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前夕,是英國人太綏靖還是希特勒在飆
二戰前夕,是英國人太綏靖還是希特勒在飆演技?
眾所周知,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的實力並沒有遭受毀滅性的削弱,無論是人口還是科技以及工業實力,德國依然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
當時德國的投降是頗為無奈的,本來與英法等國的鏖戰已經勢均力敵,後來又冒出了個活蹦亂跳的美國,這無疑是給德國火上澆油。這還不夠,德國國內還發生了革命,這使得德國別無他法,只能投降了。
但是如果德國不投降的話,雖然最後德國還是會戰敗,但英法等國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加慘烈得多。
在英國人看來,只有幫助德國廢除《凡爾賽條約》中的不平等條約,歐洲才能等來「真正」的和平。
我們一直在說英國在採取綏靖政策,但是我更覺得是希特勒的演技實在太好了,或許我們生活在當時同樣會被希特勒所蒙蔽,會相信希特勒只是在幫助德國挽回「尊嚴」,捍衛和平。
無論是奧地利的加入,還是被法國佔領的薩爾洲,他們寧願放棄「獨立」甚至「民主」的機會加入那個被譽為「獨裁政府」的希特勒德國,竟有百分之九十八的群眾選擇了希特勒。
所以客觀的來講,英國人並不是害怕了希特勒,而是在英國人看來,希特勒並非惡魔,至少在二戰爆發前,希特勒並非惡魔。
望採納
⑵ 二戰時期,13萬英軍在新加坡,為何會被3萬日軍俘虜
真不是我吐槽英國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士兵在反法西斯聯盟中可以說是最慫的了,尤其是在亞洲戰場,被打的…..不對,不應該說被打的怎麼樣,還沒有真正的開始打呢,只要日本人先進行火力投送這一輪轟炸,英國人就舉白旗了,然後進行交涉,要求日本人遵守日內瓦公約,善待俘虜。
因此在緬甸戰場,這些英國士兵可是坑苦了中國遠征軍了,經常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然後中國遠征軍趕來支援,等把這些英國人救出來之後,馬上就撤到了殖民地印度,留下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者拼殺,因此中國軍隊才會在緬甸戰場上如此艱難!
反正英國人坑隊友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在二戰中也做出了貢獻,但是吧,相對來說,慫!
⑶ 請問為什麼二戰德軍的盟友跟豬一樣無能
二戰法西斯可以勝的,重點在日本身上,太過自大,野心巨大,可以說是實為坑隊友。日本太小看中國了,還說幾個月滅了中國,當時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當時中國有兩個陣營,囯民政局一直想加入日本希望合並日本的力量清理囯內的共產黨,不斷的和日本談判。當時的日本想消滅全中國而不是控制中國,兩共合並把日本直接在亞洲戰場被拖著,還攻擊美國把當時的工業大國帶入戰場,當時可以說德國與蘇聯的戰場沒有美國的大量物資蘇聯必輸,因為蘇聯的工業全被德國控制,而英國又投降可以德國以經贏一半了。如果日本有腦子,合並國民政局沒有攻擊美國,就會這樣,共產黨被國民政局與日本消滅,國民黨與日本向印度發動戰爭,斷開英國物資和殖民地,德國與日本共同出擊英國,沒有後方支援的英國與德國日本打必輸,英國投降蘇聯也支撐不了多久,結合蘇,德,日,中,英,法,意,物資人力大局以定,這時進攻美國,美國沒希望了,世界就是法西斯的了。
⑷ 二戰時,英國人為什麼把幫助他們的中國遠征軍出賣了
為了利益。英國的利益就是要保證緬甸是由英國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其他國家不要插手。由於在1941年初,日軍對緬甸虎視眈眈,英國不得不向中國求援,於是中國派出遠征軍准備前往英國支援。但是英國人同樣也不想在戰後將一部分緬甸的利益讓給中國,於是給中國遠征軍很多小鞋穿,英國信奉的是18世紀殖民者思維,我的殖民地就是要不能有別人的勢力。當然,對於他國盟友,一般的國家也是將其重要性安排在自己軍隊之下,不過英國出賣隊友是由傳統的,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拒絕讓法軍上船,法軍是自己籌措船隻才得以撤回英國的。英國在二戰時期有一句口號——即使是死掉最後一個印度人,也要守衛英國的土地,也就是說,讓印度人給我們當炮灰……當然現在英國佬也得到報應了,跟著美國打遍天下的英國人在戰場上常常遭到美軍的「友好射擊」而傷亡慘重……
⑸ 二戰中,德國是如何被「豬隊友」坑死的
有句俗話叫作「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就名副其實的擔任了這個「豬隊友」的角色。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墨索里尼終於認識到意軍單干不行,於是就派軍隊協同德軍作戰,以期待戰勝後可以跟著「分肥」。由於擔心義大利的軍隊打戰靠不住,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的時候,只讓意軍負責側翼防守任務。但結果意軍第8兵團的防區成了蘇軍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開了一條27公里寬的缺口,3天後擴大到90公里。22萬所謂的義大利精銳部隊倉皇潰逃,將德軍的側翼完全暴露在蘇軍面前,導致一百多萬德軍被蘇軍徹底包圍。
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失敗,從他找到了義大利這樣一個豬隊友開始,便已是註定的命運。英國首相丘吉爾曾不無諷刺地說:「萬幸,義大利成了德國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⑹ 英國是很多留學生選擇的國家,在英國的留學生活中有哪些坑呢
英國是一個多雨,大風的國家,常常時不時就會來一場風雨,建議大家多備幾套既防風又防雨的外套。在英國對於傘這種東西,不是質量不好,而是風真的有點大,尤其是蘇格蘭地域!風確實吹起來,什麼傘也撐不久,因此英國人常常只穿一件大衣就可應對下雨天氣~
有些時候,尤其是假如問好的人或被打招呼的人是女性,你會經常給和/或接到一個小吻的臉頰。如果你不是親密的朋友或家人,那麼身體接觸會被認為是怪異或不舒服的(你可能會握手,但通常一個微笑和低頭就可以接受)。
有些人對英國人的禮貌感到困惑。作為一個留學生,你可能不習慣,但你到了英國後可能很快就會習慣了!
⑺ 【請教】什麼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能夠實現成功
呃,這個問題老夫來回答吧。
1,什麼是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時德國閃擊法國,法國倉促應戰很快就淪陷了,淪陷之際英法兩國將大量的士兵通過郭刻爾克這個港口撤退至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為以後的反攻保存了實力。
2,郭刻爾克撤退成功的原因
一,英國方面。英國方面動員了所有的軍用船隻和大量民用船隻,甚至許多平民都自動參與了救援。
二,法國方面。法國守軍玩命擋住了德國追兵,當時的法國雖然即將淪陷,但好歹也是歐洲陸軍第一,坦克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要高,此時法國守軍正面抵擋住德國人層層推進,側面戴高樂組織了坦克部隊截了德國人的後援。
三,德國方面。德國陸軍和空軍的指揮官起了矛盾、互相爭奪功勞導致追擊節奏拖慢。
以上三點缺一不可。
最後補充點額外知識:英國雖然是法國的盟友,但非常具有「坑隊友」屬性,郭刻爾克的時候英國只撤走了英國人和少量法國人,把玩命抵抗德國人的法國守軍給賣了。
後來英國人還想坑法國人的黎賽留號戰列艦(這艘戰列艦是當時法國最大的戰列艦,而且非常的先進),結果被黎塞留號幾下子給打炮了,讓英國人吃了一鼻子灰。
⑻ 為什麼說英國是世界的「攪屎棍」
因為英國總是不願意看到歐洲統一,在英國看來,歐洲統一就是對自己最不利的事,即使它自己常年以歐洲國家自居,它也不願意看到歐洲統一。
個人利益看的過重我們都知道英國是近幾百年裡來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殖民國家,英國通過殖民的手段收獲到了數不清的財富,在綜合國力上,英國也遠遠超過別的歐洲殖民國家,所以在總的水平上,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其實是被英國所瞧不起的,英國不可能舍棄自己的利益去援助別的歐洲國家,所以當殖民手段消失後,英國就必須依靠打壓統一的策略來幫助自己始終鞏固在歐洲的地位。
⑼ 二戰時期美蘇雖然合作,但有沒有互坑不配合的現象
有,
但是由於相互之間沒有直接接觸,還是比較少。而英美、英法之間還是英國坑人比較多,
杜立特轟炸東京之前,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希望B-25轟炸機能在轟炸日本之後降落蘇聯的海參崴,但是蘇聯為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便在1941年4月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加上美援物資主要還是通過日軍控制海域抵達海參崴,斯大林不想拿同美軍合作來得罪日本。因此降落蘇聯的方案遭到否決。
但是轟炸時,8號轟炸機因為前擋風玻璃破洞,燃油消耗過快,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更不用說計劃中的衢州機場,於是改飛蘇聯,並在蘇聯海參崴以北40英里(65公里)的機場降落。
在日本的外交壓力下,B-25轟炸機被蘇方沒收,約克上尉等5名機組人員遭到扣押,但是蘇聯拒絕向日方移交扣留人員。
降落後,這5名美國人的扣留地點幾經輾轉。飲食方面,也是和蘇聯平民一樣,基本上就是黑麵包和捲心菜,因此5人陸續出現了營養不良、痢疾等病症。到了1943年,戰爭明顯向蘇聯好轉之後,5名機組人員被轉移到了距伊朗邊境僅32公里的阿什哈巴德,經一名好心的蘇聯軍官介紹,他們結識了一位從事偷渡走私的阿富汗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蛇頭」。這名蛇頭經常給蘇聯軍官帶來國外的食物和黑市上的貨品,因此交情頗深。機組5人口袋裡總共有300美元,於是支付給蛇頭250美元,由他帶著5名美國人成功越境,於1943年5月11日抵達附近的英國領事館。然後在阿什哈巴德的英國外交官們的幫助下,5人取道印度,最後在那裡於1943年5月搭機返回美國。
事後解密的蘇聯檔案表明,那名走私者的背後其實是蘇聯人民委員會情報部(NKVD,情報機構克格勃的前身)特工。因為不願拿釋放美國人去激怒日本,所以先將美國飛行員轉移至日本情報網無法滲透的中亞,再派特工協助越獄逃脫。這樣,美國人是自己「逃脫」,日本方面發現了也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