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按艦炮的數量將戰艦分成了哪些等級
在17世紀之前,帆船上雖早已安裝了火炮,並設置了供射擊用的舷窗,但是舷炮的射擊仍十分笨拙。當時的火炮是從陸上移到戰艦上的,也安裝有木輪,因而發射時會產生很強的後坐力。為了制止艦載炮身的後坐,火炮往往被緊緊地固定在船的艙壁上,炮管則通過舷窗伸出船舷外,使得裝填彈葯十分困難,尤其是在激烈的海戰中,裝填彈葯簡直無法進行。
17世紀初期,艦炮射擊技術出現了一項重要革新,即用繩子來制止火炮後坐,這使得從炮門起,有很長一段炮身能夠留在船艙內,裝填炮彈變得簡單易行了。
1652~1678年,為爭奪殖民地和海上霸權,英國同荷蘭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海上戰爭。英國統帥是作戰經驗和謝練經驗極其豐富的將領羅伯特·布萊克,他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舷側炮戰船的作戰特點,確立了艦隊縱列這一戰術思想。年,英國海軍頒布了兩個在海軍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艦隊良好隊形教範》,規定了在航行中保持良好隊形、指揮統一、完整的聯絡方法等重要內容;其二是《戰斗中艦隊良好從形教範》,第一次作出了組成縱隊戰斗隊形的規定。依據這一規定,作戰時將所有艦只以一定的間隔排成千個縱隊,戰斗時每次只有一艘戰艦用舷側炮向敵艦射擊,其餘各艦迅速裝填彈葯。一艘艦射擊完畢後,第二艘進行射擊,一艘接一艘依次進行。這種隊形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舷側炮的威力。與此同時,指揮官可根據作戰意圖對秩序井然的隊形中的艦船實施有效的指揮,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在此基礎上,英國海軍頒布了《艦隊隊列條令》和《艦隊戰斗條令》,在海軍戰術上改變了以往海戰中無戰斗隊形,以單艦格鬥、炮擊和接舷戰為主的混戰狀況,轉而採用縱列編隊、首尾相接、搶占敵艦上風、以炮戰為主的戰斗手段。
正是這一時期,採用縱列隊形進行作戰的主力艦船被稱作為「戰列艦」。因為,只有噸位較大、艦炮較多的艦船,才有充分的能力堅持在戰斗隊列上。那時,英國按艦炮的數量將戰艦分成了6個等級:第一級90們炮以上;第二級80門~90門炮;第三級50門~80門炮;第四級38門~50門炮;第五級18門~38門炮;第六級18門炮以下。其中,前三級船在戰斗編隊中適於作戰,因而歸人戰列艦。第四級為快速帆船或巡航艦,這些快速帆船可以說是巡洋艦的鼻祖,它們一艘只有一層炮甲板,配備50門左右的火炮,這些戰船噸位小、火力弱,無力參加大型戰斗,主要擔負巡邏、警戒、偵察、護衛等任務。
『貳』 二戰各國戰列艦、輕重巡洋艦的型號和主炮口徑,只要這兩項。
各國的戰列艦、輕重巡洋艦都裝有魚雷、深水炸彈、水上飛機。
美國:
戰列艦:依阿華級、南達科他級、北卡羅來納級都未裝有深水炸彈都裝有魚雷,主炮口徑都為406mm;俄亥俄級、賓夕法尼亞級裝有深水炸彈、魚雷,口徑都為356mm;
重巡洋艦:芝加哥級、北安普敦級都裝有深水炸彈魚雷,口徑203mm。
輕巡洋艦:奧特蘭他級、海倫娜級都裝有深水炸彈魚雷,口徑152mm。
(其它級別的不詳)
英國:
胡德級戰列巡洋艦:無深彈魚雷,口徑380mm。
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前衛級裝有深彈、魚雷,口徑380mm;喬治五世親王級:裝有魚雷深彈,口徑356mm。
重巡洋艦:多賽特郡級、康沃爾級都裝有魚雷、深彈,口徑203mm。
輕巡洋艦:愛丁堡級、海王星級、卡利斯索級,裝有魚雷深彈,口徑152mm。
(其他不詳)
德國:
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裝有魚雷深彈,口徑279mm。
啥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裝有魚雷無深彈,口徑279mm。
戰列艦:俾斯麥級,裝有魚雷(沒深彈),口徑380mm。
重巡洋艦:希佩爾級,裝有魚雷(沒深彈)口徑203mm。
輕巡洋艦:科隆級,裝有魚雷、深彈,口徑152mm。
義大利:
戰列艦:維托里 文內托級,裝有魚雷(無深彈),口徑330mm。
重巡洋艦:博爾撒諾級,裝有魚雷深彈,口徑203mm。
輕巡洋艦:阿爾貝托 迪 朱撒諾級、塔蘭托級,裝有深彈魚雷,口徑152mm。
(其他不詳)
法國:
戰列艦:敦刻爾克級,無魚雷深彈,口徑360mm。
重巡洋艦:阿爾及利亞級,無深彈,有魚雷,口徑203mm。
輕巡洋艦:讓 德 維埃內級,有深彈魚雷,口徑152mm。
日本:
戰列艦:大和級,無深彈魚雷,口徑460mm;金剛級,無深彈魚雷,口徑356mm;長門級,無深彈有魚雷,口徑390mm。
重巡洋艦:愛宕級,無深彈有魚雷,口徑203mm;羽黑級,無深彈有魚雷,口徑203mm。
輕巡洋艦:阿武隈級,有深彈魚雷,口徑152mm;天龍級,有深彈魚雷,口徑152mm;大淀級,有深彈魚雷,口徑152mm;
(其它不詳)
『叄』 大海戰2英國獅2裝甲問題,英國放空最好是什麼炮
側甲永遠都是0.2
頂甲能加多少就加多少,英國裝甲在海戰裡面是最輕的,女王最多可以裝12.0的頂,獅子可以裝11.0以上的頂。
英國的放空是四個國家裡最爛的,25級的高平兩用炮(俗稱「饅頭炮」)注意是用裝填手才能上的,放空炮手只能上45級的機關槍
皇家中海艦隊3001轟炸東京
『肆』 艦隊使命鐵血65艦配什麼炮
因為要提高射速和火力,所以艦炮都配有自動轉向系統和供彈系統,備有大量彈葯,所以系統非常龐大,動輒就有幾十噸上面噸,所以軍艦配什麼炮與軍艦的噸位有直接關系,如果小艦配大炮,不只火炮穩定性差,而且射擊時因為後座力會造成軍艦劇烈搖動,對軍艦的自身安全有重大影響。現在的驅逐艦都超過五千噸,可以裝備雙管的76口徑炮和單管100-140口徑火炮,此外它還可以裝類似於美國密集陣那樣的速射近防炮。
『伍』 英國軍事武器介紹
作為老牌的軍事強國,雖然在二戰後有過長期的萎靡不振,但如今的英軍依然是一支另全世界都不敢小視的武裝力量。
主要統計
面積24.3萬平方千米。人口5888.2萬人(1999年,其中13~17歲男190.5萬人,女181.8萬人;18~22歲男179.5萬人,女171.1萬人;23~32歲男409.6萬人,女392.6萬人)。國內生產總值8900億英鎊,約合1.4億美元,人均22300美元(1999年)。國防費228億英鎊,合345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煤約4000萬噸(1998年),原油22.02億噸(1998年),天然氣13800億立方米(1998年),發電量334.454億度(1995年),穀物2267萬噸(1998年)。商船(載重100噸以上)1631艘,總載重量435.5萬噸(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57個,客運量1248.47億人千米、貨運量38.32億噸千米(1998年)。
國防政策
繼續依靠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作為鞏固安全的基礎;保持強大的常規部隊;保持核威懾力量;突出強調質量建軍和聯合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重點提高英軍處理各種危機、應付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努力維護英在歐洲及海外傳統勢力范圍的戰略利益,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維護英國的戰略利益。
軍事戰略
英國在冷戰後對其軍事戰略進行了調整,確定「應變抉擇」的軍事戰略。其核心是:以北約集體防務為支柱,以核威懾為後盾,重點提高部隊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加強軍隊的質量。具體情況如下:陸軍近年的規模雖然在逐漸縮小,但更加重視改善軍隊的裝備,著重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海軍的軍事戰略由「前沿防禦」向「機動防禦」發展,並著重提高海軍處理各種危機和應付突發事件機動、應變」的能力,其作戰任務轉向獨立自主或盟國聯合對付涉及國家利益的地區可能發生的危機,能夠在遠離本土地區迅速調遣、展開部隊。空軍的主要任務將不是擊退整個領空不同方向的密集打擊,而是在多個危機發生地區調遣和機動作戰。在指導思想上,強調依靠北約確保歐洲和英國的安全。在防務安排上,積極參加北約集體防務和歐洲的維和行動。在軍事部署上,減少駐德國部隊。在軍隊建設上,強調走「少而精」的質量建軍的道路。
國防體制
女王為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在必要時列席會議。國防部為國防執行機構,也是軍事最高司令部,負責具體貫徹和執行首相和「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的指示和決議,並負責制定政策,預算和三軍的作戰指揮。武裝力量由正規軍與預備役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首相通過國防部和國防參謀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戰時則組成戰時內閣,指揮作戰。
領導人物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1953年加冕)是英國武裝力量名義上的最高統師。國防大臣傑弗•胡恩(1999年10月上任)。國防參謀長查爾斯•古斯瑞上將(1997年4月上任)。陸軍參謀長麥克爾•沃克上將(2000年4月上任)。海軍參謀長邁克爾•博伊斯上將(1998年10月上任)。空軍參謀長彼德•斯誇爾上將(2000年4月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現役部隊21.245萬人
陸軍
11.395萬人(其中女兵6380人)。編有1個地面部隊司令部,3個軍區,3個師部,1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1個空中攻擊旅,14個步兵旅群。
坦克:「挑戰者Ⅱ」192輛「挑戰者」410輛,「酋長」14輛,「蠍」式輕型坦克11輛。
裝甲偵察車:「短彎刀」332輛,「佩刀」138輛,「狐狸」11輛。裝甲輸送車:AFV-432型748輛,「斯巴達人」FV-130型529輛,「薩克森」609輛,「薩拉遜」2輛。
牽引炮:105毫米214門,155毫米44門。
自行炮:155毫米AS-90型179門。
迫擊炮:81毫米543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755具,「陶式」60具。
地空導彈:「星光」147部,「標槍」374部,「輕劍」105部。
攻擊直升機:269架。
海軍
4.377萬人(其中女兵3330名)。編有1個艦隊,5個分艦隊,8個海軍基地。
航母:「常勝」級反潛航母3艘。
戰略攻擊潛艇:4艘。
戰術攻擊潛艇:「特拉法爾加」級7艘,「快速」級5艘。
驅逐艦:「伯明翰」級11艘。
護衛艦:「康沃爾」級4艘,「大刀」級2艘,「諾福克」級14艘。
巡邏艇:23艘。掃雷艇:21艘。
兩棲登陸艦:6艘。各型支援艦:24艘。
海軍航空兵 6740人(其中女兵330名)。裝備作戰飛機34架,武裝直升機120架。
海軍陸戰隊 6740人。裝備有「米蘭」反坦克導彈,「標槍」、「吹管」地空導彈,直升機9架。各型登陸艦艇24艘。
空軍
5.473萬人(其中女兵5350名)。編有5個飛行大隊、45個中隊:5個戰斗轟炸機中隊、5個對地攻擊中隊、6個殲擊機中隊、4個偵察機中隊、3個海上反潛巡邏機中隊、2個電子預警機中隊、1個電子對抗/情報搜集中隊、3個空中加油機中隊、4個運輸機中隊、1個聯絡通信中隊、9個直升機中隊,2個搜索與救援中隊。作戰飛機429架。
戰斗機:「旋風GR-4/4A」型63架,「旋風GR-1/1A/lB」型58架,F-3型93架,「美洲虎」53架,「鷂」64架(GR-7型53架、T-10型11架),「隼」125架(另儲存16架),「堪培拉」7架,「獵人」26架,「哨兵」E-3D型7架,「三星」9架,VC-10型21架,「大力士」C-130型51架。
直升機:173架。
各種教練機共約268架。
戰略力量
1900人。戰略導彈核潛艇4艘,每艘攜帶16枚「三叉戟」135型彈道導彈和48個核彈頭。
預備役部隊
30.285萬人
部署
陸軍主要部署在德國和英國境內。海軍重點部署在英吉利海峽沿岸一線及直布羅陀海峽。空軍集中在德國和英國。有主要海、空軍基地約40個。
兵役制度
實行志願兵役制,土兵的服役期為3、6、9、12、15年不等。各級軍官最高服役年限:元帥和上將為60歲、中將59歲、少將57歲、准將至少校55歲;尉官從授予軍銜起,16年內不能晉升至少校軍銜的就必須退役。此外,英軍的預備役分為兩種:一種為正規預備役;另一種為志願與輔助預備役。
軍銜
分8等19級:元帥1級(只在戰時授予),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1級,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准尉2級(一級准尉、二級准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3級(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駐外兵力
海外駐軍約6.7萬人,主要分布在德國(2.061萬人)塞普勒斯(3200人)、直布羅陀(330人)、福克蘭群島(1650人)、尼泊爾(90人)、汶萊(約1050人)等國家和地區。在30個國家派有軍事顧問455人。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波黑2700人,塞普勒斯312人、剛果6人、東帝汶4人、喬治亞7人、伊拉克/科威科311人、沙烏地阿拉伯569人、義大利350人、塞拉里昂18人、土耳其160人,南斯拉夫科索沃3500人。
外國駐軍
美國駐軍11340人(陸軍450人海軍1220人、空軍9500人,其他170人);北約北歐盟軍海軍司令部和東大西洋司令部。(
『陸』 英國MK8型114毫米艦炮使用的是哪些炮彈
英國MK8型114毫米艦炮炮配有的彈種主要有:高爆殺傷榴彈、干擾彈、照明彈、目標指示彈和實習彈,其配引信具有近炸一碰炸復合功能。
自馬島海戰以來,英國海軍把MK8型單管114毫米艦炮作為重點發展的火炮,並大量裝備了驅逐艦、護衛艦等主要作戰艦艇。為了提高114毫米口徑艦炮和彈葯的性能,英國在MK8型艦炮和彈葯的基礎上,仍在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並計劃推出新的改進型114毫米口徑艦炮和新型彈葯,作為2000年左右英海軍主戰艦艇的火炮。
研製背景與計劃
二戰以後,英國皇家海軍將114毫米艦炮選定為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艦艇主炮的標准口徑。60年代初,英國海軍開始考慮對當時正服役的MK6型114毫米艦炮進行技術改造,並提出了指標要求:結構緊湊、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人員少、可靠性好。
1966年,英國維克斯造船工程有限公司(VSEL)正式承接了MK8型114毫米艦炮的發展設計合同,1968年完成樣機研製,它以MK6型114毫米艦炮為基礎,借鑒了105毫米自行火炮的一些技術,經過2年多的試驗後於1970年投入使用。當時,英國、伊朗、利比亞海軍陸續定購了該型炮,以裝備它們各自的新型水面艦艇。例如,伊朗「羅斯塔姆」(Rostam)和「法拉馬茲」(Fara-marz)號護衛艦、利比亞「達特薩瓦里」(DatAssawari)號護衛艦以及英國「布里斯托爾」號驅逐艦等都是1973年左右服役的,它們最先裝備了MK8型艦炮。以後在英國,大多數新護衛艦和驅逐艦都裝備了該型艦炮。
目前,MK8型艦炮已在包括英國海軍在內的6個國家海軍中使用。主要使命任務為:在對海射區內,對付敵方各級水面艦艇及輔助船隻;在有效射區內,對敵岸(或島礁)上軟、硬目標或集群目標進行攻擊;MK8型艦炮的發射率不高,只有25發/分,不太適於作為有效的防空武器,但是,在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該型艦炮不但在遠距離投敵箔條,發揮了相當出色的作用,而且對空作戰也表現不錯,據英國司令部的白皮書記載,由MK8型114毫米艦炮擊落的阿根廷飛機總數為7架。
『柒』 英國戰斗級驅逐艦是怎麼建造的
英國是驅逐艦的故鄉,早在19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魚雷艇迅速發展,而在這方面英國皇家海軍又處於劣勢,所以英國海軍決定研製一種比魚雷艇尺寸大、速度快、用來追捕和消滅魚雷艇的艦只,於是一種稱為「魚雷艇捕捉艦」的新艦種誕生了。實踐證明,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魚雷艇捕捉艦」卻成了現代驅逐艦的前身。
在經過重新設計後,1893年10月,英國海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驅逐艦「哈沃克」號,當時稱「魚雷艇毀滅艦」,不久之後改稱「毀滅艦」,至於中文為什麼稱驅逐艦,已無從可考,很可能傳自日本。從其名稱就可看出,早期驅逐艦的使命是為海軍艦隊擔負防禦敵方魚雷快艇的工作。
20世紀初,飛機出現,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飛機對艦艇還構不成威脅,不過潛艇卻是水面艦艇的水下之患。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除繼續擔負防禦魚雷艇的任務外,其主要使命已轉向反潛作戰了。從30年代開始,驅逐艦開始裝備高炮,其使命從防禦魚雷艇、反潛擴大至擔任防空任務。
二戰前夕,納粹德國的俯沖轟炸機迅速崛起,並在二戰初期創下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戰績。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英國皇家海軍捷足先登,開始研製防空型驅逐艦。由此發展到二戰後,驅逐艦的主要使命也變為艦隊防空了。
從1933年開始,德國空軍開始招標研製俯沖轟炸機,容克斯公司一舉中標,並在次年生產了3型原型機,1937年,生產型機開始逐步交付德國空軍使用,這就是二戰時期橫行一時的JU87型「斯圖卡」轟炸機。
「斯圖卡」裝備2挺MG17型7.92毫米機槍和1挺MG15型7.92毫米機槍,機腹下可掛1枚500千克的重型炸彈,兩側翼下各掛1枚110千克的炸彈。飛機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劇俯沖,轟炸精度在25米之內。
二戰爆發後,德軍的「斯圖卡」先後突襲波蘭,轟炸荷蘭兵營,摧毀比利時的堅固堡壘,粉碎法國坦克部隊的反沖擊,掃射敦刻爾克海灘上等待撤退的英國遠征軍等,作為德軍閃電戰的急先鋒大顯神威。
1940年夏季,「斯圖卡」作為主力之一遠征不列顛,盡管由於缺少大航程的戰斗機護航,「斯圖卡」在大不列顛空戰中失去了往日威風,但其威力仍讓英國人不寒而慄。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擁有龐大的艦隊,但基本上不具備防空能力,加之對於水面艦艇這種速度較慢的目標來說,「斯圖卡」絕對是致命威脅,只要一枚重型炸彈就足以讓一艘大中型艦艇報廢。為此,英國政府於1941年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作為「戰時應急驅逐艦」計劃的一部分,首相邱吉爾提出發展一種防空型驅逐艦,以便擔負艦隊防空作戰任務。
1942年,該提議最後定案,這種新型艦艇被稱為「戰斗」級防空驅逐艦,並決定首批定購17艘,1943年又增購第二批21艘,同年,首批艦艇在多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首艦「巴夫勒爾」號於1944年9月14日正式加入皇家海軍服役。
頗受爭議的設計
「戰斗」級驅逐艦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建造的體積最大、性能最好的驅逐艦,其寬大的艦體、奢華的裝備無疑讓二戰中其它「戰時應急驅逐艦」可望而不可及。
該級艦設計標准排水量2325噸,滿載排水量2800噸,艦長115.52米,水線長108米,寬10.2米,龍骨至甲板水平高度5.59米,最大吃水3.86米(後來減至3.45米),艦員編制平時為240至288人,戰時330人。
動力系統採用「帕森」單級減速齒輪傳動式渦輪機,功率50000軸馬力,最大速度30.5節。艦內載油766噸,航速20節時續航力為4400海里。
既然是防空型艦艇,其武器裝備設計當然以防空火炮為主,主要包括:4門MKⅢ型114毫米速射炮,安裝在MKⅤ型雙聯裝炮塔上,仰角80度,備彈300發;一門MKⅪⅩ型100毫米高平兩用火炮,安裝在MKⅩⅩⅢ型炮塔上,備彈160發;8門博福斯40毫米火炮,安裝在MKⅣ型雙聯裝炮塔上,備彈1440枚;6門厄立空20毫米火炮,其中2座MK2型雙聯裝和2座MKⅦA型單管火炮,備彈2440發;一座維克斯303型火炮,備彈5000枚。
艦載對海警戒雷達為SW.272型,安裝在前桅上,後桅上則安裝有AW.291型對空警戒雷達,MKⅤ型炮塔配有AR.275型炮瞄雷達。除火炮之外,「戰斗」級還裝備2套四聯裝手工操縱魚雷發射管,發射8枚MKⅨ魚雷;4個深水炸彈投擲器和2條滑軌,攜帶60枚深彈。
1952年,英國海軍對「戰斗」級驅逐艦的武器裝備進行了改裝,移走了100毫米火炮和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火炮,換裝了5座博福斯MK7和MK2型單管STAAG機關炮,深水炸彈投擲器和滑軌也被1座單管反潛迫擊炮取代。這次改裝可能是因戰後防空作戰任務減弱所致。
「戰斗」級驅逐艦的設計從一開始就頗受爭議,首先就是該艦的武器裝備。最初計劃裝備119毫米炮和少量掃雷器具,但在最後計劃起草時,海軍部決定所有艦艇均裝備114毫米炮,並且安裝足夠的掃雷器具。
114毫米火炮安裝在封閉式炮塔上,或許在今天這是主流,但在觀通設備並不先進的二戰時期,這種設計使火炮手變成了「瞎子」。批評者認為,主炮80度的仰角使艦艇在惡劣海況時,暴露的炮塔機械容易遭受海水侵蝕。
1942年,一座試驗炮塔安裝在「兇猛」號上進行測試,結果證明令人滿意,但也暴露出幾點不足,其中漏油等問題直到這些艦艇退役也沒有真正得到解決。是否在艦上裝備魚雷發射管也引起很大爭議,海軍建設部副部長認為一座炮塔就足夠了,不值得裝備魚雷發射管。
他的觀點沒有被採納,相反最後確定裝備2套四聯裝魚雷發射管。這位副部長又極力反對,認為這些裝備在狹窄海域執行反潛作戰太浪費了,但執行反艦作戰卻又太低了。盡管艦上裝備了各種各樣的火炮,皇家海軍的將軍們卻依然認為火炮火力不夠。
其次是艦上居住條件極其糟糕。艦員居住標准最初是按照每人21英寸的床鋪和24英寸的座位空間計劃的,這是建立在平時240人至288人、戰時338人的編制基礎之上的,但艦艇服役後平時的編制都在280人到290人之間,尤其是後來又增加新的設備後,使居住艙顯得過於擁擠,加之各種管道、水泵、其它機械等使這種狀況更加惡化。
艦上沒有洗衣房或乾洗設備,洗澡房設備極其簡陋,10至12人共用一個臉盆,60人共用一個噴頭,這些問題從未得到緩解。特別是居住艙位置設計上犯了致命錯誤,它太靠近魚雷發射管。
此外,艦上缺乏足夠的天氣控制式水冷卻設備,後來做了一些改進,但在炎熱天氣里仍使艦員感覺特別不舒服。
盡管如此,「戰斗」級驅逐艦外形大方美觀,是皇家海軍第一批裝備了穩定鰭的艦艇,航行時十分穩健,幾乎沒有什麼震動,並且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經得起海上風浪,被認為是皇家海軍具有經典戰列艦特點的最後艦艇。
「戰斗」級驅逐艦經歷了國防費用增減的起起落落和國防政策改變的不同時期,並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成為皇家海軍驅逐艦力量的核心。對於多數人來說,它們的確是「美麗的戰斗級」。
『捌』 大海戰防空炮問題
英國
31級4.0雙45倍口徑,2.20的裝填速度,出膛730,高角度85,威力小,射程近,黃金角度41,AA彈威力54,初速太慢的垃圾防空炮
33級4.5雙45倍口徑,2.60的裝填速度,出膛671,高角度80,威力中,射程近,黃金角度41,AA彈威力80,初速太慢的垃圾防空炮
35級4.5雙45倍口徑,2,28裝填速度,其他性能同上
兩款37級40級4.7雙的4.5雙一樣,射速慢都2.60秒以上,初速慢670左右,防空炮性能都差不多
45級2PDR防空機槍,1.57 7管39倍口徑,0.52的裝填速度,出膛585,高角度80威力小,射程最近,黃金角度50,AA彈威力13,垃圾武器,防空菜鳥常用裝備。有著無與倫比的射速和裝彈量
44級和48級兩款5.25雙50倍口徑,44級裝填2.96速度,48級2.24裝填速度,出膛都是713,威力大,射程中,黃金角度36,AA彈威力116,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炮,盡管出膛一般,填充一般,但是威力和射程都讓人滿意.絕對比45級垃圾機槍好用多了
德國
30級3.46雙70倍口徑,0.80裝填速度,出膛950,高角度80,射程近,威力小,黃金角度36,目前大海戰中最快的防空炮-德國4.36,出膛初速\射速一流,威力和射程稍遜色點,用在FF DD上比較適合。以是菜鳥和初級防空人員的專用炮
36級4.1雙65倍口徑,1.72的裝填速度, 出膛810,高角度 80,射程中,威力中,黃金角38,綜合能力和日本3.9防空差不多,也是一款不錯的防空炮,推薦菜鳥和初級人士使用
42級5.0雙61倍口徑KM40,1.20裝填速度,出膛900,高角度80,射程遠,威力大,黃金角度33。目前公認的防空炮之王-德國KM40,出膛初速\射速\威力\射程都是超一流的。適合各種等級的防空人員使用
48級5.0雙45倍口徑,2.24裝填速度,出膛747,高角度60,射程中,威力大,黃金角度33-36。德國的後一級防空炮,比較慢的速度和初速,雖然比不上前面幾種德國炮,但比英美的5.0雙防空炮要好的多
『玖』 艦隊使命德國90珍藏版戰列艦用什麼炮
主炮刷恐龍戰艦。副炮是埋藏道具(GBA版沒有)剩下的可以買到。S-E在NO.7那裡獲得發動機也是埋藏的(GBA版也沒有)C裝置在水洞寶箱里人類除了足防具在水洞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