今天,英國也沒有法律確認十字旗為英國的國旗,不過它在功能上與國旗已經沒有差別。1908年英國議會宣布「十字旗應該被認為是英國的國旗」。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則宣布「十字旗就是英國國旗」。
(8)英國國旗怎麼來擴展閱讀
英國國旗缺少威爾士元素的原因
1、威爾士雖是一個獨立主體,但是卻為英格蘭的附庸,其地位在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之下。1284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征服了威爾士全境,並頒行了「威爾士法」。
愛德華一世接受了威爾士人歸順的條件,同意由一位在威爾士出生、不會講英語、生下來第一句話說威爾士語的親王作為他們的領袖。
愛德華一世把行將分娩的王後接到威爾士,而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爾士親王」愛德華二世。此後,英格蘭國王便按慣例將「威爾士親王」的名號,授予自己的長子。而國王的長子,又是王位第一繼承人。故而,威爾士親王的頭銜,也就成為了英國王儲的同義詞。
在英格蘭先後與蘇格蘭及愛爾蘭,組成共主聯邦之時。威爾士已為英格蘭附庸,並無事實上的獨立君主(其名義上的君主,為英格蘭國王的長子),不能作為平等地位的獨立主體,在此後的英國國旗上也就不能有威爾士元素。
2、威爾士的國旗,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國旗也顯得格格不入。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國旗,都為「十」字旗,便於組合。
而威爾士國旗,卻為紅龍旗,給人的感覺就有些格格不入。其英格蘭的聖喬治十字旗,為「屠龍」英雄(聖喬治為屠龍英雄)旗,而與威爾士的紅龍旗,本身也有一種水火難容的感覺。
『玖』 英國和英格蘭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兩種國旗
1、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2、英格蘭(英語:England),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主體.
英格蘭國旗由來:
1、英格蘭國旗,即聖喬治十字(St George's Cross)。傳說12世紀聖喬治屠龍,到了13世紀,他成為英格蘭的守護聖徒。聖喬治十字曾作為十字軍的標志,也是迄今最早的用來代表英格蘭的標志。
2、旗幟由白底和紅色的十字組成,紅十字比劃寬度為旗幟高度的1/5,整個旗幟比例為5:3。
英國國旗由來:
1、在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在詹姆士一世下共主邦聯後,聖喬治十字與聖安德魯十字(代表蘇格蘭)合並成為最初的米字旗(或聯合傑克,Union Jack)。該旗後來成為代表大不列顛王國的旗幟。
2、在1801年,該旗與代表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旗合並成為現今的英國國旗,該旗的尺寸比例為2:1,由深藍底色和紅、白三色組成。
(9)英國國旗怎麼來擴展閱讀: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早在3000多年前,倫敦地區就是當時英國人居住的地方。公元前54年,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公元前43年,倫敦曾是羅馬人的主要兵站並修建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木橋。當時倫敦被稱為「倫底紐姆」。
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倫敦的規模迅速擴大。公元1500年,倫敦的人口不過5萬,1600年人口增至20萬,1700年增至70萬,18—19世紀,倫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1900年,倫敦的人口增加到200萬。20世紀60年代倫敦人口曾達到800多萬,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2011年倫敦人口為820萬。
『拾』 各個國家國旗都有什麼寓意,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中國: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相互關系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四顆小星象徵 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底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英國國旗,俗稱「米字旗」,正式稱呼是「the Union Flag",也常常稱為「the Union Jack"。Jack是海軍用語,指懸掛在艦首的旗幟,英國軍艦艦首都懸掛國旗,因而得名。Union Flag是意為「聯合旗幟」。它是深藍底色的紅白米字旗。這面旗幟由英格蘭的白底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紅色斜十字旗合一而成。後來愛爾蘭島的一部分脫離了英國,國旗也未再改變。國旗上沒有代表威爾士地區的形象,因為設計時,威爾士早已與英格蘭合並了。英國國旗上的十字分別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以及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英格蘭聖喬治的白地紅十字旗產生於1200年, 隨後被英格蘭採納為國旗。蘇格蘭的聖安德魯的藍地白色「X」型十字旗,最早於8世紀時出現,但直至13世紀時才被蘇格蘭正式用作國旗。1606年,詹姆斯一世統一英格蘭和蘇格蘭時,將這兩面旗幟圖案重疊起來,作為大不列顛的國旗。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的白地紅色「x"型十字旗,最早是愛爾蘭菲茨諾德家族的旗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 列顛聯合組成王國後,這面旗幟又與大不列顛國旗重疊,最後形成 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這面構圖奇特的「米字旗」。 荷蘭曾受西班牙統治,十六世紀荷蘭的歐連吉公爵領導荷蘭人民發動獨立戰爭,他們設計了一面橘、白、藍的三色旗,這三個顏色是取自歐連吉家族徽章中的三色:藍色的底上有個白色的號角,並裝飾著橘色的繩索。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面三色旗。 荷蘭獨立後,這面旗即成了國旗。後來因為色彩不夠鮮艷,在戰場與海上不易辨認,加上歐連吉家族的獨裁統治遭到反抗,於是有人將橘色換成了紅色(歐連吉為橘色之意);但支持歐連吉的人士仍堅持一定要用橘色,直到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九日荷蘭官方正式將紅、白、藍三色旗定為國旗,才結束了幾百年來的國旗顏色爭議。 影響 取用家徽色彩製成色旗的方式,後來被比利時與盧森堡學習。簡單易畫且辨識度足夠的三色旗也成為現今常見的國旗設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