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勝利後,不可一世的丘吉爾為何被趕下台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沒想到在二戰結束之後,被英國人趕下了台,這究竟是為何呢?
我們注意到,丘吉爾上台並沒有經過選舉,而是在戰時被直接任命的,所以他在整個二戰期間,只是一個戰時臨時首相,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舉行大選,丘吉爾本以為他在二戰的出色表現,當選首相是沒有一點問題,但是結果卻是英國人將選票投給了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當,丘吉爾被英國人民拋棄了,氣的他大破口大罵,丘吉爾之所以戰後選舉失敗,是因為戰後英國人民需要的是重建,而當時的丘吉爾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還沒有拿出戰後重建的計劃,而且他還拉攏美國,計劃跟蘇聯決裂,挑起新的戰爭。
『貳』 英國首相什麼情況下會被罷免
1.如果是犯了重大的刑事案件或者是很大的受賄案件情況下
2.或者在議會選舉中處於失利位置就會自動下台
『叄』 英國首相布朗為何下台
英國是議會內閣制,即首相是否有權組織內閣要看本黨在議會內的地位和本人在黨內的地位。
因為經濟危機和騙補門事件,工黨支持率不斷下降,剛剛結束的議會大選,工黨的議席數也低於保守黨。在這種情況下,工黨已經不能單獨組閣,因為在議會制國家只有多數黨才可以組閣。同時第三大黨明確支持保守黨領袖卡梅隆首先組閣,並且表示即便是同工黨聯合組閣也必須是布朗下台。就在這種情況下,布朗不得不辭職。但是雖然布朗辭職還是無法挽留工黨下台的命運,因為他們幾乎不可能通過議會的信任投票,而這個是議會內閣指國家政府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
『肆』 英國議會怎樣罷免首相
根據英國的責任內閣制的運行機制來看:首相與內閣在政治上共進退,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議會要想罷免首相,必須得通過行使行政監督權,對政府不信任案;當然還涉及到議會的兩黨選舉問題的
『伍』 英國首相為什麼被迫下台
英國是議會內閣制,即首相是否有權組織內閣要看本黨在議會內的地位和本人在黨內的地位。
因為經濟危機和騙補門事件,工黨支持率不斷下降,剛剛結束的議會大選,工黨的議席數也低於保守黨。在這種情況下,工黨已經不能單獨組閣,因為在議會制國家只有多數黨才可以組閣。同時第三大黨明確支持保守黨領袖卡梅隆首先組閣,並且表示即便是同工黨聯合組閣也必須是布朗下台。就在這種情況下,布朗不得不辭職。但是雖然布朗辭職還是無法挽留工黨下台的命運,因為他們幾乎不可能通過議會的信任投票,而這個是議會內閣指國家政府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
『陸』 撒切爾夫人咋下台的
她在1990年的首相任期中,80年代末,英國經濟又一次進入衰退階段。而「人頭稅」又在國內弄得怨聲載道。在舉世關注的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撒切爾夫人頑固堅持自己的立場,在統一防務、統一貨幣等問題上與其它國家分歧極大,使英國在歐共體內十分孤立。保守黨為保持其執政黨統治地位,經過激烈的黨內斗爭,決定逼走撒切爾夫人。她被黨內議員逼宮,被迫辭職,就象以前的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是被工黨黨內議員逼宮不得不辭職的。
『柒』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為何下台
1922年10月19日在白金漢宮與國王愛德華七世會見時,首相勞合·喬治宣布魯他的政府辭職,並推薦請安德魯·博納·勞組成新政府。雖然自由黨首相近來遇到些難題,但沒人料到他會這么快便甩手不幹,他下台之迅速確實出乎預料。近年來,由於工黨的日益強大而削弱了的自由黨依靠和保守黨的聯合來治國。許多保守黨人對和自由黨的這種合作越來越不感興趣,在最近紐波特的補缺選舉中已達到了頂峰。預料能輕易獲勝的聯合候選人意外地被保守黨候選人擊敗。保守黨人立刻以187票對87票反對聯合政府,削弱了喬治的基礎,迫使他辭職。安德魯·博納·勞是保守黨人。其他問題近來也困擾勞合·喬治。去年他和愛爾蘭簽訂的條約使某些保守黨人感到被出賣了。許多批評家還指責他輕率處理了一項外交事務。這恐怕會導致與土耳其的一場新戰爭。
『捌』 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什麼在英國取得二戰勝利後下台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因為在最近的一期關於歷史上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評選當中,丘吉爾可謂力壓黛安娜女王成為了當中的第一名,就是這么一位在新世紀當中如此被人們所推崇的人。可是在二戰之後卻沒有人選他當首相。有人分析之所以造成這樣結果,是因為在二戰之後關於首相的選舉中之所以艾德禮能夠力壓丘吉爾贏得這場選舉,就是因為艾德禮當時所實行的方案更符合當時英國人民的利益。這也導致了在二戰之後關於首相的競選當中,丘吉爾所代表的一方只得到了197票。而由艾德禮所代表的一方卻得到了393票,以非常大的優勢成為了這一屆英國首相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