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抗日戰爭時期英國有多少兵力

抗日戰爭時期英國有多少兵力

發布時間:2022-08-12 11:19:50

① 二戰英國共動員了多少兵力參戰呢不包括其他英聯邦國家。。

二戰時

1;英國,5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300萬左右

2;德國,7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550萬左右

3;蘇聯,1.9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200萬左右

4;美國,1.4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050萬左右

5;日本,9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600萬左右

英國兵力來自於自身的兵役法體系與二戰時的戰爭動員體制:

英國兵役法體系分為;兵役制度、預備役制度及民防制度(此制度是由二戰中所產生,二戰後建立)!

英國兵役制度:

英國的兵役制度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一、「全民兵役制」時期。從公元8世紀到17世紀中葉,英國統治者先後建立了「國民軍」(即「民軍」)和

「義勇騎兵」,並逐步完善了這些「業余軍隊」的管理與訓練體制,為創建常備軍奠定了基礎。 「全民兵役制」的特點是:軍人的服役年齡不定;士兵的

服役期不定;官兵的關系是主僕關系。1645年,克倫威爾領導的英國資產階級政囗府創立了常備軍。這支「新型正規軍隊」的兵員既從各郡受過訓練的「民

兵」中徵集,又在外國軍隊中當過兵的英國人中招募。當時,法國、荷蘭、瑞典等國已經建立了職業軍隊。英國很多青年在這些國家的軍隊服役,並掌握一

定的軍事技能,回國後志願加入了英國新建立的常備軍,成了部隊的骨幹或中堅。1868年,卡德韋爾就任陸軍部長後,在兵役制度方面進行了改革,縮短士

兵服役期,最高服役期限由21年減至10年,但士兵退出現役後必須再服6年(步兵)或14年(騎兵)預備役; 廢除「買囗官制」,無論是新軍官任命,或是以
後的晉升,都不得用金錢買;改善士兵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191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令,實行徵兵制,共徵召了800萬兵員在二次大戰後的1947年7月,

英國國會又通過了新的國民服役法。該法規定, 所有18歲的健康男子必須服現役1年,服預備役6年。在二戰後英國的兵役法也幾經更改!

英國預備役制度:

英國的預備役在致同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早在1000多年前的撒克遜時代,英國就有了被稱之為「國民軍」的民兵。「國民軍」由全國人口中有勞動能

力的男子組成,平時種田、做工,戰時奉國之命奔赴前線,保衛家園。進入16世紀以後,都鐸王朝在英倫三島的每個郡都設置一名軍事長官,負責每3個月

召集一次本郡16~60歲的男子,以檢查他們的武器和馬匹。18世紀下半葉,英國面臨的外來威脅日趨嚴重,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則導致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

級的出現。因此,英倫三島掀起了一場「志願兵運動」。議會於1804年通過了「義勇騎兵與志願兵合並法」。志願兵部隊由各郡的軍事長官控制,由當地地

主豪紳提供經費。進入19世紀以後,為了加強海軍力量,英國政囗府除了大量徵兵外,還先後組建了多種海軍預備役部隊,以支援和保障現役海軍部隊作戰。

19世紀末,南非爆發了布爾戰爭,英國必須快速組建一支龐大的遠征軍,因此急需大量預備役人員。1905年,理查德?霍爾丹出任陸軍大臣,在他的努力

下,1907年國會通過了「地方與預備役部隊法」。奠定了英國陸軍現代預備役制度的基礎。地方軍的編成內,除了有大量的支援部隊外,共有10個步兵師、

2 個裝甲旅和1個傘兵旅。二戰以後英國的預備役制度也有多次改革!
從英國歷史上的兵役制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二戰中人口為五千萬的英國可以動員出三百萬士兵了!!!

② 二戰時各國的兵力

1、蘇聯

蘇聯軍隊是二戰中規模最龐大的軍隊之一,由戰爭初期的500萬餘人發展到戰爭結束時的近1200萬人,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蘇聯軍隊的數量都大體維持在900萬到1100萬的水平。

其中蘇聯陸軍是最主要的作戰力量,蘇聯在戰爭中組建了最龐大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和炮兵部隊,正是依靠這支強大的地面部隊,蘇聯才最終擋住了納粹德國陸軍的進攻,並最終將戰線退回到德國本土。

戰爭結束時,蘇聯陸軍是世界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擁有最強大的裝甲部隊,擁有6個坦克集團軍、23個獨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超過2萬輛。

2、美國

美國軍隊是一支在戰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軍隊,是戰後唯一一支能夠和蘇聯軍隊相對抗的武裝力量。不同於蘇聯軍隊的陸軍一支獨大,美國軍隊除了陸軍外還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

美國陸軍同樣擁有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擁有28個裝甲師,15個獨立裝甲旅和其他獨立裝甲營,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達13000輛。由於美軍沒有組建更好級別的裝甲單位以及在裝甲戰術上的局限,美軍的突擊能力是遠不如當時的蘇軍的。

3、德國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軍隊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得益於德國提前的軍事動員和先進的作戰理念,到1941年德國軍隊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超過700萬人,而當時蘇聯才有500餘萬人。

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德國軍隊也開始大規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國軍隊的增長達到頂點,用兵超過1000萬人,但是它的對手總兵力也相應的增加到2000萬人,所以德國軍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4、英國

英國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是將海軍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職業化陸軍以應付和平時期的各種危機。

由於二戰中英法聯軍很快被德軍打敗並被逐出歐洲大陸,英國為了保衛本土不得不將主要經歷放在了海軍和空軍身上,英國是自始至終都堅持發展戰略空軍的國家之一,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陸軍的力量。

不過為了開辟第二戰場,英國還是組建了一支規模較大的遠征軍,戰爭結束時英國總兵力近700萬人,擁有6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軍隊實力僅次於蘇聯和美國。

5、中國

中國軍隊戰前只有不到200萬人,而且嚴重缺乏現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

但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軍隊開始極速的擴張,其中國民政府領導的軍隊人數在400萬左右,中共政府領導的軍隊由幾萬人增加到100多萬,這樣中國軍隊最高兵力應該在500多萬人。

③ 阿萊曼戰役中德、意軍隊和英國軍隊分別有多少兵力

德、意非洲集團軍擁有4個德國師、8個義大利師,其中包括4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裝備坦克489輛、火炮1219門、飛機675架,總計約10萬人(德軍5萬人)。其兵力部署如下:德、意軍混合編成的6個步兵師堅守主防線;德軍裝甲部隊主力第21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各率一個義大利師(「利托里奧」師和「艾里特」師),分別防守戰線南、北兩端;德軍第90輕裝師作為預備隊部署在北段後方海岸附近。為了支撐裝備低劣、士氣不振的義大利部隊,隆美爾將德、意軍混合編制,交叉部署,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同時也妨礙了隆美爾在危急關頭對德軍部隊的集中使用。

英國第8集團軍轄3個軍(第10、第13和第30軍),共11個師和6個獨立旅,其中包括4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旅;裝備坦克1200輛、火炮2311門、飛機750架,總兵力達19.5萬人。

④ 鴉片戰爭英國有多少人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

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征軍為攻打定海與清軍發生的一場戰役。這場戰事最終以定海陷落英軍獲勝而告終,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等先後殉職。定海之戰為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攻佔的第一座城池,也是近代史上西方軍隊第一次佔領中國領土的戰斗。清軍投入戰船21艘,船炮170位,兵丁940名。岸上兵丁600名,炮20位。英軍投入白人兵2300人,印度兵650人。損失:清軍戰死14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

沙角大角之戰(1841 年1月 7日)

英軍乘清欽差大臣琦善裁撤海防和對外妥協的時機,向穿鼻洋的沙角、大角炮台進攻。守將陳連升率軍堅決抵抗,因援兵不至,英勇戰死,炮台陷落。清軍總兵力8000人,沙角大角兩炮台共計炮91位,英軍登陸兵力1461人。損失:清軍戰死277人,受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英軍無死亡,受傷38人。

虎門之戰(1841年2月26日)

英國艦隊向廣東虎門進逼。清軍提督關天培向總督琦善請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艦向虎門一帶進攻。關天培率領所屬部隊固守橫擋、永安、靖遠、鎮遠各炮台。25 日英軍從橫擋登陸,次日攻破各炮台,關天培在靖遠炮台率兵抵抗,負傷數十處,仍與英軍搏鬥,英勇戰死。虎門陷落後,英軍侵入珠江。清軍一線兵勇8500人,炮377位。全部兵力1萬余,炮450位以上。英軍登陸兵力約2000人。損失:清軍死傷500人,被俘1300人。英軍5名士兵輕傷。

黃埔烏涌之戰(1841年2月27日)

2月26日,英國侵略軍攻陷虎門,2月27日,英軍戰艦加略普號、先鋒號、阿里耶打號、硫磺號、摩底士底號及汽船復仇神號、馬達加斯號共七艘,溯珠江水道而上,於當日中午到達頭道灘,向烏涌炮台發動猛烈的攻勢,最後沈占鱉、洪達科及湖南鎮軍祥福所部的大部分官兵均壯烈犧牲。清軍投入廣東廣西兵700人,湖南兵900人。47門岸炮,10門船炮。英軍登陸兵力180人。損失:僅湖南兵就戰死31名軍官,415名士兵。英軍1人戰死,8人受傷。

廣州之戰(1841年3月21日至25日)

英軍佔領虎門要塞後,溯江而上,連陷烏涌等炮台,兵臨廣州城下。清軍投入陸師2。5萬人,算上水師和後勤人員為4萬。戰船100餘只,炮200餘位。英軍投入3200人,其中陸軍2223人。損失:清軍陣亡1000餘人,受傷3000餘人,損失火炮182位。英軍

⑤ 近代幾次較大侵華戰爭,中外軍隊的傷亡都是多少

第一次鴉片戰爭

大清帝國兵力91680人,傷亡22790人。
英國兵力20000人,傷亡523人。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大清帝國傷亡21500人。
英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幫凶俄美(以調停名義)
傷亡405人。
中日甲午戰爭 清軍630000人,31500人陣亡
日軍240616人,13306人死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清軍(其實是義和團)約1600000,約150000人傷亡
聯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 492550人 500艘軍艦,6000人傷亡
抗日戰爭 中國傷亡3500萬人,日軍死亡70萬

⑥ 請問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多少人參戰

當時清朝有八旗兵約20萬,綠營兵約60萬,總兵力達8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一支常備軍,英國兵力要小的多,全國軍隊加起來正規軍約14萬,加上擔負內衛任務的國民軍6萬,總兵力也不過20萬,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4,
中英兩國相隔萬里,英軍自然不能全數派往中國,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征軍的總兵力,以陸海軍合並計算,大約是7000人,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110,後英國遠征軍的兵力不斷增加,至戰爭結束時已達20000人,與清軍相比大約是1:40!
第一次廈門之戰:1840年7月3日,清軍戰死9人,受傷16人,英軍無傷亡
第一次定海之戰:1840年7月5日,清軍戰死13人,受傷13人,英軍無傷亡.其中清軍參戰兵力1540人,定海總兵張朝發受傷而亡,定海知縣姚懷祥自盡.
大角,沙角之戰:1841年1月7日英軍採用正面炮擊,陸軍側麵包抄戰術,清軍戰死277人,重傷而死5人,受傷462人,英軍受傷38人,副將陳連升,佐領裕隆(滿族)戰死.
虎門之戰:清軍總兵力11000名,清軍250人戰死,100餘人受傷,總兵關天培戰死,游擊麥廷章戰死.英軍5人受傷.
廣州內河之戰,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烏勇之戰清軍參戰兵力1600人,總兵祥福(滿族)以下466人陣亡,英軍8人人受傷.
廣州之戰: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清軍總兵力20000人(用於進攻的不多),清軍數座炮台被毀,戰船43隻,火劃32隻被擊毀,英軍死亡9人,受傷68人.
三元里之戰: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英軍死亡5--7人,受傷23--42人.
第二次廈門之戰,清軍總兵力5680人,1841年8月26日,清軍陣亡40餘人(廈門島南岸)和33人(鼓浪嶼)受傷37人(士兵因石壁堅固傷亡較小),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英軍戰死1人,受傷16人!
第二次定海之戰:清軍總兵力5600人,1841年10月1日,清軍總兵葛雲飛.鄭國鴻(回族),王錫朋戰死.英軍戰死2人,受傷27人.
鎮海之戰:清軍總兵力4000人,1841年10月9日,清總督裕謙投水而死,損失以百計,英軍傷亡數字有兩說,一說戰死16人,傷數人,另一說英軍戰死3人,受傷16人.清軍總兵謝朝恩戰死!
浙東反攻之戰:1842年3月10日--3月17日,清軍總兵力31000人,但用於進攻的兵力不多.寧波方向,英軍陣亡1人,鎮海方向無傷亡.3月15日,英軍進攻慈溪,清軍將領朱貴,伊星阿(滿族)戰死,英軍戰死3人,受傷一說22人,另一說15人,清軍共戰死340人,雇勇200餘,受傷200名.
乍浦之戰:1842年5月18日,清軍總兵力7000人,英軍在天尊廟傷亡最重,陸軍中校湯林森以下9人陣亡,55人受傷.清軍副督統長喜(滿族),佐領隆福(滿族)戰死,清軍八旗兵陣亡273名,殉難7名,因傷身故6名,失蹤1人!
吳淞之戰:清軍總兵力4700名,1842年6月8日,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陣亡,英軍戰死2人,受傷25人.
鎮江之戰:清軍八旗兵1600人,綠營兵2700人,英軍增派援軍,共計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為英軍傷亡最重一次,死亡39人,130人受傷,失蹤3人.清軍傷亡如下表:
部別.......戰死...受傷...失蹤
京口八旗....170....161.....24
青州八旗....55......65.....24
鎮江綠營....3........6......17
湖北綠營....7.......8.......3
四川綠營....3................
河南綠營....1........1.......
江西綠營....2.........3.......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軍法很嚴,丟失土地要嚴懲.所以許多將領自殺也不逃跑和投降,至於當時清軍傷亡比列不大是因為戰爭的情況與以前不一樣.面對從來沒有見過英軍猛烈炮火,許多士兵逃跑,所以當時大部分清軍是潰散的.

⑦ 問一句二戰英國有多少兵力,來自哪裡

總體數量明確而具體的數字不好查
當可以分開算,大致為以下幾個部分:本土軍和殖民軍以及聯邦軍,本土軍是二線的民兵和預備役部隊
殖民軍還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外作戰的正規軍,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軍如英印軍非洲各地的駐軍及徵召當地人組成的部隊,聯邦軍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聯軍以及南非,這是比較明確可查的例如北非戰場和諾曼底登陸後的加拿大軍團。再為你提供幾個戰場的資料,僅供參考。
北非戰場:為了對抗隆美爾軍團3個師的德軍,英軍先後投入16個師和10個旅,包括第英軍1,2,7,10裝甲師,第2,44,50,51,70步兵師,印度第4,5,10師。還有南非第1,2師,紐西蘭第2師(第4,5,6,8旅),澳大利亞第6,9師,這是在北非所出現的所有英軍番號。
遠東方面:1942年初英國在遠東的兵力只有第1緬甸師,師長是英國的斯科特Scott少將。這個師是1941年4月才組建的,士兵訓練不足,武器裝備低劣,而且緬甸士兵對英國殖民者有敵意,士氣低落。另一個師是從印度調來的第17英印師,開戰以後才倉促運到,師長是科文Cowan少將。除了這兩個師之外,還有剛剛運到的英國第7裝甲旅。指揮駐緬英軍的是赫頓Hutton中將。1943年以後戰爭形勢好轉盟軍重新調整緬甸戰場的指揮結構:韋維爾上將轉任印度總督,奧金萊克上將出任印度總司令。從此時起,印度總司令不再負責緬甸戰場對日作戰。作戰事務歸新設立的盟軍東南亞戰區,海軍上將,英王喬治六世的表弟,德國血統的蒙巴頓勛爵出任戰區最高司令,下設第11集團軍群,實際是戰區地面部隊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將。集團軍群主力是由東方集團軍改編而成的英國第14集團軍,另一支部隊是史迪威指揮的中國駐印軍(孫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軍新6軍)。斯利姆的14集團軍下轄斯康斯中將的第4軍(駐防中段的英帕爾地區),和克里斯蒂森中將 的第15軍(駐防南段的若開地區)英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島嶼的部署:英軍幾千、澳軍6個步兵團+2個機搶團+輔助部隊共計18500人,其餘為印度兵。 再說下新加坡的情況
英國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軍第12旅,其中包括兩營的英軍,印軍第九師一旅駐防於吉蘭丹哥打巴魯(Kota Bahru)另一旅駐防於彭亨關丹。這兩旅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北馬的東海岸。 印軍第十一師駐扎在吉打和霹靂等地,主要的任務為防守暹馬邊境及北馬的西海岸。 上述兩師印軍合成為一個軍團,叫做印軍第叄軍團,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將指揮之下澳洲軍第八師駐防於柔佛,東至興樓(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豐盛港(Mersing)等地。英軍當局覺得敵軍在豐盛港登陸的可能性極大。在新加坡島上駐有重炮隊,高射炮隊,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還有以英人為軍官的馬來軍一團,和以馬來人為軍官的柔佛軍一團指揮官森門士(Keith Simmons)少將英軍投降前不久還有18師運到了新加坡。
其餘太生僻繁雜了只能以後靠你自己慢慢考證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⑧ 1941年 英國海軍軍力

我知道有皇家方舟號航母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⑨ 朝鮮戰場英國派了多少兵力

據資料顯示,英國共派遣陸軍3個旅和部分海軍參戰,陸軍番號分別為第27,28,29旅,共計14500人,另外英皇家海軍共32艘艦艇參戰,包括5艘航母,6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以及14艘護衛艦。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屬英聯邦國家,也都派軍參戰,在此不作統計。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時期英國有多少兵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有什麼好包 瀏覽:682
去伊朗女士服裝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458
英國留學費用有多少 瀏覽:363
英國阿散蒂有限公司都做什麼 瀏覽:630
越南女兵為什麼那麼漂亮 瀏覽:622
中國科技館門票多少錢 瀏覽:988
中國最貴的別墅多少錢 瀏覽:97
中國最大的極樂菩薩界是哪裡 瀏覽:436
在越南街吃一碗粉花多少錢 瀏覽:50
阮氏越南語怎麼寫 瀏覽:300
印度老人王琦現在過的怎麼樣 瀏覽:308
agonia義大利語是什麼意思 瀏覽:613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哪些足球隊 瀏覽:405
科興疫苗印尼文怎麼寫 瀏覽:602
印度產的是什麼煙 瀏覽:817
英國人為什麼去美洲建國 瀏覽:251
印尼魚鷹機多少錢 瀏覽:473
伊朗內賈德是什麼派 瀏覽:126
西班牙留學和義大利留學哪個好呀 瀏覽:311
兩伊戰爭為什麼對汶萊印尼有利 瀏覽:135