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為什麼能和美國成為堅定的盟友
二戰,把英美捆綁了,二戰結束,面對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強大,二者又得面對共同的敵人。馬歇爾計劃和北約的成立還有幾次局部戰爭讓二者在軍事政治上越來越緊密。 後來的伊拉克阿富汗還有一起面對的恐怖主義,都讓二者站在一起。 由於二戰導致美國大發戰爭財,二戰中大量科學家逃亡至美國,導致美國在各方面都超越英國。英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則被削弱。政治影響力也不如從前。外加上以前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相繼獨立,英國更顯得杯具。他需要美國給自己撐腰,畢竟英國和歐盟的關系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
『貳』 二戰結束後,英國為什麼總是追隨美國
對於很多了解歷史的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在二戰期間德國對於英國的打鬥可以說是十分的激烈,後來的西歐大陸幾乎就是被德國橫掃的狀態,英國呢,辛虧中間還是有個英吉利海峽的阻擋,不然英國真的會有不一樣的後果產生的。
對於英國來講的話確實是能夠找個人給自己遮風擋雨,對於美國來講是能夠找到一個比較靠譜的盟友,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美國就默認了應該跟隨著自己了,慢慢的就出現了別人眼中的大哥和小弟的角色問題了。
『叄』 為什麼英國和美國長期以來保持著密切的外交關系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右二)與應邀來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右一)在英國倫敦附近的溫莎城堡交談,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右三)和薩科齊的夫人走在他們的後面。 新華社/路透新華網倫敦3月27日電(記者 吳定保)應英國女王邀請,法國總統薩科齊26日至27日對英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他在英國國會發表了演講,與英國首相布朗舉行了會談,訪問的重點在於強調法英兩國要建立「新型兄弟關系」,並提出共建「全球性歐洲」的設想。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達成了少有的一致意見,表明兩國意欲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開創雙邊關系新局面薩科齊在啟程訪英前和在訪問期間多次表示,希望法英譜寫兩國關系新篇章,建立「新型兄弟關系」。薩科齊說,法國和英國的命運長期以來是結合在一起的,法國和英國肩並肩,會成為更強大的國家,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密切了」。布朗給予積極回應。雙方同意,從現在起,每年舉行兩次雙邊首腦會晤,就深化兩國關系和重大國際問題協調立場,同時建立兩國政府高級官員每季度磋商機制,商討雙邊合作事宜。英國《獨立報》把薩科齊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稱為「本年最重要的國事訪問」。英法關系一直是歐洲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歐洲的政治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分析家認為,現在英法迎來雙邊關系和諧的新局面,將為兩國加強國際合作提供堅實基礎。共建「全球性歐洲」英法兩國同為歐盟重要國家。今年下半年,法國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這是法國在歐盟發揮領導作用的大好機會。薩科齊上台後就表示要將優先處理的歐盟工作重點放在能源、環境、移民以及歐洲安全機制建設等問題上。這些問題也正是薩科齊與布朗會談的主要議題,而且雙方在歐洲移民、防務和經濟等問題上取得了廣泛共識,同意加強合作。薩科齊認為,歐洲不能沒有強勁的經濟和強大的國防,英國在歐盟中可發揮更全面的作用。布朗在與薩科齊共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對歐洲未來持相同觀點。歐洲必須成為『全球性歐洲』。我們兩國處於使歐洲成為開放的、靈活的並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的歐洲的中心。」顯然,薩科齊爭取在歐盟事務上得到英國支持的願望得到了積極回應。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歐洲新生代領導人,薩科齊和布朗都想在歐洲有所作為,而且他們在對待歐洲問題上都比各自的前任更加務實。另外,英國輿論注意到,在兩周前舉行的布魯塞爾歐盟首腦會議上,薩科齊和布朗相處融洽,在許多問題上配合,協調默契。聯手謀劃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是這次布朗和薩科齊會晤關注的重點之一。兩位領導人在會談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雙方敦促國際金融界採取「協調步驟」,提高透明度,包括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進行改革,使它們在全球經濟中以「新主角」身份出現。薩科齊與布朗一致認為,金融市場必須更加透明,確保各銀行迅速並全面披露壞賬規模,幫助恢復世界金融市場信心。兩位領導人同意,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問題上,雙方將在各種國際會議前就重要政策協調立場,採取統一行動,確保全球金融市場穩定。薩科齊表示,為應對世界挑戰,法國和英國相互需要。他說,法國和英國對人類擁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我們必須確保在世界上表達我們的想法」。布朗也表示,雙方同意採取行動,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開放窮國和富國間貿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打擊非法移民以及阿富汗等問題上加強合作。 法國總統薩科齊偕同新婚妻子布呂尼周三開始訪問英國,這也是法國總統12年來,第一次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薩科齊夫婦獨特風格引發媒體關注,另外薩科齊的到訪,也被視為是英法關系的融冰之旅。薩科齊中午時分抵達英國西斯羅機場,由查理王子親自迎接,第一站來會到溫莎古堡外,英國女王以正式國禮迎接這位12年來第一位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在英國女王面前,瀟灑的薩科齊收斂許多,不過仍是談笑風生,薩科齊的名模妻子,申裝灰色套裝,典雅還帶著時時尚訊息,整體看出經過禮儀訓練。淡淡微笑,舉止得宜。英國皇室一切以國禮相迎,一路搭乘御用馬車回到城堡內。午宴前還有閱\兵儀式。冗長過程中,所有記者都在問,一項急性子的薩科齊,到底能不能耐的住性子。不過畢竟只有兩天行程,從英國皇室、首相布朗、在野黨領袖和國會議員,薩科齊都一一會見。薩科齊比席哈克還要傾向美國也比較傾向英國尤其過去席哈克和布萊爾的關系很惡劣由其到最後的階段但薩科齊本性上自然的就會成為英國和美國雙方的支持者和朋友拉緊英法關系,外界預期薩科齊會宣布阿富汗的增兵計畫。據了解,薩科齊和布朗將會無所不談,預計會共同宣布興建新世代的核電站。另外在反恐和移民問題也會多所著墨。不過對英國民眾來說,更重要的是看到這位風格與眾不同的法國總統和名模妻子。薩科齊訪英形成的第一天在英國政壇掀起了一陣旋風不緊是他的獨特的行事風格還有他對英國較席哈克有善的態度讓英法關系就像現在的倫敦天氣一樣逐漸的走向春天
『肆』 英國和美國關系為什麼始終這么好
美國就是英國的移民。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伍』 為什麼美國和英國的關系這么好~~
他們都是同一個祖先,主體民族是同一個,類似於中國的漢族和海外的華人,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加拿大都對英國有著復雜的情感
『陸』 英國曾是「日不落帝國」,為何淪為美國的最鐵盟友
為了不讓自己的地位再繼續下落,曾經的王者「日不落帝國」現在的小弟依然可以在世界上說得上話排的上號,沒有被落井下石,依然在穩步發展就是因為能屈能伸,可以當大哥,從大哥的位置上下來之後可以跟著新大哥繼續發展。
三環外交的本質是:在國力不足的情況下,英國想通過扮演這幾個環節的關鍵聯絡節點,來維持自己的大國地位。不過,地位是要通過國力為基礎的,國力不足的英國並不能演好這個角色,明白大國地位已經保不住了,似乎突然想到了二戰時期的「友誼」,英國開始抱上了美國的大腿。這種關系延續到現在,就演變成了「英美特殊關系」。
『柒』 為何二戰後英國在國際上處處追隨美國
因為在戰爭結束後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能夠重新發展起來,而且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沿襲了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兩個國家有一種親近感,英國需要藉助美國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安全,英國需要藉助於美國擺平歐洲大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